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术馆解说词

美术馆解说词

婺源美术馆解说词

[欢迎词·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热烈欢迎你们来婺源美术馆参观!

婺源美术馆位于婺源文化广场正大门对面,是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的、经江西省文化厅特批的全国第一家县级美术馆,被外界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婺源美术馆占地800多平方米,展馆面积1100多平方米。美术馆于2012年1月建成,4月22日正式开馆,向所有美术爱好者和游客免费开放。

婺源美术馆分为三大功能区,即“名贵砚石展示区”、“名家字画展示区”和“精品砚作展示区”。整个美术馆的内部装修和展品陈设,参照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多家著名美术馆的陈设格局和装修风格,宁静、典雅、大方、大气。馆内现藏有歙砚砚石的所有名贵石种,有当代名家字画一千多幅,歙砚雕刻名家的砚作精品300多方。这些藏品,都将会让你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婺源美术馆是展示当代徽州砚雕艺术和全国书画名家艺术精品的亮丽窗口,是全国各地书画家来婺源写生、创作、展示和交流的广阔平台,是传承和推介婺源文化的多功能驿站,是普及和推广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很荣幸能为各位朋友作讲解。由于我自身水平也有限,讲解过程中如果有知识性错误,请直率地向我们指出,我们一定会认真改正;如果服务上有欠周到的地方,也请坦诚地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一定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谢谢大家!

[大门口]

进入美术馆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座砖雕门楼。这是具有婺源传统特

色的砖雕门楼,上海人叫它“石库门”,婺源人叫它“五凤楼”。为什么呢?因为门楼上有10个飞翘起来的戗角,建筑学上叫“翼角”,5对翼角就像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所以称作“五凤楼”。五凤楼是过去封建社会皇家建筑的专用格式,被富甲江南的徽州商人偷偷地模仿到民居和公共建筑(比如祠堂和亭阁)上,后来,这种“五凤楼”在整个徽州地区就“遍地开花”了。

门楼上“婺源美术馆”的横匾,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亲笔题写。门楼最高处并且是居中的砖雕图案里,有龙,有凤,有祥云,所以叫“龙凤呈祥”。馆名横匾上方的砖雕图案里,有5只蝙蝠,还有万寿福字,它就叫“五福临门”。横匾左边的砖雕图案是“琴棋”,右边是“书画”。横匾下方的4块砖雕,有南瓜,有蝴蝶,有蜻蜓,叫“瓜瓞绵延”,寓意子孙繁盛,家族兴旺。再看大门口两边的砖雕图案,左右对称,分别是梅、兰、竹、菊。另2幅对称的图案,分别是菊花和莲花。

门口这一对石鼓,两面分别是糜鹿和麒麟,都是婺源民间百姓崇拜的吉祥动物。说到石鼓,在古徽州地区,一般把石鼓安放在宗祠的大门口。它们既有装饰作用,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听我给大家慢慢道来。古徽州地区是理学之邦,朱子之礼尤其盛行,每逢宗族大事,比如春节团拜、清明祭祖,人们进出祠堂,小辈遇见长辈,论起规矩来,是要行大礼的。但是,有时也会有让人尴尬的情形出现,比如,有些人年纪很大,头发花白,胡子一大把了,辈份却很低;有些人年龄很小,甚至还是上学的儿童,辈份却很高。论资排辈起来,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要向黄口小儿鞠躬行礼的!那多难为情、多丢人呀。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年纪大、辈份低的人,看到年龄小、辈份高的人,只好躲在这抱鼓石的背后,避免与年龄小的“长辈”

照面,免得自己脸上不好看相。虽说这样做有点屈尊,但毕竟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因此,有人就戏称这“抱鼓石”为“避面石”,也叫“遮羞鼓”。有意思吧?

看了这些具有徽派特色的砖雕和石雕,下面有必要给大家简要说说婺源的概况了。婺源建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1200多年来,婺源一直归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又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中,几乎是首屈一指,稳居老大。有一句民间谚语流传很广,说的是徽州六县的地形和人事,叫做:“婺源龙,休宁蛇,绩溪牛;黟县蛤蟆歙县狗,祁门猴子打跟斗。”婺源被划到江西,只是1949年以后的事,因此,婺源乡村的民居,都是徽派建筑;婺源人的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甚至思想意识,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徽文化烙印。婺源的徽派建筑,特别讲究“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三雕”的精美、奢华、气派,名扬天下,尤其是清末的婺源“三雕”,简直让观者叹为观止了。

婺源有红、绿、黑、白、黄“五色”特产。“绿”,就是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红”,是中华荷包红鲤鱼,是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鱼,专门用来招待外国贵宾,包括元首总统。“黑”,是龙尾砚,文房四宝中“砚”的精品。“白”,是江湾雪梨,皮薄,肉厚,汁甜美。“黄”有两种说法,一说指油菜花,江岭花海是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花海之一;另一说指婺源特产的清华婺酒,毛泽东主席曾经喝过,江泽民主席也曾经喝过,是“两代伟人的饮用酒”。

今天,你们将在婺源美术馆里看到龙尾砚中最好的石料,最高级的砚品。婺源美术馆中,馆藏的书画作品,也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这些,都将

会让你们大开眼界,感觉不虚此行。

下面就请跟我走进婺源美术馆吧。

[一楼展示大厅]

这里是婺源美术馆的一楼展示大厅。先看右边这个巨大的砚雕。它叫“九龟戏荷砚”。初看,它像只大鱼缸,可容得下六七个小孩。砚缸开口的“口圈”上,有大大小小8只长寿龟在各式各样的荷叶上嬉戏,再加上砚缸底部的1只长寿龟,合起来就是9只长寿龟,寓意“九九归一,以和为贵”。盘踞在砚缸底部的一只长寿龟和一只螃蟹,又寓意“和谐共处”。这些寓意,都是婺源传统文化理念的具体表现,也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十分吻合。

在这里,我想考考大家:这个砚缸,它叫不叫砚台呢?呵呵,它不叫砚台,而是古人用来存放墨汁的器物,有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称,叫“墨海”。

这只巨大的墨海,长2.5米,宽1.5米,高1米,重约2.4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墨海。如果真的用它来存放墨汁,可以存放一吨以上。如果再配上一支“巨无霸”的毛笔搁在一起,那就是传说中的“绝代双娇”了啊。

制作这只大墨海的石材,是在黄山余脉的一个幽深峡谷里找到的,而且是一个不大为外界所知的砚石新品种,叫“翠玉石”。你们看,石料中夹杂着的一个个大颗粒,其实就是翠玉。玉化程度越高,石质就越好、越稀少、越珍贵。而这个墨海的翠玉颗粒是如此之大,实在罕见。由此也可以想见它的珍贵程度有多高了。

在这里,我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歙砚与龙尾砚的关系了。

话说天下的名砚有四大家,即:产自广东端州的端砚,产自安徽歙州

的歙砚,产自甘肃临洮的洮河砚,产自山西绛州的澄泥砚。

作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很多人都误以为产地在歙县。有这种误解也不奇怪,因为过去,物产都以州来命名。徽州的前身是歙州,州府设在歙县;后来改名徽州,州府迁到屯溪。婺源古属歙州,婺源产的龙尾砚,自然就叫歙砚了。就像今天给大家解说的我,向大家作介绍时,我说“我是婺源人”,你们十个就有九个会以为我是婺源县城人,其实我是婺源县某乡镇某村委会某自然村人,跟你们“印象”里的“婺源县城人”,隔得挺远的。再举个例子,出了江西省,我会向朋友们自我介绍说“我是江西上饶人。”可能别人又误以为我是真正的上饶市区人了。其实,我与“上饶市区人”这个“定势概念”,隔得很远呢!

歙砚的真正产地在婺源,在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因此龙尾山出产的歙砚,它真正的名称就是“龙尾砚”。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墨海“九龟戏荷砚”,是现任婺源美术馆馆长江云青先生和另4位砚雕大师,日以继夜,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完成的。曾经有国内著名砚雕专家为它作过评估,按目前的市场价,是人民币1000万元。但是,“九龟戏荷砚”是我们美术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展品,非卖品,只供观赏哦。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展示大厅两边那两幅巨幅国画吧。右边是《锦绣山河》,以宏大的气势,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左边是《沧海奇观》,把大海的波澜壮阔,描画得生动传神,触目惊心,有一种夺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这两幅国画,都出自同一位著名画家之手,他叫周智慧,是国家一级画师,中国民族画院院长,国防大学美术教授,国际东方艺术研究会会长,

世界美术家协会主席。

我想问问大家:周院长的这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画,你们更喜欢哪一幅呢?哈哈,都喜欢《沧海奇观》呀,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许多来我们美术馆参观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看来大家确实有非凡的审美眼光。原来,周院长最擅长画大海,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在评论周院长的作品时说:周智慧的大海作品,水墨酣畅淋漓,气贯长虹。大海是他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大海寄托了他人生的梦想和追求。他之所以能画出海的壮阔、海的魂魄、海的情怀,就不足为奇了。

周智慧出生在洞庭湖畔,八百里洞庭美景和瑰丽醇厚的南国文化,孕育了他的灵气。参军入伍后,他成为一名海军战士,驰骋在万里海疆。这段海军生涯,正逢他的青春年华,也是他人生的蜕变期。他与大海拼搏斗争,领略了大海的博大深邃和壮丽雄伟。他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力量。这段特殊的经历,铸造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广阔的胸襟,也成就了他一个梦想,成为了一名大海画家。

周院长先后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北京、上海等国际、国内各地举办“周智慧大海画展”60多次。他的巨幅作品《锦绣山河竞朝晖》,悬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室正堂中央。我们今天能在婺源美术馆欣赏到周院长的奇山妙水,也算是一种运气,一种缘分吧。

我们再看看摆在大厅两边的这4块龙尾砚大砚坯吧。砚坯,是把原石经过锯、切、打磨,形成砚雕作品的大致模样。做砚坯,只是砚台制作繁复程序中的第一道工序。

龙尾砚的天然纹理十分丰富,总的可以归纳为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五大类指: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此外,还有银晕、龙鳞、

玉带、玉斑等品种。还有一些是罕见的,比如银星、银晕等。都属于龙尾砚中的上品。

龙尾砚被发现并开采,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婺源砚图谱》中记载:当时有一位姓叶的猎人为追逐猎物,来到婺源“长城里”的一个地方,看到这里的石头层层相叠,宛如城墙状,莹润可爱,就拿回家,粗制成砚,石质的温润程度,远远超过端溪所产的砚石。珍藏几代以后,叶氏子孙将这方粗砚献给了当时的婺源县令。县令非常喜爱,于是寻访制砚名手再精心雕刻,从此,“这里的佳石可制好砚”的消息就传开了。到了南唐时,元宗李璟好诗文翰墨,歙州太守把龙尾砚献给国主李璟,同时推荐了凿砚高手李少微。李璟对龙尾砚大加赞赏,并提拔李少微为砚官,命令石工周全等,都要拜李少微为师。由帝王设置砚务官,可以说是歙砚在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从此,龙尾石的开采由官方组织,被用来专门为皇室造砚,歙砚由此而成为御用品。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将龙尾旧坑砚与李廷圭墨、澄心堂纸三者并称为“天下冠”。

南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毗邻徽州。宋室南迁,致使徽州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对歙砚的需求更为显著,歙砚因此达到历史上的高峰。从唐宋元明清以来,歙砚(也就是龙尾砚)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学士的推崇。欧阳修在诗中写道:“徽州砚石闻无声,巧施雕琢鬼神惊。老夫喜得金星砚,云山万里未虚行。”大书法家蔡襄也有诗赞龙尾砚,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苏东坡在他的《孔毅甫龙尾砚铭》中云:“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榖(gu谷)里,金声而玉德。厚而坚,足以阅人于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不畏艰辛,千里迢迢来到婺源,

专程到龙尾山进行调查,并写下著名的《砚山行》长诗,曰:“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峦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

新中国成立后,歙砚被视作珍贵的礼物,并成为传达友谊的象征,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把歙砚当成国礼馈赠给外国政要。

我们就来“现买现卖”,认识一下这4块砚坯吧。这两块叠在一起的,都是“桥头石”,产自龙尾山桥头石老坑,细罗纹。这块是大罗纹砚坯中的极品。这块是水波罗纹的大砚毛料坯。

[上楼]

看过了展示大厅,现在我们上楼去仔细欣赏。

上楼左边、水池的墙壁上,刻的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诗《观书有感》两首中的一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的另一首《观书有感》等会儿我们在楼上的展示厅里就可以读到。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别号紫阳,又号云谷老人、沧州遁叟,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婺源松岩里(今婺源紫阳镇)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是婺源人最尊崇的一代宗师。他是婺源人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朱子的思想对婺源的影响非常深远。

楼梯拐角处的这幅书法作品,其实是一副对联:“已惊千本奇峰激扬神采,复见一轮明月照彻幽深。”作者是中国工笔画协会主席林凡。他1931年生,湖南益阳人,擅长工笔绘画,也擅长美术评论,曾在台北,日本东京和名古屋,美国旧金山,国内的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济南等大城市举办个展和巡回展。有精品50多件被天安门、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新办公大楼、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德国巴登巴登艺术博物馆、墨西

哥等多国大使馆、美国IBM公司、香港新鸿基集团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林凡的书法,字如画,以“枯枝瘦笔”著称,立体感很强,好像他的字,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放”在纸上一样。

[楼梯口]

我们婺源美术馆,作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得到了众多当代美术顶级大师的支持。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亲自为婺源美术馆题写的馆名,竖匾,但是,还是得让他老人家“屈尊”了,因为我们婺源美术馆,更看重美术家协会的认可,所以选用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的题匾,作为正式的匾额。

正对面这“紫气东来”的横条幅,题写者是中国著名的雕塑家、画家、书法家钱绍武先生。钱绍武,1928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

“紫气东来”横幅之下3个瓷瓶的作者,是国家一级美术师鲍铁雷先生。题款为“铁雷作于辛卯”。那个“作”字,千万不要误读成“心”字呢!

鲍铁雷原来是企业老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放弃做企业,重新拾起小时候的爱好。他曾于2003至2005年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现为浙江画院工作室研究员。这3个瓷瓶,是鲍铁雷专门到景德镇瓷厂绘就,烧制成之后,送给婺源美术馆作为收藏和展品的。

摆在左右两边的这两块很大的砚坯,是把一块砚石料从中间剖开的,所以两块的石质和纹理都一样,都属于“眉纹”,也称“眉子”。因为它的纹理呈条状,像美女的眉毛而叫“眉纹”。眉纹以产自婺源砚山眉子坑的眉纹为最优。

“眉纹”是个笼统的叫法。眉纹可细分为粗眉、细眉、长眉、短眉、

重眉、对眉、雁湖眉、水浪眉、金星眉、金晕眉、枣心眉、线眉、虎纹眉、鳝肚眉、金眉、白眉等。我们去看看这些砚坯,主要是学会分辨龙尾砚的纹理。

[名贵砚石展示区]

右边是“名贵砚石展示区”,墙壁上也有许多名家字画。我们先到“名贵砚石展示区”看看。

这是线眉粗坯。这是金晕。这是玉带毛坯,外面带有自然天成的金皮。

抬头看看李世野的工笔画“四大美女图”吧。如果按时间先后来排序,那到底应该怎样给四大美女们“排队”呢?原来,西施是春秋末期人,王昭君是西汉人,貂蝉是三国时期人,杨玉环是唐代人,所以,正确的排序就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精品书画室]

走进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居中的这幅绢织国画《秋冥》图。秋冥,就是一位少女在秋天的白桦树下默默地想着什么。整幅画,人物以工笔画就,白桦树是半工笔半写意,草地则完全写意,从而形成三个鲜明的层次,突出强调主题。

《秋冥图》的作者是著名画家何家英,河北任丘人,1957年生于天津,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代表作有《魂系马嵬》、《米脂的婆姨》、《酸葡萄》、《十九秋》、《秋冥》、《山地》、《街道主任》、《无声》等。他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银奖。他的作品风格,严谨精致,朴素大方,造型准确,善于描绘处于静态的人物内心世界,具有完美的格局和象征性。他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青年画家。

这幅《秋冥》图,曾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是何家英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据说何家英在创作这幅画时,为了画好少女身上的毛衣,曾经专门向人学习毛衣针织。画家这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的确令人敬佩啊!

这幅《秋冥》图,曾经有人出价6000万元,他都没有卖,而现在的市场估价是8000万元。

这是金鸿钧的国画《山花烂漫》。画面以喜鹊和杜鹃花为象征物,突出“喜鹊报春”的主题,表现出春天的生机蓬勃和喜气洋洋。

金鸿钧,原名爱新觉罗·鸿钧,1937年生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一代孙,现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这是著名画家王成喜的国画《鸟》。这只鸟,眼睛大而传神,让观者很容易联想起八大山人笔下的怪鸟。

王成喜,河南洧川人,1940年出生,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画师、北京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他擅长写意花鸟,尤其擅长于画梅。

这是著名雕塑家、画家、书法家钱绍武的国画《水墨人体》。以女性人体为描画对象的,往往是素描或油画。但这幅描绘女性人体的,偏偏是国画。这是对国画题材和表现手法的新突破,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女性身体丰满的神韵,可说是一笔不多,一笔不少,恰到好处。大画家的风范跃然纸上。

这是著名的江西玉山籍画家柳子谷的国画《竹》。画面上呈现出来的,是溶溶月色下竹子的风韵。

柳子谷,江西玉山人,1901年出生,1986年去世。他从二十年代开始画竹,一直画到八十年代去世为止,一生画竹60多年。他视竹为品格的象征,并且将画竹当作一种人生境界去追求。1956年至1958年,历时3年,他和满键合作,创作出长达27米的史诗巨制《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精妙地描绘了壮烈的历史画面,是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绝无仅有的杰作。柳子谷被誉为“当代竹圣”、“板桥第二”。

这是王文芳的国画《古道驼铃》,以写意山水的笔触,呈现深山峡谷的古道上,一支骆驼队在艰难行走,赞扬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王文芳,1938年生于山东招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这是著名画家秦岭云的国画《山居图》,以写意的笔调,反映了画家对乡村渔樵生活的向往。远处险峻的山峰,与近处秀丽的村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岭云,1914年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2008年在北京逝世。他出生于一个民间画工之家,在画行的作坊里度过童年,从小对传统的壁画、灯画、泥塑、剪纸等造型艺术有浓厚兴趣,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为当代国画家。他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炎黄书画院副院长。

这是朱全增的国画《梅花》,以枯梅为主题,表现寒梅傲雪的无畏精神。画面上的淡青色背景,是画在纸背上,再渗透到前面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层次感。

朱全增,山东莒县人,1956年生,先后毕业于临沂教育学院、山东师

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现代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桥大学美术系教授、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擅长山水、花鸟画。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大型画展中获奖,还有十几件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和博物馆收藏。

这是著名画家刘大为的国画《珠玛》。画中人物是一位藏族妇女,虽然饱经岁月的风霜,脸上依然洋溢着朝气和笑意。题款“壬戌高秋大为”,“壬戌”即1982年。

刘大为,祖籍山东诸城,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和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他的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

这是韦江凡的国画《马》。看着这幅《马》,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粗看上去,这里的马与徐悲鸿的马有神似之处,细看,又很不相同。原来,韦江凡是徐悲鸿的亲传大弟子,是徐悲鸿众多弟子中画马画得最出色的。尽管师自名门,韦江凡画马的风格,还是与老师迥异。韦江凡的马,不着重于写实,而着重于抽象概括。这些马看上去比较瘦弱,实际上却很有力道。

韦江凡,陕西澄城人,1922年生,早年师从赵望云,后得徐悲鸿指授,1948年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

会会员、北京国画研究会顾问。他是中国当代画坛“画马第一人”。

这是楼家本的国画《少女图》。全画以写意的笔法,画出了少女的恬静,全身散发出迷人的青春朝气。

楼家本,浙江宁波人,1941年出生,现为中央美院教授,国画家、壁画家、雕塑家。主要作品有重彩国画《伎乐》、《华夏魂》,黄鹤楼壁画《江天浩瀚》、洛阳新火车站三彩壁画《文明摇篮》,雕塑《腾飞》、《毛泽东与中国民兵》、北京大学《龙凤文化》等。

这是贺成的国画《杏园图》,是贺成第四次到新疆写生体验后创作的。全画表现了几位新疆妇女在喜摘成熟的杏子,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贺成,山东枣庄人,1945年生,196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理事、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创研室主任,2002年被全国政协评为“江苏省十大优秀画家”。代表性作品有《支农列车到山村》、《民间疮痍笔底波澜》、《马背上的歌》等。

《杏园图》附记:“丙戌(2006)年六月初夏,余四次赴新疆写生于昆仑山下英吉莎农村所见,贺成并记于金陵。”

这是著名大画家范曾的国画《罗汉神威图》。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他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他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平生著作等身,有约150种关于诗、书画、哲学等方面的著述,而国家图书馆则珍藏了其中的119种。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却只有24个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这24个字的自评,既谦逊,又间接地反映了他的博大精深。

请看这幅《罗汉神威图》。罗汉,又名“阿罗汉”,是佛教中的“自觉者”;是佛陀得道弟子中,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在佛教中,罗汉共18位。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伽叶尊者),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从那以后,民间在工艺品中表现出来的十八罗汉(误把18位罗汉当作第18位罗汉了),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但生龙活虎,造型形象生动。我刚才这么一介绍,现在大家都知道,画中的罗汉,就是第18位罗汉,也就是伏虎罗汉弥勒尊者了。

请看这画的题款:“岁乙酉,顺者写山君,十翼江东范曾……”说明,这幅画是范曾画罗汉,而那位叫“顺者”的画家,用工笔画了老虎(山中的君王),是二人合作的作品。“岁乙酉”即2005年。而“顺者”即冯大中。

冯大中,号伏虎堂主人,辽宁盖县人,1949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其艺术道路主要靠自学,专攻画虎,兼研山水及金石、书法。他笔下的虎,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有“天下第一虎”的美誉。

范曾与冯大中的合作关系,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画罗汉,一个画老虎,强强联手,相得益彰了啊。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他俩合作的作品,仅仅是已经拍卖出去的,就已经超过一亿元。

隔壁还有一幅《罗汉神威图》,创作方式与这幅画基本相同。

这是姚佐庭的国画《独冠群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里,能够独领群芳的,当然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了。这幅画所着力要突出表现的主题,也是牡丹的雍容华贵。

姚佐庭,1934年生于唐山丰润,2006年去世,是享誉世界的书画艺术

家。他生前曾创建中国众画堂并担任会长、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国画研究中心教授。他的代表作有《大好河山》、《江山千古秀》、《松壑流泉》、《花王图》等。他的上百幅作品分别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人民日报社、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等各界收藏。

这是林凡先生的书法作品,自作诗“星月无端怨别离,梦魂有托寄萍花。”

这是著名书法家李铎的书法作品,古诗词:“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叶绍翁的另一首诗《夜书所见》,现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能背诵:“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李铎,湖南醴陵人,1930年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著名书法家。文职将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返回名贵砚石展示区]

前面向大家介绍过龙尾砚纹理中的“眉纹”,我接着向大家介绍龙尾砚的其他纹理。

先说说“罗纹”。罗纹就是状如丝绸般的纹理,以产自婺源龙尾山的砚石为品质最优者。罗纹有粗与细、疏与密、明与暗的区别,呈现出多种形态。按罗纹的形态来划分,主要有粗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刷丝罗纹、牛毛罗纹、古犀罗纹、水波罗纹、泥浆罗纹、乌丁罗纹、金星罗纹、金晕罗纹、松皮罗纹、算子罗纹、龙鳞等,还有石心罗纹、卵石罗纹、倒理罗纹、瓜子罗纹等。

再说说“金星、金晕”。金星、金晕等都属于金属纹饰,因砚石中的矿

物成分在岩石的形成及变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及岩石本身凝固程度的不同,使岩石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纹理和色彩。

金星是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在砚石表面,因色泽金黄而得名,看上去,如夜空中闪闪烁烁的繁星,十分耀眼。金星点有大有小,有聚有散,按其形态,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等。金星和其他纹理共生一石,又产生不少品种,如金星金晕、鱼子金星、水波罗纹金星、玉带金星、刷丝金星、满天金星等。

金线,是指金色如线的条纹,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曲有直。

金花,顾名思义,就是金色如花般的纹饰,呈不规则斑点状、花朵状,大多数是金星金晕的混合形态。金花的色泽,金黄而亮丽,层次分明,晕染入画,观之,如花似锦,花团锦簇。

银星是一种白铁矿物质,形态与金星相似,颜色为银白色,石质硬度比金星略高。

金晕和金星一样,也是由黄铁矿或黄铜矿构成的,矿物结核后,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晕”的含义,是指太阳、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金晕形态万千,变化无穷,无法把它们的所有具象进行详细的命名,所以只是笼统的归纳成“山水金晕”与“物状金晕”两种类型。

银晕与金晕相似,颜色略淡,较为稀少。

再来说说“鱼子纹”。鱼子纹是指砚石中均匀地分布着密集的小黑点,状如鱼子(鱼卵),故称鱼子纹,以婺源龙尾山眉子坑与济源坑所出的鱼子纹为品质最优。由于砚石自身颜色的不同,鱼子纹又分为鳝鱼黄、鳅背纹、茶茉绿等。

最后再来说说“带状纹”。带状纹主要是指原石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石品,而且是重复组合,并以层状均匀分布,因为取石方向的差异,导致砚石呈现出丰富的纹理变化。比如,如果完全依据石层平行取石,得到的就是这个石层单一、纯净的石品;如果依据石层纵向取石,就可以得到不同层面石品重复排列的一条条带状纹理。带状纹,分为庙前红、庙前青、彩带、玉带、玉底象牙带等几个品种。

有了这些龙尾砚石纹理的基本常识“打底”,下面我们就可以自己尝试着辨别和区分啦!试试看。

这是彩带砚坯,出自龙尾山老坑。这是彩带砚板。这是算子纹砚坯,是算子纹中的极品。这块砚坯是眉纹中的长眉纹。这是金晕。这是金星玉带。这是绿玉带。这两块砚坯都是罗纹。这块砚坯是龟背纹。这是雁湖眉纹,又称雁攒湖眉子,纹理就像是一群大雁飞聚到一起,又像是一湖大水波澜荡漾,是眉纹中的珍品。这是眉纹边角,线眉、对眉都有。这是眉纹金晕。这是金皮山水坯,打磨后呈现金晕。这是玉带。这两块都是眉纹金星。这块砚坯是枣心对眉。眉纹两头尖细,中间粗,而且有斑点,犹如枣核,故称枣心眉纹。枣心眉纹,以短小者为上。这是彩带中的极品。这是金星砚坯,叫“银河之星”。这是金星玉带。这是砚作《洛神赋》。这是物状金晕,像小狗。这是砚作《瑶池赴会》。这块砚坯是雨点金星,带罗纹。

这是著名雕塑家、画家、书法家钱绍武的书法,写的是唐代李益的一首诗:“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此诗原题为《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著名画家于志学的国画《塞北风情》,少女、小狗、樱桃,是画面的三个主要表现对象,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于志学,黑龙江肇东人,1935年出生,系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

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何大桥的油画《婺源写生》。粉墙黛瓦的徽派老屋边,有一树桃花在春风里盛放。这幅画生动地表现了婺源美的神韵,百看不厌。

何大桥,哈尔滨人,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会员,职业画家。他对婺源情有独钟,时常带朋友或学生来婺源写生。

[书画创作室]

看完了这些,大家想必会有一个疑问:这些书画作品,难道都是在婺源创作的吗?当然不是,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婺源创作的,因为我们婺源美术馆就辟有专门的书画创作室,为来婺源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一个相对轻松、愉悦、舒适的空间。那我们就去看看书画创作室吧。

走向创作室,迎面就是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为祝贺婺源美术馆开馆而挥毫写下的《傅山论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傅山是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擅长书画和医学。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书法理论,对整个艺术范畴都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清代大思想家、大学者顾炎武在评论傅山时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沈鹏,江苏江阴人,1931年生,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沈鹏既是编辑出版家、又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这是书画创作室的外间,叫待客间,也叫休息室。这里环境幽雅,喝茶、聊天、构思作品,都适宜。

这里就是书画创作室,凡创作需要的器物、材料,里面都一应俱全。在这样宽敞的空间里,“万事俱备”,就等艺术家们灵感和心境的“东风”了。“东风一吹”,才思如泉涌,激情似浪排,艺术精品就如婴儿,即将诞生啦!

我们婺源美术馆,与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都有密切联系,他们也经常来婺源写生、创作。我们还在全县许多地方开辟了创作基地,比如美术方面的,有段莘庆源、浙源虹关、镇头游山、赋春长溪等;砚雕方面的,有江湾大畈、溪头砚山等。我们还与歙县、休宁等地的砚作名家联手,共同打造徽文化、砚文化,并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婺源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看过了书画创作室,接下来,我们还是返回名贵砚石展示区,继续欣赏名砚和名家字画吧。

[返回名贵砚石展示区]

这是国画大师宋文治的《江南春潮》。一派春天里江南水乡的风情。请看这幅画的题款是“一九六三年三月写苏州水巷小景,娄江宋文治。”由此看来,这幅画已经有50年历史了。

宋文治,江苏昆山人,著名中国画艺术家,1919年生,1999年逝世。他早年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拜吴湖帆为师,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教,打下了雄厚的传统功底;1957年在江苏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60岁后以“泼彩”和其他新技法“华丽转身”。他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等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