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例6,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后安排的一个与按规律排列有关,并可通过有余数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2.教学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就是表内除法涉及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有余数的除法研究的内容。其中,在现实生活中,整除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才是大量存在的,因此,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对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课时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和设问启发法。

2.《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上面考虑,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甚至动脚,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一)回顾规律,引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借助练习,巩固提升;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回顾规律,引出问题。5分钟

1.课件出示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组一组重复出现(有规律)

2.引出新问题:出示福娃如果按照规律一直摆下去,第26位福娃是谁?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往下摆第45位是谁?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找规律内容直接引入,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巧妙、轻松地直奔主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

1.根据要求,尝试解决。要求有3点:(1)读懂题意,独自思考;(2)用别人能看懂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等。(3)你有几种方法都写出来。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关注C类学生的学情,引导他们至少得出一种解决方法,然后巡视了解A、B类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用手机拍下各种典型的解题方法。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让学生向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法,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则运用这一时间将拍摄的照片输入电脑,并根据反馈

需要进行有序排列。

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交流的欲望,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集体交流,组织研讨。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能看懂吗?他是怎么想的?”等设问性语言引导学生看懂、了解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方法。

4.回顾过程,梳理方法。

(1)“谁能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刚才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从而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相应颜色的吸铁石摆一摆。

(2)“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刚才还想到了几种方法?谁为大家简单说一说?”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其中,在回顾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解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指图边说明各个数表示的含义。

(三)借助练习,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4个同学轮流报数,28号是谁报的?39号又是谁报的?

练习形式:学生独自思考解答,然后A、B类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批改,教师参与C类学生活动,对批改进行辅导。重点引导学生得出:最后一个图形的颜色是由余数来决定的,余数是几,答案就是每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2.变式练习

按照下面的规律接着摆,第25个圆形是什么颜色?第36个呢?

练习形式:先请C类学生说一说图形的规律,再独自解决,最后集体交流、反馈,并请个别学生说出根据余数判断答案的方法。

3.提高练习

练习形式:独自读题思考,觉得有困难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小组合作解决,还有困难,教师出示提示进行引导。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谁能给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取一个名字?这节课要求大家掌握一个什么新本领?

板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一组一组重复出现(规律)

26÷5=5(组)……1(个)45÷5=9(组)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目标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页例三及相关练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方法说模式 (一)说教学模式 我校的教学模式是:核心导学,当堂训练。 我校的6个教学流程是:预习指导,预习交流,小组讨论,教学点拨,展示提升,反馈总结。 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根据本节数学课的特点,我使用的教学模式是:1、复习旧知2、情景引入,明确问题3、合作探索,解决问题4、当堂训练,强化知识5、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二)说教学方法 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数学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23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体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2、6、12这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看图写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的第一个问题。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同桌合作摆一摆并列出算式解答。 (3)汇报,交流,怎样摆小棒,怎样列算式。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板书:总数÷份数=每份数 2.教学例3的第二个问题。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列出算式解答。 (3)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板书:总数÷每份数=份数 3.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相同点:第(1)小题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第(2)小题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找不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决问题,计算时都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来求商。 4.小结后揭示课题。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茶叶题。 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 说检验的方法。 2.根据图意编一道乘法数学题和两道除法数学题。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买哪种袜子最划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平均分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东川区第四小学:xxx 20XX年4月5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让学生来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诉学生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②、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①、出示7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②、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③、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④、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苹果,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的第三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大多数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本节课的内容是将已知总价、数量,求单价或已知总价、单价,求数量的应用题转化为以前学会了的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的应用题,需要学会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并学会验算。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并学会验算。熟练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交流讨论完成练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悉解题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请大家完成下面两个题。 12个笑脸,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8颗红心,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或者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4.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去商场里看一看吧! 2.出示主题图,请你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一个玩具熊6元一个球9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辆小汽车?元 3.小明要帮地理老师采购一些地球仪,就在这时遇到了一个难题,请看图。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高清明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学校高清明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用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三角形20个,4个○。 预设流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本课内容课件 https://www.sodocs.net/doc/6a3150282.html,/i?ct 投影出示图片:神舟五号 师:小朋友,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让我们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吧!想不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想)有志气!那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来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用小木棒摆飞机。 ⑴实物台展示老师用小木棒摆的飞机。数一数,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⑵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飞机。 ⑶你摆了几架飞机?(有2架、3架、4架)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⑴请一位摆了两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①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个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为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来的。 生2:这个同学摆两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老师的2倍。 ⑵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即如何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理解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以及掌握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为以后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我认为本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学习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难点:是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中,经历使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同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很多数量之间都存有着倍数关系。使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多说,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术语的表述水平,又加深了对知识理解。 3、精心设计练习题的类型,培养学生灵活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过程将分以下环节实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和掌握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教学,也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应用题,因此会分析除法应用题题意尤为重要。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蚕宝宝吗?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 下 王小明同学在生物兴趣小组学习养的蚕宝宝,他正准备给蚕宝宝分“家”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蚕宝宝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第1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 3 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师:已经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生:知道小明要把15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分蚕的时候,最关键是怎么分?生:平均分。 师:对,实际上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请讨论一下,如何用平均分的知识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生:这道题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把15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是多少?(课件出示) 师:你能完整的用平均分知识来解释这道题目的意思,我真替你高兴。谁还愿意再说一遍? 生:15就是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是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而每一份就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说得真清楚,谢谢你。师: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板演:15+ 3= 5 师: 5 表示什么意思?生:每个纸盒放 5 只。师:对,也就是求每个纸盒 放几只。 教师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这道算式我们要加上什么就更完整了? 生:单位名称“只”。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对吗?(学具操作,同桌合作验证) 预设: 生1:对的,因为每一盒5只,3盒就是15只。 (课件演示)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是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2.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确定此目标得以具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二是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在新知授完以后,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及练习册中的题目。

三是对学情的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学生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知道什么是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二、教法 《课标》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引导观察法、直观操作法进行教学。 三、学法 《课标》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知识迁移等方法进行新知的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引入,通过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谈话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然后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在学生感受以后,直接出示算式,并引导学生读出算式。再指导学生说出算式个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页42页的例3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但并不出现名词。 2、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5、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文文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学参加。老师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学在高高兴兴的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学习新知:

1、认真观察,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将提前写好的例题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提出了有3组同学在做游戏,每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时,直接让学生解答。 3、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自己做在作业纸上,找学生板书。 4、由板书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写的。并通过生生交流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 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 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5、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是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2.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确定此目标得以具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二是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在新知授完以后,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及练习册中的题目。 三是对学情的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学生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知道什么是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泾源三小:xxx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例5,例5借助于主题图”划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图中有22个同学,每4人一条船,他们最多可以租几条船。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的不同方法,分别是口算和笔算,目的是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课也是后继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2、使学生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的问题,并能正确写出商

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在观察思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介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情境创设法和设问启发法,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如课中创设“划 船”“买面包”等情境,同时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围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设问,促使学生动脑思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听讲注意力。 三、说学法。 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课中学生借助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探究中学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学生将已掌握的用除法解决问题的知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技能等迁移到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来,使迁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努力做到“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60页至第61页的例1、例2两道例题。本节课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例1通过分草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分,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例2的教学,从摆小棒入手,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然后通过互相交流,在比较、吸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余数比除数小。教学中,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价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操作、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目标重难点: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李绍平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29 页例 3 及相关练习。 2、教材简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⑵能力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 1 / 7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4、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材创设了15 人做游戏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5、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挂图及学生讨论用的小棒等。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利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的例3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想一想”是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处罚扩展到连续量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五、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

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 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文文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的一道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1-3题。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实质,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锚桩”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小朋友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页的例3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数量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五、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 “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练习导入 平均分的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