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方案》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方案》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方案》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方案》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及处理问题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校园安全事故是学生安全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学生安全问题是社会上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据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结果揭示,学生伤害发生率高达50%,每年每2个学生中就有l人遭受l次以上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国有2.2亿中小学生,每年约有1亿学生遭受伤害。从总体上来看,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安全来说有61%发生在校外,另外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踩踏,碰闯,校园围墙倒塌,学生斗殴,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占40%右左。

校园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且生活工作环境复杂的场所,决定其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高发性。校园安全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特殊性。青少年天生活泼好动,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其认知水平低,防范能力差,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二是广泛性。校园生活涉及到师生活动交往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时刻都存在安全问题,防范较难。三是细微性。校园的安全隐患往往是某一环节的疏忽或某一种程序的不规范造成的。比如某一栏杆高度不够,蔬菜加工没烧透,门卫没认真检查,门窗没及时固定,线路没及时更换,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矫正等等。一些细小失误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四是潜在性。事故的发生有时存在侥幸心理,对事故的隐患重视不够,教育宣传不够,对发生隐患及时处理不够。意识上麻痹、思想上放松、行为上粗略,是

最大的潜在隐患。

就我们学校而言,我校地处乐至县天池镇西街,校门距离西街不足10米。西街是乐至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过往车辆特别多,部分车辆车速过快,不安全因素骤然增加,特别是在上学、放学期间又正值上下班高峰,往往出现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抢道行驶,人车混杂的复杂局面时有发生,给过往斑马线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校园面积狭窄,在校学生近2000人,36个教学班。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根据学校的年级安排,低年级学生在教学楼的一二楼,课间休息大多选择在内操场活动,三楼以上的中高年级学生课间休息是大都选择在教室和楼道休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间休息时学生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学生课间休息时的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另外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乱摆乱放,治安秩序复杂、严峻,交通事故频发、逃逸,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急剧增加等。

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急需根据新的形势,研究安全事故,认识其特点和要素,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协作与运行机制,进一步研究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办法,从而用科学的手段规避和防范处理安全事故。为了打破现行安全教育的“瓶颈”,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认识危险、躲避危险、化解危险……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安全的校园环境,保证教育的健康、和

谐发展;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的文件精神,我们提出了《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及处理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二、课题的界定

“校园安全事故”,从广义上说,是指与学校行为相关的,或在校园内发生的对教师或学生造成伤害的事件!从狭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校园内,由于某种偶然或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伤害事件。

“防范”,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是指作好准备以避免受到伤害。

三、研究对象

本校1-6年级所有学生。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2、研究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手段及措施。重点是研究学生上、放学期间的交通安全防范及应对和学生课间休息的安全防范及应对。

3、研究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置及应对措施。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在校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探索出更优的校园安全事故防范手段,找到正确恰当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

3、通过研究,优化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更好的保障师生在校内

的安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有:

1、调查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3、实验法。在各个研究阶段对研究的方案在全校学生中选择性的去试验,观察实验的效果,以便后继的研究提供参考及验证。

4、情景演练法。对一些易发的安全事故进行情景演练,通过演练找出应对及处理的办法或验证事先设计好的应对及处理办法是否合理有效。

5、定期评价法。定期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的全安状况进行评价,对课题研究成效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以期优化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及处理的办法。

辅助方法有对比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

七、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反复强化,让学生从小规范行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让学生知道物质财富可再创造,生命却只有一次,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要引导学生见智

勇为,如发生事故,第一是保全自己,第二利用能利用的手段向社会求救。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珍视生命,重视安全。

5、规范化原则

从上下楼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上放学途中安全等方方面面一点一点教给孩子正确的预防受伤的办法。并且经常性做一些安全疏散演练等。从学校到各个班级,制定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头。

6、循序渐进原则

一是面向全体家长、学生、教师、社区群众,做到全员参与,全民受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和防范、应变能力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安全教育的形式应短小精干,做到持之一恒这

样慢慢让学生家长各方面都提高安全意识。

八、研究措施

(一) 建立一个反应快速、敏捷、高效和纵横有序的研究工作网络。

首先要有行政首长负总责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组”,统揽全局;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具体事务,组织协调。另一方面设立《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及处理问题研究》课题领导小组,成立校长负总责的工作领导组,确定安全信息联络员,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以保证区域内安全工作网络覆盖最大化、反应快捷化和信息来源准确化。

二是要求管理和研究人员任务到位。即按分工负责的原则,将学校安全工作切块划给每个领导; “对口”分解到各个年级各个研究人员;按具体任务,明确到全校的每个成员。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每月底评选校级安全示范班。

2、构建公安部门、学校、社区、学生家庭的“警校民共建,校社家共育,创建平安校园”的“四位一体”网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资料及各方面的保障,并通过警校共育,防治结合,大力治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实现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三)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大力营造安全氛围。

为形成校园内“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自觉意识,依据《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开展对师生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的安全教育。结合资教发[2012]30号和乐教发[2012]47号文件精神,开切实开展以“安全认识大统一、安全常识大学习、安全形势大讨论、安全隐患大排查、安全工作大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活动。另外在此活动以后,继续结合我校特点长期开展以下活动。

1、学校要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日”等宣传活动和板报、专栏,张贴标语,设置警醒提示、悬挂宣传挂图等方式,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2、适时举办学校校长、安全信息联络员、门卫等专题安全教育培训班。强化教职工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育人的责任。

3、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或知识讲座,对师生进行专题性安全教育。

4、让安全教育走进校园课堂,贴近师生生活。将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到课时、教材、教师的“三落实”。要采取间周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半期开展一场安全知识竞赛和每期举办一场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全员专题性的安全教育。通过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自救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配备专(兼)职心理教育教师,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对问题学生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帮教活动。

6、“绿色上网”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自觉维护网络文明,增强网络道德观念,并要求未成年人自觉远

离营业性网吧。

(四)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安全工作月报制。各学校按月填报《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以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全工作动态。

2、学校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审批制。凡3人以上集体外出活动,学校必须提前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学校校内外集体活动报批表》并附安全预案,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活动。

3、节假日安全保卫值班制。每逢节假日,应由校长带班,教职工义务值班。保证信息通畅,以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4、安全工作日记制。各级各类学校每日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学校安全工作日志》,以便小结当日安全工作。

5、安全事故报告制。凡发生与师生有关的各类安全事故,学校要在事发2小时内电话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随后按事故的大小分时限书面报告。

6、隐患排查整改制。各级各类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力量对校舍、卫生、消防、教学设施等认真开展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填具《学校安全排查申报表》,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7、饮食卫生、疾病预防报告制。学校的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情况要向定期报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向有关部门报告。

8、建立应急救援制。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建立起多级安全预警信息机制。制订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强的“事故救援体系和应急处理预案”。

9、实施校园安全巡视制。一方面由学校组织相关成员对各项安全设施进行每月一次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规模较大的、有住宿生的学校和幼儿园,应组建护校队,定期巡逻,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安全保卫。另一方面在课间或课余时间安排教师或学生干部进行巡查护导,防止学生追逐奔跑嬉闹、玩危险游戏,搞恶作剧造成的意外伤害。

10、档案管理记录制。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师生的安全教育,本校或辖区内学校的考核奖惩和安全设备设施运转情况等分细项逐校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和纸质档案,准确记录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隐患则实行台账式管理。

九、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1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十、课题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学校全体行政领导成员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成员:

3、顾问小组

组长:

成员:

十一、课题研究可行性条件

1、课题研究经费得以落实。本课题的研究,包括参加会议、购买资料、组织调查、数据统计、结题验收等预计需资金4万元,除上级拨款外,由学校自筹经费解决

2、我校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在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和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中,总结出了成功的研究经验。课题研究人员有较丰富的小学教育教学经验和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有长期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领导和德育工作者,有的评为省市的优秀班主

任、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研究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的是中、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

3、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强。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科教强校”的战略目标,并把科研工作纳入了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