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_裴娣娜

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_裴娣娜

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_裴娣娜
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_裴娣娜

脑科学与早教

脑科学与早教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脑科学与早期教育非常有幸又选上了卢老师的脑科学课,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脑科学与早期教育。 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对神经发展和脑功能的神经基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行为的脑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神经科学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脑科学与早期教育研究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 生命早期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研究是由芝加哥大学哈腾罗切尔( Peter Huttenlocher ) 研究组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婴儿出生后不久,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在10 个月左右达到顶峰一般持续到2 到3 岁左右,然后开始下降,在10 岁左右稳定在成人水平,由此得出突触发展呈倒U 型曲线的结论。这一研究同时也表明,不同脑区突触连接数量增加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正常的生长阶段,这种突触连接大量形成的过程称为突触形成( synatogenesis) ,而突触连接数量减少的过程则称为删除。突触形成与删除都是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过程。 近年来,“关键期”观点非常流行。此观点可以往前追溯到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90 年代早期儿童教育运动的导火线是纽约卡内基联盟于1994 年4 月发表的报告《起点: 满足孩子的需要》(下面简称《起点》) 。该报告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证明儿童的起点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在出生之前以及生命初期,大脑的发展比过去所认为的更迅速、更广泛,这段时期大脑的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以及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影响脑细胞连接的方式。此后“关键期”一次开始流行。“关键期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第1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选择题 1.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统考2010研] A.经验—分析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2.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A.预见性

B.精确性 C.客观性 D.系统性 【答案】C 【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 3.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点不包括()。 A.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B.研究方法比较独特 C研究的周期较;针对性、实践性强 D.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 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B.基础研究、案例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反馈研究 D.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答案】A

脑科学学习心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习《脑科学》的心得 十月十八号,我有幸参加了亲子共成长班主任培训班,上午我们聆听了来自北京的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应力教授的报告,现在我就谈谈听她的报告的一些体会: 《教育是促进还是阻碍脑的发展》 应教授通过给人和动物做实验,证明了无论人还是动物,在良好的环境、愉快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脑功能提升的就快。作为老师我们是一味地给学生补文化课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还是根据脑科学的原理,给学生进行脑功能的提升成绩好呢?实验证明,脑功能提升班各方面都比单纯的功课辅导班的好很多,从而证明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学会运用脑科学来辅导学生,不仅学生的文化课好,还很少有行为问题发生。 要想运用好脑科学我们值得重视的有六大方面: 第一:脑对事物意义探寻具有生存功能。对意义的探寻是人脑的基本能力,在探寻事物意义的活动中,脑能够创设神经元之间更多的连接,能够自然地感知和产生感觉并理解意义,不仅是每个领域专门知识与技能的核心,而且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有意义的教育需要感知觉、情感和理性共同参与,成分

的发挥脑额叶的执行功能,在多重情境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脑的认知与情感渗透并交互作用。适当的激励,兴奋会优化脑的运作,更加具有创造力,体验学习的快乐。个体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及维持动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脑的运作是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动机,运用明喻、隐喻、故事、鲜活的案例等等手段,激发更多的心理能量。组织边缘性信息强化无意识注意,比如:学校的校园设计、教室的布置等等都对学生在心理上放松,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促进。 第四:脑能同时对整体和局部进行加工。部分与整体并举,无论是忽略部分还是整体,都会在学习上产生一个巨大的困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需要相互演进,即可把整体的东西分解为部分去分析,也可以整体去感知。学科之间也可以互相联结,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动态的、情境化的错综复杂的整体网状式加工,创设空间思维。 第五:脑是具有内在节律的自然生命体。适量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拥有更多的神经元,大脑细胞间的联系增强,毛细血管更粗大,运动能提升脑的化学物质,使人心情愉快,开展各种形式的运动,缓解压力,促进认知发展。另外通过艺术浸润,音乐舞蹈等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孩子思维更灵活,更有创意,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充分休息能够缓解脑神经的紧张疲劳,而且有助于激发动机,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及理解力等等。均衡的饮食同样能够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所需的热量及营养素,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提升脑的运作效率。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由词来产生相应的概念。二、大脑两半球言语机能特点与外语 学习策略 语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活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84年以后的惯用提法是“心理——最终是大脑”,把心理称为心理/大脑。把语言学视为一种心理学,最终是生物学,是研究人类这一最高等生物大脑机制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语言主要由大脑的左半球承担,它承担言语的接收、分析、理解、加工、储存、生成、表达等功能,是依靠语言为主的分析、判断和抽象概括的中枢,是科学脑,俗称“智能脑”。大脑右半球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直觉思维的中枢,是艺术脑,也称“情感脑”。相比之下,大脑右半球的言语功能薄弱,它们既具有各自相异的重要机能,又有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但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实际上,中国人在汉语学习时,右脑就积极地发挥着作用。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使中国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左右脑同时并用,产生双脑效应优势。外语教学的改革要设法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神经学基础,力图构成大脑支配说和听过程的模式”(David Crystal,1983)。在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哪些因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或阻碍学习,教师就可以从心理学上充分把握。调动学生两半球的某些行之有效的优势或侧重化的范畴, 培养学生对外语的逻辑思维理解和形象思维感知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外语学习策略试图在刺激或训练学生不同的神经言语传导径路反面有所突破。 1.在外语教学中探求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可试用以下方法:1)想像法:表象联想可使需要经过左脑才进入右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李春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450001 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与人类进步是紧密相连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脑潜能的丰富性、无限性和可开发性,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坚实科学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运用脑科学的知识来探索学习方法,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 一、脑神经工作原理与语言习得 高度综合性的脑科学研究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科学。我们对大脑发育和活动规律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今,脑的总体工作原理至少在以下几点是比较确切的:1脑的基本运作主要是在分立的脑区进行。2神经信息的处理兼有串行和平行方式。3在神经网络中,不同信号单元通过交互方式相联系,并进行相互作用。4 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是由广泛分布的神经元网络来实现的。语言信息的处理主要通过三群相互作用的神经结构进行。第一群包括左、右半球众多的脑区,对机体和环境的非语言性相互作用形成表象,脑对这些表象进行归类,在分类基础上形成另一水平的表象,直至形成概念。第二群主要在左半球,形成音素、音素组合和词的句法规则的表象。这些系统把词集合起来,并形成句子,或对听到、看到的语言信号作初始处理。第三是中介性的,主要位于左半球,它能由概念来激发词型的产生,或 脑的信息,从一开始就直接记忆在右脑里。2)大声法:对声音和韵律的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大声的言语刺激可强化右脑对言语活动的参与。3)强化学习法:可使左脑里的信息变得重要而向右脑传递。4)音乐入静冥想法:利用轻音乐、心理暗示或冥想,可使身心入静,从而诱导右脑活跃。5)活动表演法:是左肢动觉法可使右脑兴奋。 2.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持原有智能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情感脑, 优化智能脑与情感脑的协同作业。通常所说的“智商”和“情商”就是对“智能脑”和“情感脑”水平高低的测量。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如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情感等与情感脑密不可分。离开了情感脑参与的学习活动,会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容易疲劳,记忆不牢。外语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 使英语学习趣味化和游戏化。 3.在保持原有大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小脑潜能,优化大小脑协同作业。大脑(有人泛称大脑皮层)是人所具有的智能中心。研究发现,大脑是用映像、概念或观念之类的东西进行认识、思考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智能性和创造性。小脑是指本能脑,是用身体进行记忆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适应性,分管塑造大脑活动的模型、反射行为、动作调控、技能熟练、自动化、无意识化、类型化、控制误差、迁移等。最近研究发现,小脑在说话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小脑协调教育能有效地培养适应与创新能力,减轻学习负担。外语教学过程中,激活小脑参与大脑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拟交流及实地与外国人交流。在活动中学英语,不仅可激活右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语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配套题库-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

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8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一、选择题 1.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答案】B 【解析】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accuracy),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一般而言,影响文献内容正确性的主要因素是: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记载的真实程度;著者的偏见和动机;以及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2.下面有关历史研究法局限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历史文献的搜集和考证比较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B.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失误。 C.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质的分析。 D.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答案】C

【解析】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史料的分析取舍,又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失误;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3.下面关于历史研究方法,不确切的表述是()。 A.抽象的分析方法 B.历史的分析方法 C.逻辑的分析方法 D.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历史的分析方法包括:历史的分析方法:通过整理、排比史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分析和清理出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或因果关系,论定问题的是非;逻辑的分析方法:运用逻辑学方法去认识研究历史上的教育问题;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应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教育历史现象和评论教育史人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4.历史研究方法系统中的第三层次是()。 A.笛卡尔唯理论的方法论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脑科学中最有意义的研究

脑科学中最有意义的研究 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年进化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脑的作用,关于大脑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中最深奥的课题,也是最难攻克的科学堡垒。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分子也就有必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脑科学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大脑高级功能的知识。让我对大脑的高级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脑的高级功能有学习和记忆,情绪,语言功能,睡眠、梦醒。。。人的诸多行为表现都与人的大脑有关。 人和动物是通过神经活动的过程来获得关于外界的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进行储存和读出,这是脑的学习与记忆过程。可以把学习和记忆分成2类。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性学习。非联合性学习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某种明确联系,该学习又分为习惯化和敏感化。习惯化是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于机体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敏感化是指一个弱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弱的反

应,但如果发生在一个强刺激之后,神经系统对该弱刺激的反应就有明显增强的现象。又称假性条件反射。联合型学习是个体能在事件和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明确联系的学习方式,该学习又分为两类。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学会将一个动作反应与一个有意义的刺激(食物)相联系。陈述性记忆是依赖于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认知过程,是对信息获得和回忆的有意识的表达。记忆编码的是对事实、事件以及之间相互的联系。它往往只经过一次测试或经验就能建立,并能用语言简短表达出来。非陈述性记忆是记忆的形成或读出不依赖于意识认知过程 (比较、评价),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其形成需经多次反复。该记忆分为四种类型: ①程序性记忆:记忆储存在纹状体、运动皮层、小脑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神经网络; ②初始化效应(启动效应):储存在新皮层; ③联合型学习形成的记忆:储存小脑、杏仁核和海马; ④非联合型学习形成的记忆:储存在反射回路。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一般能持续数秒~数分钟,而且能记住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一种记忆模式。 情绪也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反应来自于我们身体对内外环境的感觉,并由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所控制。情绪活动是人们对于事物情境或观念所引起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表达,由神经生理和肌肉变化等因素组成的复杂过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 娣娜版)课堂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版课堂笔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从脑科学到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811217690.html, 从脑科学到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戴琼海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14期 IT产业变革周期十分频繁,平均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技术变革,如今已进入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 人工智能和脑科学都是我们关注的未来技术,但目前相关研究看似两条平行线,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依靠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而脑科学属于生命科学范畴,两条平行线如何能相交,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脑科学进步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它已成为“工具”,逐渐渗透人类的生活,代替人类进行重复性工作,越来越多的机器将解放人类劳动力去追求创造性。 但从人工智能60年发展历程来看,其算法离实现理想智能还有距离,迫切需要对脑科学进行探索。因为现有的人工智能还只是借鉴了以前的一些算法来理解,是被动的人工智能,而人的认知是具有主动性的。 我认为,脑科学的认知是生命科学的最后一个堡垒。人的大脑一般为1.4公斤左右,在大脑皮层有上百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包含一千多个分支,可谓十分复杂。脑科学的发展不仅对于脑疾病的防治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更不为人知的是,脑科学研究还有助于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设计实现新的学习机理与拓扑结构。换句话说,脑科学的进步将强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简单介绍一个案例,1981年,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发现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可视皮层是分级的,分成了V1、V2、V3、V4多个区域,这个发现激发了人们对于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思考。神经-中枢-大脑的工作过程,或许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抽象的过程。 而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发展,开始进入包括脑科学的认知机理在内的“生物智能”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Hinton是深度网络的发明者。在Google人工智能首次完胜人类围棋冠军后,深度网络更是席卷全面。 但在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Hinton开始坚决反对他提出的深度网络,可以说是推翻了他提的理论。 再说IBM的True North,它内置了4096个内核,2.56亿个轴突。目前,IBM在做第二代人工智能时也放弃了这种类人脑芯片,认为要从脑科学进行研究。2016年,美国启动了阿波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讲方法,善研究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最近两周我仔细读了两遍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我对这本书深有感触,尤其是这本书中介绍的核心内容——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案的构思和设计。我结合了我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所学的知识以及本次研究方案的制作,将实际情况和书本中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对比和思考,有了比较深的启发和感悟。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全书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这本书中,作者广泛地借鉴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研究方法。纵观本书的四编,我认为作者大体是按照研究假设、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这一过程为线索来写的。在第一编大致综合讲述了一般的理论问题之后,裴娣娜教授从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估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首先,我结合我在这门课中学到的关于教育、变量、问题等概念的定义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序等方面的知识,谈谈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收获和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对于即将从事教育事业的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能够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制作研究方案来解决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在本书第二编教育研究设计和构思中,裴娣娜教授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进行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就各个章节章来看,我觉得裴教授阐述的研究逻辑思路十分系统并且详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从中,我懂得了我们研究问题的选定是很严谨的,这个课题需要有现实性、要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来提出课题。结合我的实际,即我需要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案中,“课题名称要准确、简洁、精练。课题名称要能确切地反映问题的限定范围、变量和主体。”例如本次我的课题而我也联想到了我的研究方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教学接受度的调查研究方案——以德阳市罗江中学高2015级5班为例》。这其中:主体就是该班级的学生,变量是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调查法。而在课上袁老师说过,“研究目标是形成一个完善可行方案的重要条件”。结合这句话,针对现阶段德阳市文言文教学存在的效果不佳的问题,以探究问题成因,寻找方法解决为目的的我的本次研究是可行的而有参考价值的。 这本书的题目叫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因此第三编应该是这本书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阅读这本书和做研究方案重点要把握的内容。而在本书第三编中,裴娣娜教授按照研究方法的划分角度阐述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共阐述了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这五种方法。而本次研究我就采用了调查研究中的访谈调查法。而本书中谈到,“调查研究主要涉及的是问卷调查,这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要使用的方法。作为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其实只是对客观情况的一种调查,对于信度效度区分度等统计学指标的要求并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格。”而针对我本次采用的访谈调查法,在访谈调查法中:“访谈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应该是访谈提纲的格式与表面效度,要让提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内容提要:研究大脑,开发大脑,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学者所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脑科学之所以受到各国科学家的积极关注,重点研究,是因为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现在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本文从“大脑脑科学我国的脑科学研究现状脑科学与现代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研究脑科学在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介绍大脑的机能及大脑的运作程式为开始,通过“脑科学”“我国的脑科学研究现状”“脑科学与现代科技创新”来研究脑科学对现代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大脑脑科学现代科技创新研究现状行动中枢思维中枢 大脑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器官,是人的行动中枢和思维中枢,是决定人是最高级动物最重要因素。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大脑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分。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幕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知识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左脑又可称为数学家的脑,右脑是创造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想象、直觉思维、扩散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右脑又可称为艺术家的脑,但是这种把左脑和右脑分开,功能明确划分并不准确,因为连接着左脑和右脑的是由大约几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连接的,左脑和右脑在不断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大脑是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以及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章概论 一.概念界定 1.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2.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3.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②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③功能:解释、预测、控制④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创造性(最突出的)、伦理性 4.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研究,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①一般: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E创造性。②独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三.分类 1. 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2. 依据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①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文献法等②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等③最一般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③依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④依据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3.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4.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六.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脑科学有关思维的研究及其对思维课程的启示

脑科学有关思维的研究及其对思维课程的启示 大脑是思维的器官,但在人类探索思维奥秘的漫长历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并不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大脑一直还只是人们猜测中的“黑箱”。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脑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最有可能产生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领域,而且这一领域也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正在对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脑科学有关思维的研究趋势和特点去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启示。 一、脑科学有关思维的研究趋势和特点 1、正视人脑思维的复杂性 左右脑分工、大脑的可塑性、人工智能和机器思维与人的思维的本质区别(探究性、应变性(非线性)和创造性),处于真实的社会文化中,受环境影响较大。 2、从静态的结构研究到动态的功能研究 超越信息加工论(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的生态心理学研究、脑和心理的发展周期理论 3、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整合 思维中逻辑的和直觉的作用,从人类思维大发展史可以看出,越是在思维的早期,幼儿越是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方法论上需要整合。 三、对思维课程的启示

1、早期经验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重要影响,课程应为此提供支持。 支持性的环境(文本和教师)、游戏的内在刻度、有挑战性的任务、对经验的传递和训练的正确认识、(发育只提供某种可能性,而最终的发展需要环境和教育,神经回路是决定因素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机会窗口) 2、思维课程应以发展幼儿思维的核心品质为最高目标 人类思维的核心品质(基础的思维能力)是探究性、(《裸猿》中的论述)应变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吉尔福特对此的论述),在幼儿期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性和好奇心,引导儿童的应变性和创造性是思维课程最重要的使命,而教育者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具有高度整合性的特点,思维课程也需要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进行整合,此外还应在课程的整个动态发展系统中让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的力量能更好地整合。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内容简介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1.四种研究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会发生同样现象吗、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2.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三个层次。 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即回答为什么、是什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如何改进、怎么样、预测研究(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的若干思考)。 按研究方法分: 历史研究(从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考察教育评价的历史、)描述研究(二年级教师如何支配他们的教学时间)、相关与比较研究(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比较研究)、实验研究(上海育才学校着眼于学生“学”改革教法的实验)、理论研究。 二、关于选题 选题 顾名思义只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 选题和确定研究课题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 科学上的任何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千人、别人工作成就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即使是被人认为非常新的第一开辟的新领域也仍然是有以前同时代的人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翔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 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 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理论价值的实践意义

脑科学与教育

脑科学与教育 脑科学是21世纪若干国际重大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国形成了生物脑、意识脑、非常脑和人工脑的一些研究热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使脑高级功能的基本理论发生了巨大变革,动摇了百余年来脑高级功能的传统观念,使之获得了新的科学含义。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人才和教育的竞争。1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就曾大声呼吁,应竭尽全力使公众充分意识到脑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美国国会也于1989年通过了公共法101-58,(Public Law 101-58),宣布90年代为“脑的十年”。据了解,美国报道最新大脑研究的大众媒体先前只限于少数几家科学杂志,现在则是每一家大型新闻及商业杂志,都会刊载有关大脑的报道,积极倡导从“脑的十年”迈向“教育的十年”。在我国,由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的面向全国科技界的常设性高层次学术会议组织“香山科学会议”,这几年也先后举办过“跨世纪的脑科学:脑功能研究、跨世纪的脑科学、脑的复杂性”和“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的开发”等专题讨论会,为脑科学家、心里学家和教育学专家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意在研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探讨“学习”和“推理”的高级大脑功能,沟通脑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 当今人们对脑科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专家学者们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吸收国内外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设想,力图使大脑研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学实践。1998年11月美国教育科学杂志第56卷以“How the BRAIN Learns”为专辑介绍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有助于我们拓展教育科学研究领域。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 裴娣娜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章概论 一.概念界定 1.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2.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3.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②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③功能:解释、预测、控制④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创造性(最突出的)、伦理性 4.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研究,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①一般: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E创造

性。②独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三.分类 1. 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2. 依据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①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文献法等②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等③最一般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③依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④依据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