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教育学博士点介绍

1.教育学博士点介绍

1.教育学博士点介绍
1.教育学博士点介绍

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一、基本情况

我校教育学科由著名教育家郑晓沧先生等创建。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非洲教育、教师教育等8个方向招收博士生。

2009年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研究中心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共有34所大学参评(其中具有一级博士学位点学校9所,二级博士学位点学校7所),我校教育学学科排名第14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3-2014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跻身全国第十。上海软科2017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教育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居于前10%,位列第11位。同年,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计101所高校参评,我校教育学科获B+学科排名,2018年7月,在全国首次专业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教育学科获A-的好成绩。

二、学科特色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教育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尤其是大学文化研究、非洲教育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大学理性、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研究领域具有独特学术影响。本

学科已形成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非洲教育、教师教育等8个优势学科方向,其中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为“十一五”省级A类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育援外基地各1个,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师资队伍

本学科的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学养丰厚、学术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本学位点共有徐辉、金生鈜等博士生导师30人。

四、招生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

本方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审视,从现当代社会、生活等角度对教育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进一步阐述与丰富教育哲学的现实意义;二是对基础教育改革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求对教育实践产生推动作用。

(二)比较教育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教育战略与政策比较和非洲教育研究。

第一,教育战略与政策比较研究。侧重于西方高等教育理论译介、

大国教育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教师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等领域。徐辉教授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主持了涉及11国的大国教育战略系列研究、西方高等教育理论译介工程,他还在英国教育政策、国际组织教育政策、国际教师教育政策等领域有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第二,非洲教育研究。该研究是我校教育研究的特色和品牌之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根据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紧紧围绕非洲教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国别研究和问题研究为基本框架,面向非洲法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财政、教育文化和教育援助等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关注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中非教育关系研究、中非合作与教育发展的研究。研究涉及非洲多个国家的国别研究、中非教育关系模式研究、教育援助政策研究、对非洲的汉语教育国际推广、国际组织(如UNICEF、UNESCO等)对非洲教育发展作用的研究等。该方向成员承担了教育部、商务部“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中非跨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等若干项重大委托项目。

(三)学前教育学

本方向所在专业奠基于1953年,2007年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单位。

本方向主要特色集中于两个方面:1.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主要关注低幼儿童的认知、人格与社会性、文化性发展研究,注重儿童发

展的脑机制及神经教育学研究。其中在儿童发展与教育政策、动作发展与健康教育、儿童说谎与品格教育、语言发展与早期阅读、教师与儿童发展、儿童神经教育学研究在国内形成优势。2.学前教育原理。主要涉及童年教育学理论、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幼儿教师教育等方面形成特色。其中“幼儿园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发展事业与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浙江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高等教育学

本方向为省 A 类重点学科,学科平台“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拥有一个“高等教育学”省高校创新团队,学科方向带头人为高等教育著名学者眭依凡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第一,高等教育原理。主要以大学文化研究为特色,致力于大学使命、大学理性、大学文化等涉及大学本质属性的基本研究,由此发现揭示大学基本规律并引领大学坚守使命,按大学应有规律办学治校。研究水平国内一流,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第二,高等教育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研究为重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高等教育组织理论、高等教育法政治学、两岸教育政策与法制协同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知识基础、行动方案与反思平台。

(五)课程与教学论

本学科方向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在教师培训、科研指导、课堂质量提升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历经多年的发展,本方向逐步形成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两大方向。

第一,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梳理与国际比较、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等。在掌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并与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积极指导我省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

第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在四个方面有较大影响。

语文教学论:主要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尤其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中外母语比较研究、语感与文感-研究、积极语用研究、校本教材研究、文言文教学专题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等。该方向的语文案例教学、语文教学模式(如文学圈、非指示性教学、互动作文教学、白文教学法等)、积极语用、校本教材等相关研究在语文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

数学教学论:由张维忠教授带头,四个数学教学论专业博士、两个硕士构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主要从文化视角研究数学教育,在国内数学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数学教学理论与技术、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影响到了浙江省的数学教育实践。

科学教学论:主要研究科学教育的本质、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科学课程编制、科学课程的教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等,该学科方向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与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学术交流,建立了较好的国际学术交流关系;通过积极服务于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在浙江省中小学基础教育界形成了较好的影响。

音乐教学论:主要从人类学视角,以文化价值相对主义和田野调查为方法论观念,借鉴和吸收中外教育学基本原理,探索音乐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与此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传承体系研究、校本教材本土化建设研究及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该方向已形成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融合的较好态势,与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积极服务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

(六)教育技术学

本方向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本学科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其中,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本为本学位点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为本学位点的教学和研究的基础平台。目前主要聚焦的研究领域:(一)智慧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二)K12智慧教育环境与产品;(三)互联网+教师教育。

(七)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IASZNU)是有着广泛影响的中国高校首家建

立的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本学科方向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问题研究高级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单位,入选全球“年度最佳区域研究中心”等。学科带头人刘鸿武院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获得过“中非友好贡献奖”等。本校非洲研究院已经成为一个学科综合、队伍一流、管理先进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知名区域与国别研究机构。

本学科方向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

第一,非洲教育与中非发展合作。本方向从教育与国家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开阔视野与多元维度上,着重研究两个问题:一是非洲教育发展与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中非教育合作与中非关系发展问题。本方向综合运用教育政策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国际化、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中非关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注重非洲田野调研、注重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专题、地域、领域、国别、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与对策研究,培养中非合作人才。

第二,非洲教育与非洲社会发展。本方向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开阔视野、多元维度上,着重研究三个问题:一是非洲教育自身的发生、发展与演变问题;二是非洲教育发展与非洲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中非教育合作与中非人文交流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方向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国际化、

国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注重赴非洲田野调研、注重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专题、地域、领域、国别、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与对策研究,培养中非合作人才。

(八)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也是我校最大的特色。历经2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系列成绩,如2007年现代教师“RPT”培养体系的建设、集群式课程体系与浸润式实践模式创建;2015年教育部简报报道的深化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基于UGS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创新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被教育部立项建设。2018年获“十三五”师范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4项。我校教师教育获第五批“浙江省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教育体制创新、模式创新、课程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教师教育改革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

本学科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教师教育的发展定位、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教师教育的模式创新、教师教育的终身化、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二是教师教育的学科与课程研究,即依托教师教育基地开展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实践创新型导向的卓越教师学科群及专业、课程设置等;三是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即开展“互联网+”智慧教育环境下的

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等研究;四是教师教育的心理学与神经学视角的研究,立足于脑神经、心理学的视野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