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追求高效课堂提升育人水平

——学习洋思经验交流材料

在市、区教研组室的组织下,我校派教师参加了赴洋思中学的学习考察活动,同时也成为汉滨区第一批学习洋思经验的试点学校。通过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洋思中学的发展是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有系统、科学、层层落实的管理模式,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促进师生发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洋思的实践中,我校在教研室的引领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做好“效益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下面,谈谈我校学习、借鉴、实践洋思经验的一些做法及学后反思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组织学习洋思经验,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使洋思经验在我校得到很好的借鉴与实践,结合我校实际,细化学习实施方案,以学习、消化、借鉴、创新为原则,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通过讲座、观摩课堂实录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真正把学习推广活动从源头上推向高潮,在行动上落到实处。

1、深刻领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从学校的规范管理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及生活课程的人文关

怀无不体现着充满着盼你成长的拳拳爱生之心,我们有时只怪学生难教,学生不会学习,我们有没有树立这样的意识:一是每位学生都愿意学好;二是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三是适当的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学好。我们通过培训学习,教师逐渐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借鉴。

2、细化制度管理,强化过程教育

洋思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细节,从早晨起床到用餐,从早操到上课,方方面面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是洋思成功的一个“过程保障”。在学习过程中,我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

3、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能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结束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似乎是在听戏,听说书,有劲使不上,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是学生的学习观。只有思想转变了,行为才会随之转变。

二、初步尝试应用洋思教学模式,追求高效课堂

1、依据学习实施方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小步走,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先由学习考察的教师培训指导上实验课,通过理念学习观摩教学实录,深刻领会尝试探索,在七、八年级各选一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尝试;二是模仿带路,专业引领。在实践过程中请教研室专家到校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专业指导,并把教师个人课

堂录像,供本人和教研组学习评议;三是加强交流学习,在教研室组织下,到同时赴洋思考察的学校进行相互观摩、借鉴。本学区的学校也相互听课;四是推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共享,利用每周三下午教研组确定实验教师以说课形式发言,然后集体讨论改进方案,紧接着跟踪听课,然后反馈意见,实行“一课多上”。

2、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团总支为龙头,各部门齐抓共管,推行星级班集体建设和校园文明监督岗制度,从学生的文明礼仪、着装打扮、爱护公物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量化评比,并作为每两星期评选星级班级体的依据。坚持校外住宿生的包点夜间巡查和校内住校生承包责任制。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句话都育人,在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成立班级图书角,利用早中晚开展“一日三读”活动。让学生养成爱读书、想读书的习惯,从而学会读书。强调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等方面的规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得到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3、完善考核机制。在推行洋思经验过程中,对在学习实践中表现突出的班、教研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尝试过程中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滑坡现象,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我们找准方向,选对方法,成绩的取得是必然的。学校要给予鼓励,年终考核灵活机动。要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极大调动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学习实践洋思经验的困惑与思考

1、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转变教学模式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个过程。老师方面:已经习惯了以讲授为主,总担心老师不讲,学生不会,害怕哪一点没讲到,没讲透,考试考差了怎么办,担心学生不会学习,不敢放手,殊不知,正是我们跳不出这种认知的怪圈,我们的工作很累,学生越来越懒惰了,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让他们自己学习过。学生方面:从上学到现在,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讲的精彩了认真听,不精彩了懒得听,坐享其成,缺乏思考。现在老师不讲了,一是自己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养成自学习惯;二是没有正确学习方法,不知怎么学习。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会等待,指导到位。如学生对自学指导没有认真的看,没有按指导的步骤来完成自学任务,这时教师要进行个别的提醒,监督和指导。

2、洋思模式的课堂教学,必须清楚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学习实践中,让我们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让位于学生时,教师反而犯难了——老师到底干啥呢?弄不好的话,洋思模式就成了“羊倌模式”。

(1)先学:教师要深钻教材,正确定位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弄清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自学指导要具体,有操作性。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很快通过自学指导这个“引桥”进入高效学习的快车道。

(2)后教:这个环节教师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教授内容;二是明确教的方式;三是明确教的要求,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把握,把握不好就

走上了老路。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及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什么时机讲,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讲,讲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师的讲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3)“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练的时间,一般在15至20分钟,而我们的实验课往往很难保证这个时间,原因是学生自学占时较长;二是自学中练习速度较慢,为解决这种矛盾,我们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好学具,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指导的再次自学.这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与指导。

3、课后的跟踪辅导是课堂的延伸但却难以到位。传统的教学把作业都压了课外,学生很难完成,很多学生都有抄袭现象,教师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状况。洋思课堂采用当堂完成作业的方式,及时批改,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个别性的问题,教师采用一对一进行辅导,包括“补差和培优”,力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使教学目标及时落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存在一是辅导时间不到位,甚至没有跟踪辅导。二是辅导方式不适当,缺乏针对性。没有达到“补差”和“培优”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兵帮兵”的方式进行结对辅导,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晚自习和到学生宿舍进行个别辅导.从起始年级就这么做,整体性的提高学生成绩,并使中等生、后进生更受鼓舞,推动优秀生更加奋发,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无法短期见效。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至关重要。自学,兵教兵等

5、学习洋思要一学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

6、家庭教育滞后也会影响着教育效果。

7、学习洋思要因地制宜的继承与创新,达到消化与吸收。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方法而非定法,是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教学原则。我们务必审慎的结合本校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尝试,逐渐消化吸收,相信,会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式,也一定会取得更好成绩。

2011.4.5

关于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的矛盾,园长的任务是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这对矛盾进行转化,使正确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管理保证。所谓管理保证,指的是“在课程设置、计划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为教师创设实施新观念的机会与条件。如课程安排上我们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式上将个别化教育、小组教育与集体教育有机结合,以保证新观念在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落实。在计划制定上,我们变5大领域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3大块面,使教育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能向《新纲要》靠拢。 2、点拨指导。园长每周保证一至二个半天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采用的指导方法有: (1)分析引导法。即当我们看了教师的半日活动后,与其共同探讨分析,请教师思考:你的教育活动中有哪些正确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点,在教育行为中如何体现?有哪些行为还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情感交流、兴趣激发、方法指导、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认真研究教育内容、研究孩子,帮助教师将正

确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行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师教育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如:看了一位教师成功的教育活动后,帮助她总结提炼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材料开放、环境氛围开放、提问的开放,而这种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自主精神,让幼儿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这是幼儿主体性发展观念的体现。我们将这些概括提升的经验与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帮助教育在实践中将教育观念与行为有机结合并不断强化。 (3)宣传发扬法。当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时,就大力宣传,加以发扬。我园每月有一次活动名曰“隆重推出”,即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师隆重推出后,教研级组织观摩其活动,并将其活动拍摄成录像供教师本人和教研组研讨、分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宣传发扬使良好的教育行为由点及面、扩大延伸。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研模式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研模式 早在xx年,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出了“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教改号召。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近十多年来,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学科在市、区教研员的带领下,逐渐踏上从“课改”到“改课”的征程。我们努力坚持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核心教研目标,继而探索形成了以下教研新特征。 一、核心教师引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基于这样的课改理念,我市自新课程改革推行初始,便将“转变教学方式”确立为教研的核心目标,以期通过深入课堂,在努力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来“改变追求表面的学业成果,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忽视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发展的倾向;改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改变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倾向”,继而确保“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为此,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数量适当、品德高尚、素质优良,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教研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研队伍素质的显著提高,每年我市都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名师遴选及培训工作。骨干教师的遴选标准是: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专业素养;具有较强教改意识;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而遴选骨干教师的工作则分配至市、区教研中心进行分级负责。各区教研中心负责区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训,而后再推荐市级骨干教师,由市教科院负责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小学品德学科教师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培训;小学品德教师专业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小学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定位及方法培训等等。培训的主要形式则提倡多样化:①讲座式培训,我们从省内外高校或省示范性学校聘请知名的小学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举行讲座,又或者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方面的重点、热点话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骨干教师解疑释惑;②听课评课式培训,我们聘请省、市著名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为骨干教师现场上课,并在课后进行交流和点评;③写作式培训,为巩固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科研写作能力,我们常会要求他们针对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撰写心得体会,并纳入其考核成绩中;④辅导式培训,这种培训主要针对个别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遭遇的特殊问题,我们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协商并寻找有效的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在上述丰富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的骨干教师作为教研工作的负责人,逐渐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也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2007-09-24 14:54:0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斌海(原创)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应该变,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我这里有沉痛的教训和深切的体会。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从没给过孩子过多的压力,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在高中以前,孩子学习上的事我们基本没怎么管,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如何能快乐成长。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不错,中考又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学校重点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孩子考上了“火箭班”,我的心态发生了逆转,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火箭班”。从此我对孩子的要求拔高了,我要求她要好好努力,争取考进火箭班,我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限制孩子自由,给孩子选择朋友,更甚者还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习比她好的同学(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我所做的一切孩子没有反对,可一切却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我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和我们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家庭的欢乐少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多了。可我一心只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高一期末考试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那是高一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红红(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哪个我给她找的同学)家,我说可以。于是下午5点多,我用摩托车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去红红家的汽车。8点多,红红打电话说,叔叔,晨晨没回来,我问,她没回去干什么去了,他说叔叔您不要生气,她说她同学过生日请她上夜机。闻听此言,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犹如五雷轰顶。我异常激动,于是非常气愤地和妻子、孩子她舅舅一个网吧挨一个网吧的找,就在我们大海捞针式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冷静了许多。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孩子为什么不在家里上呢?为什么要跑到网吧里来上呢?难道全是孩子的错?我们呢?------”。就在我越来越冷静的时候,我在“超越网吧”突然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做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哦,那是我的孩子,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孩子。看着她专注和快乐的样子,我流泪了,默默地离开了。当我出来的时候,妻子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去找娜娜(比她大一点的她表姐),让娜娜上线找她。娜娜一上线马上就看到了她,说大舅,晨晨在线上,我说你问她在什么地方,你告诉她,你也想去上网。孩子很警觉,不好好说她在什么地方,经过娜娜长时间的真诚表示,女儿最终说出了她的具体位置,我把娜娜悄悄送进了超越网吧。送娜娜进去后,我背上包,装了4瓶水,拿了两包烟,坐在超越网吧下面抽烟喝水。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坐到天亮,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把孩子安全带回家就可以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一年高一的学习、生活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象过电影般的不断重复闪现,我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找的哪个同学实际上是一个陪读的角色,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很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孩子全然没有了自主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创造性。我很后悔,在不断的自责和忏悔中坐到了凌晨3点多。妻子打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为她那样不值。我说,不!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也有错啊!妻子说,那我上线和她谈。妻子一上线请求孩子加她为好友,孩子马上把她的QQ关了,这时她也明白了她表姐是我们派去的“奸细”,就开始怪罪她表姐,生气!这时妻子给我外甥女打字说,你告诉晨晨,你大舅一直在“超越网吧”下面。孩子看到后,用我外甥女的QQ回话说:妈妈我是晨晨,我马上去见爸爸,这时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孩子马上下去见你。我等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很胆怯地和她表姐下来了。我见到孩子微笑着说:晨晨,玩够了没有,如果玩够了,就和爸爸回家;如果觉得没玩够,你再上去玩吧,看见你很安全,爸就放心了。孩子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我再玩一会儿。我说,行。这时妻子打电话问我,孩子下来没有,我说,下来了,孩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如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某堂课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原计划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可是在活动中出现老师未曾预料到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应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如在上到画三角形的中线怎么画时,我顺口讲了一句“目前,我们画三角形的中线是用刻度尺算出线段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顶点和中点,而中点的确定还可以用尺规来找。”有一学生马上就说:“老师,用尺规怎么找中点,能不能说一下。”我说“这一说,今天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你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感兴趣。”我只好停下当天的教学内容,讲起用尺规如何找中点,刚讲完,又一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个点就是中点?”我又给他们分析了菱形的性质。后来,我又把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都告诉他们。虽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全班同学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为后继课程做了准备,且及时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也使我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求得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教材中有这样的两节课,一节是“截一个几何体”。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白箩卜,红箩卜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小刀切出截面,再研究截面的形状,虽然制作出来的几何体不规范,截出来的面也不规范,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几何体的截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课堂小

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雨露希望学校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培训结束后,我校教师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下,积极展开“向名师学习,与名师靠拢,与课标对话,伴学生成长”活动。我们本着改革就是要“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和核心任务。也是本次培训后我们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新课程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

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方式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由”教师讲”变“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偶尔也提问,但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因为学生不做,教师既看不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其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和乐趣。因此,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如:九年级上册《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扇形纸片,学生做的纸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量出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计算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老师的做法,边做边思考,围成一个圆锥,同学们亲自动手做、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组的体会和收获。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收获很大。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透彻明白,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教师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生的智慧集中在做的过程中。 2、由“静听”变“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根据神经功能反馈的特点,要培养理性思维就是注意学生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更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各种图形、音乐、文学作品、推理论证来促进大脑的开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感观都参与进来,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其产生影响,教师采用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际进行操作。 例如:学生课下做题时,很多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2∠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AB+BD=AC。

浅谈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程小莉 (深圳市宝安中学) 摘要:美术教育者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转变美术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教学改革;具备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观念转变 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一项对150篇科学家传略文章的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者。”这一结论表明艺术学科与人的创造性人格形成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作为一名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使中学美术教育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力得以真正的提高,使其内心的情感,渗透到艺术家所表现的丰富情感世界中去,在艺术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建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让美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前,学校的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近几年,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其间也存在着某些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今,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存在着旧的美术教育观念:一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基础教育,以单一的只重视知识文化的教育而忽视了美术教育;一种是片面追求专业技术的培养,只重视美术教育而忽视了知识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高分低能型的,更有个别学校误认为搞几个活动就是素质教育。就是由于这些旧的教育观念,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原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来。如今是知识化、信息化、快节奏的社会,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专业化人才,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逐步步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如若在中学就忽视了知识的全面性,又何以让中学生升入大学接受专业化的教育呢?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是发展知识技能的最大障碍,中学生一经掌握有发展认识能力潜在价值的知识技能,就能在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上起作用。因此,要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以知识技能来武装自己,护卫自己的视野,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真正地做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地把美术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并真正认识到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一、美术教育者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 纵观当代社会,我们要按一代人的时间来思考,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变化得如此之快,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技术变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的。可以预料,这种变化的速度还会加快,而且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这种急剧变化与终身教育的经济意义相结合,正催化着第一世界国家里终身教育文化的发展,其它国家也将越来越如此。 现代产品和服务依靠对知识产品和来自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资源的综合运用,为了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一个现代的专业劳动者,例如一个设计人员或工程师,必须能综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在现代经济中,艺术在创造财富方面同科学与技术一样重要。艺术家通过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先进技术出售他们的艺术能力以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情况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用她们的技能生产19世纪甚至20世纪的那种传统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当前社会发展变化之快的21世纪,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美术教育系统,特别是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者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有组织地教具为材料,以审美为核心,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湖南省岳阳楼区红日学校曾如秋 学习方式是1954年首先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提出,至今还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方式,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组合。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过份重视结论而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应用过程,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是实现“两个转化”:一是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观念,二是要把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必然能够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及质量评价观,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应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应用题的教学,现行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多以文字形式出现,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我校教师大胆改革,采用对话形式、图表形式或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变成适合学生探索的素材,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呈现出真实的、富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中获得信息,而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二、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校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数学老师在教“元、角、分”时,将课堂设计成模拟商场,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在教“长度单位”时,组织学生测量身高、课桌椅的长宽高、课本的长宽,球场长宽等,亲身验厘米、米等单位量;品德与生活老师在教《平安回家》时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不同角色(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交警)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针对一些富有实践性、挑战性、研究性、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1 / 6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 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李丽君《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2、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 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 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 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 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第一章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本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二、认识教育观念的特征,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1.教育观念的时代发展性2.教育观念的文化多样性 3.教育观念的个体差异性4.教育观念的相对稳定性 三、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形成 1.教育观念产生于教育实践2.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发展 3.教育观念的获得也来自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 4.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 第二章现代教育功能观-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一、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功能观 1.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2.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现代教育功能观 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内部功能 1.制造失败者一应试教育对教育功能的扭曲 2.现代教育理念-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三、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外部功能 1.教化与兴邦-教育的政治功能2.生利与富民-教育的经济功能 3.遗传与擅变-教育的文化功能4.创造与应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5.和谐与发展-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融会与整合一教育诸功能间的关系 1.重视教育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的和谐统一性2.重视教育外部功能的融会与整合第三章现代教师观-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一、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二、教师的职业责任-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 1.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 5.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三、教师职业特点-特殊的劳动、特殊的产品 1.超前性2.科学性3.复杂性4.创造性5.长效性6.示范性四、现代教师素质-塑造教师“角色”的要素 1.正确的教育理念2.良好的职业形象3.多元的知识结构 4.多向的教育交往5.完善的能力结构6.健康的心理素质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doc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为此,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乐理知识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乐理教学。 三、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2)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5)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2.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1)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2)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配合生长。(3)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 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在

教师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学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讲话,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青年教师我倍受鼓舞和启发。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结合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切实解放自己的思想,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赋予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切实解放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思想大解放带来工作的大活力,为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做合格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其创新的基础就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结合教育实际,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真正成为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在全体教职工心中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并进一步确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质量观。 全体教师能充分认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工作要效益。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认真抓好落实。学校在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教师作业批阅,上课,教具使用,学生辅导几个方面的检查,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学校行政人员通过听课、抽查、突查、到班级调查等手段进行动态检查,对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 学校教学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精神状态很好,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情趣。 三、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预习、复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 四、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对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学校教学研究的职能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五、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孩子能否自由健康的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班主任只有加强家校联系,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家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六、教师队伍结构应合理化,配备配齐人员。 教师队伍结枸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目前我校代缺老师5人,占全校教师数的17.86%,中学支教学2人,专业不对口,语、数科目由生物专业、历史专业、信息技术专业、英语专业任教,严重制约着我校教育教学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