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

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方法技巧]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

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

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判断(1)~(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

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 √ ) 解析与美国相比,哥伦比亚纬度位臵较低,属于热带气候,2月份气温条件可以满足鲜花生长。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

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品种全。( × ) 解析墨西哥与美国是邻国,距离近,具有运费成本低的优势,而其热量条件不如哥伦比亚(纬度比哥伦比亚高),哥伦比亚是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技术水平更高,品种更齐全。

(2013·大纲全国文综)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判断(3)~(4)题。

(3)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市场需求大。( × )

解析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时,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

(4)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 )

解析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

(2013·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

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臵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2~3题。

2.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 2.A 3.B

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长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第3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4.(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答案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解析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乙地位于淮河以南的山前丘陵,根据材料提供的茶树生长条件,显然乙地更适合茶树生长。

5.(2012·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

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农场应沿河流布局,分布在绿洲地带。该地区光照条件好,灌溉水源稳定,砂质土壤等,均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新疆长绒棉质优易储存,主要消费市场是我国东部地区,陇海—兰新铁路连接棉花产区与消费市场,便于棉花外运。(3)制约该地区商品棉生产的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4)干旱地区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导致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

6.(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2)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1)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2)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

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解析第(1)题,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忽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第(2)题,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比,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示例1】试题调研第5题(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塔里木盆地商品棉销售的原因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优势显著,棉花品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来分析。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

济因素。

【示例2】试题调研第6题(1),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就要列举广西发展桑蚕业所需的主要因素,自然优势主要是纬度低,热量充足;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距离等。

(2)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示例3】试题调研第5题(3),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根据文字材料可以推断,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

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示例4】试题调研第1题

(3)、(4),温州瓜农在海南种植西瓜的时间选择体现了气候资源优势的时间变化:海南纬度低,热量充足,上市时间早是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势;但5~8月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西瓜品质更优,海南西瓜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试题调研第3题,劳动力价格的提高是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

特征。

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

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或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

(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3.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

(2011·浙江文综)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主要从事混合农业生产,生产的谷物和畜产品在经济收入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且都面向市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③和④。混合农业发展畜牧业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天然草地,同时也依靠种植人工牧草及豆类植物作为饲料,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④图。第2题,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会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湿地萎缩,牧草因缺少水源而生长不良,水生动植物大量减少;由于墨累—达令盆地气候干旱,大量引用河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3.(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范围图。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解析我国新疆棉花产区位于冲积扇上的绿洲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美国的棉花带位于密西西比平原的亚热带地区,光照、地形和生长期三方面具有相似性。新疆的交通运输和技术条件较美国差。

4.(2011·大纲全国文综)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影响牧场的条件入手。从图中经纬度及山脉和城市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区域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开阔平坦,受山地抬升,云雨较其他地区多,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再加上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比较丰富而成为广阔的绿洲。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

1.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

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做出判断

根据图例获取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例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如何布局花卉种植业、乳牛业、小麦种植业、林果业。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结论:①—小麦种植业;②—花卉种植业;③—乳牛业;④—林果业。

【示例1】试题调研第3题,美国棉花带形成的自然因素分析:地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生长期长;纬度较低,光照充足。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高,地区生产专门化,生产规模大。

【示例2】试题调研第4题,草场广阔是甲区域形成优良牧场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穷尽一切图文信息”,从地形地势、气候(气温、降水)、水源等方面分析甲区域适宜牧草生长的优势条件:地处祁连山山麓地带,平坦开阔,面积广大;地势较高,气温低;因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B.劳动力缺乏

C.灌溉水源缺乏D.热量不足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答案 1.D 2.D

解析第1题,黑河纬度高,热量不足。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是黑河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发展家庭农场关系不大的是() A.农业机械化B.劳动力数量

C.国家政策D.农业科技

4.下列地区适宜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是() A.华北平原B.江南丘陵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答案 3.B 4.A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可判断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第4题,华北地区是我国的小麦、玉米主产区。

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地形C.技术D.劳动力

6.黄土高原与山东半岛苹果产区都位于“主要产地”,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二者相比,

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具有的优势是()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②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③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5.B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苹果主要产地地处纬度35°~55°,说明苹果性喜低温。而特殊产地位于纬度0°~20°,由此可推断应为地势高,气温低。第6题,与山东半岛相比,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更显著,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劳动力价格更低。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省区(最)可能是() A.辽宁B.山东C.上海D.广东

8.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答案7.D8.C

解析第7题,由“甘蔗、水稻”等信息推断该省区为广东。第8题,市场需求是导致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到第三阶段呈现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我国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海南岛和台湾南部。其中海南岛热带作物的种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种植园相似,但规模、质量、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下图为“我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形成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不同适生区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土壤

10.进一步发展海南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大产业保护力度,抵御国外品牌的竞争③抓好

优势热带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④减少热带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⑤适度扩大热带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答案9.A10.C

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出热量差异是形成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不同适生区的主要因素。

第10题,海南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应从科技、优势产品、规模生产等方面寻求突破。

读“我国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各农业主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最高的是甘肃新疆主产区

B.土壤最肥沃的是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C.光热条件最好的是长江流域主产区

D.复种指数最高的是华南主产区

1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优势产区的意义是()

①提高市场竞争力②推进规模化经营③提高专业化水平④改善主产区农田生态

环境

A.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的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1.D12.B13.B

解析第11题,甘肃新疆主产区水源短缺,单产较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

长江流域光热条件没有华南好。第12题,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优势产区可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化水平。第13题,黄淮海平原水源短缺,不适宜发展水稻生产;华南主产区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需保护有限耕地;河套灌区应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甘肃新疆地区应发展绿洲农业。

二、综合题

14.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限制性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分析下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

答案(1)

(2)饲料丰富靠近消费市场

(3)

是其资源优势。第(2)题,东北地区草场面积广大,饲料丰富;京津沪对牛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第(3)题,根据两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并结合实际分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15.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有水源的地方。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耕作;灌溉便利。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低温冻害等)

(2)(生长早期气温低,降水少)地膜起到保温、保持水分、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

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耕地分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评价自然条件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2)题,地膜覆盖是对不利自然条件的改造,其主要目的是保温、保水,防风沙,从土壤污染、肥力、透水及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残留地膜的不利影响。

人教版必修1高一数学教案:第三章单元复习

课题:第三章单元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性质,掌握二分法,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了解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会进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能熟练进行数学建模,解决有关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应用函数模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讲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一)第三章知识点 1.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零点的性质. 2.二分法,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 3.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

4.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方法总结 1.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根,因此,求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可转化为求相应的方程的根的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求解此类问题常有三种途径: (1)利用求根公式; (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 (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无论利用哪种方法,根的判别式都不容忽视,只是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不间断性,有些问题中的判别式已隐含在问题的处理之中. 3.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 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在区间D 上,求它在D 上的一个变号零点x 0的近似值x ,使它与零点的误差不超过正数ε,即使得|x -x 0|≤ε. (1)在D 内取一个闭区间[a ,b ] D ,使f (a )与f (b )异号,即f (a )·f (b )<0. 令a 0=a ,b 0=b . (2)取区间[a 0,b 0]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x 0=a 0+21(b 0-a 0)=2 1(a 0+b 0).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K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 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 3、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5) 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大小:f =μN(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V = 2 V = 3 f = μm g f = μ(mg +ma) f = μm g cos θ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测试A卷

升混合溶液后又用水填满,这样继1升酒精的容器里倒出1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1. 从盛满20(A) 章末检测题第三章) (续进行,若倒第k(k≥1)次倒出酒精f(k)升,则f(k)的表达式为.) 60分12小题,每小题5分,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k1919k-1k1 =+ D.f(k)(C.f(k)=) A.f(k)=k B.f(k)=1x-20202020) ,则函数g(x)=4f(x)-x的零点是(f(x)1. 若函数=x某商店迎来店庆,为了吸引顾客,采取“满一百送二十,连环送”的酬宾促销方式,即顾客在12. 11 D. B.2 C.- A.-2元,就元奖励券;满200),就送20店内花钱满100元(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奖励券或二者合计22040元奖励券;……当日花钱最多的一位顾客共花出现金70 300元,就送60送40元奖励券;满) x2. 方程-1=lgx必有一个根的区间是( ) 元,如果按照酬宾促销方式,他最多能得到优惠(0.5) D.(0.4,,,0.3) C.(0.30.4) A.(0.1,0.2) B.(0.2 元 D.17 580 C.17 500B.17 540元元A.17 000元,f(b)<0a1时,恰有一实根. x) (2=函数6. f(x)e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2) , C.(01) , D.(1 0) 1B.( 1) 2A.(-,--,2|-a的零点个数为3-x,则a=________. |4x16. 若函数f(x)=3)

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三章 第2节 弹力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三章 第2节 弹力 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 1. 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有( ) A.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杆的形变 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 C.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 D.铝桶被砸扁 2. 如图所示,将一本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典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字典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字典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字典受的重力 C.字典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字典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字典对桌面的压力使得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3.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A=3N,G B=4N.A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面上,A、B间轻弹簧中的弹力F=2N,则细线中的张力T及B对地面的压力N的可能值分别是()

A.7 N和0 N B.5 N和2N C.1 N和6 N D.2 N和5 N 二、单选题 4. 关于弹力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体育课上一学生在水平篮球场上拍篮球,如图所示,在篮球与地面作用时,地面给篮球的弹力的方向为 5. A.竖直向上B.斜右上C.斜左上D.竖直向下 6. 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7. 如图所示,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都静止) ( ) A . B . C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第3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B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3. 一个DNA 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 A .是DNA 母链的片段 和DNA 母链相同,但T 被U 所代替 C . DNA 子链( B . 和 DNA D . 和 DNA 4. 下列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母链稍有不同 ) O 代表五碇軸 O 代去錢服 I I 代农育包碱宰 A D DNA 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5. B . DNA C . DNA a 代表磷酸,b 为五碳糖,c 为含氮碱基 的b 有一种 的c 有一种 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D . DNA 7.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 .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 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 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 . DNA 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C . D . 9.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 ) : (T + C ) = 2.5,则 A . 0.25 B . 0.4 C . 1 10 .下述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NA 双链中(A + G ) : (T + C )的比值 是( D . 2.5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的复习进行到必修二第三章的时候,需将知识点总结起来。下面是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欢迎翻阅。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一) 1、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特点(以鲁尔区为例)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注: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以鲁尔区为例):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注: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3、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①、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钢铁工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5、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②、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部分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乙地附近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的一种奇观。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成都平原拍摄的柑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水源 B.市场和技术 C.地形和土壤 D.政策和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安徽淮北二模)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5.(2017安徽淮北二模)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 ①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②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降低了科技投入④改良了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 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 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提升题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2.水稻不宜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 C.市场D.政策 3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 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⑤ 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4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物理教师的教学目的 物理教师,他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知识,教知识是必需做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教给他们怎样用知识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他们逐渐形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他应该是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导游,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助手。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代替学生克服困难。 ●新课程常用的一些教学方式 1。将学生放在知识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没有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来,通过推理推导出来。,这种方式教学时间上会用得多一些,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习惯于这种方法后,进度就会加快; 2举例子时,让学生来解释原因,然后自己再把学生们的结果理顺到正确的道路上。鼓励学生们参与知识的归纳推理,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但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3。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或老师的一些说法,如果哪位同学提出了与老师或与课本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但不能苟同学生的错误,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争议以明确事非,理顺学生的思维,让正确的东西凸现出来。 4。新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负担的填压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应该改变。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一条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知识的方法 5.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高中阶段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 ●人教版新教材特点 已获批准并出版的新编教材至少有5个版本 人教版新教材 1.与原教材相比较体系基本相同, 如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仍是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2。把握大纲要求较准确。 2。内容与写作风格相对其它版本与原教材相比变化较小,行文严谨准确。 3。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最广。 本模块(必修1)是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科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本模块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有典型性,要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经典例题讲解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1:函数的零点 【典例精析】 例题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y=32x 2-+x ;(2)y =(2 x -2)(2 x -3x +2)。 思路导航:判断函数零点与相应的方程根的关系,就是求与函数相对应的方程的根。 答案:(1)①当x≥0时,y=x 2+2x -3,x 2+2x -3=0得x=+1或x=-3(舍) ②当x <0时,y=x 2-2x -3,x 2-2x -3=0得x=-1或x=3(舍) ∴函数y=x 2+2|x|-3的零点是-1,1。 (2)由(2 x -2)(2 x -3x +2)=0,得(x +2)(x -2)(x -1)(x -2)=0, ∴x 1=-2,x 2=2,x 3=1,x 4=2。 ∴函数y =(x 2-2)(x 2-3x +2)的零点为-2,2,1,2。 点评: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不是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而是交点的横坐标。 例题2 方程|x 2-2x|=a 2+1 (a ∈R +)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 思路导航:根据a 为正数,得到a 2+1>1,然后作出y=|x 2-2x|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y=a 2+1的图象与y=|x 2-2x|的图象总有两个交点,得到方程有两解。 ∵a ∈R + ∴a 2+1>1。而y=|x 2-2x|的图象如图, ∴y=|x 2-2x|的图象与y=a 2+1的图象总有两个交点。 ∴方程有两解。 答案:2个 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图象的交点的个数判断方程解的个数。做题时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题3 若函数f (x )=ax +b 有一个零点为2,则g (x )=bx 2-ax 的零点是( ) A. 0,2 B. 0,12 C. 0,-12 D. 2,-1 2 思路导航:由f (2)=2a +b =0,得b =-2a ,∴g (x )=-2ax 2-ax =-ax (2x +1)。令g (x )=0,得x 1=0,x 2=-1 2 ,故选C 。 答案:C 【总结提升】 1. 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根,因此,求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可转化为求相应的方程的根的问题。 2. 函数与方程二者密不可分,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函数解析式y =f (x )可以看作方程y -f (x )=0,函数有意义则方程有解,方程有解,则函数有意义,函数与方程体现了动与静、变量与常量的辩证统一。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讲课稿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附1: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节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与地域联系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 1、产业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得下属部分。(了解即可) 其中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工业就是第二产业,商业与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 3、不同产业活动得区位特征(重点记忆) ●农业(如种植业、林业、牧业等)与矿业(如石油开采)得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 如考题:荔枝得种植与得联系最为密切( A ) A.自然环境 B.运输条件 C.消费人群 D.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受自然条件得限制较少; ●商业与服务业得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而就是与市场(消费人群)密切相关。哪里有顾客,就去哪里。 如考题:下列产业活动得区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得就是( A ) A.大型百货商场 B.钢铁工业 C.甘蔗制糖厂 D.石油开采 4、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布局得影响: 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位于动态得发展变化(一般来讲,自然较为稳定),特别就是生产力水平、科技、交通等因素变化更明显。区位因素变化,会导致产业活动出现相应得转移。(了解) 二、产业活动得地域联系 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得地域联系方式: 1、生产协作:可以就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得联系(如服装生产、钢铁工业),也可以就是相对独立得零部件工厂之间得联系(比如汽车工业),但它们都属于“投入—产出”得联系。 2、商贸联系:分为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联系密切。 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得流动,现代物流业产生,它就是产业地域联系得重要表现。

现代物流业得作用: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考题: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与商贸活动得影响就是( C ) A、增加生产成本 B、增加中间环节,降低经济效益 C、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增加了企业库存与人力资源成本 3、科技与信息联系:企业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及时获取技术创新得信息,必然要加强协作,扩大技术与信息得交流。 备注:工业地域得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当地得优势条件,克服自己得限制性因素, 在条件比较好得地方,建设规模比较大得产业集群。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⑴气候: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产量 ●光照光照长短、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得分布; ●热量制约农作物得产量、种类、耕作制度与栽培方法; 如考题:农作物种类得分布、复种制度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得自然条件就是( A )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水分直接影响农业结构与耕作方式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第3.2节(1)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 核心知识点一:单调函数 定义域为I的函数f(x)的增减性

2. 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 证明函数f (x )=x +x 在(2,+∞)上是增函数。 解析:任取x 1,x 2∈(2,+∞),且x 1<x 2, 则f (x 1)-f (x 2)=x 1+14x -x 2-2 4 x =(x 1-x 2)+2 112)(4x x x x - = 2 12121) 4)((x x x x x x --。 ∵2<x 1<x 2, ∴x 1-x 2<0,x 1x 2>4,x 1x 2-4>0, ∴f (x 1)-f (x 2)<0, 即f (x 1)<f (x 2), ∴函数f (x )=x +x 4 在(2,+∞)上是增函数。 总结提升: 方法归纳: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作出函数f (x )=? ??>+-1,3)2(, 2 x x 的图象,并指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解析:f (x )=? ??>+-≤--1,3)2(, 1,32 x x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函数f (x )=???>+-≤--1 ,3)2(, 1,32 x x x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和(1,2),单调递增区间为[2,+∞)。 总结提升: 方法归纳 求函数单调区间的两种方法 (1)图象法,可分为三步: ①作出函数的图象; ②观察函数图象; ③上升图象对应增区间,下降图象对应减区间。 (2)定义法,可分为三步: ①作差并变形; ②判断各因式符号; ③如果各因式符号确定,则函数在该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如果因式符号不确定,则需确定分界点分类讨论以确定单调区间。

2018年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地理题库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第1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逊于美国;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大豆增产潜力大。第2题,和美国比较,巴西的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巴西大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应是劳动力成本低。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 1.C 2.D 3.A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4~6题。 4.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 B.xzy C.zxy D.zyx 5.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6.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A.oq B.pq C.mp D.np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随着距市场距离的增加,三类农业部门的收益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xyz,因此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zyx。第5题,距市场越远,运费越高,因此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第6题,在m以内,x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mp间,y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p以外,z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 答案 4.D 5.B 6.C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 ℃。据此完成7~8题。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作者:————————————————————————————————日期: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