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错题整理

历史错题整理

历史错题整理
历史错题整理

必修三

1.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逐渐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4.于丹教授在国外的《论语》讲座很受欢迎,很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这表明( )

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

D.儒家学说需要重新解读其在现代的意义

5.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是艾萨克·牛顿爵士(1642—1727年)和约翰·洛克(1632—1704年)。……牛顿的光辉成就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受着普遍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能够像数学原则那样精确用公式加以阐明。……牛顿的哲学并没有排除上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哲学使上帝失去了权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是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

C.牛顿的哲学规律推动宗教改革 D.牛顿不反对上帝的权威

6.

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项发明是()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计算机

7.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解题技巧】蒸汽机大量应用以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多工业城市。即蒸汽机推动了城市化,是“工业城市之母”。故选B。其他三项与“城市化”关系不大。

8.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9.

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1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

A. 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1. 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 ( )

A、传说

B、甲骨文

C、《史记》

D、《资治通鉴》

12. 京剧号称“国剧”,以下表述与其不符的是()

A.京剧由徽调发展而来

B.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

C.京剧韵产生与繁荣得益于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D.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13.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有()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②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学”

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

16.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7.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8.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 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 清楚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19.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变化迅速的原因。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才引起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人才流动频繁,①②③项均属于社会变化的因素,因此选择B项。④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因为礼崩乐坏是对的,但平等思想却不正确。

2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句话的共同点是说明统治者非常()

A.重视宗法关系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规范 D.任人唯亲

2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23.梁启超曾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4. 胡适认为:“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耽、孔丘并于韩非子,皆忧世之乱而思,有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A. 正确的

B. 根本错误的

C. 非常片面的

D. 表面的

25.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技巧】本题的角度限制是“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民族主义中的“鞑虏”是指满洲贵族,包含有大汉族主义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排除③。④中“异种”是指帝国主义,也带有明显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排除。正确答案A

26.“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27.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8.“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题技巧】题眼:“民众以为清… ‘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29.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0. 著名历史学家掌开浣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 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 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 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31."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32.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33.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及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社会契约精神

C. 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34.文艺复兴后,欧洲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搭配

①伽利略——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创的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②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次革命

④普朗克——量子论的创立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

⑤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A ①②③正确,④⑤错误

B .①②③错误,④⑤正确

C ①③⑤正确,②④错误

D .①②③④⑤均正确

35.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先进文化的吸引36. 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

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

37.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8.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指()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9.

高考历史有效错题分类反思方法精要

高考历史有效错题分类反思方法精要 反思一:区分君主专制(指中央制度,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指地方制度,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选官制度(选拔人才)与监察制度(监察吏治)四者的区别: 1.(2017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2015全国卷1)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3.(2016全国卷1)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2016全国卷1)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5.(2020惠州一调)24.西周实行“采诗观风”制度,设有专职采诗官负责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该制度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文化传承 C.巩固宗法制度 D.避免官员贪腐 6.(2020惠州一调)25.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7.(2020惠州二调)25.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 A.消除民族矛盾 B.促进边疆开发 C. 加强君主专制D. 强化民族认同 8.(2019惠州二调)26.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反思二:高考32题古希腊做题关键:一是明确题干考点应与答案一致,考雅典民主不能选罗马法和人文精神选项、考人文精神不能选雅典民主和罗马法选项;二是对三者罗马法与雅典民主本质、弊端和双重标准要有清醒认识,贵族有特权、平民拥有基本权利、奴隶被奴役: 1.(2014·全国卷一)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

历史错题集

历史错题集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仅3次,聘(派手下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4次,朝见晋、楚等国国君却有32次,聘多达56次。这反映出 A.新的礼乐秩序取代周礼B.诸侯国之间发展不平衡 C.晋、楚已成为春秋霸主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明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礼节反映了 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3.在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以女婿和女儿的身份同时继任英国国王.此后,一个不会说英语的德国人以外孙的身份接掌英国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这种在西方历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中国封建时代则鲜有其例,主耍原因是 A.东西方王位继承的方式不同 B.中国君主专制的束缚 C.中国宗法制度的约束 D.中国理学思想的禁锢 4.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保护白由民的私有财产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5.“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 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6.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 7.罗马法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了同罗马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在解决法律冲突中更能满足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材料说明 A.罗马法具有超民族的特色 B.罗马法律持续发展与完善 C.各民族对罗马法逐步认同D.罗马法维护公民平等权利 8.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指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罗马人民所适用的这两部分法律中 A. 自然法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B. 万民法是罗马人民特有的法律 C. 成文法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D. 市民法是罗马人民特有的法律 9.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10.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 A.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 B.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 C.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 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如何做好错题集

如何做好错题集 身为曾经从错题本中获益良多的学生一枚,这个问题必须得答啊!首先说明,我在这里指的错题集,是对错题的研究成果的记录本。至于那些只是把错题抄在一起以便日后集中复习的类型,此处不作讨论。 在我看来,“如何做好错题集”这个问题,其实能分为以下几点来回答:为什么要做错题集?哪些科目最需要做错题集?如何做错题集? 下面我就来说说关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我的一些看法。 1为什么要做错题集? 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体系中,要想通过考核得到认可,最重要的途径是对各种题型进行大量训练,从而积累大量的解题经验和技巧。因此,目前多数学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解题教学”,除了个别天资尤其聪颖者,几乎没人能够不被这种模式裹挟三年、六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是,大量训练不一定意味着成功。看看我们身边,总会发现这样一类同学:他们勤奋刻苦,不仅完成教师的作业,也会为自己“开小灶”,但在各种考试中体现出来的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解题训练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效。换言之,他们的训练与打发时间无异。 那么,数量在解题训练中难道不重要吗?的确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说到底,解题训练的根本目的,是缩小自身思维能力与出题者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如果是仅仅想体会到这种差距,只要看看数量或准确率就足够了;但作为还在体系内挣扎,力图缩小这种差距的我们,关注的就应该是那些错题,以及错题产生的原因。因此,任何一个想要从应试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人,都会使用错题集来总结他们解错或解不出来题目的原因,争取做到有则改之,不重蹈覆辙。 2哪些科目最需要做错题集? 明白做错题集的重要性后,问题就来了:按照提升自身思维能力的标准,到底哪些科目是最需要做错题集呢?毕竟,如果六科或九科都做错题集,那都相当费时费力。 先说文科吧。 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类的科目,考查的题型分基础知识(语文的语音、字词、病句、表达,还有英语的语法)、阅读理解和表达应用三类。其中,基础知识属于多练就熟的范畴,本身是不具备任何思维难度的;至于阅读理解和表达应用,它们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都很强,就算有解题方法,基本上也是靠平时多加积累才能总结得到的。因此,这两科我不大建议做错题集。 历史和政治嘛,客观题倒还灵活些,但世界上能引用的伟人语录和史籍图文太多了,想要做好这类题目,终归还得练好自己的理解力和观察力,至于其它的都是记得就会不记得就不会的事了。主观题就不用说的,基本靠背诵记忆。因此,我也不怎么建议这两科做错题集。最后说地理,因为地理算是文科之中最具理科性质的科目,其能力要求真可谓集文理之大成。现在文科综合里的地理题几乎都结合图表进行考查,而且地理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动态的,比如大气洋流的各种走向等等。所以要是错了地理题,不进行一下反思是不行的。 再说理科,也是很多同学认为的,最值得做错题集的大类。

错题分析原因

答错试题后的各种错误形式、原因分析及讲评 试题的技巧与反思 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题都讲了好几遍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 为什么会出现“老师反复纠错,学生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讲评课的认识不够,使得讲评课的效率偏低,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解,强化巩固的作用。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有: 1、阅卷不及时,讲评滞后,使得讲评失去了效果 (1)由于我们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压力较大,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考完试就忙着上新课,往往把试卷讲评课安排在辅导时间、自习时间,使得试卷讲评滞后。 (2)不能及时阅卷或阅卷时间拖得较长。 (3)阅完卷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 由于讲评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阅卷后不作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逐题讲评 阅卷后有些教师既不作统计,也不做错因分析,试卷发给学生后就开始讲评。由于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错误原因是什么?学生思维障碍的点在哪?不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听什么?讲评的重点是

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在试卷讲评时,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不分主次,逐题讲解,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该讲的地方没讲,不需要讲的地方却反复讲,使得解答有问题的学生的问题没解决,也使好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感觉无事可做。一节课下来,收益甚微,事倍功半。 3、只重解题过程,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有些试卷讲评课,老师将试卷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只是对对答案。而解答题也往往把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哪一步错了,正确的应怎样解答。而对为什么错?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题应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等问题不重视,缺乏方法指导,更谈不上挖掘试题功能进行思维训练了。 4、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主体参与不够 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把自己想到的都讲出来,恐怕哪个环节没讲清楚。有的老师认为:我都讲到了,学生不会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哪道题我没讲到,考试时学生不会那就是我的责任。由于老师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而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 5、只讲错误,就题论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第一周: 1、3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零六三千万四百零六 分析原因:学生刚接触亿以内的读数,对数位顺表还不是很熟,顾上了万级,却顾不了个级。特别是零出现很多个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写错。 纠错措施:让学生记住数位表,并分级读数。 改正:30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百零六 2、一百万有10个(1千万)。 分析:学生没有仔细读题,想当然以为是10个一百万是多少。 改正:一百万有10个(十万)。 第二周 1、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写作:(1000100) 分析原因:学生对写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没有分级再读,不够仔细。 纠错措施:让学生对文字也进行分级,找到万字,再写数。 改正: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写作:(10000100) 2、三个“8”分别表示8个千万、8个十万、8个千的数是(C)。 A. 83688000 分析:学生没有分级就从高位开始看起,导致错误。 改正:B 第三周 1、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5000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分级写数,导致漏了一个0。 纠错措施:让学生熟记数位表,左起右起都能记住。再按数位写数。 改正: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05000 )。 2、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 9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纠错措施:让学生明白省略的尾数是那一部分,最高位是什么,再判断填什么数。 改正: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 5~9 )。 第四周 1、一个蛋糕长5厘米,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那么,(1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分析原因:学生对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的意思不理解。 纠错措施: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条信息的意思,知道排成一排1米需要20个蛋糕,那么排1千米需要1000个20。 改正:那么,(2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2、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分析原因: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纠错措施: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 改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历史错题-阅读理解

历史错题 阅读理解类偏题怪题类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百家争鸣的了解。 原句:孟子曰:杨朱利己,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他认为兼爱使其对别人的爱和对父亲的爱一样,这就违反了父子君臣之理,这样不忠不孝之人与不知礼仪的野蛮禽兽无异。这是对墨家“兼爱”思想的批评。 A项,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是还不曾有过的,强调要纳贤。故A项错误。 B项,对待别人的家庭和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一样,属于墨家的兼爱思想。故B项正确(√) C项,“事在四方”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制将要完全取代分封制。“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权力的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即实行君主专制独裁,是加强君权的主张。故C项错误。 D项,世人失去本来纯善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

人以仁;世人因失去了仁义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义;人心不古,而义也失了,圣人为复古道,才教以礼也。不属于“兼爱”思想。故D项错误。 2.顾炎武在《日知录·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这表明他的治学风格是()。 A.经世致用 B.旁征博引 C.开拓创新 D.批判继承 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治学风格。 题干大意是:我从读书以来,每每有所收获便记载下来;若遇到与古人思想不合的地方,就多次修改校定;若遇到古人思想先于我的地方,就会将这部分删减。 由此可以看出,顾炎武在治学的时候,所记载的是自己在读书时的思考和所得,对于和前人相同的观点便进行删减而非照搬古人,留下的是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想,这体现了其开拓创新的精神。经世致用、旁征博引与批判继承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从体现。C正确(√) 3.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 B: 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C: 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 D: 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思想,考查考生阅读历史材料提取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对于人的本性要进行引导,如果不引导就会出现混乱,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人要快乐就要遵循礼乐规范,B项正确。A项、C项、D项都是对材料的曲解。

如何做历史错题本

如何整理和运用历史“错题集” 一、整理: ..... 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考点和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其整理步骤: 1.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考点和错误的原因,错因一般为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原因类、影响类、规律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该考点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书,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考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需要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但一定要有错误归因和考点归类。 2.记录方法。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在该错题的一边写出自己解题时的过程.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用灰心,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错误原因。 3.必要的补充。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4、及时总结同类知识。 二、运用: .....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历史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以后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一点,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虽然每位同学的“错题集”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集”中的优点是可以借鉴的,故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 错题集上,容易混淆的记忆要点也有必要整理归纳,要写清楚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另外,最好多准备几种颜色的笔 随身带着错题集,如果做不到,建议有空的时候,下课的时候看看,至少考试前翻一翻,减少同一问题失分,最重要的是要经常的去看,不然做了也没用。 三、举例: .....

九年级历史试题错题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5.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 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2011年10月10日,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宏伟的日子,为此,某中学举办了以“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恢复”为主题的宣传专栏。专栏中所配图片和内容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 B C D 二.图说历史(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图1是战争后清政府派李鸿 章赴日本签订《》的情景, 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2.图2创建于1924年5月,是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亲自创办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 任,学校把____________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严重的地位,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28题6分,29题8分,共14分) 28.主题:重走长征路 步骤一:了解长征历程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2分) 步骤二:体验长征胜利 (2)“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长征中哪个严重的环节?(2分) 步骤三:感悟长征精神 (3)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2分) 29.【话说近代中国】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屈辱南京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2分) 英雄中国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4分) 迎接新生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2分)

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九年级历史《第8课》错题集练习(无答案)

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九年级历史《第8课》错题集 13、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论述,错误的是() A、新航路开辟前,欧亚两洲之间只有一条航路联系 B、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西方国家很想从东方贸易中获得利益 C、15世纪,西欧人迫切希望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D、航海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 4、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这时期产生的伟大戏剧家是() A、达芬奇 B、莎士比亚 C、拉斐尔 D、但丁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恩格斯在讲到文艺复兴成就时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请回答: ⑴材料一所指出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何时何地? ⑵材料二所提到的诗人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其作品弘扬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10、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有 (1)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促使文艺复兴的出现。 (3)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使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起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有 ( ) ①封建地主②农民阶级③新贵族④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

1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B、美国政府在政治上对北美人民采取高压政策 C、北美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 D、英国在加拿大建立殖民地 12、《独立宣言》的发表,意味着() A、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美国的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 A、制宪会议 B、总统 C、最高法院 D、国会 第11课法国大革命 13、法国《人权宣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标志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B、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提供了蓝本 C、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D、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17、将法国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处死路易十六②攻占巴士底狱③发表《人权宣言》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第12课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7、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了法国工业的发展 B、遏制了俄国的扩张野心 C、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D、巩固和推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8、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了() A、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B、拿破仑违背了历史潮流 C、军事专政不符合资产阶级要求 D、欧洲封建势力强大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7、瓦特支撑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9、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的革新过程中首先取得突破的国家是()

整理错题本的五种方法

整理“错题集”的五种方法 摘要: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如何整理“错题集”,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 分类整理。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学科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 记录方法。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源的分析。 3. 必要的补充。 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4.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有效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即可,不必深入挖掘。 5.活页装订。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好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将来的考试中会犯错误,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宝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以后复习时间间隔可以加长一点,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九年级历史上册错题集

九年级历史上册错题集 1.下列关于大河流域文明与海洋文明比较,不正确的是 ( C ) A.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B.古腊罗马濒临海洋,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多山,多岛屿 C.大河文明多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突出特征“小国寡民” D.海洋文明以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度发达著称 2、2001,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纪念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其祖先发明的文字是( D )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甲骨文 D.楔形文字 3、列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成就且对其他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B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其中最大的城邦是 ( B ) A.雅典 B.斯巴达 C.印度 D.古巴比伦 5、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B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6、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说泰米斯托 克利——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 的名字写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 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C ) A.奴隶主贵族民主 B.间接民主 C.直接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7、者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它 ( D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D.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8、到罗马旅游时听导游介绍说:“它是古代罗马宏大的宗教场所,也是罗马穹顶技术 C.方尖碑 的共同之处是 ( C ) A.强调人人平等 B.强调民主法制

初一历史下学期考试错题分析

初一历史下学期考试错题分析 1.[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商鞅;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 2 ] 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法家、地主阶级。[ 3 ]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秦国、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进行了变法行动。具体措施,废除原来土地的疆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6].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决态度。结果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进行了变法. [7].谈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部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 ]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秦孝公的信任、重用. [9]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象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10]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2. (1)孔子;(2分)春秋时期。(2分)(2)儒家学派;(2分)《论语》。(2分)(3)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分)(2)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2分)(4)提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①秦王是指谁?他扫六合后自称什么——赢政、秦始皇。②“秦王扫六合”是在什么时间灭掉哪六诸侯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③什么战役后,东方六国无法抗拒秦的进攻?——公元前206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④秦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历史潮流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⑤秦的统一,对今天我国的统一大业的实现有何启示?——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心愿。我们要坚定不移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也不承诺放弃武力;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积极推进两岸交往,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统一大业。 4.(1)上文中“皇帝”指谁?——北魏孝文帝。(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4) 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5.(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什么地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秦朝当时的徭役非常繁重(3)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说秦始皇过大于功。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浅谈错题本在初三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浅谈错题本在初三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重心也由教师的教开始转 向学生的学。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课业负担重,那我们就需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一线的教师提出要精讲精练,通过选择典型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学生 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习题的呢?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刚做过并评讲过的历史试卷上得 分率低的题目第二天再让学生做一遍,结果只有1/4的学生没有再错,有1/6的同学错误在 一半以上,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之处。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原因有三:1.错误题目没弄懂(教师评讲时没有认真听,或没听懂);2. 没有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没 有改正;3.不重视自己的错误,认为试卷考过就轻松了,没有意识到考试是为了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不断进步。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考试中避免以往的错误 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让学生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历史错题本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历史错题本的重要性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一些学生来说,做题的时候,错的虽然 很少,但是往往因为错题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了它;还有一些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往 往不愿意直面错题,只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而不是去剖析为什么会错,这样认识往 往不是很深,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一个错误就是一 个盲点,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对待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只有这样,错误才会越来越少。用好历史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 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历史错题本 明确了历史错题本的作用和好处,很多学生都会有立刻建立自己的“错误小档案”的冲动。此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建立历史错题本。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去摘录整理错题,我没有要求学生使用学校统一的练习本,而是让学 生自己挑选他们喜欢的本子类型,同时我鼓励学生可以为自己的错题本设计一个独特的名字,还可以写上鼓励自己的话。这样每个学生就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错题本,每次 拿出来摘题和复习时都特别的有幸福感。 我要求学生抄写错题时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划下来,写上错误原因,分析这题的解题思路,重点内容和自己易错的内容用红笔写,材料题则是针对错误的题目选择性地摘抄材料,图片 不用画,用文字说明那幅图的内容即可。学生刚开始整理错题本时,都非常认真地按照我的 要求做好错题记录,可没多久我就发现学生的激情有所减退。我也认真思考了原因,发现我 在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时有些问题疏忽了。比如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每次作业、考试错 的题比答对的题还多,那么他就忙于应付我布置的“抄写一遍错题”的作业了,哪里有时间去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错”、“正确的解法是什么”?还有一些题目很长,光摘录题目就让学生花 费很长时间;还有一些学生摘之前没有对这个错题仔细研究,就是机械地摘录,结果导致同 一题型的题目在错题本上出现了好几处。学生就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比如错误原因,他就 写“审题不清”。这些都导致学生摘得辛苦却没有实效。 经过总结思考,我给学生重新建议了如何记录历史错题: 1.分层次摘抄: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不同,比如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开始只要求摘抄一 些基础知识简单记忆或简单应用上出错的问题,对难的知识应用可以先理解,等相同的题目 做多了、渐渐掌握时再记录;而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就可以更高。

历史错题分析

错题分析: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分析:这道题考查人物及其作品,有些学生容易混淆,导致容易出错。应选A. 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xx《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xx》 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要经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还要谈启发,学生做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应这样分析回答:①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③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 31、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8分) 1/ 2

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要分析、归纳,有些学生答题时找不到切入点,还没有这种题型的答题经验技巧,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应这样分析回答: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 2

文综复习方法及错题本整理

文综复习 一、基本要求 文综政史地,整体上来讲是三门不同学科,实际上其中很多方面都是有联系的。所以才能放到一张试卷上。 通用的学习方法,无外乎背诵,默写,做题。 背诵 背诵是文科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任何一个文科老师都会强调这一点。背诵要掌握技巧,不能每天毫无规律,要分章节,分梯度,每月、周都要有计划,每天要给自己定下目标,直到完成每周/月计划。开始的时候会很难受,因为有些东西背很多遍仍然会混乱,但是坚持二十天就会形成习惯,慢慢就会形成质变。 默写 默写只是我个人做的,其他同学没有这样,我每天中午放学在校不回家,就在班里小睡一会,然后就默写文综各个片段。一开始是当做练字,后来发现一举两得。中午热的时候刚到班里很烦躁,写题有时候没有思绪,就写写字。 做题 做题是高三的主修课,很多名校(无为,合肥168,铜陵一中等),每天都有大量的题目。我班经常发他们做的试卷。但是,做题不应该太在乎数量,老师说,没有质量,数量只是水分。所以,错题一定不要放过。既然是错题,包含着自己的不足。

二、错题集的整理 我看了,很多同学都是把所有的错题混乱的弄在一起,但是学习非常好的同学,错题集做的就像一本买来的资料书。基本上错题集要有几个要求: (1)错题本要买厚本子,大本子。要多准备两个本子,不能三科挤在一个笔记本上。因为会有太多太多的题目要记录。 (2)每页要左右7、3对折,右边要留出空白,记下做这一题的教训。也可以补上和这一题比较相近的经典题。不要怕笔记本有空白。 (3)错题有条件就剪下来,省时间,重要的是纠错这部分。 (4)各个科目错题尽量分章节,分大类分小类,以后碰到相近的题想查就查了。 (5)温故而知新,我和同学去食堂吃饭,学习好的同学有的就带着错题本。 (6)别怕脏,只要不混乱,各种笔都没问题,两行字中间夹缝也可以记东西。 三、答题要求 (1)分序号 (2)字迹清晰 (3)教材语言,简明得体。

历史必修一易错题精选

2009年南京市高考历史200道选择题错题集 (注:答案是对应题号,不对应顺序,如1\20,答案为20题) 必修一错题集 1\20.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 ②③④ 2\28.“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 3\30.下图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3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 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 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5\39.右面图片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运动 5\42.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 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 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6\4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7\49.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8\52.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 ①南昌②瑞金③井冈山④延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9\58.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凋查时,在江两和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的大字,斑驳模糊,第一、二个字笔画

高中历史必修一错题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错题整理 历史组 6.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B.置“三公”“九卿” C.确立皇帝制度D.全国郡县化 解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糅合“法”“术”“势”,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而封邦建国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可以排除A项。据题干中“首先”二字,可判断选C。 答案:C 7.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得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解析:“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的意思是察看地方治状,官吏的升降、断治冤狱,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监察职责。而西汉初期“刺史”是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答案:D 8.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材料综合了秦、汉、唐三朝的不同状况,都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择D项。 答案:D 9.《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对朱熹这段记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制”是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这一制度使皇权受到削弱 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 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 解析:材料中的“唐制”很明显是指三省六部制度,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它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说法不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