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

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

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
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

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师树兴

内容提要:价值判断和价格形成机制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金融经济学以完全理性的行为主体假设为出发点构建起在逻辑上堪称完美的规范体系,但是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传统理论所宣称的市场有效和无套利。以前景理论、噪音交易和有限套利为特征的新的金融学分析范式正在兴起,然而以行为金融学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还只能处在描述性研究阶段,行为金融学在规范化的进程中可能需要借助新的工具。

关键词:预期效用;前景理论;噪音交易;行为金融学

金融学是一门决策科学。按照莫顿(Robert Merton,2000)的定义“金融学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的分配”。凯恩斯认为人们在获得收入之后面临两类决策:第一类决策要决定当期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第二类决策就是采用何种方式将本期未消费的收入带到下一期。第二类决策也就是莫顿所定义的金融学的范畴,即为广义的金融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区分,是因为经济主体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跨期分配,其一是通过无风险(或低风险)的货币资产来实现,其二是通过有风险的金融资产来实现。货币资产的估价问题是货币理论、银行管理和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风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估价问题是现代狭义金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我们把以金融资产为研究对象的现代金融经济学称为狭义的金融学。本文所讨论的金融学分析范式特指狭义的现代金融经济学。

现代金融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资产组合选择、资产定价、风险分担和公司财务管理提供了许多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指导,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所谓“市场异常”被一个个的揭露出来。对这些市场异常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理论的发展,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美被纳入金融学的分析框架中;进一步的,金融学家根据行为主体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和能力把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划分为套利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噪音交易开始进入金融学的分析;如何解释噪音的产生?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现实中的行为主体受到特定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偏差的控制而同理性经济人的决策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是噪音产生的原因。以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1979,1992)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被金融学界重新认识并加以应用为标志,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和认知方式被吸收到金融学的研究框架之中,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前景理论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范式。

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与价格形成机制

金融资产是一种未定权益合约,代表着对资产未来收益的索取权,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是金融资产的基本特征。如何评价不确定的收益所带来的效用是效用价值理论应用于金融分析时所必须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在1944年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1944)提出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理论之后得以解决。预期效用理论对效用价值理论中的理性人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理性人的偏好还要满足独立性公理和阿基米德公理),在此基础上预期效用理论认为金融资产为投资者所带来的效用由该资产的各种可能的未来结果的概率加权效用所决定。从而,只要能够知道金融资产在各种自然状况下的收益和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就能够按照效用价值理论的分析范式来研究关于金融资产的发行、

定价和交易问题。在经典的金融经济学中,行为主体正是根据自己的偏好追求金融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效用的最大化,由此决定自己的证券组合,当各类证券的供求相等时资本市场实现均衡,证券价格也随之决定。

预期效用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引入到金融资产的效用评价之中,然而行为主体如何获得关于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却引起了一些争论。在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德预期效用理论中,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是客观概率,行为主体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计算出该分布或者该分布对理性行为主体就是共同知识。如果关于金融资产的未来收益的信息是完美的并且在各行为主体之间信息是对称的,那么以客观概率作为预期效用的权重就是合适的。反之,如果信息是不完美的,则行为主体就不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如果信息在各行为主体之间是不对称的,那么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就不可能成为行为主体之间的共同知识。总之,在涉及到信息问题时,客观概率并不是预期效用权重的合理表述方式。萨维奇(Savage,1972)将客观概率发展为主观概率,提出了主观预期效用(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理论。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认为自然状况的概率分布是行为主体的主观判断,但是可以通过行为主体所做出的选择而被揭示出来。比如,有两种资产和两种自然状况,当状况A发生时前一种资产的收益为Z后一种资产的收益为0,当状况B发生时情况刚好相反。如果行为主体选择了前一种资产而放弃了后一种资产则表明该行为主体认为状况A发生的概率高于B发生的概率,在保证两种状况出现的概率之和为1的前提下,这两种状况发生的具体概率则视行为主体对前一种资产的偏好程度而定。

主观概率的形成与行为主体对信息的认知密切相关。金融学中通常认为,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能够有效的改变后验概率的任何可观察的结果,具体来讲,信息是行为主体收到的关于金融资产收益的信号和自然状况之间的联合分布。主观概率的更新过程一般也称为行为主体的信念更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行为主体根据可得的信息形成对自然状况的先验信念(概率)和对金融资产在各种自然状况下最终收益的估计,并由此计算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效用,在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最优的资产组合,从而形成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当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的价格就决定下来了。这就是两期经济中资产价格形成的过程。当资产可以在两个以上的时刻进行交易时,信息是资产价格动态决定的关键推动力。在行为主体根据当期的信息形成资产组合之后,他可能在下一个交易时刻到来之前收到关于自然状况的新信息,理性的行为主体将据此信息按照贝叶斯法则形成后验信念,信念的改变直接导致金融资产的预期效用的变动,从而影响资产组合的构成和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金融资产的价格将在新的均衡上决定,价格的变动也同时反映了行为主体所掌握的信息。

在信息分散的条件下,现代金融经济学所描述的资本市场均衡是所谓的理性预期均衡。因为价格反映了行为主体的私有信息,所以理性的交易者会同时根据自己的私有信息和市场出清价格所反映的其他人的私有信息来进行交易,资本市场在价格充分反映所有私人信息的水平上出清。理性预期均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是市场的信息有效,“有效市场假说”正是以此为其微观理论基础。完全理性的交易者是理性预期均衡的逻辑起点,但是仅仅考虑完全理性的交易者的行为可能导致完全揭示信息的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不具有稳定性,甚至根本不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Grossman and Stiglitz,1976,1980)悖论。具体来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交易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单个交易者的行为并不能影响资产的价格。如果均衡价格完全揭示私人信息,那么交易者都有搭便车的动机,所有的交易者都不去收集信息而仅仅通过价格来推测信息,此时的均衡价格中不会包含任何私人的信息。没有私人信息的均衡也是不稳定的,因为资产价格取决于交易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未来收益的随机性会诱使交易者去收集信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前知道价格的未来趋势,获得信息的报酬,所以在价格中必然要反映交易者的私人信息。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导致理性预期均衡陷入难于自圆其说的困境,有效市场可能

并不是资本市场的真实特征。从主观预期效用的价值判断到理性预期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金融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偏好、效用、自然状况的主观概率估计、理性预期以及信念的更新过程,资产价格的形成也从基础价值推动逐渐演变到信息推动和信念推动的方式。然而在现代金融学对行为主体的信念的形成是以理想的未被验证的公理化形式给出的,行为主体的所有行为特征都被理性化了——行为主体的偏好是理性的,效用是以主观概率为权重以收益为对象的预期效用,信息按照贝叶斯法则更新行为主体的信念。现代金融理论已经发现了推动价格变化的真正原因在于行为主体的信念变化,然而对信念的简单处理方式却使得该理论不仅在理论体系上陷入难于自圆其说的困境也无法解释许多市场行为的异常。对行为主体的信念的进一步研究是金融学实现再一次理论飞跃的关键。

噪音交易及其产生的原因

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的突破首先是放弃了完全理性的交易者假设,在金融研究中引入噪音交易。布莱克(Fischer Black,1986)在定义“噪音交易”时将之与信息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相比较,因此噪音就是一种“剩余类别”(Residual Category),所有不是根据理性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来进行的交易都被归为噪音交易。“进行噪音交易的人就是愿意交易,即使从客观的观点看他们最好不这样做。也许他们认为他们的交易基础是信息而不是噪音。或许他们就是喜欢交易。”噪音交易为金融学模型中增加了除自然状况的不确定性之外的另一个不确定性来源,金融资产的价格不仅受到自然状况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也反映着市场参与者进行噪音交易产生的错误定价(mispricing)。噪音交易的产生源于现实中市场参与者的价值判断和交易决策同理性交易行为的偏差。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学研究,噪音交易产生的原因得到更深入的研究。赫施雷佛(David Hirshleifer, 2001)在最近的一篇关于投资者心理和资产定价方面的综述文章中认为绝大多数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偏差可以由三种基本的因素来解释:经验推断型简化(heuristic simplification),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和情绪性失控(emotional loss of control)。

经验推断型简化是对现实投资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方式的一个总概括。由于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现实中的投资者只能够获得和处理部分信息,人类潜意识的联想也导致投资者对信息的有选择的接收。因此现实的投资者并不是基于精确的预期效用计算来进行交易,而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选择和处理信息。现实的投资决策过程与理性的投资过程之间的差异导致噪音交易的产生。

投资者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显著性和获得便利性(salience and availability)。信息的显著性是指该信息容易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或者善于唤起投资者对历史回忆的联想。信息的获得便利性意味着该类信息曾多次被传递给投资者能够马上唤起记忆。信息的显著性和获得便利性都是指信息的表达形式,同样的信息以非显著或非便利的形式出现时可能不会被投资者接受。因此,当包含着未被投资者接收的信息的事件出现时市场会对此事件反映不足,而当此信息的结果出现之后市场将会反映过度。

光环效应(halo effect)是投资者选择信息的另一种方式。光环效应表明如果某人喜欢另外一个人的某一个方面,他就会认为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也会很出色,即使这两方面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资本市场上,人们往往认为有着良好盈利前景公司的股票将来会有较高的风险调整收益,其实公司的成长前景和股票的风险调整收益没有必然的关系,后者平均来讲应该等于零。如果投资者因良好的成长前景而钟情于成长型股票,将会导致该股票价格高估。

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也和历史经验有关。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投资者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投资决策中,投资者潜意识地把各种金融资产分类置于不同的

心理账户中,并记录各个账户的盈亏。当关于某类资产的新信息到来时,只在相关的账户中进行处理,新的信息不一定影响投资者的全部的资产头寸。当投资者根据不同心理账户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更倾向于结清盈利的账户而持有亏损的账户,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所谓的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设置参考点(reference point)是投资者处理信息的另一种方式。按照参考点的不同设置方式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出锚定调整、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锚定(anchoring)是指决策者的信念过分的受到初始信息的影响,当信息到来时对信念的调整是不充分的,由初始信息形成的信念是其所设定的参考点。后悔厌恶(regret averse)是指为了避免后悔所带来的痛苦,投资者在使用新信息作行动决策时不仅考虑行动的后果还要参考其他可选择的行动的结果,特别是现在的处境。如果采取行动的收益不是足够的大,投资者宁愿保持现状而忽略新的信息。损失厌恶(loss averse)是指投资者以收益等于零为参考点,在损失和收益的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损失带来的痛苦高于收益带来的快乐。投资者对关于损失的信息会更敏感。

投资者形成和更新信念往往采用代表性的经验推断(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方法.人们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会抓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而不考虑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以及与特征有关的其他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代表性法则能帮助人们迅速抓住问题本质进而推断出结果。但有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偏差。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1979)揭示了人们利用代表性的经验推断方法形成和更新信念时存在的两个严重偏差:其一是过于注重事件的某个特征而忽视了其出现的无条件概率,从而引起信念的偏差;其二是忽略了样本大小对推理的影响,认为小样本也会反映出母体的特征,即“小数定理”。如果人们不知道数据的产生过程,则会利用非常少的数据尽快地进行推断。如果人们事前知道产生数据的过程小数定律将产生反向调整的“平均法则”。

除了信息在信念的形成和更新会产生噪音交易之外,投资者的决策时的情绪也可能导致不理性的决定,情绪高涨时对未来会更乐观,情绪低落时对未来会更悲观。投资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时间偏好也可能与理性的时间偏好不一致。传统经济理论中的时间偏好是时间一致的,以指数递减的贴现率来表示。而有关的实验表明人和动物的时间偏好不是时间一致的,贴现率呈现双曲线形式。

如上所述,噪音交易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现实中的交易者接受和处理信息方式不同于完全理性的交易者。如果市场上存在理性的交易者,则理性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必然会优于噪音交易者的策略,那么噪音交易者或者被理性交易者榨干最后一分钱而出局,或者通过学习而成为理性交易者,总之市场的噪音交易应该越来越少。然而,噪音交易及其导致的市场异常并没有消失的迹象,噪音交易必然有其持续存在的机制。德隆等(De Long et al.,1990)在只存在噪音交易风险的条件下描述了噪音交易者通过自己创造的风险而获取补偿的方法而获得生存的机制。另一方面,交易者的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导致噪音交易者不可能通过学习转变为理性交易者。

自我欺骗是人们减轻认知不协调(cognitive dissonance)所带来的痛苦的一种本能,也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所作决策的正确性。自我欺骗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有偏自归因(biased self-attribution)和寻求确认(seeking for confirmation)。有偏自归因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聪明决定,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外界环境。这种学习方式直接导致了人们的过度自信而不是准确的自我评价。寻求确认是有偏自归因的辅助机制,为了维护自尊人们总是按照同自己的先验信念相一致的模式来搜集信息、解释模棱两可的事件。有偏的自归因通过这种机制实现增强。

在证券价格的行程中引入噪音交易使得我们对真实的价格形成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然而交易层面的变革还不足以导致金融学分析范式的转换,价值判断标准的革新才能真正将金融学带入一个新的范式之中。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正是这

一范式转换的中枢。

前景理论和新的金融学分析范式

使用噪音交易的概念可以解释或描述一些市场的异常现象,但是要以噪音交易来构建新的金融分析基础可能导致理论体系的混乱。查阅早期的行为金融学文献,我们发现在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几乎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中发现的所有的人类认知偏差都曾经被用于解释某个特定的市场异常现象,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发现导致市场异常的噪音交易,并用某种认知的偏差来解释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为金融学难以构成清晰的规范的研究体系,因此而不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噪音交易不可能像预期效用理论支撑起现代金融经济学体系那样给新兴的行为金融学提供基础。虽然投资者的信念在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在金融分析中引入非理性的信念形成和变更方式还构不成对传统分析的根本性革命。而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在金融分析中正在逐步取代预期效用理论,金融资产的前景而非预期效用成为投资者的价值判断标准。投资者的偏好或价值判断标准的变革才真正使得行为金融学大有取代现代金融经济学之势。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决策的依据是行动的前景(可能出现的后果)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的后果被表述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这种偏离可正可负(表示收益或损失)。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要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心理感受的评价取决于行为主体的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赋权函数(weights function)。例如:考虑一个赌局(x,p;y,q):出现结果x的概率为p,出现结果y的概率为q。心理价值函数为v,赋权函数表示为P,则该赌局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为:P(p)v(x)+P(q)v(y)。

虽然从形式上看,前景理论的价值标准和预期效用理论的标准十分相似,但是心理价值函数V同贝努力效用函数u有着显著的差别:贝努力效用函数以严格凹函数来表现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其自变量是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实际的结果;心理价值函数则是以参考点为拐点在损失部分是凸函数在收益部分是凹函数,而且损失部分更加陡峭,以此来表示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函数的形态呈“S”形,此外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经过参考点处理后的决策结果。赋权函数也不同于普通的概率权重,经过赋权函数的处理,决策者对概率很小的事件赋予相对高的权重,而对中等概率和高概率的事件赋予相对低的权重。如果事件的概率是客观概率,我们可以把赋权函数看作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自我评价,如果事件的概率是主观概率,那么也可以把赋权函数看作决策者形成主观概率的一种机制,但是在赋权函数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权重之和不等于1的情况。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1992年提出的累积前景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以累积赋权函数代替单独决定的赋权函数,增强了前景理论对连续性问题的解释能力。在以预期效用为基础的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中,风险厌恶是一个行为主体的关键特征,正是风险厌恶的存在,不同的行为主体之间才会出现风险分担现象,金融资产才有风险溢价,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才被规范的研究。实际上,风险厌恶可以很方便的转换为对损失的厌恶,所以只要是预期效用理论能够解释的现象,前景理论都应该能够解释。由于包含了行为主体对参考点的选择和对经验推断法形成的决策权重,前景理论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预期效用不能解释的问题。在未来的金融研究中所使用的价值标准一定要向前景理论过渡。

新的金融学研究将以前景理论为价值判断的依据,以噪音交易为资产价格变动的推动力,金融资产的价格不仅要反映系统风险还要体现交易者系统性的错误估价,由于理论模型中的参数很难从统计资料中获得,所以开创性的研究中必然要包含估计参数的心理学实验。与这种范式转换相适应,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都在经历着又一轮更

新。

结论

在以资产定价为核心的金融学研究中,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基础,价格的变化反映了投资者信念的波动。人类有限理性的行为特征导致资本市场的某些现象不能被以完全理性的参与者为基础的金融理论所解释,传统金融理论所宣扬的市场有效和无套利越来越难以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行为金融理论的出现将金融学研究向人性化又推进了一步,前景理论、噪音交易、有限套利等理论正在金融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取代着预期效用、贝叶斯估计和无风险套利。

前景理论得到金融学界较为一致的认可表明以人性化为特征的新的金融学范式正在形成。虽然以行为金融学为代表的新的金融学范式可能会按照传统的金融分析的发展路径将心理因素引入金融学的各个应用领域,但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可能会使得这种人性化的分析范式难以建立起以简洁的假设为支撑的规范体系。就目前状况而言,新的金融学研究还只能处在描述性阶段,规范的理论研究可能还要借助新的研究工具。

(师树兴,1977年生,男,汉族,河南孟州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

参考文献

[1]张圣平.偏好、信念、信息与证券价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美)安德瑞.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美)D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Black,F.,(1986),“Noise”,Journal of Finance,41,529-543.

[6]De Long,J.B.,Shleifer A.,Summers L.and Waldman R.J.,(1990),“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703-738.

[7]Grossman,Sanford,J.,and Stiglitz,J.E.(1976),“Informational and Competitive Price Syst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6,246-254.

[8]Grossman,Sanford,J.,and Stiglitz,J.E.(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0,394-408. [9]Hirshleifer, D.,(2001),“Investor Psychology and Asset Pricing”,Journal of Finance,4,1533-1597.

[10]Kahneman, D.,and Tversky, A.(1979),“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dtrica,47,263-291.

[11]Kahneman, D.,and Tversky, A.(1992),“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5, 297-324.

[12]Nicholas Barberis and Richard Thaler(2002),“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13]Savage,L.(1972).Foundations of Statistics.Dover.New York.

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范式 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l)实验范式 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儿童博弈任务(Child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 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

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延迟满足任务(Delay of Gratification) 延迟满足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项经典范例,它采用延迟任务和选择任务来评定满意的延迟(如Mischel,Ebbesen和Zeiss。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一些小礼品(如糖)并让儿童选择是立即得到1颗糖还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财富幻觉、过度反应 和从众心理角度,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解释,希望能给理论研究者、投资者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行为金融学 消费函数理论从角度解释了房地产、股票等财富与消费的关系。 然而,很多经济现象无法仅仅从经济学自身角度得到解释,比如房价上涨往往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上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行为金融学将、决策科学与金融学、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为金融学能够很好的从消费者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房价变动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解释。 一、预期理论 与理性人假说不同,西蒙(Simon,1955)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断决策的主观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对冯.诺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新的 决策理论——预期理论。预期理论用值函数v(x)和决策权重函数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PiU(xi)(1) 预期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为效用值; u(x)为效用函数,P为概率; v(x)是决策者对x的心理效用函数; π(p)是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权重函数;

值函数v(x)的特征在于,在获利区值函数为凹函数,即当x>0,v″(x)≤0;在损失区值函数为凸函数,即x<0,v″(x)≥0。值函数如图1。 值函数的特征解释了房地产价格变动正负效应对消费、国民经济的影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当期财 富价值,还取决于对未来财富增加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时,人们基于过去价格的上涨产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将刺激现期消费支出的增加。而房价下跌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从而减少当期消费。预期理论的值函数特征更能解释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即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价正负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归因于,人们对于亏损的沮丧程度往往超过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 二、财富幻觉和影子财富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货币幻觉,指出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映,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人们往往根据名义货币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当房屋被用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8篇)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8篇)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详解(一):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2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 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3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风险管理师: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也随之迸发,在管

理层的施压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各金融行业内企业及各大型国企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衡量与管理,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本事。在此情景下,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热捧。作为全球最权威的金融风险管理认证,FRM证书具备基于全球标准客观度量风险的本事,也成为企业衡量应聘者是否具有强大风险管理本事的标准。不少人所以报考FRM,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为了在金融圈中更好发展。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经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很多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本事胜任者,仅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4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样的呢 ①银行 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招聘与用工管理主管竺丰平介绍,银行针对应届生的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基础服务类如客户服务,以及专业类岗位如金融研究等。毕业生要先做这类基础专业性储备,大部分都需要轮岗积累经验。 银行的压力比以往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而在中国银行,大部分的高管都来自一线,这完全是一个战略性研究,总行虽然舒服,但真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 15.1 复习笔记 一、组织及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2)有确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2.组织的重要性 (1)组织将资源组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目标。组织能够通过运用现代的制造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实践以增进效率,并为创新提供条件。 (2)组织适应并影响着迅速变化的环境。通过所有这些活动,组织为所有者、消费者和雇员创造价值。 (3)组织也必须应付和适应当今劳动力多样化的挑战,更加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改变雇员的职业生涯模式,找出有效的办法激励雇员完成组织的目标。 3.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研究的回顾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组织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①采用系统理论。把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开放系统。 传统的组织理论是一个封闭系统,不考虑组织与外界的联系。实际上,组织并不是孤立

的,外在的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内在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组织是一个投入一产出系统,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 ②对人际关系十分重视。 改进人际关系,特别是管理者和职工的关系是现代组织理论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 a.组织平衡理论。参加者按照个人效用来衡量组织,组织则根据组织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衡量成员的贡献,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决定成员加入、保留,还是退出。 b.交叉角色理论。组织是由许许多多交叉的角色所组成的集合体。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交叉的角色组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等级、希望、冲突、绩效,利用角色组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使组织充满活力。 c.交叉群体组织理论。组织是由互相关联的交叉的群体组成的,这些群体是由几个群体交叠处的个人来连接的。这就突破了传统组织理论中一人一职一位、各部门之间严格划分界限的观念。 d.把组织看做信息处理系统。组织既然是开放系统,组织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效地收集、解释和使用适当的信息。工作任务不确定性越大,在任务执行期间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大。所以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系统。 (2)后现代组织理论的范式 范式就是某一学科或体系的理论框架,包括定律、原则、基本思维方式、判断标准、应用模型等。范式的转换意味着科学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它反映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转变。 今天,迅速变化的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全球竞争、多元化等。在组织领域,工人对完全意义上的工作和个人发展与职业成长机会的期望,要求组织及其管理者作出新的不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 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

库恩的科学观对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杨青松

第9卷第6期 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un.2012Vol.9No.6 浅析库恩的科学观对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杨青松1,2,周向华1,2,杨新华1,阳锡洲1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摘 要:库恩的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考察时提出的,但对心理学,尤其是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的积极影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库恩的科学观使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范畴,为理论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其对范式的强调为理论心理学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对科学的“积累观”的批判,也使得理论心理学重新确立对实证心理学的指导作用,从而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同时,库恩科学观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特性以及研究者对其的滥用也会给理论心理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库恩的科学观;范式;理论心理学 库恩是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他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科学观,即把科学看作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进行专业活动的科学共同体,并对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科学发展模式做了独特阐述。库恩的科学观提出后,几乎在所有学术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表现出对其异常热情,这种热情到今天都没有消退[1]。那么,对于在当代心理学中处于衰微的理论心理学,库恩的科学观可能会产生哪些重要贡献,又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力图还原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科中应有的图景,同时也提醒对库恩的科学观应以批判性眼光来对待。 一、库恩的科学观概述 总体说来,库恩的科学观对整个科学哲学主要有两个突出贡献:一是其科学更迭理论;二是其提出的“范式”概念。在科学更迭理论中,库恩所讲的“科学”指的是“常规科学”,常规科学就是按照某个范式解决难题的科学活动。它的进步过程是这样的: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任何科学都遵守这样逻辑规律而向前发展[2]。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不是靠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范式的转换完成的,一旦形成了新范式,就可以说建立起了新的常规科学,“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发展模式。”[3]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在本质上范式就是一种理论体系[4]。库恩认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3]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准则、方法和理论的总和,这些东西为科学家所内化而成共同信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范式:1.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纲领和指导;2.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先例;3.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5]。显然,在库恩看来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自身的突破必然导致科学的革命,从而使得科学获得一个崭新的面孔。 二、库恩的科学观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 (一)对解释学方法的说明,为理论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库恩把范式看成是科学生产的手段和影响科学认识的重要因素,在科学内获得任何材料,都以对意义的“实际理解”为前提,这无异于承认科学认识、科学理解的“前见”与“前理解”,与哲学中的解释学殊途同归,这种解释学转向,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往的自然科学观念及科学说明理论,推进了整个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主义思潮之间在方法论上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库恩关于自然科学解释学特征的阐释,对理论心理学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有助于心理学中“说明”与“理解”从对立走向对话和沟通。科学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心灵世界的纯客观说明,它只是一定时代、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对心灵世界的一种解读,其中必然渗透着理解。因此,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一样,都是人认识心灵的方式,是人与心灵、心灵与自身的一种对话,其价值在于使人类生存得更幸福、心灵更加和谐,而不在于对心灵世界的“真理性”说明。这样,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心理学性质就可以削弱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的霸权地位,从而认识到人文心理学并不比科学心理学更相对、更主观、更具有理解性,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长期以来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这对寻求整合的西方心理学来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它使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范畴成为可能。科学的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各种关系,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只有通过实践,在主客体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才能深入到现象或事物的内部去体验和把握事物或现象的意义,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如此,理解不只是对认识物的反映,而且是心灵的创造。这样,库恩和现代解释学家们实际上确立了解释学不仅对于人文科学,而且对其它所有学科都具有普遍意义的见解。因此,科学心理学应放弃把实证方法视为心理学唯一科学方法的观点,消除对“理解”的偏见,将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在库恩倡导的人性化科学的关照下,使科学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实证方法为中心,从而达到对人的心理的真实的、透彻的了解[6]。 33··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金融学的前景分析

金融学的前景分析 导语:金融专业是做什么的?金融专业的前途如何?就业领域有哪些?立志金融行业的同学们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来增加竞争力呢? 高考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之: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钱景”与“前景”,金融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基金股票到外 汇期货,从利率调整到物价上涨,从买房贷款到百姓存款,到处都 有金融学的影子。‘金融学专业解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金融学 提起金融,人们常会将它与经济、货币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金融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等。金融学理论一共包括3部分,即货币理论、银 行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广义的金融,包括 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这注定了每个人都离不开金融。 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搞不清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可以这样看,经济学比较宏观,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杂而不精;相对而言金融学比 较微观,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例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 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等。应该说,金融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学科分支。 知名作家严行方认为,金融学这棵大树的根基确实在经济学那里,但它和经济学是同一片森林里两棵完全不同的树。经济学研究的主 要是经济关系及资源配置,金融学研究的主要是资金流通及货币信用。无论个人投资还是公司理财,金融学要比经济学实用得多。尤 其是在短期资本和财富运用、增值方面,它的指导作用更大。 本科阶段主要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转变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转变——从刚性视角到柔性视角 2014年04月22日17:03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3年11期第141~145页作者:魏强/陈传明/李行健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80 【作者简介】魏强,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青岛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理论;陈传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行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文学院学生 所谓范式,根据托马斯·库恩(1962)的定义,是指某些科学研究的实践所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等。在任何科学的发展领域,如果一门学科要获得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范式。然而发展到一定阶段,该学科如果想获得突破,必须要超越原来的旧范式,而代之以一门新范式。 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Anderews、Ansoff为代表的规划学派开始初步确立,中间经由资源学派(Ruemlt,1974、1984)、定位学派(Porter,1980、1990)推动,一直发展到90年代的能力学派(Parahalad,1990;Barney,1990),在理论、思想与研究模型方面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出现了变化:从刚性视角到柔性视角。 所谓刚性视角,是指在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去孤立地研究战略管理的各个构念(Construct)之间的关系,一般不考虑时间的动态性,而且也很少考虑各个构念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只考虑这些构念之间单向的影响关系。如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涉及最多的构念是战略、组织结构、绩效。从刚性视角出发,一般认为,企业战略决定结构(Chandler,1962),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绩效(Rumelt,1974)。而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单向的。 柔性视角是指主要从动态视角去考虑问题,而且考虑了这些变量之间互相反馈的关系。仍以上述战略、组织结构、绩效三个构念为例。在现实中,往往是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企业战略:当企业的组织结构确定时,企业中人、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已经确定,企业战略往往受制于这些关系的影响。因此,现实情况可能与Chandler的理论模型正好相反(爱迪思,1997)。而企业绩效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形成。在Chandler(1962)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也描述了美国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企业绩效下降,面临逆境时,企业的领导人如皮埃尔·杜邦、阿尔弗雷德·斯隆如何重组公司组织结构,从而能够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战略,而在市场上超越竞争对手的案例。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企业绩效往往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决定企业的战略与组织结构。 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末,顾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技术、市场等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白热化,竞争对手所推出的竞争措施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越来越重视能力的竞争,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培养与转移机制。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仅仅从刚性视角去考察并解决问题,往往会忽视了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的命运。市场竞争的实践推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研究视角也必须创新,研究范式也必须从刚性视角转变到柔性视角。 一、刚性视角的理论模型、适用条件与理论缺陷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 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班级:金融 1203 学号: 1201150334 制作人:马芳芳 指导人:邓凯 时间: 2015年12月15日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内容摘要:投资学发展到现在遇到了许多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经济学家将心理引入投资领域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既侧重对非理性偶然的因素进行分析,又关注对行为科学的吸纳,深入探讨投资者的心理举动。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分析,以高效率实现投资活动为目的,总结现代金融环境下的投资策略,以期实现对投资学理论与实务的重 2、后悔理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而买人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二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的影响 (一)性格的影响 投资者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格弱点,有效的利用自己好的一面,克服不好的一面。克服自己的弱点来应对金融事件的本能冲动,并深入去挖掘表面现象背后市场运行的核心所在。虽然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本能的冲动的影响,但可以通过控制自己人性的强弱点来应对这种本能冲动,间接的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去向。 (二)智商与情商 投资者智商是指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和智慧的高低、对经济状况及投资工具分析预测的能力。则投资情商就是投资者自我情绪的控制、判断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等。智商和情商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可小觑,这对一个投资者是否成功起着关 , , ,这 , , 四结语 行为金融学在现代金融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经济学原理等等来指导和促进金融业发展,旨在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赚取最大的收益。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非理性一面往往会对投资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决定作用。行为金融学,正是基于此而产生,指导投资行为人开启财富之门

浅谈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2010年9月总第25卷*作者简介:王晓颖,女,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 一、范式论及其概念 自托马斯﹒库恩(Thomas,s.Kunu),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在1962年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 书,范式(Paradigm )这一概念风靡全球,尤其在心理学界。库恩认为范式的形成“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而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便 是成熟科学通常的模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范式的概念:从心理层面来说,范式是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共有态度和信念,它构成一定时期内学科活动的基础;从理论方法上说,范式是特定时期内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库恩依据有无范式将科学发展划分为前科学时期和常规科学时期。在前科学时期,学科内部矛盾重重、理论观点相互冲突,缺乏统一的范式。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内部的各种理论观点有的被证明是错的,有的消亡了,有的被人们遗 忘。 最终会有一种理论观点占据上风成为该学科的范式,学科由此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常规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经历反常与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推翻旧的科学范式,确立新范式,在更高水平上回归到常规科学。在这个发展演变 的过程中,它主要表现为 “范式”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更替,是科学共同体活动的结果。 二、心理学家对范式的关注 心理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心理学以之为理想的物理自然科学所构成的更广大的科学共同体对它的科学地位的否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它的科学地位问题。”而库恩的前范式特征及其科学发展模式满足了心理学家们急需证明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需要。 此外,库恩范式论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和相对主义主张也是吸引人文主义倾向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借范式对心理学史进行规划和重整。围绕心理学有无“范式”这一研究,心理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心理学还不是一门科学;另外一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成熟科学,还有一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真正的范式科学。 肯定者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因为心理学经历了几个范式发展阶段还伴随着几次危机和革命。如心理 学家巴斯(B uss,A.R. )认为,心理学在构造主义阶段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其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四次革命。 而否定者认为心理学还不是一门科学。因为心理学中从未有过统一的范式,那些所谓的危机与革命都不是范式论意义上的危机与革命。肯德勒在《进化还是革命?》一文中指出巴斯所谓的革命并不能称之为革命,只能称之为进化,因为革命带有破旧立新的性质,是旧的范式的彻底推翻和 新范式的建立。 但在心理学中,从一个学派向另一个学派的过渡并不带有这种性质。 另外,还有一部分心理学家绕过这些问题,通过对几种主要的心理学范式(或研究方式)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来揭示它们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对立和统一,继承与发展。由此也可见心理学家对范式论的持久兴趣。 三、范式论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对心理学而言,库恩的范式论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范式论对科学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和对科学中人性的张扬,有助于科学心理学重新回到人这一主题;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范式论对自然科学的解释学特征的阐释,使人文心理学的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成为可能;在心理学理论建设上,范式论批判了科学的“积累观”,这就使理论心理学可能走向复兴。 1.有助于科学心理学回归“人性”。首先,库恩认为,科学并不是价值无涉的,科学的主体是人,科学中必然渗透着人的价值。他的范式实际上就是指科学家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共有信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共有信念是科学家共同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是科学家共同体的一种集团心理结构。这一共有的心理信念是深深根植于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科学正是以“范式”或“共有心理信念”基础上的解疑难活动,因而科学中必然渗透着时代的价值、文化特征。 浅谈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王晓颖屈 蕾【内容摘要】库恩的范式论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心理学家意图通过范式论使心理学发展成一门成熟的科学。本文通过库恩范式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来探讨范式论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关键词】库恩范式论心理学 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SOCIAL SCIENCES REVIEW 300

金融学就业前景分析

金融学就业前景分析一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论坛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首先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另外,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如开

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如果是学财务管理、法律硕士专业本科是金融经济的,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近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金融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又添一新的选择,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员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线,在投行有一句话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员工所创造的。上述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属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当然,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给你的回报与投入相比还是成正比的。建议男同学选择此行业,应该更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作者: ————————————————————————————————日期: ?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 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_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分 析 从近几年参加工作事情状况来看,金融学专业结业生一般有这些个流向: 1、经济活动性质的银行,那里面涵盖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店、城市经济活动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机构、担保经纪企业,如中国人中、没有危险、西太平洋担保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担保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企业、金融租赁、保险企业; 5、证券企业,含基金管理企业;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企业,金融投资控股企业,投资咨询顾问企业.大型公司财务企业; 7、国家办事员系列的政府枢要,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核心或社保局; 9、一点政策性银行,譬如国家研发银行、中国农业进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企业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讨机构研讨担任职务的人,出版广泛散布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个儿进展一致的专业方向呢? 1、生业导向

从上头的参加工作流向可以看出,生业方向和报名投考专业有非常大的结合。因为这个怎么样你准备投身基金类办公,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假如你想到保险机构办公当然要选择担保方向。 2、学院导向 首先,报名投考时尽力选择名校。如今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公司在选择学生时,比较高看学生来就有读的院校,普通事情状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由于这些个学院已经在公司心目中建立令人满意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思索问题你所报名投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备良好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院,譬如一点闻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所述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譬如复旦、南开。这么的院校一般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参加工作益处颇多。 第三,学院的地域也是一个关紧因素。你所要报名投考的院校,应当在你未来准备进展的地区或近旁。由于学院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么在你毕业在这以后会便捷你到该地区择业。譬如考上海的学院就把目测定在上海浸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核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核心的事情状况看,其金融人材都在30万人以上,而到现在为止上海市的金融在业担任职务的人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它金融核心相形,人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材更是缺乏。 3、专业导向 既是你准备在这个行业进展,那末选择啥子专业方向更合乎你的进展目的呢?从现时的金融学科专业散布来看,比较有进展前面的景物的专业方向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扼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担保精算、证券投资等。 到现在为止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技术纯熟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材缺口儿过万;到现在为止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