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足式行走机器人课程设计

足式行走机器人课程设计

足式行走机器人课程设计
足式行走机器人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足式行走机器人课程设计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2013级机控二班

学生姓名:李旭军、刘鹤、

颜天喜、林银福

指导教师:刘劲军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目录

一、项目意义 (6)

二、设计要求 (6)

三、总体方案设计 (6)

四、元件选择与结构设计 (8)

4.1 气缸的选择 (8)

4.2 换向阀的选择 (8)

4.3 机械结构设计 (8)

4.4 传感器的选择 (9)

五、气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的设计 (9)

5.1 气动回路的设计 (9)

5.2 电控系统的设计 (10)

六、PLC程序与控制 (14)

6.1 I/O地址分配表 (14)

6.2 PLC外部接线图 (15)

6.3 PLC梯形图 (15)

七、实物操作说明 (18)

7.1 实物图片 (18)

7.2 操作说明 (18)

八、总结 (19)

九、心得体会 (19)

一、项目意义

当今随着气动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气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工作可靠、体积小、动作灵活等优点使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壁面爬行机器人的研究方面颇受欢迎,壁面爬行机器人要完成在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各种壁面上移动,它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吸附,二是移动。本文设计的气动爬行机器人主要研究设计机器人的爬行功能,通过对其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实现步距式爬行功能,同时可实现前进、倒退和转向等功能。

二、设计要求

1、机器人驱动系统为气动控制系统,将采用气源、电源拖线运行方式。气源压力5bar,电源电压24V。

2、利用手持有线控制器实现机器人的转向、前进、后退控制、地面步态行走。电气控制采用继电器控制方式。禁止采用轮式。

3、要求机器人能实现3kg负重状态下按预定轨迹行走要求。注:验收用预定轨迹转弯半径大于等于1m。

4、要求机器人整体平面尺寸不超过250mm*250mm。自行完成整机设计、选型、加工、集成及调试。

三、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六足气动机器人,每一个足用两个缸控制,水平杆实现移动,垂直缸实现对身体的支撑,每三个缸一组,分别用一个阀控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机器人身体分为两层,A、C缸和上面一层固联,B、D缸和下面一层固联,两层之间用螺栓、螺母和轴承联接,使上下两层可以相对转动以实现转弯,转弯用与下板固联的单杆气缸控制,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四、元件选择与结构设计

4.1

气缸的选择

根据原理图进行气缸的选择,实验室提供的单杆气缸型号有CDJ2D10-15,CDJ2D10-30,CDJ2D10-45,CDJ2D10-60,双杆气缸型号有TN-10*15-S,TN-10*35-S 。

水平气缸的活塞杆要承受一定径向力,而且水平缸的行程应选较大的,综合考虑选择双杆气缸TN-10*35-S,行程为35mm 。

垂直缸要承受自身重力和外负载,且考虑到行走的平稳,选择双杆缸,考虑到运动的快速性,选择较小行程的型号为TN-10*15-S 的气缸。实验台提供的气源压强最大为0.5Mpa ,取气缸的机械效率为0.7,则气缸能承受最大的力为

N P D F 93.1647.05.0104

234

2322max =????

?=????

?=π

ηπ

受到尺寸要求和机械结构的限制,左右转弯的角度不宜太大,且转弯不需要特别大的力,选择短行程的单杆气缸CDJ2D10-15。

4.2 换向阀的选择

实验室提供的换向阀的型号有4V110-M5-B ,4V120-M5-B ,4V130C-M5-B ,4V130E-M5-B ,根据控制要求可以选择两位五通双控阀和中位闭气的三位五通双控阀,考虑成本,选择4V120-M5-B 两位双控阀。

4.3 机械结构设计

结构的三维图如下所示

4.4 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材料选择SMC的磁性开关D-A93.

五、气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的设计

5.1 气动回路的设计

任何复杂的气动控制回路都是由一些特定功能的基本回路和常用回路组成,但不论它如何复杂,一般都应该包括几个部分,如供气部分、启动部分、控制部分、导气部分和工作部分等。

1、供气部分采用实验室提供的供气气源。

2、控制部分在设计的气动回路里是由电磁换向阀和行程开关组成。

3、工作部分这个部分指的是水平缸,垂直缸和转向缸。

如下图所示,A1,A2,A3和B1,B2,B3为水平缸,C1,C2,C3和D1,D2,D3为垂直缸,E为转向缸。

5.2 电控系统的设计

为适应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需要,行程程序系统也常采用电气控制,这是由于采用电气控制的行程程序系统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可以直接利用各种传感器(位置、压力、温度等)的输出信号达到控制目的,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优点。这就是近年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的原因之一,当选择电控的气动阀操纵气动执行元件时,控制线路中的控制元件是由电气开关等元件组成,设计此类系统的方法仍可采用信号-动作(XD)状态图法,卡诺图法及程序控制线图法等,其设计步骤与纯气动的行程程序控制系统类似。

前进动作程序如下所示

其中下角标L 表示左侧进气,R 表示右侧进气,下角标1表示缸伸出,0表示缸缩回,

L A 表示A 缸左侧进气,R A 表示A 缸右侧进气,L B 表示B 缸左侧进气,R B 表示B 缸

右侧进气,参考示意图1。 X-D 图如下所示

后退动作程序如下所示

对应的X-D 图如下所示

根据X-D设计的电控系统图如下所示前进模块

后退模块

停止模块

左右转模块

总的电控图

6.1 I/O地址分配表

6.2 PLC外部接线图

6.3 PLC梯形图

七、实物操作说明

7.1 实物图片

7.2 操作说明

如上图所示,按下前进按钮可实现机器人的前行,按下后退按钮可实现机器人退行,长按左右转按钮可实现机器人一定角度的转弯,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可实现急停。

八、总结

该六足气动机器人基本满足了前进、后腿、左转、右转和停止的功能。其优点是平稳性较好,速度快,能在行走中进行左右转弯,进一步加快了速度,机械结构简单,可防止由于加工误差而引起的卡死现象,行程开关少,在控制上也能加快速度。缺点是气缸多,成本较高,同时也增加了调试的难度,在设计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使得安装困难,调试复杂。

九、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二级项目,我们组的成员都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都有相当的学习收获。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小组成员总是聚到一起进行方案设计讨论,研究过各种各样的方案设计,并都加紧了书本知识的温习,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学习,除了扎实了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的理论知识,更是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氛围之中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十分高涨。对气动电控系统消障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也是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组员之间都相互督促,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在项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指导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与提示下,我们最终选定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不断相互沟通,配合默契,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较快速的完成了气动机器人的制作安装。总的来说,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这次的二级项目中收获了很多东西,学习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理念,增强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磨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希望这些东西会成为我们今后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品 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多功能机械手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124班 扣号: 姓名:流星 2014 年 10 月 1 日

目录 一课题概述 (2) 1、选题背景 (2) 2、发展现状和趋势 (3) 3、研究调研 (4) 二机械手组成及工作过程 (6) 1、整体结构分析 (6) 2、所需器材 (6) 3、底座部分 (8) 4、躯干部分 (9) 5、上臂部分 (10) 6、手爪部分 (11) 7、机械手系统的总调试 (12) 三软件部分 (13) 1、机械手软件编制流程图 (13) 2、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图 (14) 四设计体会 (15) 一课题概述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创新机械结构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业产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造产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

步提高,这也使企业意识到用高速准确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重要性。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我们选择多功能机械手来作为我们的设计题目。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德国慧鱼机器人教学模型作为我们实现这一课题的元件。利用慧鱼模型的各种机械结构组装出机械手的机械部分,用pc编程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利用限位开关来保护电机和控制机械手位置的准停。 这个课题可以充分的体现机电一体化的由程序自动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对自己以前的所学的课程也是一种巩固。另一方面这个机械手可以实现一定的搬运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2、发展现状和趋势

物料搬运机器人手的系统设计

天津大学 毕业设计 中文题目:物料搬运机器人手部系统的设计 英文题目: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design robot Hand department 学生姓名 系别机电 专业班级 2 指导教 成绩评定 2010年6月

目录 1 引言 (1) 1.1 机器人概述 (1) 1.2 机器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 1.3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2) 2 手部的设计与计算 (3) 2.1 手部的设计 (3) 2.2 驱动方式 (3) 2.3 手部夹紧力的计算 (5) 2.4 弹簧的计算[6] (5) 2.5 手部电机选择原则【7】...........................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 一般执行电机的选择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 电机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手部电机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电机转速与夹紧力速度几何关系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手臂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手臂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手部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爪子的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手部外壳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手部主轴的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其它部件的质量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手臂计算及电机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英文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英文文献翻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雅克比运动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 - 2 - PUMA560机器人简介 ...................................................................................................................... - 3 - 一、PUMA560机器人的正解 .......................................................................................................... - 4 - 1.1、确定D-H 坐标系 .................................................................................................................... - 4 - 1.2、确定各连杆D-H 参数和关节变量 ........................................................................................ - 4 - 1.3、求出两杆间的位姿矩阵 ......................................................................................................... - 4 - 1.4、求末杆的位姿矩阵 ................................................................................................................. - 5 - 1.5、M A TLAB 编程求解 .................................................................................................................. - 6 - 1.6、验证 ......................................................................................................................................... - 6 - 二、PUMA560机器人的逆解 .......................................................................................................... - 7 - 2.1、求1θ ........................................................................................................................................ - 7 - 2.2、求3θ ........................................................................................................................................ - 7 - 2.3、求2θ ........................................................................................................................................ - 8 - 2.4、求4θ ........................................................................................................................................ - 9 - 2.5、求5θ ........................................................................................................................................ - 9 - 2.6、求 6 θ ...................................................................................................................................... - 10 - 2.7、解的多重性 ........................................................................................................................... - 10 - 2.8、M A TLAB 编程求解 ................................................................................................................ - 10 - 2.9、对于机器人解的分析 ........................................................................................................... - 10 - 三、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 ............................................................................................................... - 11 - 3.1、定义 ....................................................................................................................................... - 11 - 3.2、雅可比矩阵的求法 ............................................................................................................... - 11 - 3.3、微分变换法求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 ................................................................................... - 12 - 3.4、矢量积法求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 ....................................................................................... - 13 - 3.5、M A TLAB 编程求解 ................................................................................................................ - 14 - 附录 ................................................................................................................................................... - 15 - 1、M ATLAB 程序 ........................................................................................................................... - 15 - 2、三维图 ...................................................................................................................................... - 24 -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学校 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3 姓名谢士强 学号107301336 指导教师宋佳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第二章硬件设计 (3) 2.1 结构设计 (3) 2.2电机驱动 (4) 2.3 传感器 (5) 2.3.1光强传感器 (5) 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6) 2.4硬件搭建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 步态设计 (8) 3.1.1步态分析: (8) 3.1.2程序逻辑图: (9) 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0) 第四章总结 (12) 第五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 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 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 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

自动搬运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自动搬运机器人设计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3.研究/设计的目标; 4.研究/设计主要内容; 5.时间进程; 6.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2.5千字。 三、开题报告时间应最迟应于开题答辩后一周上交。 四、若本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1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 五、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给出开题报告成绩,由教研室归档。 六、双面打印。 七、此表不够填写时,可另附页。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自动搬运机器人设计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最终目的在于研制机器搬运取代人工搬运工作,由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机器人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科技、生产加工、服务等各个领域,并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发展,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迅速发殿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机器人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将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具有如下优点: 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有效的完成工业生产的各种操作流程,以及人工所不能完成的一些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搬运机器人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代替人进行工作,直接减少人力劳作,同时由于还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是现代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机器人及搬运机械手结构设计的分析研究,熟悉了机器人设计分析的思路和流程,了解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和现状,认知了当今机械行业的最新前沿科技,检测了自己在分析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能力,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机器人就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四十年的迅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中。机器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其应用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对工业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和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搬运机械人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最重要影响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美国在机器人技术的综合性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生产的机器人数量和种类则居世界首位。 我国发展机器人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但是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总体来说,我国仍是一个机器人设备的消费市场,行业市场处于发展壮大中,因此,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搬运机器人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搬运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国外在这方面的运用不仅在单机、专机上采用,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和机床共同组成一个综合的数控加工系统。同时研究采用摄象机和力传感装置和微型计算机连在一起,能确定零件的方位达到准确搬运的目的。所以搬运机器人以及搬运机械手的研究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足步行机器人设计及运动控制

目录 第1章序言 (2) 1.1 双足机器人现状 (2) 1.2 技能综合训练意义 (2) 1.3 技能训练的内容 (2) 第2章元件选择、结构设计 (3) 2.1元件选择 (3) 2.2结构设计三维设计图 (4) 2.2.1零件三位模型以及装配 (4) 2.2.2装配三维模型 (7) 第3章控制系统设计 (10) 第4章系统软件编程与仿真 (12) 第5章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7)

第1章序言 1.1双足机器人现状 随着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62年在美国诞生,机器人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史。三十多年来,机器人由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成为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之一,其研究涉及的学科涵盖机械、电子、生物、传感器、驱动与控制等多个领域。 世界著名机器人学专家,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说过:“机器人应当具有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步行功能。”双足机器人属于类人机器人,典型特点是机器人的下肢以刚性构件通过转动副联接,模仿人类的腿及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以执行装置代替肌肉,实现对身体的支撑及连续地协调运动,各关节之间可以有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 双足机器人不仅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而且对步行环境要求很低,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其步行性能是其它步行结构无法比拟的。研究双足行走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技能综合训练意义 技能训练是在学生修完除毕业设计外全部理论和时间课程以后的一次综合性时间教学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通过技能训练,了解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掌握机器人系统中元部件的正确选择方法和特性参数的确定;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3技能训练的内容 1、主要内容: 1)、机器人结构设计; 2)、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仿真; 3)、八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 2、训练形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确定整体方案;指导教师给出实训方向,技术指标等,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_毕业设计

┊┊┊┊┊┊┊┊┊┊┊┊┊装┊┊┊┊┊订┊┊┊┊┊线┊┊┊┊┊┊┊┊┊┊┊┊┊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 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 本课题主要对搬运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展开讨论,对原有的机械结构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并把现在的新技术应用到本课题中,从而使得搬运机器人更加适用于现在的工业工作环境。通过详细了解搬运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搬运机器人设计要求,并根据搬运机器人各部分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包括:机器人的手部、腕部、臂部、腰部在内的机械结构设计。此搬运机器人的驱动源来自液压系统,执行元件包括:柱塞式液压缸、摆动液压缸、伸缩式液压缸等。通过液压缸的运动来实现搬运机器人的各关节运动,进而实现搬运机器人的实际作业。 关键词:搬运机器人;液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操作

┊┊┊┊┊┊┊┊┊┊┊┊┊装┊┊┊┊┊订┊┊┊┊┊线┊┊┊┊┊┊┊┊┊┊┊┊┊ Abstract In the modern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enterprise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guarantee product qua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 industrial robots are gradually approved and adopted by enterprises.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application level,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a level of national industrial automation. Currently, Industrial robot mainly tasked with welding, spraying, handling and stacking, repetitive and intensity of significant work. The subject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handling of their machinery discussions, and on the original mechanical structure proposed for the new improved method, which makes the handling robot is more applicable to the present industrial working environment.Through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bot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to propose specific handling robot design requirements,and according to the robot design principles of various parts,for the system as well as including:the robot's hand, wrist, arm, waist,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The transfer robot driven by the source from the hydraulic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onents including:plunger hydraulic cylinders, hydraulic cylinders, swing, telescopic hydraulic cylinders, etc.Through the hydraulic cylinder movements to implement the joint transport robot motion,And realize the operational handling robot. Keywords:Transfer robot;Hydraulic System;Mechanical Design;Operating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多功能机械手-精品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品 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多功能机械手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124班 2014 年10 月1 日

目录 一课题概述 (2) 1、选题背景 (2) 2、发展现状和趋势 (3) 3、研究调研 (4) 二机械手组成及工作过程 (6) 1、整体结构分析 (6) 2、所需器材 (6) 3、底座部分 (8) 4、躯干部分 (9) 5、上臂部分 (10) 6、手爪部分 (11) 7、机械手系统的总调试 (12) 三软件部分 (13) 1、机械手软件编制流程图 (13) 2、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图 (14) 四设计体会 (15)

一课题概述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创新机械结构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业产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造产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这也使企业意识到用高速准确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重要性。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我们选择多功能机械手来作为我们的设计题目。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德国慧鱼机器人教学模型作为我们实现这一课题的元件。利用慧鱼模型的各种机械结构组装出机械手的机械部分,用pc编程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

自做六自由度双足步行机器人

自制六自由度双足机器人 一、制作六自由度双足机器人步骤: 1、确定舵机:舵机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效果; 2、自制舵机后盖:它是连接舵机和U型架的重要组成部件;(买一 个标准的舵机后盖是最好不过,但你的动手能力 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没有提高,因此我 选择自制一个舵机后盖) ①选择铁皮为制作材料; ②测量舵机尺寸,截取合适铁皮条(尺寸为20mm*116mm); ③折弯,注意左右对称; ④确定固定用定位孔的位置,并使用1mm钻头打孔; ⑤打固定用螺丝孔(使用3mm钻头); ⑥确定舵机输出同轴定位孔的位置,并使用1mm钻头打孔; ⑦打舵机输出同轴螺丝孔(使用3mm钻头); ⑧打舵机后盖过线孔(6mm*8mm); 注:脚上的舵机后盖比较特殊,要考虑它要和脚底板相连,我的解决方法是在上述舵机后盖的基础上,增加宽度,并折弯,打孔,同脚底板相连。 3、自制U型架:在双足机器人中,舵机相当于人的关节,那U型架 就是人的骨骼。U型架的制作:(以下是我的设计, 可根据具体需求,自行设计尺寸) ①选择铝合金板(厚度一般为1.5mm);

②将铝合金板切成细条(尺寸为20mm*116mm); ③折弯,注意左右高度相等; ④打定位孔(使用1mm钻头),注意孔的位置以U型架的“U” 字底为基准; ⑤打螺丝孔(使用3mm钻头); ⑥磨削加工。 4、自制脚底板:脚底板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但要保证一点,即机 器人抬脚走路时,要保证重心用你设计的脚底板可 以承受得住。 5、自制机器人腰部:其实就是连接两条腿的部件,长宽是根据设计 的脚底板的大小确定的。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机器人左右质量要保证尽量一致,否则走路会有偏差。 2、制作部件时,要注意基准。 三、软件编程: 软件编程,主要是靠控制舵机旋转不同的角度。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 告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实践。经过学习,具体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基本要求:要求设计一个能走迷宫(迷宫为立体迷宫)的机器人。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要有走迷宫的策略(软件流程图)。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几个方面:控制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程序设计 二、总体方案 2.1 机器人的寻路算法选择 将迷宫看成一个m*n的网络,机器人经过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感知迷宫的形状,并将各个节点的与周围节点的联通性信息存储于存储器中,再根据已经构建好的地图搜索离开迷宫的路径。这里可选择回溯算法。对每个网格从左到右,每个网格具有4个方向,分别定义。并规定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停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时探测时按左侧规则,进入新网格后优先探测当前方向的左侧方向。探测过程中记录每个网格的四个方向上的状态:通路、不通或未知,探测得到不同状态后记记录,同时记录当前网

格的四个方向是否已被探测过。若某网格四个方向全部探测过则利用标志位表示该网格已访问。为了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记录当前网格在四个方向上的邻接网格序号,由此最后可在机器人已探测过的网格中利用Dijkstra算法找到最佳路径。并为计算方便,记录网格所在迷宫中行号、列号。并机器人探索过程中设置一个回溯网格栈记录机器人经过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此方向是从一个迷宫网格到下一个迷宫网格经过的方向。设置一个方向队列记录机器人在某网格内探测方向的顺序。设置一个回溯路径数组记录需要回溯时从回溯起点到回溯终点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 考虑到迷宫比较简单,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这样最终也能走出迷宫。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此方法。即控制策略为机器人左侧有缺口时,向左进入缺口,当机器人前方有障碍是,向右旋转180°,其余情况保持前进。 2.2 传感器的选择 由于需要检测机器人左侧和前方是否有通路,采用红外传感器对机器人行进方向和左侧进行感知。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依据红外线的反射来工作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出的红外线被反射面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信号输出引脚就会给出低电平提示信号。本机器人系统的红外避障信号采用直接检测的方式进行,直接读取引脚电平。传感器感应障碍物的距离阈值能够经过调节

搬运机器人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生姓名张华 班级 B机电092 学号 05 指导教师袁健

外文资料名称:Research,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end effector for wafer transfer robot 外文资料出处:Industrail Robo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晶片传送机器人末端效应器研究、设计和实验 刘延杰、徐梦、曹玉梅 张华译 摘要:目的——晶片传送机器人扮演一个重要角色IC制造行业并且末端执行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机器人。本文的目的是使晶片传送机器人通过研究其末端执行器提高传输效率,同时减少晶片变形。 设计/方法/方法——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晶片变形。对于在真空晶片传送机器人工作,首先,作者运用来自壁虎的超细纤维阵列的设计灵感研究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和现在之间方程机器人的交通加速度和参数的超细纤维数组。基于这些研究,一种微阵列凹凸设计和应用到一个结构优化的末端执行器。对于晶片传送机器人工作在大气环境中,作者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晶片变形。在吸收面积的压力分布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大传输加速度。最后, 根据这些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种末端执行器设计大气机器人。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本文研究应用晶片传送机器人的转换效率已经得到显着提高。并且晶片变形吸收力得到控制。 实际意义——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用来提高机器人传输能力, 在生产环境中减少晶片变形。还为进一步改进和研究末端执行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意/价值——这是第一次应用研究由壁虎启发了的超细纤维阵列真空晶片传送机器人。本文还通过有限元方法仔细分析不同因素在晶片变形的影响。关键词:晶片传送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超细纤维数组、晶片 1.介绍

机器人课程设计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三自由度微型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模型设计 系别自控系班级测本081 学生姓名步勇捷学号 2008310110 指导教师祝尚臻职称讲师 起止日期:2012年 1 月 2 日起——至 2012 年 1 月13 日止 - I -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三自由度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设计 系别自动控制工程系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F430 任务下达时间: 2011年 12月31日 起止日期:2012 年 1 月2日起——至 2012 年 1 月13日止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 - II -

三自由度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设计 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设计目的: 1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传动机构、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3通过学习,掌握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1.2 基本要求 1要求设计一个微型的三自由度的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 2要求设计机器人的机械机构(示意图),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及必需的内外部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布局。 3要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电路。 1.3 发挥部分 自由发挥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 (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总体设计框图、电路原理图各一份; (3)设计过程的资料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包括附录中的图纸。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图纸为A4,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相应的详细的功能分析和重要的参数计算、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总体设计框图与电路原理图)。 3 时间进度安排 顺序阶段日期计划完成内容备注 1 2012.1. 2 讲解主要设计内容,布置任务打分 2 2012.1. 3 检查框图及初步原理图完成情况,讲解及纠正错误打分 3 2012.1. 4 检查机械结构设计并指出错误及纠正;打分 4 2012.1. 5 继续机械机构和传动机构设计打分 5 2012.1. 6 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打分 6 2012.1.9 检查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草图打分 7 2012.1.10 完善并确定控制系统打分 8 2012.1.11 指导学生进行驱动机构的选择打分 9 2012.1.12 进行传感器的选择和软件流程设计打分 10 2012.1.13 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答辩打分 - III -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学校 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3 姓名谢士强 学号107301336 指导教师宋佳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第二章硬件设计 (3) 2.1 结构设计 (3) 2.2电机驱动 (4) 2.3 传感器 (5) 2.3.1光强传感器 (5) 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6) 2.4硬件搭建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 步态设计 (8) 3.1.1步态分析: (8) 3.1.2程序逻辑图: (9) 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9) 第四章总结 (11) 第五章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 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 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 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 5、调试; 6、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方案设计、硬件搭建过程(附照片)、控制 算法流程、程序编写、调试结果、心得体会。

双足机器人设计

小型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及其控制电路设计 两足步行是步行方式中自动化程度最高、最为复杂的动态系统。两足步行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对步行的环境要求很低,既能在平地上行走,也能在非结构性的复杂地面上行走,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其它足式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支撑面积小,支撑面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较大,质心的相对位置高的特点。是其中最复杂,控制难度最大的动态系统。但由于双足机器人比其它足式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更适合在人类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与人类协同工作,而不需要专门为其对这些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例如代替危险作业环境中(如核电站内)的工作人员,在不平整地面上搬运货物等等。此外将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双足机器人在护理老人、康复医学以及一般家务处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双足步行机器人自由度的确定 两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是所有部件的载体,也是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最基本的和首要的工作[1]。它必须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前后左右以及爬斜坡和上楼梯等的基本功能,因此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前向)和行走步骤:重心右移(先右腿支撑)、左腿抬起、左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中间、重心左移、右腿抬起、右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间,共分8个阶段。从机器人步行过程可以看出:机器人向前迈步时,髓关节与踝关节必须各自配置有一个俯仰自由度以配合实现支撑腿和上躯体的移动;要实现重心转移,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是必不可少的;机器人要达到目标位置,有时必须进行转弯,所以需要有髋关节上的转体自由度。另外膝关节处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能够调整摆动腿的着地高度,使上下台阶成为可能,还能实现不同的步态。这样最终决定髋关节配置3个自由度,包括转体(roll)、俯仰(pitch)和偏转(yaw)自由度,膝关节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踝关节配置有俯仰和偏转两个自由度。这样,每条腿配置6个自由度,两条腿共12个自由度。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俯仰自由度共同协调动作可完成机器人的在纵向平面(前进方向)内的直线行走功能;髋关节的转体自由度可实现机器人的转弯功能;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协调动作可实现在横向平面内的重心转移功能。 机器人的转体(roll)、俯仰(pitch)和偏转(yaw)定义如图1所示[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