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一.方法验证概述

1方法验证概念解析

2各方指导原则

3方法验证的常见困难

4风险管理在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5限度与定量验证的区别与适用情况

6方法验证的前期准备

7方法验证的方案和报告

首先申明是方法验证:ICHQ2,分析方法的验证是为了证明该方法与预期的目的相一致。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USP1225,通过实验室研究确认方法的性能参数可以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

什么是检测要求:结实(耐用性好)、准确、稳定

是否需要验证?

需要经过验证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基因毒杂质、其他特定杂质、鉴别(仪器)、溶出度、释放度、粒径(激光衍射法)、其他采用液相色谱及光谱法等检测项目。

不需要经过验证的:炽灼残渣、干燥失重、鉴别(化学法)、性状、水分、酸碱度、PH、其他理化检测。

注意事项:方法是否需要验证,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判断,惯例只是对于风险的一致认知,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注册用方法验证的一般要求

代表性的样品:验证用到的样品应当能够代表上市批的质量,工艺一致,批量相当。

规范的过程:验证过程应当符合GMP或GMP 类似要求方法确认与转移相关指导原则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

2.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https://www.sodocs.net/doc/6a18077297.html,P1225

4.ICHQ2

5.FDA的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 validation

方法验证的常见困难:

1 已经验证的方法转移失败。

2 已经验证的方法在日常检测过程中不适用。

3方法验证过程中发现方法不适用

4 某些验证项目需要多次验证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分析方法风险应对前置于方法开发阶段

1在方法设计阶段应当预测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方法转移、可能的OOT/OOS、系统适用性试验失败原因、监管法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

2 收集相关方的需求,包括QC实验室、合成部门、制

剂部门等。

风险管理在方法验证中的应用

1什么是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2什么是风险管理?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 方法验证中应当结合分析方法的生命周期进行系统

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与等级相应的应对。

4实验室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清单。

二.方法验证指标

限度、定量验证的区别与适用情况

限度,能判定是否超过规定限度,不能提供具体量。如重金属、残留溶剂、基因毒杂质、工艺杂质等无需提供具体量的检查项。

定量,能提供具体量。有关物质与需提供具体量的残留溶剂、基因毒杂质等。

原料药与制剂的不同:

空白干扰情况,稀释剂峰应该不影响待测组分的检测。

对于制剂项目,按照同供试品制备相同的辅料量来制备空白辅料溶液,进样分析,空白峰应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检测。

一.分析方法转移概念:分析方法转移是一个文件记录和实验室记录的过程,目的是证明一个实验室(方法接收方实验室)在采用另外一个实验室(方法开发方实验室)建立并经过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检测样品时,该实验室有能力成功操作该方法,检测结果与方法与建立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

关键词:

文件记录:应当有经过流程化签批的方案、记录、报告。

经过验证:转移之前需经过方法验证。

非法定分析方法:药典等法定方法不适用方法转移。

有能力:需要评价方法接收实验室执行该方法的能力,包括资源,经验与对该方法的理解。

检测结果一致: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对比的方式证明。

二.方法确认概念:分析方法确认是指首次使用法定分析方法时,由现有的分析人员或实验室对分析方法中关键的验证指标进行有选择性的考察,以证明方法对分析样品的适用性,同时证明分析人员

有能力使用该法定分析方法。

关键词:

首次使用:在进行方法确认前,不得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

法定分析方法:适用于药典方法、部颁标准、国标等,不适用于企业自议方法(即使批准后)

关键的验证指标:非全验证

三.对分析样品的适用性:由于处方、工艺、合成路线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杂质谱、晶型、溶解度等性质的不同,法定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某些分析样品。

有能力:只要是资质、经验。

方法确认与转移相关指导原则

1.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099

2.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0

https://www.sodocs.net/doc/6a18077297.html,P1224

https://www.sodocs.net/doc/6a18077297.html,P1226

5.FDA的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 validation

对比试验:最常用的方式。转移方与接收方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分析。

共同验证:一般为方法的重现性验证。

在验证:一般为部分验证

转移豁免:样品类似,接收方有使用经验,一般为同品种不同规格、制剂与原料药等。

法定方法:适用于方法确认

方法相同或相似

转移方相关人员调到接收方。

管理文件:接收方应当有方法转移相关的管理文件,对方法转移相关活动作出规定,包括文件编号规则、方法转移流程、各方责任、培训与签批等。

签批:方法转移方案与报告应当经过适当的签批。

文件控制:方法转移方案、报告以及相关原始记录应当受控,符合GMP或GMP-LIKE相关要求。

四.方法转移的前期准备

转移前的沟通:需要沟通的内容包括转移类型、操作细节、是否需要培训、双方工作分配等。

培训:如必要,由方法建立实验室的相关人员(方法开发、验证人员)对方法接收方实验室相关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加深对分析方法的流程、注意事项的理解。

文件交接:主要是分析方法文件从方法建立实验室转移至方法接收方实验室。

物质准备:在方法转移实验开始之前方法接收方实验室应当准备好分析方法相关设备、色谱柱、对照品、样品等。

五.分析方法转移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方法建立实验室:1交接分析方法文件。2技术支持。3提供样品、对照品。4培训。

方法接收实验室:1确认转移类型。2起草、签批转移方案、记录、报告。3准备检测设备、色谱柱、试剂等。4进行实验。

六.方法转移类型-对比试验

1方法建立实验室提供样品与检测结果给方法接收方实验室。

2方法接收方实验室确认系统适应性符合要求

3方法接收方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与方法建立方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应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参考值:原料药含量测定差值不大于2%,制剂含量测定不大于3%,有关物质杂质个数一致且差值不大于限度的20%或30%,残留溶剂差值不大于限度20%或30%,基因杂质差值不大于限度30%)七.方法转移类型-部分验证

专属性:主要确认杂质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

系统适应性实验:确认接收方实验室系统符合方法要求,如系统适应性已包含杂质分离度与灵敏度的要求,无需验证定量限与专属性

定量限:确认接收方实验室仪器灵敏度符合要求

精密度:确认接收方实验室能够输出一致的检测结果,包括重复性与中间精密度。

八.方法转移类型-共同验证

1方法建立实验室提供精密度验证数据给方法接收方实验室。

2方法接收方实验室确认系统适应性符合要求

3 方法接收方实验室进行6份预定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与方

法建立实验室提供精密度验证数据进行比较,应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同方法验证)

九.方法转移失败的常见情况

1.部分验证或系统适用性试验的杂质分离度不合符要求;原

因可能是:仪器品牌型号不一致、色谱柱性能不一致,如方法开发使用旧色谱柱,方法接收实验室使用的为新采购色谱柱,方法耐用性不好,如流动相PH只允许±0.05。

2.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原因可能是:未预期的情况,如双

方实验室超声仪器功率不一致导致的降解速度、水平差异,未评估的日光直射溶液稳定性等。样品性质不均一,如片重差异大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差异大。分析方法误差较大,如不适宜的样品处理过程,过小的样本量。可接受标准设置过于严格。十方法转移报告的一般格式

1.目的:说明方法转移的目的

2.范围:说明该转移适用适用的范围

3.转移类型:比较试验、部分验证、共同验证等

4.职责:说明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责范围

5.分析方法:阐明需要转移的方法

6.转移前准备:对照品、样品信息、试剂、仪器的要求

7.转移内容:每个实验项下均需要说明溶液制备、操作过程与可接受标准、结果与结论

8.相关资料、参考文献、变更记录。

十一.方法确认一般原则

1 方法确认需要确认法定分析方法在以后的长期使用中持续适用,因此需在方法确认阶段对方法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2分析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包括专业教育水平、经验、仪器使用资质、受过相关培训等。

3 确认法定分析方法与样品相适应,如规定的稀释剂应能够溶解待测组分,杂质谱应与法定分析方法一致等。

4实验室应当具有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5通用检测方法无需确认

6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实验,如筛选色谱柱、调试仪器参数等

风险分析:

1滤膜的品牌、材质可能对干扰和吸附有不同的影响

2辅料对待测组分可能有吸附

3溶液稳定的时间未知

4未规定色谱柱品牌、型号、规格、系统适应性存在风险

5研磨过程可能存在吸附的风险,研磨也可能导致分层

6振摇时间对提取结果可能有影响

验证指标

系统使用性试验、专属性、检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精密度、研钵不同位置取样结果对比、准确度、溶液稳定性、滤膜干扰试验、振摇时间。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完整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围,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3.14 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 1日本药局方收载分析方法所需资料 1.1概要对分析方法作简要说明,包括所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特点与优点及有关 验证的要点。如系分析方法的修订,则需阐明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区别以及新方法的优势。 1.2分析方法本项记载的有关分析方法的内容要足以能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必 要时可用复核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记载内容包括:分析的步骤、标准品及样品的制备方法、试剂与试药的调配、注意事项、分析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的检验证明方法(例如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测定次数等。并且,如果 使用了药局方以外的装置,还需详述有关内容;如果使用了新的标准品,则必须提供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数据,并提供其质量标准。 1.3有关分析方法验证的资料本项 应包括求导各验证参数的试验设计、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及检定结果等。 2验证参数(validationcharacterisitics) 分析方法适当与否可通过验证参数进行评价,下面列举了最典型的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验证参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因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不同而不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定义仅限于日本药局方。评价方法项下所述内容也仅为简要概述。确定验证参数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没有具体限制。但是,验证参数的限值常因确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此,确定验证参数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计算方法等应尽可能详细地记述。本文分析方法验证中未包括验证参数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的 讨论,这是由于牢固性的研究主要在分析方法的开发设计阶段进行,其研究结果可以在方法的分析条件或注意事项中得到体现。 2.1真度/准确度(Accuracy/Trueness) 2.1.1定义:所谓准确度,指分析方法所得测定值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测定值的总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来表示。 2.1.2评价方法:准确度一般以测定室内重现精度或室间再现精度时所 得总平均值与真值的差表示。真值一般使用理论值(如滴定法),如果理论值不存在或即使 存在但很难求出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确证或认可的数值来代替(如制剂分析常以原料药 的测定值作为真值)。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强,可以推断其分析方法的误差就小。由推出的 真值与室内(室间)再现精度的标准偏差即可计算出真值的95%置信区间,并可判断这个 区间是否包括0点,或区间的上下限值是否在分析方法所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 2.2精 密度(Precision) 2.2.1定义:精密度是指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复数个供试品进行重复分 析测定时,所得到的一系列测定数据彼此之间的一致程度。测定值的误差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的形式表示。精度根据重复实验的条件不同以三个水平表示,分别称为:并行精度、室内再现精度、室间再现精度。并行精度(Repeatability/Intra-assayprecision):指实验室、实验者、实验日期、装置、器具以及试药的批号等实验条件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中文版)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摘要: 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引起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人体内,抗药抗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但是对于某些治疗性蛋白质,抗药抗体反应能引起各种临床的不良反应,包括温和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药抗体能对药物暴露、药物毒性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造成影响。因此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引起了临床医生、药企及监管机构的注意。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分子的免疫原性,以及将实验结果与临床事件联系起来,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有必要开发可靠的能够有效评估抗药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这里方法学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方法学验证是药物上市申请必不可少的。现行的监管文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相当有限,特别是缺乏有关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因此,本文对抗药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科学的建议。在现有的关于生物分析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性能验证。笔者建议采用实验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学验证。这些建议被视为最佳的例子,旨在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抗体检测方法。 1.简介: 生物制药产品包括氨基酸聚合物、碳水化合物或核酸,一般通过人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进行表达,比常规的小分子药物更大(一般大于1~3KD)。由于以上特性,生物制药产品引起免疫反应的潜力更大。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与产品的内在因素(种属特异性表位、外源性、糖基化程度、聚合或变性程度、杂质和制剂)、外在因素(给药途径、慢性或急性给药、药代动力学及内源性当量)、患者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和替代疗法)相关。 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自身免疫和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药物中和、生物分布异常和药物清除率增强等均可能会使

1-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的出发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如果需求分析不准确,就会让接下来的培训偏离轨道,做无用功,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企业要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就必须采取合适方法和工具,本文全面介绍了通常情况下培训需求分析使用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工具。 一、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1.1 调研问卷法 调研问卷法是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之一。一般由培训部门设计一系列培训需求相关问题,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培训对象,待培训对象填写之后再收回进行分析,获取培训需求的信息和数据。 调研问卷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可以遵循以下五个步骤,见表1: 在设计调研问卷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下几个问题: 1、问题尽量简短,并注意使用简单的、固定用法的术语,避免使用读者不了解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名词; 2、一个问题只涉及一件事,避免“结构复杂”的问句; 3、题目设计要简单,不要使作答者作计算或逻辑推理; 4、避免出现诱导答案的问题,保证作答者完全陈述自己观点。

1.2 访谈法 访谈法也是数据收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为了得到培训需求的数据和信息,与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收集硬性数据,比如事实、数据等,包括印象、观点、判断等信息。 访谈法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见表3:

1.3现场取样法 现场取样法一般较多使用于服务性行业的培训需求调查(如饭店、卖场等),是通过选取培训对象现场实际工作的部分片段进行分析,以确定培训需求的一种分析方法。现场取样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拍摄和取样。 拍摄是指在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中安装监控录影机、摄像机等拍摄设备,对培训对象的现场工作过程进行实际拍摄,事后通过录影带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培训需求结论。表5为拍摄样板的示例。 取样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神秘访客”,即由取样人乔装成顾客,在培训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其进行沟通、合作或者买卖活动等,事后以取样人对取样对象工作表现的评价和分析为依据,确定培训需求;另一种是客户录音取样,即选取培训对象与顾客对话的录音为需求分析的依据,总结培训需求的信息和数据。表6为取样法的基本工具——取样分析报告的样板。

(完整版)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医药化学行业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严格,高效液相分析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发与验证对其它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分析方法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 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我比较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或3.0mm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 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 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 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同品牌型号的色谱柱,C18和C8在选择性上没有差异,但是C18保留能力更强,相同的样品分离度更高,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用C18。我们在筛选色谱柱时尽量选择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厂家,柱子品质好,开发分析方法时能省很多力气,做出来的分析方法也有保证。一个药从开发到上市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厂家有实力,开发方法时选定的柱子在若干年以后需要时还会有的

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异烟肼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方案验证原因:验证类型: 新项目验证再验证 其它 预验证 回顾性验证转移验证 方法描述: 本分析方法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方法。为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对该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系统精密度、方法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准确度、耐用性进行评价。 验证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析方法(295页) 验证时间: 2010年07月09日~2010年07月10日 验证项目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内容:-

a)人员培训: b)仪器设备、标准品和试剂: 仪器设备 标准品和试剂 c)样品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ODS-2 长度:250cm ,内径:4.6mm ,填料 C18 ,填料粒度:5μm 检测波长:262nm,带宽30 柱温:25℃ 进样量:20μl 流速:1.0ml/min 流动相A:0.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6.0),流动相B:甲醇 A:B=85:15 停止时间:12min 1.系统精密度 1.1.溶液配制 系统精密度溶液:取异烟肼10mg,置100ml容量瓶中,精密称量,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1.2验证过程及结果 系统精密度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其异烟肼峰面积、保留时间。 可接受标准:异烟肼峰面积RSD≤2.0%,保留时间RSD≤2.0%。 结论:

2.重现性试验(方法精密度) 2.1.溶液配制 2.1.1.对照溶液:取异烟肼工作标准品10mg,精密称量,置1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2.1.2.方法精密度溶液:取异烟肼样品10mg置100ml容量瓶中,精密称定,用水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用此方法配置同一批号的样品溶液6份。 2.2.验证程序及结果 工作标准品溶液进2针,样品溶液各进2针。记录异烟肼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 可接受标准:异烟肼含量的RSD≤2.0%。 结论:

(整理)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文件 1 目的 明确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制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验室对化学药品的无聊,中间产品,中间过程控制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 责任者 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QA人员、化验中心主任、质量管理部负责人。 4 内容 4.1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 化验中心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化验中心主任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确保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4.2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的溶出量、含量均匀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它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要求。 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硫酸盐、灰分、装量不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的验证不同,见下表: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定义 3.1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 示。 3.6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职责 4.1标准验证岗 4.1.1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液相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

液相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 审评四部黄晓龙 1、有关物质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5.检测限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

6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6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如果说到培训需求分析,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提到如何做需求分析,或许大多数的人在一开始接到业务部门的培训需求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个事儿好办,不是那么难。不就是发个问卷调研一下,或者同时找一些关键利益人,比如目标学员及他们的经理访谈一下。但开始操作的时候,发现比想象的要难操作。比如说,好多人面临的疑问是:调研什么,为什么要调研这些人,问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更不用说对收集回来的数据如何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了。 根据不同的目的,需求分析有不同的种类,或者不同阶段的分析。比如说,有一天老板说,这个季度的销售额怎么下降这么多,你们相关部门是不是看看问题在哪里?好嘛,销售经理马上就说,我觉得我们的销售不善于打单,也不善于搞客户关系,他们需要培训培训。作为培训部门的人员,你会怎么做?。。。。。。一猛子扎下去,赶快打电话给培训师或顾问公司,说你要一个销售培训? 如果是我,我会做一个需求分析(分析的全面性与精确性,可以依据你所拥有的时间长短和资源来定)。老板说的是问题的现象,你并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你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用培训来解决是最好的办法。 注意,这种情况下的需求分析是诊断问题,找到真正的需求点,这个分析与为了设计培训课程而做的分析是不太一样的。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应该最好用绩效改进技术的方法(HPI)来进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使用HPI的方法,也可以折衷使用别的方法,比如我下面会提到的方法)。 关键的目的之一就是判断:为了解决这个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需求,培训是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谓最好,是指相对别的解决办法,用钱最少,时间最短,效果最好。因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都表明,培训的手段仅仅职能解决企业中存在的20%左右的绩效问题。也就是说,大约80%的问题是无法通过培训来解决的。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资源。这也很好的印证了一个培训管理人员总也要不出的怪圈:越培训,越没有效果,越费力不讨好。 从我的经验体会来看,培训人员在不确定问题的解决是不是非得通过培训来完成的情况,通常要进行6个方面的分析。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一.方法验证概述 1方法验证概念解析 2各方指导原则 3方法验证的常见困难 4风险管理在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5限度与定量验证的区别与适用情况 6方法验证的前期准备 7方法验证的方案和报告 首先申明是方法验证:ICHQ2,分析方法的验证是为了证明该方法与预期的目的相一致。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USP1225,通过实验室研究确认方法的性能参数可以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 什么是检测要求:结实(耐用性好)、准确、稳定 是否需要验证? 需要经过验证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基因毒杂质、其他特定杂质、鉴别(仪器)、溶出度、释放度、粒径(激光衍射法)、其他采用液相色谱及光谱法等检测项目。 不需要经过验证的:炽灼残渣、干燥失重、鉴别(化学法)、性状、水分、酸碱度、PH、其他理化检测。

注意事项:方法是否需要验证,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判断,惯例只是对于风险的一致认知,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注册用方法验证的一般要求 代表性的样品:验证用到的样品应当能够代表上市批的质量,工艺一致,批量相当。 规范的过程:验证过程应当符合GMP或GMP 类似要求方法确认与转移相关指导原则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 2.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https://www.sodocs.net/doc/6a18077297.html,P1225 4.ICHQ2 5.FDA的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 validation 方法验证的常见困难: 1 已经验证的方法转移失败。 2 已经验证的方法在日常检测过程中不适用。 3方法验证过程中发现方法不适用 4 某些验证项目需要多次验证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分析方法风险应对前置于方法开发阶段 1在方法设计阶段应当预测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方法转移、可能的OOT/OOS、系统适用性试验失败原因、监管法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 2 收集相关方的需求,包括QC实验室、合成部门、制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 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 GMP (2010 年修 订)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 应当至少符合 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 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 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 检验方 法需变更的; 3. 采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及其他法定标 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 法规规 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 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 中国药典( 2010 年 版)凡例 1. 检验方法和限度。 、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 检验。 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 验,根据试验结 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 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 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 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 法验 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 型 6. 分 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 析方法验证的 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 1. 分析 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法规要求: 2.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 证内容,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 否符合检测项目的 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 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法验证范围( 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 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 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 ( 2)药品 行修订时。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 鉴别试验( 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 法)( 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 其他需控制成分 (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5)制剂溶 出度、 释放度等检查 (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 的具 体内容 (1)专属性 (2)线性( 3)范围( 4)准确性( 5) 精密度( 6)检测限( 7)定量限( 8 )耐用性( 9)系统适用 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 订验证的 内容。专属性 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 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2)不适 4. 分 生产工艺变更; 3)制剂的组分变更; ( 4)对原分析方法进 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1 ) 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 4 )化学药品 / 中药制剂中

ICHQB分析方法验证

Q2B 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学简介 ICH 指南“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的术语”阐述了分析方法验证中应考虑的项目,本文件是对 Q2A 的补充,其目的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各种验证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在某些情况下(如专属性),为了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应对一些综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的总体能力进行研究。另外,文件对在新药申请中必须要递交的资料作了指导。 所有验证中收集的相关数据和验证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应递交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本指南未提到的方法,也可应用和采纳。申报者的责任应是选择最适合他们产品的验证方法和方案。但要切记,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其适合于预期目的。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由于它们的复杂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其分析方法的验证可能与本文中提到的方法不同。 在整个方法学验证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已完全鉴定并标示纯度的参考物质,其纯度要求取决于预期用途。 与Q2A —样,为清楚起见,本文在各独立的章节中考虑了不同的验证项目,这些章节的排列反映了建立和评估一种分析方法的过程。 事实上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些适当的验证项目通常可以同时考虑,以对分析方法的能力提供合理、全面的了解,如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 1.专属性 在鉴别检查、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中应进行专属性研究,证明专属性的方法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预期目的。 般一种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鉴定) ,在此情况 下,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以达到能鉴定的水平。 1.1 鉴别 合适的鉴别试验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物质比

较,从含有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正结果和不含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负结果来确定。 此外,鉴别试验也可以取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的物质来试验而得不到正反应来证实。 在考虑可能会造成干扰的前提下,应根据合理科学的判断来选择可能存在的干扰物。 1.2 含量和杂质测定 在色谱方法中,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其他分离技术也应如此。 在色谱方法中,应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关键性的分离。对关键性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具有专属性。 当用非专属性方法测定含量,可用其他辅助性的分析方法来证实整个方法的专属性,例如:用滴定法来测定放行原料药的含量,可结合用合适的杂质检查方法。 下述方法均适用于含量和杂质测定:1.2.1 可以得到杂质的情况 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包括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或)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原料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样品测定结果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 对杂质检查来说,通过加入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证明各杂质之间能分离,并也能与样品矩阵中其他组分分离。 1.2.2 无法得到杂质的情况 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验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必要时,应包括放置在强制降解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酸碱水解及氧化条件下的样品的测定。 对于含量测定,需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对于杂质检查,要比较杂质档案。 峰纯度检验是很有用的,它显示被测物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如二极管阵列、质谱)。 2.线性 线性是在分析方法的范围内(见章节3)对方法进行评价。可用所建议的分析方法,直接对原料药(用标准储备溶液稀释)和(或)对分别称取制剂组分的混合物进行测定,以研究其线性。后者应在方法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主要内容: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确认 分析方法的转移 方法验证、方法确认和方法转移的文件管理 【背景介绍】 只有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才可以用于物料和产品的检验以及清洁验证。检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或确认是物料和产品放行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才可以可靠有效地用于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为完成检验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它详细描述了完成分析检验的每一步骤。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的制备、测定、计算公式及限度要求等。 不同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同一分析方法可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但验证内容会有不同。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药品的鉴别和杂质定量检验,两检验项目在方法验证时要求不同。前者重点要求验证专属性,而后者则需要重点验证专属性、准确度和定量限。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不适用于: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建立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整的验证。 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变更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当质量标准中某一项目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限、定量限、专属性、准确认、精密度、线性等内容的验证,证明修订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可行。 当变更达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完整的验证。如分析方法完全改变,则应按新方法进行完整的验证。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要所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本指南将需验证和检验项目分为四类: 鉴别试验 杂质的限度检查 杂质的定量测定 含量测定,包括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以及含量均匀度。

如何看待药品研发中分析方法验证中项目验证的顺序

如何看待药品研发中分析方法验证中项目验证的顺序 编者:在药品研发中,有经验的分析人员都非常清楚分析方法验证的项目及要求,项目验证的顺序大家应该都有所考虑,然而,仔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并能说出具体理由应该不多(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规规定),故今天就这个问题仅提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讨论,谢谢!以下按照验证的顺序,与大家一起分享个人观点,仅供参考1、专属性考察分离度(物料、中间体、降解产物、副 产物),同时考察专属性试验中对照溶液、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首先你应该明确破坏性试验的目的:一是通过考察药品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该药品内在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其二,这些试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的专属性进行验证。既然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出现杂质的来源,并证明分析方法专属性强,杂质与主峰分离度良好。因此对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的浓度及时间、取样方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品种具体模索,初步试验了解样品对影响的因素,酸、碱、氧化等条件基本稳定情况后,进一步调整破坏试验条件。2、检测限、定量限判断样品的检出能力,如 果杂质检查检测限比限度还高,需及时调整方法。 3 倍信噪比是检出限,10 倍信噪比是定量限,除此之外,检出限表示方法能测出该物质时的最低浓度。定量限则表示方法能准确定量出该物质

的最低浓度。 3、线性及范围方法的测定范围和线性范围如何确 定,测定范围方法的测定范围通常应当满足以下条件:a)方法的测定范围应当覆盖方法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和关注浓度水平;b)至少需要确认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关注浓度水平和最高浓度水平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必要时可增加确认浓度水平;c)若方法的测定范围呈线性,还需满足线性范围的要求。 4、准确度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指的是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测试。注意所有试验点要包含以后日常检验所有的可能并落在上步验证的线性范围 内。 5、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上面 4 步完了,方 法就基本没问题了。要考虑人员,时间,等其他因素对实验造成误差。重复性一般为日内精密度、中间精密度也可以是日内精密度,也可以是日间精密度。总而言之,就是重复性测定供试品溶液 6 次,只是时间上、人员上、色谱系统上、都是独立的。此外,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可以使同一个人做。但是中间精密度与重复性就不能为同一个人;仪器精密度,同一个溶液,连续进样 3 针以上,考察待测组分的RSD ,即为仪器精密度;重复性:不同溶液,单独测定,考察待测组分的含量的RSD,即为重复性,也为方法的重复

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转移(analytical method transfer),是一个文件记录和实验确认的过程,目的是证明一个实验室(方法接收实验室)在采用另一实验室(方法建立实验室)建立并经过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检测样品时,该实验室有能力成功地操作该方法,检测结果与方法建立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分析方法转移是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获得一致、可靠和准确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估。 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可能存在的分析方法转移的类型和转移方案的内容等。本指导原则不提供统计方法相关信息,也不包含微生物和生物分析方法的转移。 一、转移类型 分析方法转移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最常用的方法是比对相同批次均一样品或比对专门制备用于测试的样品的检测结果。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同批次均一样品的比对试验或专门制备用于测试的样品的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其他方法包括:实验室间共同验证、接收方对分析方法进行完全或部分验证和合理的转移豁免。分析方法转移实验、转移范围和执行策略制订要依据接收方经验和知识、样品复杂性和特殊性、分析过程的风险评估。 1. 比对试验 比对试验是分析方法转移时最常用的方法,需要接收方和转移方共同对预先确定数量的同一批次样品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如:在样品中加入某个杂质的回收率实验,接收方能够达到预先制定的可接受标准。分析时要依据已被批准的转移方案,此方案包括明确列出的细节、使用的样品、预先制定的验收标准和可允许的偏差。检测结果符合预先制订的可接受标准是确保接收方有资格运行该方法的必要条件。 2. 两个或多个实验室间共同验证 执行分析方法验证的实验室要具备实施该分析方法的资格。转移方可与接收方一起进行实验室间的共同验证工作,包括接收方可作为转移方分析方法验证团队的一部分,从而获得重现性评价数据。共同验证要按照预先批准的转移或验证方案进行,方案中需说明具体方法、所使用样品和预定的可接受标准。通则9101

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方法验证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

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二、分析方法验证(Validation) 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分析方法验证。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方法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检测目的不同验证要求也不尽相同。 1.专属性(Speciality / Specificity)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将产品和杂质分开的特性,也称为“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