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交网站是否弊大于利

社交网站是否弊大于利

社交网站是否弊大于利

英国某法官曾审理过一个案件,一名吃醋男友使用社交网站Facebook作为他女友出轨的证据,此

证据判定有效。《The Drum》报道:现代营销和媒体)称,该男子在Facebook上创建了一个假账号,以暗恋者的身份接近其女友,当他的女友给予回应时,他便认定自己的女友出轨并实施家暴。审理该案件的法官评论道“近年来,Facebook俨然已成为是非之地”。

尽管快捷方便的社交网络倍受喜爱,但是由社交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令人堪忧,网络暴力问题

尤为突出。

爱尔兰教育部长在2012年5月指出,在爱尔兰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峻的。事实上,都柏林圣三

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反欺凌中心数据显示,自2012年4月起,爱尔兰有四分之一的

女生和六分之一的男生均或多或少遭遇网络暴力。北爱尔兰亦然,因为教育部的调查数据也表明,自2011年11月起,有16%六年级学生和17%九年级学生已然遭受网络暴力。

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该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学生中。据Beatbullying有关虚拟暴力的报道,

有10%的英国教师同样受到网络暴力的侵害。名人和运动员也是被抨击的对象,通常这种行为被

称为“钓鱼”。近期倍受关注的一名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是奥林匹克跳水运动员Tom Daley,

他在2012奥运会的跳水比赛中发挥失利后在Twitter上遭受谩骂和威胁。有知情人士向警方报案,犯罪嫌疑人系一名17岁的男性,随后因触犯《恶意通讯法案1998》被警方逮捕。

英敏特的《社交网络-爱尔兰》报告指出,社交网络的匿名特性让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而不用

承担其言语行为造成的后果,这无疑对这种扰人的情况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社交网络

根本没有所谓的匿名,刚刚这个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当该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释放后,他随后

便通过Twitter发布了道歉声明。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另一波粗言秽语的洪流朝着英国跳水队席卷而去。

那么社交网络如何阻止其网站上的骚乱和欺凌行为?

由于缺乏明令禁止人们参与或推动网络暴力,目前我们能做的仍有限。单纯逮捕那些制造网络骚

乱的人并不能满意地解决问题,也绝非长久之计,因为警方毕竟没有资源。即使他们有资源,由

于这涉及到有关人们言论的政策,即关乎人们的言论自由,那这又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正如日常生活中的欺凌行为一样,增强意识和加强教育是减少网络暴力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

人们会更理解受害者的心情,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和有助人们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合适的处

理方法。了解更多,请关注@英敏特咨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