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研究 孕激素膜受体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临床研究 孕激素膜受体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临床研究 孕激素膜受体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临床研究 孕激素膜受体 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2012;32(5)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信号通路的异

常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

,经典ER 水平高的患者症状轻,病程长,进展慢,转移较晚。反之,ER 水平低或阴性的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进展快,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体征,甚至迅速危及生命。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ER 阳性患者约60%对内分泌治疗有反应,40%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

疗无反应,ER 阴性者有反应者低于10%[3]

。以往研究认为ER 、PR 为胞内受体,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组织细胞膜、微粒体及突触膜上有孕激素的特异结合位点,被称

为孕激素膜受体(PGRMC )[4]

。该受体[5]通过C 末端的70-130氨基酸的位点与孕激素结合,siRNA 抑制该蛋白

表达,可使3-H 孕激素入胞率下降60%,且孕激素介导的

滋养细胞抗凋亡功能丧失。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敲除PGRMC1基因后,卵巢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明显提高[6],瘤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缓慢,荷瘤裸鼠瘤体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它还可与雌激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RNA 结合蛋白(PAIRBP1)[7]等结合,而后两者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已有多篇论文证实。PGRMC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又如何呢?本研究探讨了PGRMC1表达水平和乳腺癌分期、分级、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采集珠江医院病理科2005~2009年期间乳腺癌石蜡标本共6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8~69岁,中位年龄46.7岁。全部患者术前未经过放化疗,术后均给予6疗程化疗,具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病理诊断和分期按照恶性肿瘤UICC TNM 第六版分类标准。病理分级

孕激素膜受体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纪术峰1,吴爱国1,杨华峰2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广东广州510282;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浙江宁波315012

Express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is associated with the malignant phenotypes of breast cancer

JI Shufeng 1,WU Aiguo 1,YANG Huafeng 21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Zhuji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2,China;2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Ningbo 315012,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法回顾性分析检测60例乳腺癌PGRMC1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化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PGRMC1表达阳性37例,阴性23例。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 =0.004)、肿瘤大小(P =0.03)和临床分期(P =0.039)密切相关;与年龄(P =0.196)和肿瘤病理分级(P =0.526)无关。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Log-rank=15.638;P =0.0001)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4.443;P =0.03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GRMC1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 =0.002)。结论PGRMC1的表达乳腺癌随转移和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强,可能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之一。关键词:乳腺癌;孕激素膜受体1;预后中图分类号:R7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54(2012)05-0635-04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2.05.010https://www.sodocs.net/doc/6513218728.html,/kcms/detail/44.1627.R.20120426.1554.005.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to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GRMC1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in 60surgical specimens of breast cancer,and the association of PGRMC1with the histological grade,lymphatic metastasis,TNM stage and prognosis was assessed.Results Positive CA-9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37(61.67%)of the cases.PGRMC1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004),tumor size (P =0.03),TNM stage (P =0.039),overall survival rate (Log-rank=10.378,P =0.0001),and tumor-free survival (Log-rank=4.443,P =0.035),but not to the patients'age (P =0.196)or histological grade (P =0.526).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GRMC1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of breast cancer (P =0.002).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PGRMC1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and may serve as a useful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the malignancy.

Key words:breast cancer;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prognosis

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2-0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176)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072176).作者简介:纪术峰,在读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E-mial:jishu_feng@https://www.sodocs.net/doc/6513218728.html,

通讯作者:吴爱国,E-mail:wagjiaoshou@https://www.sodocs.net/doc/6513218728.html,

·

·635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第32卷

依据WHO 分级:I 级11例,Ⅱ级37例,Ⅲ级12例。临床

依据TNM 分期:I 期为9例,Ⅱ期为39例,Ⅲ期为9例,Ⅳ期为3例。1.2试剂

山羊抗人PGRMC1一抗购自Abcom 公司,抗体工作浓度为(1∶200),鼠免疫组化试剂盒及AEC 酶底物试剂盒购福州迈新公司。

1.3PGRMC1的免疫组化定位

石蜡切片脱蜡和水化后,室温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0min ,室温下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20min ,微波法热修复抗原,室温下滴加抗原修复液10min ,甩去多余液体,不洗。滴加1∶200稀释的一抗,4℃湿盒过夜。次日切片复温,PBS 洗后,每张切片加35μl 二抗,37℃湿盒温育40min ,洗涤后加DAB 显色液显微镜下观察信号并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核,脱水、透明、封片。PGRMC1染色阳性表达的判断标准为,每张切片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200高倍视野进行肿瘤细胞计数,并在40低倍视野下观察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参照文献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对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分别进行分级计分,然后根据两项之积的平均数定其阳性强度。阳性以细胞浆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为主。染色强度打分:无色0分,<1/3为1分,1/3~2/3为2分,>2/3为3分;再按阳性细胞百分率打分:阳性细胞<5%为0分,5%~25%为1分,20%~50%为2分,50%~75%为3分,>75%为4分。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乘积≤1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采用SPSS 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GRMC1阳性表达和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的计数资料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χ2检验判断PGRMC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互关系,随访材料的患者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 方法进行分析,生存率比较用Log-rank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本组60例乳腺癌中,PGRMC1阳性表达为37例(61.7%)。阳性部位主要以癌细胞胞浆内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正常乳腺组织PGRMC1表达为阴性(图1)。2.2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本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P =0.196)和病理分级(分化程度)(P =0.105)无关;但与肿瘤大小(P =0.03)、淋巴结转移情况(P =0.004)、肿瘤的临床分期(P =0.039,表1)以及总体生存率(Log-rank=15.638;P =0.0001)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14.678;P =0.039)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GRMC1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 =0.002,(图2)。3讨论

ER 、PR 存在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调节乳腺细胞的生长、分化。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激素受体的测定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图1PGRMC1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

A,D 为PGRMC1在正常乳腺组织,未见阳性棕黄色颗粒;B,E 为弱阳性乳腺癌组织,胞浆可见淡黄色阳性颗粒;C,F 为强阳性乳腺癌组织,棕黄色颗粒

密布于胞浆(A~C:×200;D~F:×400)

Fig.1PGRMC1expression in normal mammary gland and breast cancer.

A B C

F

E D

·

·636

纪术峰,等.孕激素膜受体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5期

有明确关系。PGRMC1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膜激素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其归类为sigma2类受体[8],该类受体为阿片类受体,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密切相关,应用其

抑制剂AG205或siRNA 沉默该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

肺癌细胞增殖[9]。然而PGRMC1与经典的阿片类受体没有同源性,却与细胞色素b5高度同源,Pgrmc1其可与血红素Heme1分子结合,可作为P450激活和药物结合方面具有多功能的靶蛋白,其突变将提高细胞对DNA 烷化剂的敏感性,抑制固醇类激素物质的生物合成。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乳腺癌MDA-MB-231细胞高表达PGRMC1蛋白,应用siRNA 静寂MDA-MB-231细胞PGRMC1表达后,细胞增殖明显降低,对化疗敏感性显

著提高,胞内ROS 水平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调[10]

Ahmed 研究则显示PGRMC1为小分子配体,可与EGFR 结合共定位于细胞质泡和高密度微粒,增加EGFR 稳定性,从而活化受体酪氨酸激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11]。PGRMC1高表达的肺癌细胞,对AG-1478和埃罗替尼杀伤敏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实现的。PGRMC1在多种实体瘤高表达,包括肺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负相关。PGRMC1还定位在肿瘤细胞中分泌囊泡,可由肺癌细胞分泌入血,其血清水平与瘤负荷正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血清标志物,以及肺癌治疗靶标[12]。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PGRMC1的表达情况,发现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PGRMC1,乳腺癌组织PGRMC1表达水平不一,部分强阳性表达,部分仅可见淡黄色阳性颗粒。故进一步深入探讨了PGRMC1的表达在乳腺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正相关;与年龄和肿瘤病理分级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GRMC1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 =0.002),提示监测PGRMC1可作为指导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新指标。

临床病理指标年龄(岁)肿瘤大小(cm)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情况TNM 分期

<50≥50≤2>2~≤5

>5

Ⅰ级Ⅱ级

Ⅲ级无转移有转移Ⅰ~ⅡⅢ~Ⅳ阳性(%)18(62.1)14(45.2)1(16.7)10(47.6)21(63.6)3(33.3)8(47.1)21(67.7)7(30.4)25(67.6)12(40)20(66.7)

阴性(%)11(37.9)17(54.8)5(83.3)11(52.4)12(36.4)6(66.7)9(52.9)10(32.3)16(69.6)12(32.4)18(60)10(33.3)

P 0.196

0.03*0.1050.004*0.039*表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Tab.1Association of PGRMC1expression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n =60)*P <0.05,PGRMC1表达与该指标间有相关性

10

20

30

40

50

60

1.00.8

0.60.40.20.0

总体生存率

t /月

1.00

2.00

1.00-censored

2.00-censored

1.00.80.60.40.20.0

无瘤生存率0

10

2030

40t /月

1.00

2.00

1.00-censored

2.00-censored

图2乳腺癌患者PGRMC1表达的生存曲线

Fig.2Kaplan-Meier estimate of the overall surviva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

·637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第32卷

参考文献:

[1]Reis-Filho JS,Pusztai 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breast cancer:

classification,prognostication,and prediction [J ].Lancet,2011,378(9805):1812-23.

[2]Liu B,Arbogast LA.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intracellular and

membrane pro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s in the mediobasal hypothalamus during pro-oestrus [J ].J Neuroendocrinol,2009,21(12):993-1000.

[3]de Cremoux P.Hormone therapy and breast cancer [J ].Bull Cancer,

2011,98(11):1311-9.

[4]Cahill MA.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an

integrative review [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7,105(1-5):16-36.

[5]Peluso JJ,Romak J,Liu X.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PGRMC1)is the mediator of progesterone's antiapoptotic action in spontaneously immortalized granulosa cells as revealed by PGRMC1small interfering ribonucleic acid treatment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GRMC1mutations [J ].Endocrinology,2008,149(2):534-43.

[6]Peluso JJ,Pappalardo A,Losel R,et al.Progesterone membrane

receptor component 1expression in the immature rat ovary and its role

in

mediating

progesterone's

antiapoptotic

action [J ].

Endocrinology,2006,147(6):3133-40.

[7]Peluso JJ,Pappalardo A,Losel R,et al.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PAIRBP1within gonadotropin-primed immature rat ovaries:PAIRBP1regulation of granulosa and luteal cell viability [J ].Biol Reprod,2005,73(2):261-70.

[8]Ahmed IS,Chamberlain C,Craven RJ.S2R(pgrmc1):the

cytochrome-related sigma-2receptor that regulates lipid and drug metabolism and hormone signaling [J ].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2012,8(3):361-70.

[9]Xu J,Zeng C,Chu W,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PGRMC1protein

complex as the putative sigma-2receptor binding site [J ].Nat Commun,2011,2:380.

[10]纪术峰,杨华峰,吴爱国.PSRMC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化疗

敏感度的实验[J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2):123-6.

[11]Ahmed IS,Rohe HJ,Twist KE,et al.Pgrmc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associate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regulates erlotinib sensitivity [J ].J Biol Chem,2010,285(32):24775-82.

[12]Mir SU,Ahmed IS,Arnold S,et al.Elevate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sigma-2receptor levels in lung tumors and plasma from lung cancer patients [J ].Int J Cancer,2011,10.1002/ijc.26432.

(编辑:吴锦雅)

(上接634页)

[4]Shi W,Gerster K,Alajez NM,et al.MicroRNA-301mediates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J ].Cancer Res,2011,71(8):2926-37.

[5]Li D,Zhao Y ,Liu C,et al.Analysis of MiR-195and MiR-497

expression,regulation and role in breast cancer [J ].Gynecol Oncol,2011,17(7):1722-30.

[6]Zhang L,V olinia S,Bonome T,et al.Genom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deregulate microRNA expression in huma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8,105(19):7004-9.

[7]Guo Y ,Chen Z,Zhang L,et al.Distinctive microRNA profiles

relating to patient survival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Cancer Res,2008,68(1):26-33.

[8]IorioMV ,FerracinM,Liu CG,et al.MicroRNA gene expression

deregulat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J ].Cancer Res,2005,65(16):7065-70.

[9]Rhodes A,Jasani B,Anderson E,et al.Evaluation of HER-2/neu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sensitivity and scoring on formalin-

fixed and paraffin-processed cell lines and breast tumors:a comparative study involving results from laboratories in 21countries [J ].Am J Clin Pathol,2002,118(3):408-17.

[10]Zhu W,Qin W,Atasoy U,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s in breast

cancer and healthy subjects [J ].BMC Res Notes,2009,2:89.[11]Martello G,Rosato A,Ferrari F,et al.A MicroRNA targeting dicer

for metastasis control [J ].Cell,2010,141(7):1195-207.

[12]Chen X,Ba Y ,Ma L,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RNAs in

serum:a novel class of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J ].Cell Res,2008,18(10):997-1006.

[13]El-Hefnawy T,Raja S,Kelly L,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mpli-fiable,circulating RNA in plasma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cancer diagnostics [J ].Clin Chem,2004,50(3):564-73.

[14]Ng EK,Chong WW,Jin H,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n plasma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a potential marker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J ].Gut,2009,58(10):1375-81.

(编辑:陈望忠)

·

·638

护理学基础知识: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

护理学基础知识: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是妇科常见的考点,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其经常出现在考题中,掌握好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做题。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 1.【单选题】在以下各项中,哪项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作用的是: A.子宫收缩 B.乳房发育 C.输卵管蠕动 D.子宫颈黏液的变化 1.【答案】B。解析:孕激素与雌激素有协同和拮抗两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协同作用表现在对乳房的作用上。孕激素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使乳腺腺泡增生发育。 可以看出,这一类考题都是以直接提问的形式出现的,属于一种区分归纳型题,所以只要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的区分,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卵巢合成、分泌。同时,卵巢还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一般认为,排卵前的雌激素主要由卵泡内膜分泌,排卵后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分泌,其分泌的功能随着卵巢功能周期性变化而波动。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1)促使子宫内膜发育,肌肉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 3)使子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 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雌激素对卵泡的发育是必需的,从始基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9)通过对丘脑下部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对新陈代谢有一定作用,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在脂肪代谢方面,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β-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 11)对骨骺能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骼闭合。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排卵前孕酮的产生每天为2~3mg,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上升为每天20~30mg,绝大部分由卵巢内黄体分泌。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有: 1)使子宫肌肉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孕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 3)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降低。 4)抑制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7)通过对丘脑下部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孕激素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以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也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9)孕激素在新陈代谢方面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从以上的功能可以看出,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从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子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排泄等方面来看,雌激素与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

雌激素与孕激素生理

雌二醇的合成主要在颗粒中合成,孕酮主要由黄体产生。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第二特征,对代谢也有影响。 1.促进和保持第二性征 维持性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子宫内膜和肌层的代谢,使内膜增生加厚,阴道上皮增生,表层细胞发生角化, 增强子宫活动,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小剂量雌激素,有促进性腺激素释放,促进乳腺导管和腺泡生长发育的作用; 大剂量雌激素则有抑制促性腺激素作用、抑制催乳素作用、抑制排卵以及对抗雄激素的作用。 3.代谢促进水钠潴留、骨钙沉积、弱的同化代谢、提高血清TG和HDL和降低LDL水平、降低糖耐量等作用。 4.增加血凝度在应用较高含量的雌激素避孕药丸时有增加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低含量雌激素避孕丸则不会发生。 雌激素用途 1.补充女性激素分泌不足 卵巢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人工月经周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雌激素分泌不足者) 2.绝经期综合征面颊红热、出汗、恶心、失眠、肥胖和情绪不安等。 适量补充雌激素,可反馈抑制GnRH、FSH和LH分泌,减轻症状。 3.避孕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FSH分泌。 4.乳腺癌大剂量雌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使内源性雌酮减少,用于绝经后5年以上晚期乳腺癌患者。 5.前列腺癌大剂量雌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拮抗雄激素的作用。 6.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和直接对血管的作用。绝经期后应用雌激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减少35%~50%。也有报告认为可增加血栓发生率。 7.其他 老年性骨质疏松、痤疮(粉刺):增加骨骼钙沉积 可与雄激素合用白细胞降低症(放射线)升高白细胞 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对老年人有学习记忆增强作用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主要做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平滑肌,以适应受精卵的着床和妊娠,孕酮能抑制新颗粒的发育。1.生殖系统主要为助孕、安胎作用。 月经周期的后期,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的基础上,孕激素则进一步使子宫内膜腺体生长与分支,内膜充血、增厚,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做好准备,有利于着床后胚泡继续发育。 经期,可使子宫内膜全部脱落,避免因脱落不全造成的出血。 妊娠期,能降低子宫肌对垂体后叶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2.乳腺促进腺泡生长,为哺乳做准备。 3.神经内分泌

雌激素受体及其抑制剂

摘要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探讨胃肠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雌激素受体为阳性,在细胞培养期间,分别给予雌二醇10-7 mol/L及雌二醇加三苯氧胺1mcg/ml处理12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期细胞数目的相对比例和增殖指数. 结果细胞增殖指数在雌二醇组、对照组和三苯氧胺处理组分别为0.5705,0.4787和0.4830. 当用雌二醇处理后其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结果显示雌二醇可刺激该细胞的生长,而三苯氧胺可抑制这种作用. 结论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胃癌细胞有增殖营养效应,这种作用可为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三苯氧胺所阻断,可用来控制胃癌的生长. 关键词胃肿瘤; 雌二醇; 雌激素拮抗剂 谭端军, 王慧蓉, 汪鸿志, 刘成贵.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2):64-65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患同样肿瘤的患者,性别不同其预后也不同,乳腺癌等性激素靶器官肿瘤常在其发生前后或同时并发胃肠道肿瘤,并陆续有在胃肠道肿瘤中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的报道,因此推测机体内性激素环境也同样影响了一些消化道肿瘤的自然发展历程[1,2]。然而,究竟体内性激素对于胃肠肿瘤通过何种机制,产生何种效应?尚无统一的看法。为此本实验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体外传代胃癌细胞系为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动力周期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雌激素对胃癌细胞的促分化作用,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分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加入17-β-雌二醇10-7mol/L(德国MERCH公司);Ⅲ组:雌二醇10-7mol/L及三苯氧胺1mcg/L(上海十二制药厂)均为终浓度。每组各检测6个样本。 1.2 细胞培养雌二醇采用乙醇溶解(乙醇终浓度<0.1%),然后用Hanks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小牛血清用活性碳10g/L,葡聚糖T70 1g/L,50℃搅拌30min以清除游离雌激素。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证实细胞株雌激素受体为阳性)采用RPMI-1640培养基加1%已清除游离雌激素的小牛灭活血清,青霉素100kU/L和链霉素10mg/L,然后分别向各培养瓶中加入受试物,于37℃,含5%二氧化碳温箱培养12h后收集细胞,数目在105以上,70%冷乙醇固定24h。实验过程中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5]。 1.3 细胞DNA染色及FCM测定上机前经400目铜网过筛,低速离心5min,弃乙醇,每个样品加RNase A25μg,震荡混匀,37℃搁置30min,以去除RNA,然后加入碘化丙啶

乳腺癌中PS2基因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

乳腺癌中PS2基因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 中华肿瘤杂志 1998年第3期第0卷专题综论 作者:阚秀薛卫成 单位:100044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 乳腺癌激素疗法,最早于1896年由Beatson报道。1967年Jensen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其后又发现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从而将人类乳腺癌分成两大类,即激素依赖性和非激素依赖性。前者预后好,内分泌治疗客观有效率达50%~70%;而后者则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6%左右。 近年又发现所谓乳腺的雌激素调节系统(Estrogen-Regulated system),或称雌激素诱发蛋白。包括PS2、PR、HSP-27、24K蛋白及Cathepsin d等。目前最令人感兴趣的是PS2蛋白。作为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预测指标,PS2可能优于ER、PR,同时它也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潜在意义的判断预后的指标。PS2的研究近10年已取得了不小进展。现仅就乳腺癌中PS2的特性、与ER和PR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潜在性价值做一综合介绍。

一、PS2基因简介 PS2基因又称为BCEI(Breast cancer Estrogen Induced)基因,同类基因还有PNR2、Md2等。PS2基因是在1982年Masiakowski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提取出来的。PS2位于第21q染色体,分子量为6660,有3个外显子(125,135和212个碱基对),两个内含子(3.1Kb内含子A和0.77Kb内含子B),两个转录启动子。PS2蛋白由84个氨基酸组成,这一富于半胱氨酸的蛋白可以形成3个双磷酸键,其结构与生长因子(GF-I)样的胰岛素相似,和猪胰腺分离出来的解痉(Spasmolytic)多肽相似。后者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有促生长作用。 关于PS2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由于PS2是从MCF-7细胞株提取出来的,目前认为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表达。在乳腺癌细胞内,只有在雌激素控制下才能被转录,因此为雌激素诱发蛋白。也正因为如此,通常ER阳性乳腺癌细胞,PS2也呈现高水平表达。有报道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内也能转录,但在其他组织则不能产生。最近又有报道在甲状腺、胃、结肠、膀胱等部位的良恶性肿瘤都有表达。但这些肿瘤与乳腺癌不同,此时PS2的转录不依赖于雌激素,与雌激素无关。 PS2是一个很稳定的蛋白,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和存放,均不受影响。一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操作简便,经济,结果可靠,为回顾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综述?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李玉娟 谢静燕 【提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由多 个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寻找相关基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基因已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3685(2009)0620714202 作者单位: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认为,EM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在人体内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 )相结合,进而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有多项研究显示,ER 的基因多态性与EM 有关。 一、ER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人体内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ER 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人ER 有两种亚型即ER α和ER β,且两者的生理作用各有侧重,Emmen 等[1]研究敲除了ER α基因(αER KO )和ER β基因(βER KO )的鼠,发现了ER α和ER β不同的生理作用,αER KO 鼠主要表现为不孕;而βER KO 鼠则表现为卵泡发育受影响。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只有与内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ER 特异性结合,才能将雌激素信息传递至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或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2]。研究发现,ER 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这可能直接影响到ER 的表达和功能,从而影响到个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理效应,进而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影响。 二、ER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11ER α基因多态性 K obayashi 等[3]对ER α基因进行PCR 扩增,得到包括内含子1在内的一段长113kb 的靶 DNA ,经Pvu Ⅱ和X ba Ⅰ消化,分别获得3种ER α基因型:PP 、Pp 、pp 和XX 、Xx 、xx ,这就是ER α基因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Pvu Ⅱ和X ba Ⅰ识别的两种突变位点。其中X ba Ⅰ识别了-351A →G 点的突变,Pvu Ⅱ识别了-397T →C 点的突变[4]。由于1号内含子中含有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导致碱基置换将有可能影响到mRNA 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转录的活性、基因产物的蛋白质合成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活力,最终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5]。 21ER β基因的多态性 Sundarrajan 等[6]对ER β基因进行PCR 扩增,产物经Rsa Ⅰ和A l u Ⅰ消化,分别区分出3种基因型:RR 、Rr 、rr 和AA 、Aa 、aa 。其中Rsa Ⅰ识别ER β基因5号外显子配体结合区第1082号核苷酸发生的G →A 点突变,A l u Ⅰ识别了ER β基因8号外显子的3′非编码区第 1730号核苷酸发生的A →G 的点突变,这两种多态性与排 卵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原因不明的排卵缺陷有关联。 31ER 基因微卫星重复多态性 Y im 等[7]发现在ER α基因的上游约1kb 处存在着T 和A 的重复序列,即ER α基因(TA )n 重复多态性,并且(TA )n 重复多态影响韩国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Hsieh 等[8]关于ER α(TA )n 重复多态与EM 关系的研究表明,重复14次者患病 风险增加,可作为预测EM 遗传易感性的标志。 三、ER 与EM 11ER 在EM 中的表达 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异位组织的激素受体表达状况直接影响EM 的发生、发展。异位组织表达的受体主要有ER 、孕激素受体(PR )、雄激素受体(AR )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受体。由于EM 几乎只发生在生育年龄月经期的妇女,因此,Matsuzaki 等[9]认为雌激素可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他们也用R T 2PCR 及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位及异位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ER α及ER βmRNA 表达,异位内膜中ER α与ER β的表达率均低于在位内膜。Kitawaki 等[10]研究发现异位内膜有ER 的表达,且不同种植部位的异位内膜ER 表达形式有差异,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因此,考虑ER 基因多态性与EM 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故越来越多学者选择ER 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研究其基因多态性与EM 的关系。 21ER 在EM 发病的可能机制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 明,人群中的ER 基因有多处常可发生点突变,且这些突变位点位于的内含子包括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将有可能影响到ER 的表达与功能[5]。因此,人群中不同的ER 基因型有可能决定了不同个体间ER 的表达与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Matsuzaki 等[9]发现若长期使用GnR H 2α诱导低雌激素状态,可明显降低EM 内膜中ER α表达,对于在位和异位内膜,雌激素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ER α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 文章目录*一、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二、雌激素过高的危害*三、雌激素高的症状 雌激素如何引起乳腺癌目前国内外尚无大样本的循证资料,证实激素替代疗法和子宫癌、乳腺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但美国曾有一项“观察绝经后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中途宣布停止,原因之一,就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超出预计数字;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激素替代疗法一定程度地刺激了乳房和子宫,使本已开始退化的腺体再次发育,乳腺增生或子宫内膜增厚 的发生率,确实是增加了。美国女性健康促进会在近17万美国女性志愿者中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同时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妇女那里,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外源性激素的进入,很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造成雌激素等多种激素水平的紊乱,如果 紊乱时间过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其刺激下由单纯性增生发展到异常增生,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雌激素过高的危害1、肥胖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或让雄激素更多地转化为雌激素,从而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变高,作用时间延长。 2、雌激素参与月经周期的形成。卵泡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如果月经来潮前雌激素过高,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剥落,月经也不会来潮。

3、雌激素可刺激乳腺增生,水平过高易诱发乳腺癌。乳腺疾病大多是由雌激素水平过高、内分泌紊乱引起的。 4、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生长依赖性肿瘤,与性激素水平有关系。因此,子宫肌瘤易发生在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期女性身上。 5、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起作用于子宫内膜,内膜上皮细胞周期性增生和脱落,继而形成月经。如果雌激素相对增多,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易诱发癌变。 6、雌激素能促进卵泡发育,若雌激素含量过高,影响卵泡正 常发育,可引起排卵障碍或不孕症。 雌激素高的症状雌激素高的症状还有乳房胀痛。乳房不适的话,身体各种功能也可能会受影响的。很多女性在月经期间,都会感觉乳房疼痛。这是由于雌激素升高,乳房饱满,充满液体而致。女性可以多补充omega-3脂肪酸,多吃水果蔬菜等可以解决症状。 雌激素高的症状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纤维瘤。是子宫内的非癌组织及肌肉增生。虽然不算癌,可媒体引发其他症状。 有时候,子宫肌瘤也可能会癌变,所以应及时检查。雌激素过高症会促进子宫肌瘤生长。 最后的症状表现是疲劳。极度疲劳是雌激素高的表现。患者会感觉疲惫不堪,头痛,关节痛或肌肉痛,还可能会发烧等。长期 疲劳易发展为抑郁症,所以应寻求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孕酮及其受体与男性生殖_程俊杰

NJA中华男科学杂志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Zhonghua Nan Ke Xue Za Zhi 2012,18(9):840-842 http://www.androl.cn Mini Review ·综述· 孕酮及其受体与男性生殖 程俊杰,谷春会,梁文君综述;郑连文审校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孕酮是一种女性激素,它对女性生理功能及妊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孕酮及其受体与男性生殖也有关。在男性生殖腺中存在孕酮受体mRNA。孕酮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调节精子的产生,促进精子受精,而在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症和不明原因不育男性精子中,孕酮受体的表达缺陷及其对孕酮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受精能力下降。本文综述了孕酮及其受体与男性生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孕酮;孕酮受体;男性生殖 中图分类号:R3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591(2012)09-0840-03* Progesterone and its receptor in male reproduction CHENG Jun-jie,GU Chun-hui,LIANG Wen-jun,ZHENG Lian-wen Reproductive Center,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41,China 【Abstract】Progesterone,as a female hormon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regnancy maintenance in women.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progesterone and its receptor are also involved in male reproduction,and its receptor mRNA exists in male sexual glands.It is believed that progesterone,binding to its receptor,can regulate spermatogenesis and improve the fertiliza-tion of sperm,while the sperm from those with oligospermia,asthenonzoospermia,teratazoospermia or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exhibit a low fertility due to the de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insensitive reaction to progesterone.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progesterone and its receptor in male reproduction.Natl J Androl,2012,18(9):840-842【Key words】progesterone;progesterone receptor;male reproduction Correspondence to:ZHENG Lian-wen,email:zhenglw@jlu.edu.cn Received:January10,2012;accepted:May14,2012 1孕酮的产生、代谢及转化 孕酮(Progesterone,P)是人体孕激素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女性它主要由卵巢、胎盘产生,男性肾上腺皮质和睾丸也能产生少量的P。P在体内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形成孕二醇,90%以上的孕二醇是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从尿中排出。P在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含量不同,P对女性的生理功能和妊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女性不同的生理期含量也不同,P在男性正常值目前尚无报道。P是形成睾酮(Tes-tosterone,T)和雌激素的中间产物。雌激素是以雄激素即T为前体合成的,在睾丸曲细精管支持细胞内存在芳香化酶,可把T转化为雌二醇,雄烯二醇转化为雌酮。实验证明雌二醇可与间质细胞中的雌二醇受体结合,抑制DNA合成,使T的合成减少,同时也可对下丘脑-垂体进行反馈调节[1]。 · 048 · *作者简介:程俊杰(1985-),女,河南太康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殖医学专业。 通讯作者:郑连文,Email:zhenglw@jlu.edu.cn DOI:10.13263/https://www.sodocs.net/doc/6513218728.html,ki.nja.2012.09.016

孕激素制剂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_1

---------------------------------------------------------------最新资料推荐------------------------------------------------------ 孕激素制剂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 孕激素制剂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孕激素是女性甾体激素, 由卵巢黄体产生的孕激素是孕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孕激素制剂主要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两大类。 孕激素制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妇科内分泌治疗及药物避孕、辅助生殖领域、围生医学领域。 1 孕激素制剂的分类, 剂型及使用途径 1. 1 分类孕激素制剂从其来源, 可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 2 大类。 天然孕激素制剂主要有黄体酮针剂、微粉化黄体酮、黄体酮胶囊(丸) , 地屈孕酮主要分为以下 4大类:①17 -羟孕酮类, 为孕酮衍生物, 包括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环丙孕酮; ②19-去甲睾酮类, 为睾酮衍生物, 包括左炔诺孕酮、炔诺酮、去氧孕烯、孕二烯酮、诺孕酯、地诺孕素; ③19-去甲孕酮类: 包括地美孕酮、普美孕酮、曲美孕酮、诺美孕酮、醋酸烯诺孕酮、己酸孕诺酮; ④螺旋内酯衍生物: 屈螺酮。 1. 2 孕激素剂型及使用途径主要有 5 种: 针剂、片剂、丸剂、胶囊剂(可以口服, 也可以置阴道内) 、缓释剂(可以置子宫腔内或置阴道内, 或皮下埋植) 。 2 孕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天然孕酮和人工合成孕激素有两个共同的特性: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和转化子宫内膜。 1 / 9

但是, 由于合成类孕激素的不同来源, 在发挥孕激素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表现出其他甾体激素样的作用, 特别是长期使用或大量 使用时, 如 19-去甲睾酮类可以同时表现出雄激素样作用, 17 -羟 孕酮类可以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临床上还根据某些合成类的孕激素具有较强的抗雄激素作用, 用于对抗高雄激素血症;螺旋内酯衍生物具有抗盐皮质激素作用, 对稳定血压有益。 根据孕激素的不同来源, 表 1 较详细罗列了各类孕激素生物 学活性的异同。 表 1 孕激素的生物学效应类别制剂孕激素作用 抗 Gn 作用抗雌激素作用雌激素作用雄激素作用抗雄 激素作用糖皮质激素作用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天然孕酮+ + + - -+ + 逆转孕酮地屈孕酮+ - + - -- 17 -羟孕酮类甲羟 孕酮+ + + -- + - 甲地孕酮+ + + -+ + - 环丙孕酮+ + + - - ++ + - 氯地孕酮+ + + - - + + - 19-去甲睾酮类左炔诺孕酮+ + + - + - - - 炔诺酮+ + + + + - - - 去氧孕烯+ + + - + - - - 孕二烯酮+ + + - + - + + 地诺孕素+ + - + - - 诺孕酯+ + + - + - - - 19-去甲孕酮类诺美孕酮+ + + - -- - 普美孕酮+ + + - - - - - 曲美孕酮+ + + - -- 螺旋内酯衍生物曲螺酮+ + + - - + - + 注: +表示有活性; 表示有弱活性; -表示无活性2. 1 孕激素制剂在妇科内分泌治疗和避孕药领域的应用孕激素使 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发挥转化子宫内膜及调整月经的

孕激素核受体A、B亚型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录 1、论文:孕激素核受体A、B亚型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5) 前言 (9)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9) 讨论 (40) 结论 (44) 参考文献 (45) 2、综述:孕激素受体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8) 3、致谢 (57) 4、作者简介 (58)

英文缩写表 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NOV A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Caspase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半胱天冬蛋白酶 CIAP2 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2 凋亡抑制蛋白2 DMSO Dimethyl sulphoxide 二甲基亚砜 EDTA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FCM 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 XIAP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IAP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凋亡抑制蛋白 MPA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醋酸甲羟孕酮 MTT Thiazolyl blue 噻唑兰 FBS Fe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 OC Ovarian cancer 卵巢癌 OBSC 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OSC Ovarian serous cancer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PI P ropidium Iodide 碘化丙啶 PR-A pro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 A 孕激素核受体A亚型 PR-B pro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 B 孕激素核受体B亚型 RT-PCR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适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 TBE PI3K P-AKT(PKB) Tris-borate/EDTA Phosphatidylinositide-3 kinase Phospho-Serine/threonine kinase (protein kinase B) Tris-硼酸-EDTA缓冲液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激酶 B UNF Umbrella of normal fallopian 正常输卵管伞端

孕激素概述

孕激素制剂分类及临床应用特点 李扬志,谢梅青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孕激素是女性甾体激素,由卵巢黄体产生的孕激素是孕酮。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孕激素制剂主要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两大类。孕激素制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妇科内分泌治疗及药物避孕、辅助生殖领域、围生医学领域。 1 孕激素制剂的分类,剂型及使用途径 1. 1 分类孕激素制剂从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2大类。天然孕激素制剂主要有黄体酮针剂、微粉化黄体酮、黄体酮胶囊(丸),地屈孕酮主要分为以下4大类:①17α-羟孕酮类,为孕酮衍生物,包括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环丙孕酮;②19-去甲睾酮类,为睾酮衍生物,包括左炔诺孕酮、炔诺酮、去氧孕烯、孕二烯酮、诺孕酯、地诺孕素;③19-去甲孕酮类:包括地美孕酮、普美孕酮、曲美孕酮、诺美孕酮、醋酸烯诺孕酮、己酸孕诺酮;④螺旋内酯衍生物:屈螺酮。 1. 2 孕激素剂型及使用途径主要有5种:针剂、片剂、丸剂、胶囊剂(可以口服,也可以置阴道内)、缓释剂(可以置子宫腔内或置阴道内,或皮下埋植)。 2 孕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 天然孕酮和人工合成孕激素有两个共同的特性: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和转化子宫内膜。但是,由于合成类孕激素的不同来源,在发挥孕激素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表现出其他甾体激素样的作用,特别是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时,如19-去甲睾酮类可以同时表现出雄激素样作用, 17α-羟孕酮类可以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临床上还根据某些合成类的孕激素具有较强的抗雄激 素作用,用于对抗高雄激素血症;螺旋内酯衍生物具有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对稳定血压有益。根据孕激素的不同来源,表1较详细罗列了各类孕激素生物学活性的异同。 表1 孕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类别制剂 孕激素作用 抗Gn作用 抗雌激素作用 雌激素作用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简称ER)是女性靶器官中重要的功能介导分子,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女性靶器官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多篇国内外SCI因子较高的研究文献,从中得到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疾病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雌激素作为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一种最重要的分子,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使之转化成一系列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作用于靶细胞,最后表现为激素的生理效应,当这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结构受到破坏,就会导致一系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雌激素受体,简称E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是一种能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包括α和β两种亚型。ER的两种亚型广泛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呈组织独特性,两者能单独表达或共存,其在两性生殖系统中都具有表达性能,但是一般来说,附睾、子宫内膜及平滑肌中ERα表达占优势,前列腺、睾丸、卵巢中则是ERβ。 根据当前研究表明,ERα及ERβ各自侧重的生理功能不一。对分别缺乏ERα或者ERβ的基因敲除鼠进行研究,表明了其生理作用。缺乏ERα的老鼠表现为乳腺、子宫缺陷,缺乏性行为及生育能力。而缺乏ERβ的老鼠主要是体型较小,产率较低,且老年雄鼠出现前列腺增生,且部分脑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这主要是受雌性生殖组织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所致。研究表明,ERβ在抑制细胞的增殖、骨骼及卵泡发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日益增多,发现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不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而且与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关系。现将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综述如下。 1 ER与乳腺 ERα及ERβ在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乳腺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ERα在导管上皮和基质中均有表达,而在小叶上皮中无表达。李嗣杰等[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6例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乳房缩小成形术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的ERα和ERβ阳性表达率及分布情况,结果示ERβ在乳腺上皮细胞中阳性百分数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百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Rβ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ERβ的广泛分布暗示着ERβ可能是乳腺组织中占优势的雌激素受体。 Mac[2]的研究显示ERα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Rβ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ERα/ERβ比值在人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Rα水平上调,促进TGFα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发生;ERβ

雌激素和孕激素类药物简介

雌激素及雌激素类药物简介 雌激素(estrogen)又称雌性激素、女性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它会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分为两大类(均为类固醇激素),即雌性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分泌(睾丸、胎盘和肾上腺,也可分泌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酮,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而妊娠期间,胎盘可分泌大量雌三醇。 雌激素是雌性脊椎动物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发情激素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的作用。哺乳动物还可使排卵后的滤胞变为黄体,并能分泌被称为第二雌激素的黄体激素,具有控制妊娠、哺乳的功能。 一、概念 雌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少量由肝,肾上腺皮质,乳房分泌,怀孕时,胎盘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睾丸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 女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可以使皮肤保持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使皮肤柔嫩、细致,还会使乳腺增生,产生乳房、乳晕,并将脂肪选择性的集中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以此让女性的身材优美且有曲线,产生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二、分类 动物雌激素:动物体内提取的雌激素,人类的雌激素就属于动物雌激素。雌激素主要有雌二醇、雌三醇、雌酚等,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通过胃肠道复杂的多糖代谢转化成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木酚素类(lig-nans)和黄豆素类(coumestans),均含在植物及其种籽里。 (一)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

孕激素受体论文

孕激素受体 综述孕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表达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有两种亚型PRA和PRB。孕激素受体在介导与调节卵巢、子宫和乳腺的功能及生殖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孕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1.PR的结构 孕激素受体(PR),按照氨基酸序列从N一末端到C一末端可分为A、B、C、D、E、F6个区域(图1)。当有激囊等配体存在时,与E区的激素或配体结合部位(ligand binding domain,LBD)结合,这个区是结构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区域;当无配体存在时,D区即铰链区,可结合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从而阻止了各受体之间形成二聚体。C区是受体与DNA结合的区域(DNA binding domain,DBD),能与基因调控区的特定DNA序列结合。A/B区为高度可变区,是受体与抗体结合的部位。F区则起调节转录激活的作用。 图1 2.PR的亚型与功能 PR的亚型与功能PR主要包括2种亚型PRA和PRB。在多数情况下,PRB转录活性较强,而PRA则对PRB的转录活性有抑制作用,同时PRA可使孕激素拮抗剂产生抗雌激素样作用,而PRB则无此作用。PRA和PRB的不同功能是由其结构的差别引起的:特异性反式激活作用决定簇AF1、AF2、AF3和ID可介导孕激素受体的调节,

如上图AF1、AF3和ID位于A/B区,AF2位于E区;AF1、AF2和AF3均可单独激活转录,并对启动子和特异细胞起增效作用;AF1和AF2是PRA和PRB所共有的,而AF3是PRB 特有的,位于PRB的上游区;ID是两者共有的,却只在PRA上起作用,能抑制AF1、AF2、ER,但不能抑制AF3的功能,另外ID有利于PRB与辅助因子(SMRT)结合,而PRA不能有效地募集辅助激动子,故PRB活化转录作用强于PRA;PRA不仅活化转录作用弱,而且还可抑制PRB的功能,并可通过非PR结合的磷酸化途径抑制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糖、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转录作用。PR还有第三种PR亚型PRC,PRC不能结合DNA,但可同其他2种PR亚型形成二聚体,拮抗其生物学活性。PRC在包括子宫内膜在内的孕激素反应组织中广泛存在,它在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孕激素和抗孕激素治疗中具有潜在意义。hPR也主要包括两种亚型hPR—A、hPR—B。hPR的作用机制与PR相似。 孕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与调控PR的亚型PRA和PRB,均由位于染色体11q13的同一基因编码,但受两种不同启动子A和B控制,转录形成两类碱基数不同的mRNA分别表达由796和93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产物。PR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kD,PRB为120kD。两者惟一区别是PRB的N-末端较PRA多164个氨基酸。两种亚型在靶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可能影响孕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敏感性。雌激素、雌激素拮抗剂、孕激素、孕激素拮抗剂、GnRH—a、cAMP以及生长因子等都对PR及PR亚型有调控作用。孕激素的调控具有细胞特异性。孕激素,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和PR的mRNA的水平(A,B亚型),下调腺上皮细胞PR和PR的mRNA的水平(A,B亚型),并与配体受体结合相关。 二、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化机制 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化机制与其他甾体类核受体相似。当没有配体与其结合时,受体无转录活性并且与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形成复合物。此时孕激素受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一旦受体与配体,如孕酮等,相结时,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与HSP复合物解离,并进入细胞核。受体单体之间形成同源二聚体,与靶基因调节区域的特异性DNA 结合,参与对靶器官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当受体的激动剂和PR结合后可以直接激活转录机制或是通过活化转录激活因子(Co-activator)发挥转录激活作用。转录激活因子具有放大转录调控的作用。而当受体拮抗剂与PR结合后可以通过直接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发挥抑制作用,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活

雌激素与孕激素有何区别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卵巢合成、分泌。同时,卵巢还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一般认为,排卵前的雌激素主要由卵泡内膜分泌,排卵后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分泌,其分泌的功能随着卵巢功能周期性变化而波动。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1)促使子宫内膜发育,肌肉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 3)使子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 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雌激素对卵泡的发育是必需的,从始基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9)通过对丘脑下部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对新陈代谢有一定作用,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在脂肪代谢方面,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β-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 11)对骨骺能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骼闭合。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排卵前孕酮的产生每天为2~3mg,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上升为每天20~30mg,绝大部分由卵巢内黄体分泌。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有: 1)使子宫肌肉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孕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

3)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降低。 4)抑制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7)通过对丘脑下部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孕激素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 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以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也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9)孕激素在新陈代谢方面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从以上的功能可以看出,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从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子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排泄等方面来看,雌激素与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 正常妇女卵巢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随着卵巢的周期变化而变化。 1)雌激素: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的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达到最低水平。 2)孕激素: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恢复到排卵前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