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半程镇总体规划文本

半程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

(新)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2) 第三章规划布局 (2) 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4)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六章景观规划 (10)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12) 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1)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3)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3) 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适应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建设部《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 (7)《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 (9)《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0)《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 (1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 (12)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有关城市和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

第3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60.00平方公里,北至323省道、新戴运河、大桥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唐纬十一路,西至经一路、唐经一路,东至城东高速公路引线。 第4条.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其中: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5条. 指导思想 1.用高瞻远瞩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发区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新条件、新机遇、新机制,使规划符合并促进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发展观。 4.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5.突出特色。 6.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一规划,逐步实施。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第6条.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先导区,先进管理试验区,现代工业集聚区,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新区”。 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一主二副”开发区(中心区、东区、南区)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公示 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1.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至203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 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 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 15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 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 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

区”。 4.城市性质 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6.人口与用地规模 ⑴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导则

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目录 1总则 2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3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4建制镇总体规划成果要求 5建制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 6附则

1 总则 1.1为规范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建制镇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保证建制镇总体规划质量,根据国家和河北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导则。 1.2市、县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建制镇,组织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适用本导则。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制镇总体规划应服从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制镇总体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1.3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战略与目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4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要求;保护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和自然景观,保持地方与民族特色。 1.5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1.6承担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1.7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必须采用符合规定的勘察、测量图 -1-

件和资料。 1.8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河北省有关建制镇规划的各项规定。 2 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2.1建制镇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 2.2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十至二十年,同时可对城镇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在镇区规划基础上编制,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滚动编制,原则上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 2.3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规划纲要,确定镇域规划、镇区规划的重大原则,统筹考虑影响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2.4镇域规划应当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编制依据,从区域角度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村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对镇域范围内的工矿企业、村庄居民点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整体安排,提出空间管制的原则和措施,指导镇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2.5镇区规划应当在镇域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镇区发展方向,进行用地布局,提出土地利用要求,集中布臵工业企业,形成工业小区,合理配臵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指导镇区近期建设。 -2-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2012.9.4)讲解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 发展规划编制参考提纲 前言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具体的四至边界。中期范围拓展至**平方公里,远期展望到**平方公里。(经国家审核公告的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规划修编凡涉及扩区增容的,应说明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拟扩区增容后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 开发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 开发区所在地(市、县)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 〔简要说明。附所在市、县区位图,主要经济指标图表等〕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建设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国家审核公告面积、实际控制面积(其中: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累计已批准企业用地面积)。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等。以此说明开发区面积的扩大、产业承载力的提升。 二、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开发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企业入驻情况;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三、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入驻企业数、带动就业数等 四、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水平;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产出率;盘活存量土地、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文案大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文案大全

镇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镇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一、技术要求:增加“两线三区两体系”的内容 1、两线: 一是指规划建设用地线(包括已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和由区(市)县确定配置的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范围)。二是指远景发展用地范围线,即在县域内基于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这一基数上,根据城镇村发展需求与潜力适当放大规模所确定的用地范围线。村的规划以点的形式表达。 XX镇用地指标统计表 表格说明: ●规划建设用地和远景发展用地为“两线”所围合的面积与镇域内公路等圈外选 址的项目用地面积之和。 ●扩大系数:县城不大于1.5,重点镇不大于1.2,重点镇以下层级无扩大系数。 远景发展区面积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量”为基础数据与扩大系数相乘的值。 新市镇和一般建制镇总体规划中不存在远景发展用地,其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加上县域总体规划所分配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指标。

2、三区划分 指划定的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规划区,乡、村规划区。 (1)城镇规划区:中心城、区县城区、建制镇镇区以及城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风景名胜规划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区域。风景名胜规划区范围与城镇规划区重叠的,管理按城镇规划区制度执行。 (3)乡、村规划区:市域范围除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规划区以外部分。 3、两个体系 (1)两体系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 (2)配置要求: ●一般建制镇按《镇规划标准》配置。 ●乡、村规划区中,非建制镇(乡政府所在集镇)、农村新型 社区、村按《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标准》配置各项设施。 (3)一般建制镇镇区和乡、村可参考的配置模式 “12+2、7+3”模式,规划中必配和选配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XX县白云乡总体规划(2017-2035)公示稿【模板】

XX县白云乡总体规划(2017-2035)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乡域和乡驻地规划区。乡域即白云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包括13 个行政村,面积105.14 平方公里。在原有乡驻地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向东南拓展,规划区范围以一重山范围控制,面积0.87 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面积0.48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实施年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2017-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三、城镇性质 乡镇定位:“传统庄寨遗产地,生态文化旅游名乡”。白云乡驻地性质:白云乡综合服务中心,是集行政、文化、商业,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全乡综合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强化和突显生态居住、旅游服务两大职能。 四、总体发展目标 凭借白云乡未来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姬岩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的优势,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福建省多个国家级政策平台、XX县全域旅游建设发展为契机,确立白云乡总体发展目标:“传统庄寨遗产地,生态文化旅游名乡”,将白云乡建设成为中国传统庄寨文化复兴基地,成为XX 县北部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

五、人口规模预测 预测2025年乡域规划人口为14400人,乡驻地规划人口为4900人;至2035年乡域规划人口为15500人,乡驻地规划人口为5500人。 六、乡村职能结构规划 综合型:乡驻地;农旅型:凤际村、北山村、石岸村、樟洋村;旅游型:大坪村;农业型:东溪村、樟江村、岭下村。 七、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期限2017-2025年,乡驻地人口4900人,建设用地规模38.89公顷。近期建设布局从乡驻地向东拓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白云村传统村落居民点提升设施配套,改善片区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结合现状建成区,推进姬岩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满足近期旅游发展配套需求,近期主要完成度假屋建设,休闲娱乐设施配建。主要项目有: 1.基础设施:建设滨溪公园;新建5处公共厕所,分别位于竹头寨安置区、乡政府南侧、敬老院南侧、幼儿园西侧及白云传统村落内;建设白云35kv变电站,敷设给排水管道、电力管道敷设,水厂建设、污水处理厂。 2.居住开发建设:小学幼儿园周边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竹头寨安置区建设。 3.商业开发建设: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乡政府南侧的特色商业街;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白云村传统村落的居民自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永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促进永康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2006)40号文件、《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永康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文本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与《永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限一致; 远期:2011-2020年;与在编的《永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期期限相一致; 远景:未来30-5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永康市全市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 二、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四条人口与用地规模 经“两规”衔接,确定永康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见下表: 人口与用地规模 表2—1 第五条市域土地利用配置 规划耕地保有量至规划期末确保24262.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539公顷。至2020年,市域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8513.9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达到6765公顷,其中中心城区面积为4785公顷,建制镇用地规模为198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724公顷,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2010公顷,交通用地面积为4571.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243.1公顷,特殊用地面积为200公顷,规划期内共增加建设用地5600公顷。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六条定位目标 (一)定位 浙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现代五金产业中心,打造国际五金产业中心。

(二)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初期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50万人口(包括独立工矿区6.5万人)的规模,在全市域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初步建成国际五金之都。 永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表3—1 说明:现状人口数为2005年统计数,人均指标按户籍人口(55万)计算,人口为按“五普”口径计算的常住人口数。 第七条总体发展战略 (一)五金名城战略 大力引进国际资本、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提升集约用地水平、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加大城市现代化功能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五金名城。 (二)生态城乡战略 强化市域生态保护,重点保护水源地、生态林地,风景区。优化村庄布局、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加快建设中心村和新农村。力争把永康市建成环境友好、景观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型城乡。 (三)商旅大市战略 依托发达的市场体系和优美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永康市的商业、旅游业水平。大力强化商业、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现代化提升,形成为商业大市。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景点布局,扩大旅游环境容量、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第八条空间发展战略 (一)中部提升核心 市域中部紧紧围绕中心城区这一核心,促进中心城区产业的综合化发展,在五金制造业向高精尖升级的同时,致力于培育更具附加值、更具区域辐射力和更大成长空间的面向五金产业商贸、物流、研发、信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幅提升市域核心竞争力,带动市域各镇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外围突出重点 外围城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发展二产经济。空间相邻的城镇应加强产业空间的整合协作,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利用永康市城乡交错密布、时距小的布局特点,引导乡村共享城镇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村庄居住功能,尽可能将可用地资源投入产业发展。 (三)周边保护环境 在规划期内,必须十分重视保护下一轮经济转型的核心资源:旅游资源、环境优美的宜居地、市域景观生态等,而市域周边区域正是生态环境敏感区,环境资源优美,理应更多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职责,为下一轮经济转型打下基础。 第九条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组织战略 1.一产:结构转型、扶持特色、规模提升 推动一产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发展,种植业内部从传统的粮食、蚕桑、茶叶种植业向发展优质蔬菜、果品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效应提升产业效率。 2.二产:提升顶部、培育中部,优化底部,形成大区域的垂直分工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泰州市白马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原《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规划,是指导白马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白马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4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准。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5条总体目标 1、全镇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各项社会业协调发展。 2、镇区建设成为市内领先的设施先进、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农村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4、全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制定白马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2、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布置各类用地,使规划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适应性。 3、满足城市建设、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4、充分利用镇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5、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7条规划重点 1、功能定位 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城镇空间,合理配套白马镇的各项公用基础设施;明确镇区性质,完善镇区功能,适度扩大镇区规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