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ARCGIS拼接影像教程

ARCGIS拼接影像教程

在ArcMap的ArcToolbox中提供了Mosaic/Mosaic To New Raster的功能(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
-Mosaic/Mosaic To New Raster),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完成多幅影像的拼接,下面我来说明一下。
Mosaic是将若干个图层合并到一个已有图层中去,有一种 “Save”的感觉,但是似乎只覆盖“源数据”和“目标数据”
重叠的地方,不重叠的数据会被保留,
而Mosaic To New Raster则类似于“Save As”,它是生成一个新的图层,而且整体处理速度,这个比Mosaic要快不少,
二者参数差距不达,一般可以考虑Mosaic To New Raster。
下面介绍一下Mosaic的各个参数:
1.Input Rasters。输入图层,没什么好说的,把要合并的图层加进来就好了;
2.Target Raster。输出图层,也没啥好说的,注意和前面的输入图层格式一样就好;
3.Mosaic Method (optional)。这个是Mosaic最重要的,它问你结果中,重叠部分(overlapping area)的颜色怎么
判断,FIR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上的图层一致;LA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下的图层一致;BLEND--两个图层的混
合色(这个我看看懂,反正结果一般);MEAN--两个图层的平均值;MINIMUM--两个图层中去小值;MAXIMUM--两
个图层中取大值。在这里,其实最有用的还是FIRST和LAST,MEAN出来的效果,重叠部分类似于盖了一层纱,由于0代表
黑色,255代表白色,故MIN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暗,而MAX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亮;
4.Mosaic Colormap Mode(optional)。这个参数我个人感觉完全没用,因为不管我怎么设置,结果都没有任何变化
(我用ArcMap中的Identify,发现各种不同参数下,相同栅格值的RGB值完全相同。)希望知道的过客能教我一下用
法;
5.Ignore Background Value(optional)。这个参数是问你把哪一个值的参数当成NoData来处理。但是我怀疑只能
处理单图层,如GRID格式的,因为我在这里输入255(即把白色设为NoData),但是结果还是白色,并没有像正常的
NoData像元那样,当作透明的处理,不过结果再查询,这些地方已经是 Nodata了,可能是ArcMap的Bug吧;
6.Nodata Value(optional)。这个是问你把NoData当成什么值来处理,例如如果我们写上0,那么就会把Nodata
当成黑色来处理,为空则作透明处理;
7.Convert 1 bit data to 8 bit (optional)。似乎是作颜色拉伸的,不过测试的时候我没看出结果的差别,
我就没勾选了;
8.Mosaicking Tolerance(optional)。这个似乎对结果也没啥影响,自己看着办吧。
接下来介绍一下Mosaic To New Raster:
1.Input Raster。同Mosaic;
2.Output Location。这个是结果文件保存的文件夹,注意,是文件夹,我第一次的时候选错了,一直提示我出错,
差点气死我;
3.Raster

dataset name with extension。这里可以写输出文件的文件名了,带后缀名的。只支持ERDAS IMAGEING
(*.img),GRID(无后缀名),TIFF(*.tif)三种格式,而且和输入图层要一样;
4.Cellsize (optional)。这个自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去吧;
5.Pixel type(optional)。我一直用的默认。
6.Coordinate system for the raster(optional)。对方没要求加投影,我就没试了;
7.Number of bands(optional)。我要输出的是彩色的,所以用的3,GRID应该是1;
8.Mosaic Method(optional)。同Mosaic;
9.Mosaic Colormap Mode(optional)。同Mosaic。

转自地信网:https://www.sodocs.net/doc/6e11159434.html,/thread-52853-1-1.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