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东省和平县和丰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2人口和民族单课时(共28张PPT)

广东省和平县和丰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2人口和民族单课时(共28张PPT)

广东省和平县和丰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2人口和民族单课时(共28张PPT)

广东省和平县和丰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2人口和民族单课时(共28张PPT)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doc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近30多年来,全世界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3.59%降至2005年的2.65%.长期以来,发达地区出生率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且不断下降,从1950年的2.33环降至2005年的1.2%,几乎每隔5年就下降0.1%. 发展中地区出生率仍然很高,但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4.24%降至2005年的3%.非洲出生率自二次大战以来下降幅度最小,从4.8%降为4.4%,而有些国家出生率高达5%,如肯尼亚((5.2%)、卢旺达(5.3%)、马拉维((5.3%)、尼日尔和贝宁(5.1%),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亚洲出生率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下降更快,这主要受中国出生率迅速

下降的影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为1. 3%,德国1%,丹麦1.1%,更有国家是人口负增长。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也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也用千分率表示。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30年,死亡率从1.85%降为1肠,在21世纪前5年里停滞在1. 1%的水平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逐渐接近。 2005年以北美洲〔0.8%)、拉丁美洲((0.7%)为最低,以非洲为最高(1. 6%)。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的塞拉利昂(2. 6%)与冈比亚(2. 4%),最低的国家是科威特(0. 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4纬)等。我国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已降到0.613%,远低于新中国成立前的2.5%,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最新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解读 1.了解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状况。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联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推论成因。 2.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运用比较法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 3.联系不同国家具体情况,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图文资料及相关问题导入。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人口经过数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10亿,但100年后,人口就由10亿增长到20亿。此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由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0年时间;人口由30亿增长到40亿仅用了14年时间;人口由40亿增长到50亿仅用了13年时间;人口由50亿增长到60亿则只用了12年时间。 人口增长为什么会有慢有快?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哪些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流程设计 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世界人口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 ~3 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人口增长增长的历史轨迹”;②看教材P4 ~5 模式转变”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6 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 ~7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4页图1-1-4的解读,讲解知识“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7: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步骤6:教师通过[例2]讲解知识“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人口问题”。←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老师指导学生完

高中地理 人口及变化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七单元人口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即居住在一定地区,并构成某一社会的那些人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样的总体。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 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人口增长的绝对幅度以人口净增加额来衡量,人口净增加额等于人口自然增长额与人口迁移增长额之和。 世界人口增长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年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年出生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时间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3、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分析) 4、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单位: % 或‰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 ]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 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 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 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04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完整版)高中地理7:人口专题

高中地理专题(七):人口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 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⑷中国人口问题: 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 (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人口问题最大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⑸人口迁移的影响 A.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B.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人口习题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几次的搬迁移居活动,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②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2.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 ( ) A.目前我国①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B.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②年龄段主要是从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 C.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③年龄段主要是从西、南部迁往东北部 D.我国在③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近年来,重庆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下表示意2010年重庆市人口数及构成状况,读图表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3.图中能正确表示2010年重庆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A.人口增长速度长时间持续增加B.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C.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D.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5.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其中东莞当选最“空”城市。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6.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是因为(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工资水平高③气候环境优美④就业机会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人地矛盾加剧B.人口老龄化加剧 C.就业压力加重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国( )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C.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9.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

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 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 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6、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7、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 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联系的观点 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4、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

高中地理人口专题

高中地理人口专题 人口再生产 题目 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4.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6.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 4.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数量、分布及人口问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发达国家,但1890~1920年人口增长较快,与目前的埃及相近为过渡型,而韩国、古巴和新西兰目前均属于现代型。 5.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乙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 6.A 解析:甲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与乙国不相吻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劳动力并不缺乏。 图2—5—3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后分析完成9~10题。

图2—5—3 9.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很快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解析】由图中分析知甲国在2000年左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与欧洲几国相同,所以C正确。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出生率虽很小,但仍大于死亡率,所以总人口是上升的。 【答案】 C 10.我国城市人口再生产基本上属于() A.传统型 B.现代型 C.过渡型 D.从传统向过渡转变 【解析】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总体上看属于从“过渡型”向“现代型”过渡。但我国农村、城市具有不同步性,农村还处于“过渡型”,而城市已进入“现代型”。 【答案】 B 9 读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纵坐标表示年龄组别,塔底横坐标表示某一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外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