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腹腔镜Trocar

腹腔镜Trocar

腹腔镜Trocar
腹腔镜Trocar

Trocar

A trocar (variant: trochar;[1] from French: alteration of trois-carré from trois (three) + carré (square)

i.e., 'three-edged', triangular) is a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a sharply pointed end, often three-sided,

that is used inside a hollow cylinder (cannula) to introduce this into blood vessels or body cavities.

Trocars are also used to introduce ports in the abdomen, such as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Sometimes the combined trocar and introduced cannula are referred to as a trocar. The trocar is often passed inside a cannula, and functions as a portal for the subsequent placement of other devices, such as a chest drain, intravenous cannula, etc.

?

?

?

?

?

History [edit]

Trocar, ca. 1850.

Originally, doctors used trocars to relieve pressure build-up of fluids (oedema) or gasses (bloat). Patents for trocars appeared early in the 19th century, although their use dated back possibly thousands of years. By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rocar-cannulas had become sophisticated, such as Reginald Southey's invention of the Southey tube.[2]

Applications [edit]

In modern times, surgical trocars are used to perform laparoscopic ('keyhole') surgery. They are deployed as a means of introduction for cameras and laparoscopic hand instruments, such as scissors, graspers, etc., to perform surgery hitherto carried out by making a large abdominal incision ('open' surgery), something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patient care. Today, surgical trocars are most commonly a single patient use instrument and have graduated from the 'three point' design that gave them their name, to either a flat bladed 'dilating-tip' product, or something that is entirely blade free. This latter design offers greater patient safety due to the technique used to insert them. Trocars are also used near the end of the embalming process to provide drainage of bodily fluids and organs after the vascular replacement of blood with embalming chemicals. Rather than a round tube being inserted, the three sided knife of the classic trocar would split the outer skin into three "wings" which was then easily sutured closed in an less obtrusive way. It is attached to a suction hose (which usually is attached to a running water source and drain known as a hydroaspirator).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gas, fluids,and semi-solids from the body cavities and hollow organs using the trocar is known as aspiration. The instrument i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two inches to the left and two inches up from the navel. After the thoracic, abdominal, and pelvic cavities have been aspirated, the embalmer injects cavity fluid into the thoracic, abdominal and pelvic cavities using a smaller trocar attached via a hose which is connected to a bottle of high index cavity fluid. The bottle is held upside down in the air so as to let gravity take the cavity fluid through the trocar and into the cavities. The embalmer moves the trocar in the same manner that he or she used when aspirating the cavities in order to fully and evenly distribute the chemical.

After cavity embalming has been finished, the puncture is commonly sealed using a small, plastic object resembling a screw, called a trocar button.

Veterinary use [edit]

Trocars are also used by veterinaria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clude relieving of acute cases of cow bloat. A wide-bore trocar can be passed through the skin into the stomach to remove the gas, alternatively the trocars may be inserted directly into the stomach following anaesthesi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hances of infection.

References [edit]

?Janet Amundson Romich.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veterinary medical terminology, Volume 1?Mayer, Robert (2006). Embalming: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4th ed.).

McGraw-Hill. ISBN0-07-143950-1.

Notes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9-16T10:11:46.7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赵云 [导读]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医院 164021 在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医院 164021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试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胆汁漏、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仅出现一例较轻的出血和1例感染病例,无胆汁漏、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中有2例感染,4例出血,3例胆汁漏,1例邻近器官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了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由于手术的侵入性及患者体质原因等多方面因素,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1]。为进一步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本文收集我院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胰胆管造影术、B超检查和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9岁-75岁,平均年龄(50.35±16.36)岁,其中有37例为胆囊结石性胆总管结石,另外5例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对照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0岁-77岁,平均年龄(51.12±16.48)岁,其中有36例为胆囊结石性胆总管结石,另外6例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试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首先是在手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受到病情和手术的刺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并可能存在对手术期望值过大等心理,而术后恢复较慢,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为缓解讲解腹腔镜、胆道镜手术的特点和优势及病理特点等等,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的认识,纠正不良心理和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应用止痛剂等药物;并密切配合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提高患者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按照规范做好备皮、皮试、配血等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肠道准备,叮嘱患者术前两天不可进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手术前一天可应用番泻叶冲水服,促进肠腔内积气及粪便排空,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其次是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麻醉未清醒前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适当将头部偏向对侧,避免出现不适,患者清醒后改为半卧位,保持良好的引流和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患者进行低流量氧气吸入,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是监测其切口恢复情况、引流情况、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感染、出血、腹漏、临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的预防;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对尿管、胃管、T管、腹腔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防治管道堵塞、松动等意外情况,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数量、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责任医师。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感染、胆汁漏、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下床活动早、组织损伤小、出血量低、恢复快、腹部无明显瘢痕等诸多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于手术操作的侵入性及患者体质原因等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关键[3-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参考文献: [1]章华丽,董咏梅,张若.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694-1696. [2]席玉琴.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03:240-242. [3]党新云.经皮经肝胆管内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3:1460-1461. [4]王桂杰,邢岩,纪秀杰,陈影.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54-155.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箱操作技巧培训 通过训练帮助腹腔镜手术的初学者开始适应从直视下的立体视觉过渡到监控器的平面视觉,进行定向和协调的适应,以及熟悉各种器械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深部的操作与直视手术操作不仅有深浅巨细的差别,更有视觉、定向和动作协调上的差别。初学者必须通过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直视手术的便利条件之一是术者双眼形成的立体视觉在观察物体和手术野时,因视角不同,能区别远近和相互间的λ置,进行精确的手法操作。通过腹腔镜、摄像和电视监视系统所获得的影像,相当于单眼视觉所见,缺乏立体感,因而判断远近距离时易产生误差。至于窥镜形成的鱼眼效应(腹腔镜在稍微偏转时,同一物体在电视屏幕上即呈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则更须术者逐渐适应。因此在训练中,要学会把握影像中各物体的大小,结合原实体的大小去估计它们与腹腔镜接物镜镜面间的距离,进行器械操作。术者和助手要有意识的强化平面视觉感,以手术部位脏器和器械经光镜透视后的形状和大小,影像光线的强弱判断器械与脏器的确切位置,进行操作。 正常的定向和协调能力是手术操作成功的必要条件。术者根据视觉和定向所获取的信息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运动系统协调动作进行操作。这在日常生活和直视手术中已经形成完整的反射,习以为常。在内窥镜操作,例如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由于窥镜的方向与操作的方向保持一致,术者的定向方向和运动协调上也易于适应。但在电视腹

腔镜手术时,以往经历形成的定向与协调往往导致错误动作。例如术者站于仰卧病人的左侧,而电视屏幕置于病人脚端,此时如电视影像显示精囊的位置,术者会习惯地将器械伸向电视屏的方向,并误认为这是在接近精囊,而实际上应将器械伸向深面才能到达精囊。这是过去直视手术和窥镜内操作形成的定向反射,在电视腹腔镜手术时就不适合,术者在观察电视影像时要有意识的确定手中掌握的器械与病人腹内有关脏器的相对位置,作适当的进、退、旋转或倾斜等动作,并掌握幅度,方能在手术部位进行确切的钳、夹、牵拉、电切、施夹、打结等处理。术者和助手要根据各自的位置,从同一电视影像上确定自己所持器械的方位,方能配合操作。腹腔镜的位置应尽可能少变动,稍加转动就可能使影像旋转,甚至颠倒,使定向和协调增加难度。在训练箱或氧气袋中多次练习,互相配合,能使定向和协调能力更好的适应新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 1、眼-手配合训练 在训练箱内的底板上放置一张画有16个字母和数字的图纸以及相应字母和数字的16个小纸板。学员眼睛注视监视器屏幕,听指令,分别用右手、左手持抓钳指向相应的方位;并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随意调换各个小纸板的位置。 抓豆训练 在训练箱底板上放置一小撮黄豆和一个窄口瓶,分别用左右手持抓钳将黄豆逐一移入窄口瓶内。可以调整黄豆与窄口瓶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训练准确的定位技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

301 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3Jun. 201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陈 松,刘 琦,林 武,郑燕珩,熊大芾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广东珠海 519000) 收稿日期:2012-03-06;修订日期:2012-05-26作者简介:陈 松(1973-),男,学士,主治医师。 对于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管,胆囊管远端上钛夹后暂不切断,牵拉显露胆总管显露肝式具有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术后患者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十二指肠韧带,打开胆总管前腹膜,穿刺后证实为胆总管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对早期的腹腔镜技术来说是腹腔镜后,剪开胆总管前壁约1.0 c m,经剑突下戳孔,将纤维胆道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镜插入胆总管内,检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用取石篮取出结发展及纤维胆道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胆管结石的治疗已不石。常规留置T 形管,经过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穿刺引出固再局限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而是逐渐发展为腹腔镜联合胆道定,腹腔镜下切胆囊,留置腹腔引流管,从腹部右腋前线穿[1] 镜、内镜等多种方案治疗。我院于2006年以来开展了腹腔刺孔拉出并固定。 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现将我院2006年12月至传统组:术前0.5~1 h 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部2010年12月收治78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常规备皮,采用气管内麻醉,取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进腹后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探查胆总管取尽结石后留置T 管,1 临床资料留置腹腔引流管。 1.1 一般资料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78例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22~70岁;胆总管结石并和切口感染、胆漏、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胆囊结石48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0例。有腹痛、黄疸、发 1.4 统计学处理 22热或上腹部不适等病史者64例,经抗炎治疗好转后返院手术采用SPSS l3.0统计学软件进行t 检验和χ或校正χ检者(与最近一次炎症发作时间间隔6周以上)8例,无明确上述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而经体检时B 超或CT 发现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B2 结果 超、CT 等检查明确胆总管扩张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7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邻近器官损伤,无术中大出血及径为1.2~2.1cm ,既往均无上腹部手术史。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留置腹腔引流管及T 管。联合组38例1.2 手术分组 中有1例因炎症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故不在统计之列。7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两组病例中出现切口感染6例,经切口清创换药后均可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传统组),共40例;合;发生胆汁漏2例,膈下脓肿1例,经腹腔引流及积极抗炎另一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手术(联合组),共38例。支持治疗痊愈;胆道残石4例,术后6周经T 管瘘道胆道镜再两组的年龄、原发病、病情等无明显差别。次取石成功。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联合组患者术后24~1.3 手术方法 联合组: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采用气管内全麻,体位48 h 均可恢复饮食,且进食后无腹胀、呃逆、腹痛等不适;及穿刺点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 气腹压为13~15 mm 而传统组术后进食时间均需48 h 后,有12例进食后有明显腹2胀、腹痛等不适。 Hg 。进腹后探查,解剖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游离胆囊 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联合组多(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也以传统组为高 (P <0.05),而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见表1、2。 摘 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7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开腹手术组少[(40.3±10.9) mL vs (103.8±21.6) mL ,(8.0±2.2) d vs (12.1±2.3) d ,P <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8.1% vs 25.0%,P <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 + 中图分类号:R 6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301-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27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的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组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组,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uperiority of vaginal uterine fibroidectomy an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5 to retain the uterus of uterine fibroids patients,divided into vaginal uterine fibroids stripping group and 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stripping group,and then,two kinds of surgery way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and postoperative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ransplantation of vaginal uterine fibroid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ve time,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quick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Uterine fibroidectomy;Vaginal uterine fibroids stripping;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stripping surgery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1]。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保留子宫及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已成为广大子宫肌瘤患者的共同愿望。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是经女性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手术创伤小,且体表无切口,术后恢复快,逐渐成为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的首选。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剥除组3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组51例。纳入标准: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及生育史,无盆腔手术史,子宫活动度良好,子宫小于孕16 w,子宫肌瘤小于10 cm,临床诊断明确,患者知情同意并要求保留子宫;排除标准:宫颈TCT检查排除宫颈恶性肿瘤,子宫腺肌瘤,阔韧带肌瘤或宫颈肌瘤[2]。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肌瘤个数、生育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1.2.1 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常规阴道冲洗3 d,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子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Word整理

外一科开展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取得成功 3月31日早上,一名5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全腹疼痛2天从江苏镇江赶回本院急诊就诊,经本科毛云锋主治医师会诊考虑诊断“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收住我院外一科。长久以来,普外科常将消化道穿孔作为急腹症,常常会采用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随着我院外科腹腔镜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展腹腔镜探查+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成为最佳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此项技术与剖腹探查术相比:剖腹探查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伤口感染风险大,术后患者恢复后伤口遗留疤痕较大等缺点与不足。而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效果、创伤小、术后伤口疤痕小,恢复快、感染风险小等特点受到医疗界一致好评与广泛使用。 主治医生毛云锋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并仔细检查患者后,结合患者检查,建议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在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病情,在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手术正式开始。术中发现患者胃窦前壁有一直径约0.5cm穿孔,大量胃内容物外溢,腹腔内大量的积脓,腹壁及肝脏表面大量脓苔附着,在仔细剥离完这些脓苔后,运用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将穿孔处缝合良好,再进行来腹腔内冲洗,历时50分钟手术取得圆满的成功。与常规剖腹探查术相比手术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在腹腔镜配合下可对于整个腹腔有着更好的显露,可以将腹腔脓液脓苔彻底清理,有效地预防了术后盆腔及膈下脓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较快,因此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纵观国内外,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应用于手术探查更应用于术中治疗,在探查过程中适时中转开腹可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造成严重损伤及并发症,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并为医院提升了经济效益及社会声誉。

腹腔镜基础知识介绍

腹腔镜系统基础知识介绍一、目录 第一章医用内窥镜定义及发展历史 第二章腹腔镜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三章腹腔镜摄像系统 第四章气腹机

第一章医用内窥镜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医用内窥镜的定义 医用内窥镜泛指经各种管道进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其最大的好处是微创。部份内窥镜同时具备治疗的功能,如膀胱镜、胃镜、脑室镜、支气管镜、腹腔镜等,本文着重介绍的即为其中的一类——腹腔镜。 二、医用内窥镜的起源及发展 1795年,德国Bozzini制成的"Lichtleiter"(德文,意思是光线传导装置) ,用于探索人体的各个孔道和管腔,开创了内窥镜的起源。早期内窥镜都是从人体自然腔道进入,如泌尿科膀胱检查、妇科宫腔检查、五官科检查等。 人类运用内镜探测腹腔始于20世纪初,1901年,Von Ott将阴道后穹窿切开,利用头镜反射光照明使用膀胱镜首次检查了孕妇的盆腔,成为第一个穹窿镜专家。1902年,Kelling向德国生物医学会报告了通过膀胱镜检查人的食管和胃,以及通过膀胱镜检查狗的腹腔。直到1910年,瑞典Jacoaeus首次报道用腹腔镜检查了人体的腹腔、胸腔、和心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腹腔镜检查。由于Von Ott、Kelling和Jacoaeus在腹腔镜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被称为腹腔镜之父。 1960年KARL STORZ发明了第一台医用冷光源,为内窥镜显影带来了光明。1964年,HOPKINS柱状晶体镜的发明是内窥镜发展的里程碑,这种柱状晶体镜具有:超广角,大视野,无球形失真,亮度高等优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内窥镜影像系统的诞生,人类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启了内镜治疗的新篇章。 1991年2月19日,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使用KARL STORZ设备完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是国内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随后腹腔镜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手术的发展与手术器械、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不断拓展手术开展范围,由最初的良性病变治疗发展到恶性肿瘤切除,腹腔镜成为一个又一个疾病诊疗的金标准。

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

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方法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取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均为10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oledocholithia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visiting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laparotomy for lithotom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 lithotomy.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adverse reactions,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all successfully completed,with success rate as 100.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postoperative 5 d,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bilirubin (TBIL)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levels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shows excellent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Key words】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Stones 隨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比如胆囊结石等,而其伴发症胆总管结石也逐年上升,发病率约占胆囊结石患者总数的10%~15%。结石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胆汁理化性质及成分发生异常变化,致使胆固醇达到饱和状态,很容易发生沉淀结晶进而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的比较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 术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及阴式全宫切除术(TV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均分为A、B、C三组, 其中A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 B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 C组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率、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上要明显比A组更短(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属于临床子宫良性病变常见治疗术式, 各有优缺, 临床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方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宫切除术;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全切术属于妇科常见术式, 类型很多, 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对应的手术操作。为了对比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及阴式全宫切除术(TVH)三种手术操作的临床

治疗效果, 本院进行了相关研究, 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0月接诊的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 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等检查确诊, 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皆为已婚已育, 且无生育要求, 同时排除严重内外科并发症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各自40例患者, 其中A组年龄37~60岁, 均值(45.6±4.9)岁;B组年龄35~62岁, 均值(45.4±4.5)岁;C组年龄39~61岁, 均值(45.7±4.6)岁。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A组:本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具体为:采用子宫矫正棒通过宫颈进入宫腔中, 并穿透子宫底部, 在腹腔镜下利用双极电凝把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所带有的韧带等断离, 利用7号线进行2次缝扎, 并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其对侧。用单极电凝把阔韧带叶切开, 同时下推膀胱到宫颈位置, 并用钳将子宫血管夹住, 同样采用7号先行2次缝扎。将子宫峡部行环形圈套, 同时沿着环形套把筋膜切开, 切开时用力提升子宫, 以此保障筋膜层次能清晰的看到, 从而在筋膜中缓慢切除子宫, 并对剩余端采用碘伏消毒, 最后利用0/1可吸收线行缝合处理[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幻灯片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李全幻灯片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的解剖 ●直肠的形态 ●直肠的构造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幻灯片3 直肠的解剖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幻灯片7 直肠的形态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 幻灯片8 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

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 幻灯片9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 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幻灯片10 直肠癌的中晚期表现 1. 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便血症状。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2.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上述症状均提示肿瘤属较晚期。 5. 肿瘤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 6.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幻灯片11 幻灯片12

妇科腹腔镜操作规范

妇科腹腔镜 一、腹腔镜检查 (一)适应症 1.各种不明原因盆腔疼痛的鉴别诊断 2.开腹指征不确切的盆腔包块性质的鉴别诊断。 3.原因不明的少量腹腔内出血的检查。 4.原因不明的少量腹水的检查。 5.原发不孕、继发不孕或不育的检查。 6.异位妊娠的鉴别和诊断。 7.内生殖器畸形的诊断,如子宫畸形、两性畸形、R-K-H 综合征(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等。 8.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分期及药物治疗后再次腹腔镜检查评估疗效。 9.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 10.盆腔恶性肿瘤二次探查的疗效评估,以及卵巢癌的横隔探查或腹腔液抽吸细胞学检查。 11.子宫穿孔的检查及宫腔操作时的监视,如子宫穿孔后的吸宫术、畸形及病理子宫的宫腔操作、宫腔镜下电切。 12.寻找或取出迷路在腹腔内的宫内节育器或其他异

物。

13.复孕手术前的评估。 (二)禁忌症 1.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 2.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及弥漫性腹膜炎。 3.脐疝、膈疝、腹壁疝、腹股沟疝或股疝等。 4.腹部肿块大于妊娠4个月或中、晚期妊娠者。 5.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 6.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有广泛的腹壁疤痕或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7.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者。 8.局限性腹膜炎。 9.年龄大于60岁妇女。 二、腹腔镜手术 Ⅰ类: 1.囊肿的细针穿刺:如黄素囊肿、卵巢冠囊肿的穿刺。 2.活组织检查:如卵巢的或组织检查。 3.局部注药:如异位妊娠或滋养细胞肿瘤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或5氟尿嘧啶(5-Fu)等药物。 4.轻度盆腔粘连分离,如膜状粘连或少量的索状粘连。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广泛应用(以下从网络上复制而来)微创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外科创新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侵袭或损伤达到最佳的外科治疗效果。微创的诞生使传统外科治疗模式受到了冲击,外科传统手术理念被打破,微创外科已成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渐进和转换,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学和相关学科如材料、信息、医学工程学等的相互融合和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腔镜和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进步,并逐渐形成了微创外科的新理念。 腹腔镜外科可以堪称是微创外科应用的典范。腹腔镜手术是指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设备和技术,以腹腔镜的摄像系统代替肉眼直视、以细小的专用腹腔镜器械代替手指,医师通过电视屏幕完成手术,力求在最小的切口路径、最少的组织损伤,对机体干扰最轻的情况下,完成对体内病灶的探查、诊断、病灶切除、重建及其它治疗。 1987年法国Mouret医生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创了微创外科的先河。随着外科医生腹腔镜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技术的不断提高,器械和仪器的不断改进充实,其应用范围日益得到拓展,已在普外、胸外、妇产科和泌尿外科等各个学科领域迅猛发展,部分传统手术已经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为医学界带来诊断与治疗上的巨大革命。所有的微创技术均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全身反应小、脏器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后遗症少和较美观等特点而受到青睐。微创外科是继麻醉、无菌、临床营养治疗学、器官移植之后外科发展史中又一个伟大里程碑。 一、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1.体壁神经和肌肉免遭切断:腹部外科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多数不可避免地要伤及体壁神经、撕开或离断腹壁肌肉。腹腔镜手术腹壁戳孔取代了腹壁切口,避免了腹壁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术后不会出现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会因为腹壁肌肉瘢痕影响运动功能,也不会因为腹壁神经切断引起相应皮肤麻木。手术的切口并发症也大大减少甚至消除,切口疼痛轻微,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率10%的切口裂开也得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并发症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200例,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8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对两组患者病症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阴式组8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32例(40%)、子宫肌腺瘤24例(30%)、反复性功血24例(30%)。腹腔镜组12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48例(40%)、子宫腺肌瘤25例(20.8%)、子宫纤维瘤16例(13.4%)、功血合并卵巢多发性囊肿31例(25.8%)。其中,阴式组合并附件疾病5例、腹腔镜组21例;阴式组合并盆腔粘连4例、腹腔镜组3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阴式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术式前,需对患者病症进行有效诊断,根据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标签: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临床效果;安全性 子宫全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一类术式,该术式可对多种妇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临床上用于子宫全切除的途径较多,如开腹切除、经腹腔镜切除、阴式切除等。目前,临床上以腹腔镜切除与阴式切除较为常用,主要因为该两项术式创口小、患者恢复较快[1-2]。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8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阴式组患者年龄为22~52岁,平均为(40.3±2.3)岁。腹腔镜组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41.5±2.0)岁。 1.2 方法 阴式组手术操作如下:术中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出阴道及宫颈口。准备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子宫颈下部,后在宫颈周围作手术切口,切开筋膜。分离子宫与宫颈,根据需要将膀胱适当上推,利于对宫颈与直肠间隙进行分离,暴露直肠子宫凹陷,后适当处理子宫两侧子韧带与子宫动静脉,向下牵拉子宫并处理其两侧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圆韧带及输卵管,对附件进行探查正常后将盆腔腹膜闭合,缝合阴道残端,术毕[3]。 腹腔镜组手术操作如下:术中取膀胱截石位,分别在脐上缘、双侧下腹(麦氏点对应部位)做5mm与10mm穿刺孔,于脐上缘点建立气腹、置入Trocar及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治疗肝癌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 6例拒绝手术或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肝癌患者行腹腔镜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于术后接受经皮下泵门静脉灌注化疗。结论腹腔镜门静脉插管术安全可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手术组医师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门静脉插管术;皮下泵 肝癌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射频消融术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栓塞化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从2007年5月~2008年7月,对6例肝癌病人采用了腹腔镜下射频消融-门静脉置管化疗,术前或术后配合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5~70岁。6例患者为拒绝手术或不可切除的肝癌,其中单发3例,多发3例,肿物≤4个,直径≤3cm;原发4例,术前hbsag及afp检查均阳性,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结肠癌术后转移2例。术前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2例。本组无其他器官转移,无黄疸,无合并门脉癌栓,上腹部均无手术史,肝功能child a~b级。 1.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气腹后经脐部插入10mm穿刺器并插入腹腔镜探查,决定行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然后依次在腹部建立3~4个穿刺点。在腹腔镜监视下,结合术中超声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采用美国radionicor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将leveen射频治疗针插入肿瘤底部,在超声监测下分别完成肿瘤的热消融。 在胃大弯右侧分离显露胃网膜右静脉约3cm,血管左侧端用一枚钛夹夹闭,右侧端用一根1号丝线提起,用腹腔镜剪刀在钛夹与丝线之间的血管前壁做一斜形切口,经剑突下10mm操作孔将皮下化疗泵导管放入腹腔,以弯钳钳住导管前端,从血管斜形切口将导管从左到右插入血管内8~12cm,估计导管进入门静脉后,行x线摄影检查证实,如导管未进入门静脉,可调整导管进入的深度,直到经x线摄影证实导管进入门静脉内,以1号丝线固定导管。解除气腹,拔除trocar,将剑突下切口延长约3cm,游离皮下,将化疗泵体埋入此切口皮下并固定。2例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失败改为经脐静脉插管,钳住肝圆韧带,并向右下方牵拉,用肽夹钳夹肝圆韧带于腹前壁的附着部,然后剪断肝圆韧带,用直角钳夹住肝圆韧带断端,消除气腹后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cm穿刺孔拉出腹壁外,在直视下用三把蚊式钳提起脐静脉断端,以4号胆道探子缓慢轻柔地将已闭锁的脐静脉撑开,直至有突破感,腹腔镜下观察探子确实已进入肝内,拔出探子,有血液流出,即可插入导管,以探子深度为指导,固定好导管,化疗泵体埋于皮下,缝合固定。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

微创手术是本世纪外科医学领域热门话题之一。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术后T管引流,是近年来刚刚开展起来的一项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潍坊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于2009年率先开展此手术,至目前为止,我院已成功实施此手术数百例,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特别是经胆囊管途径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痛苦小、损伤小、术后愈合快等优点,是腹腔镜手术理念的又一次更新,并可免去术后“T”管引流之苦,是一种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最理想的治疗手段。目前为止,潍坊地区仅潍坊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可以开展此术式。该术式在国内仅有少数省级以上医院微创中心可以成功开展。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优点多,但操作复杂,脱颖而出的技术,需要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利于该技术的推广。此类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腹腔镜、胆道镜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将会使更多的病人获益,最大限度的使病人得到微创治疗,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该术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其优势在于: 1、不开刀,腹部仅有四处0.5-1.0cm小戳孔。 2、经胆囊管途径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者术后仅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术后3天拔除,无须留置T管。 3、住院时间缩短至7至10天,传统开放手术须14天左右。 4、取石彻底,镜下可清晰检查胆总管全程,确保无结石残

留,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2016年2月,67岁的患者周先生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10年,再发伴寒战高热7天入院。之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肠梗阻、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等并给以保守治疗,入院给予相关检查发现患者胆总管明显扩张(2.0cm)并胆总管内大量结石、胆囊内无结石。患者既往30年前因胃穿孔型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潍坊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为周先生制定了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完成手术取净结石。术中探查见腹腔广泛粘连,于胆总管内取出大量结石(如图),周先生术后康复快,2天即可恢复体力下床活动并行流质饮食,术后8天出院。术后疤痕微小,外观如常,生活自理,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如图) 潍坊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京涛主任认为:好的技术,不仅为患者解除痛苦,也可以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患者不出潍坊,亦可以享受国内一流水平的诊疗服务。

腹腔镜实施方案

腹腔镜实施方案 腹腔镜实施方案 篇一: 湖南省医院普外腹腔镜质量控制与方案湖南省普外腹腔镜治疗 质量控制基本标准为了规范普外临床腹腔镜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普外临床腹腔镜治疗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开展普外腹腔镜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独立的普外腹腔镜治疗医疗组。 2、腹腔镜治疗医疗组由具有普外腹腔镜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和 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组成。 3、有符合要求的普外腹腔镜治疗手术室和腹腔镜手术器械消毒间;手术室和消毒间有1名以上专职护士进行管理。 4、普外腹腔镜治疗手术室要求配备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成套腹腔镜手术设备1套,多功能麻醉机1台,多功能手术床1台以及供氧设备和急救药品箱。 5、单独设置腹腔镜治疗病房的医院要求至少配备病房主任1名,负责医生1名,经治医生1至数名,病房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护士多名。 (二)新开展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专业技术项目准入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拟开展普外腹腔镜治疗技术项目的申请报告;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开展该项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和技术条件; 4、开展该项技术相应的设备、设施配备情况。 (三)根据全省医疗机构具体情况,一级医院目前暂不宜开展普外

腹腔镜治疗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普外腹腔镜治疗需配备一支专业的、经过培训合格的医护队伍。从事普外腹腔镜治疗的医疗组长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2、具有普外专业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普外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卫生部门认可的三甲医院普外腹腔镜治疗相关专业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 4、在三甲医院普外腹腔镜治疗相关专业完成培训后1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继续在符合开展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术者至少完成与培训期间要求相同的病例数; 5、经2名具有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技术资质、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 6、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7、在境外接受普外腹腔镜治疗系统培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医师,具有培训机构出具的证明,并经相关考试、考核,可申请开展相应的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工作。 (二)新开展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项目的医疗组长应当向省普外腹腔镜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从事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活动申请表; 2、有效身份证件; 3、《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5、临床诊疗工作经历证明; 6、省级卫生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甲医院普外腹腔镜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证明和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7、符合开展临床普外腹腔镜治疗技术要求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