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

1.近期:2001-2005年

2. 中期:2006-2010年

3. 远期:2010-2020年

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依托各类专业市场,通过改造、完善、提高,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以镇区为中心,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如下:

规划近期镇域人口: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9%;

规划中期镇域人口:7.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8%;

规划远期镇域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单列村)二级体系结构,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条给水规划:

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第十一条排水规划:

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镇区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送往新河污水

处理厂集中处理;中心村排水体制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只铺设一套污水管,雨水就近分散排放。

第十二条电力规划:

规划近期仍由新河110kV变电站供电,中期在镇区西侧设35kV变电站,往西北与新河110kV变电站连接,以增强用电的稳定性,远期在35kV 变电站南侧改建为110kV变电站。镇域范围内由滨海110kV变供电。

第十三条电信规划:

远期在镇区南部新建电讯支局,并逐步完成用户网改造;现状二塘庙邮政所远期保留邮政功能,改为滨海邮政支局,中心村可根据邮政实际业务量需要确定设置邮政代办点。

第四章城镇性质

第十四条规划确定滨海镇城镇性质为:滨海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温岭市域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及农业观光基地。

第十五条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

1. 正确处理区域与个体的关系,在区域的整体协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

2. 寻求合理的城乡关系、可行的城乡人口转换方式及速度,以及合适的土地使用原则,以确保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 寻求合理的功能分区,并加以整体协调,以保证城镇整体结构的优化。

4. 根据近、中、远期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实施步骤的研究,从而拟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速度,以保证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

5. 重视环境建设,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城镇建设的战略步骤

规划确定城镇建设的总体战略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近期(2001-2005年)总体目标是开发建设锦湾路、横河路及金山路、镇海路沿线及其周围地段,合理安排居住区及公共设施的配置,加强镇南组团工业小区的建设;预留沿河绿化带,以利于远期镇区绿地系统的形成。

第二阶段:中期(2006-2010年)完善镇南、镇北组团;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区、文化、商贸区,以初步形成滨海城镇中心区;建设长途汽车站;对旧城的居住用地,应着手进行改造;对新的居住区,应着手进行公共设施的完善及配套。

第三阶段:远期(2011-2020年)全面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镇级设施,以提升其中心功能;同时,对镇区的绿化建设应进一步完善,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对旧城的居住用地,应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合理的规划来改善居住生活品质;加强对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按规划完成全部城镇设施的开发建设。

第五章人口规模

第十七条规划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第十八条规划确定城镇人口规模为:近期2.0万人,中期2.7万人,远期3.5万人。

第六章城镇规划区

第十九条规划确定滨海镇城镇规划区范围如下:包括18个村的范围,即湾下村、二塘庙村、新农村、新胜村、镇中村、永胜村、东楼村、新湾村、定海村、永定村、东林村、海新村及平安、镇靖、镇海、民益、闸南、中海的部分用地。

规划区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备用地和规划控制用地。

第二十条城镇建设用地是城镇各类建设设施用地,包括居住、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和市政设施等用地,规划期内城镇各类建设设施均应控制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

第二十一条规划区内城镇发展备用地和各类规划控制用地,主要为镇北备用地;

第二十二条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占用城镇发展备用地。在城镇建设用地确实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依照规划法对规划进行调整,根据规划调整的城镇用地性质,作为城镇建设用地的一部分进行建设。

第七章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第一节城镇功能分区

第二十三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根据自然和现状的特点,按“一心二轴三组团”布局。

一心:

即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二轴:

即以滨海大道为主的城镇发展轴和中央水文化景观绿轴。

三组团:

镇北组团——以居住、工业为主;

镇中组团——以办公、商贸、文化及居住为主;

镇南组团——以居住、工业为主;

第二节用地规划及布局要求

第二十四条各类城镇建设用地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确定的用地性质选址布局,不得随意改变规划用地性质。

第二十五条居住用地范围内除安排布置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必要的市政工程设施外,原则上不得安排与上述内容无关的项目,严禁布置工业项目。老镇区生活区内的工业项目应逐步调整到工业区内,以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居住用地的开发必须严格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开发速度应与城镇人口规模相适应。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与住宅建设相配套,新建住宅应以多层为主,即5-6层,可适当放宽居住标准,同时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期内应对现状居住逐步改造,近、中期新建几处居住小区及进行居住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系统的配套;远期对住宅进行改造,逐步将低层改造为多层配套式住宅。

第二十六条工业项目的布局应在镇内统筹考虑,镇北组团工业应以一类工业为主,镇南组团以二类工业为主。

第二十七条仓储用地主要结合厂房安排,以方便物质的储运和中转。

第二十八条规划在镇区建设“一主两次”三处商业服务中心,分别位于镇北、镇中、镇南三个组团。

其中;镇中组团主要布置镇一级公共设施,而另两个次级中心则主要建设各种为本组团服务的设施。

第二十九条《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确定的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等用地)、城镇各类绿化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布置。

第三十条城镇道路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的要求,退出道路红线进行建设(主干路退红线7m、次干路退红线5m、支路退红线3m),大型公建设施应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人流集散场地和停车场地。

第三十一条旧镇区内现有占地面积较大,用地较空的单位,应对其用地进行清理,以充分利用沿街地段,逐步改变现状用地空、散、乱的局面。

第三节城镇用地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十二条城镇各类用地的面积,人均指标应符合《城镇规划用地平衡表》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居住用地指标是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的综合控制指标,为中限指标。其中,新建居住小区应按25m2/人控制。现状居住用地应通过旧城改造,逐步降低人均用地水平。居住小区内的各项设施的用地指标,应在居住小区详细规划中加以确定,应不低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表4–4中规定的城镇公共绿地指标为下限指标应按规划要求严格控制。

居住小区及公共绿地指标不得低于1.5 m2/人。

第三十五条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和卫生用地等,其人均用地指标和面积指标均为下限指标,不得低于表4–4中规定。

第三十六条对外交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道路用地,采用面积指标进行控制,不得低于表4–4的规定。其中道路用地同时采用道路红线控制指标。

第三十七条其他各类用地指标均为规划建议指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八章对外交通规划

第三十八条对外交通规划

1. 对原有公路应进行拓宽改造,以改善通道的交通能力。

2. 建设海盛大道,加强与大石一级公路的联系,并与台州沿海一级公路采用互通式立交相连接,以提升本镇的交通区位优势。

第三十九条长途汽车站规划

在海盛大道西入口的北侧布置长途汽车站,用地面积3.1ha。

第九章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十条城镇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式,以形成各组团间相互联系方便,各自相对独立的道路体系。规划城镇道路体系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第四十一条城镇主、次干路的道路断面应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城镇主、次干道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第四十二条规划在镇区共设置五处社会停车场,总用地面积3.69ha。

第四十三条规划在镇政府南侧设一处市民广场。用地面积3.3ha。在镇中组团文化中心处可考虑结合文化娱乐设施的设计安排一处水文化广场。

第四十四条规划在镇区东部出入口停车场旁设加油站,用地1.1ha。

第四十五条城镇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的要求实施,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宽度,严禁侵占道路红线进行建设。规定建筑后退红线:主干路两侧后退5米以上,次干路后退3米,支路后退2.5米。

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一节行政办公设施

第四十六条规划中远期在镇中组团中心地段新建镇政府,建设用地9.5ha。

第二节商业服务设施

第四十七条规划在镇区各组团建设三处相对集中的商业、贸易、服务中心,形成“一主两次”的中心格局。

第四十八条规划在镇南、镇北分别设一处综合市场,在镇中组团可结合商业金融内用地布置大型专业市场,商业金融用地总占地为16.0ha。

第三节文化娱乐设施

第四十九条规划在新建镇政府周围布置文化娱乐用地,包括图书馆、文艺馆、科教馆、影剧院等。

第五十条规划在居住小区设置基础文化活动站,用地面积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考虑。

第四节体育设施

第五十一条规划远期在海鸥路以北设置体育公园,其中设体育场、

灯光球场、游泳池各一座,用地为6.5ha。

第五节医疗卫生设施

第五十二条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横河卫生院,占地为0.4ha;保留了原腾华医院,占地为0.2ha;并在镇南组团新建了一处综合性医院,占地4.5ha。对现有镇海卫生院近期亦保留,以满足原有居民的需求。医疗卫生设施总用地为5.1ha。

第六节教育设施

第五十三条规划到2020年全镇按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五十四条规划保留了原有横河中学,并有所扩展,用地为1.23ha;另外在体育公园的南侧设置一所新中学,占地6.1ha。

第五十五条规划设了两所小学,其中一所由原横河小学在原基础上适当扩展而成,占地1.97ha;另一所为原镇海中心小学结合原镇海中学形成,占地1.97ha。

第五十六条规划结合文教中心设置科技开发中心和农业科技服务等科研机构。

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五十七条规划镇自来水厂设在老城区北侧,水源引自黄椒温引水工程泽国水厂。

第五十八条规划镇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近期150升/人·日,中期按180升/人·日、远期按180升/人·日。

第五十九条镇区供水采用环状管网统一供水,供水管网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图》的要求进行布置。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六十条镇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实行分区分片,就近排入水体。

第六十一条镇区污水远期可送至新河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第六十二条污水、雨水管网布置应根据《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排水工程规划图》的要求进行布置。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六十三条规划近期近期仍由新河110kV变电站供电,中期在镇区西侧设35kV变电站,远期扩建为110 kV变电站。

第六十四条镇区配电电压统一采用10kV,近期采用架空式电缆,远期采用地下直埋电缆。配电线路敷设按《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电力电信规划图》的规定布置。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第六十五条规划远期镇区电话主线普及率为65线/百人,总装机容量达5.0万门。

第六十六条规划在体育公园的西侧设滨海电信分局,邮政设施在原有二塘邮政所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完善和改造。

第六十七条加强母局、模块局、接入网点三级光缆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公用电话网,数据通讯网、移动通讯网、智能网及综合数据网。

第六十八条镇区电信电缆敷设一般沿镇区道路布置,并注意与其他市政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具体管网按《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电信规划图》的规定布置。

第五节广播电视规划

第六十九条规划在镇海路与滨海大道交汇处设广播电视中心。具体布置见图《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广播电视规划图》。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七十条规划在锦湾路与台州一级公路之间设置一处燃气储配站,具体布置见图《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燃气工程规划图》。

第十二章绿地景观规划

第七十一条规划在镇区以街头绿地、沿河绿地、中央绿轴为主的点、线、面绿地,形成人工绿化与自然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绿地系统,以突出本镇河网绿化特色。

第七十二条景观轴线组织

规划利用滨海大道组织南北向的城市人文景观轴线,并以镇北、镇中、镇南各组团中心为对景点,与中央水文化景观绿轴共同组成未来滨海镇的整体景观架构。

第七十三条规划线状绿地主要为沿河岸控制20~50米绿化带。

第七十四条规划要求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绿地率不应低于25%;居住小区级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 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小于1.5 m2/人。

第七十五条道路绿化标准,应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实行。

第七十六条镇区单位建筑物周围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和草坪以及花卉种植。单位附属绿地率不得低于40%,工厂绿地率不得低于20%,洁净程度较高的工厂绿地率不低于30%。

第七十七条规划期末镇区绿地面积达到52.6ha,人均15.0 m2/人。

第十三章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洪规划

第七十八条滨海镇按20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设防,排涝按10年一遇洪水设防。

第七十九条区域防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疏浚河道,禁止填河造地。对已建重要工程、镇区重点地段应修防洪堤加以保护,新建项目控制其地坪高度,不得低于防洪标准。

第二节防震规划

第八十条规划镇区新建的构筑物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防震规范执行。对现有危险建(构)筑物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加固。

第八十一条容易引发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仓库一律布置在镇区外围。

第三节消防规划

第八十二条规划在镇区设一座消防站,用地1.5ha。

第八十三条规划在镇区道路一侧设消防栓,间距为80—100米一个,连接消防栓的给水管管径不小于150mm。同时,确保消防栓与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得小于5米。

第十四章城乡环境规划

第八十四条为保证规划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目标,规划要求:

1. 在镇区内不得布置含有毒废水较大的工业项目,不得新建和扩建无防渗措施的油库,镇区凡新建的工业项目均应按规定作环境评价,并在生产建设的同时安排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

2.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制定适合本镇区具体情况的环保法规和管理办法,依法对各种污染源进行防污染排放管理,尤其要重视从总量上控制水体污染的排放。

3. 规划在镇区南、北部外围适当地点分别各布置垃圾中转站一个,将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分别堆放,待送往市域分片区垃圾处理厂处理。

第八十五条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以削减SO2为重点,严格控制粉尘、烟尘的排放量,通过绿地和道路固化,降低地面扬尘量,保证滨海

镇大气环境质量在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内。同时烟尘控制区按规划到2005年覆盖率达85%,到2010年达90%,2020年达到100%。

第八十六条严格控制固废排放量,加强生活垃圾分捡,实现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并通过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生活垃圾排放量。

第八十七条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应做到:

1. 加强水环境质量保护,到2020年,区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0%,各主要河段水质都力争达到Ⅲ类水平。

2. 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到2020年,镇区、中心村、单列村地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降尘的浓度都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第八十八条严格控制道路交通噪音,限制手扶拖拉机行驶,以及汽车禁鸣喇叭,禁放烟花、爆竹等,以降低噪音污染。

第十五章规划建设实施措施

第八十九条城镇建设均应确定可行的远景目标,又要有明确的近期安排,正确的处理好环境、社会、经济三者效益关系。

第九十条深化改革,开辟城镇建设的资金渠道。

1. 根据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的原则,吸引各方投资,把地产作为地方财政自我积聚的重要手段和城镇建设的主要启动资金渠道。

2. 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土地有偿使用、有偿出让、转让的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合资一起上;独家开发,独家经营;合资开发,合资经营;股份开发,控股经营;广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美化城镇,发展城镇。

3. 采取“谁征地,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分区、分片,包干到户,不达标准不验收,主管部门做到奖惩分明。

4. 优先开发投资少、见效快项目,实行滚动开发。

5. 进一步深化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好近、中、远期的建设,以及各种专项规划、重点地段和各种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使城镇建设和管理在宏观上有总体规划为依据,中观上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作控制,微观上有修建性详规作指导,步入有规划可依、按规划建设、按规划实施管理的正确轨道。

6.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法制,保证依法实施本次总体规划。

第十六章附则

第九十一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十二条本规划自温岭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九十三条本规划文本由滨海镇人民政府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泰州市白马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原《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规划,是指导白马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白马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4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准。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5条总体目标 1、全镇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各项社会业协调发展。 2、镇区建设成为市内领先的设施先进、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农村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4、全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制定白马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2、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布置各类用地,使规划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适应性。 3、满足城市建设、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4、充分利用镇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5、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7条规划重点 1、功能定位 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城镇空间,合理配套白马镇的各项公用基础设施;明确镇区性质,完善镇区功能,适度扩大镇区规模。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一、前一轮总规说明 1、2000年总规,镇区规划人口与用地情况 2、2003年近期建设规划情况 规划到2005年1.3万人口,用地规划250ha。 3、到2005年实施的情况 2005年镇区现状11400人,实际用地145.3ha(其中新增加用地69ha),城镇化水平38%,工业用地占35.79%,居住用地占28.16%,(见文本P7)的表。镇区用地从1999年的76ha,增加到2005年的145ha,增长的用地主要以工业、居住为主。2005年山下湖镇域3万(29600)人,从城镇化水平38%来看,山下湖镇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诸暨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镇区的人口是1.3万,而实际只集聚了1.14万,说明前5年山下湖镇的发展还不是很快,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镇政府迁移滞后于规划。2005年以后,估计山下湖镇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规模适当扩大是必要的。 二、2006年本论总规的概况 1、山下湖国际珠宝城的影响

山下湖国际珠宝城占地116ha,分三期建设,第一期36ha左右。民生国际集团公司2004年在深圳龙岗投资建设了华南原科城,06年在山下湖投资建设国际珠宝城。前者是靠中国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功能影响,推进华南原料城的建设,后者是靠市场行为影响促成珠宝城的建设。因为珠宝城是山下湖的珍珠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基础上促成的(二个数据:①60%、②山下湖集团公司和阮仕公司年产10.7亿)。国际珠宝城的建设将会给山下湖镇带来人口集聚、产业升级、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影响,可以提升山下湖镇、乃至诸暨市对外的形象,是诸暨市的发展新亮点,也是本论总规调整的一个原因。 2、本轮总规用地概况 三、城镇性质 山下湖镇以山下湖珍珠集团有限公司(5.7亿)和以浙江阮仕珍珠有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