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学习情境三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3学习情境三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3学习情境三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3学习情境三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存在反应最佳温度。

从平衡角度看,加压对变换反应不利;但从动力学角度看,压力增大,

反应速率上升。这是由于加压催化剂活性更高,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变换压力一

摩尔数之比表示,称为水碳比。水碳比上升,平衡转化率上升,且

反应的热效应和平衡常数二、变换催化剂

四、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五、合成氨反应的动力学

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会计算平衡氨含量。

六、平衡氨含量及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提高压力,降低温度,Kp

二、压力对出口氨含量的影响

从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看,提高操作压力有利。

、主要设备:合成塔、循环气压缩机、氨分离器、氨储槽

合成塔内件分类及其特点:单层和多层催化剂框

轴向和径向

内冷和冷激

立式和卧式

还原、催化剂生产强度大;催化剂床层分布合理、

小;换热强度大、换热体积小、塔内空间利用率

性大;结构简单可靠、内件有自由余地。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时间安排: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 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送入脱硫塔,用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合成气制液体燃料(DOC)

碳一化学 ----合成气制液体燃料 学院:化学与化工 专业:化工1201班 姓名:张小琴 学号:1215010105 时间:2015.10.8

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工艺描述 煤间接液化 间接液化是先把煤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使煤炭全部气化、转化成合成气,然后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液体燃料的工艺技术。间接液化首先将原料煤与氧气、水蒸汽反应将煤全部气化,制得的粗煤气经变换、脱硫、脱碳制成洁净的合成气(CO+H2),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合成反应生成烃类,烃类经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汽油、柴油和LPG等产品。在煤炭液化的加工过程中,煤炭中含有的硫等有害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燃烧后转化成灰分)均可脱除,硫还可以硫磺的形态得到回收,而液体产品品质较一般油产品更优质。 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 煤间接液化中的合成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Frans Fischer和Hans Tropsch 于1923首先发现的并以他们名字的第一字母即F-T命名的,简称F-T合成或费-托合成。依靠间接液化技术,不但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以及烯烃、石蜡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自从Fischer和Tropsch发现在碱化的铁催化剂上可生成烃类化合物以来,费-托合成技术就伴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政治因素而盛衰不定。费-托合成率先在德国开始工业化应用,1934年鲁尔化学公司建成了第一座间接液化生产装置,产量为7万吨/年,到1944年,德国共有9个工厂共 57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在同一时期,日本、法国、中国也有6套装置建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东大油田的发现使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陷入低潮,但南非是例外。南非因其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而遭到世界各国的石油禁运,促使南非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考虑到南非的煤炭质量较差,不适宜进行直接液化,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使用煤炭间接液化的方法生产石油和石油制品。SASOL I厂于1955年开工生产,主要生产燃料和化学品。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促使SASOL建设两座更大的煤基费-托装置,设计目标是生产燃料。当工厂在1980和1982年建成投产的时候,原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0美元/桶。此时SASOL的三座工厂的综合产能已经大约为760万吨/年。由于 SASOL 生产规模较大,尽管经历了原油价格的波动但仍保持赢利。南非不仅打破了石油禁运,而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煤炭液化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的国家。1992 和1993年,又有两座基于天然气的费-托合成工厂建成,分别是南非 Mossgass100万吨/年和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 的50万吨/年的工厂。 F-T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F-T合成的主反应: 生成烷烃:nCO+(2n+1)H2 = C n H2n+2+nH2O 生成烯烃:nCO+(2n)H2 = C n H2n+nH2O 另外还有一些副反应,如: 生成甲烷:CO+3H2 = CH4+H2O 生成甲醇:CO+2H2 = CH3OH 生成乙醇:2CO+4H2 = C2H5OH+ H2O

国内外合成氨原料气精制工艺技术发展

国内外合成氨原料气精制工艺技术发展 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引言 在合成氨工业中,经过脱碳工艺处理后的合成氨原料气中仍含有0.5~3% CO和0.5%~1%CO2,必须进一步处理将其降低至10ppm左右,以保护氨合成催剂,这一原料气精制工艺过程俗称“精炼”,目前合成氨厂脱除微量CO、CO2的方法大体分为热法和冷法两类。冷法工艺即液氮洗涤法,近年来国内外新建的大型氨厂大多采用此法;而热法工艺门类较多,包括传统的醋酸铜氨液洗涤法(铜洗法)、低压甲烷化法、甲醇甲烷化法和分子筛变压吸附法等。总体上讲冷法工艺技术先进、净化度很高,但投资巨大;而热法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成熟、投资低,但在净化度方面不及冷法。热法中的铜洗工艺更因其能耗高、净化度低、污染大等诸多缺点而逐渐被其他先进的工艺方法所替代。 2. 国外合成氨原料气精制工艺发展 2.1 铜洗法 醋酸铜氨液洗涤法(简称铜洗)是最古老的方法。早在1913年就开始应用,迄今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操作压力为15Mpa。铜洗法以其工艺成熟、操作弹性大,长期在中小型合成氨厂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铜洗法精制原料气与其它方法相比,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运行、维修、操作费用高,物料消耗大(消耗铜、醋酸、液氨、蒸汽)、根据国内氨厂实际情况测算,吨氨需要增加成本在50~80元,而且精制度低,一般净化后的CO+CO ≥25ppm,然而其最致命 2 的缺陷还在于环境污染严重。由于铜洗再生气经水洗涤产生铜洗稀氨水,其浓度视所采用的洗涤技术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3%左右。中型氮肥厂每小时约产生 ,所以采用一般的提浓方法都由于10吨废水,这股废水除含有氨外,还含有CO 2 容易生成碳铵引起管道堵塞而无法处理,为此要么采用铜洗再生氨直接放空,要么就是铜洗稀氨水排放。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引起了大气或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此外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的铜液泄漏,这些弊端与现代化高效、洁

合成气中硫化物的脱除与净化

合成气中硫化物的脱除与净化 在制气时,所用的气、液、固三类原料均含硫化物,在制气时转化成硫化氢和有机硫气体,它们会使催化剂中毒,腐蚀金属管道和设备,危害很大,必须脱除,并回收利用这些硫资源。 1、硫化物的危害: 硫化物是制气过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催化剂毒物,极少量硫化物就会使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直至完全失活。硫化物主要有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后者在高温和水蒸气、氢气作用下也转变成硫化氢。 2、不同原料硫化物脱出位置: 用天然气或轻油制气时,为避免蒸汽转化催化剂中毒,已预选将原料彻底脱硫,转化生成的气体中无硫化物。 煤或重质油制气时,氧化过程不用催化剂,不用对原料预脱硫,因此产生的气体中有硫,在下一步加工前必须进行脱脱硫。 3、硫化物脱除的具体方法: 根据硫化物的含量、种类和要求的净化度、技术条件和经济性,可选用一种或多种脱硫方法来进行脱硫。按脱硫剂状态来分,有干法、湿法两大类。

(1)干法脱硫: 有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 A、吸附法:采用对硫化物有强吸附能力的固体来脱硫。吸附剂有氧化锌、活性炭、氧化铁、分子筛等。 氧化锌:以氧化锌为主组分,添加少量CuO、MnO2、MgO等作为促进剂,以矾土水泥作粘结剂制成条形或球形。在一定条件下,将H2S、RSH、ZnO转化成稳定ZnS固体,在氢气条件下,COS、CS2转化为H2S,为ZnO吸收变为ZnS。氧化锌脱硫效果好,一般只用于低含硫气体的精脱硫,不能脱除硫醚和噻吩。 活性炭:用于脱除天然气、油田气及以湿法脱硫后之气体中微量硫,属于常温精脱硫。活性炭吸附H2S和O2,后两者在其表面反应,生成元素硫。活性炭也能吸附有机硫。吸附方法对噻吩最有效。 氧化铁:这是一种古老的吸附方法。有常温、中温、高温吸附。氧化铁吸收硫化氢后生成硫化铁,再生时用氧化法使硫化铁转化为氧化铁和元素硫或二氧化硫。 此外还有分子筛等。 B、催化转化法:使用加氢脱硫催化剂,将烃类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硫氢解,转化成易脱除的硫化氢,再用其他方法脱除。 催化剂常用钴钼的氧化物。即以Al2O3为载体,以CoO和MoO3为负载的钴钼加氢脱硫剂。应用举例见课本181-182页。 一般在采用钴钼加氢转化后再用氧化锌脱除生成的硫化氢,因此,用氧化锌-钴钼加氢转化-氧化锌组合,可达到精脱硫的目的。

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

15万吨/年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 1总论 1.1概述 合成氨原料气中的硫是以不同形式的硫化物存在的,其中大部分是以硫化氢形式存在的无机硫化物,还有少量的有机硫化物。具体来说作为原料气的半水煤气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主要有羰基硫、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等),能导致甲醇、合成氨生产中催化剂中毒,增加液态溶剂的黏度,腐蚀、堵塞设备和管道,影响产品质量。硫化物对合成氨的生产是十分有害的,燃烧物和工业装置排放的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硫也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因此为了保持人们优良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对半水煤气进行脱硫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1.2文献综述 1.2.1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现状 合成氨原料气(半水煤气)的净化就是清除原料气中对合成氨无用或有害的物质的过程,原料气的净化大致可以分为“热法净化”和“冷法净化”两种类型,原料气的净化有脱硫,脱碳,铜洗和甲烷化除杂质等,在此进行的气体净化主要是半水煤气的脱硫的净化。煤气的脱硫方法从总体上来分有两种:热煤气脱硫和冷煤气脱硫。在我国,热煤气脱硫现在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冷煤气脱硫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其脱硫方法也很多。冷煤气脱硫大体上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种方法,干法脱硫以氧化铁法和活性炭法应用较广,而湿法脱硫以砷碱法、ADA、改良ADA和栲胶法颇具代表性。 煤气干法脱硫技术应用较早,最早应用于煤气的干法脱硫技术是以沼铁矿为脱硫剂的氧化铁脱硫技术,之后,随着煤气脱硫活性炭的研究成功及其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活性炭脱硫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干法脱硫既可以脱除无机硫,又可以脱除有机硫,而且能脱至极精细的程度,但脱硫剂再生较困难,需周期性

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

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 一.煤气化 (1)气化原理 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由于受热分解放出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而煤本身逐渐焦化,此时可将煤近似看作碳。 ①反应速率 以空气为气化剂 C+O2→CO2 △H=-393.770kJ/mol C+1/2O2→CO △H=-110.595kJ/mol C+CO2→2CO △H=172.284kJ/mol CO+1/2O2→CO2 △H=-283.183kJ/mol 在同时存在多个反应的平衡系统,系统的独立反应数应等于系统中的物质数减去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数。 以水蒸气为气化剂 C+H2O→CO+H2 △H=131.39kJ/mol C+2H2O→CO2+2H2△H=90.20kJ/mol CO+H2O→CO2+H2△H=-41.19kJ/mol C+2H2→CH4△H=-74.90kJ/mol ②反应速率 气化剂和碳在煤气发生炉中的反应属于气固相非催化剂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碳的粒度逐渐减小,不断生成气体产物。反过程一般由气化剂的外扩散、吸附、与碳的化学反应及产物的吸附,外扩散等组成。反应步骤分为: A. C+O2→CO2 的反应速率研究表明,当温度在775O C以下时,其反应速率大致表示为: R=ky o2 式中 r-碳与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 k-反应速率常数 y o2- 氧气的速率 B.C+CO2→2CO的反应速率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比碳的燃烧反应慢得多, 的一级反应。 在2000O C以下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反应速率大致是CO 2

C.CO+H2O→CO2+H2的反应速率碳与水蒸气之间的反应,在400-1000O C 的温度范围内,速度仍较慢,因此为动力学控制,在此范围内,提高温度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有效措施。 二.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业方法 由以上可知,空气与水蒸气同时进行气化反应时,如不提供外部热源,则气+CO)的含量大大低于合成氨原料气的要求。为解决气体成分与热量化产物中(H 2 平衡这一矛循,可采用下列方法: (1)外热法如利用原子能反应堆余热或其他廉价高温热源,用熔融盐、熔融铁等介质为热载体直接加热反应系统,或预热气化剂,以提供气化过程所需的热能。这种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50%左右)和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同 (2)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含O 2 时进行气化反应。由于富氧空气中含氮量较少,故在保证系统自热运行的同时,半水煤气的组成也可满足合成氨原料气的要求。此法的关键是要有较廉价的富氧空气来源。 (3)蓄热法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燃料层,也称间歇气化法。其过程大致为:先送入空气以提高燃料层温度,生成的气体(吹风气)大部分放空;再送入水蒸气进行气化反应,此时燃料层温度逐渐下降。所得水煤气配入部分吹风气即成半水煤气。如此间歇地送空气和送蒸汽重复进行,是目前用得比较普遍的补充热量的方法,也是我国多数中、小型合成氨厂的重要气化方法。 三.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 工业上间歇式气化过程,是在固定层煤气发生炉中进行的,如图3-3。块状燃料由顶部间歇加入,气化剂通过燃料层进行气化反应,灰渣落入灰箱后排出炉外。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的介绍 基本简介: 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或焦炭)等。 ①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②重质油制氨。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 ③煤(焦炭)制氨。随着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以煤(焦炭)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在世界上已很少采用。 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贮运商品氨中有一部分是以液态由制造厂运往外地。此外,为保证制造厂内合成氨和氨加工车间之间的供需平衡,防止因短期事故而停产,需设置液氨库。液氨库根据容量大小不同,有不冷冻、半冷冻和全冷冻三种类型。液氨的运输方式有海运、驳船运、管道运、槽车运、卡车运。直接合成氨。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达到6%以上。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 合成氨反应式如下:N2+3H2≒2NH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等号上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下为:“催化剂”)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 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

气化工艺中合成气的净化

气化工艺中合成气的净化 Gary J. Nagl Gas Technology Products 介绍 从定义上讲,气化是一种将非气态物质如液体或固体转变成气体的过程。在这一定义下,焚烧、无氧分解和高温分解等工艺都被归为气化。但如今,气化被定义为任何可以产生合成气(synthesis gas或syngas)的工艺,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据此定义,被气化的物质也可以是气体。合成气可用来发电或制备氢气、甲醇、费-托液体等等。如果设计合理,气化是极其环保的,即使在对一些高污染物料如高硫煤作气化处理时,气化系统也只释放出相当少量的污染物。另外,气化能在大量减少固体废料的同时得到环保的熔渣型副产品。因此在天然气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即使没有政府补贴,气化过程也十分经济,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气化过程中, 物料在一定压力(20bar至85bar)下,在控量的蒸汽和纯氧气氛中,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000C至15000C)。下式显示了气化炉中发生的两组反应。首先,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等式1), 该组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提供下一组热解反应(等式2至4)所需的热量,这组反应是吸热的。 C n H m + (n2)O2→nCO + (m/2)H2(1) CO2 + C →2CO (2) C + H2O →CO + H2(3) CO + H2O →CO2 +H2(4) 除CO,H2和CO2外,反应还会形成少量的CH4,HCl,HF,COS,NH3和HCN。反应也会产生H2S,其量根据物料含硫量的不同而不同。 气化物料可以是任何的有机物如,煤、石油焦、生物质, 木材、农业废料、焦油、焦炉煤气和沥青等。气化能让无用甚至有害的物质变废为宝。在精炼厂,炼焦器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但是石油焦已从燃料市场上消失,因此石油焦也变成了废品。 气化炉可以分为三大类-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和喷流床反应器。固定床中最为著名的就是British Gas Lurgi的气化炉,如图1所示。此种反应器中,物料由气化炉顶加入并沉积于固定床材料上,这层材料是一直在容器当中的。蒸汽和氧气由反应器的底部引入。物料在反应的过程中,所有的无机物质通过熔融从容器底部排出,形成无滤出物、无害的熔渣。合成气从容器的顶部排出。喷流床中最为有名的就是Texaco的下吸式气化炉,如图2所示。使用该炉进行气化处理时,待气化的物料需要与水混合形成料浆,再同氧气一并从气化炉顶部喂入。熔渣和合成气都是从炉的底部排出。图3为一类流化床反应器。在这类气化炉中,待气化的物料、蒸汽以及氧气均从气化炉的底部引入,其速度可使渗滤床材料保持在容器中。合成气从容器顶部排出,熔渣则从底部排出。

合成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说明: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1.9~2.0Mpa,送入脱硫塔,用A.D.A.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12.09~13.0Mpa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30.0~32.0 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 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 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CO变换:一氧化碳对氨催化剂有毒害,因此在原料气进入合成氨工序之前必须将一氧

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净化精制新工艺技术

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净化精制新工艺 作者/来源:定中,卢健(安淳高新技术, 410015)日期: 2006-01-10 点击率:877 1 醇烃化工艺开发简况 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净化精制工艺是双甲工艺的升级技术。双甲工艺是安淳高新技术开发成功的原创型技术,该技术于1990年提出,1991年进行工业化,1992年9月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在市氮肥厂投产成功,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最先进行工业化生产。1993年4 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相继又申请了可调节氨醇比的醇烃化专利技术,美、英等权威化学文摘均作了报道。1994年元月通过化工部科技鉴定,1994年6月国家科委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第一套装置至今已正常运行15年,目前这个示厂的净化精制能力上升到了总氨80kt/a,副产10kt/a甲醇,工艺投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推广的工艺最大合成氨能力达400kt/a,在全国中、小合成氨厂推广达35家之多。桥口氮肥厂的双甲工艺被评为国家优秀创新工程,双甲工艺评为1995年度原化学工业部十二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2000年被授予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给予重点推广。2003年醇烃化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工艺开发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历时近十五年的开发创新和竭力推广,有着超乎寻常的辛劳,可谓“十年磨一剑”。

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确认了国产甲烷化催化剂在高压条 件下的运行条件。技术发展之初,当有双甲净化工艺这个创意时,国的很多厂家已经有了联醇工段,一般为联醇后再串铜洗进行净化精制,由于联醇出口CO和CO2的指标与传统的甲烷化进口气体成分指标不 一样,且压力等级也不一样,要将铜洗去掉用甲烷化来替代,必须首先解决进甲烷化炉的进口气体的气体成份问题——一定要使醇后气 中CO+CO2总量不超过0.7%,且越低越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利用率和降 低气体的消耗。 另外要使甲烷化催化剂能在甲醇之后的压力级运行必须有一 套可行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等来保证。而当时,国际、国传统镍基甲烷化催化剂的使用压力均在0.3MPa,而当时甲醇催化剂活性压力为 13MPa,按工艺布置,甲烷化只能放置在甲醇后,因此,必须要找出 甲烷化催化剂在高压下的工况条件。我公司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流程及设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模索出了一整套甲烷化催化剂在高压条件下的运行条件,于1991年在氮肥厂的40kt/a装置上投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确定了可调氨醇比的思维模式及工 艺条件。当流程打通后,气体的成分控制、新鲜气的消耗、副产甲醇的量及工艺长久稳定运行的条件等均需要摸索,要求有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及操作工艺指标。特别是当甲醇市场波动时,氨和副产甲醇的产量配合要自如,且经济性能要好、工艺指标也要先进。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种可调氨醇比的工艺条件和设备配置方法,达到了醇氨比可

第2讲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讲解

第二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一、氨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氨生产流程简介 1、氨的性质 氨在标准状态下是无色气体,比空气轻,有刺激性臭味,长时间接触对人体有害,应采取安全措施。(人们在空气中氨浓度>100ppm的环境中,每天接触8小时会引起慢性中毒;5000~10000ppm时,只要接触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在高温、电火花或紫外光的作用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氮气。氨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与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然后脱水成尿素。 催化剂 4NH3+5O24NO+6N2O 2NH3+CO2NH4COONH2 氨与无机酸反应。 2、氨的用途 氨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体用途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直接用作化学肥料。 2)制取氮肥的原料。 3)工业上用于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 4)其他工业用途,如制冷剂、冶金以及制药行业。 3、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 代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0.1ppm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其反应为: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供热方式的不同,制取粗原料气有下述三种方法: ?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此法广泛用于天然气、石脑油等轻质烃类为原料的合成氨 厂。) ?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此法分为吹风和制气两个阶段。可适用于焦炭和煤为原料 的合成氨厂,我国中、小型氨厂多采用此类方法。) ?自热反应的部分氧化法(在高温下利用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来保证吸热的制气反 应进行,以维持过程连续的自然操作。此法比较简单,不需外部供热,但需要提供氧气或富氧空气,重油和煤的连续气化一般用此法。)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脱硫 CO 变换 脱碳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 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 ,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 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 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 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 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 2和CO 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 固定床碎煤气化 ②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 ③ 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以渣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按照热能回收方式的不同,分为德士古(Texaco)公司开发的激冷工艺与壳牌(Shell)公司开发的废热锅炉工艺。这两种工艺的基本流程相同,只是在操作压力和热能回收方式上有所不同。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介绍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 一双甲新工艺开发简况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即用甲醇化、甲烷化净制精炼合成原料气中CO、CO2,使之小于10PPM,并副产甲基化合物。此工艺简称双甲新工艺,是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1990年提出,1991年进行工业化设计,1992年9月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在湖南衡阳市氮肥厂投产成功,国际上属于首先提出,最先进行工业化生产。1993年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权,相继又申请了可调节氨醇比的双甲新工艺专利,美、英的权威化学文摘做了报道。该装置至今已正常生产八年,取得了很好的效益。1994年元月通过化工部鉴定,1994年6月国家科委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此后又相继投产了四家,效果很好。 双甲新工艺净化精制原料气比传统铜洗法和深度低变──甲烷化法比较有着明显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双甲新工艺技术方案 1. 化学反应 甲醇化反应 原料气中CO、CO2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和一定温度下生成粗甲醇,经过冷却、分离送入中间贮糟。 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主反应 CO+2H2→CH3OH+ CO2+3H2→CH3OH+H2O+

副反应 4CO+8H2→C4H9OH+3H2O+ 2CO+4H2→(CH3)2O+H2O+ 2CH3OH→(CH3)2O+H2O- CO+3H2→CH4+H2O+ 甲烷化反应 经甲醇化工序后的醇后气,含CO+CO2为~%,经换热后温度达到280℃,进入甲烷化工序,净化气中CO、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H2生成甲烷。其反应方程如下:洀 CO+H2→CH4+H2O+ CO2+4H2→CH4+2H2O+ 2. 双甲工艺流程简图及说明 原则流程 双甲工艺原则流程 造气出来的半水煤气经气柜后,进行粗脱硫使H2S 含量

优化合成气净化工艺流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优化合成气净化工艺流程 作者:张永胜 作者单位: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014010 刊名: 河北化工 英文刊名:HEBEI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Y 年,卷(期):2008,31(11) 参考文献(7条) 1.宋维端甲醇工学 1991 2.吕运江;壬冬;赵绍民德士古煤气制甲醇工艺浅析[期刊论文]-中氮肥 2004(05) 3.李天文;曹永生甲醇合成工艺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1999(9) 4.张瑞和国内甲醇工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叫 1998(01) 5.张祉祜;石秉三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 1987 6.亢万忠;唐宏青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 7.江楚标膨胀空气进下塔的空分流程[期刊论文]-深冷技术 200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蒋保林.JIANG Bao-lin煤制甲醇项目净化工艺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化工2009,29(1) 2.任光.Ren Guang煤制甲醇过程中煤气化技术的选取[期刊论文]-同煤科技2010(2) 3.徐娜.胡瑞生.白雅琴.苏海全煤制甲醇工艺设备及能耗分析[会议论文]-2008 4.王明华.李政.倪维斗.WANG Ming-hua.LI Zheng.NI Wei-dou煤制甲醇CO变换工艺组合方式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2008,36(7) 5.董宇涵煤制甲醇工艺论析[期刊论文]-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2) 6.田志.TIAN Zhi煤制甲醇气化工艺选择[期刊论文]-中氮肥2009(2) 7.纵秋云.崔恩州煤制甲醇新工艺及耐硫变换催化剂[会议论文]-2008 8.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和合成工艺选择[期刊论文]-煤化工2005,33(5) 9.马文清.MA Wen-qing鹤壁煤制甲醇项目煤气化工艺介绍及炉型选择[期刊论文]-煤质技术2007(3) 10.李琼玖.杜世权.廖宗富.周述志.申同贺.Li Qiongjiu.Du Shiquan.Liao Zonefu.Zhou Shuzhi.Shen Tonghe实现CO2零排放的煤气化制甲醇创新工艺[期刊论文]-中外能源2009,14(8)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699812406.html,/Periodical_hebhg200811020.aspx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修订版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 法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脱硫 CO变换 脱碳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0.1ppm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 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 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 成以H 2 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合成氨几种原料气的净化工艺浅析

合成氨几种原料气的净化工艺浅析 摘要简述了铜洗、联醇、双甲、醇烃化等几种原料气净化的方法及其特点。 关键词合成氨原料气净化 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是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工序,原料气微量(C0+C02)超高将导致氨合成催化剂中毒而无法运行,目前我国以煤为原料固定层气化的大多数中小氮肥厂采用铜洗法脱除微量(C0+C02)。传统的铜洗法是一种较为落后的净化工艺,存在着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麻烦而物耗高,又是生产中的主要环境污染源等缺点。随着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的开发和精脱硫技术的发展,近期中小氮肥厂在原料气净化中相继出现各级压力的联产甲醇、甲烷化、双甲和醇烃化工艺替代铜洗净化,这些原料气净化工艺正逐渐完善和成熟,比传统铜洗法具 有明显优势。 1 铜洗净化工艺的不足 传统的铜洗净化工艺已在中小氮肥厂应用了几十年,现仍然继续在大多数厂中运行。尽管铜洗净化在各厂运行效果不一,但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足。 1.1铜洗是合成氨生产事故的易发工序 由于铜洗工艺流程长,设备多,铜液组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厂铜洗生产都出现过大小不同的事故。许多厂都出现过微量(CO+CO2) 超高、铜塔带液、设备填料堵塞、铜液成分波动、 铜比难调等问题,是事故易发工序。 1.2 铜洗法净化物耗高 铜洗在气体净化过程中,铜液要补充氨、铜和酸,铜液在低温下吸收脱除微量而在高温下解吸再生,既消牦热量又消耗冷量(蒸汽和电),铜液在净化过程吸收了(CO+CO2),同时亦溶解了H2有效气体,即使设置了再生回收,仍然存在着气体的损失。铜洗运行成本各厂水平不一物耗有所差异,但一般不低于50元/tNH3,甚至高达100元/tNH3以上。 1.3 铜洗是生产现场环境较差,污染多的工序 铜洗现场的跑冒滴漏是管理难点。铜液渗漏和再生气排放污染水体和大气,不利企业环保工 作的提高。 2 联产甲醇减轻了铜洗净化的生产负荷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中小氮肥厂于铜洗前增加了联产甲醇工艺,联醇生产不仅增加了企业化工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铜洗净化的负荷,变换和脱碳的生产亦相对变得宽松,其综合效 益是明显的。· 2.1联产甲醇的工艺 联醇反应如下: CO+2H2 -> CH30H C02 +3H -> 2 CH2 0H+H2 0 许多厂联醇是在合成氨投运后增设的,鉴于目前中小氮肥厂的生产工艺及压缩机的具体情况,多将联醇设在铜洗之前并与之同压力级10-13MPa,谓之中压联醇。 联醇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1 图 1 联醇工艺流程框图 注:根据合成塔内件不同亦可在塔前设塔外换热器,以提高人塔温度,降低入水冷排温度, 亦可设余热回收装置。 2.2 联醇的生产运行 联醇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合成塔内件以均温型为多,催化剂以C207、C301和Wc-I( Ⅱ)为主。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多引用精炼气,精炼气应严格控制NH3 含量和硫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