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这之后,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并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目前,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1)“双线多头”的管理体系

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

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在州注册登记的银行为州银行,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在联邦注册的银行为国民银行,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所谓“多头”是指金融管理由若干个机构实施,每个州都有银行立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机构;联邦级共有8个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多家机构共同对金融机构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其中主要有财政部通货监理局,联邦储备体系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通货监理局负责对国民银行实施监督和管理,该局设通货总监1人,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副总监4人,由财政部长任命;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管理和监督。

联邦储备体系是依据《联邦储备法》成立的,根据《联邦储备法》把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区在指定的城市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有的还设有若干分行。它与其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在职能上无大差异,主要是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监督管理会员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法规,维护金融体系健康与稳定。

根据联邦储备法规定,凡是根据联邦法律而向联邦注册的民银行必须参加该体系,成为其成员银行。根据州法向各州有当局注册的银行,自愿申请加入该体系。

联邦储备体系运用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委员会管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等。农业信贷管理局管理监督美国农业信贷机构。

(2)单一银行制度(Unit Banking System)——美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

式美国商业银行制度最大特点是单一银行制度,即原则上商业银行不得建立分支机构,而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因此,二战后设立分支机构的趋势逐渐增加。目前,约占半数的州允许在本州内设立分支机构,由于美国实行银行“单一州原则”(one State Rule),即每个州的银行不能越出州界到本国其它州界内设立分支机构,所以,跨州设12银行也曾长期受到限制。80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准许美国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单一银行制度开始向总分行制度发展。

(3)实力雄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储蓄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贷协会、私人养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该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大大地超过商业银行资产总额。P985年,其资产总额为45622亿美元,接近商业银行资产的2倍,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此发达,既是美国金融业高度发展的结果,又是其金融深化的标志。

(4)政策性金融机构占有一定地位

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的农业信贷机构、住房信贷机构、美国进出日银行和中小企业管理局等,加果说美国产央银行、商业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有较大差异的话,那么,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与其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呈现大的一致性。如均由政府创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农业、较房、进出口和中小企业等部门或领域。可见,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仍然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

弊端:

——金融产品的风险被低估了。

发展了消费者融资后,相对过去,市场中的供给更容易产生其需求,因此减少了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源给供给方时所应有的慎重。即金融市场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预期减少。

——削弱了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分析与筛选企业的能力。

相对于资本市场,银行之所以作为一个银行而存在的一个根本理由,就是银行能掌握市场所不具有的某个借款人的信息,即银行比市场更能了解与掌握该借款人的产品技术、生产经营、最终还款的能力等。如果银行体系不具备此种能力,银行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最重要的是美国金融业忘记了金融业的根本功能之一。

这个功能便是低成本地将资源配置到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领域,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就在于它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尽管美国金融体系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但自身却占据并消耗大量的资源。这里我们也看不到美国经济中存在一种力量,去约束金融体系对资源占有的不断扩大。

——降低了社会储蓄率,经济的负债率大大提高。

传统经济是先储蓄后消费。消费者信贷的发展,鼓励和发展了消费文化,使消费者的负债率大大提高。

1、是微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宏观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缺失的矛盾的危机;

2、是资源配置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导致资源过度配置在房地产业的危机;

3、是金融体系发展缺少约束与反省的机制的危机。

金融业的性质似乎决定了金融市场体系内部难以存在一个有效的纠错机制,在金融体系出现大的偏差之前,能自动加以纠正。金融市场上泡沫的产生与破裂

将是不可避免的。著名的分形几何学家Benoit Mandelbrot从分形几何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次优的选择是不要让泡沫吹得太大。因此在金融市场体系之外,比如由中央银行牵头,需要定期从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角度去审视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否大幅偏离其合理的轨道。这方面有些指标可以参考:

1、金融资源的配置是否偏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2、某些领域或行业是否被过度配置,其中一个指标是这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是否较长时间内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工资。

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在华从事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分公司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金融监管是金融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它保护了金融活动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会受到金融监管的制约,金融服务业为了逃避监管又不断地创新产品以逃避监管,金融业在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发展。但是作为保护金融活动参与方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利益的金融监管部门却始终显得滞后和力不从心。本文将探究中美金融监管体制之间差异,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或者是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 前言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产业,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异或是抑制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互通有无的金融平台。对金融业的合理监督与管理是整个金融业健康、高效和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对经济的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为其成为世界强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财富快速增长,而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就是我们更加生动的例子,美元成为了世界国币,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过了其负面影响。 金融业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正是这个特殊性,使得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与其它行业有巨大的差别,不仅要维持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也要保护与金融业有关的组织和人员的利益。因此,金融监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分类上来说,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所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就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的总和①。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都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合称。金融监督就是金融当局或管理机构为了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融资市场,其融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根据交易金融产品的差异,货币市场可划分为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国库券市场等子市场。 1.票据市场 1)在票据种类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而票据 除了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融资手段,且是低成本融资手段。信用等级高的大公司利用商业票据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在我国票据市场上,票据的品种比较少,主要是真实票据。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具有商业背景的真实票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企业通过签发票据的方式从银行套取现金,但同时也阻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票据市场的效率。 2)在交易主体即票据市场参与者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各种基金、政府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等。中国票据市场的主体相较美国显得单一,只有部分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与活动,各种金融机构对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比较小,并且缺乏各种中介机构与专业性的票据公司。在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方面,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负责监管票据的发行、贴现和再贴现。我国《票据法》自1996 年1 月1 日实施,至今我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在联邦基金市场大型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经纪商进行交易,微小型金融机构一般直接交易。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直到1996 年我国才建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作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方式,即自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自担。直接交易方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方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美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一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回购市场 目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回购协议市场。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金拆借市场的利率。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独立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行间为主。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金的流向。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而言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4.国库券市场 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高,在货币市场中占高比重,表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我国到目前为止,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中美金融体系的相同点: 1金融体系都是由金融市场、银行和外部公司治理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制度特征的总称。 2中美金融体系都包括以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机构的构成和金融活动的监管为基础的多项内容。 中美金融体系的不同: 第一,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 第二,中国金融和美国的运行机制不同。 美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极高,华尔街具有超级话语权,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趋利化、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杠杆化,虽然这些特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下降和逆转,华尔街的话语权也在下降通道之中,但其高度市场化的根本特征不会改变。反观中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较强,金融压抑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为,金融机构活力不足,例如金融创新严格审批、金融业务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等等。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低既有历史和客观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 第三,开放程度的比较 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想符合。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从整体角度讲,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不健全,政府对于银行的管制程度较高,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较小,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低。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相信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更进一步发展 第四,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第五,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 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摘要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 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 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 目录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 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 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 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 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 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 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 附录A……………………………………………………………24页 附录B……………………………………………………………25页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 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 中国 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金融体制的缺陷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诸多障碍,而美国的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适应性较强。本文主要比较了中美两国金融体制的特点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从而为中国未来金融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关键词:金融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改革与发展 一、美国金融体制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美国银行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1] 受制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反垄断思想的传统,美国的银行体制以单一银行制为主,在历史上各州都禁止银行设立分行,银行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州范围之内,经营范围比较有限。在此背景下,美国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虽然这种银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却十分有利。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体制与中小企业特点具有明显的匹配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较为有利。与规模较大的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经营专注于某一有限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对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状况较为熟悉,二者可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违约及道德风险相对较低。因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具有冒险精神的银行结合在一起,银行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单一银行制的弊端逐渐显露。虽然美国银行体系仍然以中小银行为主,但银行向总分行发展的趋势也很明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仍然在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国家、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的优势也很明显。这种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客观上也要求金融支持方式的多样化。银行由单一银行体制向总分行制方向的发展趋势,适应了这种多层次的创新活动。 2、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的金融经营模式经历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个阶段。分业经营的银行模式,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较为集中;混业经营使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业务的多元化实现风险分散,从而使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更加稳定。 3、美国的资本市场体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为各类企业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1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国之时, 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 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 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 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 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 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 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这之后, 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 经国会批准, 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 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 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 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 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 作用是良好的, 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 而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 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任何人只要有充分的资本, 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 开设银行, 而不必逐个审议, 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 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 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 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l9 , 美国国会经过《联邦储备法》, 19 , 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当前, 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 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 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 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 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2

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一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一、危机起因 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一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一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

得大量投资亏损。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假设它盈利与亏损的机会各为一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决策。但是一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公司借贷,并以住房为抵押。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比较中美利率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美利率体系的异同 一、中美利率体系的相同点 中国和美国的利率体系都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是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二、中美利率体系的不同点 1.中国的利率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种类型。 (1)根据中央银行的资料,官方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同时,中央银行还控制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2)如果考虑信用风险在内,市场利率则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交易所国债回购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国债利率、企业债券利率。 官方利率中的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发生借贷的利率,可以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而存贷款利率是金融机构和借贷人发生借贷的利率,中央银行无法监控每一笔存贷款业务,所以实际上无法完全控制存贷款利率,但是规定了利率浮动的区间。 从历史数据可以总结出,我国的贷款利率大于超额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绝大多数时间里是大于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绝大多数时间是大于超额准备金利率。 2.美国的利率也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种类型。 (1)美国的官方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不直接规定该利率,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使该利率在一个狭窄的目标区间波动。每个月的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将选择并公开一个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水平。同时美联储也会根据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或者贷款的利率。 (2)美国的市场利率主要包括:商业票据;可转让大额存单利率;欧洲美元存款利率;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贴现窗口优惠贷款利率;二级市场国债利率;企业债券利率;州及地方政府债券利率;一般抵押债券利率。 美国的利率体系中,再贴现利率是最低的;国债利率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最基本的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高于国债利率、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于国债利率、低于同业拆借利率。 从中国和美国的利率体系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利率体系中只有联邦基金利率是受到联储控制的,大部分是市场利率,而中国的利率体系中受到管制的利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对比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对比 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规模的救市活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美联储首当其冲没在常规货币政策—降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及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期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防止了市场崩溃和经济急速衰退。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中国受危机影响相对有限,中国政府亦高度警惕,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影响,彰显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各自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同。 资产负债表项目构成不同,从资产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资产大体可以分为:国内信贷、国外资产和其他资产,但具体构成却并不完全相同。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其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再来看美联储的情况。对其总资产作类似的分类,国外资产来自于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和黄金账户;国内信贷包含的项目较多,包括证券、回购协议、对各种机构的贷款以及几家公司的债权;其他资产包括硬币、银行房产等余项。 从负债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负债大致包括:国内债券、国外债券、其他负债和自有资金。主要不同体现在国内负债项目上,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内负债包括储备货币、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存款、发行债券、政府存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内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金、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支票存款与现金、联邦政府负债。 危机之后项目比重,结构变化不同。从资产规模上看,危机发生至2009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增长了68%,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增幅则高达150% 从资产组成和贡献比重看,人民银行总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外汇储备,从2007年底的68%上升至2009年底的77%,而美联储总资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国内信贷,从2007年的83%上升至2009年的90%。 从负债组成和比重上看,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比重在60%左右,发行债券在20%左右,而美联储基础货币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人行总资产自2007 以来的增长相比之前数年并没有出现跳跃,实际上是以前年份里增长的延续。在国外资产中,货币性黄金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量;外汇和其他外国资产是国外资产增长的原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壹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壹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壹、危机起因 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壹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壹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得大量投资亏损。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壹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仍欠

15亿。假设它盈利和亏损的机会各为壹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见,这是壹个很合理的决策。可是壹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X公司借贷,且以住房为抵押。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X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X公司购买CDS保险,且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壹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仍贷款,然后贷款X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X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

金融监管体制论文: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金融监管体制论文: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摘要:由于经济、社会背景的不同,中美金融监管体制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历程,并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和特点。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促使美国检讨其现行监管体制,并引发了美国政府改革其金融监管体制的迫切意愿。对比分析两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比较启示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与特点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历程,即从金融监管的初步形成到全面监管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20、30年代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监管的放松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金融创新浪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金融重新监管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目前实行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期货交易委员会、储蓄机构监督办公室、国家信用合作管理局、联邦交易委员会、州保险监督署,甚至联邦调查局等机构都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管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拥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形成所谓“双线”管理格局;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个监管机构共同完成监管任务,形成所

谓“多元”管理结构。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联邦这一线的监管机构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州这一线则有银行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1]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目的是完善对银行体系的监管。货币监理署是美国国民银行的首要监管机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经营商业银行的存款保险业务执行银行监 管职能,它对所有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的权力。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管理机关,负责监管州立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 美国这种“双线多元”的监管体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使每家银行时时处于体系互相交叉的严格监管之下,较大地提高了金融监管效力;其二,使监管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交叉、互相监督又互相竞争的微妙关系,从而保持了金融监管执法中的透明度和严肃性,提高了依法监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不足之处是造成了监管政策不统一、监管重复、浪费人力、物力,也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效率。 这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金融监管制度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不管监管体制如何选择,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不能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有丝毫的空白和真空。现有分散的监管架构与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本文从金融监管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借鉴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应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一、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首先是体制参与者,即由谁监管和对谁监管,核心是金融监管机关的设置、职责职权的依法定位;其次是如何监管,即为实现金融监管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体制的各种参与者按照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相互作用,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可见,对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涉及到对金融监管机关组织构成、职权的分析、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机构作用机制的分析等。 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一元化监管体制与多元化监管体制。前者是独家监管型,即只有一家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实行高度集中的单一型监管体制。后者是多家监管型,即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为两家或两家以上共同分工负责进行金融监管。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根据监管权限在中央与地方的划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一线多元监管体制和双线多元监管体制。实行一线多元体制的国家或地区,金融健全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一级又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负责监管。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主题开展工作。实行双线多元体制的国家主要是联邦制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其基本框架如下: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 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中,美国的监管体制被公认为是最健全、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FinancialService8Actofl999),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美国金融监管也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双线多元监管模式。这种新的监管体系顺应了金融服务业混合经营、金融集团的发展趋势,在制度上实现了金融监管的创新。由于美国处于世界头号金融强国的地位,因此。对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考察研究,将在构思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策略等方面提供诸多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复杂,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督,即实行双轨银行制度。在联邦一级,有财政部通货监理局、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银行监管机关。在州一级,各州都有各自的金融法规和银行监管机构。现分述如下: (一)通货监理局 通货监理局是美国资格最老的金融监管机构,它是根据(国民银行法)于1863年建立的。只有向该局注册的银行才能称为国民银行。通货监理局在技术上受财政部指挥。不过实际上它的活动与财政部没有正式联系_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通货监理局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国民银行的注册和分支行的设置,审核银行的合并,收集国民银行业务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与国民银行体系有关的各项经济调研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并组织贯彻执行;检查国民银行的资本营运、贷款结构和数量、存款安全程度和贷款利率水平等经营情况,对经营管理混乱或违反金融法规要求的,有权命令其停业,进行清理整顿,有权撤换国民银行的正副行长和高级负责人员。通货监理局每年需向国会报告工作情况。 (二)联邦储备系统 联邦储备系统是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成立的,该系统有以下3个机构: 1、联邦储备委员会 联邦储各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金融政策,此外还要规定金融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下属的联邦储备银行和会员银行的业务。监督货币的投入与回笼:执行有关管制银行控股公司活动的法令,并作为联邦政府的代理人。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 分院 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 班级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2013年 4月15日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摘要: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 尚未形成市场化利率。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中美货币政策效果异同及形成的原因, 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性比较借鉴金融市场借鉴意义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and mature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experie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tools attempt stage, has not yet forme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effectiveness;comparison;financial market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这之后,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并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目前,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1)“双线多头”的管理体系 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 陈涛2010-10-11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策风险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8月,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破产以后急剧恶化。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以“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为特征的超常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则实施了以金融机构投放巨额信贷为特征的名为“适度宽松”实为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将以两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为切入点,进而依次比较两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有效性和政策风险。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 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两国首要目标的差异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不同。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普遍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因此,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

关于中美金融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所谓金融市场,是指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构。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从广义上看,它包括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对金融体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金融作为经济的支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都对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十分重视。但是,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而中美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二,各自的金融体系也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中美各自金融体系。 一、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二、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 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三、中美金融体系的部分比较 1、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比较 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而美国处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 2、组织机构比较 关于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它的职责就是在本级本地调节信贷资金和货币流通, 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银行,划分十二个联邦储备区, 在每个区内设一个联邦储备银行, 为该储备区内的地区性中央银行。正是这些银行构成了一个中央银行体系。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同中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 但美国的中央银行在形式上不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受政府制约, 而是受国会制约。 关于专业银行:中国的主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五大家。它们有同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相平行的、独立的垂直系统。其他金融机构大都有健全或半健全的、独立或挂靠式的系统管理。美国的专业银行主要就是商业银行, 包括在联邦注册的约5000家国民银行和在各州注册的约10000家州立银行。它们除了接受联邦储备银行用业务手段进行政策性调控以外, 在组织上全是独立的、地区性的、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美国专业银行的这种形态同中国专业银行的系统性、辖管性和统核性的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关于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官办的, 美国的专业银行绝大多数都是民办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本文从金融监管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借鉴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应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一、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首先是体制参与者,即由谁监管和对谁监管,核心是金融监管机关的设置、职责职权的依法定位;其次是如何监管,即为实现金融监管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体制的各种参与者按照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相互作用,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可见,对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涉及到对金融监管机关组织构成、职权的分析、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机构作用机制的分析等。 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一元化监管体制与多元化监管体制。前者是独家监管型,即只有一家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实行高度集中的单一型监管体制。后者是多家监管型,即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为两家或两家以上共同分工负责进行金融监管。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根据监管权限在中央与地方的划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一线多元监管体制和双线多元监管体制。实行一线多元体制的国家或地区,金融健全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一级又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负责监管。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主题开展工作。

实行双线多元体制的国家主要是联邦制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其基本框架如下: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 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中,美国的监管体制被公认为是最健全、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8 Act of l999),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美国金融监管也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双线多元监管模式。这种新的监管体系顺应了金融服务业混合经营、金融集团的发展趋势,在制度上实现了金融监管的创新。由于美国处于世界头号金融强国的地位,因此。对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考察研究,将在构思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策略等方面提供诸多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复杂,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督,即实行双轨银行制度。在联邦一级,有财政部通货监理局、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银行监管机关。在州一级,各州都有各自的金融法规和银行监管机构。现分述如下: (一)通货监理局 通货监理局是美国资格最老的金融监管机构,它是根据(国民银行法)于1863年建立的。只有向该局注册的银行才能称为国民银行。通货监理局在技术上受财政部指挥。不过实际上它的活动与财政部没有正式联系_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通货监理局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国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