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22CO

O C 点燃====+“___” “反应条件” “______”

__________生成物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2.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

【课前预习】

1.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3.如何正确地读出化学方程式?

【预习自测】课本P 98、.1~2

【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情景导入】碳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请问你有哪些方法表示这个反应?

96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 来表示 的式子。 2

3⑴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⑵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⑶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⑷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⑸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1.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安装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B.C.D.

3.对化学方程式“2H2 + 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C.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4.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 CrO3B.Cr2O3C.Cr2S3D. CrSO3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17 m 6 11 A

C.m=1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6.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C+O2CO2B.2HgO2Hg+O2↑

C.2H 2+O22H2O D.2Mg+O22MgO

7.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8.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化胺(NH2Cl)、臭氧(O3).

⑴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⑵NH2Cl由(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⑶NH2Cl用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

9.如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⑴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种分子;

⑵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⑶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

10.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⑴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写出ClO2的名称.

⑵若用氯气消毒,则在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请写出如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图所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③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④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⑤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来表示的式子。

意义例子(2H2 + O2点燃2H2O)读法

大学部分无机化学方程式

稀有气体 O2 + PtF6 === O2+PtF6- 是深红色固体 Xe + PtF6 === Xe+PtF6- 是橙黄色固体,首次合成第一个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Xe(g) + F2(g) === XeF2(g) (Xe过量) Xe(g) + 2F2(g) === XeF4(g) (Xe:F2=1:5) Xe(g ) + 3F2(g) === XeF6(g) (Xe:F2=1:20) XeF2 + 2OH- === XeF6(g) + 1/2O2 + 2F- + H2O XeF2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水解 1 XeF2水解:.2XeF 2 + 2H2O === 2Xe + o2 + 4HF 2 XeF2水解:. 3 XeF2 + 6H2O ===XeO3 + 2Xe + 3/2O2 + 12HF 2=1+3 3. XeF6水解:XeF6 + 3H2O===XeO3 + 6HF NaBrO3 + XeF2 + H2O===NaBrO4 + 2HF + Xe XeF2首次做氧化剂成功 XeF4 + 2Hg===Xe + 2HgF2 XeF4 + Pt===Xe + PtF4 2XeF6 + 3SiO2===2XeO3 + 3SiF4 不能用玻璃和石英器皿装XeF6 XeF2 + H2===Xe + 2HF XeF2(s) + SbF5(L)=== [XeF ]+ [SbF6 ]- ﹙S﹚ XeO3 + OH-===HXeO4- 在水中XeO3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XeO4- 存在 2HXeO4- + 2OH-===XeO64- + Xe + O2 + 2H2O HXeO4- 会缓慢的发生歧化 XeF2 + 2HCl===Xe + Cl2 + 2HF XeF2 + 2KI===Xe + I2 + 2KF 卤素 3Cl2 + 2Fe===2FeCl3 I2 + H2S===S + 2HI I2 + H2SO3 + H2O===H2SO4 + 2HI Fe2+不与I2反应 X2 + H2O===2H+ + X- + 1/2O2 F2的水解 X2 + H2O===H+ + X- + HXO Cl2,Br2,I2的水解 2F2 + H2O===2HF + 1/2O2 F2与水发生猛烈反应放出O2 2HI + 1/2O2===I2 + H2O 将O2通入碘化氢溶液有I2析出 Cl2 + 2OH-===Cl- + ClO- + H2O 室温下 3Cl2 + 5OH-===6Cl- + ClO- + H2O 70摄氏度 Br2 + 2OH-===Br- + Bro3- + H2O 0摄氏度 3Br2 + 6OH-===5Br- + Bro3- + 3H2O 20摄氏度 3I2 + 6OH-===5I- + IO3- + 3H2O 0摄氏度定性反应 X2 + 2OH-===X- + OX- + H2O 3OX-===2X- + XO3- Cl2 + H2O===HClO + HCl Cl2的歧化反应 (少)IO3- + 3HSO3-===I- + 3SO42- + 3H+ (过)IO3- + 5I- + 6H+===3I2 + 3H2O 2NaBr + 3H2SO4 (浓)===Br2 + 2NaHSO4 + SO2 + 2H2O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化合价的本质及应用的学习,增进学生对物质化学式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合价的本质,掌握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2.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的基础上,提出如何确定物质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从之前所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八电子稳定结构、离子符号等知识引出元素化合价。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为了交流方便,国际上采用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阅读课本,找出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问答并板书】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化学方程式?

【总结】如 “+”表示“和”、“与”等; “=”表示“反应生成”及“六不变”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⑴、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⑵、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⑶、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96,然后总结。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有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或提供的信息)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那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页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课件】(以木炭燃烧为例) (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2)表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4)、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12:32:44 (5)、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比是1:1:1 。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木炭燃烧为例) C + O2 === CO2 12 :(16×2) :(12+16× 2) 是化学方程式吗?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怎样 读?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理

第一章氢及稀有气体 1.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Zn+2HCl=ZnCl2+H2↑ 军事上:CaH2 +2H2O → Ca(OH)2 + 2H2↑ 2.稀有气体化合物 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 + PtF6 → Xe+[ PtF6] (无色)(红色)(橙黄色) ②氙的氟化物水解: 2XeF2+2H2O →2Xe↑+4HF+ O2↑ 6XeF4 + 12H2O == 2XeO3 + 4Xe↑+3O2↑ +24HF XeF6+3H2O →XeO3+6HF ③氙的氟化物为强氧化剂: XeF2 + H2─→ Xe + 2HF XeF2 + H2O2─→ Xe + 2HF + O2↑ 第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铍、镁除外)元素溶于液氨, 生成溶剂合电子和阳离子成具有导电性的深蓝色溶液。 碱金属M(S) + (x+y)NH3 M+(NH3)x + e-(NH3)y

碱土金属M(S) + (x+2y)NH3 M2+(NH3)x + 2e-(NH3)y 二、氢化物 氢化物共分为离子型、共价型、过渡型 离子型氢化物是极强的还原剂:TiCl4+4NaH Ti+ 4NaCl+2H2↑ LiH能在乙醚中同B3+Al3+Ga3+等的无水氯化物结 合成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的生成。 4LiH + AlCl3乙醚Li[AlH4] + 3LiCl 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猛烈反应Li[AlH4]+4H2O=LiOH↓+Al(OH)3↓+4H2↑ 三、氧化物 1、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的锂和所有碱土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分 别生成正常氧化物Li2O和MO。其他碱金属正常的氧 化物是用金属与他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相作用制 得。 Na2O2+2Na=2Na2O 2KNO3+10K=6K20+N2↑

九年级化学上册4.5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教案粤教版Word版

4.5化学方程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配平方法。 2、逐步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学法指导: 多练多总结、从原子数目守恒找配平规律 温故知新: 1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内容: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微观上:原子的 、 、 。 宏观上:元素的 。 一定改变的是:微观上,分子的 , 宏观上,物质的 ,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 。 学习新课: 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 H 2 O 2 H 2O 化学方程式表示: 2 H 2 + O 2 === 2 H 2O 它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水的电解这一变化还可用哪两种式子表示?(1) (2) 。 以上3种表示方法,哪种方法表示方法既简洁又涵义丰富?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涵义 阅读课本P123,小组合作填写下列空白 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 了 、 、 。(质的方 面) 还通过 表 示 。(量的方面) 2. 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一是 二是 。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 1、自学教材P123表格,完成其中练习。 2、合作探究交流一 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镁在空气中燃烧。 b 、电解水。 解决问题 ①配平的目的 ②配平的方法(阅读教材 P124方框中内容,了解“最小公倍数法” )

3、合作探究交流二 ①配平上面的式子。

②展示:看谁的配平的方法多。 4、共同探究三 ①在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固体该咋办? ②通过刚才的探讨总结一下规律。 ③最后一步必须划上。 小结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 ①写 ②配 ③注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把各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只有当生成物为固体或气体物质时,且反应物中无固体或气体物质时,才在固体后加↓,在气体生成物后加↑。 课堂自测: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Al + O 2——— Al 2 O 3 (2) CuO + C—— Cu + CO 2 (3) H 2O 2 ——— H 2 O + O 2 ↑ 2、请按上述书写步骤正确书写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自编题)一写 二配 三注 3、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 (1).煤在空气中燃烧 C + O 2 == CO 2 (2).加热氧化汞 HgO == Hg + O 2 (3).硫在空气中燃烧 S +O 2 ↑===SO 2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②水中通直流电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的方法制氧气 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⑤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课后拓展: 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其它方法:观察法和奇数配偶法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1)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下节预习: 1、阅读125-126页你有哪些收获,请写出来。 2、阅读125-126页你有哪些困惑,请写出来。 3、预习检测: 9gH 2 O通电完全分解能得到O 2 的质量是多少?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85295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精品】《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文字转化为符号,逐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掌握一个渐近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的燃烧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习化学,常常需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更简便的表达化学反应呢? 二、新课学习

视频:化学方程式 我们已经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式表示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其中碳和氧气为反应物,二氧化碳为生成物,+表示和,点燃表示反应条件,箭头表示生成。 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书写起来很麻烦,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C+O2CO2 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O2CO2 12 32 44 可以有三个含义: 在宏观上:表示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在微观上: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在质量关系上: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下列反应能提供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S+O2SO2 [宏观: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微观: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宏观: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微观:一个铁原子和一个硫酸铜分子生成一个硫酸亚铁分子和一个铜原子,质量:每56份质量的铁和160份质量的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视频 2CuO+H22Cu+H2O 其中△表示加热 [宏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微观:两个氧化铜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加热生成两个铜原子和一个水分子,质量:每160份质量的氧化铜和2份质量的氢气加热生成128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重要方程式总结 1.2F2+2H2O==4HF+O2 2.2IO3―+5HSO3—==5SO42—+I2+3H++H2O 3.CaF2+H2SO4(浓)==CaSO4+2HF 4.NaCl+H2SO4(浓)==NaHSO4+HCl↑ 5.I2+10HNO3==2HIO3+10NO2↑+4H2O 6.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7.IO3―+5I―+6H+==3I2+3H2O 8.3Cl2+6NaOH(850C)==5NaCl+NaClO3+3H2O 9.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 10.2KMnO4+5H2S+3H2SO4==2MnSO4+K2SO4+5S↓+8H2O 11.Na2S2O3+I2==Na2S4O6+2NaI 12.(NH4)2Cr2O7(加热)==N2↑+Cr2O3+4H2O 13.2MnO4-+5NO2-+6H+===2Mn2++5NO3-+3H2O 14.Au+HNO3+4HCl==H[AuCl4]+NO↑+2H2O 15.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16.2KNO3(加热)==2KNO2+O2 17.2Pb(NO3)2(加热)==2PbO+4NO2↑+O2↑ 2Cu(NO3)2(加热)===2CuO+4NO2↑+O2↑

18.2AgNO3(加热)==2Ag+2NO2↑+O2↑ 19.3Ag+4HNO3(稀)==3AgNO3+NO↑+2H2O 20.3PbS+8HNO3(稀)==3Pb(NO3)2+3S↓+2NO↑+4H2O 21.As2S3+6NaOH==Na3AsO3+Na3AsS3+3H2O 22.CaF2+3H2SO4(浓)+B2O3==3CaSO4+3H2O+2BF3 23.SiO2+4HF==SiF4↑+2H2O 24.H3BO3+3CH33)3+3H2O 25.Si+2NaOH+H2O==Na2SiO3+2H2↑ 26.CaSiO3+6HF==CaF2+SiF4+3H2O 27.2Na2O2+2CO2====2Na2CO3+O2 28.CaH2+2H2O==Ca(OH)2+2H2↑ 29.PbO2+2H2SO4===2PbSO4+O2↑+2H2O 30.PbO2+4HCl→PbCl2+Cl2↑+2H2O 31.2Cu+O2+H2O+CO2==Cu(OH)2·CuCO3 32.2Cu2++4I―==2CuI↓+I2 33.Cu2O+H2SO4→Cu+CuSO4 34.HgCl2+2NH3===Hg(NH2)Cl↓+NH4Cl 35.Hg2Cl2+2NH3→Hg↓+Hg(NH2)Cl↓+NH4Cl 36.Hg22++2OH-(S2—、I—)==Hg↓+HgO↓+H2O 37.Hg(NO3)2+4KI==2KNO3+K2[HgI4] 38.Hg2Cl2+H2S==Hg↓+HgS↓+2HCl 39.HgCl2+SnCl2(适量)====SnCl4+Hg2Cl2↓(白色) Hg2Cl2↓(白色)+SnCl2==2Hg↓+SnCl4

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主备人:阮俊峰 一、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预习(课前学习10分钟) 阅读课本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改变。 快乐学习:(课堂学习15分钟) 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2、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小组讨论: 1、该定律能不能推广应用于物理变化? 2、该定律中的守恒是否包含体积呢? 3、该定律中的质量总和是否包含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呢? 4、该定律在运用时能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5、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关键字眼? 6、从宏观和微观上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点拨(课堂小结2分钟)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但对于物理变化来说,即使 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也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反应物。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指生成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不能遗漏。 (4)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 五个不改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 轻松尝试(课堂练习13分钟)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你认为他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分子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个数④原子的个数⑤元素的种类⑥元素的质量⑦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教案

4.5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关键词语。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5.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6.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及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讲 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 +???→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交流。因此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 应。上述反应可表示为:225P O PO +???→点燃。 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观察我所写的反应式,能不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为了使化学方程式能完整地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只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前写上一定的化学计量数使它既能表示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又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板 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原则: 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 程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写法: 写 根据实验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 物的化学式(多种用“+”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 线连接。 如: P + O 2 P 2O 5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 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切记决不 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 简整数比。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例子:

大学无机化学所有公式

所有公式: 1、注意单位,如焦耳,千焦。 2、加入溶液时注意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的变化 3、能斯特方程注意正负号。 4、单质的标准绝对熵不等于零,?f G m θ(稳定态单质,T)=0 ?f G m θ(H +,aq,T)=0 Chap 1 1、热力学温度:T= t + T0 (T0=273.15K)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在SI 制中,p 的单位是Pa ,V 的单位是m 3,T 的单位是K ,n 的单位是mol ;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与p,V,T 的单位有关,在SI 制中,R = 8.314 J·K -1·mol -1。 3、 4、分压 5、分体积定律 6、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浓度 B = mB/m = mB/(mB+mA) 以溶质(B)的质量在全部溶液的质量中占有 的百分比 质量摩尔浓度 bB = nB/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V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与温度相关), 单位:---1 Chap 2 m V mRT RT Mp M M pV p RT ρρρ== ==??B B n RT p V = ()B B 1212n RT V p n RT n RT nRT RT V n n p p p p = =++ =++ =B B B B B B B n RT V nRT V V p p V n V V V n ??= ====

1、体积功:气体发生膨胀或压缩做的功,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作体积功 W= -p ?V = -p (V 终-V 始) 2、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中:?U = U 2 – U 1 = Q + W 4、焓:H = U + pV 等压时:Q p =H 2 – H 1 = ?H 若为理想气体,H = U + pV = U + nRT ?H = ?U + ?nRT 5、等容热效应Q V : ?U = Q V 等压反应热Qp :W= - 则U = Qp + W = Qp -p ?V Qp = Qv + ? 6、标准摩尔反应焓变:?r H m θ =∑νi ?f H m θ(生成物)- ∑νi ?f H m θ(反应物) =[y ?f H m θ(Y)+z ?f H m θ(Z)] – [a ?f H m θ(A)+b ?f H m θ(B)] 7、S m θ(B,相态,T) ,单位是J·mol -1·K -1 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rSm θ =∑νB Sm θ(生成物,T)-∑νB Sm θ(反应物,T) ?rSm θ>0,有利于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8、G = H – TS G :吉布斯函数,状态函数, 广度性质, 单位J 9、计算已知反应的自由能变?r G m θ ?r G m θ =∑νB ?f G m θ(生成物,T)-∑νB ?f G m θ(反应物,T) Chap 3 1、恒容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 νB :化学反应计量数,反应物为负,生成物为正 ?[B]/?t :物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υ:基于浓度的反应速率,单位为mol ?L -1?s -1 2、质量作用定律 υ= k ?[A]m ? [B]n k: 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 质量作用定律只使用于基元反应 3、 4、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1 V t ζυ??= B B 11[] V B n B t t υνν??????=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