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1 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的特征

1.1 不同地域人群血脂水平的差异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该研究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检查了北京和广州两地35~54岁工人、农民的血脂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结果显示:北京样本人群的甘油三酯(tg) (1.24±0.83)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广州样本人群tg (1.18±0.97)mmol/l 和hdl-c水平,而北京样本人群的ldl-c水平则低于广州样本人群[(

2.86±0.92)mmol/l比(2.91±0.73)mmol/l],北京样本人群的tc水平与广州样本人群的tc水平相似[(4.80±0.98)mmol/l比(4.72±0.83)mmol/l]。两地的tg、tc、ldl-c和hld-c水平均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9]。

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研究):是目前我国样本较大、年龄范围较宽、地理覆盖面较广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加上群内按年龄性别组随机抽样取得样本,年龄范围为35~64岁,样本达到30000人。结果显示:血清tg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血清tg水平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人群,男女分别为1.77mmol/l 和1.85mmol/l;而浙江农村人群的血清tg水平最低,男女分别为0.83mmol/l和0.84mmol/l。血清ldl-c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广州郊区农民的平均ldl-c水平男女分别为3.87mmol/l 和3.96mmol/l,而河南郑州城市男女人群ldl-c的平均水平2.15mmol/l和2.20mmol/l。但地区差异并无明显北方高于南方或城市高于农村的趋势[10]。

中国monica研究(1984—1993年):该研究对中国16个省市500万人群进行了为期10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84—1985年、1988—1989年和1993年进行了3次包括tc和hdl-c测定在内的横断面危险因素调查,每次横断面研究样本均在20000人以上,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5~64岁。其中以第2次调查覆盖面最广,质量最好,数据资料也比较完整可靠。中国monica研究1989年第二次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的血清tc水平以山东青岛最高,年龄标化后tc男女分别为4.80mmol/l和5.0mmol/l,而上海农村人群血清tc水平最低,男女分别为3.58mmol/l

和3.61mmol/l,内陆的南方地区人群平均血清tc水平低于沿海地区或北方地区,各地区间的平均hdl-c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但与tc水平的地区差异并不一致[11,12]。

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这项研究在中国六大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14万余人人群中筛查11677例40岁以上卒中易患个体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人群的tc水平最高(6.01±0.015)mmol/l,西南地区人群最低(4.31±0.022)mmol/l;西北地区人群的tg水平最高(1.78±0.022)mmol/l,华南地区人群最低(1.40±0.027)mmol/l;华南地区人群的ldl-c水平最高(3.24±0.026)mmol/l,东北地区人群最低(2.19±0.019)mmol/l;华北地区人群的hdl-c水平最高(1.53±0.005)mmol/l,东北地区人群最低(1.38±0.006)mmol/l。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北方人群的tc和tg水平高于南方人群[13]。

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2000—2001年):是近年来国内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采用4个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35~74岁人群范围内抽取城市农村人群19012人,其中15383人接受了血脂的检查。这项研究不仅包括中国城市及农村人群的tc、hdl-c、ldl-c和tg水平,而且第一次提供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高胆固醇血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数据。结果显示:血清tc、tg和ldl-c水平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北方高于南方。血清hdl-c水平在人群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男女两性均为南方高于北方;城乡差异上表现为城市人群血脂水平高于农村[14]。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这项研究是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覆盖全国的膳食、营养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综合性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范围的血脂和其他危险因素调查[15]。结果显示:我国人群血清tc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城市高于农村,以大城市最高,经济水平低的四类农村最低。城乡居民tg和hdl-c水平相当,地域性差异不明显;但ldl-c水平的地域性差异明显,广州郊区居民男性与女性平均血清ldl-c分别为3.87mmol/l和3.96mmol/l,比河南省郑州城市居民高1.72mmol/l和1.75mmol/l,但这种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或城市高于农村的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明显[16,17]。

上述不同时期对我国人群血脂水平的研究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表明我国血脂在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是都显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多数研究显示为tc和tg水平北方高于南方,沿海城市高于内陆城市,城市高于农村。

1.2 年龄特征 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研究)结果显示:女性tg 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男性无此趋势(p&0.05)。女性在44~54岁年龄组变化最大,进一步分析绝经前平均tg水平为1.13mmol/l,绝经后为1.36mmol/l(p<0.001)[10]。

中国monica研究1993年第三次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tc水平在男女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但女性的升高较为明显[18]。

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2000—2001年)的结果显示:tc、ldl-c水平在男性65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在女性整个年龄阶段均随年龄的上升而增高,且女性较为明显[14]。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结果显示:血清tc和t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以女性升高更为明显,≤44岁女性tg水平低于同年龄男性,至45~59岁开始超过男性,至≥60岁,明显高于男性,hdl-c 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16,17]。

上述研究都显示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这种变化在男女间又有不同,而女性在绝经后血脂上升的趋势较同年龄组的男性更为明显。

1.3 性别特征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结果显示:男性血清tc水平为4.11~4.78mmol/l,ldl-c为

2.03~2.86mmol/l,tg为2.44~2.91mmol/l;

而女性则分别为4.03~4.86mmol/l、1.95~2.86mmol/l,2.34~2.99mmol/l;男性hdl-c相对较高,与女性接近,分别为1.27~1.40mmol/l和1.25~1.53mmol/l[9]。

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研究) 结果显示:研究人群中35~64岁男性平均血清tg水平为1.37mmol/l高于女性的1.21mmol/l(p<0.001)[10];ldl-c的总平均水平在男性女性间的差别不明显,而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显著[10]。

中国monica研究1989年第二次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调整后男性tc的均值为3.58~4.80mmol/l,女性3.6l~5.00mmol/l,男性hdl-c的均值为1.08~1.38mmol/l,女性为1.13~1.44mmol/l,部分人群女性hdl-c水平轻度高于男性[11,12]。中国monica 研究1993年第三次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同一地区的男女血脂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18]。

但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的结果显示,同一地区女性的tc、ldl-c及hdl-c 含量均高于男性[13]。

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2000—2001年)的结果显示:男性血清tc、hdl-c、ldl-c年龄标化总均值分别为(4.79±0.016)mmol/l、(1.33±0.01)mmol/l和(2.81±0.013)mmol/l低于女性的(4.89±0.015)mmol/l、(1.37±0.008)mmol/l、(2.88±0.013)mmol/l;而男性血清tg 年龄标化总均值为 (1.46±0.016)mmol/l,高于女性(1.43±0.014)mmol/l[14]。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结果显示:18岁人群血清tc男性为3.81mmol/l,女性为3.82mmol/l,但是44岁以下的女性tc水平低于同年龄的男性,至45~59岁开始超过男性,60岁以后,明显高于男性;18岁以上人群的血清hdl-c水平女性为1.33mmol/l高于男性的1.26mmol/l;18岁以上人群男性tg平均水平1.13mmol/l高于女性的1.05mmol/l[16,17]。

根据上述研究,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男女间的血脂水平差异特点各异。

2 中国人群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

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的结果显示:参照当时美国国际胆固醇计划的诊断标准,样本人群确诊高脂血症的比例北京高于广州。样本人群高脂血症的流行特点是城市高于农村,除了广州农村样本人群外,其他样本人群高脂血症的流行特点是女性高于男性[9]。

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各协作省市35~64岁人群总计的血脂异常的合计年龄标化患病率高达42.90 %(患病率标准为tc≥200mg/dl,或ldl-c≥130mg/dl,或hdl-c<40mg/dl,或tg≥150mg/dl中任意1项者)或25.1%(分子包括tc≥240mg/dl,或ldl-c≥160mg/dl,或hdl-c<40mg/dl,或tg≥200mg/dl)。不同地区间各种血脂代谢异常均存在明显差异,在本研究的11个地区中,有人群血脂超过临界水平以上者的合计患病率在40%以上的有6个地区,30%以上的则有8个地区[11,12]。

流行病学习题指导

第一单元流行病学绪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 健康人 E. 亚临床型病人 2. 首先提出“饮水与肝癌关系学说”的学者是 A. John Snow B. 苏德隆 C. 何观清 D. 钱宇平 E. 耿贯一 3. 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流行病学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因为 A. 许多学科都可应用流行病学来发展流行病学分支 B. 流行病学除研究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外,还探讨影响疾病的社会和自然因素 C. 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客观防病需要的变化及方法的进展而演变 D. 流行病学可以研究如何促进健康 E. 许多国家首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再是传染病了 4.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 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 无症状的健康人 C. 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 传染病患者 E. 病原携带者 5.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 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理论法 D. 方法学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7.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 研究疾病的病因 B.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 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E. 以上均对 8.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 研究各种疾病的学科 B. 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防制的科学 C.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50分) 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现象 B、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 C、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D、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病因 4.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人群特征 B、概率论与统计学观点 C、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D、以诊断疾病为主的观点 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状况 B、疾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 7.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变异 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 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 8.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对人的生命威胁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9.疾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 B、确定致病因素和消灭传染源 C、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某病的流行状况 D、预防和控制疾病 10.一种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A、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B、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降低11.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D、心理因素12.在判断因果联系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13.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周伟杰

·论著·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伟杰,诸芸,刘萍,丁新良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214023 DOI:10.3969/j .issn.1006-9070.2012.06.008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项目(CSE000815 )作者简介:周伟杰(1971-) ,男,江苏江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无锡市2 102名3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次表(SQFFQ)进行膳食调查并同时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86%,以单纯TG升高为主要类型,占41.2%;农村居民患病率(47.3%)高于城市(40.6%)(P<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9.46%;血脂异常组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量低于血脂正常组,而食用油的摄入量则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超重组及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锡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中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应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关键词: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2)06-0020-03 Epidemiology survey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U Wei-jie*,ZHU Yun,LIU Ping,DING Xin-ling * Wuxi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 102persons aged over 35yea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with multi-stage randomcluster sampling.Diet survey with SQFFQ,meanwhile,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ing(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s)were conducted for them,and the data were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revalence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residents over 35years in Wuxi was 43.86%,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the leading category.Thep 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area(47.3%)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40.6%),and it was highest for resi-dents ages ranged from 55-64years old.Intakes of eggs,milk,beans and fruits in pati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ake of oil was opposite(P<0.05).The p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groups of obesity,overweight an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of dyslipidemia in Wuxi is a higher level,and dyslipidemia showed a younger trend,dyslipidem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and hypertension.There are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diet.Suitabl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osed to improvedietary pattern and strengthen physical activity to control the epidemiology  of dyslipidemia.Key  words:residents;dyslipidemia;risk factors;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hyperlipemia;diet survey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通常称为高血脂症,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 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 系[1] 。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3]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做好高脂血症防治工作,成为近阶段我国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 脂水平检测,以期了解无锡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膳食等因素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制定居民高脂血症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无锡市滨湖区4个社区中年龄≥35岁居 民2 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实际调查2  102人。·02·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11月第23卷第6期 Jiang su J Prev Med,November,2012,Vol.23,No.6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流行病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C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C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3.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A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5.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6.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7.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C 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以上都不是 8.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C 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 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E.统计学方法 9.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B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10.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11.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12.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B型题: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1 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的特征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1. 现场试验接受干预对象的基本单位 A A. 个人 B. 社区 C. 人群 D. 一个种族 E. 一个民族 2. "最古老、最普遍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 A A. 面访 B. 信访 C. 电话访问 D. 自填式问卷调查 E.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3.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组,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这样选择的对照称谓 C A. 内对照 B. 总人口对照 C. 外对照 D. 多重对照 E. 单重对照 4. 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的是 A A. 现场试验 B. 社区试验 C. 干预试验 D. 临床试验 E. 社区干预实验 5. 利用数字表随机排列表,也可用抽签的方法的随机分组方法是: A A. 简单随机化 B. 区组随机化 C. 分层随机化 D. 系统随机化 E. 盲法随机化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D A. 合理膳食 B. 适量运动 C. 戒烟限酒 D. 提倡病人自我管理 E. 防止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7. 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D A. 临床试验 B. 横断面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队列研究 E. 现况研究 8. 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C A. 现况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生存分析 D. 生态学研究 E. 数理研究 9. 死亡指标包括 E A. 死亡率、发病率 B. 发病率、患病率 C. 感染率、患病率 D. 患病率、生存率 E.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10. 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 B A. 水平传播 B. 垂直传播 C. 连续性传播 D. 接触传播 E. 无传播 11. 估计某病流行势态的指标是 B A. 患病率 B. 感染率 C. 引入率 D. 发病率 E. 续发率 12. 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E A. 临床经验 B. 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 回顾对比 E. 临床试验 13. 新出现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总称为 A A. 新发传染病 B. 传染病 C. 总体传染病 D. 流行疾病 E. 流行性传染病 14. 确定某因素与某疾病联系强度最好用 C A. 总人群中发病率 B. 患病率 C. 相对危险度 D.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 E. 总人群的死亡率

流行病学练习题2016

1.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及制定预防对策的科学。 B.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科学 C.预防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科学 E.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如何防治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 E.尚未发病的处于某病潜伏期的人群 3.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例分析 D.描述法 E.分析法 4.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A.病例报告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纵向研究 5.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6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 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 A只限于一个家庭 B .只限于非病人 C .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D .只限于全人类 E .只限于病人 8 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 以上均是

9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10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疾病伤害健康 B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C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 11 流行病的的三个阶段是指 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近二十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不同年代中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分布特征(包括地理、人群、时间)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宝贵数据,而且全面研究了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危险的关系。本文拟总结其中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数据。 一. 中国人群大型血脂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介绍 (一)中国MONICA研究(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1984-1993)中国MONICA研究对中国16个省市(19个监测中心)500万人群进行了为期10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在1984-1993的10年间,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84-1985,1988-1989和1993进行了3次包括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在内的横断面的危险因素调查[1,2]。每次横断面研究样本均在20000人以上。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5-64岁。这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包括27个国家,为中国人群血脂与多国人群的比较提供宝贵数据。 (二)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 这是一项著名的国际合作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北京和广州35-54岁工人和农民。研究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检查了南北两地工人、农民人群血脂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 (三)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 是目前我国样本较大、年龄范围较宽(25-64岁)、地理覆盖面较广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加上群内按年龄性别组随机抽样取得样本,年龄范围为35-64岁,样本达到30000人。并在血脂检查中增加了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3]。。 (四)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这项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对中国14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共15000名35-59岁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地理覆盖面较广,且研究了不同职业人群血脂的分布特征。 (五)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 这项研究对中国六大区14万余人群中筛查的11677例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对血清总胆固醇(TC)、LDL-C、HDL-C和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的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 (六)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 InterASIA)(2000-2001) 1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发病率incidence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 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存活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病因cause of disease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 r是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时间发生的概率。 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的因素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指在相似的事物之间寻求不同点 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指某因素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发生变化,某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变化。 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是指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分布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 排除法method of exclusion指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偏倚bias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各种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系统地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个案调查/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个案报告/病例报告case report临床对某种罕见疾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 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prevalence survey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普查census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理解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随机数字表是比较简单、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抽样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集体。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C)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10流行病学习题

1.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E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 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C A. 只限于一个家庭 B.只限于非病人 C.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D.只限于全人类 E.只限于病人 3.流行病学的特征E A. 群体特征 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预防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以上均是 4.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E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以上均是 5.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C A. 防治传染病 B. 治理水源 C.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 D.研究治疗方案 E.以上均不对 6.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B A. 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 B.疾病,伤害,健康 C.传染病,慢性病,伤害 D. 身体,精神,社会 E. 以上均不对 7.欲调查某病在某地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B A. 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8.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B A. 因果推断 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C.验证病因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 9. A. 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 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生C.一次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D.一项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E. 对个别发生的艾滋病进行调查 1.抽样调查B 2.普查A 3.筛选D 10.在沿江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 试验 肝血吸虫病 合计有无 阳性阴性117 53 170 8 312 320 合计125 365 490 1.该试验的正确指数B A. 1.79 B. 0.79 C. 0.94 D. 0.85 E. 0.15 2.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A A. 0.69 B. 0.98 C. 0.02 D. 0.94 E. 0.79 3.该试验的假阳性率C A. 0.06 B. 0.21 C. 0.15 D. 0.02 E. 0.69 11.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C A. 属于分析流行病学 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C.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地是D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值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or 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由于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TC、LDL-C 或TG异常增高,是一个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胰腺炎等,致残、致死率高[2]。高脂血症和低HDL-C 血症统称为血脂异常,常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及脑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这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本文对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谱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当人们致力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的过程中,慢性非传染疾病渐渐变成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高血脂的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态势,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要素[3]。针对这种情况,掌握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与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上升迅速。欧美国家,人群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而在我国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2002 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居民与营养状况调查”,在对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调查中发现: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并趋年轻化[4]。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患病率因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而差异很大。 2相关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尽管大多数人都受到一定的饮食影响,但是有些人饮食的效果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个人可以吃大量的动物脂肪,总胆固醇水平不超越期望的水平。另一个人可以按照严格的低脂饮食,总胆固醇不低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差异似乎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影响人体使用和处置脂肪的速度。此外,紧靠体重来预测胆固醇的水平是不确切的。有些超重的人具有较低的胆固醇水平,有的瘦的人有很高的水平。另外,有些疾病,包括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血脂异常,常导致血脂水平增加。糖尿病的控制不佳或肾功能衰竭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或甘油三酯水平增加。某些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增加[5]。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个关键词:人群+分布+影响因素) 2.疾病分布: 是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特征上发生的情况,是疾病的群体现象,可通过发病和死亡等频率指标来描述 3.率: 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4.比: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者百分之几。相对比=(甲指标/ 乙指标)*(或*100%) 5.构成比: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观察单位与事物内部各部分观察单位的总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构成比=(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 /某一事物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 )*100% 6.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量)* k 7.罹患率: 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8.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观察人口数)* k 患病率(P)= 发病率(I)* 病程(D) 9.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100% 10.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SAR=(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