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1反射区1、大脑:位于足底,双足趾第一节螺纹面。右脑反射区在左足趾,左脑反射区在右足趾。

2、额窦:位于双足底的五趾靠尖端约1厘米的区域,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

3、小脑及脑干:位于双足趾外侧缘,即趾趾腹外下部,左半部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部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足上。

4、脑垂体:位于双足趾趾腹正中央,大脑反射区正中心。

5、三叉神经:位于双足趾未节外侧缘上中段,远侧与额窦反射区外侧重叠,在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上方。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

6、颈项:位于双足趾趾根的区域,第一、第二趾骨节缝绕趾根部一圈位置。右侧颈项的反射区在左足,左侧颈项的反射区在右足。

7、眼:位于双足第二、第三趾骨的根部,包括足底、足背。左耳反射区在右足上,右耳反射区在左足上。

8、耳:位于双足第四、第五趾根部,包括足、足背。左耳反射区在右足上,右耳反射区在左足上。

9、斜方肌:位于双足底第一趾骨起到外侧肩反射区之间,成横带状。

甲奖腺:位于双足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弯向

远端的带状区域。

甲状旁腺:位于双足足底内缘,第一跖趾关节前方的凹陷处。

肺及支气管:位于双足斜方肌反射区后方(向足跟方向)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到肩反射区处约一横指宽的带状区域。

胃: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后方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胰腺:位于双足足底,第一跖骨中下段,在十二指肠反射区和胃反射区之间。

十二指肠: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最后一段,胃反射区和胰腺反射区的后方。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第四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深部。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第五跖骨之间。

腹腔神经丛:位于足底中心区,在肾脏反射区与胃反射区周围。

肾上腺: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与跖骨关节间,足底“人”字纹交叉点,凹陷处。

肾脏;位于双足足底,第二、第三跖骨近端的1/2处,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

输尿管:位于双足底,左膀胱反射区和肾脏反射区之间,呈线弧形状的片区。

膀胱: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展肌侧

旁突出处。

小肠:位于双足足底,楔骨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为升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所包围的部分。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贯足底的带状区域。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外侧的带状区域。

降结肠:位于左足足底,小肠反射区处侧的竖带状区域。

乙状结肠及直肠:位于左足足底跟骨前缘的横带状区域。

肛门:位于左足底跟骨前缘儿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未端,与膀胱反射区相邻。

心脏:位于左足底第四、第五跖骨间,肺及支气管反射区的后方。

脾脏:位于左足底第四、第五跖骨之间,距离心脏反射区下方一横指处。

生殖腺:位于双足足底,跟骨的中央处。

血压点:位于双足颈项反射区的中部。

食管:位于双足底第一跖关节上下方。

舌(口腔):位于双足趾第一节底部内缘,靠近趾趾间关节的下方,邻近血压点的内侧。

失眠点:位于双足足底跟骨中央,在生殖腺反射区的前方。

鼻:位于双足趾腹内侧延伸到甲的根部,趾间关节

前。左鼻反射区在右足,右鼻反射区在左足。

胸部淋巴结:位于双足足背第一跖骨及第二跖骨间缝处。

《足部反射区及下肢常用穴位》1反射区

内耳迷路:位于双足足背,第四跖骨和第五跖骨骨缝的前端,止于第四、第五跖趾关节。

胸(乳房):位于双足足背,第二、第三、第四跖骨所形成的区域。

横膈:位于双足足背、跖骨、楔骨、骰骨关节处,横跨足背的带状区域。

扁桃体:位于双足足背趾第二节上,肌腱的左右侧。

上颌:位于双足足背,趾趾间关节横纹后方一条横带状区域。下颌:位于双足足背,趾趾间关节横纹后方一条横带状区域。

喉及气管:位于双足足背第一、第二跖趾关节处。

肩胛骨:位于双足足背,沿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之间延伸到骰骨的带状区域。

牙:位于双足除趾外其余各趾的两侧。

头颈淋巴结:位于双足各足趾间的跖骨根部,呈凹字形,足底足背两面均有。

前列腺(子宫):位于双足跟骨内侧,踝骨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

尿道及阴道:位于足跟骨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上延伸至距骨与足舟骨之间隙。

颈椎:位于双足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

胸椎:位于双足弓内侧缘,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直到跗跖关节止。

腰椎:位于双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骶骨反射区。

骶椎:位于双足足弓内侧缘,从距骨下方至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内尾骨反射区。

内尾骨:位于双足足底内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内侧的带状区域。

肩:位于足底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左肩反射区在右足,右肩反射区在左足。

膝关节:位于双足外侧,骰骨与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陷处。

足外侧生殖腺:位于双足外踝后下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

髋关节:位于双足外踝下的弧形区域。

上身淋巴结: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距骨和足舟骨之间构成凹陷的部位。

外尾骨:位于双足足底外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外侧的带状区域。

肘关节:位于双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的前、后两侧。

下腹部:位于双足腓骨外侧后方,自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直肠及肛门:位于胫骨内侧后方,趾长屈肌腱间,从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下约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委中穴:位于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窝中央。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承上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金门穴:位于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下。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京骨穴:位于足外侧,第五跖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厉兑穴:位于足第二趾未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确1/3处。

解溪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长伸肌

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内际处。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足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连接部位中。

三阳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照海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处。

上巨虚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

下巨虚穴:位于上巨虚穴下3寸。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关节(第一跖趾关节)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背处,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陷谷穴:位于足背,当第二、第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太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至阳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中封穴:位于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进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敦穴:位于足大趾未节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

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1寸处。

昆仑穴:位于足踝尖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四、第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第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地五会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的后方,第四、第五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水泉穴:位于太溪穴直下方1寸,当跟骨结节之内侧前上部凹陷处。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常见病症的足部按摩疗法

《落枕》

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取位:颈椎反射区,颈项反射区,肝脏反射区,斜方肌反射区。

中暑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射区,心脏反射区,胸部淋巴结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足三里穴,委中穴,阳陵泉穴。

感冒

功效:清热泻火,平肝息风。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额窦反射区,脾脏反射区,鼻反射区,金门穴、申脉穴、京骨穴、公孙穴、隐白穴、厉兑穴。

咳嗽

功效:疏风解表,宣通气血。

取位:甲状旁腺反射区,喉及气管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扁桃体反射区,涌泉穴、解溪穴、然谷穴、太溪穴。

慢性支气管炎

功效:宣肺止咳。镇静止痛。

取位:肺及支气管反射区,良管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

区,心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胸淋巴结反射区、喉及气管反射区、胸(乳房)反射区、太冲穴、三阴交穴、丰隆穴、足三里穴。

支气管孝端

功效: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取位:肺及支气管反射区、鼻反射区、头颈淋巴结反射区、胃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太溪穴、照海穴、然谷穴、丰隆穴、足三里穴、上节虚穴。

冠心病

功效:宁心安神。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反射区、心脏反射区、胃反射区、颈椎反射区、胸椎反射区、胸部淋巴结反射区、涌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高血压病

功效:醒脑开窍,祛风清热,安神宁志。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心脏反射区、涌泉穴、血压点、太溪穴、照海穴、行间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太白穴。

呃逆

功效:宽胸膈,阻呃逆。

取位:横膈膜反射区、胃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足三里穴、内庭穴、陷谷穴、丰隆穴、解溪穴。

食欲缺乏

功效:健脾强胃。

取位:大脑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胆囊反射区。

慢性胃炎

功效:行气活血,健脾益胃。

取位:肾脏反射区、大脑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食管反射区、肝脏反射区、小肠反射区、三阴交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太冲穴。

便秘

功效:畅腑通便

取位: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大脑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小肠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肛门反射区、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太白穴。

功效:益气滋阴,祛瘀止血。

取位:肛门反射区、小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涌泉穴、承山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

头痛

功效:健脑宁神,开窍镇痛。

取位:三叉神经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头颈淋巴结反射区、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阴交穴。

失眠

功效:镇静安眠。

取位:额窦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失眠点,大脑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三叉神经反射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三叉神经痛

功效:活血通络,清脑镇痛。

取位:眼反射区,鼻反射区、舌(口腔)反射区、耳反射区、牙反射区、肾脏反射区、三叉神经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陷谷穴、内庭穴、行间穴、三阴交穴。

坐骨神经痛

功效:畅通气血,强壮腰膝。

取位:腰椎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髋关节反射区、悬钟穴、解溪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承上穴、委中穴。

足跟痛

功效: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取位:承山穴,太溪穴、昆仑穴、涌泉穴、肝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肾脏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

骨质疏松症

功效:补肾益气,强壮筋骨。

取位:甲状旁腺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心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骶骨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足外侧生殖反射区、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糖尿病病

功效:益肾补虚,调和气血,清泄三焦,滋阴健脾。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胰腺反射区、腹腔神经神丛反射区、胃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小肠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太溪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三阴交穴。

高脂血症

功效:调和气血。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心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胰腺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上巨虚穴。

肥胖

功效:调节内分泌。

取位:脑垂体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胃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小肠反射区。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内庭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视力不降

功效:通络明目。

取位:肾脏反射区,太脑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颈项反射区、眼反射区、肝脏反射区、涌泉穴、太溪穴、太白穴、照海穴、申脉穴。

慢性鼻炎

功效:疏调气血,宣泄邪气,通利鼻窍。

取位:肾脏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鼻反射区、眼反射区、上颌反射区、头颈淋巴结反射区、额窦反射区,胸部淋巴反射区,涌泉区、太溪穴、太冲穴、大敦穴、行间穴、足三里穴。

牙痛

功效:通腑泻热,清热止痛。

取位:三叉神经反射区,舌(口腔)反射区、头颈淋巴结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胃反射区、牙反射区、上颌反射区、下颌反射区、陷谷穴、太溪穴、然谷穴、隐白穴。

慢性咽炎

功效:泻火清热,益气生津。

取位:脾脏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喉及气管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反射区、鼻反射区、内庭穴、照海穴、太溪穴、涌泉穴、大敦穴。

耳鸣

功效:补肾纳气,活血润燥。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额窦反射区、鼻反射区、眼反射区、耳反射区、肝脏反射区、内耳迷路反射区、上颌反射区、太溪穴、地五会穴、侠溪穴。

痤疮

功效:祛风,燥湿。

取位:脑垂体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反射区、胃反射区、脾脏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小肠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足外侧生殖腺反射区、太白穴、内庭穴、陷谷穴、解溪穴、下巨虚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

痛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子宫反射艺术馆、足外侧生殖反射区、下腹部反射区、太冲穴、水泉穴、公孙穴、然谷穴、大敦穴、涌泉穴。

月经不调

功效:益气补阴,交能心肾。

取位:脑垂体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子宫反射区、下腹部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地机穴、隐白穴、太冲穴、涌泉穴。

更年期综合征

功效:醒脑安神,镇痛除烦。

取位:大脑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肾脏反射区、心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足外侧生殖腺反射区、失眠点、涌泉穴、昆仑穴、申脉穴、太冲穴、行间穴、侠溪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

阳痿

功效:补肾纳气。

取位:肾肘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足外侧生殖腺反射区、涌泉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公孙穴、太溪穴。

遗精

功效:温胸肾阳,畅达气血,强肾纳气。

取位: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生殖反射区、足外侧生殖腺反射区、前列腺反射区、尿道反射区、太溪穴、太冲穴、然谷穴、公孙穴、至阳穴、中封,三阴交穴。

前列腺增生

功效:益肾补阳

取位:肾上腺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前列腺(子宫)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足外侧生腺反射区、上身淋巴结反射区、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太冲穴、行间穴。

足底推拿疗法-69个足部反射区(配图)

足底推拿疗法 69个足部反射区(配图)详解(上)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的神经聚集点,而且每一点都和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当按摩刺激足部某一部位时,即可反射到机体相应的某一器官,这就称之足部的反射区。 机体各脏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多数分布在足底,少数在足的内外侧和足趾、足背。由于足部各反射区代表着全身器官相应的部位,足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为了说明白反射区的排列顺序,有关学者把一个人的鼻尖到肚脐画条线,称之为“中线”,将这个中线作为确定足部反射区的重要标志。假设这条“中线”通过脊柱,就把脊柱分成两半,这样左右足均有脊柱反射区。如心脏是在“中线”的左边,所以心脏的反射区在左足;肝脏在“中线”的右边,其反射区应在右足。而且心脏和肝脏在体腔内的位置大致呈对称位置,因此心脏在左足的反射区和肝脏在右足的反射区也呈对称性。脾脏在中线的左边,其反射区的位置也在左足。再如胃、胰腺、小肠、大肠等脏器,均位于“中线”两侧,所以,这些脏器的反射区左右足都有。此外,肺、卵巢、睾丸等,都是成对的脏器,在“中线”左右各一个,这些器官的反射区在左右足都有,而且,左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左边的器官,右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右边的器官。但是,头部的器官的反射区是左右交叉的,如左足眼的反射区治疗右眼疾病,右足眼反射区治疗左眼疾病。 有关学者长期实践观察发现,将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形。足的拇指,相当于人的头部。足底的前半部,相当于人的胸部(有肺和心脏),足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的中部,相当于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足跟部分,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尿道(阴道)、肛门等。足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图3-6)。 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共有六十多个,多数分布于足底,少数分布于足内侧、足背和足趾,现按系统详细介绍主要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的位置和主治病症。 一、大脑 【位置】位于双足拇指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右半部大脑反射区在左脚上,左半部大脑反射区在右脚上(图3-7)。 图3-7 大脑 【主治病症】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昏,头痛,失眠,瘫 痪,视力减退等。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

脚底各脏腑反射区(杨奕)健康起义

脚底反射区的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 5 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 4 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 5 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 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按摩脚底反射区的好处 脚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奇的治疗手段。它起源于中国,数百年前流传到国外,在国外开花结果,在西方国家,尤其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广为流传。·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的治病手段又重新回到祖国。在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及方法,使脚部反射区疗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手法的运用上,都焕发了活力,重新在世界上站在这一领域的制高点。从生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基本内容】 一、足反射区位置 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 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 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

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 肾脏疾病——肾反射区; 各种眼病——眼反射区; 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 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 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 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 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 胆病——肝、胆囊反射区; 小肠疾病——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大肠疾病——小肠、回盲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 颈部疾病——颈椎、颈项等反射区; 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体、甲状旁腺、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 垂体病症——脑垂体(垂体)、头部(大脑)等反射区; 甲状腺病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 甲状旁腺病症——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 肾上腺病症——肾上腺、垂体反射区; 睾丸疾病——睾丸、垂体、头部(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反射区; 卵巢疾病——卵巢、垂体、大脑、肾上腺等反射区; 子宫疾病——子宫反射区; 皮肤病——脾、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肠等反射区。 由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所以除选取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外,还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病症,和脏腑器官的相关性质去选取同一系统的相关反射区,疗效会更显着,例如:脑血管病:除选取头部(大脑)、小脑及脑干、额窦等反射区外,还应增选心等反射区。肺部:除已选取的反射区外,还应增加鼻、咽喉、扁桃体、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 各种炎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旁腺、扁桃体等反射区来配合。 各种癌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相互配合以增强免疫力。

单桂敏艾灸穴位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 图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 1、跗骨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每足有跖骨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头、体、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每足有趾骨14块,趾骨分近端、远端。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 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趾骨间构成第二趾间关节(或称远侧趾间关节)(见图3)。 足底面足背面 图3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示意图 三、足部反射区 1、大脑 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4)。 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2、额窦 部位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的范围内。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5)。 功能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 手法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3次。 3、小脑、脑干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见下图6)。 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帕金森氏综合症。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4、垂体 部位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一点(在脑反射区深处)(见下图7)。 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内分泌失调的疾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等,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次。 5、三叉神经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的外侧约45度角,在小脑反射区前方。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8)。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

足部62个反射区介绍

足部62个反射区介绍 足底反射区 1肾上腺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按摩手法】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部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保健时3~5次。 【适应证】心律不齐、休克、变态反应性疾病(俗称“过敏症”)、风湿病、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血压、阳痿、下肢无力、哮喘等。 2肾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即肾上腺反射区下一横指处。 【按摩手法】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向足跟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保健时3~5次。 【适应证】泌尿系统病症(如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各种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结石)、高血压、头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不育、水肿。 3输尿管 【反射区位置】自双足足底肾反射区斜向内侧,至足舟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按摩手法】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肾反射区向膀胱反射区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保健时3~5次。 【适应证】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输尿管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 4膀胱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足舟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按摩手法】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保健时3~5次。 【适应证】肾、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膀胱炎等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醉酒等。 5额窦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10个足趾趾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足,左侧额窦反射区在右足。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足底反射区功能作用

作者: 学习者时间: 2011-2-20 12:44 标题: 足底反射区的作用及按摩方式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一、脚底部反射区共分30个步聚按摩 1、测试心脏 部位位于左足底肺反射区下方,第4、5跖骨头之间与肩关节反射区平行。 功能补气,益气,生血。 主治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衰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高血压、失眠、盗汗、舌炎、肺部疾患等。 手法用三种力度刮压,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点按摩3~5次。 2、肾上腺 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三跖骨与趾骨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 功能补肾填精,活血祛风,搞休克,搞过敏。 主治肾上腺本身的疾病(肾上腺机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律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手法定点按压3~5次。 3、腹腔神经丛 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肾与胃反射区的周围。 功能调理三焦,提高痛阈。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更年期综合症等,对失眠亦很有效。 手法围绕肾反射区两侧,由上向下按摩5~6次。 4、肾 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 功能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醒神开窍,清热利湿,利便通淋。 主治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内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 5、输尿管 部位位于双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泻火解毒。 主治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积水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 6、膀胱 部位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 功能清热泻火,通利小便,解毒。 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统的疾患。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旋压3~5次。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

图解如下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

足底反射区图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 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 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 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 两足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二. 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代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当刺激各

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足部六十三个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的具体穴位名称及具体位置目前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足部反射区大致有60多个。为了便于学习,可以按照反射区的位置和操作顺序,划分为8个组,一组一组的学习。 一、足心部的反射区(5个) 包括肾上腺、肾、腹腔神经丛、输尿管、膀胱。基本反射区有的地方只有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有的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阴茎或阴道)五个反射区,这里的六个反射区是按《足部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教材》(2002.06,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取的。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足掌中央“人”字形交叉点略偏外侧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足掌中央“人”字形交叉点后方凹陷处。 3、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在双足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4、输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肾脏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呈斜线状的一个区域。 5、膀胱反射区:双足掌底面与足掌内侧的交界处,舟状骨下方,踇展肌内缘,足跟前方。 二、足趾部位的反射区(9个) 1、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 2、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趾腹的中央部位。 3、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外侧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4、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近第二足趾的一侧,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前方。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5、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6、鼻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远节趾骨内侧,自砪趾趾腹边缘延伸到砪趾趾甲根部呈L形的一带状区域。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7、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足砪趾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8、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足底第2趾和第3趾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9、耳反射区:位于双足底第4、5趾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三、左足掌前半部分的反射区(5个) 1、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凹陷处。

艾灸的常用穴位与日常疾病的治疗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艾灸的常用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艾灸专业知识

艾灸疗法的原理。。。。。。。。。。。。。。。。。。。。。。。。。。。。。。2 艾草的作用。。。。。。。。。。。。。。。。。。。。。。。。。。。。。。2 新艾和陈艾的区别。。。。。。。。。。。。。。。。。。。。。。。。。。。。。。2 无烟艾灸条到底好不好?.。。。。。。。。。。。。。。。。。。。。。。。。。。。3 冬至前后,艾灸养生最关键.。。。。。。。。。。。。。。。。。。。。。。。。。。3 艾灸要有正确的体位和顺序.。。。。。。。。。。。。。。。。。。。。。。。。。。3 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4 灸法注意事项.。。。。。。。。。。。。。。。。。。。。。。。。。。。。。。。。4 用艾条、艾绒是防治蚊虫叮咬的好方法.。。。。。。。。。。。。。。。。。。。。。5 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6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 艾灸治胃病.。。。。。。。。。。。。。。。。。。。。。。。。。。。。。。。。。7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及原理.。。。。。。。。。。。。。。。。。。。。。。。。。。7 艾灸养生是否会产生副作用.。。。。。。。。。。。。。。。。。。。。。。。。。。8 艾条的使用注意事项链.。。。。。。。。。。。。。。。。。。。。。。。。。。。。8 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9 艾灸足三里预防流感.。。。。。。。。。。。。。。。。。。。。。。。。。。。。。9 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9 穴位图。。。。。。。。。。。。。。。。。。。。。。。。。。。。。。。。。。。。。。。11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脚底穴位图)。史上最全的足疗资料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脚底穴位图 方法:自購足底穴位圖一張。泡一盆熱水,水溫在60℃左右。把腳在熱水中泡5-10分鐘後用毛巾搽干。從足底穴位圖找出找出胃部﹑甲狀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在每個部位按上1-2分鐘,左右腳各按3次。 按摩甲狀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區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為甲狀腺主要功能乃治療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狀;而按摩胃部可以減少食慾;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則是幫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連續做完一個星期之後,因為人體的整體的循環轉好了的關係,身體會覺得比以前輕快,皮膚也會變得漂亮而有光澤。 有时间多按摩按摩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新)脚底各脏腑反射区(杨奕)健康起义

脚底各脏腑反射区(杨奕)健康起义 脚底反射区的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 5 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 4 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 5 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 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按摩脚底反射区的好处 脚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奇的治疗手段。它起源于中国,数百年前流传到国外,在国外开花结果,在西方国家,尤其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广为流传。·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的治病手段又重新回到祖国。在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及方法,使脚部反射区疗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手法的运用上,都焕发了活力,重新在世界上站在这一领域的制高点。从生

艾炙穴位对照图

下面是一些简单介绍,若要掌握好灸法,还须多多体会实践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灸法注意事项】 要注意灸料的质量:艾条、艾绒的粗细好坏,与施灸关系极大,务必考究。特别是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最好买成品,久放之,密藏之。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艾条由艾绒卷制而成,所以也要选择等级高的,甲级、高级、顶级品质逐级增高。 1.饭前半小时和饭后半小时都不适合艾灸 2.用艾条每天疚穴位是十天一个疗程,10天感觉效果很好,就在间隔3-5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 3.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使用灸法要有耐心。灸从久,必须长期坚持;灸的时间可以短些,宁可多灸几次,以免苦楚不堪,使人畏惧。必须耐心长期灸下去才能收效。 4.施灸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或依病情何时发病就在何时施灸,或按子午流注每日十二时辰配合脏腑俞穴施灸 5.脸部温灸:用面部专用灸器,要打底再能进行温灸(保湿水精华霜);温灸之后无需脸部清洁,直接上面膜即可。温灸方法: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速度要好好把握,以免烫伤睫毛颌眉毛)全脸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每只眼睛不能超过3分钟;面部敏感及过敏者不能温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