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vmwareHorizon的不同版本区别

比较vmwareHorizon的不同版本区别

比较vmwareHorizon的不同版本区别
比较vmwareHorizon的不同版本区别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各位老师: 上午好! 2010级的四川高考,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对这级的补习班应该怎么样来上课,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试试方案和方法。下面就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说说,请在座各位老师和陈老师刘老师,指导一下。 我觉得我们上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新教材到底与老教材有什么地方不同。它们的教学要求有什么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好度,什么地方应该要补充新内容,什么地方的难度应该降下来。不能想当然的说,这个点在老教材他都是重点,现在也肯定是。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分析比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指教。 高中化学新课标新人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在必修1中,第一章实验学化学与元来的老教材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化学实验安全2物质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2)物质的检验(3)蒸馏(4)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与老教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里面增加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应用,虽然是新的知识,都是老教材里也涉及,对补习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略讲。分散系和原来相比,胶体的性质要求比老教材要简单。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和老教材基本不变。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平要求降低了。我们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配平就没有必要再讲。基本的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让学生掌握即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Na Fe Mg Al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老教材也是基本相同。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绍Si Cl S N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比如水泥玻璃陶瓷P的性质硫酸工业等相关知识相比老教材就减少了,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充。因为考试基本不作要求。必修2和选修3选修4以及选修5可以整合后加以复习。如果按书分章节进行会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差。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老教材的要求差不多,不过在选修3里面新增加了元素周期表的区的划分,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地方把新增加的知识加进来,一起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几堂新课来讲解。第二节的化学键知识点要求与原来差异不大。主要是在选修3里,多了共价键电子云重叠方式不同的分类,δ键和π键。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

五种版本教材比较

关于五种版本必修教材章节设置的比较研究 ──使用人教B版教材后的思考 北京人大附中吴中才 人教B版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科书,与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一样,属于“一纲多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它们难道就是呈现知识的背景材料不同、习题设置不同吗?或者说简单的就是难易程度不一样吗?或者说是体例不同?栏目设置不同?本文将研究其核心的东西——课程内容,就目前五套教材必修教材的章节设置作一比较与分析。 特别说明之一,由于笔者使用的教材有的是电子版,教材具体版本不详,故可能会有一些章节目录设置存在一些出入;之二,各套教材表示章节的符号有所不同,为了便于对比,本文统一了表示符号;之三,本文仅比较到二级目录,不比较到更细致的目录。 一、各版本必修教材的目录设置

几 何 点、线、面 关 何 和 解 方 角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弧度制与任意角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 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向量2.1 什么是向量 2.2 向量的加法 2.3 向量与实数相乘 2.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2.5 向量的数量积 2.6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 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 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事件与概 率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 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 用 字特征 1.5 用样本估 计总体 1.6 统计活动: 结婚年龄的变 化 1.7 相关性 1.8 最小二乘 估计 第二章算法 初步 2.1 算法的基 本思想 2.2 算法的基 本结构及设计 2.3 排序问题 2.4 几种基本 语句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模拟方 法――概率的 应用 1.4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2.2 总体分布 的估计 2.3 总体特征 数的估计 2.4 线性回归 方程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及其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3.4 互斥事件 2.1 点的坐标 2.2 直线的方 程 2.3 圆与方程 2.4 几何问题 的代数解法 2.5 空间直角 坐标系 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和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 的图 象 1.6 三角函数 模型的简单应 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平面向量 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 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第一章基本初 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 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 解与向量的坐 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 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 的积化和差与 第一章三角 函数 1.1 周期现象 与周期函数 1.2 角的概念 的推广 1.3 弧度制 1.4 正弦函数 1.5 余弦函数 1.6 正切函数 1.7 函数的图 象 1.8 同角三角 函数的基本关 系 第二章平面 向量 2.1 从位移、速 度、力到向量 2.2 从位移的 合成到向量的 加法 2.3 从速度的 倍数到数乘向 量 2.4 平面向量 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弧 度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概 念及表示 2.2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3 向量的坐 标表示 2.4 向量的数 量积 2.5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 差的三角函数 3.2 二倍角的 三角函数 第一章解三角 形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1.3 解三角形 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 念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2.4 分期付款 问题中的有关 计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3.2 一元二次 不等式 3.3 基本不等 式及其应用 3.4 简单线性 规划

最新小学语文A版和S版教材的区别

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 版。 这里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对语文版两套课标小语教材的审定意见和A版S版各自特点作一汇报。总的说,两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都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都以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为主线,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总目标指引下落实低段教学目标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内容设计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梯度推进。 下面概要介绍一下两套教材具体的同与不同方面: 一、汉语拼音方面: 1.不同处: A版(史习江、李守业主编):拼音学习适当分散。意在避免大量学拼音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降低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 S版(王均、杨曙望主编):拼音集中教学。意在使学生尽早

掌握拼音工具,尽快进行语文的读和写。 2.相同处:都努力探索使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都把学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 3.编排特点: A版:开篇见文,把拼音学习分三组安排到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体现了入学前后儿童母语学习的衔接。编排上采取了音、图、文、字结合的办法,为每组拼音设计了有趣的情景图,并结合情景图配以富于童趣或文化内涵的儿歌和小短文,把拼音学习置于广阔的母语阅读听说的环境中,使拼音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S版:专家认为:编者对拼音集中教学有研究,汉语拼音学习的编排有新意:“看图说话学拼音”力求使学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学拼音,在学说普通话的同时也学些汉字;画面内容生动并与所学拼音有机关联,为儿童学、用拼音提供了良好语境;通过看图、说话、学拼音,把观察、思维、口语表达与学用拼音巧妙结合,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相得益彰,降低了拼音学习难度,引发儿童学习兴趣,有利于取得综合的学习效果;汉语拼音的三次复习抓住了重点和难点,任务清楚,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而不花哨,可以看出教科书编者花了心思并于汉语拼音教学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二、识字方面: 1.相同处:两套教科书低段都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注意识字写字方法的指导,识字写字量均接近课

(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之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由原来仅有的人教大纲版增加到现在的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以及中图版四个版本。教材的作用在弱化,不再是“圣经”。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使用教材的灵活性。通过分析不同版本教材间的内容的共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廓清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的逻辑和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的表述方式、呈现方式等,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不同体例的作用和使用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能够更好的利用教材。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共性与差异的理解。 ◆课程标准 ●标准内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共性:课标为纲,四个版本的教材尽管编写格式、表达方式或者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均共用一个课程标准,最终都回归基本。 ◆内容编排

共性:正文部分大致上都是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过程的基本思路来编写的,各版本都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等过程,描述圈层尺度之间进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球空间上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上都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理论;非正文部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参照活动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正文部分进行补充和解释;个版本教材均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形式对所述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

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攀 蓬◎学渤串遮德 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 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 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 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 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 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 同与支持.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 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有如下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而人文素养又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 教材 ◇王宁风 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 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上述内容指出了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 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综观国 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都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本研究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进行 对比研究,探讨这三个版本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固合言之。”建国初期,叶圣陶先生组织编写语文教材时指出,将“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并沿用至今。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中小学使用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区县分别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什么差别,又各有什么特色呢? 人教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它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是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 教材亮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

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使用反馈: 一位网名为“翩翩起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知识性很广,是好事也是坏事。容易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这样差距拉大了,某些学生就对学习产生反感。 一位乡村老师在给编委会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教材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编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编书的。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三年级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资料,这许多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让三年级孩子来完成,怎么办?农村的学生又哪来那些资料?一大堆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彪说,“当时设想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编得浅一些,多些关于农村的内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应该编比较深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不愿意用浅的教材,他们说,孩子本来在农村,用浅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学了,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教材的编写往往也要考虑考试。”

三种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比较及建议(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上) 【摘要】本文对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栏目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栏目形式、栏目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栏目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了笔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栏目教学的几点建议,并提出一套供教学参考的栏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课程标准栏目设置思考与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三种新版化学教材栏目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理顺栏目

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本文从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栏目设置的特点、对栏目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 三种版本的新教材在栏目的呈现和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传送知识的倾向,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人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1个,苏教版设置的栏目为13个,山东科技版设置的栏目为18个。各栏目的名称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见表1所示。 表1 三种教材的栏目设置各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 [1]

《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与2018版教材相比较,整个知识体系框架、章节及排序没有改变,仅各章的个别案例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重点体现在二个方面:新税费率的调整、近年典型真题补充,以体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理念。 第一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新增了一个案例(2017年真题,PPP项目),总计10个案例。 3.调整了新税费,如工业项目的增值税率由原17%调整为13%。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三】表1-6、1-8单价均变为除税单价。 【案例八】原教材【案例七】:增值税率变为13%,答案相应变化。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本章新增了两个案例。删除两个案例。依然16个案例。 3.突出体现了多种方案选优方法在同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如价值工程、最小年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综合评分法与最小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等) 4.细节变动 删除【案例二】、【案例七】 新增【案例二】(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的题目) 新增【案例七】(最小费用的题目) 第三章、工程针量与计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有调整,主要体现为: (1)计价依据中补充了《关于调整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建办标〔201 8〕20号、《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 2.主要增加了一个安装案例(原案例八工艺管道改为给排水案例)增加了一个土建装修案例(类似2016年真题),合计为10个案例。 3.相关案例全面调整了税费费率及材料除税(税前)造价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案例一】、【案例五】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二】背景资料描述增加除税单价。 (3)实质性变动 1)数据、税率等引起的变动 【案例四】规费取费基数和税率变化,增值税税率变为9%、“表3.10资源消耗量及价格预算表″内容及数据变动,导致问题2数据整体变动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 一是选文方面 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

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 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必修1 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 2008年,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新课标改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理念,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哪里,这么改是好还是不好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必修1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这个内容来比较一下新课标和原版的教材的差异吧。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个人觉得,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大纲有较大区别,新课标更侧重于指数型函数与对数型函数的教学。 新课标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

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整合

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整合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数学教材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政策,各种版本的教材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各具特色、个性,也各具优劣。四川教育专家查有梁教授认为: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他的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比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生长点、难点的处理、习题设置等,从而选取最适合本班学生学、利于教师导的教、学法,达到整合教材资源的目的。 “比的意义”是课标教材“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教材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属于概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构建比的意义,沟通比、除法算式、分数之间的联系,为比例以及正、反比例教学奠定基础。此课内容较为典型,故以之为例,与各位同仁探讨怎样对比、整合、取舍、利用不同版本教材资源。 一、比情境——寻找生长点 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它是教学进程的有力推手,它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课堂的生成,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选择最有生长力的教学情境。各版本教材中的情境是我们抉择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新课改下的各版本教材都遵循了“情境——问题”的编写体例,但是不同版本的情境大有不同。“比的意义”一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版”)的教材中,出示了三幅主题图,第一幅是“观察下列图片,哪几张与A图片比较像”,通过比较图片的像与不像,探讨图片中长与宽的倍数关系,是为比可表示倍数关系铺垫经验;第二三幅主题图分别是:比较谁跑得快和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是为教学两个不同量的比表示新的量埋下伏笔。之后,引入了比的意义。 教材编写界的老大哥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的情境,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升空,在太空中杨利伟展示了国旗。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国旗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从而引入了比,接着以“神五”为话题构建了情境串介绍了“神五”的路程、时间,引导学生求其速度,进而介绍比的另一用途:表示第三个量。在两者的基础上教材介绍了比的意义。 与人教版和北师版不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西师版”)编制的教材,以两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为例,同时引出了时间与时间的比即相同量的比、路程和速度的比即不同量的比,最后提出了比的意义。 北师版的情境较为有趣,但学生难于把握。人教版以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情为载体,情境富有时代感,而且教学线索清楚,教师易于掌控,但有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且离山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西师版提供的情境虽然少“趣”,但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近,而且展示比两种用途(表示几倍或几分之几、第三个量)的引入浑然天成,学生易于提出与课题直接相关的问题并解决,教师也易于掌握。

必修一AB版教材对比

A、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及其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数学是科学之母”,数学是有用的、自然的。高中生学习数学不单是为了应对高考,应该学会“有用的数学”。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而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高中数学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材实验已进入第六年。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数学试验教材有六套,其中有五套已进入到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试验区供高中学生使用。目前的实验教材新鲜感已渐渐褪去,几年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课程标准与教材提出了许多问题,争论的问题也比较多。究竟选用哪一种版本的高中数学试验教材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在教学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哪种教材更符合并且贴近《新课标》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是否可以互相借鉴?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把握?基于此,本文比较了人教A、B 版教材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主要研究了两部分内容。对人教A、B 版新教材(必修1)进行了详尽的比较与研究,找到了两版本数学教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两版教材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编写体例、例题与习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几套教材的特点与区别做了研究,但是对人教A、B 版教材作详细比较的并不多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教A、B版必修1 在教材及教学实施方面的比较与研究,提高自己研究教材的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教材的使用和教学上提供一定的帮助。显然,对这种在课程标准下指导的教材及其教学的比较研究无疑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有价值的。 比较结果及分析: 一、人教A、B 版教材概述 为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21 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先生为主编,与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和数学教材专业研究及编写工作者共同成立了课题组,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编写人教版义务教育中学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本文所比较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A 版和 B 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其中A 版教材由刘绍学主编,B 版教材由高存明主编。通过对人教A 版数学教材两年来的教学,感觉到:A 版教材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学习、探索。人教社A、B 版高中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都特别注重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总的编写思想力求体现《标准》的课程目标,都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宗旨,基本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它们的编写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它们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1 、人教A、B 版教材宏观比较 2、人教A、B 版教材体现《标准》的编写理念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3、人教A、B 版教材的微观比较 4、A 版教材与B 版教材在体系结构上的比较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材总体比较 1、教学内容比较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数 与 代 数 六上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利息)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六下 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空 间

与 图 形 六上 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六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统计与概率 六上 无 统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优点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内容各种版本教材的不同点 比 较 内 容 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 构成章节及其结构编排 第三章的第二 节和第三节两节内 容,第二节是以种植 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类型,其中编排了季 风水田农业和商品 谷物农业两个框题 进行学习,第三节是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其中以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 畜业两个框题进行 学习,最后有“问题 研究”,将理论学习 与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章第二节 的第二个框题,先 对农业地域类型的 简单介绍理解后, 以阅读材料(文字 资料与图片)的形 式了解各种世界农 业生产类型,最后 以四个活动来分别 学习农业地域类型 的分类、水稻种植 业、我国水田、旱 地农业和实践调 查。 第三章第一 节的第二个框题, 先通过地图了解 农业地域类型及 其种类,再分别学 习热带迁移农业、 水稻种植业和混 合农业,其中穿插 了两个知识窗:水 稻梯田和生态农 业。 第三章第一节的 第二个框题,先对 农业类型分为了三 大类: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现代农 业,再以农业景观 图展示各种农业地 域类型,最后分别 以三大类农业类型 中各介绍一种农业 类型即迁移农业、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和现代混合农业。 内容分析及其侧重点 本版本侧重的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其具体农业类型是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 谷物农业、大牧场放 牧业和乳畜业。四种 类型都详细介绍并 以多种形式表现让 学生学习更有意义。 本版先对各种农 业生产类型只是简 单进行介绍了解, 只是一阅读材料的 形式进行粗略简单 的编排,侧重点安 排了在后面的四个 活动中,重点学习 水稻种植业和我国 的水田、旱作农业。 本版本先以地 图的展现对各种 农业地域类型进 行简单粗略的了 解,再对热带迁移 农业、水稻种植 业、混合农业进行 侧重学习。 本版本先对各 种农业地域类型进 行简单分类,并用 农业景观图加深了 解,再在每一类中 选取一种农业类型 进行侧重编排学习 即迁徙农业、传统 旱作谷物农业和现 代混合农业。 知识的表现形式1)季风水田农业是 利用文字、地图、农 业景观图、活动和阅 读材料来编排学习 的2)商品谷物农 业是以文字、区位条 件图、案例和活动展 现的3)大牧场放 牧业是利用文字、案 整个框题是 以文字、一个阅读 材料(文字和景观 图)和连续四个活 动来编排学习的, 其中活动中也穿插 了一幅地图和多张 景观图片。 本框题是以文 字、2幅世界地图、 多张景观图片、2 个活动和2个知 识窗进行展现让 人学习。 本版本是以文字 和图的形式,而图 主要包括景观图、 地图和示意图来展 现,结合巧妙。

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内容的差异与处理

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内容的差异与处理 ――以“人口增长模式”为课例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雪梅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程志华 [问题缘起] 新课程“一标多本”的教科书编写原则打破了多年来人教版教材大一统的格局,给使用者提供了选择的权利,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目前,已通过审查的高中地理四个版本的新教材异彩纷呈,每一套教材都以各自鲜明的优点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把握与领会课程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内容选材、文字表述、图表选用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某些概念的解释、原理的阐述上存在的差异,给广大师生的理解带来了困惑,给教学设计也带来了障碍。 这种差异常成为教师研修活动时争辩的焦点,不同的支持者各执一词,最后往往将矛头指向教材。教师理解的差异自然也影响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以至于有些相同的内容要点,不同的教师执教会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 如何处理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内容的差异性问题?为此我们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选择了必修二的“人口增长模式”这一课题作为研究的载体,因为这部分内容具有显著的代表性。程志华老师主动提出开设研究课。大家建议他备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各个版本教材相关内容的表述差异,具体梳理如下: ◆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不同版本教材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 ①人教版教材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②鲁教版教材划分为“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 速增长阶段”四个阶段; ③中图版教材划分为“‘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三种模式;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语文教材比较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 三套教材的共同之处: 一、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观和语文教学观。 语文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观 ①语文课程的性质。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此前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三套教材的选文确实有一股文化气息与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突出人文性。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生命生命》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慈母情深》等、苏教版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等都是以往教材所不曾选过的。 ②语文课程 语文教材的内涵及意义的界定: 凡是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都是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材学校语文教学所需的教材系列 泛指社会的“大语文教材” 三套初中语文教材都比较好地演绎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筑了一个开放而又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态”环境。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这三套教材的亮点,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综合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第二,言语实践是一种过程性活动。 第三,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性活动。 第四,言语实践是一种合作性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 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有关语文学习的讨论·有关语文学习的作文

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旧教材对比总体分析

带着思考品读教材 ——一年级教材介绍 成华小学数学组 一、重点修订的地方 1.全面落实“四基”,落实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课程目标,进一步突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全面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的主线和内容设计,整体设计课程容量和难度。特别是对于统计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主线设计进行重点修订。 3.在继承和保持教材已有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区十年实践总结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对教材进行完善。 (1)教材为学生学和教师教提供更多的指导。力求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取得一致。 (2)情境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处理好不同题材(如农村与城市,童话世界、儿童日常经验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的平衡。 (3)适当增加有利于促进数学理解的练习题,练习的层次更加清晰,避免部分练习题前后之间“跳跃性”较大的现象。 (4)进一步探索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二、编写体例的基本特点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串”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比如:一年级上册第38页。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比如:一年级上册第7页。 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比如:一年级下册第49页 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册第22页 上述两种不同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在某一单元的一组问题中,既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 2.试一试 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比如:一年级上册第78页,一年级上册第79页,一年级上册第63页. “试一试”的内容不是前页内容的简单巩固,而是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比如:一年级上册第78页,一年级上册第79页,一年级上册第7页,一年级上册第8页。 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 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1课时2页的内容,其

苏教版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比较

苏教版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比较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行,对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比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的共性和不同,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理念,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这一变化,许多新课本不断涌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共性 1.它们都着力体现多元文化理念。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都包括了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地域文化、阶层文化等多种文化。从总体上看,既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和国外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精英阶层的文化,又包括普通阶层的文化;既含有城市文化,又含有乡村文化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的文化。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 2.它们都引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如何实现各民族间的理解、尊重和和睦相处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国的启蒙教材,有必要介绍各个民族的文化。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反映,人教版教材中的《藏戏》《雅鲁藏布大峡谷》《文成公主进藏》等描绘出了藏族的风俗礼节、风景以及藏族与汉族之间友好的情谊;《和田的维

吾尔》《七月的天山》等描述了维吾尔族的风光和日常生活。但是,这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文章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仅占课文总量 的2.5%;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也只占了课文总量的3.1%。 3.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有关男性的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关于女性文化的比例则相对较少。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不管是从儿童类作品看,还是从成人类作品看,有关男性文化的课文都居多数。这些男性人物都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探究的性格特色,从而具有了较高的认同感。女性人物却仅仅被赋予弱小、温柔和贤淑的性格特征,除了苏教版教材中的花木兰、海伦·凯勒、桑兰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居里夫人以“强者”的身份出现以外,其他女性都是以弱小的形象出现的。善良、贤惠、顺从等是她们性格上的特征。 4.它们都反映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城市地区的文化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小。两个版本的教材经过修改,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数量都较多。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多和景色、动物等有关,其中,大部分都出现在诗词和散文里。 二、苏教版教材创新价值的体现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前提下,苏教版教材的编委经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进行自我超越,坚持“现代化、民族化、简约化”的方向来编辑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创新为指导。 1.编制教材的全新理念。教材编制的理念是指用以指导编制教材的思想。以往,编制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导致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