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周程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二0一五年三月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国际比较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我们接着上。刚才跟大家谈了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大问题,接下来,要跟大家谈谈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什么样的基础,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的劣势哪儿,通过这样的一个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来,也可以明确我们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不足。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去跟大家聊一聊。

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谈,一个是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这个角度去看。投入,我们一个是看钱的投入,也就是研发经费的投入,第二个是看研发人员的投入,也就是钱的投入和人的投入怎么样。我们来看一看,主要是进行一些国际比较,看看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这些年的发展之后还有哪些不足。第二是从产出方面来看,我们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理论形态的成果,主要是非专利形态的论文,还有一个是专利,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产出的情况。

1.研发经费投入

先跟大家谈谈科技创新的投入。从这张图表上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中国这些年在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大家看,我们科教兴国在90年代后期,在这个位置,现在到了2012年,大家看看这道曲线上升的非常快。我们现在总投入已经超过了1.3万亿,总量来讲量非常的大。

我们看到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主要是哪些地方的投入?投入比重最大的其实有六家,这六家占了中国近六成,就是接近60%,分别是谁家?第一个是江苏省,还有一个广东省,两个省。还有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我们可以看到这六家在长三角几家?长三角的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主,山东就不算了,北京也很高,山东也很高,珠江三角洲就是广东省这一块,量很大,就是这么六家达到了中国的58.6%,这是2011年的统计数据,这些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扣掉其他24家的投入,也就是40%多一点点,西部地区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投入总量都是在这儿,低于200个亿的,西部地区占的比例很大。如果说这里只有五六十个亿的话,也就是说西部一个省的投入等于清华大

学加上北京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的量,所以说我们中国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不均衡现象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什么?你不能说投入总量大,它盘子本身也就大,西部地区的投入总量小,但实际上它的经济总量盘子也就小,所以我们不能看绝对量,我们还要看一看相对量,我们看看研发经费和GDP之比,也就是投入强度。

就投入强度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六家,最高的是北京,北京这个投入情况,有很多是中央政府包括科研院所投的钱,不只是北京市的财政投入,而是在整个北京地区占的北京市地区的GDP之比,北京是最大的。其次是上海市,就是上海市在研发经费中拿的钱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再往下是天津市。过去的老三大直辖市是明显的。接下来又是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但是这里很明显的西部地区如陕西的情况非常高,还有辽宁、武汉那边的湖北,重庆状况也不错,四川成都也不错,这些地区超过了1.5%,也是比较高的,很多很多的地区还达不到1%。也就是说,我们结论上来讲,中国现在的创新投入方面,主要是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西部地区的投入情况,目前来讲,可以说是不足。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内部情况。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和国际上来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情况。这条线代表的是中国,中国这些年的投入在持续攀升,刚刚在第一张表中我们也跟大家谈到了这件事儿,就是攀升,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也就是说,中国的研发费用投入只比美国少了一点,也高于了日本,现在我们大概是美国的一半。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是花了工夫的,中国政府是尽了自己的努力的。因此,中国这些年包括华为等很多新的产品、科技型产业也是进步的比较快。

但是我们看看另外一方面,科技投入不是一年的投入就能够见效的,它需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努力,也就是说它是以三十年为单位看看科技投入的总量的。我们来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是这个红线,三十年的总量,这是1981年和2001的面积大小。你会发现什么?日本的是这个红线,大家看这个下面的面积,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里面,中国的研发经费累计综合只达到了日本的1/3。各位,这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我们的工业产品在有些方面还不错,但整体来讲竞争力不如日本,这也是必然的,我们过去三四年的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日本的1/3,我们不能寄希望在这样的投入下面,就大面积的超越日本。我们的GDP超过了,中国这个势头非常好,如果沿着这个势头稳定的增长下去,也就是中国社会再稳定发展三十年的话,那个时候我们回头看,我们不仅会追上日本,绝对会超过日本,这样的话,三十年后的中国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面,我们线下的面积是美国的多少?如果初步估计只有它的1/10。那么我们在军事方面、高新科技、航天领域等和美国有一定的

距离也是正常的,以过去三十年的计算,我们只有它投入总量的1/10,我们投多少得多少,即便我们是产出更大,我们收获更大,那也毕竟只有人家的1/10,我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大面积的超越美国。但是大家看看这个势头,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大家看出是在呈下滑趋势的,日本也在下滑,而中国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国仍然在持续攀升。也就是说,我们期待着能够有稳定发展的二十年这样的一个机遇。当然,这个机遇,一个方面靠我们争取,另外一个方面,国际社会会不会干扰我们也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这是一个方面,这是我们从科技方面来讲的。

刚才投入的是总量,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强度,不能够单纯的看总量。这个总量,国家有大有小,看这根线,发现什么?我们在这个图表里是第一的,也就是说2014年我们花了13300亿在研发经费上面,占到 2.9%,也就是接近 2.1%,但是这个数显然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的2.5%-2.7%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由于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我们在研发经费、在科技领域中不能够投得更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持续了年增长率是20%,只要保持住这个万幸,我们是有机会的。但是里面我们也看到,全球投入强度最大的是哪些国家?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投入强度非常大的一个国家。我们看这条蓝色的线,长期以来很低的,但是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快速攀升的一个国家是谁?韩国。但是看到这个线的攀升速度远远高于这个红线的日本,但是日本近几十年,居高不下,在科技研发上面很舍得花钱,它高于美国也高于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个红线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只是到2010年以后被韩国所超越。也就是说,日本在研发经费里的强度是3.5%左右,超过了3.3%,即便现在是跌下来了,也是3%以上,而韩国近十来年快速的攀升,我们可以想象,在90年代以前,三星、LG在中国市场是看不着的,但是近十年来可以大量的看到三星,它的科技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里讲,我们说科技的发展和金钱的投入是正相关的。韩国攀升的这么快,日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东亚几个国家中间,我们和这两个国家相比的话,仍然还有一些距离。

问题是我们刚才讲的是社会整个的研发投入,包括民间企业的,现在我们单纯的看政府的投入怎么样。看这张图,2010年中国是24%,也就是说中国的研发经费里1/4是靠政府拿的,3/4是靠企业拿的。但是由于企业的投入大,这些年中国政府的比重反而是相对下降了。这张图表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投入的钱可以说和西方国家并没有差距太大。但是这个里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展开,但我可以点一点。这里边有两个国家排在上头,第一个是俄国,第二个是印度。在俄国,政府拿的钱超过七成,印度超过了六成,这就是个大问题。一个国家的研发经费中60%以上是靠政府买单,企业只超剩下的30%,那说明什么问题?民间的创新活力是个问题。俄国人为什么低?因为俄国是能源企业,它不需要什么创新,

卖资源就够了。而印度?大家知道,印度是以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这个软件是靠人,教育方面投入就够了,它也不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俄国和印度是有一个和国际社会不太一样的一面的,这样,某种角度来讲,他们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就会弱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和俄国、印度的合作空间其实很大,因为我们很多的产品可以推过去。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是点到为止。

接下来,我们政府的比重只占了1/4,政府拿的这一块钱投入到哪里去了?现在世界上GDP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再次是日本,第四名是德国。我们把这些国家挑出来看一看政府投的钱给谁花了。图上这一块蓝色区域,中国花的最多的是什么?科研院所,包含着中科院在内,以及各个部委的自己的科研机构、院所,这个花的钱最大。深蓝色的这一块是给企业花的,大家看看美国,美国一直是反对补贴企业,但是它政府拿的研发经费里,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在哪里?它是政府的钱流向企业最多的一个国家。在日本和德国,最大的一块是上面的浅色的一块,这个是大学,也就是说德国和日本的政府拿的钱主要是塞给大学了,在中国主要是塞给公共科研院所了,在美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给了企业了。这里面,如果要深度分析的话是有问题的,就是给大学更合算、给企业产出效益最高、还是给科研院所产出最大?所以说中国需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才能给予回答。

我们再看这四个国家科研经费的流向。上面这一侧是美国,下面是日本,这是中国,这是德国。中美比较、中日比较、中德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这个是企业拿的钱给企业花的,企业拿的这一块的比重占60%,但是花的钱更大。中国这一块,政府是红线,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企业这个红线流向企业的比较多,中国的流向企业的不如美国多,但是中国流向科研院所这一块是最多的,流向高等院校这一块是很细的,是低于美国的,美国原本就不多,更低于日本和德国。也就是说,中国的投入结构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砸给了科研院所了。至于这个结构怎么调整,我们知道这个状况就行了。还有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企业和政府之间没多大的关系,中国、德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差不多。如果需要做深入研究的话,大家事后可以去琢磨一下,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得简单一点。

大家都知道,基础研究,企业是不会投的,主要靠政府投,既然是政府投,情况怎么样?投给高等院校的原本比例就很小,其结果就是什么?就是基础研究经费,中国是非常低的,不到5%,所以这两年,很多有识之士跟中央强调,尽管我们需要解决科研生产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但是过于强调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而没有看到基础研究是着眼于长远的未来发展的话,那我们可能会适得其反,你强调结合得太紧密的话,反而做不出什么新东西来。

大家看到基础研究投入最大的一个国家是法国,法国的盘子并不大,比德国还小,但是它的基础研究经费是最舍得的,它没有那么强调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但是你能看到空客是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航天事业、法国的核能、法国的军工,包括俄国都跟它订舰艇,你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不是我们的基础研究这方面投入少了?是不是我们过于急功近利了?过于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面太在乎在我的任期之内的十年八年之内就见效了?这些都是我们确实要去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很难落地的,这些都是我们各个地方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2.科研人员的投入

这是刚刚讲的基础,是讲的经费的投入,接下来我们看看人。中国科研人员的投入,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了,超过了许多国家。上面是欧美二十八国和十五国,那是联合的,我们不管它,中国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日本。当然,中国搞研发的人是全球最多的,我们投入的钱是全球第二,我们的产出一会儿再说。现在是什么?如果以企业中间每1万人来测试的话,尽管我们的绝对量很大,因为13亿人口嘛,但是我们跟就业人口一比的话,1万人的工厂的话,平均只有15个人是科研人员,大家看看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各国。日本是什么?每1万人中有127.7个人是在搞研发的,而我们只有不到16%的人在搞研发,它的零头都没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更多的是什么?技术引进之后的加工、组装等等,这方面还是一个低端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要解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的话,不仅是研究机构的研发人员要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企业中间怎么加大创新的积极性,让它真正的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否则,我们在高校、科研院所方面投入的再大、再关注这个问题,整个的创新系统是不够健全的,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必将会受到影响。刚才我们讲了,政府最舍得投钱给科研院所花,但是它的人也是最多的,一般都在这一块,我们这个科研人员数的数据是非常大的。这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科研院所的人占大了1/5,企业是62.1%,日本,74.8%在企业,每个也有68.1%在企业,中国在高校这一块的数字也并不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员的投入情况。我们有这么多的人,绝对量很大,但是相互一比较,每1万人的就业人口不到16个人,低于日本的127.7个人,但是我们现在人均花的钱是不是少了一点?如果花的钱不少,我们投了那么多,那么产出就成了问题,现在看看我们的人均经费怎么样。

2011年我国研发人员的人均经费是将近30万,现在应该是35万左右。如果以购买力跟国际水平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日本,这是德国,这是美国,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美国的一半,已经接近日本了。就是说我们人均的科研经费、研发经费上,我们是美国的

一半,但是和日本并不能太大的差异,和其他德国、法国、美国的购买力差别其实也不大。刚才我们讲到了投入,这是钱的方面,第二是投入的人员方面,我们的绝对量也很大,就是人均投的钱也少不了多少,那问题是我们的产出如何?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科技成果到底有多少,现在有了科技成果我们再谈转化问题、应用问题,是产出问题。

(二)中国科技创新产出的国际比较

1.国际论文产出

我们看一下论文情况怎么样?全球一枝独秀的是哪个国家?美国。其他所有的国家都在这儿。我们需要解释的是什么?把全球论文搁在一起算100%的话,中国和美国分别占了多大的比重?我们用横轴进行表示,纵轴是什么?就是你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的总量。论文被引用的越多,就说明它的质量越高,论文的横轴越大的话,就说明论文发表的总量越大。这是美国,美国长期以来论文占到全球的1/3,它的引用率占到全球将近1/2,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当然是老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1981年的点在这儿,2010年的点在下面,这说明什么问题?它是不断的在下滑,一年不如一年,世界的位置在相对的下降,这一点是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美国在科学界的竞争力在下滑,尽管它今天仍然是世界上的老大,它是遥遥领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1981-2010年这三十年的下滑趋势是明显的,论文占全球论文的比重是越来越低,论文被引用率也是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低。那么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根线是中国,我们是从1981年开始计算的,它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就是说中国的论文占世界论文的已经超过了12.5%,接近了13%,超过了我们GDP等于占世界的比重。但是问题是中国始终没有超过这45度线,也就是说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没有发生大的改观,甚至于离这个45度的线还越来越远。那就意味着什么?论文的量上去了,但是单篇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数量反而下降了,那就说明从统计角度来讲,单篇论文的质量是下跌的。这也是这些年中国科研浮躁之风导致的,大量的发文章,但是文章的质量不过关,把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文章发的这个现象导致的一个结果。那么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如果不能够正视这些问题、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只是看数字的话,我们会陷入一个盲目乐观的一个状况。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论文自身产出方面上升的很快,但是质量提升方面还需要下工夫。内涵跟经济增长是一样的,不是GDP绝对量上去就好了,还要看结构,所以说这个在科技界的问题是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这是所有的论文占全球之比,我们看最好的论文,就是全球论文搁在一起最好的、引用率最高的10%的论文,把这个给切下去,分析一下中国在中间的比率,大家看看,是这根线,全球10%的论文,中国仍然是世界老二。我们再看关注度高的论文,就是全

球引用率中间超过1%之类的,把99%的论文给切掉,我们剩下的1%的论文来分析各个国家的比重,中国也仍然是第二,美国的比例是下降的,这说明什么?中国这些年的投入在持续的增长,各地也都是在加大这个投入,至少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中国整体的论文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个增长趋势是明显的,这些投入是有回报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刚才讲的是1%,如果再顶尖级的,向诺贝尔奖级接近的优秀文章比例中,我们一下就下来了,我们就以美国的这个《Science》杂志和英国的《Nature》杂志为例,我们成为“指南指北”,现在对中国科技界的影响很大,它就是指南针,它是真正结果?美国的最多不用说,中国是这个黄线,是第六名,低于日本,也低于紫色的英国,只是高于韩国。就是说我们在定级的两封刊物上,中国的排名是第六,和前面的情况不太一样,这说明什么?中国原始型的创新成果还很欠缺,为什么?这就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包括“钱学森之问”的提出,就是我们是不是能够包容离经叛道式的重大的创新思维,我们社会是不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需要不需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这是另外一方面。

刚刚讲的是总量,接下来大家看看内容结构。大家看看这个世界平均线,这是美国平均,这是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一个是化学,白色的中国的化学比重很大,第二个是材料科学,中国这一块也很大,第三个是物理学,中国这一块也很大,这三项在美国,平均线不超过1/3,而在中国超过了1/2,就是的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方面是投入更多的钱。相反,在西方,它的最多的两项就超过了50%以上的是什么?第一个是基础生命科学,就是研究活物,第二个是临床医学,而中国的这两项指标加起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达到1/3。那么这一个东西是好是坏?我们可以进行差异化发展,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你的物质科学搞不过我我们多发展,可以啊,你的生命科学强就算了呗。但是问题是什么?今天药品的进口,就生命科学这个领域中间,美国、日本确实走在了前头,中国在这一块落后了。落后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人类技术的发展,搞技术是干嘛?是要解决动植物,要农业革命,要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吃饱穿暖了,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我们每天干活挺辛苦的,要解决工业革命的问题,蒸汽机、电动机,我们解决的是工业革命的问题。现在我们干活有机器替代了,很多笨重的活儿不需要我们人类干,那人们就想,我们每天做运算太苦了,特别是航天工业的发达,你看坐了一堆数学家进行演算,非常辛苦,那怎么办?计算机,所以就是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我们干什么?体力活不用做了、脑力活不用做了,人们需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健康长寿,是需要生命科学、医学的大发展,如果我们在这个领域落后了,尽管我们在计算机、信息产业革命这方面追上来了,但我们下一步仍然有可能落后。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国在科研方面还需要冷静的分析我们的战略方向,这也是一点。就是说我们有

优势,我们的制造业方面有世界工厂,虽然说我们的物质科学很厉害了,但是我们的生命科学这一块、医学这一块还是有短板。

2.发明专利产出

刚才我们讲的是论文,是公开化的知识,就是我们的知识生产能力。接下来我们还有一块是专利,就是企业可以获利的。

刚才讲的论文方面美国是遥遥领先,专利技术方面是谁?红线是日本,上面这个蓝线是美国。大家看到的是什么?日本最近几年超过了美国。其实过去也有一段时间,日本的专利比较多,也就是说技术方面日本是舍得投入的。搞科研、搞论文、搞专利方面的钱,很显然日本在专利的结构方面不一样,这一点我们就提醒一下。中国专利是下面这条红线,大家看这个攀升速度比较快。但是这个里面,上面有美国、日本,这个颜色是德国,甚至于韩国都在我们的上头,韩国是在这边,中国这些年在专利方面状况似乎不容乐观?我们要提醒大家,这个统计表是按照15年的专利池的大小来计算的。因为专利的有效期是15年,就是我们这两年搞得再大,前些年不行也不行,我们的基础差。所以说我们国家的专利拥有量连韩国都比不了,这就反映出了什么问题?早些年我们在科技投入上的欠账比较多。这是一个关于专利的国际情况。

我们再来看一看,各个国家的年度专利申请情况,中国在2013年申请了82万件,2014年是92万件,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不以15年来算,以单年度来算,如果以速度角度来讲,中国可以说是形势喜人,但是如果就质量来讲,也是有值得忧虑的一面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申请量最大,我们这里有一张表,这一块是中国,这一块是韩国,这边的第一块是日本,这边是美国,上面这个绿色是搞的专利在外国申请的,红色是在本国申请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专利面很大,都是中国人在中国申请的,中国人到外面去申请的专利非常少,2万件左右,这个都少于韩国,这个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大家知道,中国在国内申请专利的量非常大,两项相加中国是世界第一,但是如果就国际申请专利来比较的话,大家看看,量非常的小。我们跑到美国、日本、韩国申请的量非常小,就是我们在自己国内申请的非常多。为什么?这里的问题很多。我是带高校工作,我们知道,考核如果是专利算业绩,于是大家什么玩意儿都包装一下去弄个专利,三年之后,这个专利也就不养它了,就扔到一边去,所以专利只在于申请,它的目的在于评价业绩,而不在于促进中国的创新发展,而不是对于企业真正有效的。这样,专利的含金量就不大,那么它就不需要到海外去申请专利。这样就导致一个结果,中国专利的质量可能还是有些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国内申请的专利很多,比如说我在北京申请了很多,西部地区要用的话你得

买我的,你不买我不让你用,问题是这个专利我又不在美国申请、又不在日本申请,那么日本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它照用不误,你这样的申请专利数量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恰恰相反是妨碍了国内兄弟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是专利申请第一大国,还要看它的结构。我们在外面申请的专利应该是越多越好,是不是语言有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是不是缺少这样的法律人才,可以去培养人士。我们要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国外申请那么多,他们的外国也许就是中国,跑到中国申请了太多的专利,使中国很多的企业发展时面临着专利壁垒的问题。我们国家在海外的专利如果很大的话,比如北京大学在美国有很大一批的专利,比如我们自己的企业华为走向美国去,被他们起诉了之后,他们盯着我们的华为,对不起,我北京大学有一大批专利在你美国,它侵权了我也可以告它两个企业,是不是?我们到时候也何以进行讨价还价。韩国它可以这么做,但是中国的高等院校,包括中国的科研院所能不能担负起这个使命,给中国的企业一定的帮助,甚至于保驾护航走出去。所以说这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要创新驱动发展,单靠企业是不行的,而是需要争得的一个创新体系的系统建设的。

再往下看一下,这张专利,中国总量是第一,这是美国,这是日本,中国第一,美国第二,日本。第三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什么?这里边绿色的是居民申请,灰色的是外国在中国的申请。大家看,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高于外国人在日本申请的专利。为什么国际上那些科学家、那些企业更倾向于在中国申请专利,而不在日本?甚至于韩国?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市场未来的前景更大。也就是说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对它的组织行动的保护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增大了我们企业突围的难度,另外一方面其实也可以看到,其实西方的企业是更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尽管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从看好度的角度上来讲,普遍看好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是要优于日本、优于韩国的。

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再深入的去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了,我们再往下看。

再举最后一个例子,不谈国内申请的一些专利了,我们高质量的专利有什么?抽出来看一看。PCT申请情况,就是国际专利,就是在一个地方申请,大家都认了,这国际上高质量的专利。蓝色的是指一个国家申请在一万件以上的,大家看这是美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这边是一千件的,包括加拿大、俄罗斯,南北差异很大,后面的只有几十件,非洲、南美等,差别比较大。就是上面的颜色越深,就说明这些国家申请国际专利的比重越大,这也是国际的一个趋势。但是我们展开的话会发现什么?国际专利,也就是高质量专利方面中国是个什么情况?现在国际PCT专利方面美国是第一,一年又6万多件,日本第二,一年是4万多件,中国是第三,2.5万件,其次是德国,后面是韩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瑞

典。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际专利也是世界第三,更重要的是它的增长速度是两位数,就是说中国这些年的形势还是喜人的。问题是什么?这样的专利中间,中国是靠谁去干的?企业排行榜中,我们把全球50%给抽出来,你能看到什么?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一年达到3400多件,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是专利申请最多的,中国第二多的是中兴,也是深圳的,它是排名第三,在美国高通之后,但是已超过了日本的松下。过去企业申请专利,企业创造专利最多的是日本,这里日本有一堆,美国的企业专利也有一些,德国也有一些,但是远不及日本的竞争力。中国的可喜之处在哪里?还出现了腾讯科技,是第17,腾讯科技一年搞了700多个,还有深圳的华星光电,第23名,284件。我们看中国这些年的企业专利真的上来了,但是深圳居多。像北京这么多的科研院所,但是一家也没有在里边。为什么?院士越多的地方、高校越集中的地方,为什么还不如深圳?深圳才一所大学。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在搞专利方面,为什么高校越集中、高级知识分子越多它反而情况不一样。

我们看看大学,这里又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儿。全球PCT专利的前五十中中国有两所大学,第一个是北京大学,第二个是清华大学,前五十所高校里中国只有这两所,但是前十名的一大片都是美国。第一个是加利福尼亚,第二是麻省理工,第三个是哥伦比亚,第四个是哈佛,一大堆。中国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问题又出现了,如果这里深谈的话,恐怕对清华大学也是个警示作用。为什么?如果只是2014年北京大学高于清华大学,那倒是每年有波动的情况,但是问题是多少年来,北京大学一个文科见长的大学,搞的国际专利居然比清华大学多,为什么?清华大学这些年在忙什么?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校的治理问题怎么定位和发挥功能?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科学院所,是我们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但是我们前五十名中也只有两家,一家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就是工信部的,还有一家是中科院的微电子所,其他所有的院所在前五十名中找不着。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值得自豪。在十年以前,我们在这个领域中,真是非常的落后,而且即便是在三年之前,在世界前五十强企业中,申请专利最多的也只有中兴和华为,但是现在我们涌出了5家。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我们大学这些年稳住的有2家,院所的有2家,全球五十强中我们稳住了2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在科技创新的实力可能大增,竞争力在不断的攀升,但是问题仍然是有一些的,这是我们以后需要去克服的。

四、结语

整体上来讲,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大国地位还不相称。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这些年的投入和产出都有着明显的改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与这些发达国家、持续投入了几十年的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竞争力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样的话,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我们国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这样一个氛围、这样一个环境下,中国的企业要想拼杀出去,显然还有一些压力。就是我们依靠创新去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尽管有困难,但我们必须得看到我们也拥有很多的优势,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们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一定会有所收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有紧迫感,要紧紧的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习主席在今年两会上讲,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怎么办?这里牵扯了很多的问题,牵扯了人的问题、牵扯了团队的问题、牵扯了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服务问题,也牵扯到仪器、设备、基础设施问题,这些方面我们都有进步。但是我们也仍然有距离。当然,在宏观大气候之下,还要引导一个市场需求方面、制造供给方面、技术调节方面等都与创新紧密相关。我这里画的这个模型图是三个MRT,这三个MRT 中间会影响创新的一些要素,这里基本上都罗列出来了。所以说要抓好壮心,我们说要以这些要素关系入手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是有不少工作要做,我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结论上来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还在于破除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这也是习总书记在两会中间强调的一个问题,人才。创新驱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推人才驱动。那么,中国有两大优势,中国是世界工厂,有竞争力;第二个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春节的时候那么多人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全球几十万人口出去,到日本的就有三十多万人口,就是说中国市场购买力越来越大。如苹果手机等,也都是从中国的加工制造推出去的。当然,关键的核心零部件需要从外面进来。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问题是最大的工厂和最大的市场不重叠,我们要的我们不能生产,我们生产的不是我们要的,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什么环境破坏、食品安全、恶性竞争、两极分化等和这个是有关系的,就是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工厂不能够重叠,我们真正需求的反而是我们生产不出来的,我们现在能生产的多是我们用不着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础创新,也更离不开基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体制创新,就是中国要解决现有的问题,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它离不开创新。

鸦片战争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到世界上的1/3以上,鸦片战争之后衰退,我们至今也没有达到20%。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提出,其实我们至少是一个指标,我们的GDP要占到全球的1/3,我们能够达到鸦片战争的1820年的水准,达到世界的1/3,这一天实现的早和远,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全党共同努力,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重点还在于依靠创新来驱动中国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这个日期就会拖得更远一点,如果我们做得好一点,我们变成世界老大的那一天就会早一点,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化为现实。

今天我的报告就到此结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2015·天津高考)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外资投入力度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4.微软、IBM、英特尔等,近年来,世界200强IT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表示,“这里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较高的文明程度,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成都投资”。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 )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规模扩大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面某品牌电脑价值分配表启示我们要( )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国考笔试申论写作素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

国考笔试申论写作素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为您提供更多帮 助!这里可以>>>。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肩负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新使命。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已显 现出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先兆。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凸显了我国长期形成的适合跟踪引进为主的科技体制与我国科技创新跨越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 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 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到5700万人,全国研究开发人员接近260万人,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许多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 而紧迫的任务。 促进人才结构布局与时俱进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可以看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初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 程度差距很大,同时在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和政治结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战后半个世 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无不对人才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面对全球激烈竞争以及结合本国国 情,人才政策再次成为创新政策的首选。例如,美国在2006年2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 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是美国提出的一项旨在以科技与创新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性战略计划。其五项主要内容中,有三项涉及人才问题,包括:强化K~12数学与科学教育;改革劳动力培训体系;采取相关措施以增强美国吸引和挽留全球范围最优秀的高技能劳动力的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我国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结构和布局如何与快速变革的要求相适应。 人才培养体系要与世界竞争环境和国情紧密联系。夯实未来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基础,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满分卷)2016.10.25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鼓励中介服务类机构入驻股权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企业融资咨询等相关服务,强化()的基础性地位。[2分] A. 交易咨询机构 B. 证券市场 C. 证券中介机构 D. 股权交易市场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2. 目前在我国,()配置科技资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大量的科技资源被掌握在不懂技术的行政管理人员手中,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科技生产要素。[2分] A. 市场 B. 计划 C. 政府 D. 行政力量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3.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在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是()。[2分] A. 人才和企业家精神 B.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C. 创新和创业 D. 人才和创新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哪一选项不属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2分] A. 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链共赢 B. 以客户为导向 C. 商业模式借鉴国际经验 D.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依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5. 在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过程中,要让()通过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富起来,从而吸引全社会的高端科技人才服务于科研院所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2分] A. 注册专利最多的科研员 B. 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 C. 提出先进理论的学者 D. 对转制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正确答案:B 6. 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推动()的结合。[2分] A. 生产与技术进步 B. 教育、科技与生产力 C. 教育与技术进步 D. 科技与经济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7. 构建促进创新创业的系统化服务平台,由相关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项配套服务,使创新创业过程从()到()形成接力赛,是创业者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核心环节。[2分] A. 猜想,实践 B. 实践,猜想 C. 企业运营,发明创造 D. 发明创造,企业运营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8. ()是联接市场和创新的纽带,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2分] A. 企业 B. 科研机构 C. 消费者 D. 生产人员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以()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2分] A. 经济问题 B.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C. 创新型国家建设 D. 创新创业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将知识产权以()的方式进行融资,可以很好地缓解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难以由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产与收益的困境。[2分] A. 证券化 B. 股票化 C. 实体化 D. 拆分化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技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打造出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以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撬动和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提升的投入水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科技麻涌”工程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每年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以推进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产权“倍增工程”五项工程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20xx—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以上。 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系。镇内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题目及答案 20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题目及答案(2016全员培训)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一般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研究计划,一般仅需专利或结项论文,而无需产业化。[2分] A. 纵、横向课题 B. 立体课题 C. 纵向课题 D. 横向课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2分]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D. 单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2分] A. 资金 B. 人才 C. 政策 D. 技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科技人才选聘和评价制度中的重要特征是()。[2分]

A. 创新学习 B. 公正性 C. 公平性 D. 公开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2014年,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位,被引次数第()位。[2分] A. 一,三 B. 三,十一 C. 二,四 D. 三,七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是()。[2分]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南非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7. 由于创新周期与周期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共同作用,在历史上出现的五个周期里,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现象。每个周期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 A. 创新与成本竞争 B. 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C. 科学技术与成本竞争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A 8.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的主体是()。[2分] A. 学术机构 B. 国际组织 C. 科研院校 D. 政府部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其中“培养模式”是指()。[2分] A. 四合一 B. 学徒制 C. 双师型 D. 产学研用结合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分] A. 发达国家 B. 发达型国家 C. 经济强国 D. 经济大国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在保证市场安全性的前提下,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企业发行()融资债券。[2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县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统一规划、示范引领、完善体制机制,逐步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示范村、示范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机农艺融合、草木一体、盐碱地改良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升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在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等特色农产品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对列入自治区重点攻关和培育计划的机遇专项补贴,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补贴标准。发挥原产地品种品质优势,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提升我县马铃薯、草畜和硒砂瓜等特色品牌影响力。 加强科技支持,助推脱贫富民。紧扣实施脱贫富民战略,统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先进成熟技术示范、农业科研项目,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专项、自治区“百人团”科技扶贫指导员专项、“三区”人才专项向我县倾斜,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到2020年,力争使科技扶贫项目能够涉及到每个贫困户,户均掌握1-2门生产实用性技术。完善“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优先选择贫困户实施

产业项目,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培训和应用,增强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全面落实自治区“XXXX”东西部合作部署,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与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建立一些平台载体,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 搭载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通过完善创新平台来培育创新型企业。自2018年起,每年遴选出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通过完善的配套政策,采取“一企一策”、财政奖补和科技金融等手段,支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探索多形式协同创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在特色农产品精细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 搭载多层次的“双创”载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政府主导建设一批双创孵化示范基地。支持鼓励园区、管委会、企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发展“互联网+”双创网络服务,降低大众创业创新门槛,助力实体经济成长。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对创建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的、获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双创”平台的、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认定为自治区级的、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的企业在享受自治区奖补政策的同时,再给予自治区20%的奖励。积极与发达地区各类孵化器开展合作,引导区外孵化器将创业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纲要全文约13000字,包括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部署、战略任务、战略保障、组织实施等六个部分。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纲要指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纲要部署了八大战略任务。一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三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四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五是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六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七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八是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在战略保障方面,纲要提出要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纲要还从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开展试点、监测评价、加强宣传等方面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外经科 2016年5月24日

深刻理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义

深刻理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义 2011年02月18日 蔡达峰(民进)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上海“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这也是我们党派组织在参政议政、服务大局中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着力研究的课题。 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远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经济发展的要求、困难与矛盾还大量存在,还需要争取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这种增长再也不能依赖落后的推动方式,不能以劳动者生活改善、能力发展和资源保障等根本利益为代价,否则经济增长要么没有速度,要么不能平稳,最终不能持续。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不是权益之计。从本质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或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式,摆脱对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依赖。从实现途径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为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类型,使知识和技术成为市场的真实需求。所以,战略性新型产业必须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而不仅是投资的重点。同时,每个行业和企业也都要努力用知识和技术来发展自己,而不是依赖非智力因素。 强大的经济实力必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依赖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依赖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和能力的人,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所有研究机构的、行政部门的和企业的工作者,都应该善于学习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努力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为本职工作提出新目标、新思路和新办法,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经营和行政管理等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升级。 而人的转变和提高,需要精神和物质各种条件。除了教育的力量以外,还须有先进的利益制度的保障。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包括劳动者既可以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还可以更公平地行使权利。犹如国家发展以经济为基础一样,劳动者的利益保障直接影响了劳动积极性和价值观。要使得广大社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各个公司调整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创新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8月8日上午,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登永一边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设备,一边介绍说。目前,该公司主打产品是150纳米的镍粉,下一步将研发80纳米的镍粉,并将借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研究特质合金,力争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凭借着不懈的创新与研发,**新材料现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镍粉制造企业。 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是我市实体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六增六强”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二条便是创新增效强改革,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一“动员令”的发出,迅速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增效强改革的提出,让许多企业有了“顺风跑”的感觉。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更加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8月8日,**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正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高温合金的下游产品3D打印粉末,其主打产品高温合金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向更高端迈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倡导创新的地区,也一定是片创业的热土。该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一定能在**开花结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谋划如何做深“创新文章”。 沭阳县将抓细抓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更新换代。**经开区将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说,该局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力度,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市已谋划一系列新“动作”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双高”主体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企业培育库,开展梯队培育;带领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南征北战”(上海、北京)、“东北五校行”等产学研活动,深入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千亿级产业培育和百亿级产业提速布局创新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_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试卷3_89分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卷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数89分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1. 完善知识产权抵押登记体系,建立()的电子登记系统。 A. 统一、便捷、安全、高效 B. 统一、高效、便捷、安全 C. 便捷、安全、统一、高效 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双轮驱动”就是要让科技创新与()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就是要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A. 市场 B. 理论创新 C. 体制机制创新 3. 2009年3月20日,我国在()建立了第一个自主创新示区,推进中国的自主创新。 A. 中关村 B. 江 C. 滨海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六个“紧紧围绕”,其中,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A. 人民当家做主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党的领导 5. ()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要求。

A. 加快科研院所转制 B.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C.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6.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7. 市《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A. 1.2% B. 2.2% C. 1.5% 8. 建立健全海外创新团队合作伙伴、客座教授、访问学者等制度,广泛吸引()来华创新创业。 A. 海外高层次人才 B. 海外管理人员 C. 海外学生 9. 克强在2015年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科技人员 10. 要努力培养充满实践智慧且人岗相宜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没强化人力

企业如何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企业如何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企业如何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根源,那就是“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否定了人的思维和行动结果具有最终性,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100多年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依据这一基本哲学原理来探寻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党以这一哲学原理为指引,积极探寻一种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通过90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应用,是在实践中的一种探索和发展,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企业实际,我想谈谈上海石化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低成本战略为切入点,进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下,一切从真实状况出发,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如何“求是”,关键还是首先要弄清楚事实。陈云同志曾经说过“难在弄清楚情况,不在决策,我们因该用90%的时间弄清楚情况,用10%的时间制定政策”,他在主持宝钢建设期间,提出“十点意见如何建设宝钢”,奠定了宝钢的基础。宝钢有今天,陈云同志功不可没,他递交党中央并付诸实施的“十点意见”,就是在充分深入进行调研,掌握了详实的一手资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实事求是的经典案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_陈曦

收稿日期:2012-12-05作者简介:陈 曦(1968—),男,山西大同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与社 会科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陈 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摘 要: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根据论述认为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3)03-0042-04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 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内容中, 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次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见报告将 此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破解和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首先,创新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整合,从而避免了单一生产要素的消耗,实现了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创新本身是可再生资源,创新一旦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 创新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由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相对于生产要素的加数效应和乘数效应,具备超乎预测的放大功能。笔者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赖创新,使生产要素高度整合、集聚、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从而驱动经济社会 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 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意味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而是统揽全局、左右发展的谋略。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 只有搭起基本框架,才能统领整个战略的全面实施,具体表现为由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运用高效可行的方法具体实施,确立以下两个系统。 1.协同合作的创新主体系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明确由哪些主体来具体实施,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责任,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哪些工作,起到什么作用。首先,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调控、引导、协调和扶持的作用,承担服务和保障的职责。具 体工作有:制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优惠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创新,政府采购或直接 投入公共技术研发, 协调各主体的关系、组织他们协同合作。其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链条中, 企业既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创新的落脚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向创新要效益。主要做法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制开发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