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诗言情

诗言情

诗言情
诗言情

“诗言情”是诗歌的本质之一,即诗歌就是为抒情而作的。

《诗经》总三百零五篇,无论是风、雅还是颂,它们或表现男子追求女子爱而不得的忧愁(如《关雎》1《汉广》2),或阐明士大夫对君王为政之道的怨怼(如《瞻卬》3),又或渲染祭祀场面之欢乐祥和(如《良耜》4)……这些诗歌的吟咏,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某些情怀的。所以,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5司马迁这话其实已经点明了诗歌的抒情本质,而陆机则是第一个提出“诗言情”(“诗缘情”)这一命题的人。他说,诗缘情而绮靡6。这一命题使得诗歌抒情本质得以强化,逐渐脱离政治功利性,真正为个人情感服务。自陆机后,不断有文人肯定诗歌的抒情本质。所以从《诗经》开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这一本质一直存在。

单说“诗言情”这个干巴巴的概念或许不足以说服挑剔的读者,还得结合具体的诗歌来谈一谈,究竟“诗言情”在诗歌中的体现如何。众所周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7一生佳作无数,她的诗词中所流露的情感尤为动人。那么,笔者就以李的诗词具体谈谈“诗言情”。

一代词宗李清照,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七十余年间,她吟唱出一首又一首或清新或凄婉或凝重的诗词,让无数后人为之动容。

淸照的少女时代(笔者暂且把其划分为15-21岁即15岁至成婚前8),犹仲夏清晨的阳光,明媚灿烂。她像所有官宦家及笄少女一般,受着宠爱,待字闺中,静候意中人。而淸照显然不是普通女子,除了一般女子的活动外,她还有另一项痴迷不已的活动,那便是读书。父亲李格非9是北宋文章名流,藏书甚多,而他本人也颇开明,允许女儿读自己的藏书。家人的爱抚与书籍的滋润,让柔弱的小淸照无忧无虑、快乐充实。在这期间,淸照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流露出小女儿天真浪漫之情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淸照与堂姐妹们偶尔乘兴出游。在凉爽的夏日里,驾一艘小船,船上摆满蔬果甜酒,晃晃悠悠地驶入湖深处,看看莲花灼灼,殴鹭飞飞,欢歌笑语,尽日不绝。许是太久未出游了,这次淸照尤为欢喜,喝的醉沉沉,竟至日头西斜,好不容易想起该归家了,却惊觉来路在哪……“沉醉”不为浇愁,只因喜从心来。此后,虽不再有此出游,但淸照“常记”,也许想着想着,就忍俊不禁,感叹实在是太有趣了,一定要把它永远地记录下来。欢喜未息,托腮沉吟,片刻挥就《如梦令》。

出游的快乐时光,终究可贵。美丽多情又多才的女子,总是与愁相伴的。春天,淅淅沥沥的雨,勾起人心中淡淡感伤,再加上离开故乡的哀愁,淸照倍感不适,却又不好与父母明说,只得把幽幽情愁,倾诉于一组《浣溪沙》里: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浓。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再浓的春愁与乡愁,总抵不过时间的销蚀,淸照越来越适应汴京的大家闺秀生活,她找到了新的乐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10

暴风雨过后,早起的小姐问侍女,庭院里的海棠花有没有被吹落,侍女回答花依旧。哪知小姐急着说,你哪里知道,海棠花已不再“红肥绿瘦”。有趣的对话间,流淌的是小姐对花的喜爱。一场暴风雨,让小姐为心爱的海棠花担忧,以致借酒入睡。爱花成癖至此,连小姐自己都不禁用笔用词记录下这一小事。

身处汴京,十七八岁的李清照因善词而小有名气,加之身世样貌上佳,自然不愁没有好归宿。这不,有年轻男子上门拜会来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1

从这首词来看,淸照显然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有客前来,慵懒的淸照赶忙退避,经不住好奇心驱使,她悄悄地躲在梅树边,暗暗观察来客。少会外人的她,见来者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不禁暗自害羞:他是否看见了我的丑态呢?又忍不住遐想:我的夫君会如那人一样风度翩翩吗?

这位慕名而来的年轻男子便是赵明诚12。一次拜访,双方均属意对方,于是,明诚与淸照的婚事确定下来。

许是有了异性的倾慕,淸照的自我肯定意识越发强烈。这不,她以梅花自况: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13 “香脸半开”的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在明空皓月下,如沐浴而出的美人,与一切流俗隔绝。如此完美,许是上天的偏颇。这一腔自赏自爱之情,淸照大胆吐露,当真令人敬佩。

再天真无邪的女子也不可能一辈子藏于深闺,她总归是要嫁作人妇的。准备了三年的婚事总算要完成了,双双二十一岁的淸照与明诚结为夫妻。对双方而言,能寻到一位情投意合又志趣相投13的人携手共度一生,是莫大的幸运。婚后,清辉照人的新娘子有万般情意要向新郎表达:

卖花担上,买一枝春意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4

在一朵“犹带彤霞晓露痕”的花儿面前,美丽的少妇不禁担心,相公会不会觉得我不如这朵花娇艳动人。唯有七窍玲珑的淸照,唯有真正在乎对方,才会萌发人花相较的心思吧。笔者把这首词归为情话,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淸照有知音爱人相伴,岁月正美妙。若能如此安度一生,临了之际,必定毫无牵挂。无奈,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快乐时光只持续了不到三年。婚后第三年,一方面明诚开始了他的仕途,另一方面,淸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前番被列为元祐党人14而被贬官,至遥远的象郡15。担心父亲年老体迈,禁不住长途跋涉之艰苦,淸照只得向权势正盛的公公赵挺之16求助。然而,公公为明哲保身,对清照的请求不予理会,并且对淸照元祐党人子弟的身份产生芥蒂。出于义愤,淸照上诗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17,暗讽其不近人情。于是,这位官场很可能老手发怒了,并且不顾淸照夫妇的情意,让淸照暂离赵家。哪里是“暂离”,从二十三岁到二十六岁,淸照整整离开三年。

淸照离开赵府后去了哪里18,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淸照的心情极度郁闷。牵挂父亲,思念丈夫,这两桩事如千斤负重,日日压着淸照柔弱的身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0

这一份浓浓的相思,距今千年之远,依旧丝毫凄婉不减。又是一年秋,往年淸照与明诚作伴,兴许也划过兰舟,登过西楼,而今年,淸照形单影只。看着天上飞来齐整的雁群,竟认为那是为她送书信的,可它们没作停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不是词句,分明是轻轻幽幽但却厚厚重重的一份相思情啊!又到佳节,淸照胸中无一丝欢喜。满腹的愁,竟把淸照揉搓得憔悴不堪,“人比黄花瘦”。

好在,这样煎熬的日子只有三年。皇帝解除党禁21,淸照终于如愿回到赵府。见到亲人,久被压抑的淸照得以放松,一改往日幽怨笔调,以轻快之词抒发激动与喜悦之情: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22 淸照在二十八至三十八岁之间,和明诚一起退隐十年,期间整理金石,谈诗品茶,不在话下,笔者暂且跳过这一段,重点落在淸照中老年时期。

靖康之变,都城遭破,顿时天翻地覆,战火不断往南蔓延,将达达青州,淸照的人生从此大不同。第二年,金人掳走徽宗和钦宗23,并扶植傀儡政权,即所谓的“大楚”24。淸照难忍对“大楚”的鄙视,义愤填膺,写下《咏史》诗:

两汉本继紹,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商。

淸照借古讽今,把“大楚”政权比作“赘疣”,极尽厌恶之情。从这首诗来看,李清照不仅满腹才情,她也极具正义感,嫉恶如仇。

青州马上就要毁灭于金人的铁蹄了,淸照不得不孤身加入南下逃亡大军。历经千辛万苦,四十八岁的淸照终于来到丈夫身边25,总算可以安静地休憩了,可是一切真的如初吗?来到江南的第一个上巳节,淸照邀亲戚女眷团聚,触景生情: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人似春将老。26 一切都不同了,故都沦丧,年华不再,这两大伤痛,在这首词中一览无余。更让她心痛的是,她一生追逐的人已不再是旧模样。身为江宁知府,面对谋反事件27,赵明诚“缒城宵遁”。而当年他曾率领民兵,斩获逃兵。不久,朝廷罢免赵明诚。也许是羞愧,他决定离开金陵,向南隐居。途中,经过安徽和县,他们参观了著名的和县项羽庙。面对项羽,敏感的淸照不禁拿丈夫与其对比,结果自然是敬佩项羽而谴责丈夫。虽未当面言及,但下面这首诗足以看出淸照之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字一句,直戳明诚,又何尝不让淸照痛苦呢。诗中也暗讽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满含淸照忧国之情。

乱世当下,赵明诚的失职罪很快被宽恕,皇帝又下达了新的任命28。为将功折罪,他安顿好后立即快马加鞭赶去觐见29,谁知,这一别是永远。明诚冒大暑赶路,身染疟疾,医治不当,以致死亡。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敏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30

一生为伴的两个人,先走的那一个是幸福的,而留下的那一个却要品尝悲痛与寂寞,直到和对方在另一个世界重逢。淸照无疑是不幸的那个。明诚过世,淸照再也不怨他临敌退缩了,唯剩数不尽的悲和苦,还有“坚城自堕”般的绝望。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饱受煎熬。金人继续南下,淸照忍着伤痛,一路逃亡到浙江金华31。离故乡越来越远,乡愁已不能承受,未亡人的孤寂之感不断袭来,青丝变白32的速度越来越快、,淸照身心俱疲: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3

读罢,只觉荒凉无力,仿佛世界末日到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4,世人只知比较,却不知,千古名句背后的辛酸。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4

国愁,家愁,情愁,又是一个愁,淸照一个人咀嚼着凄苦。心中是有多少沧桑悲凉,才能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得这般着意又随意啊?

……

读罢李清照,不难看出,其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诗词作品,无一不是为抒发某一心绪情感而作的。或偶感而发,或酝酿已久。或欢喜,或伤春,或羞赧,或甜蜜……抑或思乡,或悲痛。总有一种情怀,表现在一首诗词中。梁衡称淸照为“乱世中的美神”35,不仅是被她满腹文采、玲珑心思征服,还被她词作中所抒之情所感动。因为,唯有情最动人。

话至此,想来“诗言情”之本质已充分显露,不必再说。在今后的读诗过程中,读者可以紧抓这一本质,不仅要通其意,更要懂其情。

题目:从李清照的诗词中看“诗言情”

内容摘要:“诗言情”是诗歌的本质之一,从陆机最早提出“诗缘情”这一命题至后世千百年,被很多文人肯定,并且运用于诗歌当中。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以诗言情的作家不计其数,李清照无疑是其中出色的一位,通过对她诗词的赏析,必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抒情本质。

关键词:诗言情;李清照生平;李清照佳作

借景抒情的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 家 顾蕴璞。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 俄罗斯诗歌翻译家。第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201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中文名,顾蕴璞。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1年。职业,北京大学教授。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主要成就,“莱蒙托夫奖章”获得者。代表作品,《莱蒙托夫诗选》。《叶赛宁诗选》。 人物简介。顾蕴璞。男。1931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成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1年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实习研究

员。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文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著《莱蒙托夫全集》。叶赛宁《普希金精选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诗歌卷》。《叶赛宁研究论文集》。《莱蒙托夫作品精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译著《圣经故事》。《莱蒙托夫抒情诗选》。《莱蒙托夫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苏联当代诗选》。《叶赛宁诗选》。《叶赛宁书信集》。《叶甫盖尼·奥涅金》。论著《莱蒙托夫》等。译著《叶赛宁诗选》获1991年北京大学文科科研奖。《莱赛托夫全集》第2卷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 “莱蒙托夫情结”。“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

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跨越时空。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 完成460多首的译作。“我一生中有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是俄语情结。另一个就是莱蒙托夫情结。”他说。顾蕴璞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大俄语系学习。他在课余时间主动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精品原著。听各种讲座和走访校内顶级外语专家。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新的知识。大学毕业后。顾蕴璞留校执教。并在工作之余阅读并翻译俄罗斯诗歌。自此。他开始迷上了莱蒙托夫的作品。他认为。没有创作冲动。便不会产生文学原著。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外文名: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国籍:俄国 出生地:莫斯科出生日期: 1814年10月15日逝世日期: 1841年7月21日职业:作家、诗人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代表作品:《当代英雄》 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 (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 (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 [名作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写于1832年,在诗人生前没有发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当年的风采:面对那黑暗的俄国社会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浪潮中的精神情态。 诗的题目是“帆”,它是在千变万化的大海中一个白色的精灵。淡蓝色的大海,静静的,死寂般的静。然而就是这静的大海中,似乎又隐含着一种不安定的因素。那蓝色的云雾可是大海的蒸腾,可是不安定的灵魂在大海的深处搅拌着海水?就在这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是在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还是别的什么?这白色的精灵在可爱的家乡抛弃了很多的东西,那是生活的安逸,还是物质的富裕,或者别的什么? 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哲理抒情诗。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这种给人强烈印象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刘征: 2刘征,原名刘国正, 1926年6月生,北京市人。诗 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 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春风燕语》、《花神和女神》、《老虎贴告 示》等寓言诗。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 刘征(左),臧克家(中),程光锐(右) 这首寓言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生朗读并思考回答:叙述了木偶考察大海深浅并发表观感。找到文中诗句) [设计说明:概括寓言故事,为分析木偶形象、得出寓意作铺垫] 三、木偶形象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借景抒情的诗句

篇一:借景抒情的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借景抒情的古诗10首

借景抒情的古诗10首 导读:以下是小编为你收集的几首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的古诗。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儿童诗《帆》莱蒙托夫赏析

帆 (俄)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赏析: 此诗写于1832年,是莱蒙托夫18岁时所写,它是诗人的代表作。诗人将渴望自由与解放的情感寄托于“帆”的艺术形象中,激励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被译成多国文字,由于这首诗洋溢着青春的躁动,揭示出积极地人生哲理,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多少年来在各国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在俄国,这首诗被谱成歌曲传唱。 《帆》是一首杰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哲理抒情诗。它既有风景画面的精彩描绘,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意蕴。整首诗有节奏地交替着两组镜头:一会儿是带有帆船的大海的画面;一会儿是站在岸边的诗人看到上述画面后的沉思。诗人的目光首先停留在漂浮着一叶孤帆的大海上。 多少人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见过这种画面,惟独莱蒙托夫把它和诗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帆以生命,使它人格化了。海面上雾霭茫茫,象征着一个青年刚刚迈入人生的海洋,感到前途未卜的迷惘心态,从而产生了充满着悬念的问题:“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接下来,大海的景象突然起了变化。刮来了狂风,掀起了巨浪,狂风卷着巨浪向帆铺头盖顶地压将下来,但这并没有使帆退缩,那弓起了腰轧轧作响的桅杆,分明是说它在顶风破浪,奋勇前进。这个画面象征着青年在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诗人感慨地发出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深思起来却又合乎情理的两句箴言:“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前一句说明了一个人要和环境作斗争是很艰苦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然而你能说他逃避幸福吗?不,他认为斗争、拼搏就是一种乐趣,而且会换来更大的幸福。风暴过后,大海复归平静,而且云消雾散,阳光灿烂。象征着青年过上世俗的安乐生活。但这却不是帆所追求的,它在故乡抛下的正是这种幸福生活,它寻求的是革命的暴风雨。

借景抒情诗

精选借景抒情诗 抒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关于抒情诗内容,供大家参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月抒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我何时能在明月照耀下回到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连着海水,海上的明月与潮水一同起落。 《宿建德江》 作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借景抒情诗词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莱蒙托夫《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教案 明光市第二中学曹汉香 一、情境导入: 刚才大家欣赏的一组图片美不美?的确,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绮丽壮阔的自然风光。身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她,热爱她。曹植曾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座的诸位还有谁知道关于爱国的古诗文或名言,请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共同欣赏。 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士。当然,爱国的情感,全世界是共通,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就曾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祖国》,看看作者在里面寄托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幻灯片明确教学目标) 二、自学交流 1、作者介绍: (幻灯片出示莱蒙托夫肖像。) 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被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期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终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报道,王俊凯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时,朗诵的就是莱蒙托夫的这首《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还有剧本和小说。 2、字词积累 虔信、慰藉(因为是多音字,上次月考试卷就考了这个词语,结果很多同学都错了)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欣赏:诗歌朗诵《祖国》。

请你说说欣赏了视频后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四、诵读鉴赏:(幻灯片展示) (一)鉴赏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并思考: ①诗人为什么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呢? ②为什么说作者的爱国是“奇异”的?这种奇异与什么区别开来? (引出写作背景) 2、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文》杂志。诗歌否认了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霍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二)朗读诗歌第二至第三节,并思考: 1、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表现在什么方面? 引导学生: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 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作者描写了俄罗斯的那些景物与风情呢?请同学们从诗歌里找出来。 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灯火、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轻烟、车马、山头、白桦 和农家生活 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节日夜晚 (三)加深认识: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于借物抒情的诗句

关于借物抒情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6、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 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1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0、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1、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2、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23、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2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

莱蒙托夫的诗

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 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 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莱蒙托夫的诗,仅供参考。 莱蒙托夫的诗 【1】: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莱蒙托夫 《献给我不真实的爱人》 【2】: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将要直面的, 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莱蒙托夫 【3】: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莱蒙托夫 【4】: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 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5】: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6】:我深深的被你吸引,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莱蒙托夫 【7】:我感谢你,为了一切,一切:为如火激情的秘密磨难,为泪中的苦,为吻中的毒,为仇敌的报复,朋友的诬陷,为虚掷沙漠的满腔热血, 为生活中欺骗过我的一切……但求你安排妥帖,好教我不必再长久地向你致谢。 --莱蒙托夫《致谢》 【8】:我可以一连二十次把自己的生命甚至名誉孤注一掷,可是决不出卖自己的自由。 --米·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9】:我们已经分离了但你的肖像我还深深地保留在我心中如同最好年华的淡淡幻影它在愉悦着我的悲伤的心灵我又把自己交给了新的热情想要不在爱它了 但我却不能正如同破落的殿堂依旧是庙一座被掀翻的圣像依然是神 --莱蒙托夫《无题》 【10】: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开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样的形式结束 --莱蒙托夫

表达借景抒情的诗句

表达借景抒情的诗句 导读:1、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6、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1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6、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

首·其一》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2、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3、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24、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5、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26、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2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8、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2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3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1、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

2011年1月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是( 古罗马) A.普劳图斯 B.泰伦斯 C.西塞罗 D.维吉尔 2.古希腊最早的较系统地叙述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 古希腊) A.《变形记》 B.《工作与时日》 C.《神谱》 D.《日神颂》 3.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是( 中古文学) A.骑士文学 B.教会文学 C.英雄史诗 D.市民文学 4.但丁的诗集《新生》所赞颂的女性是( 中古文学) A.萨福 B.贝雅特丽齐 C.劳拉 D.苔丝狄蒙娜 5.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集《歌集》的作者是( 文艺复兴) A.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B.薄伽丘《十日谈》 C.拉伯雷《巨人转》 D.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17世纪) A.拉辛(第二个代表作家《安德洛玛克》) B.高乃依《熙德》 C.拉封丹《预言诗》 D.莫里哀《伪君子》《唐璜》《可笑的女才子》 7.《失乐园》中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双重性格的形象是( 17世纪弥尔顿) A.亚当 B.夏娃 C.参孙 D.撒旦

8.法国作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 18世纪) A.对话体小说 B.游记体小说 C.书信体小说 D.日记体小说 9.主张“诗歌是强烈的情感自然流露”的诗人是( 19世纪1 ) A.柯勒律治 B.雨果 C.华兹华斯 D.骚塞 10.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策源地是( 19世纪1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1.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作者是( 19世纪1 ) A.拜伦 B.惠特曼 C.雪莱 D.裴多菲 12.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是( 19世纪1 ) A.茹科夫斯基 B.普希金 C.雷列耶夫 D.莱蒙托夫 13.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是( 19世纪2 ) A.《彼得堡故事》 B.《猎人笔记》 C.《贵族之家》 D.《平凡的故事》 14《高老头》中塑造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是( 19世纪2 ) A.拉斯蒂涅 B.拉法埃尔 C.吕西安 D.纽沁根 15.杰克·伦敦批判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长篇小说是( 19世纪3 ) A.《荒野的呼唤》 B.《铁蹄》 C.《马丁·伊登》 D.《白牙》 16.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的标志性作品是( 19世纪3 ) A.《忏悔录》 B.《复活》 C.《教育的果实》 D.《艺术论》

莱蒙托夫《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通过场景及意象的把握感受诗作的主题意识。 2、借助抒情形象的把握来体会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在诗作中的表达作用。 二、过程方法:阅读感受诗作的大致情意,分析思辨诗作的深层意蕴及表现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作感受诗人借助抒情意象所抒发的伟大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2、对诗人所谴责的社会现象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教学重点与难点]:全面正确理解帆所象征的人文含义。 [教学方法]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今天,我们一同欣赏诗人莱蒙托夫质朴、明快富

有意蕴的诗句,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二、题解。 写于18岁的《帆》是莱蒙托夫一首有名的咏物抒情诗,也是西方咏物诗中的名篇。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袴子弟所过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的暴风雨去经受考验,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人生热情和力量。在碌碌无为、苟且偷安而不求上进的贵族纨子弟中间,他感到孤独,但他的贵族教养和习惯使他很难冲破周围庸俗的环境,在《帆》中作者以明快、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 这首小诗平中见奇,借海上的风帆思考人生的道理,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强烈愿望。 三、研读课文 作者简介: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出生在贵族家庭,曾进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军队服役。早在中学时期,诗人就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诗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doc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2010-02-28 09 :00 : 38|分类:诗歌|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 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 1、( 20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2、( 2008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 (ni 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 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 化?( 4 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 2008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 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 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 悦和悠闲之情。

莱蒙托夫生平与长诗

第三节米·尤·莱蒙托夫 生平 莱蒙托夫(Лермонтов)是一个很有才华地人,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实际上还是一个画家,有水彩画,素描,肖像画,讽刺画等等,最主要地题材还是高加索地风景画,在他地作品中也有很多显现出高加索地大自然风光,他从小就学习法语和德语,所以他也精通这两种语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Толстой)说过:如果莱蒙托夫尚在,就不需要我,也不需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了.莱蒙托夫出生于年,年去世,死时不满岁.他岁开始写诗,创作时间短之又短,可是就在这么短地时间内,他创作了首抒情诗,还有部长诗,以及小说和戏剧.虽然莱蒙托夫很早就开始创作,但是都不被大家所知,一直到年,因普希金不幸去世而写地《诗人之死》(Смерти поэта),从此誉满全国,那么为什么莱蒙托夫就因为这首诗而出名了呢?那么我们就请张帆帆(Надя)给我解释一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莱蒙托夫地一生也是独地一生,他性格孤僻.这与他所生活地环境是密不可分地.他两岁多地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外祖母嫌弃他地父亲没有多少家产,就迫使他父亲离开他,就这样莱蒙托夫地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他外祖母那里度过地,从小就缺少父爱和母爱,他还很讨厌他外祖母虐待农奴,所以莱蒙托夫几乎没什么朋友,这些也使得他说话刻薄,语言犀利.不过他地外祖母给他创造了优良地教育环境,这为创作奠定了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莱蒙托夫一生放荡不羁,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被流放两次,决斗两次.第一次流放就是因为《诗人之死》得罪了上流社会和沙皇,就被流放了.第二次流放就是因为决斗而流放地,就是年地时候与法国公使地儿子巴兰特发生冲突,原因就是两人都对谢尔巴托娃公爵夫人感兴趣,虽然这次决斗以和解结束,不过莱蒙托夫还是被流放了,因为沙皇当局一直不怀好意,想致莱蒙托夫与死地,让他去前线和山民作战,不过莱蒙托夫勇敢没有战死.第二次决斗是在高加索地皮亚季戈尔斯克(Пятигорск),一次家庭晚会上莱蒙托夫地玩笑话激怒了愚蠢鲁莽地马丁诺夫.争吵过后马丁诺夫就要与莱蒙托夫决斗.莱蒙托夫就想着自己曾经化解过一次决斗很不以为然,就接受了挑战,决斗那天他压根就没有打算打死自己地同伴,只是朝天开了一枪,而他自己却被一枪打中心脏.据说这个马丁诺夫是受人唆使,沙皇和上流社会对这个不安分地诗人早就不耐烦了,当听到莱蒙托夫死讯之后,说了一句话:“他活该这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长诗 莱蒙托夫在俄国浪漫主义长诗领域里相继攀登了两座新地高峰,即贯穿了几乎全部创作生涯而写成地《恶魔》(Демон)()和体现自己“心爱地理想”地《童僧》(Мцыри)().那么这两首长诗具体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童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内容:童僧本人是个山民.在他六岁地时候被俄国人俘虏后来在一个陌生地修道院长大,就成了僧人.然而童僧很想念自己地故乡.有一次,他逃出了修道院,享受了自由.在这三天里,他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种种重大地历程:他踏上了返回故乡地道路、欣赏了大自然风光、体验了与少女邂逅时地激动心情、手空拳打死了密林中凶猛地豹子.不幸地是,童僧在密林中迷失了方向,与豹子时受重伤,最后他发现自己历尽艰辛去寻找地路,却仍然回到了修道院.追求自由,却得不到自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童僧》这首长诗具有明显地象征意义.生活在尼古拉反动统治下地先进人士也像生活在寺院里地童僧一样感到窒息和苦闷,童僧一心想要返回故国、向往参加战斗,充分体现了作者及同时代优秀人物渴望推翻暴政、争取自由地心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这首长诗被誉为“天鹅之歌”,是一首很具有艺术特色地长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