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性行为,大班,幼儿]浅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

[性行为,大班,幼儿]浅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

浅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作为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影响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3―6岁是幼儿塑造个性的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家长应格外重视这一阶段孩子性格的培养。如果任由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展,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幼儿正常社会化的进程。我在所执教的大班中通过一定的观察后,共搜集了48个案例,现将具体的结果呈现如下。

一、攻击性行为的动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攻击动机中,由争抢物品引发的攻击是最多的,在幼儿中发生的比率比较高。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一是大班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还不能完全去除“自我中心化”,幼儿只注意和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无法与别人的观点协调,往往认为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一旦得不到时便会想到争夺,发生攻击性行为。二是由于幼儿活动的空间或角色游戏中玩具等的数量有限所致。三是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存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心理,在幼儿园里有时得不到满足后,便产生了主动性攻击争夺的反应。

二、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表现为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在观察的48个案例中,通过统计发现:身体攻击占绝大多数,共45例,约占93.75%;言语攻击有3例,约占6.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表现的形式来看,以身体攻击为主要形式,言语攻击占很少的部分,很多时候,身体攻击是伴随着言语攻击发生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发生攻击性行为时,身体攻击要远远多于言语攻击。当言语交流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幼儿便采用身体攻击,这是身体攻击中伴随言语攻击后出现的身体攻击的情况。当然,单纯的身体攻击也是会经常出现的。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在与成人、同伴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在实践活动日益复杂化的基础上,幼儿的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但本研究发现幼儿的言语攻击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大班幼儿的言语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思维的发展制约语句结构的发展,他们不能够很熟练地掌握运用口头言语并用它解决发生的争端,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发生冲突时不能及时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攻击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幼儿会选择采用身体攻击的方式实现目标。

三、攻击性行为方式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是存在性别差

异的。总体来说,不管是身体攻击还是言语攻击,大班男孩的攻击性行为都明显多于女孩。与婴儿期相比,学前期幼儿攻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参与更多的冲突。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我认为,一方面可能是不同性别幼儿的生理差异导致,另一方面可能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倡导的性别角色有关系,比如一般认为女孩子应该比男孩子文静、温和,而男孩子要勇敢、独立等。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性格一般多内敛,少张扬。

四、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

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发生了攻击性行为后,想得最多的还是找老师帮忙。原因有三:首先,幼儿对老师早有了依赖性,他们信任老师,遇事找老师帮忙有安全感;其次,老师的威信问题,在幼儿心目中,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远远要胜过家长的苦口婆心;再次,可以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多疼爱自己一点,幼儿都喜欢跟老师亲近,拉近跟老师的距离。

除了请老师帮忙外,有些孩子也会自己解决或不了了之(很少情况),原因有:一是幼儿自己确实可以商量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开始懂事,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觉得小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互相爱护。二是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例子,老师教过应该怎么做。三是怕把事情惹大,引来老师会受到批评,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立,高觉敷,张民生,等.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901-1906.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