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DHCP客户端程序移植笔记(全)

DHCP客户端程序移植笔记(全)

DHCP客户端程序移植笔记(全)
DHCP客户端程序移植笔记(全)

DHCP程序运行与调试

实现的目标:

开机时自动获取IP地址,若没有可用的IP地址,选用autoip;或者选用静态配置的ip 地址。

DHCP客户端程序有多种,本系统选用的busybox下的dhcpc。

[1]修改内核配置;在内核中添加以下选项:

Networking --->

[*] Networking support

Networking options--->

<* > Packet socket //添加.配置CONFIG_PACKET

[ * ] IP: DHCP support //添加

[ * ]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replaces ipchains)---> //添加,后面子选项可不选,配置CONFIG_NETFILTER

?---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framework (Netfilter)

说明:若没选<* > Packet socket, [ * ]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replaces ipchains)--->选项,在执行udhcpc命令时出现如下错误:

~ # udhcpc

udhcpc (v-pre) started

udhcpc[208]: udhcpc (v-pre) started

FATAL: couldn't listen on socket, Address family not supported by protocol

udhcpc[208]: FATAL: couldn't listen on socket, Address family not supported by protocol

[2]修改busybox配置,Busybox中添加以下选项:

Networking Utilities --->

udhcp Server/Client --->

[] udhcp Server (udhcpd) //在此不作服务端,故不选。生成udhcpd命令

[*] udhcp Client (udhcpc)//生成udhcpc命令

[ ] Lease display utility (dumpleases)

[ ] Log udhcp messages to syslog (instead of stdout)

[ ] Compile udhcp with noisy debugging messages

若busybox没编译相应选项,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文件,用arm-linux交叉编译得到udhcpd,udhcpc命令copy到usr/sbin下就可以了。

我从网上下的udhcp_cvs20050303.orig.tar.gz文件

解压后修改Makefile文件

在19行添加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释12行的COMBINED_BINARY=1,否则不生成udhcpc命令

[3]运行程序:

up-tech:/sbin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2...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1...

Lease of 192.168.1.101 obtained, lease time 7200

[4]将busybox目录下:examples/udhcp/simple.script拷贝到根目录文件夹

/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覆盖掉原始文件。重新制作根目录。

从busybox的examples/udhcp/下copy simple.script文件到开发板/usr/share/udhcpc/下,并重命名为default.script,udhcp_cvs20050303.orig.tar.gz中也有这样的文件。

修改ip没有成功!

up-tech:/sbin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tting IP address 0.0.0.0 on eth0

<1>/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ifconfig: not found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1...

Lease of 192.168.1.101 obtained, lease time 7200

Setting IP address 192.168.1.101 on eth0

<2>/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ifconfig: not found

Deleting routers

<3>/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route: not found

Adding router 192.168.1.1

<4>/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route: not found

Recreating /etc/resolv.conf

<5>/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2: Rm

<6>/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2: Rm

Adding DNS server 192.168.1.1

<7>/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2: Rm

<8>mv: cannot rename '/etc/resolv.conf-87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nv查看环境变量PATH="/bin:/usr/bin:/opt/bluez/bin:/opt/bluez/sbin"

也可以通过echo $PATH 查看。

busybox生成的在/bin:/sbin:/usr/bin:/usr/sbin。在sbin下的命令都得不到执行。

修改:/etc/profile

将line4:

export PATH=/bin:/usr/bin:

改成

export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

line29,line30

# Bluez bin/lib

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opt/bluez/lib

export PATH=$PATH:/opt/bluez/bin:/opt/bluez/sbin

改成

# Bluez bin/lib

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usr/lib

export PATH=$PATH:/usr/bin:/usr/sbin

错误<5><6><7><8>:

create /etc/resolv.conf-872: 根文件系统不能创建resolv.conf。在开法板的/etc目录下可以找到resolv.conf文件。错误原因在于CromFS是只读文件系统,不能创建和修改文件。

修改方法:加载yaffs文件系统,将需要读写的文件改成可读写方式。

先不修改。

[5]修改环境变量~

up-tech:~ #echo $PATH

/bin:/sbin:/usr/bin:usr/sbin:/usr/bin:/usr/sbin

运行DHCPC客户端程序;

up-tech:~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tting IP address 0.0.0.0 on eth0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1...

Lease of 192.168.1.101 obtained, lease time 7200

Setting IP address 192.168.1.101 on eth0

Deleting routers

route: SIOCDELRT: No such process

Adding router 192.168.1.1

Recreating /etc/resolv.conf

/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1: Rm /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1: Rm Adding DNS server 192.168.1.1

/usr/share/udhcpc/default.script: line 45: can't create /etc/resolv.conf-871: Rm

mv: cannot rename '/etc/resolv.conf-871':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查看ip地址是否修改成功;

up-tech:~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8:00:3E:26:0A:5B

inet addr:192.168.1.101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23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2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19801 (19.3 KiB) TX bytes:1180 (1.1 KiB)

Interrupt:18 Base address:0xe000 DMA chan:ff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0 (0.0 B) TX bytes:0 (0.0 B)

[6]开发板直接与PC机连接

up-tech login: root

id: applet not found

-bash: [: -eq: unary operator expected

id: applet not found

up-tech:~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8:00:3E:26:0A:5B

inet addr:192.168.0.195 Bcast:192.168.0.255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34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581 (3.4 KiB) TX bytes:0 (0.0 B)

Interrupt:18 Base address:0xe000 DMA chan:ff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0 (0.0 B) TX bytes:0 (0.0 B)

up-tech:~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tting IP address 0.0.0.0 on eth0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discover...

若使用DHCP,会修改原始的IP地址;注意问题:DHCP获取不到的话,原始的IP 设置也会被修改。

up-tech:~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8:00:3E:26:0A:5B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TX packets:9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6307 (6.1 KiB) TX bytes:5310 (5.1 KiB)

Interrupt:18 Base address:0xe000 DMA chan:ff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0 (0.0 B) TX bytes:0 (0.0 B)

[7]文件系统的只读性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将mtbblock3挂载到/etc下,mtbblock3是yaffs文件系统。

up-tech:~ #mount -t yaffs /dev/mtdblock3 /etc/

up-tech:~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tting IP address 0.0.0.0 on eth0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1...

Lease of 192.168.1.101 obtained, lease time 7200

Setting IP address 192.168.1.101 on eth0

Deleting routers

route: SIOCDELRT: No such process

Adding router 192.168.1.1

Recreating /etc/resolv.conf

Adding DNS server 192.168.1.1

up-tech:~ #cat /etc/resolv.conf

-n

search domain

nameserver 192.168.1.1

第二种方式,开发板已经把mtbblock3挂载到来root目录下来,修改运行文件的目标文件的位置。

#(1)修改resolv.conf文件的路径"/root/yaffs/resolv.conf"

#RESOLV_CONF="/etc/resolv.conf"

RESOLV_CONF="/root/yaffs/resolv.conf"

启动开发板,在/root/yaffs/新建文件resolv.conf;

up-tech:/ #udhcpc

udhcpc (v1.15.3) started

Setting IP address 0.0.0.0 on eth0

Sending discover...

Sending select for 192.168.1.101...

Lease of 192.168.1.101 obtained, lease time 7200

Setting IP address 192.168.1.101 on eth0

Deleting routers

route: SIOCDELRT: No such process

Adding router 192.168.1.1

Recreating /root/yaffs/resolv.conf

Adding DNS server 192.168.1.1

关于uCGUI移植详解

关于uCGUI在STM32上的移植移详解 首先我们得知道啥是μC/GUI: 它是一种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图形支持软件。它被设计用于为任何使用一个图形LCD的应用提供一个有效的不依赖于处理器和LCD 控制器的图形用户接口。它能工作于单任务或多任务的系统环境下。 μC/GUI 适用于使用任何LCD 控制和CPU 的任何尺寸的物理和虚拟显示。 它的设计是模块化的,由在不同的模块中的不同的层组成。一个层,称作LCD 驱动程序,包含了对LCD 的全部访问。因为它100%由ANSI 的C 语言编写的,μ所以C/GUI 适用于所有的CPU。 我们知道windowsXP的操作界面,是通过窗口、按钮、等来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同样,我们所讲的uC/GUI也能实现类似效果。 在网上找了些教程,但是讲述的不够详细,导致我在移植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自己重头开始自己一点点移植,遇到的问题也只能靠自己解决,终于在忙活了一天后把它搞定了。希望对初次进行移植的同学能有所帮助。下面是我的吐血总结: 所需工具:1、uC/GUI v3.90 尽量找到没有修改的源码 2、一个硬件开发平台、LCD底层驱动程序,我使用的是STM32F103ZE+TFT3.2寸LCD 3、MDK开发软件(就是Keil) 4、一个编译无误的工程模板 4、uC/GUI相关的中文手册 移植步骤:

第一步:首先,得把你的LCD底层驱动写好,既在裸机下,可以正常显示。 通常只需3个底层驱动函数: LCD_SetPoint(u16 x,u16,y,int color);//设置某点,及颜色 LCD_GetPoint(u16 x,u16 y); //读取某点及颜色返回 LCD_Init(); //LCD初始化硬件函数,这里改成其他名字如LCD2_Init();防止和 uC/GUI冲突 第二步:向事先准备好的工程中加入uC/GUI文件夹,在工程设置中包含相应头文件 工程目录如下: 第三步:配置LCDConf.h、GUIConf.h、GUITouchConf.h(由于我没使用触摸功能,此配置在此不讲。) 配置LCDConf.h文件如下:LCD的设置 #ifndef LCDCONF_H #define LCDCONF_H #define LCD_XSIZE (320) //配置TFTLCD的水平分辨率 #define LCD_YSIZE (240) //配置TFTLCD的垂直分辨率 #define LCD_CONTROLLER (-1) //为什么是-1?接下来讲 #define LCD_BITSPERPIXEL (16) //每个像素的位数

Tiny6410_Uboot移植步骤详解

Uboot_for_Tiny6410_移植步骤详解 一、设计要求 1.目的 1)掌握U-boot剪裁编写 2)掌握交叉编译环境的配置 3)掌握U-boot的移植 2.实现的功能 1)U-boot编译成功 2)移植U-boot,使系统支持从NAND FLASH启动 二、设计方案 1.硬件资源 1)ARM处理器:ARM11芯片(Samsung S3C6410A),基于ARM1176JZF-S核设 计,运行频率533Mhz,最高可达 667Mhz 2)存储器:128M DDR RAM,可升级至 256M;MLC NAND Flash(2GB) 3)其他资源:具有三LCD接口、4线电阻 触摸屏接口、100M标准网络接口、标准DB9 五线串口、Mini USB2.0接口、USB Host 1.1、3.5mm音频输入输出口、标准TV-OUT

接口、SD卡座、红外接收等常用接口;另外 还引出4路TTL串口,另1路TV-OUT、 SDIO2接口(可接SD WiFi)接口等;在板的 还有蜂鸣器、I2C-EEPROM、备份电池、A D 可调电阻、8个中断式按键等。 2.软件资源 1)arm-linux-gcc-4.5.1(交叉编译) 2)u-boot-2010.09.tar.gz arm-linux-gcc-4.5.1-v6-vfp-20101103.t gz 三、移植过程 1.环境搭建 1)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2)去这2个网站随便下载都可以下载得到最 新或者你想要的u-boot。( 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batch.viewl ink.php?itemid=1694 ftp://ftp.denx.de/pub/u-boot/ )

UCGUI移植教程

UCGUI在STM32上移植教程 1说明 ●开发板芯片型号STM32F103VET6 ●板载液晶型号ILI9341 ●所需准备资料UCGUI3.90源码 ●一个工程模板 为了节约时间,此处所用模板为野火M3工程模板(3.5.0) 制作时间---2013-08-07 By NUAA---Kylin 2移植过程讲解 2.1首先打开工工程模板,页面如下,这个模板工程很简单

2.2在工程模板中新建两个文件夹 2.2.1命名为GUI与Mylib 2.2.2在GUI文件夹下添加以下内容 ●上述图片为UCGUI3.90源码中的一些文件夹 ●进入UCGUI3.90源码文件夹/Start,将Config文件夹原封不动的拷过来 ●进入UCGUI3.90源码文件夹/Start/GUI文件夹,将其中所有文件夹拷过来 ●在GUI文件夹下新建GUI_X文件夹,进入UCGUI3.90源码文件夹/ Sample/ GUI_X文件夹 中,如果带操作系统应该拷贝GUI_X_uCOS.c,如果不带操作系统拷贝GUI_X.c,在这里我们将将GUI_X.c拷贝到新建GUI_X文件夹。

2.2.3各文件夹说明 1)AntiAlias:9个C文件,主要用于抗锯齿的显示效果。 2)ConvertColor:彩色显示的色彩转换支持。 3)ConvertMono:(b/w)和灰度显示的色彩转换支持。 4)Core:核心文件,提供了GUI基本的功能。 5)Font:字库。 6)JPEG:图片操作函数。 7)LCDDriver:LCD驱动程序 8)MenDev:Memorydevice 支持。这个东西可用在很多情况下,但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在 项目重叠时,防止屏幕的闪烁。 9)Widget:窗体控件库。 10)WM:窗口管理库。 11)Config:配置文件。 12)GUI:源代码。 13)GUI_X:操作系统接口函数。 2.3添加组及源文件 2.3.1将GUI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夹添加到GROUP 右键工程工程项目名选择manage components将这些组全部添加上如图

UBoot移植详解

u-boot 移植步骤详解 1 U-Boot简介 U-Boot,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事实上,不少U-Boot源码就是相应的Linux内核源程序的简化,尤其是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从U-Boot源码的注释中能体现这一点。但是U-Boot不仅仅支持嵌入式Linux 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嵌入式操作系统。其目前要支持的目标操作系统是OpenBSD, NetBSD, FreeBSD,4.4BSD, Linux, SVR4, Esix, Solaris, Irix, SCO, Dell, NCR, VxWorks, LynxOS, pSOS, QNX, RTEMS, ARTOS。这是U-Boot中Universal的一层含义,另外一层含义则是U-Boot除了支持PowerPC系列的处理器外,还能支持MIPS、x86、ARM、NIOS、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这两个特点正是U-Boot项目的开发目标,即支持尽可能多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U-Boot对PowerPC系列处理器支持最为丰富,对Linux的支持最完善。其它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基本是在2002年11 月PPCBOOT 改名为U-Boot后逐步扩充的。从PPCBOOT向U-Boot的顺利过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U-Boot的维护人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Wolfgang Denk[以下简称W.D]本人精湛专业水平和持着不懈的努力。当前,U-Boot项目正在他的领军之下,众多有志于开放源码BOOT LOADER移植工作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正如火如荼地将各个不同系列嵌入式处理器的移植工作不断展开和深入,以支持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装载与引导。 选择U-Boot的理由: ①开放源码; ②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如Linux、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③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XScale; ④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⑤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操作系统不同引导要求、产品发布等; ⑥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⑦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2 U-Boot主要目录结构 - board 目标板相关文件,主要包含SDRAM、FLASH驱动; - common 独立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通用代码,如内存大小探测与故障检测;

uCGUI 汉字显示技巧及总结

UCGUI的基础应用 汉字显示 在uC/GUI中显示汉字,必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汉字取模。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单个字模法:使用字模取模软件,进行单个字的取模。此方法可应用于显示汉字字 数较少的情况下。其优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小,无冗余。但当显示汉字字数较多时,该方法则非常繁琐。 二、字模库法:该方式需要移植整个汉字字库,若项目要求需显示多种汉字字体,则需 移植多种字体的字库。其优点是:操作方便。若嵌入式系统的FLASH存储容量够大时,该方式可行。 根据作者多年的项目实践,找到一个兼具上述两种方式优点的显示方案:利用UCGUIFontTool软件,提取windows自带的字模库。该方法的使用步骤: 1、将项目中所要显示的汉字根据字体进行分类并汇总。 2、使用UCGUIFontTool软件分别提取上述字模。 3、将所产生的.C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4、更改gui.h中的配置,添加该汉字的宏定义,如图 5、显示汉字前更改需显示的字体,如图 6、利用函数进行显示。 该方法移植方便,易实现同时显示多种字体,无字模冗余,占用存储空间最小。图片显示 uC/GUI提供了位图的解决方案,在GUI显示图片时,需先将其他格式的图片转换为bmp格式。可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一个图片,再另存为bmp格式,继而转换为.c 格式文件加入到工程中。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其他格式的图片另存为bmp格式。 2、打开UCGUI源码自带的工具uC-GUI-BitmapConvert,选择相应参数,并转换为.c文件。 3、将该.c文件加入到工程中。 4、添加外部变量,并调用相应函数进行显示。如图 5、也可UCGUI提供的缩放函数可对图片进行缩放显示。如图

基于STM32的uCGUI移植和优化

基于STM32的uCGUI移植和优化 移植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有uCGUI3.90,这个版本是大家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效率也比较高,别人都是这么评论的,至于其他版本的,我没有接触很多,所以 不能过多评论. uCGUI有三个文件夹,一个是tool,这个文件夹是用来使用一些uCgui的上位机程序,基本都是字体和模板查看之类的.在sample文件夹下面是已经别人帮你写好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像跟操作系统有关的GUI_X或者一些模板(后面我们会用到的自己定义的Demo),或者是gui配置.后面再一一详细叙说这个文件夹的功能.在Start文件夹里面,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文件夹.里面就包含了uCGUI的源代码,uCGUI的作者把源代码放进vc里面进行编译了(当然,这是用标准C语言写的程序,所以我们可以放在任何C语言平台下编译而不会担心兼容性问题,这个uCGUI在这方面做的算是完美了),所以,我们可以在vc平台下写界面,然后再把代码拷进我们的下位机编译器进行编译,这样子效率就会非常高了.(像51 那时候写界面就是疯狂的一次一次的烧,真是纠结..). 然后这里放的就是uCGUI的源代码了,在GUI文件夹下面. 这则是每个文件夹的功能(参考uCGUI中文手册,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翻译). 大概看一下就可以了,这个跟我们移植的关系不大,关键点是带*的可以不包含进去(待会配置会讲到.).然后其他的都要包含进去. 接着我们要把我们的文件包含进我们已经搭建好的工程,这里说明下我们的工程要求. 一般来说,我们要画一个图形,最基本的就是从点开始,从点到线,从点到面...,所以在已经建好的工程里面你要能点亮你的屏幕,能点出最基本的点,能填充出 最基本矩阵(这是uCGUI最包含的函数),反正我移植的时候涉及到的包括三个函 数,LCD_Init();LCD_Draw_Point(x,y,color),LCD_Fillcircuit(x1,x2,y1,y 2).这三个函数是必须的,后面也会说明如何把这三个函数进行填充. 当我们把文件复制进去的时候,再加上我们一开始已经创建好的工程的时候,文件结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截图如下 user包括,main函数就是我们初始化和函数调用,绘图用的文件,另外那几个文件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把,tft_lcd.c就是你在,没有移植uCGUI的情况下,纯液晶屏驱动,这里建议把液晶屏的API和最底层驱动(API就是画圆啊,画椭圆啊,清除屏幕之类的,底层驱动就是驱动液晶屏的管脚运作,fsmc初始化,时钟配置之类的),不过我这里也是集成在一起了,比较懒,大家别学.

uboot移植实验

一、移植环境 ?主机:UBUNTU ?开发板:飞凌2440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3.tar.bz2

3)修改u-boot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查找到smdk2410_config的地方,在他下面按照smdk2410_config的格式建立mini2440_config的编译选项,另外还要指定交叉编译器 4)测试编译新建的mini2440开发板项目

到此为止,u-boot对自己的mini2440开发板还没有任何用处,以上的移植只是搭建了一个mini2440开发板u-boot的框架,要使其功能实现,还要根据mini2440开发板的具体资源情况来对u-boot源码进行修改。 3. 根据u-boot启动流程图的步骤来分析或者修改添加u-boot源码,使之适合mini2440开发板(注:修改或添加的地方都用红色表示)。 1)mini2440开发板u-boot的stage1入口点分析。 一般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中,在所有源码文件编译完成之后,链接器要读取一个链接分配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了程序的入口点,代码段、数据段等分配情况等。那么我们的my2440开发板u-boot的这个链接文件就是cpu/arm920t/u-boot.lds,打开该文件部分代码如下:

知道了程序的入口点是_start,那么我们就打开mini2440开发板u-boot第一个要运行的程序cpu/arm920t/start.S(即u-boot的stage1部分),查找到_start的位置如下: 从这个汇编代码可以看到程序又跳转到start_code处开始执行,那么再查找到start_code 处的代码如下:

嵌入式Linux之我行 史上最牛最详细的uboot移植,不看别后悔

嵌入式Linux之我行——u-boot-2009.08在2440上的移植详解(一)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 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Kernel:2.6.30.4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8.tar.bz2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u-boot的stage2代码通常放在lib_xxxx/board.c文件中,他用C语言写成。各个部分的流程图如下:

2. 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并测试编译。 目前u-boot对很多CPU直接支持,可以查看board目录的一些子目录,如:board/samsung/目录下就是对三星一些ARM 处理器的支持,有smdk2400、smdk2410和smdk6400,但没有2440,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 1)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主频和外设有点差别,所以我们就在board/samsung/下建立自己开发板的项目,取名叫my2440 2)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所以就以2410项目的代码作为模板,以后再修改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一、OneNand 和Nand Flash 我们已经能从Nand Flash启动了,启动之后,大家会看到如下效果: 可以看出,我们的uboot默认使用的是OneNand。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FSC100上面是没有OneNand的,有的是K9F2G08U0B 型号的NAND FLASH。 前面我们了解过Nor Flash 和Nand Flash,那OneNand Flash又是什么呢?

二、uboot 源码中Nand Flash部分代码分析 我们从Nand Flash初始化看起,打开lib_arm/board.c文件,为了紧抓主 线,以下代码只列举出了主线代码。

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CONFIG_CMD_NAND和 CONFIG_CMD_ONENAND两个宏来选择NAND FLASH初始化还是 ONENAND FLASH初始化。 uboot 中默认定义了宏CONFIG_CMD_ONENAND,所以选择的是ONENAND FLASH初始化。我们的FSC100上面使用的是 NAND FLASH,所以我们要定义CONFIG_CMD_NAND宏,取消CONFIG_CMD_ONENAND宏的定义。 嗯!先做个记录: 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宏CONFIG_CMD_NAND,取消宏CONFIG_CMD_ONENAND。 好了,接下我们看看nand_init()函数时如何实现的。

看以看出,这段代码调用根据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宏[默认没有定义]的值来决定系统中Nand Flash设备的个数。接着调 用nand_init_chip()函数完成Nand Flash初始化,然后计算出每块Nand Flash的大小。最终会输出Nand Flash总的容量。 嗯!做个记录: 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 宏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值为1 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是给nand_init_chip()函数传递的参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定义的。 哈哈,终于到了让人头疼的地方了。先来看看struct nand_chip和struct mtd_info两个结构体,这两个结构体的成员有很多很多,很多初学者一看到就晕头转向了,为了让大家不被吓到,我对这两个结构体的成员做了精简,只保留我们关心的成员,其它的都去掉了。 (1)struct nand_chip

UCOS-II ucGUI的完美移植

stm32 UCGUI 完美移植 作者:Changing发表时间:09-16 04:13分类:电子相关1 Comment 前一篇:stm32 DA 数模转换 后一篇:Stm32 SWD 下载 调试配置 UCGUI是一种嵌入式应用中的图形支持系统。它设计用于为任何使用LCD图形显示的应用提供高效的独立于处理器及LCD控制器的图形用户接口,它适用单任务或是多任务系统环境, 并适用于任意LCD控制器和CPU下任何尺寸的真实显示或虚拟显示。 它的设计架构是模块化的,由不同的模块中的不同层组成,由一个LCD驱动层来包含所有对LCD的具体图形操作。UCGUI可以在任何的CPU上运行,因为它是100%的标准C代码编写的。 类似程序还有国产的一个MINIGUI (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zhcn/),MiniGUI 是一个自由软件项目。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快速、稳定、跨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支持系统,尤其是基于 Li nux/uClinux、eCos 以及其他传统 RTOS(如 VxWorks、ThreadX、uC/OS-II、Nucleus 等)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机会尝试下,支持下国产,毕竟国内这样的公司不多。。 这里移植的UCGUI3.90a版本,虽然已经有更新的版本,比如UCGUI3.98、甚至4.04版本。但是目前来说只有这个版本的代码是最全的,包括了JPEG , MULTILAYER , MEMDEV ,AntiAlias等模块。一直想尝试做一个数码相册,JEPG模块自然少不了,所以移植了这个版本。 UCGUI390a 下载 整个移植过程,让LCD显示图案倒是没花多少时间,资料也比较多,但是在移植触摸屏的时候卡了好几天,然后又是 UCGUI 指针图标 移动有重影(LCD读取像素颜色函数有问题)。。。总之移植是个累人的活 首先需要保证你的LCD驱动和触摸屏驱动是有效的,如果你的LCD也是ili93xx 控制器 XPT2046控制器的触摸屏可以参考 stm32 驱动 T F T LCD stm32 驱动 触摸屏 两篇文章 UCGUI的文件数量很大,主要用到UCGUI390a/Start/Con f ig 和 UCGUI390a/Start/GUI两个文件夹下文件,不过文件数量也已经很多了 。。。 相关文件介绍如下:

uboot移植笔记

u-boot-2015-01移植笔记 一、修改编译器路径 修改顶层Makefile文件,查找CROSS_COMPILE =,注释掉if判断,增加一行CROSS_CMPILE = arm-linux- (根据编译器不同这个自行添加,在这里感谢胡茂晓同学)。 二、复制平台相近board 1、进入board子目录下的samsung子目录,复制trats2文件夹为自己平台名字的文件夹(这里笔者使用iTop4412)。 2、进入iTop4412子目录,修改为。 3、修改Makefile,将trats2改为iTop4412。 三、修改板子相应配置 1、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include/configs目录,复制为。 2、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configs目录,复制trats2_defconfig为iTop4412_defconfig。 3、修改iTop4412_defconfig,将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trats2"改为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iTop4412"。

四、增加自己的Device Tree Source 1、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arch/arm/Dts目录,复制 exynos4412- 。 2、修改当前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将 dtb-$(CONFIG_EXYNOS4) += \ \ \ \ \ 修改成 dtb-$(CONFIG_EXYNOS4) += \ \ \ \ \ \

五、制作顶层.config文件 1、在源码根目录下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貌似刚支持图形界面配置)。 2、先配置基本的,Architecture select 选项选择ARM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选项的子选项Target select选择Samsun EXYNOS;EXYNOS board select选项选择Exynos4412 Trat2 board。 3、在Device Tree Control选项下,y(yes)Run-time configuration via Device Tree,选择Provider of DTB for control 为Embedded DTB for DT control,在Default Device Tree for DT control选项下输入exynos4412-iTop4412,退出。 4、保存退出,在源码根目录下会生成.config文件,需要用命令ls –a 查看。 5、在源码根目录下使用命令vim .config,修改.config文件。将CONFIG_SYS_BOARD="trats2" 修改成CONFIG_SYS_BOARD="iTop4412";将CONFIG_SYS_CONFIG_NAME="trats2"修改成CONFIG_SYS_CONFIG_NAME="iTop4412";将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修改成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iTop4412"。(注意:每次使用make menuconfig后都要修改本条)

ucGUI移植笔记-完善版

ucGUI移植笔记完善版 最近在弄ucGUI的移植,网上搜了不少资料,也问了同学,总算把简单的一个程序弄好了,也感谢openedv论坛和hua290565456的网友,看了他的贴子,才恍然大悟弄好。 该程序是直接用的原子大哥的TFTLCD显示的例子,直接拿过来移植的,感谢原子大哥的程序,在我学习STM32的旅途上帮助我不少。 所用到的是原子大哥TFTLCD例子(库函数版本)和ucGUI3.90源码。 建工程就不说了,附件里有,相信大家也看到别人建的工程了,下面直接说重点。 补充说明:如果你移植的时候怎么也不成功,大部分原因是GUI无法初始化LCD。考虑两方面的原因: 一、你写的底层驱动程序; 二、底层驱动程序与GUI系统的接口,即GUI的配置。 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出现在这两方面,造成GUI无法成功调用正确的底层初始化程序。 所以: 1.确保你的底层驱动在没有移植GUI之前,能顺序驱动LCD成功。 2.然后,确保你的底层驱动接口没有与上层GUI有相同的公共的变量。可以有同名的变 量,但所有的变量都必须是私有的。也就是原子哥的那个结构体LCD不能在.h中定义。 如果LCD驱动文件是lcd.c和lcd.h,最好改为别的名字,比如ili93xx.c和ili93xx.h。然后还要把LCD_Init()初始化函数改为LCDx_Init();因为GUI系统已经有名为LCD.c的文件和LCD_Init()的函数。总而言之,确保你的底层的接口文件(xx.h)没有与上层同名的公共变量。 3.修改GUI系统与底层的接口: A.LCDConf.h中按照下面的图就行,其余的可以删除掉,一定要删除其他的,因为有 相同的LCD_CONTROLLER定义,会造成硬件出错而进入硬件出错中断死循环。注意红框中是刚刚改过的LCD初始化函数,改为刚刚更改的初始化函数就行。 B.接下来是GUIConf.h中的设置,目前只是用到简单的一个现实函数,多以就全部设

Uboot_for_mini6410_移植步骤详解

这是u-boot-2010.09 针对友善之臂MINI6410移植的最基础版本,只包含了就基本的系统引导,NAND读写,DM9000网卡等等。但是这个足够开发的方便使用。今后会陆续添加原先我为mini2440添加的所有功能。 但是此次移植并非我的功劳,首先基本的移植是由Alex Ling 完成的,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他提交的补丁,但是编译后无法使用,可能是因为host系统不同,对脚本的解析不同,使得spl部分的生成出现问题,只需修改一下nand_spl目录下目标板目录的中config.mk中的 PAD_TO := $(shell expr $$[$(TEXT_BASE) + 4096]) 即可。 DM9000的驱动没有太大的问题(修改了一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感谢肖工指教),但是原本的u-boot并没有调整所有SROM控制器的配置(其中包括连接DM9000所使用的bank1的总线),我使用了友善带的u-boot的参数配置了一下就好了。 一: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batch.viewlink.php?itemid=1694 ftp://ftp.denx.de/pub/u-boot/ 去这2个网站随便下载都可以下载得到最新或者你想要的u-boot。现在我将下载u-boot-2010-09,这个也就是最新的版本啦。 下载后把它解压,然后得到u-boot-2010-09的文件夹,然后进去,并且做下面几件事情:1:进入arch这个文件夹,把出arm外的前部文件夹删掉 2:进入board这个文件夹,把除samsung外前部文件夹删掉 3:进入include/configs,把除smdk6400.h外的所有文件删除。 4: 把顶层目录下有一个叫onenand_ipl的文件夹删除掉,因为没有用到。 5:进入nand_spl/board,把除samsung外全部文件删除掉。 6:再进入arch/arm/cpu文件夹,把除arm1176外其他文件夹删除掉。 7:再进入arch/arm/include/asm文件夹,把除arch-s3c64xx文件外带arch-XX的文件夹删除8:再进入board/samsung文价夹下,把除smdk6400外其他文价夹删除掉。 至此已经把没用到或者不想见到它的文件夹跟文件删除掉了。爽吧。 二: 1:在顶层的目录下找到Makefile文件,并且打开,因为vi或者vim没用习惯而是改用gedit。lwf@lwf-desktop:/home/u-boot-2010.12$ sudo gedit Makefile 在这个Makefile你会找到: ######################################################################### ## ARM1176 Systems ######################################################################### smdk6400_noUSB_config \ smdk6400_config : unconfig @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 @mkdir -p $(obj)nand_spl/board/samsung/smdk6400

ucgui液晶显示深度优化篇

UCGUI液晶显示深度优化篇 Author:wzt 2012年7月21日10:55:12 前一段进行了ucgui的移植,但是移植后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液晶刷新速率慢,横竖屏切换不支持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优化,现在刷新能够达到20帧的速度对于50mhz的io口来说已经相当可以了。下面就进行一次彻底的剖析,看究竟是那些问题占用了宝贵的百万分之一秒: 一、速度优化篇: 1.我用的是stm32的处理器,stm32公司为了让使用者加快项目开发速度 和便于日后对整个软件部分的维护管理编写了一套标准库。这个库用 起来确实很方便也另学习简化了很多,但是它也有缺点所在:就是效 率问题。我之前用的液晶屏驱动就是基于库函数编写的,所以第一步 就是液晶驱动全部换为直接对寄存器操作,经实践确实刷新率成好几 倍的增长。这个代码比较长,这里就不贴出来的,这里仅仅指点下思 路,具体请看源代码。 代码下载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icview-357489-1-1.html 2.深入液晶驱动内部:液晶屏刷新可不是像我们眼睛看到的一样瞬间整 个屏幕同时更新。实际上一个一个像素更新的:也就是说我的屏幕分 辨率是320*240就要更新320*240=76800个点。每一个点更新时都要 调用一个写数据函数。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高调用这个函数的速 度。有两种解决办法:使用宏定义函数或者内敛函数。我使用的是内 敛函数:如下定义: __inline void LCD_WR_DATA(u16 data) { LCD_RS_SET; LCD_CS_CLR; DATAOUT(data); LCD_WR_CLR; LCD_WR_SET; LCD_CS_SET; }可以看到和普通函数区别就在于前面增加了__inline关键字。它有什么 作用?为什么可以提高速度?下面讲解一下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假如现 在我们定义了两个函数A,函数B,函数A调用函数B:正常情况下如

韦东山u-boot移植笔记

一:准备移植 1、从下面的官网下载最新的U-boot。用google英文版搜索最新的u-boot源码 ftp://ftp.denx.de/pub/u-boot/ 2、建立sourceinsight工程 a、解压并在E:\colin weidongshan\transplant_u-boot-2012.04.01\u-boot-2012.04.01建立SI b、添加文件到SI工程 1、点击"Add All",选中“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点击“OK” 2、选中“Board”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Board\Samsung\Smdk2410\”,点击"Add All" 3、选中“Arch”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Arch\Arm\Cpu\Arm920t\”,双击选中“Cpu.c”“Interrupts.c”“start.S”。 进入“Arch\Arm\Cpu\Arm920t\S3c24x0\”,点击"Add All" 进入“Arch\Arm\”,选中"Dts"目录,点击"Add Tree" 进入“Arch\Arm\Include\Asm\Arch_s3c24x0”,点击"Add All" 进入“Arch\Arm\Include\Asm\”,点击"Add All",去掉“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前面的勾,表示只加顶层目录的文件 进入“Arch\Arm\Include\Asm\”,单击选中"Proc-armv",点击"Add Tree" 进入“Arch\Arm\Lib\”,点击"Add All" 4、选中“Include”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Include\”,点击"Add All",去掉“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前面的勾,表示只加顶层目录的文件 进入“Include\”,单击选中"Andestech",点击"Add Tree" 进入“Include\”,单击选中"Asm-generic",点击"Add Tree" 进入“Include\”,同上选中除"Configs"目录外的所有目录,点击"Add Tree"。"Configs"目录先不加,下面再议 进入“Include\Configs\”,双击选中“Smdk2410.h” 5、同步文件,完成 3、编译 尝试编译 解压: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 tar xjf u-boot-2012.04.01.tar.bz2 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 cd u-boot-2012.04.01/ 配置: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u-boot-2012.04.01$ make smdk2410_config 编译: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u-boot-2012.04.01$ make

emWin522(uCGUI)图形用户接口移植详细实例_STM32_2013_12_30

emWin 5.22 (uCGUI) 图形用户接口移植实例——STM32 作者:Ach 日期:2013年12月29日 联系方式:ox000008@https://www.sodocs.net/doc/6914916761.html, 1.概要 移植图形用户接口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个emWin 5.22(uCGUI)的移植实例。文章具体分为emWin简介,硬件平台简介,开发环境及项目简介,移植过程以及总结几个部分。 2.emWin简介 emWin是一种高效的而图形用户界面,是我们能够摆脱处理器和显示控制器而更专注于GUI的设计。这里借用STemWin的一幅图来说明emWin的作用和结构。它通过LCD及GUI的配置来驱动底层硬件,而应用程序又是通过调用emWin来实现各种GUI。5.22版的emWin带有许多常用的显示控制器的驱动(在参考手册Display Driver一章中有详细介绍),因此为我们移植带来了诸多方便。emWin的更详细的内容可参照它的参考手册。 图1. emWin在项目中的结构 3.硬件平台简介 笔者使用的是一块以STM32F103VET6为核心的ARM开发板,没有外部的SRAM及Flash。显示屏为2.8”320*240的彩色液晶屏,屏的驱动芯片为ILI9341(emWin 5.22带有它的驱动)。屏与CPU 的连接方式为该ARM核心所特有的FSMC_SRAM方式,访问LCD内容时操作就如同读写SRAM一样方便。 如果你想使用其它硬件平台来移植emWin,本文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本文能助你成功移植emWin。

图2. 硬件平台 4.开发环境简介 笔者所使用的开发软件为MDK-ARM 4.70。项目模板使用的是STemWin库中的(可从ST官方下载)。 图3. 项目截图 如图,项目下面有3个文件夹,其中Appli存放的是应用层的程序,第二个文件夹就如文件名,存放了emWin5.22所有部件,第三个文件夹存放了一些STM32及其它的库。具体见附件。 5.移植过程 有了MDK-ARM以及STemWin库,整个移植过程应该比较简单。STemWin中有4个文件夹,第一个可以不用看了,Libraries中包含所有需要的库(其中包含emWin5.22),Project中存放工程文件,Utilities中是一些应用文件。为了保持代码及工程结构的格式统一,我们尽量套用原有的格式。下面开始一步步的移植工作。 5.1 项目配置 打开Project文件夹,看到众多STM32的开发板文件夹。如果你有相应的板子,就不用修改直接用。我使用的是STM32F103核心的板子,因此我选了STM3210E-EVAL为模板,取名TEST(自取)。打开该文件夹,里面有2个文件夹,分别为RTOS和Standalone,RTOS是带操作系统的。我们打开Standalone,其中有6个文件夹,分别为Config、Demo、EWARM、MDK-ARM、TrueSTUDIO及User,具体的不一一介绍了。打开MDK-ARM,我们要的工程文件就在其中了。 打开工程,先点击如图左边红圈处编译一下,工程应该是没有错误的。然后根据你所使用的硬

最新Uboot移植步骤 5:NorFlash

最新Uboot移植步骤5:NorFlash 显示Flash:***failed***,说明norflash未识别,我们搜索“Flash:” 进入第一个查看 找到这个判断条件,如果flash_size>0则输出flash大小,否则输出 *** failed *** ### ERROR ### Please RESET the board ###

其中hang函数导致程序无法继续向下执行,我们只实现了nand启动肯定在这会卡住,所以我们不用这个hang 函数,直接输出flash未识别的信息就好了,改动如下: 现在来找norflash未识别的原因,进入flash_init函数 看见这样一段代码 可知,有2个函数可以检测flash的大小如果flash_detect_legacy函数不行再使用flash_get_size函数,先进入flash_detect_legacy函数看下,其结构如下: 该函数有2个,使用哪一个由宏CONFIG_FLASH_CFI_LEGACY决定,搜索该宏:

很明显,前面我们都是使用该函数进行大小检测的,而该函数无法识别flash,那我们使用新方法进行检测,进入新方法查看: 发现有很多可用调试信息,我们看看如何起用这些调试信息: 发现只要定义了_DEBUG即可启用调试信息,我们定义该宏: 在文件开始发现注释: 我们直接定义DEBUG即可,

配置,编译,下载到板子norflash: 重新上电从norflash启动,输出如下: 我们查看JEDEC PROBE:从哪来

查看norflash手册,看读取的设备ID是否正确 可以看到输出的厂家设备ID是正确的, 说明下面这个函数读取正确 那就是 函数出现错误,我们进入该函数查看:

UCGUI

uC/GUI作为一个通用的嵌入式应用的图形模块,它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也显得的越来越重要。uC/GUI是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图形系统,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二维绘图库、多字体及可扩充字符集、Unicode、位图显示、多级RGB及灰度调整、动画优化显示、具有Windows风格的对话框和预定义控件(按钮、编辑框、列表框等),以及对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设备和双LCD输出的支持,目前在具有图形界面的嵌入式产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2 通用嵌入式图形模块uC/GUI uC/GUI是一个通用的嵌入式应用的图形模块,它是美国Micrium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的、与处理器和LCD控制器独立的通用GUI,可以适用各种CPU和LC D,在单任务和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它都可以工作得很好。它具有驱动接口层和应用层,全部代码采用ANSI _C编写,提供源代码,可以方便的移植到各种平台下。 2.1 uC/GUI特点 (1) 支持任何8位、16位和32位的CPU,只要求CPU具有相应的ANSI_C编译器即可。 (2) 所有硬件接口定义都使用可配置的宏。 (3) 字符、位图可显示与LCD的任意点,并不限制与字节长度的整数倍数地址。 (4) 所有程序在长度和速度方面都进行了优化,结构清晰。 (5) 对于慢速的LCD控制器,可以使用缓冲存储器减少访问时间,提高显示速度[1]。 因为uC/GUI具有这些优点,它越来越受到更多嵌入式设计者的青睐。 2.2 uC/OS-II介绍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选择操作系统与选择开发平台一样的重要。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实时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实时内核,但与其它操作系统比起来它具有很多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适合所有的开发者使用;它具有可移植性,它的绝大部分源码都是用移植性很强的ANSI _C编写,与微处理器硬件相关的部分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很容易被移植到各种微处理器上;它还具有可固化和可裁剪等特点,对于嵌入式设计者来讲的,只要拥有固化手段(C编译、连接、下载和固化),就可以很方便将其嵌入到产品中去。设计者还可以根据系统应用程序的需要对uC/OS-I I进行相应的裁剪来减少产品中的uC/OS-II所需的存储器空间,这可以通过条件编译来实现。 2.3 uC/GUI接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