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RP系统初学知识

ERP系统初学知识

ERP系统初学知识
ERP系统初学知识

ERP初阶(一):走近ERP

当今时代,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还是离散式的制造业,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制造;制造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则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实际上,采购部门的效率过高,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10年都用不完,仓库库位饱和,资金周转很慢;许多公司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得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不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能否认,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然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能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它呢?――事实是,在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外的ERP/MRP II的软件厂商早已悄然地走进了中国市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

ERP现象

到了现在,只要我们随手翻翻有关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报纸杂志,就会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MRP II/ERP广告和相关报道跃然纸上。就在人们还在为到底什么是ERP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新一代的像"电子商务时代的ERP"、"iERP"等概念又不断地迎面扑来。

事实上,ERP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确实对很多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

存周转率提高50%。

2.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使用ERP/MRP II企业的

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3.采购提前期缩短50%。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

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

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12%。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

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此外,近年来ERP市场的飞速成长也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MRP II/ERP行业自1995至1997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7%,而1998年增长速度竞高达35%左右(不包括财务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ERP市场有较大的回落。但随着财富论坛在上海的成功召开,中美WTO协议的最终签署,使得大多数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企业,都坚定了进一步投资的信心。这使得99年下半年以及2000年的ERP市场又重现商机。而来自香港大公报的消息预计,未来两年我国的ERP 软件产品市场将达一百亿元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一千一百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购买ERP产品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从整个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宣布,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1998年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148亿美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20亿。

由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MPR II还没有被中国的企业界人士所完全认可之前,它却已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跃发展成为现今的电子商务时代下的ERP。可见,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正在以一种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中国的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被应用和发展起来了,它无疑给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的众多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为了我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新的管理工具,很有必要先对ERP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ERP初阶(三):M RP基本原理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讲清楚ERP原理,我们首先要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从最为基本的六十年代时段式MRP原理讲起。

基本MRP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MRP的基本任务是: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出产进度计划,

用MRPⅡ的术语就是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这是MRP展开的依据。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

件结构,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

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⑴主生产计划(MPS);⑵物料清单(BOM);⑶库存信息。它们之间

的逻辑流程关系见下图。

ERP初阶(六):七十年代闭环M RP

60年代时段式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七十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1.闭环MRP的原理与结构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我们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CRP),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

而要保证实现计划就要控制计划,执行MRP时要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如图1

示。

图1 闭环MRP逻辑流程图

因此,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2.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CRP)

(1)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

在闭环MRP系统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为粗能力计划,它的计划对象为独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主生产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为详细能力计划,而它的计划对象为相关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车间。由于MRP和MPS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所以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之间也是一脉相承的,而后者正是在前者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

(2)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

①工作中心: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和成本计算单元的统称。对工作中心,都统一用工时来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②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形式的日历,它是由普通日历除去每周双休日、假日、停工和其它不生产的日子,并将日期表示为顺序形式而形成的。

③工艺路线:是一种反映制造某项"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它说明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

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等。

④由MRP输出的零部件作业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编制计划时,总是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计划需求,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经过多次反复运算,调整核实,才转入下一个阶段。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定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这个过程可用图2来表示。

图2 能力需求报表生成过程

当然,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直方图是常用工具)向计划人员报告之,但是并不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

3.现场作业控制

各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接下来的一步就要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它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车间定单下达:定单下达是核实MRP生成的计划订单,并转换为下达定单。

作业排序:它是指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

投入产出控制:是一种监控作业流(正在作业的车间定单)通过工作中心的技术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报

告,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业信息反馈:它主要是跟踪作业定单在制造过程中的运动,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更新库存

余额并完成MRP的闭环。

ERP初阶(八):九十年代的ERP系统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也就随之产生。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1.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 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即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 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都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各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对整个ERP原理的介绍。当然,ERP仍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它的最新发展,我们还会在以后的系列中给予详尽的介绍。最后,作为一个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图1来对ERP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进行一下简要的回顾:

图1 ERP发展阶段图

ERP初阶(九):ERP的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对于ERP原理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认识ERP的基础,接下来,为了使大家对ERP产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就要从它的功能上再给予进一步的介绍。

以往我们总是以某个产品为背景来介绍ERP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厂家产品的风格与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其ERP产品的模块结构也相差较大。对于初次了解ERP的读者来说,有时可能会觉得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ERP系统。所以,在这里,我们想撇开实际的产品,从企业的角度来简单描述一下ERP系统的功能结构,即ERP能够为企业做什么。它的模块功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这才是我们叙述的重点。

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这里我们将仍然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子来介绍ERP的功能模块。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功能,我们也会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财务管理模块

企业中,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帐、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1总帐模块

它的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帐、应付帐、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

2应收帐模块

是指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帐。它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帐龄分析等功能。

它和客户订单、发票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3应付帐模块

会计里的应付帐是企业应付购货款等帐,它包括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帐龄分析等。它能够和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以替代过去繁琐的手工操作。

4现金管理模块

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

ERP中提供了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

此外,它还和应收帐、应付帐、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即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付帐、成本、总账模块集成。

6多币制模块

这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管理。

多币制和应收帐、应付帐、总帐、客户订单、采购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7工资核算模块

自动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这一模块是和总帐,成本模块集成的。

8成本模块

它将依据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产品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成本。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财务计划: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

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

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等。

1主生产计划

它是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是以生产计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销售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2物料需求计划

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

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4车间控制

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是将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再进行作业排序、作业管理、作业监控。

5制造标准

在编制计划中需要许多生产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是制造标准,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a零件代码,对物料资源的管理,对每种物料给予唯一的代码识别。

b物料清单,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用来编制各种计划。

c工序,描述加工步骤及制造和装配产品的操作顺序。它包含加工工序顺序,指明各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及所

需要的额定工时和工资等级等。

d工作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工序的设备和劳动力组成的,从事生产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

单位。

物流管理

一、分销管理

销售的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这样在分销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

1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

它能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以达到最高效率的保留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最近新出现的CRM软件,即客户关系管理,ERP与它的结合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

2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

销售订单是ERP的入口,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根据它下达并进行排产的。而销售订单的管理是贯穿了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它包括:

a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客户信用分级,来审核订单交易)。

b产品库存查询(决定是否要延期交货、分批发货或用代用品发货等)。

c产品报价(为客户作不同产品的报价)。

d订单输入、变更及跟踪(订单输入后,变更的修正,及订单的跟踪分析)。

e交货期的确认及交货处理(决定交货期和发货事物安排)。

3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这时系统根据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依据各种指标做出统计,比如客户分类统计,销售代理分类统计等等,再就这些统计结果来对企业实际销售效果进行评价:

a销售统计(根据销售形式、产品、代理商、地区、销售人员、金额、数量来分别进行统计)。

b销售分析(包括对比目标、同期比较和订货发货分析,来从数量、金额、利润及绩效等方面作相应的分析)。

c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纪录,原因分析)。

二、库存控制

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

a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交与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据。

b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三、采购管理

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具体有:

a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

b催货(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

c采购与委外加工统计(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

d价格分析(对原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以往的ERP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供应链)为中心的。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把与制造资源有关的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进行管理。但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被加入到了ERP的系统中来,和ERP中的财务、生产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企业资源系统。它与传统方式下的人事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

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制定职务模型,包括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和培训计划,根据担任该职位员工的资格和条件,系统会提出针对本员工的一系列培

训建议,一旦机构改组或职位变动,系统会提出一系列的职位变动或升迁建议。

进行人员成本分析,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员成本作出分析及预测,并通过ERP集成环境,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二、招聘管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招聘系统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a进行招聘过程的管理,优化招聘过程,减少业务工作量;

b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招聘成本;

c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并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挖掘。

三、工资核算

a能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

b与时间管理直接集成,能够及时更新,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

c回算功能。通过和其它模块的集成,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

四、工时管理

a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

b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

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五、差旅核算

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

ERP初阶(十):E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有关ERP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 II 软件以来,MRP 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

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下回顾和思考。

回顾我国的MRP-II/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II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障碍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在八十年代,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II软件。作为MRP-II在中国应用的先驱者,它们曾经走过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首先,存在着管理软件本身的技术问题。当时引进的国外软件大都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多是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极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系统性能的提升困难。而且国外的软件没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再有就是耗资巨大等,同时又缺少相应配套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存在着缺少MRP-II应用与实施的经验问题。再次,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当时企业的领导大都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视作为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如此,仍有些企业获得了一些效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鼓风机厂等;也有的企业应用并不理想,例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八十年代后期共斥资2000多万法郎从法国引进了MRP-II系统并安装在两台BULL 公司的DPS7000主机上,目标是实现对全公司的订单、库存、生产、销售、人事、财务等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但结果其应用的部分尚达不到软件系统的十分之一功能。故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及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为此,有些人认为“国外的MRP-II软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厂情”;一些专家学者在分析和总结这段的应用情况后,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论点,即:“国外的MRP-II软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这就是被人们戏称的“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第二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至1996年,其主要特征是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个三分之一休矣”的阶段。

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外国软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这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阶段的管理软件虽仍然主要还是定位在MRP-II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上,然而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典型的企业有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上海机床厂、一汽-大众汽车集团等。此外,象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老牌的MRP-II用户在启动了国家“863”的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重点工程后,都先后获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生产管理为核心,联接了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可以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30多倍,为此于1995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授予的“工业领先奖”;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的MRP-II 项目,经美国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 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Inc. 创建于1957年)的专家认定达到了A级应用水平,等等。总之,大多数的MRP-II用户在应用系统之后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出和普及、软件系统在UNIX小型机/工作站上以及微机平台上的扩展和软件开发趋势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都使得MRP-II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二是由于中国企业已进入体制转变和创新阶段,积极地革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并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三是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已完成了本地化的工作,其产品在开放性和通用性方面也作了许多改善,同时我国的财务制度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再有就是一些国内的公司对国外软件经过二次开发和改装后形成了国内版本的软件并将其推向市场,使得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四是人们在经过了一段学习和探索之后,在观念上开始转变,实践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业界有识之士高声疾呼“三个三分之一休矣”,进而对该阶段MRP-II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肯定。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II时缺少整体的规划;(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基本上是局限在制造业中;(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限于企业的内部,尚未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阶段:成熟期。

该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到下世纪初的整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ERP应用的“成熟阶段”。

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金融业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新型管理软件来与之相适应。因此ERP就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角,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情有独钟。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例如德国著名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公司就推出了多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还有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邮电与通信业、能源(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煤炭业等)、

公共事业、商业与零售业、外贸行业、新闻出版业、咨询服务业、甚至于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 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 Internet 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多数企业未能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与实施ERP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情况,造成了ERP的功能难以全面发挥。(2)国内ERP 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范。例如个别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不管其产品是否适合卖方的实情,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法进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正在日益完善,今后企业的兴衰存亡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相信在“成熟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会大为提高。

上面我们从ERP在我国应用发展历史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为了让大家对ERP在中国企业里的应用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再从具体实施ERP或将要实施ERP的企业的角度来看一看,它们对ERP系统是如何认识的:

1 为“上”型。指关注企业管理新发展,采取“拿来主义”态度,积极地学习、借鉴,当条件成熟时及时上马的企业。如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从1996年1月开始使用SAP的R/3系统,应用至今已超过两年时间,其长期影响仍在观察统计当中。但从一汽大众总经理陆林奎的一席话已经可以窥见一斑:“原来我们测算了一下一汽-大众的年保本点可能要达到8万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详细测算了我们汽车成本的构成后,积极开发了一些盈利高的汽车产品,最后实际生产3.5万辆就可实现保本,所以我们1997年的生产销售超过了4.2万辆,年底盈利了2个亿”。

2. 盲目乐观型。这些企业对ERP认识模糊,混淆了“ERP软件”与“ERP系统”的概念。他们认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ERP软件,就能解决企业这样那样的老大难问题。或者就是企业为上而上,追赶潮流,把钱花在外部包装上。其实,ERP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关键是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5个“P”的工作,即Process(业务流程改造)、People(人力资源和组织)、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Products (信息产品支持)、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没有“5P”打基础,只是盲目乐观,企业注定隐患丛生。

3. 怀疑观望型。当前ERP软件市场大体“一头热”,说明了持这种想法的企业占到多数。他们认为,ERP是舶来品,尚未经过中国国情的“改

造”。再加之,许多企业曾经上马的MRP II系统运行不利,更使得他们提出“ERP究竟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这种疑问。

所以,我们还应看到,尽管现在ERP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之势,但是仍旧有很多企业对ERP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对于ERP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也是不利的,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对ERP,还是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思想,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ERP初阶(十二):BPR-推动企业成功应用ERP

也许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决定购买一个ERP系统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ERP系统的实施却是充满了挑战与风险的。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许多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上马ERP项目却收效甚微。然而我们也要承认仍旧有一些公司的确成功实施并且充分利用了它们的ERP系统。这些企业的成功正是由于它们遵循了一个简单的实施哲理的结果:即首先理解它们的业务流程,然后进行简化、重组,最后才实现操作自动化。在这看似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蕴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近来在ERP实施中谈论最多的一个概念——业务流程重组。

一、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业务流程重组(或企业过程重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的,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

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巨大改变”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根本性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做这份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等。通过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的仔细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赖以存在或运转的商业假设是过时的甚至错误的。

彻底性再设计意味着对事物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发明全新的完成工作的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巨大改善意味着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重组就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BPR的标志与特点。

最后,业务流程重组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一切“重组”工作全部是围绕业务流程展开的。“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Value Chain),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经过了上面的解释,可能有人会问:ERP只是一套管理软件,我们实施ERP为什么非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呢?我想这也就是许多应用ERP的企业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应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强调在ERP应用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的原因了。具体说来,它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ERP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因为我们都知道,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它们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因此它们的ERP软件正是适应这一市场状况和管理要求而设计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还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很大,这样的一种企业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按照先进的ERP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ERP软件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业务流程重组。ERP软件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其功能分为了像制造、分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模块,它们的功能实现无疑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安排,以保证ERP功能的实现。如ERP系统运行需要大量、有效的基础数据,而系统自身是无法判断这些数据准确与否的。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对基础数据进行优化分析,也就是说企业在ERP应用前一定要开展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强化企业管理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

ERP基础知识讲座

ERP系统基础知识讲座 在当前残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愈演愈烈,一个企业若想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除了有效的控制内因的基础上,还需牢牢抓住外因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那么,”ERP”这个概念产生了,按照我们的理解,ERP是一个企业能够把可利用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工成本并获取最大利润而制定相应的一种计划。换个角度说:使用ERP 软件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老板一时冲动的行为,而是历史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什么是ERP系统 1、ERP系统的解释 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2、ERP系统的功能模块 尽管国内外各ERP软件产品在适用企业规模,软件功能、技术架构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它们对于ERP核心业务功能的计划基本相同,这些功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物流)管理、生产计划、设备管理。一个典型的ERP系统除了上述功能外,通常还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等辅助功能。 公司EAS系统功能界面

ERP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ERP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分数说明:100分 姓名:_________部门: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卡号:__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 1、ERP是__企业资源计划__,他是__管理思想__、___软件产品__、__管理系统_ 三方面的集合; 2、MRP是_物料需求计划_,MRPⅡ是__制造资源计划___; 3、根据料件来源码分,料件可分为__采购件_、_自制件__、_委外件__等; 4、根据工单完工方式分,工单可分为_捡料/发料和领料(事后扣账)_两种; 5、工单的类型可分为_一般工单_、_返工工单___、__委外工单__、_拆件式工单 __、返工委外工单、预测性工单等; 6、根据工单发料类型分可分为_成套发料__、__工单超领__、__工单补料__等; 7、料件的取替代属性由__不可取替代__、_新料,有旧料可取代_、_主料,有副 料可替代__等几种; 8、根据料件编码规则,以M开头的代表_金属__类产品,以N开头的代表_尼龙 __类产品,以D开头的代表__塑钢__类产品; 9、编码中3H代表___3.5#___,布带类产品中蕾丝布带以_L_字码开头,KW开头 的代表_左右开尾组合__类产品; 10、工单214开头的单别属性为_码装工单---金属_,入库单263开头的单别属性为__其他入库单_,发料单242开头的单别属性为______欠料补料单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 1、各生产部门延误状况统计在下列哪个界面中进行(B) A、asfi301 B、csfq131 C、asfq420 D、asft600 2、福建公司ERP正式上线时间为(D) A、2007.5 B、2007.6 C、2007.12 D、2008.1 3、目前福建公司ERP中正在推进哪一个模块(C)

ERP学习心得

ERP学习心得 本学期关于ERP的学习,总共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ERP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一部分是ERP软件的学习,最后一部分是ERP案例的学习。 一、ERP基础知识学习 首先讲一下关于ERP基础知识部分学习体验。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ERP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概念都非常模糊,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了解了很多ERP以及生产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ERP就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3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系统,它集成了企业所有的资源信息,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Enterprise,即企业。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老师首先对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以及重要部门进行了介绍,让我认识到ERP的实施背景是什么,也了解到企业一般有销售部、计划部、生产制造部、人力资源部、物控部、财务部、研发部等基本部门,并基本了解了每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使我对企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对之后的ERP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加深了我对于企业的理解。 R,Resource,即资源。对于制造企业,资源一般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流”。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源就是ERP要做的主要事情。 P,Planning,即计划。计划是ERP的核心部分。如何整合利用资源,使这些资源来为企业创造利益,都需要计划。ERP主要包含五个计划层次,即企业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控制及采购作业。 要完成这些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需求的管理。由于生产企业要以客户为核心,了解其需求来进行生产,因而需求管理引领了整个运营中的生产、库存、采购和配送计划。在需求管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了物料编码、提前期、计划展望期、安全库存等基本概念,也了解了销售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销售的一般程序等。 当企业有了根据需求管理做出的预测,以及生产规划做出的生产计划大纲时,就可以依此制定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一般是针对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制

ERP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ERP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引言5 一、什么是ERP?5 二、ERP发展的几个阶段5 三、企业为什么要用ERP6

1.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6 2.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7 第一章 ERP基础知识9 一、ERP的基本原理9 1.从定货点法到MRP9 2.闭环MRP9 3.制造资源计划MRPII10 4.企业资源计划 ERP10 二、与ERP有关的主要管理概念10 1.供需链10 2.增值链10 3.JIT(准时生产制)11 4.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11 5.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11 6.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11 7.BPR(企业业务流程重组)12 8.资源12 三、ERP的管理思想12 1.供需链管理与精益生产12 2.供需链管理与敏捷制造12 3.供需链管理和约束理论(TOC)13 4.供需链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C)13 5.供需链管理与准时制生产(JIT)13 第二章 ERP的基础数据概念14 一、管理数据的分类14 1.静态数据14 2.动态数据14 3.中间数据(或称中间信息)14 二、物料分类与类型16 1.物料类型16 2.物料分类16 三、物料编码:16 四、物料清单(BOM)16 1.物料清单的作用17 2.物料清单与零件明细表的关系17 3.建立物料清单的方法18 4.物料清单的种类18 5.虚拟件18 6.模块化物料单19 7.设计变更通知19

五、提前期19 1.提前期的类型19 2.生产提前期的5种时间构成19 六、工作中心20 1.工作中心20 2.工作中心的作用20 3.工作中心的设置20 4.关键工作中心20 5.工作中心的数据21 七、工艺路线21 1.工艺路线21 2.工艺路线的作用21 八、库存信息21 1.库与货位22 2.物料可用量22 九、供应商信息及客户信息22 1.供应商信息22 2.客户信息23 十、需求信息23 1. 需求管理的重要性23 2. 预测23 3. 合同23 4. 其他需求24 十一、工作日历和工作班次24 1. 工作日历24 2. 工作班次24 第三章ERP主要管理内容概述24 一、市场信息与产品开发管理24 1. PDM的基本功能24 2. PDM在ERP系统中的作用24 3. PDM的新动向25 二、计划与控制管理25 1. 企业特征与计划方法26 2. MRPⅡ系统的时间概念27 3. MRPⅡ的计划层次29 4. 经营规划29 5. 销售与运作规划31 6. 主生产计划31 6. 物料需求计划33 8. 生产作业控制(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简称PAC)35 9. 重复式生产形式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