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德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师道尊严和教师中心等传统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致使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对称、不平等的地位,师生间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关系,平等“对话”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此种师生关系反映到网络德育中,就会造成传统德育的“人灌”演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网灌”,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德育实施只是传统德育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翻版,网络技术的支撑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有不少德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德育更多地表现为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师生双方处于准分离状态,实际上这并非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是传统的物性化、非人性化德育理念在进入网络时代条件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可以为师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QQ、E-mail、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多种私密性较强的方式,在师生互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自己在公开场合难以表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德育活动中透过学生表面的道德行为分析其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包括学生正常的和正当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可以登陆班级博客、校园BBS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与学生网上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心理隔阂,了解大多数学生思想动向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德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德育的目的应该是人,是需要关心、需要呵护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应彰显人文精神,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真情、充满温暖的德育氛围。

网络德育中,教师虽然不能直接面对学生,但由于网络的远程性、非线性及其交互的随机性,可以使得人文关怀变得更为亲切、周

到,含义变得更为广泛,网络给学生的不再是空幻的虚无的感觉,而是变得温馨,富有人性化,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的载体。

网络在对学生人文关怀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德育手段和工具的独特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时空限制。教育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二是贴近学生生活。方针政策和道德规范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都可以与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并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化信息呈现在网页上,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趣味性,使师生双方都意识到德育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三是拓宽了服务渠道。学校采取主动关心学生的姿态,在有关的网页上征求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工作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生的监督,及时进行决策更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教师拥有制度化的权力,规定着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接受教师的安排。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一方面,在网络中没有等级差别和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网络环境所带来的道德要求更多的取决于自主的约束,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尤其是网络让人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面对丰富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信息,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去辨别、去挑选、去占有,具备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和自主免疫能力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

不仅必要更显得重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为德育工作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产生负面效应。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准分离状态和在线网民身份的隐蔽性、不确定性,极易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从而引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异化。主要表现在:网络和其他新诞生的媒体一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混乱和无序状态,要经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的过程。网络信息内容复杂、良莠不齐,科学与谬误同在,真理与诺言并存,造成学生思想迷茫,无所适从,加之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规范能力不强,易让学生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弱化了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要受到道德规范的支配和约束,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具有虚拟化和间接性的特点,受现实规范约束的学生就会在网络空间寻求自己心灵的寄托,从而使现实的道德规范权威性弱化。

在网络上网民并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符号,再加上尚无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导致上线学生责任感减弱或缺失,道德自我约束能力降低。

网络为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但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放弃自己应尽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不仅有悖于职业道德,更与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相去甚远。

1.正面引导

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十分艰巨和迫切的问题。正面引导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体现。教师要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主动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包括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养成自律精神,自觉避免沉迷于网络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2.教会选择

信息的多元化及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要求道德教育必须从“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转变。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甚至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选择和利用对自己的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才不致偏离道德的轨道,才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教会选择,就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学会做网络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中得以最佳发挥。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德育离不开网络,网络也离不开德育。在人性化德育理念构建层面上,网络具有区别于其他媒体而所独有的特点、

功能和优势,有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本转变,由物性化向人性化转变,从而使学校整体的德育工程真正地成为“良心工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为了能更好地深化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的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去试验、探讨和推广。笔者想从“转变观念”的角度,结合一具体课例来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1、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2、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定位。3、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字:网络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正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分式的基本性质》,浅谈网络环境下数

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教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英语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牛津英语五第一单元语法“To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 数学教学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等一体的功能,有效改善数学课单纯依靠书本、黑板的传统刻板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网络整合资源设计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指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且不受时空限制,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

一个很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实现网络在课堂教学的适时性、交换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 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生活情境图、动画等,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反之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随之而活力四射。 一、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动手寻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一堂课上得轻松不轻松,学生兴趣高不高,与教师设计的课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面对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一个有数学思想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具有学习数学的技能。 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王生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及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了一种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a136751.html,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杨小东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09期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知识迁移能力、情感获得和包括讨论、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都作为成绩评判的依据,不再以最终的学习结果作为评判的主要依据,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互联网+”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经验主义”到“靠数据说话” 传统课堂是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个别学生的解题过程,却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很难及时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化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采集教与学的全过程数据,可以同时呈现多位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知道每个学生选择的答案,用统计图表向学生直观呈现全班的答题比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教师或同伴之间指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分析。 如通过交互式答题系统,教师不仅能够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还可以形成课堂记录报表,翔实追踪学生、班级的学习过程,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客观系统的数据。数字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上生成的知识评价,课堂生成不一定都是评价的关键,但要是能抓住有意义的课堂生成,评价将非常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即时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及时性高、针对性强、影响显著等特点,也便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指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正确的方向深入。 从“关注两头”到“面向全体”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数学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新课标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强调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体验、探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人人都能获得适应社会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中,由于受到大班化教学的局限,教师很难顾及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往往是一些优等生和后进生比较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照,而中间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较容易受到忽视。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age, it symbolizes that the humanity stride in the epoch. But this tim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is the network popular and the rapid popularity. The Internet is affecting and is changing people’s study way and the working by the unprecedented spe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The traditional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does not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non-obstructio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tudents’ elaborative faculty has not been well developed. The Internet in secondary school has not been fully us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to instruct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show both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and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method. Key word: network teaching network environment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但是,这一次最显着的特征是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式和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网络教学在中学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利用因特网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同时还探讨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讨论了新方法意义的。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环境初中英语 一、全面阐述网络教学 1.1网络教学的定义 1.2网络教学的特点 1.3为什么要进行网络教学 1.3.1中外网络教学的现状

浅谈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且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进入课堂给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都带来了新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出发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教育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优势,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以及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 一、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 领域中的运用。随着全面推行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进入课堂给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都带来了新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网络领域中因特网(Internet)的持续发展令人瞩目,仅仅十多年的时间,它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大洲数亿人的通信系统,而且还迅猛发展,现在世界各地到处都兴起了让计算机和网络进入学校的热潮。目前,发达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都在大力开展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这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中一个十分明显的发展趋势。 而在中国,作为四大互联网之一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目前已建成了包括一个国家网络中心,8个地区网络中心的全国主干网,同时结合“211工程”,省教育科研网正加紧进行,绝大多数的高校均已加盟,根据教育部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精神,到2010年底将实现“校校通”,从而使中小学等各类学校入网建站也将形成高潮[1]。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同名19999)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 宜兴市伏东小学陈霞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流。 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网络技术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体现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 一、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譬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在各自的微机前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协作学习、探究新知”部分,通过网络协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新意义的建构营造了良好氛围。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他们的电脑屏幕上显示“10个苹果和8个梨各成一排对应摆放”,他们点击苹果中与梨相同的部分后,这些苹果就变成了笑脸,剩下的两个苹果就变成了哭脸了,协作小组在操作的过程中和谐互助,完善发现,从而在自己动手研究中自然就可以分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了。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可以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5:27:43.5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5期作者:刘建国崔丽娟[导读]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既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261300;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261300摘要: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既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网格环境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网络环境是指由多媒体教学网、校园网以及国际互联网等组成的网络教学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外延将进一步扩大,在这一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产生根本的变化。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集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原则 1.合作交流原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创造和交流作品,不仅能促进组内和组间同学的交流,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学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常上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并不意味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而不是“牵”,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 3.反馈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只有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反馈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和完成的作品进行反思,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常设计一些好的学习主题,使学生不仅有探究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步骤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都有着好胜的心理。利用这一点,我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愿望。 例如:我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制作《语文诗歌鉴赏》的网站时,由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施过程如下:组成合作小组:由甲乙丙丁四个学生组成。分工执行任务:小组成员根据选定主题及自己的特长选择设计任务,上网查寻,下载诗歌鉴赏的素材,动手操作,设计具有个性风格的网站。小组成员交流:成员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讨论、探究网站的制作技巧、交流网站内容,提出修改、评议意见。合作提高:任务完成后,我将学生制作的优秀网站发布到校园网上,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习,点拨学生疑难。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和发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应与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集体教学作为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教师的精讲对后续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精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知识背景,明确了活动目的、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而且还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别辅导要发挥一帮一的作用,及时采用了解反馈、课后辅导等手段,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2.避免盲目合作,学习内容过于浅显单一。教学手段的采用都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不能盲目合作,组织教学过程时要多问一问:学习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是否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具有合作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建构合理的难度和坡度的学习内容体系,任何过低和过高的要求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对于合作学习方式而言同样如此。 3.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地位要摆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平等民主的合作者。作为合作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作为指导者,教师要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偏离轨道或走入误区时要给予必要的点拨与引导,力求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这样收放自如、灵活驾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相得益彰。 网络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平台,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但体现了集体的共性,而且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网络环境,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终稿)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草案) 怎样评价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以下简称网络课),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的评课标准要能有效的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的评判。同时具体的评课标准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发展性,要能发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并激励教师的创新性发展。我们也要看到网络环境是目前课堂教学最先进的电教手段,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教改的灵丹妙药,只有适时适量的使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使之成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优化才能成为倡导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为能全面客观的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本标准将从目标,过程和资源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目标四十分 1.课题选择10分 网络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手段虽然不必拘泥于常规课堂教学的规范,但必须注意网络课的适用范围。必须明确的是网络课并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的,在当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就更加重要。无论多么先进的手段与技术,只有恰当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课题研究类"还是"项目活动类"选题是关键,好的立题是网络课成功的前提 2. 课题计划10分 课题计划是整个网络课成功的保障,好的课题计划必须切合学生真实的理解能力,研究 无论那一种课堂教学方式都有它即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目标和任务不一定完全参照教材,但教师事先一定是明确计划好的,做到内容明确任务适当。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度取

过程 三十分 1.过程设计 10分 科学合理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但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还要注意过程中知识的严谨性,避免留下隐性误导。 科学合理的学习探究过程不但是课题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效果。是"草原放牧"般的探究研讨,还是有的放矢的循序渐进的探讨研究,这都取决于过程控制。 3.组织形式 10分 现代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探究学习。无论是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还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都应注意切合课题的具体情况而采用,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加强课堂教学时的师生交流有助于将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潜移默化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提高分析 资源 1.资源准备 10分 网络环境较之常规环境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全球性资源共享,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源准备,即要避免无米之炊,也要防止过多的资讯泛滥,使学生淹没在无序的资源海洋里?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化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某些注

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摘要:为发挥网络教学和合作学习的双重优势,拓展学习模式的对象和范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必要在合作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包括选择合作学习平台,并由明确合作学习主题、划分合作小组、创建合作学习环境、提供信息资源、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展示成果和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等七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评价为标准,共同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合作的态度,从而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承担学习责任,一同完成学习任务。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增强学生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使其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3)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学生可以学到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他人的知识和长处;(5)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习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习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7)增强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提升其心理素质。 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1]。合作性学习策略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它的引入有助 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好的促进。在EFL和ESL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在高度互动的支持环境中促进交流,使语言得到最大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推动学生认知和语言技能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 2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变化,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跨上网络快车。 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而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核心,所以探索一种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的“发现教学法”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实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5-10-29T10:54:44.28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周燕 [导读]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周燕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 643100)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 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心得

网络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它的特点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或者优点是: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

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3 )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 (4 )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