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节功

第1节功

第1节功
第1节功

人教版2012年审定教材八年级(下)功和机械能导学案编号:wl1101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第1节功

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

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推导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没有做

功的三种类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公式和单位;

运用公式W=FS计算机械功,没有做功的三种类型。

自主学习

一、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观察课本P63的图11.1-2中力做功两个图,找出两个实例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学中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63的图11.1-3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人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用_____表示。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单位________( )

F----____-----单位________( ) S----____-----单位________( )

注意:都是国际单位制的主单位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

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所以 1J=_____N·m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 “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四、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

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六、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七、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 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 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一—功。

第一节 功和功率

第一节功和功率 [学生用书P81] 【基础梳理】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W=Fl cos__α.适用于恒力做功.其中α为F、l方向间夹角,l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3.功的正、负的判断 (1)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

(2)α>9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3)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功是标量,比较做功多少要看功的绝对值.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定义式:P =W t ,P 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推论式:P =F v cos__α.(α为F 与v 的夹角) 【自我诊断】 判一判 (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 (3)作用力做负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正功.( ) (4)静摩擦力一定对物体不做功.( ) (5)由P =F v 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机车的牵引力与运行速度的大小成反比.( ) 提示:(1)× (2)√ (3)× (4)× (5)√ 做一做 (2018·福建闽粤联合体联考)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A 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 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分别到达地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平均功率P A >P B B .重力的平均功率P A =P B C .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P B D .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P B 提示:选D .B 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t B = 2h g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g sin θ,根据h sin θ=12g sin θt 2A 得,t A =2h g sin 2θ,可知t A >t B .重力做功相等,根据P =W G t 知,P A <P B ,A 、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mgh =12m v 2得,两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 =2gh .A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mg v sin θ,B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P B =mg v .则P A <P B .C 错误,D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说课稿

第11章第1节功 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课。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四、教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功(第1课时)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2、新课教学 a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b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师: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 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 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1)功的公式:W = F×S (2)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 (3)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师: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 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

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

人教版(2019) 高一物理必修 第二册 第八章 第1节 功和功率

人教版(2019)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1节功和功率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功越多,说明力一定越大 B.力对物体做功越少,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小 C.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没有移动 D.物体发生了位移,不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正功 B.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相反 D.当作用力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也一定不做功 3、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物块和在粗糙水平面上推物块相比较,如果所用的水平推力相同,物块在推力作用下通过的位移相同,则推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A. 一样大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 C. 由物块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决定 D. 由于物块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比较 4、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分别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和光滑的水平地面在恒力的方向上移动相同的距离,恒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 5、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关于力F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水平力F是恒定的力,则力F所做的功为 B.若水平力F是恒定的力,则力F所做的功为 C.若是把小球缓慢移动,则力F所做的功为 D.若是把小球缓慢移动,则力F所做的功为 6、某人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达到最高点h后落回到抛出点。若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均为F f,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为g)() A.克服重力做功mgh B.克服重力做功2mgh C.克服阻力做功F f h D.克服阻力做功2F f h 7、如图所示,重为20N的物体,沿固定的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1s下降了1m的高度,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A.50W B.40W C.30W D.20W 8、如图所示,货物放在自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随扶梯一起向斜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货物做正功 B.摩擦力对货物做正功 C.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 D.合外力对货物做正功 9、如图,滑雪者由静止沿斜坡从A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和滑雪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L,A、C 之间的距离为,B、C之间的距离,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第一节 功》

《功》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2011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b.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c.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b.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c.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功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有”功。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功的原理教学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脑、手共同参与下自主获取知识。 2.讲授法: 利用实验现象及其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 3.讨论法:

【八年级】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word教案

【关键字】八年级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2、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 功=力×距离用 功的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3.功的单位:焦耳(J) l焦耳=l牛顿·米1J=1N·m 〔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做了3×105焦耳的功。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小结: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巩固检测:[例题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2)把书包提高,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小刚对箱产做的功()A.1000焦B.l焦 C.0焦D.无法确定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第1节功(20201109181913)

o o o o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教学设计 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 3.能应用公式W=FSS 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弘 用力向右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彳洋前进,则少车爻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凉成 免 r ? I 教学过程 I 〔一人港优?踣 I 、如團S 小丽用10N 的力提看水桶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请画出手对木桶的力的示竟團° 厶重为和N 的铅球抛岀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打谓画出铅球运动过程所灵重力的示資图。 —

I (二)丰|^疑 1、功的定义:小车在向右的推力作用下向右运动,说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成效,此时力对物体做了功:卑 体在叉车冋上的托力作用下,被举高'托力对物体枚功。 如果f 力作用在物体上,恸休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就说这个力对物体_£ (试分析图1 .图2中的提力和重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谱因素:〈讨论交茨) 分析甲、乙 丙團三种做功的情形,是什么力対物体做功?他们做功有什么共同点? 症内做功的必要因素;(1〉、作晞 卜励:⑵、物体在力的方向卜移动的距高。若同时占 备,则力做了功。 3、舷做功的必要因素,鳩三种不傲功的情况:(演技大曲) (1) 有力无距例如;推而不动 ⑵ 有例如:人对飞在空中的球 (3) 力距垂直 例如:提水而走

学生活动:1〉、举重过程中,何时做功?何时不 2人判断下列说>去是否正确? 1、比较甲、乙 移动距离相同时,拉力越 大;_Z_S 拉力做的功知 比较甲、丙,拉力大小相同时,移动的距离越 大 ,丙一画拉力做的功多。 2、根据以上分析说明做功芬少司作用在辦上囱工和一物休在力的方晞动的距高一有关,关系是一 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崩动的距离的乘积。 计算公式=功乃初矚C ——> w 二Fs 各物理量单位: F -- 牛顿(N ) 「 s -- 米(m> | 1 J —_1_N ? m W ——焦耳(J ) U 的物理意X; 1 N 的力使物体存力的方向上,通过1 m 的距奩时所做的功为1 J 。 例題解祈二课本 F64. W=F S =800N X 3000JII = 2.4X10€J 延拓二雪橇和原木受到的总重力是多少?总重力做功多少? C 三〉他讨论 起重机把重力5000N 的物体从地面匀3醍升到10m 高度处,又沿水 平面方向移动6m 。在这两个过程中,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总共做了 多 少功? 解祈:1)、上升时,拉力做功,WLFEOOONxlOm 巧0000J 2)、水平移动时,力距垂直,拉力不做功,W2-0J 故总功 W=W!=50000J O (B9)分层操练 4.功的计算 豳扮析: 2 m 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第1节功 一、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单位的是() 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A.牛顿是力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C.瓦特是功率的单位,不合题意; D.焦耳是功和能量的单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梳理物理学上的物理量的单位是哪个科学家的名字,如压强、功、力的单位。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初中物理经常用到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下列物理量中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不同的是( ) A.密度 B.压 强 C.功 D.功率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功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不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故选C 分析: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大多为比值定义法:如密度、压强、功率、速度、电阻;但也有一些不是比值定义法的,如:功。 3.一木块重30N,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 ) A.0J B.150J C.50J D.200J 答案:A

知识点:功的计算、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解析:解答:由功的定义,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木块移动的距离方向是水平的,即木块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对木块做的功为零。 故选A 分析:要理解清楚力做功的必要因素,力要做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受到力的作用; 二、在力的方向通过一定距离; 4.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如图所示为小汉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A.700J B.7000J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D 知识点: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解析:解答:图中,小汉掷铅球时,在a到b的过程中(即铅球出手之前),人对铅球有力的作用,铅球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铅球做了功,只是题目中没有给出a到b的距离,因而做功多少无法计算。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已经脱离手,因此小汉无法对铅球施力,但是铅球由于惯性要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小汉对铅球没有做功。 故选D 分析:由功的公式W=FS可知,做功必须要受到力和在力方向有距离,本题中无法确定在力方向上的距离,故无法计算人对铅球的做功多少。 5.一名普通中学生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约为 A.0.l J B.1 J C. 10 J D.100 J 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质量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g,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

第一节功

第二节《机械效率》导学案姓名 东关回中初三物理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1. 知识点一: 2. 知识点二: 3. 知识点三: 5.知识点四: 课后延伸: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导学案 初三物理导学案 2009-12-29 11:07:44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15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刻度尺等。 【课前预习】 1、杠杆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2、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有的能省力,有的能省距离,仔细观察你所见到的机械,看有没有既能省力,又能少移动距离,即能省功的? 3、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就能验证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新课引入】 如上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哪个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在力学中,我们把对木块的移动作出贡献的这个力,说它对物体做了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功的一些知识。 【自主学习】:功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力学主要是研究的关系。如果一个作用中物体上,物体在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总结。 我们的结论是要想做功必须同时具 备和。 【小组互动】 1、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让各小组对举出的例子互评,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进行指正。) 【想想议议】 1、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你把书包举高过程的中是否对书包做功? (2)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 功和功率教案

第5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功和功率 一、功 1.做功两因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W=Fl cos α (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是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 恒力的功依据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来判断 曲线运动中的功依据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α来判断,0°≤α<9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能量变化时的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描述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 =W t ,P 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P =F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 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动力机械长时间正常工作时输出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动力机械实际工作时输出的功率,要求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 (3)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 (4)据P =Fv 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 (5)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 (6)公式P =Fv 中的F 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 2.(人教版必修2P 59T 1改编)如图所示,力F 大小相等,物体运动的位移s 也相同,哪种情况F 做功最少( ) A B C D [答案] D 3.(人教版必修2P 63T 3改编)(多选)关于功率公式P =W t 和P =Fv 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节功教案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做一做:轻轻用力推课桌,发现并没有移动,此时,推力对课桌________ (填“做了功”或“没做功”);继续加大推力,直到课桌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此时,推力对课桌_____________ (填“做了功”或“没做功” )提问:什么是力学中的功呢?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 ; 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 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5.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了功。()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 _______________ . 在物理学中,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功. 功= ____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 功 ----- ________ () F --- ___ ---- ________ () S --- ___ ---- ___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_ ,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_ ,功的单位是_________ ,它有 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___________ ,简称______ ,符号是_______ ,且1J= ____ N?m 【典型例题】1、重50 牛的物体,在20 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50cm ,求拉力、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 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A B 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案

第1节功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本章教材围绕“机械能”的概念展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要认真分析其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 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的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课件显示 师:与功有关的成语或词语 生:马到成功、功效、武功等 师:《神雕侠侣》中郭靖的武功降龙十八掌打到一片蒙古兵作出贡献的现象进行说明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

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学生思考、教师带领完成。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显示: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

第1节功和功率解析

第1节功和功率 要点一功的正负判断与恒力、合力做功的计算 1.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 (1)恒力做功的判断:依据力与位移的夹角来判断。 (2)曲线运动中做功的判断:依据F与v的方向夹角α来判断,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3)依据能量变化来判断: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判断。 2.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求合力F合,再用W合=F合l cos 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力做的功。 1.(多选)如图5-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体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 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D.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2.如图5-1-2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 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 J。 用F 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 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 ) A.F N和F f对物块都不做功 B.F N对物块做功为2 J,F f对物块不做功 C.F N对物块不做功,F f对物块做功为2 J D.F N和F f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 3.(全国卷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W F2>4W F1,W f2>2W f1 B.W F2>4W F1,W f2=2W f1 C.W F2<4W F1,W f2=2W f1 D.W F2<4W F1,W f2<2W f1 要点二变力做功的计算 (一)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典例1] (海南高考)如图5-1-3,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

第一节功(20201109175342)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学案 备课组:陈国强 姓名: 葛荣李春钢 主备人:李春钢 小组: 审核: 课题:第一节 功 使用日期: 课时:1课时 【自主学习】 1.功反映力的 ,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① :② 2.在物理学中,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为 ___________ ; F 表示 ___________ ,单位为 _______ ; s 表示 ___________ ,单位为 ______________ 。 【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 ________________ 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 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观察教材图 11. 1 — 2中力做功和 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物体在 _______________ 移动的距离。 小组讨论: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 做功? (1) 、人搬石头,但没搬动 (2) 、冰块在水平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3) 、起重机匀速吊起重物 (4) 、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 (5) 、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上一段距离 (6) 、一同学在讲台前提起一桶水,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 离,在整个过 程中手对水桶做了功吗? 讨论:在右侧几个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知识点二功的计算 1、 在物理学中,功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力学中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 ,功的国际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1、重150N 的物体在50N 的水平方向的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 10m 后拉力消失,物体又由于惯 性向前滑动了 2m 则拉力做的功是 _________________ J ,重力做的功是 ______________ J 。 2、小明提着一个重10 N 的水桶,由一楼走上二楼,又沿水平走廊前进了 5m,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 做了 ______________ J 的功。(一层楼高3 m ) 讨论: 阅读教材中例题,并思考:当雪橇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重力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能力提升】 1、一起重机将重为 1.2 X 10 4 N 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 3 m 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 5m 在整个过程中起 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知识点拨:进行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弄清研究的对象,明确要计算哪个力所做的功。要用所需要的力乘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 2、 公式中的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为物体在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______________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 11. 1 — 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