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2]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2]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2]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2]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2]

————————————————————————————————作者:————————————————————————————————日期:

刑法总论作业集(必做部分)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判断题

1.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是1979年7月1日通过并施行的。()

2.刑法是对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3.附属刑法就是刑法典的附则。()

4.司法解释,就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5.在对刑法某一条款进行解释时,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方法。()

二、单选题

1.刑法是国家的()。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重要法规

2.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颁布,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A.1998年1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3月14日 D.1997年10月1日

3.我国刑法由()组成。

A.罪状与法定刑 B.犯罪与刑罚

C.总则与分则 D.十章犯罪

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A.阶级性 B.战斗性

C.严厉性 D.调整.维护计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5.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以分为( )。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6.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

C.维护社会治安 D.维护社会秩序

7.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A.一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8.狭义刑法是指()

A.治安处罚条例 B.刑法典

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D.研究刑法的科学

9.刑法的解释方法分为()

A.扩大解释和限制解释 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

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 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0.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A.强制性 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 D.阶级性

三、多选题

1.刑法的解释按其效力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5.刑法规定的内容包括()。

A.犯罪 B.刑事责任

C.刑罚 D.保安处分

6.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显著特点有()。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7.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8.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

A.公安部B.司法部

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

9.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D.限制解释

10.刑法的分类包括()。

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D.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四、填空题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________,实践根据是我国同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2.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和的科学。

3.刑法是国家的法律,其规定的、刑事责任和是其基本内容。

4.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和。

5.制定刑法的目的,在于和。

6.刑法从体系上分为和两部分。

7.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和学理解释。

8.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判断题

1.立法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委任行政机关制定刑法规范。()

2.在我国,判例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

3.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立法原则,但不是司法原则。()

4.罪刑相适用原则是适用人们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

5.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B.教育与改造相结合

C.改造与教育相结合 D.罪刑法定

2.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司法解释是()。

A.限制解释 B.类推解释

C.文理解释 D.扩张解释

3.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罪刑原则的是()

A.《人权宣言》 B.法国刑法典

C.意大利刑法典 D.德国刑法典

4.我国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刑法的()。

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6.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构成要件的明确性,不意味着处罚范围的合理性

B.刑罚的明确性即体现了刑法的合理性

C.刑罚的明确性要求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D.刑法的合理性要求禁止溯及既往

7.下列哪一项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A.类推解释 B.扩大解释

C.缩小解释 D.重罪轻判

8.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惩办与改造相结合原则 D.教育与改造相结合原则

9.下列不属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积极要求的是()

A.罪刑法定化 B.罪刑实定化

C.罪刑明确化 D.禁止有罪类推

10.对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在定罪量刑上应当()

A.区别对待

B.地位高、功劳大的人从宽论处

C.不论身份、地位的高低,所有的人一律平等

D.通常情况下应平等对待,但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例外处理

三、多选题

1.下面属于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消极要求)的有( )。

A.排斥习惯法 B.禁止有罪类推

C.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A.行刑上一律平等 B.定罪上一律平等

C.同罪同罚 D.任何人都不享有刑法上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A.罚当其罪 B.罪刑相称

C.重罪重罚 D.轻罪轻罚

4.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

A.平等地定罪 B.平等地量刑

C.平等地行刑 D.罪刑相当

四、填空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最主要的原则是。

2.罪刑法定原则概括起来就是。

3.罪刑法定主义有四个派生原则,这就是:排斥习惯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除了罪刑法定原则外,还有、。

5.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和承担的相适应。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判断题

1.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适用大陆刑法。()

2.少数民族地区对刑法进行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后,刑法典在少数民族地区则不再适用。()

3.对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所审理的犯罪,其实体法的适用根据是国际条约,而不同国内刑法。()

4.我国现行刑法典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5.适用新法对被告人更有利时,如果案件未经判决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则可溯及既往。()

二、单选题

1.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

2.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美国刑法 B.中国刑法

C.日本刑法 D.巴西刑法

3.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属地 B.属人 C.保护 D.普遍

4.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外国己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5.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处罚的

6.新刑法第12条规定的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7.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下列何种途径解决()

A.免刑 B.外交途径

C.无罪 D.政治途径

8.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国际公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此内容是下列何原则的体现()A.保护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 D.普遍原则

9.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C.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10.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三、多选题

1.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原则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

B.不适用我国刑法

C.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D.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A.在我国军用船舶上犯罪

B.在我国民用船舶上犯罪

C.在我国军用飞机上犯罪

D.在我国民用飞机上犯罪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犯罪结果地 B.犯罪行为地

C.罪犯住所地 D.罪犯被捕地

5.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6.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7.属地管辖原则中的“地”包括()

A.领陆 B.领水

C.领空 D.挂有本国国旗的航空器

8.根据属人管辖原则,下列适用中国法律的情况有()

A.国家工作人员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

B.A国国家工作人员在A国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

C.军人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

D.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以外的其他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根据我国刑法应当判处2年有期徒刑的。

9.我国刑法采取的保护管辖原则适用的条件有()

A.所犯之罪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

B.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C.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

D.所犯之罪尚未在外国进行审判

10.我国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

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

四、填空题

1.刑法的效力范围可分为和。

2.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处理。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

5.享有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解决。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的船舶或者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的范围内,行使。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判断题

1.刑法明文禁止的行为即为犯罪。()

2.自然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小,而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大。()3.大陆法系确立了犯罪的三个特征,即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4.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5.只要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中的一个或几个要件,该行为就符合犯罪构成,构成犯罪。

二、单选题

1.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采用了( )。

A.犯罪的形式概念 B.犯罪的实质概念

C.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D.中国式的犯罪概念

3.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处罚性 D.主观恶性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 )。

A.违反法律 B.违反刑法的规定

C.违反一切行为规范 D.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5.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两类,下列各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A.犯罪时间 B.犯罪地点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6.刑法理论上,根据犯罪构成在形态方面的特点将犯罪构成分为( )。

A.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B.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C.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

D.叙述的犯罪构成和空白的犯罪构成

7.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

A.修正的构成 B.派生的构成 C.复杂的构成 D.简单的构成

8.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

9.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危害了社会B.损害了国家利益

C.损害了公民利益D.违反了刑法

10.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A.主观罪过性B.阶级性

C.刑事违法性D.犯罪概念

三、多选题

1.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于()。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

B.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

C.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运用

3.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 )。

A.什么是犯罪 B.成立犯罪要具备哪些要件

C.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 D.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4.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有()。

A.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B.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对象

D.犯罪方面

四、填空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和刑罚当罚性。

2.犯罪的概念分为犯罪的形式概念、和。

3.以犯罪构成的形态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和。

第五章犯罪客体要件

一、判断题

1.客体的基本含义就是对象,因而,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

2.根据犯罪客体的层次不同,可将其分为一般客体、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3.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币,行为人通过伪币所获得的非法收入是犯罪所得之物。()

4.犯罪客体要件是选择要件,可有可无的。()

5.法益实际上就是犯罪客体,二者只是称谓不同,并无实际变化。()

二、单选题

1.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2.犯罪对象是指()。

A.犯罪客体 B.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

C.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D.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

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犯罪对象 D.一般客体

4.根据犯罪侵犯直接客体的不同类型,直接客体可以分为()。

A.物质性客体和非物质性客体 B.现实客体和可能客体

C.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D.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5.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

A.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B.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C.全部的社会关系 D.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6.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

A.简单客体 B.复杂客体

C.同类客体 D.一般客体

7.根据客体的单复性可将直接客体分为()

A.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B.物质性客体与非物质性客体

C.一般客体与特殊客体 D.同类客体与异类客体

8.犯罪客体是构成一切犯罪的()

A.主要要件 B.次要要件

C.必备要件 D.选择要件

9.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具体犯罪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B.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者物

D.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10.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

A.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关系

B.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法益整体

C.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社会的全部社会关系

三、多选题

1.下列哪些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

A.暴力取证罪 B.保险诈骗罪

C.贪污罪 D.故意杀人罪

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主要有()

A.有犯罪一定有犯罪客体,但并一定有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是;

C.犯罪客体是刑法分则体系建立的依据,犯罪对象不是;

D.犯罪客体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侵犯,但犯罪对象却不一定。

3.犯罪客体在理论上,从直接客体的受侵害的客体的个数可以分为()

A.简单客体 B.可能客体

C.现实客体 D.复杂客体

四、填空题

1.犯罪的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关系的整体。

2.犯罪的也叫犯罪的共同客体或者犯罪的。

3.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所共同侵犯的客体,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所直接侵犯的也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

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

一、判断题

1.行为人以不作为的方式故意导致他人死亡的,是不纯正不作为犯。()

2.危害行为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3.遗弃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构成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5.认定因果关系则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刑事责任的认定。()

二、单选题

1.犯罪行为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明知行为与不明知行为

2.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B.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

C.客观方面要件与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

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3.危害结果是()。

A.任何犯罪的必备要件 B.过失犯罪的选择要件

C.既可以是选择要件也可以是必要要件 D.是故意犯罪的必要要件

4.下面关于不作为犯罪正确的是()。

A.不可能是过失 B.可能是过失

C.不可能是故意 D.只能是故意

5.甲带邻居家的4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6.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 )。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7.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是( )。

A.抢劫罪 B.遗弃罪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8.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B.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C.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D.因果关系是体现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9.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10.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三、多选题

1.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 )。

A.基础要件 B.先决条件 C.必要要件 D.选择条件

2.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犯罪?( ).

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致使父母饿死

B.过路人看见孩子溺水不救,造成孩子被淹死

C.成年人甲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甲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D.扳道工不按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

4.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联系.其存在与否与行为人主观上能否预见无关

B.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就应当对该结果负刑事责任

C.一个危害结果不可能由数个危害行为造成

D.行为人的行为介入第三者或者被害人的行为才发生结果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当然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5.下列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

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

B.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趁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

C.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迫下,不慎失足跌人悬崖摔死

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

院之后,乙才因失血过多死亡

6.不作为犯罪要求的义务的来源有()。

A.职务上的义务 B.法定义务

C.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D.道德义务

7.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性要件包括()。

A.犯罪结果 B.犯罪行为

C.犯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D.犯罪特定的方法

8.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9.下列犯罪中,只能以作为形式构成的是()

A.放火罪 B.抢劫罪 C.爆炸罪 D.绑架罪

10.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了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应当考察的因素有()

A.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B.介入情况的异常性的大小

C.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

D.行为人的行为与介入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四、填空题

1.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包括危害行为,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诸事实。

2.犯罪行为是构成犯罪客观方面必须。

3.犯罪客观方面选择要件是指时间.地点..。

4.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和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5.作为是指行为人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行为。

6.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实施并且实施某种积极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的行为。

7.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给社会(即犯罪客体)已经造成或的损害。

8.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与的因果关系。

第七章犯罪主体要件

一、判断题

1.没有辨认能力一定没有控制能力,没有控制能力也必然没有辨认能力。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等特定的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3.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犯罪主体是否具备特殊身份,只对定罪有意义,对量刑没有意义。

5.根据刑法规定,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二、单选题

1.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A.重婚罪 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C.破坏军人婚姻罪 D.虐待罪

2.醉酒的人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 D.减轻刑事责任

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D.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4.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5.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5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属于()。

A.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 B.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C.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 D.免除刑事责任阶段

6.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A.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B.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C.不能控制 D.不能辨认

7.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D.可以从轻或者免除

8.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0周岁以下 B.不满14周岁

C.18周岁以下 D.不满16周岁

9.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为:()

A.构成走私毒品罪 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构成贩卖毒品罪 D.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10.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三、多选题

1.犯罪主体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A.玩忽职守罪 B.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C.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D.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2.无责任能力的心理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B.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3.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抢劫罪 D.敲诈勒索罪

4.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5.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盲人

D.醉酒的人

6.下列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

A.事业单位 B.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业

7.下列犯罪中,由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有( )。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C.侵占罪 D.贪污罪

8.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

A.人的年龄 B.人的知识水平

C.人的精神正常与否 D.人的智力成熟程度

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第198条规定保险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为了保持刑法的协调和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B.根据刑法第358条的规定,“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成立强迫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伙同他人强奸妇女后迫使卖淫的,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17条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强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C.刑法第382条明文规定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所以,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刑法第385条对于受贿罪没有类似规定,所以,一般公民不可能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D.刑法第399条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是,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

四、填空题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或者处罚。

2.已满周岁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

3.已满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刑事责任。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减轻或者。

第八章犯罪主观要件

一、判断题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意志因素不同。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意志因素是相同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不同。

3.不可抗力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4.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

5.法律认识错误,通常不影响行为性质的认定。

二、单选题

1.某甲与某乙有仇,欲置某乙于死地。某甲趁某乙熟睡,用性能良好.子弹上膛之手枪对准其脑后贴近射击。某甲的心理态度是()。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行为人误用空枪射杀他人,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A.因果关系的错误 B.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C.犯罪对象的错误 D.犯罪工具的错误

3.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没有影响 B.有影响

C.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D.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

4.某甲与某乙有仇,欲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对某甲()。

A.应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

D.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5.犯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于()。

A.影响量刑 B.影响定罪

C.决定犯罪的目标和侵害程度 D.影响定罪与量刑

6.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 B.必须

C.应当 D.可以

7.李某持猎枪上山打猎,见草丛中响动,以为是野兔。急忙开枪,将一上山采药的少年打死,李某的行为是:()。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间接故意杀人罪

C.直接故意杀人罪 D.无罪

8.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构成的个数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犯罪结果的个数

刑法总论

离线考核 《刑法总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基本含义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2、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 2、什么是量刑?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1)刑罚裁量,又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2)量刑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第二,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1.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二者的密切联系表现在: (1)二者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并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 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来源并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 (3)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它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于贪利动机实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犯罪即是如此。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年级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分考 试方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2.以下是所有犯罪均需要的构成要件(D ) A 故意 B 犯罪目的 C 精神智力完全正常 D 主观具有罪过

3.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 )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4.甲在15周岁时盗窃他人2万元人民币,但在其17周岁时案件被侦破,对甲应( D )。 A按盗窃罪从轻处罚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 C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 5、对于单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 A )。 A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B以单罚制为主,双罚制为辅 C一律实行双罚制D一律实行单罚制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故意杀人的,( D )。 A构成故意犯罪但应当从轻处罚B构成过失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处罚7.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小孩遇到危险,甲(会游泳)怕连累自己未救,致使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中的义务来源是( D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8、.按《刑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D )。 A.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 B.犯罪的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C.犯罪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D.行驶在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的犯罪 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 A《刑法》第14、15条规定的结果是物质实害结果 B故意犯罪均要有结果才是既遂 C司法实践需认定危害行为与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的结果指物质性结果 D过失犯罪的结果均是物质实害结果 10、周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庆贺生日。饭后约晚上10点回家途中,周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装有数千元钱的包抢走。周某( c )。 A.构成抢劫罪B.如被害人重伤则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d )?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来不及停车的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兰大20秋学期《刑法学》平时作业-离线

《刑法学》 行为的违法性的原因到底是因为行为本身的“恶”,还是因为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恶”?行为无价值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在于行为自身的违法性,即法律排斥行为的发生;而结果无价值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在于行为引发了法律所排斥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的感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展示自己对这两种理论的理解和疑惑。 浅析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 摘要:围绕着违法性的本质,存在着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争论,而且逐渐成为了违法论的主题。 关键词: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二元论 结果无价值论,是以法益侵害说即认为违法性的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的观念为基础,以“结果”为中心,考虑违法性问题的理论。这种见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虑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结果,然后由此出发,追溯该结果是由谁的、什么样的行为所引起的,由此来判断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好像是将一部记录片倒过来看,从结尾来回忆所发生的事件的全过程。所谓“无价值”,就是“从刑法的立场来看,没有价值”,“违反刑法所意图保护的价值”。所谓结果无价值论,就是说“该行为引起了结果(侵害法益),所以,被评价为没有价值”。它是从被害人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的违法性的见解。 相反地,行为无价值论,是以规范违反说即认为违法性的本质在于违反法秩序的观念为基础,以“行为”为中心,考虑违法性问题的见解。这种见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虑行为人出于什么样的意图、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再考虑该行为引起了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考察行为的进程。仍以上述看记录片的情形打比方的话,就是按照片子的正常顺序,从头开始观看事件发生、发展以及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因此,行为无价值,就是“因为该行为违反了社会一般人的观念即伦理规范,因而被评价为无价值”,即它是从加害人即行为人(而不是被害人)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的违法性的见解。 但是,完全抛开结果无价值不管的行为无价值论,和认为行为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外在表现,只要有体现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危害行为,就能考虑行为人的

东师《刑法总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354

(单选题)1: 甲女只身一人在家,深夜闯入一男子,以暴力相威胁欲强奸甲女。甲女急中生智,先口头答应该男子,趁该男子正做准备时,从床上抓起一把剪子,反身刺向该男子胸部,致该男子死亡。甲女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 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C: 正当防卫 D: 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决水罪的危害结果为 : A: 造成水患 B: 造成水患,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C: 没有造成水患 D: 使用的方法是危险方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李某欲杀害妻子朱某之念。某日晨,李在给朱某做饭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李某为防止其 6 岁的儿子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朱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饭。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李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物质关系 D: 思想关系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某甲家中一只箱子和若干财物被盗,箱子当时就在附近的公共垃圾桶中被找到,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某甲认为是窃贼所藏,日后必然来取。就产生了报复窃贼的念头。把箱中物品取出,装入一个拉发的爆炸装置,放到原处。后来,一个清洁工清除垃圾时发现了箱子,打开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某甲的行为: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爆炸罪 C: 属于假象的防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某甲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枝一批,价值

刑法总论试题2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D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 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B ) A. 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 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 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4.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C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5. 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 D )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 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7. 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 想象竞合犯 B. 结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8.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9.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D ) A.犯罪的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C.行为的方式不同D.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 10.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D) 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 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11. 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C.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12. 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 A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3.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C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1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C ) A. 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 甲在境外购毒品,乙在境外购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共雇一走私船回国,后被查获。 C. 甲乙共谋共同杀丙,但最终乙因病未去犯罪地,甲一人杀死丙。 D. 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15.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C )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 1、离线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自愿 完成。 2、不参加在线测查的,学习中心应将学生的离线作业邮寄到东北师大网络教学管 理部批阅,具体时间见本学期院历(日期以当地交邮时间为准)。 3、离线作业必须由本人手写完成,如发现作业非本人手写,一律无效。 第一次离线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论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论犯罪地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这种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 普通原则 2.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原则 C.罪刑相适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物质关系 D.思想关系 4.某甲想杀害乙,于夜晚持刀潜入乙家,对睡在乙床上的人实施杀害行为。不料,当夜乙不在家,睡在乙床上的是乙的弟弟。甲的行为属于( ) A.认识对象的错误 B.具体目标的错误 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D. 客体的错误 5.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

A.适用方法不同 B.适用主体不同 C.严厉程度不同 D.创设机关不同 6.对于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外国人( ) A.判决生效后立即驱逐出境 B.主刑执行过程中随时驱逐出境 C.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 D.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 7.对于从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 B.可以从轻或减轻 C.应当减轻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8.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9.醉酒的人犯罪() A.不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减轻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10.紧急避险针对() A.客观实际存在的危险 B.可能发生的危险 C.自己感觉存在的危险 D.潜在的危险 11.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2.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二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没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1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只能减轻处罚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2

102.醉酒的人犯罪 ?可以负刑事责任 ?不负刑事责任 ?应当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10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 ?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 ?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正确答案:C 104.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105.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可以从轻或者免除 ?正确答案:B 106.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5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属于 ?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 ?免除刑事责任阶段 ?正确答案:A

107.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周岁以下 ?不满14周岁 ?周岁以下 ?不满16周岁 ?正确答案:B 108.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不能控制 ?不能辨认 ?正确答案:A 109.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

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为 ?构成走私毒品罪 ?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构成贩卖毒品罪 ?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C 110.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盗窃罪 ?抢劫罪 ?绑架罪 ?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

奥鹏17春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 2. 我国刑法分则类罪分类的主要标准是()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简单客体 正确答案: 3.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 B.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 C.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 D.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 正确答案: 4.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正当业务行为 B. 紧急避险 C. 正当防卫 D. 自救行为 正确答案: 5. 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 A. 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 B. 刑法的溯及力 C. 刑法的时间效力 D. 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6. 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A. 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 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

D. 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 7. 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A. 禁止习惯法的适用 B. 禁止类推制度 C. 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D. 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 正确答案: 8.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国对其()管辖权。 A. 有,有,有,有 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C. 有,没有,有,没有 D. 没有,有,没有,有 正确答案: 9. 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它体现了空间效力原则中的()。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折衷原则 正确答案: 10. 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构成:() A. 放火罪 B. 失火罪 C. 危害公共安全罪 D. 破坏生产经营罪 正确答案: 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刑法导论 2008 年08 月21 日10:46 I ?关于刑法的体系,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B.刑法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C.狭义刑法体系仅指“刑法典”的体系 D.广 义刑法体系包括①“刑法典”;②单行特别刑法;③附属刑法 2?关于刑法典正确说法是:() A ?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附则3编B.刑法分则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章 C ?在1997年修订刑法之后,只颁行过一个单行刑事法,此后对刑法修订全部采取“修正案”形式D.目前已有6个修正案(截止于2007年12月底) 3?罪刑法定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含义是:() A ?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成文法,排斥习惯法B.刑法不得类推解释或类推适用 C ?刑法不得溯及既往 D ?刑法不得规定过分的、残酷的、不确定的刑罚 4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正确说法是:() A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的原则不是立法原则 B.犯 罪与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因此排除犯罪性事由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 C.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理念是 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D ?不违反行政法、民商法的行为当然也不违反刑法 5?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B ?罪行指客观行为及其侵害性C.刑事责任指行为人主观意 识的罪过性和人身危险性 D ?罪刑相适应仅仅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轻重相适应 6?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 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 B .行为地不在我国,结果地在我国 C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D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 (犯罪地确认、属地原则适用)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 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对乙莱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对乙某谋杀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9.(普遍管辖原则)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毒品,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 经查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措施:( ) A ?对张某实行逮捕 B ?立即驱逐岀境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 ?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10?甲某身绑炸药混上我国某民航班机。在飞机起飞后,甲某露出身上的炸药,手持火柴,胁迫机组人员 将飞机开往韩国。机组人员与甲某周旋,称需要加油,在国内某机场紧急迫降后将甲某制服。甲某的行为: ()A ?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既遂)B.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未遂)C ?构成爆炸罪(既遂)D.属于国际 犯罪 II ?下列哪种情形可适用属地原则确立我国刑法对案件的效力?() A ?甲某劫持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我国南京市机场迫降 B.甲为杀害乙,从日本邮寄投放了毒药的糕点给住在南京市的乙,乙收到后发现糕点霉变未吃。 C?属于俄罗斯的一列国际列车行驶在我国领域内时,外国人甲盗窃外国人乙的数额较大财物。 D?甲潜入泰国驻华使馆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12?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c ?依据中国刑法必须追究乙的刑事责任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13?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二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 巴西法院判处甲某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某假释回国后:() A ?我国法院依法有权对:甲某该项罪行再次审判 B ?我国法院对甲某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c ?我国法院不能对甲莱该项罪行再次审判,因为这违反“一事不两罚”的原则 D。我国法院对甲某再次审判时,不需考虑甲某在外国已经受到处罚的事实 14.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城内犯罪或国内犯)应适用属地原则(即根据犯罪发生在中国)确立中国刑法对该罪行的效力,但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B.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地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地原则 C.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人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人原则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罪:先减后并)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刑法总论18秋在线作业1

【奥鹏】[东北大学]18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第2题,4.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A、实质概念 B、形式概念 C、法律特征概念 D、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第3题,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 A、酌量发给报酬 B、不发给报酬 C、同工同酬 D、发给部分工资 第4题,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 第5题,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6题,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对象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第7题,甲乙相互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罪 D、紧急避险 第8题,为某一个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客体称为()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第9题,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法律的认识错误 第10题,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甲的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第11题,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1.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 1.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D 2.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还有15分钟。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的行为 ?属共同犯罪 ?属共同过失犯罪 ?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正确答案:D 3.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正确答案:A 4.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正确答案:B 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D 6.孙某纠集5人组成“天龙会”,该会宗旨为“盗富济贫”,并自封“大天龙”。在屡次作案中,“天龙会”盗窃总数额为20万元,孙某亲自参与盗窃5次,窃得财物价值6万元,销赃得款2万元。王某系该组织成员也多次参加盗窃;在一次盗窃过程中,成员胡某单独将事主某女强奸。则张某不应当对哪些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天龙会”所犯的全部罪行 ?万元

浙大远程 2018秋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

单选题1.【第01章】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 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 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 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正确答案:D 单选题2.【第01章】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 一个单行刑法和七个修正案 B 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C 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 D 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个修正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A 例外 B 补充 C 限制 D 特别 正确答案:A 单选题4.【第01章】《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规定》属于()。A 狭

义刑法 B 单行刑法 C 附属刑法 D 普通刑法 正确答案:B 多选题5.【第01章】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显著特点有()。 A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 鲜明的阶级性 C 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正确答案:AC 多选题6.【第01章】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为立法解释和文理解释 B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扩大解释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 D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施行中发生歧义所作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 正确答案:ABD 多选题7.【第01章】刑法规定的内容包括()。 A 犯罪 B 刑事责任 C 刑罚 D 保安处分 正确答案:A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