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031012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16 实验:0 上机:16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三维模型建立的各项高级命令;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产品预想图电脑表现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表达各种材质和环境效果真实的表达出产品外观和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产品设计软件的高级命令和应用范围;

2.具有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复杂曲面的能力;

3.掌握渲染参数调节输出预想图。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通过预想图计算机表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软件中三维模型建立的高级命令。

2. 熟悉各种材质参数的调节。

3. 解决渲染输出的各种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想结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以本大纲为指导,采取不同的脉络线索进行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应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计算机三维软件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与软件建模方法需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设计制作产品预想图及工程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于产品模型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熟练程度和对于产品质感及结构的把握。

3.成绩构成:本课程是考查课。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结课作业占80%。

(七)参考书目

《PRO-ENGINEER消费工业产品设计案例精讲》,彭国希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产品设计表现.ALIAS》,杨道陵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二、中文摘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的高级命令和建立复杂产品模型的能力以及制作输出产品预想图和工程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产品预想图电脑表现概要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设计软件操作界面(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 剖析产品结构及曲面,材质类型。

重点:

设计软件PRO-E曲面设计。

第1.2部分渲染器介绍,材质特点及环境设置(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分析材质特性。

2)介绍高级渲染器KEYSHOT 和 SHOWCASE。

重点:

金属塑料光泽度;

第2部分产品设计高级建模1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6 实验:0 上机:4

第2.1部分实例分析制作流程(讲课2学时,上机2学时)

具体内容:

1) 以蓝牙耳机为例分析产品结构;

2) 剖析结构及曲面。

重点:

对蓝牙耳机的结构分析;

第2.2部分设计制作修改模型(讲课4学时,上机2学时)具体内容:

1) 设置工作目录导入产品草图或三视图;

2)创建基准平面并绘制产品曲线;

3)利用曲面造型命令制作创建曲面;

4)合并曲面并调整产品进行细节设计。

重点:

运用修改工具制作复杂曲面调整曲面曲率。

思考题:

产品三维模型制作

第3部分产品设计高级建模2

总学时(单位:学时):14 讲课:8 实验:0 上机:6

第3.1部分实例分析制作流程(讲课4学时,上机2学时)

具体内容:

1) 以家用轿车为例分析车身结构;

2)剖析结构及曲面。

重点:

对轿车翼子板和前后保险杠的结构分析;

第3.2部分设计制作建立修改模型(讲课4学时,上机4学时)具体内容:

1) 设置工作目录导入产品草图或三视图;

2) 创建基准平面并绘制产品曲线;

3) 构建侧围板、前轮眉、上侧围板、建立过度面;

4)构建发动机盖和前板调整曲面曲率;

5)构建进气格栅、前大灯;

6)构建后轮眉、侧裙板、扰流板、后围板、尾灯;

7)构建车窗、车顶曲面调整曲面曲率;

8)细节调整完成模型。

重点:

构建发动机盖和前板调整曲面曲率、构建车窗、车顶曲面调整曲面曲率。思考题:

汽车三维模型制作。

第4部分渲染输出预想图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3 实验:0 上机:3

第4.1部分调整模型分层(讲课1学时,上机1学时)

具体内容:

1)对产品结构分析把不同材质在模型上的位置划分层次;

2)将模型导入渲染器。

重点:

层次分配合理。

第4.2部分材质及环境设置(讲课1学时,上机1学时)

1)设置模型位置、设置摄像机;

2)设置环境选择HDR环境并设置;

3)调节材质参数。

重点:

设置HDR环境,调节材质参数。

第4.3部分渲染参数调节输出预想图(讲课1学时,上机1学时)

1)设置全局照射参数;

2)设置图纸尺寸输出预想图。

思考题:

产品渲染练习。

习题(大作业):

选择一款自己最喜欢的产品,熟练运用三维软件进行结构和外观设计制作,使用渲染器渲染出完美效果图,同时完成工程图输出。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一、课号: 二、总学时:10周(10学分) 三、适用专业:专科三年制工业设计专业 四、选用教材: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中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综合应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三年以来学习的总结和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重要台阶。 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独立完成一个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为主要内容,以设计小组为工作形式,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共事以培养敬业乐群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设计课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并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同时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地检验和展现学生的全面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独立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全方位展示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平台,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0周 (一)课程内容 1、毕业设计要求(A4打印左面装订)一份; 2、开题报告一份; 3、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一式五份; 4、毕业设计作品(含3D建模文件与六视图及渲染文件)光盘一张; 5、设计报告(含展示版面2张)一份; 6、产品实物模型(样机)及照片、视频等; (二)课程要求 1、按所选项目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应力求创新、制作精细; 2、毕业设计作品在产品原理、结构、造型、使用方式、交互界面等方面具有改良性、创新性及可行性; 3、毕业设计作品应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具人性化、情感化思考,易操作、实用性强; 4、毕业设计作品应具有市场因素和成本考量,加工制造方便、有市场竞争能力; 5、毕业设计作品应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在材料选择、加工、使用与再生的全生命周期内应体现环保、健康与可持续的主题; 6、产品造型设计上应美观时尚、具个性特征、有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 7、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10000字以上,使用论文纸按学校论文格式要求打印出来,按学校论文装订要求装订。 8、把设计报告制作成不少于30页的PPT演示文稿,要求图文并貌,文字简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4709 课程名称:产品设计(Product Dedign)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专升本)开课学期 1 学分 4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28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设计素描》、《速写》、《设计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议教材王明旨,产品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06,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1]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03,第一版 [2] 陈汗青,产品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第一版 [3] 伏波白平,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6,第一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产品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专升本方向)专业必修课。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主要方面,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产品设计课程有很大的必要性,这对培养工业设计方向应用型设计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教授并强化学生产品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识,为其今后进行独立设计创作打下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产品设计的教学与训练,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基本掌握产品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 2.带领学生接触并初步了解产品设计所涉及学科的基本常识; 3.使学生初步具备高度美感产品设计的能力与意识。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产品设计概论 1.学习目的 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对产品设计课程的理解;通过授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就业范围、应用技能、关联学科、行业发展现状等知识和信息,大致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教学重点、课程考核方式。 2.重点和难点 以产品设计简史和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及产品设计设计的技能讲解为教学重点。 因授课对象为毫无产品设计基础的学生,教学难点在于产品设计涉及的相关概念、应用技能的讲解与把握等。 3.教学方法 教材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确保教学信息处于行业发展前沿;激发学生讨论,掌握学生对课程及产品设计行业的理解与能力掌握。 第二章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1.学习目的 通过课堂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及每项程序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的课程讲解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设计程序的模式、典型设计程序案例分析。 此章节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将这些信息量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就是本章节主要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为主,加强师生互动;教材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确保所选案例的典型性与吸引性;指导学生实践,加强对市场调研等环节的理解。 第三章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1.学习目的 通过理论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具备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宜人性的意识,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人机工程学理论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及设计应用;人机工学在显示装置中、控制装置、作业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人机工学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 教学难点:人机工学在显示装置中、控制装置、作业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学生设计中人机意识的培养;授课内容的信息量与吸引性的统筹。 3.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理论讲授为主,确保所讲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机工学典型案例,以案例加强学生对人机因素的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寻找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 第四章产品设计中的材料与工艺 1.学习目的 通过理论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材料及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达到在产品设计环节之前就提前考虑到设计方案的材料应用,具备能够合理选用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素质,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基础。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产品设计及开发》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产品设计及开发》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07 总学时:64学时(讲课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形态设计基础、设计构成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指导性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把握将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的观点融为一体开发产品的整体思路;了解开发流程和组织、产品规划过程和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产品构造、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的基本常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采用启发、观摩、演练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使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产品开发方法,由浅入深,难易搭配,循序渐进。以培养能力为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完成简单产品的开发,掌握开发产品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考核形式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教师可根据本课程发展情况、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变动。拟采用双语教学。 大纲正文 第一章引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和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了解本课程特点。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开发的特点,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产品开发的挑战。 重点: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难点:产品开发的特点。 第一节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 第二节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 第三节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第四节产品开发的挑战 习题:估计在一个计算机的价格中,产品开发成本占多大比例。 第二章开发流程和组织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掌握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概念开发流程,了解AMF公司的开发流程、产品开发组织。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开发流程、首末流程。 重点:产品开发流程。 难点:概念开发:首末流程 第一节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 第二节概念开发:首末流程 第三节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 第四节AMF公司的开发流程 第五节产品开发组织 习题:产品开发组织对于那些作为产品开发班的一部分而介入的学生来说,是什么? 第三章产品规划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掌握产品规划过程及其方法步骤。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规划过程,识别机会、项目评价和优先级排序、资源分配和时间计划、完成项目计划、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重点:产品规划过程 难点:识别机会 第一节产品规划过程 第二节产品规划过程的方法步骤 习题:对选定产品进行开发过程规划。 第四章识别顾客需要学时:5学时(讲课5学时) 了解识别顾客需要的方法,理解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掌握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的基本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顾客需要、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重点:识别顾客需要。 难点: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 第一节从顾客那里获取原始数据 第二节从顾客需要的角度理解原始数据 第三节组织需要的等级 第四节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 第五节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习题:过大开发团队(多于10个人时)的有效调整方法。 第五章产品规格说明学时:5学时(讲课5学时) 了解什么是规格说明、何时建立规格说明、确定最终规格。掌握建立目标规格说明的方法。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2.2 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出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3.1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3.2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工艺美术”概况 (2)英美两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表现 3.3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新艺术运动概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国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主要的平面设计师及作品、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意义 案例四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与形成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学时(讲

《工业设计史》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 ] 学时[ ] 制定人[ ] 审核人[ ] 批准人[ ] 工业设计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 课程承担单位 [ ] 制定日期[ ] 审核日期 [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专业理论性课程。 本课程采用理论 单元教学,学习世界工业发展的线索、概貌、各个时期主要流派、组织、代表人 物以及代表作品, 归纳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最 终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 观察、分析、创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国内工业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课程,完成前导任务是“工业设计初 步“,为本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的专业概念和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 《产 品造型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结构与创新设计》 提供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辩证的认识工业设计历史, 将设计思维和理念灵活运用 到今后的创新设计中。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工业设计是什么, 掌握工业设计概 论的知识与内容, 对专业有初步的认识。 学习工业设计史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 理论基础,为今后的设计储备基础知识, 为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工业设计理论研究、 设计项目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 1.工业设计的萌芽; 2.18 世纪的工业设计与设计风格; 3.19 世纪的工业设计与设计风格; 4.熟悉工业设计的历史; 5.设计代表人物与作品;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能够分析和解读设计作品; 3.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今后的设计中; 4.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设计的思维与能力; 2.具备分析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3 ?具备技术与艺术结合进行设计的能力;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 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课, 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 研究不同 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 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 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 文化、哲学、宗教、 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 在整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构建审美文化,提升 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四、教学要求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史实, 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 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 又要统整知识框架,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方法与学生认识 知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 创造性地增减实施教学, 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 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 术等直观教学方式、 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美术 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序号章目名称 学时 配 分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 配 1 导论、原始美术 2 5 隋唐美术 2 2 先秦美术 2 6 五代、木、兀美术 2 3 秦汉美术 2 7 明清美术 2 4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8 现当代美术 2 1 原始美术 2 5 十七、十八世纪美术 2 2 古非洲、两河、印度等美术 2 6 十九世纪美术 2 3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术 2 7 现代美术 2 4 文艺复兴美术 2 8 后现代美术 2 六、考核: 考核形式一一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一一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 =总评成绩(100% ; 题 量——90分钟 《中外美术 史》 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104115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学时数:36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3+2)所有专业 开课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3+2所有设计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以及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上探索。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其前瞻性、超前性与创新思维投入到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设计基础理论

本课程的难点:对于设计思维,设计心理等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认识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论 讲授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1、设计的概念 (1)设计在汉语语义中的解释 (2)Design在英文中的语义解释 (3)“设计”概念的发展 (4)关于“设计”概念的不同说法 2、设计的意义 (1)设计是人类潜藏的天性 (2)设计是财富创造的重要标志 (3)设计是国际竞争的有力支撑点 3、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社会学 (2)民俗学 (3)心理学 (4)材料学 (5)数学 4、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设计的多重特征 1、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2)设计的艺术手法 ①借用、②解构、③装饰、④参照、⑤创造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2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学分 学 时 3 2 开 课 对 象 13级视觉 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必修史论课。 课程任务:通过整体性理解认识掌握现代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全面提高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从本质上理解促进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和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 念。 3

4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法、示范法、评讲法、图片展示法; 2.结合图片、优秀范例分析、结合示范,评讲等教学方法加以 解决。 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 《艺术设计欣赏》/杨先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 《世界设计史》阿部公正监修(日本)美术出版社 2002 《20世纪的设计》 Charlotte&Peter Fiell TASCHEN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李亮之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新艺术运动》梁梅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5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6

《设计史》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文轩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史 2.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Des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背景,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传统和辉煌的现代设计成就,认识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设计方面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更好的进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004

年1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周宏遍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现代西方设计概论》钱凤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

组织与工作设计教学大纲

《组织与工作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10411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应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学时:54 总学分:3 课程简介:组织设计与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而言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本门课程主要面向非师范类、非教育类专业的本、专科生,共54学时。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分析的流程、方法、结果和应用、组织机构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组织变革与未来等等。 授课教材:组织理论与设计、刘松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叫次啊。 参考书目: 1. 《组织设计与管理》许玉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组织设计指南》斯坦福著、冯云霞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 《组织设计杠杆—管理者如何利用责任体系增进绩效和奉献精神》西蒙斯著、吴雯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4月版。 4.《组织设计》毛文静、唐丽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把握组织分析与组织设计的规律,并且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来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职场并且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导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形式,古典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基本形式、职能设计、层次结构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组织结构的形式 2.掌握古典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 第二章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员和监事会的关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经营者三者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教学要求: 1.了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掌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要素: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 3.了解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公司治理经验 4.掌握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概念和相关关系 5.掌握对于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6.了解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过程和特点 7.理解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存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章职能维度的组织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职能设计与组织设计的关系,部门化与分权 教学时数:6 教学内容:职能设计、分权和管理幅度合理化,部门化 教学方式: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 教学要求: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必修核心主干课程,属于必修课,主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设计基础知识的框架。本课程是教学环节中较全面阐述设计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课程,在整个设计艺术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概论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设计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设计意识。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必修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发展历史,了解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相关学科、设计与市场、设计与环境等相关关系,同时了解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相关情况,熟悉艺术设计的源流、风格和发展规律,探索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发展线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风格和设计知识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初步的设计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为造就大批新时代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是工业设计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必修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是构成艺术、电脑辅助设计、设计方法、专题设计、材料与结构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好上述后续课程的影响很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设计学概论》,尹定邦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第2版。 2、推荐参考书:《艺术设计概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精编教材)》,宋奕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第1版。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适用层次、专业:本科、工业设计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设计的萌芽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1设计概念的产生 1.2 生存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3.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早期的人类历史与设计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二)手工艺设计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2.1中国的手工艺 2.2 国外手工艺 2.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三)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 3.1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3.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3.3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3.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3.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3.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3.7 新条件下的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18世纪的商业和设计发展的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18世纪的劳动分工和设计风格。 难点:家具业、陶瓷工业、小五金工业的设计发展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四)机械化与设计(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4.1英国的纺织工业 4.2技术与设计 4.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4.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4.5标准化与合理化 2. 基本要求: 了解19世纪的机械化运动与设计的发展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机械化运动的发展状况。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