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结构分析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结构分析

目录

一、概况 (2)

(一)地理区位和交通 (2)

(二)区域概况及战略定位 (3)

二、资源及区域发展考察 (6)

(一)自然资源禀赋 (6)

(二)经济发展状况 (7)

三、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演变 (8)

(一)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概况 (8)

(二)三次产业内部分析 (9)

(三)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 (14)

四、偏离-份额分析(以滨海新区为基准) (21)

(一)发展战略及三次产业对比分析 (21)

(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23)

五、主导产业选择 (26)

(一)选择基础 (26)

(二)选择方法 (27)

六、区域产业发展思路与结构调整 (35)

(一)建立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两江新区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体系 (35)

(二)创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6)

(三)积极构建内陆型金融中心,建立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体系 (36)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37)

(五)提高两江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的关联度,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 (37)

(六)积极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37)

(七)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38)

七、结语 (38)

一、概况

(一)地理区位和交通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三个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600 km2,新开发用地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图1-1 两江新区区位图

重庆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桥头堡”,是全国4大直辖市和5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两江新区处在重庆主城区北面的“黄金宝地”,山地、水域和生态面积超过1/2,可建设用地面积600km2,是目前重庆主城建成区面积2/3。两江新区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这里将建成全国第四、西部最大、旅客吞吐量达到7500万人次、拥有4条跑道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国际机场;这里将建成以寸滩港(140万标箱)、果园港(200万标

箱)为重点的重庆港,打造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和内河最大的航运中心,常年可通江达海;这里将建成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将形成“三环十射”,高速铁路有8条汇集,可1小时到达成都、2小时到达贵阳、3小时到达西安、4小时到达武汉、5小时到达兰州、6小时到达广州、7小时到达北京、8小时到达上海。两江新区对内正在快速完善内循环,对外“一江两翼三大洋”大战略格局已基本形成,即:通过长江可达太平洋;通过“西北翼”渝兰铁路—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可达大西洋,重庆到欧洲将比沿海地区海域省时24天;通过“西南翼”渝黔铁路—昆明出境—缅甸中部可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开通了重庆—深圳的铁海联运大通道,重庆及两江新区已由内陆的“三线”变成开放的“一线”,由开放发展的“后卫”变成为“前锋”。

(二)区域概况及战略定位

1.所辖街镇

两江新区共辖三个区的33个街镇。包括江北区的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渝北区的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北碚区的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2.人口规模

2010年底,两江新区常住人口160.12万人,户籍人口 137.96万人。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明显。现有人口主要分布于江北片区和渝北片区,两片区人口总和占新区人口的79.73%,且集中分布于观音桥和人和组团。北陪片区和北部新区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8.23%和12.04%。从密度看,江北片区人口较为集中,常住人口密度达到7503 人/平方公里,为两江新区平均人口密度(1334人/平方公里)的5.6倍;北赔片区人口相对稀疏,人口密度为716 人/平方公里,仅为新区平均人口密度的54%。

3.优惠政策

两江新区除享受浦东和滨海所有政策外,还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内陆保税港区特惠政策,以及先行先试

权等。政府将2020年前60%的工业用地、40%的商住用地、60%的公共用地都集

中用于两江新区,为新区发展留足了巨大空间。同时,两江新区建设成本、物流

成本、生产成本、融资成本、公务成本和税费成本较低,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和

服务环境优良。全国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开放创新的投资环境,给两江新区注

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分项内容

第一项政策区内2020年前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沿海及中部地区都是25%的所得税

第二项政策“十二五”新区新增财税、行政事业费,用于新区发展,不上交全市统筹。

第三项政策两江新区的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发展。

第四项政策市政府用100亿财政资金在新区今年下半年的区域开发、七通一平等基础建设投入。

第五项政策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先引导支持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

第六项政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年产值60%以上,所得税按10%增收。

第七项政策区内高新技术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获利年度三年内提取风险补偿金可税前扣除。

第八项政策对重点支持的产业用地实行双优政策,对从事技术开发的高等院校安排区内补助。

第九项政策对贷款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支持。

第十项政策对区内引进各种企业总部高管、金融人才给予安家资助、财政扶持及激励机制。

表1-1 两江新区政策优惠示意表

4.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将“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比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更加庞大的内陆中国由此走向改革开放的前台。

国家对两江新区寄予厚望,赋予了五大功能定位: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2011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两江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并列,并对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

(1)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实施城乡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统筹配置水平。

(2)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架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鱼石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建成西部会展中心,形成西部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3)长江上游金融和创新中心

两江新区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打造江北嘴金融区和北部新区总部集聚区,推进创新,建设国家级研发总部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内陆对外开放门户

两江新区将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性经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涉外经济,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发展最快的地区。

(5)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两江新区将作为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带动重庆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此定位和要求,两江新区明确了“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的战略思路,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一是到2012年,实现GDP翻1番,达到16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5大核心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两江工业开发区万亿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实起步。二是到2015年,实现GDP翻两番,达到3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两江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万亿级重大工业产业布局完成,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板块。三是到2020年,实现GDP翻3番,达到640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常住人口规模600万人左右。两江新区将十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再造一个重庆经济”,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二、资源及区域发展考察

(一)自然资源禀赋

两江新区所在的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土壤、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西部地区无一处可与其伦比。两江新区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8°C。区域内水系河网发达,水资源丰富。除长江、嘉陵江等干流外,分布有黑水滩河、御临河和后河3条一级河流,朝阳河、仁睦河等二级河流,以及卫星水库、白云水库等248个湖泊水库。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密集,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近三十种,天然气和锶矿储量居全国之首。重庆的产业比例关系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比重和增长较好,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国内外产业的转移。成渝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土地能源成本低廉,制造业科技基础和人才储备雄厚,高等院校和知名科研机构密集,这些都有力支持了重庆工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状况

两江新区成立之初就立下了“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三步走战略目标,2012年是两江新区“两年初见成效”之年。

GDP(亿元)676.79 977.11 1054.95 1380 1476.22

增长率26.40% 44.40% 23% 23.60% 20.40%

表2-1 两江新区GDP增长情况

2010年是两江新区的开局之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挂牌成立后,两江新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两年增长率均超过20%。

2012年各产业增加值(亿元)及比重

一产二产三产总量

增加值14.76 811.92 649.54 1476.22

比重 1.00% 55.00% 44% 100%

表2-2 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比重

据测算如表2-2,2012年两江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6.22亿元,同比增长20.4%,相当于重庆1999年的经济总量,占全市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9.13亿元,增长27.2%,占全市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7.57亿元,

增长30.3%,占全市的1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18亿元左右,增长23.1%,占全市的17.1%;进出口总额达到213.41亿美元,增长2倍,占全市的40.1%,实际利用外资31.80亿美元,占全市的30.2%。

2012年,两江新区所覆盖的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以879.32亿元位列主城九区第一位,名义增速14.5%排名第三。江北区以总量527.76亿元排名第五,人均10765.59美元排名第三。北碚区地处近郊,以334.76亿元排名第八。

2012年,两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浦东新区,多数指标超过滨海新区。这种发展态势更加直观体现在利用国内外资金上,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内资金额已超过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浦东新区的四分之三,滨海新区的一半,而2010年时,还分别只是浦东新区的41.2%,滨海新区的22.6%。经过两年半强基固本,新区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已经发生质变,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三、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演变

(一)两江新区产业结构概况

两江新区2007年GDP为535.47亿元,2012年GDP总量为1476.22亿元,GDP总量增长2.75倍。其中一产占比从2007年的4.6%下降到2012年的1.1%,二产占比维持在55%左右变动,三产占比则由07年的39.8%增长到44%。就2012年来看,一二三产比例为1.1 : 55 : 43.9,同期重庆市一二三产比例为8.2 : 53.9 : 37.9。绝对值来看,二产增加值从07年的297.36亿元增长到12年的811.92亿元,增长2.7倍,三产由07年的213.18亿增长到12年的649.54亿,增长3.0倍。同期,重庆市二产增长3.4倍,三产增长2.5倍。可以看出无论是序列对比还是截面对比,两江新区三产发展强势,07年三产占重庆全市三产的12%,12年则占重庆市三产的17%;增长5个百分点。

项目一产占比二产占比三产占比

地区

两江新区 1.10% 55% 43.90%

重庆市8.20% 53.90% 37.90%

表3-1 2012年两江新区以及重庆市三次产业占比对比

图3-1 2012年重庆市和两江新区三次产业对比示意图

尽管两江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总体来看,两江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结构。这主要是得益于重庆市优良的工业基础,以及两江新区内部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另外,这与重庆市开发初期确定的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有关。

(二)三次产业内部分析

1. 第一产业

两江新区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由07年的28.2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7.76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逐渐下降,由4.6个百分点下降到1.1个百分点。主要原

因是两江新区地处重庆城区,因此农业占比较低。而且两江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多为一些传统农业,缺乏利用现代高端技术所建立的现代农业开发区以及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其现代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2.第二产业

(1)第二产业规模及变化

2010年两江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24.99亿元,新区初步形成以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各主要工业产值以及比例如下: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亿元)比重(占工业总产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54.46 63%

电子制造业 19.85 1%

仪器仪表制造业 59.55 3%

生物医药及器械制造业 99.1 5%

电气器械及器材制造业 184.77 9%

食品、饮料制造业 39.7 2%

纺织服装制造业 59.56 1%

其他行业 446.63 16%

表3-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表

2012年两江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11.92亿元,占到重庆市的15.5%。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1390.2亿元,增长13.87%。2012年上半年,两江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3%。推升工业快速增长的力

量,一是传统优势产业恢复重振:汽车产业自4月走出下降趋势后,5月、6月快速回升,产销增速双双转正。上半年累计工业产值642.65亿元,增长8.5%。生产汽车63.35万辆,增长8.6%。二是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力迅猛,完成工业产值111.83亿元,增长17.2倍,出厂笔记本电脑414.33万台;轨道交通产业工业产值15.89亿元,增长1.5倍;仪器仪表产业工业产值37.64亿元,增长19.5%,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18.70亿元,增长5.8%。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8%。

(2)第二产业发展内部呈现以下特征:

1)重点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在新区内,重点百强工业的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576.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4%。一些重点企业,如长安福特产值超400亿元,长安江北三四厂、长安渝北五厂、海尔空调产值均超100亿元,这些都体现了重点企业对整个新区的拉动作用明显。

2)新能源产业正强势启航。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缺,新能源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西部最大锂离子电池产业园将在两江新区建成,而这个总投资达35亿元的新能源项目为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等战略新兴产业装上强大的新动引擎。

3)创新的加工贸易模式带来多赢的局面。现代加工贸易最大的特征,在于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厂商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两江新区垂直整合加工贸易产业链,将传统的“两头在外”模式改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模式,提高了重庆加工贸易的效益

(3)第二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自主创新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实力较低,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新区目前重点在于引进各知名企业和项目,从事的也是短线作战、贴牌生产、初级加工等工作,而这些恰恰是自主创新的致命伤。

3.第三产业

2010 年,两江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97.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526.2 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新区生产总值的43.9%。2010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3-2 2010年两江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示意图

第三产业增加值交通仓储邮电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526.2 61.77 216.3 52.76 83 112.37 表3-3 2010年两江新区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亿元)

(1)批发零售业情况

由数据看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41%,事实上随着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服务设施的完善,两江新区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商贸服

务业增长快速。2010 年,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8.03%,为461.6

亿元。其中,以观音桥商圈为代表,批发零售业发展势头强劲,品牌战略成效显

著。其先后引进了北京世纪金源集团、北京金融街投资有限公司、香港红塔集团、

上海沈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商圈网点总数:125 家,158 万平方米,15000

个从业人员。其中市外企业网点已开业共9 家,包括远东百货、茂业百货、北

京华联、香港城、家乐福、永辉观音桥超市、世纪金源大饭店、君豪大饭店、青

田家私;外资企业网点已开业 2 家,包括香港城、家乐福。

(2)金融业情况

近年来,两江新区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业总量迅速增长,金融业结构不断改善。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3亿元,占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以江北区和渝北区为例,2010 年末,江北区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股权投资、金融租赁、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150 家,比2008 年增加78 家,其中银行21 家、证券11 家、保险及中介10 家、小贷公司9 家、基金4 家、期货 5 家、股权投资7 家、信用担保10 家、金融租赁 1 家;金融资产已突破7000 亿元,金融从业人员6500 人,比2008 年增长160%。西南证券、安诚保险、昆仑金融租赁等全国性证券、保险、新型金融总部 5 家入驻江北,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华夏银行重庆分行、人保寿险、平安保险等区域性金融总部21 家入驻江北。渝北区金融业发展迅猛,取得巨大成绩。截止2010 年末,区内银行机构、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分别由2005 年末的17 家、3 家、4 家增加到49 家、15 家、14 家。2010 年以来,渝北政府先后与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农业银行重庆分行、重庆三峡银行等7 家市级金融机构签订了银政战略合作协议,并与重庆新华信托公司及7 家市级担保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012年,两江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4.12亿元,增长28.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0.54亿元,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面积406.48万平方米,增长25.8%。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内部结构逐渐调整。出口爆发式增长2.6倍。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1.33亿美元,占全市36.5%,同比增长2.6倍,增速是一季度的2.4倍,是上年同期6.4倍。其中,出口66.89亿美元,增长5.1倍,进口24.44亿美元,增长67.3%。进出口相抵,顺差42.45亿美元。三大开放平台运转良好,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倍,占到全区四分之一,是支撑外贸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寸滩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26万标箱,增长14.5%;江北国际机场货物吞吐量12.98万标箱,增长24.3%。

(3)两江新区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1)2010 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仓储邮电业增加值之和约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3%。特别是批发零售行业在两江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这些行业的部分业务仍然处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层次比较低的层次,知识、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金融、信息、咨询、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有所发展,但比重还较低。

2)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两江新区由江北片区、渝北片区、北碚片区三个行政区及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等功能区组成,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行政体制,不利于整体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从服务业的区域构成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服务业发展极不平衡。从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商贸业集中在观音桥商圈,企业通过观音桥商圈的人气,聚集商气和财气,实现该区域政府、市场、企业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配置,然而,忽略了其他具有优势资源的区域的商贸服务业的集聚,因此,应利用各区域的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

3)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但是,由于两江新区地处西部,又加上本身存在的人才缺乏、激励政策缺失、区域发展协调缺位等障碍问题,新区也面临着不能“吸引”人才的尴尬。

(三)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

两江新区现分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综合功能区三大板块,根据其发展定位,其产业布局将形成“一心四带十功能区”的空间总体战略格局。同时,两江新区还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大领域,将着力打造“333”产业体系,即: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3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性产业,低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3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文化、现代物流、现代金融3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主导性。

1.“一心四带”总体布局

两江新区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主导性和国际竞争力。空间布局初步确定为“一心四带”,即: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产业带。在南部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区域重点突出城市综合功能,东北部区域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推进

形成“1心4带”的空间总体战略格局。

图3-3 “1心4带”产业总体布局示意图

2.十大功能区

根据两江新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现状及行政区划等因素,两江新区将形成十大功能区: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

包括江北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及渝北区龙溪镇、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实施优化开发,建成全市金融、商贸、文化发展等商务核心区。其中江北嘴片区全力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布局金融总部机构和高端服务机构。

●保税港区

包括两路二路寸滩保税港区及其配套服务区域,规划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项目,建成具备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以及政策优惠、模式灵活、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的现代化保税港区。

图3-4 十大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区

包括江北区的郭家沱、鱼嘴和复盛镇,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布局现代制造业和临江船舶制造基地。

●龙石先进制造区

包括渝北区的龙兴、石船镇,规划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家级重大电力装备基地、国家级国防军工基地、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北部新区

即现有的北部新区区域。是汽车制造基地,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战略性创新平台,是新区人口居住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空港新城

包括渝北区回兴、玉峰山、双龙湖、双凤桥,规划建设用地97平方公里。重点依托空港、空港工业园,集中布局临空物流、电子信息、临空加工制造等,以及商贸商务、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悦来会展城

包括渝北区的悦来镇,规划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和重庆北部会展中心,建成服务长江中上游和西部地区、辐射全国的重要会展区。

●蔡家高技术产业区

包括北碚蔡家、施家梁、童家溪,规划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微电子和生物医药产业,布局高品质生态型商住区。

●水复生态产业区

包括北碚区的水土、复兴镇,规划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制造、生态休闲产业。

●木古出口加工区

包括渝北区木耳、古路镇,规划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依托临近空港区位优势,重点布局现代食品工业、高端服装产业、高端家具产业、新型玩具产业等。

3.6大板块错位发展

图3-4 大板块重点发展产业示意图

——江北片区。范围包括新区江北部分除去郭家沱、鱼嘴、复盛和保税港区的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集中发展金融、商贸、研发设计、创意、房地产等产业,推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一是以江北嘴为依托,提速发展离岸金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要素市场,全力打造金融总部集聚区和金融创新先行区。二是以观音桥商圈为依托,提档发展餐饮购物、宾馆会务、都市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西部最具影响、最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和休闲购物中心。三是以港城工业园为依托,着力打造电子电器、信息家电、新型显示设备和物流产业集群。四是发挥五里店工业设计园优势,增强研发创新功能,突出发展工业设计、创意经济。

——北碚片区。范围包括蔡家、施家梁、水土、复兴片区,面积179平方公里,集中发展研发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是以同兴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建设LED及绿色照明基地、软件产业基地。二是以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发展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IT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新技术及无污染新材料的生产研发、以冷链物流为主的物流产业、环保绿色制造业,打造以国家和市级重点科技研发中心为主要依托的高科技城市新区。三是适度发展高端地产、高端娱乐、商务商贸等产业,增强城市功能,实现高端产业、高端人群、高品质城市相结合。

——渝北片区。范围包括新区渝北部分除去龙兴、石船、保税港区的区域,面积564平方公里,提升发展定位和产业能级,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基地。一是依托悦来会展城,发展会展、商务等产业,建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会展之都。二是以双龙湖片区为依托,增强两路西部片区和回兴片区的商贸及城市功能,发展商贸餐饮、星级酒店等产业,建设消费之都和国际商务新城。三是以空港工业园区为依托,强化木古组团出口加工功能,发展电气设备、通用动力装备、交通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临空机电出口产业基地。四是以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科研等产业,建成中西部地区具重要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五是以台商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引进台商知名企业入驻,建设西部地区台商企业聚集区和新兴产业基地。

——北部新区。范围包括人和、大竹林、天宫殿、礼嘉、鸳鸯、翠云片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打造自主研发创新基地,建设总部经济聚

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一是以“星”系列总部基地为依托,建设1500万平方米规模的产业楼宇,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公司的区域总部,集中发展总部经济,建成国内一流、西部第一的总部基地。二是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优势,加快发展软件研发及信息服务外包、咨询设计、科技商务、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产业,建设国家高技术服务业示范城市。三是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优化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及器械、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四是按照智能、生态、低碳、高端的要求,建设居民集聚区,打造宜居之城。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面积8.37平方公里,重点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国际采购、国际中转、检测及售后服务、港口作业等业务功能。一是在水港功能区集中发展体积相对较大、时间敏感度相对不高的保税物流、商品展示、简单加工、国际贸易、多式联运、分拔配送业务以及信息服务、涉外金融、保险、咨询、结算中心等综合业务。二是在空港功能区集中发展产品附加值高、体积小、对时间敏感度高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高新科技产品研发及制造、商品展示等业务,重点布局IT、车载电子、光电子、低碳科技、新能源材料等产业。

——两江工业开发区。范围包括郭家沱、鱼嘴、复盛、龙兴、石船片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以“园中园”的模式分组团布局,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以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主)、高新设备产业园(以物联网设备、三网融合设备、环保节能设备为主)以及现代物流产业园。鱼复片区,依托西部地区最大铁水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基地,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以及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重型装备等为重点的临港装备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城、西部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生产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装备产业城;龙石片区,发展以航空装备、新一代网络设备、新能源装备、环保节能设备、碳纤维及高温超导材料、太阳能光伏及大容量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建设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高科技之都。

4.产业发展的战略载体简表

项目

江北板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国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创新产业基地、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北碚板块重庆市LED产业基地、重庆光电产业园、同兴工业园区光机电示范园、重庆市万寿小企业创业基地、重庆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

渝北板块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庆市创意产业基地、重庆市出口知名品牌示范区、重庆市农产品示范基地、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基地

北部新区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基地、重庆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庆市出口基地

表3-4 产业发展的战略载体简表

两江产业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合理以及发展基础条件较

好上。两江新区并不像浦东和滨海,都是零基础发展,重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

经形成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

柱产业。重庆规划发展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

五大战略性产业。在产业布局上,两江新区将形成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材料等五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家级研

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