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一教学中问题

《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内容是以两者间相互转化为主,兼带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的一节归纳总结课。对这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学生以前的知识积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物质可以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并且补充一些新的例子,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通过练习相关的方程式来巩固。总体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一节课除了方程式,还是方程式。

二解决问题办法

怎样使这节课变得新奇有趣,并且让同学容易接受,就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调节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师生互动,如增加提问和学生实验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枯燥的内容。

根据教师的思路,可将本节课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通过实验时用的试剂FeSO

4

溶液的保存,引入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三部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分别来说明两者的转化,并且提供一些可以实现转化的例子;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结合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得出“铁三角”。

其中二、三两个部分的实验是根据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改编来,提供实验仪器和试剂,通过讲述原理及要求,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实验的步骤,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再由教师来归纳总结。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探究实验: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

目的: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

试剂:0.1mol·L-1FeCl

3溶液、0.1mol·L-1FeSO

4

溶液、新制氯水、铁粉、

KSCN溶液

要求:

1、请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有关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的假设

2、设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现象

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实验

以探究实验一:Fe2+ → Fe3+为例:

引导:Fe2+ → Fe3+需要氧化剂,上面哪些试剂符合这一要求呢?

答:新制氯水和双氧水

问:那这个实验要如何设计呢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实验设计: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

4

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一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加氯水振荡后,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血红色。

══2Fe3++2Cl-(板书)

反应方程式:2Fe2++Cl

2

举例:

1 、亚铁离子能被硝酸氧化成铁离子

2、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铁离子

3 问题的改进

这个设计不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同时教师也从单调的方程式中解放出来,但在第一次上本课内容时,还是发现几个新问题:

1、开始时较为精悍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没有对以前学过的,并且对本节课有用的相关内容做出一定的复习,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上有很大的不足,至少是不规范。

2、在实验的设计上,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这与新课改中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总方针是不符的。

3、最后的总结似乎有点冗长,先归纳总结出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再归纳Fe2+和Fe3+两者间的相互转化,这样就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够突出,最后的归纳总结不够有力。

4、在二、三两个部分的举例时对主次的区分不够。举例时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不够。这与新课改中化学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得要求不符。

因此,对这几个不足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

1、先复习以前学习过的铁的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出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强调Fe2+和Fe3+的鉴别方法,由使用NaOH

溶液的鉴别方法中Fe(OH)

2向Fe(OH)

3

的颜色变化,讨论两者变化的原因,

即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3+,引入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2、对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改进,提供学生仪器和试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设计和操作实验,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因为重视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并且学生都是有个性并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生动活泼地开展知识的学习。

3、最后的总结明确突出,既然开始时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已经讲过了,那么总结时就只讲Fe2+和Fe3+的相互转化了。

4、在举例时注意多与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如Fe3+→Fe2+时,就涉及到了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通过这样的修改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等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最终目标。

但回想起这个探究实验,发现仅仅提供一种氧化剂和一种还原剂,实验的方案设计只有一种,同学们的思维还是受到了限制,为什么不多

提供几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呢?何不让学生自己通过不一样的实验设计,不一样的途径,不一样的实验现象,来说明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呢?

可设计在氧化剂中增加了双氧水,在还原剂中增加了KI溶液以及四氯化碳,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设计符合要求的途径。经过修改后的教案如下:

以探究实验一:Fe2+ → Fe3+为例:

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来设计和操作Fe2+ → Fe3+的实验,并且描述现象。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一

学生述: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实验设计: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

4

的氯水(或双氧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加氯水振荡后(或双氧水),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血红色。

══2Fe3++2Cl-(板书)

反应方程式:2Fe2++Cl

2

第二次上课时效果很明显,正是得益于这两个新加的试剂,极大增加了这个探究实验的不确定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发现多种途径,同时有更多的兴趣来探究两者间的相互转化。

同时通过之前的对现象的复习,学生们在实验的描述方面也比较规范。课堂的反应也是相当的好,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很高。一节课下来也是感到很轻松,整个过程处于一个引导者的地位。

三问题的探讨

化学教学是要通过教学把人类已有的化学科学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教学目标:

1、理念上,要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从其“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精选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力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设计上,进行“三个调整”

教学目标:要从单一的“知识能力”调整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关系:从“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调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参与,实施课程是一句空话。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传授式”调整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

3、课堂上,要注意渗透“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转变”、“重结果向

重过程转变”和“单向信息交流向多向信息交流转变”三个转变,也就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的培养,过程的引导和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化学教学必须充分注重中学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重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化学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成功,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领悟到中学化学教学的思想和方法,采取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教案

作者:师虹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12 更新时间:2007-10-26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虹北京市第15中学

[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题]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元素化合价的分析,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具体物质(FeCl2、FeCl3)的性质实验研究及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相

互转化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依据化合价预测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

2、学会设计反应证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初步认识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

反应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硫酸硫酸盐教案.doc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授课人:秦明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应用-----浓硫酸的性质: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识记-----硫酸的用途。 识记-----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锌、硫酸钡等的俗名、化学式、用途。 应用-----硫酸根离子的鉴定。 2、能力目标:学会从实际存在的微粒分析问题; 3、哲学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课 型】讲授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稀硫酸的性质------酸的通性 1、抽同学回答: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2、教师小结:稀硫酸之所以具有酸的通性,主要是它在水溶液中能电离 出氢离子。 【板 书】H 2SO 4=2H ++SO 42- 二、浓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①和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和稀硫酸反应;铜和浓硫酸反应。 现象:抽学生回答。 【讨 论】1、为什么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板 书】Cu+H 2SO 4(稀)----不反应 Cu+2H 2SO 4(浓) 加热 ==CuSO 4+SO 2↑+2H 2O 【分 析】稀硫酸的微观构成:H + 、SO 42-、H 2O 、OH - ; 浓硫酸的微观构成:H +、SO 42-、H 2O 、OH -、主要是H 2SO 4分子。 【分 析】稀硫酸中没有硫酸分子,只能由H + 的弱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反应生 成H 2,如:在反应 Fe+H 2SO 4(稀)=FeSO 4+H 2↑中,H 从+1价变成0价,被 还原,说明在这个反应中H +表现出氧化性,(H +具有较弱的氧化性,SO 4 2-无氧化性),而铜的还原性较弱,因而不能和稀硫酸反应。H .+. 表现的氧化..... 性叫酸的氧化性,仍属酸性;............. 浓硫酸中存在H 2SO 4分子,硫酸根中的+6 S 表现出强的氧化性,这种含能表现出强氧化性的酸根的酸叫氧化性酸。若酸根.........................没被全部还原时,同时表现出酸性。如:.................. Cu+2H 2SO 4(浓) 加热 ==CuSO 4+SO 2↑+2H 2O , 2Fe+6H 2SO 4=Fe 2(SO 4)3+6H 2O+3SO 2↑这些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讲 解】不活泼金属+H 2SO 4(浓)→SO 2↑ 活泼金属+H 2SO 4(浓)→SO 2↑(或者有S 、或者有H 2S ↑) 例如:Zn (足)+H 2SO 4(浓)=ZnSO 4+H 2S ↑ Zn (不足)+H 2SO 4(浓)=ZnSO 4+S (量变引起质变)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Fe 、Zn 钝化。 ②氧化非金属:2H 2SO 4(浓)+C 加热 ===CO 2↑+2H 2O+2SO 2↑(只表现氧化性) 2H 2SO 4(浓)+S 加热 ===3SO 2↑+2H 2O (只表现氧化性) ③氧化化合物:2HBr+H 2SO 4==2H 2O+SO 2↑+Br 2(只表现氧化性) H 2S+2H 2SO 4(浓)==S+SO 2↑+2H 2O (只表现氧化性) 【小 结】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HCl 、CO 、CO 2、H 2、O 2、SO 2等,不能干燥还原 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4、脱水性:C 12H 22O 11浓硫酸 ===12C+11H 2O 【演示实验】浓硫酸炭化蔗糖。 现象:抽同学回答。 【讨 论】为什么生成的碳疏松多孔? 三、硫酸的用途: 1、制气:H 2、CO 、HCl 、HF 、H 2S 、SO 2 2、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 3),还原性气体:H 2S 、HBr 、HI 等。 3、重要化工原料:制硫酸铵、过磷酸钙等。 【练 习】实验室常用硫酸来制取气体,试填写硫酸在下列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用浓硫酸和NaCl 反应制HCl______________; (2)用稀硫酸和Zn 反应制H 2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浓硫酸和NaCl 、MnO 2共热制Cl 2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硫酸和FeS 反应制H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Cu 与浓硫酸反应制S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矫正】①酸性、难挥发性②酸性(酸的氧化性)③酸性、难挥发性④强酸性⑤酸 性、强氧化性 【作 业】P83:3题、4题。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尸0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 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 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 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重要非金属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课题:《重要非金属离子的检验》 【授课科目】化学【所属专业】化学工艺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人数】30人 【授课课时】1课时(40分钟)【授课时间】2015-5-26 【授课类型】实验探究课 【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通用类)》 1. 课程基本情况 1.1课程性质与地位 化学是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化学课与专业课联系最为紧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构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1.2课程内容架构 从学科知识体系看,化学课程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至四章为无机化学知识,《重要非金属离子的检验》选自第三章第三节。从教学实施体系看,本课题包含氯离子的检验、卤素离子的检验和硫酸根的离子检验三个项目内容,以任务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对接化工一线工作岗位实际需要。 1.3课程知识序列 《重要非金属离子的检验》放在学习重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之后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又是其知识的延伸,为以后学习第四章第三节《重要金属离子的检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题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翻转课堂设计,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求知主动性。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铁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约含3 g~5 g铁元素,其中70%以上以亚铁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中。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摄入,如果每天膳食中含铁量太低,长期供铁不足,就会患缺铁性贫血。 Fe2+ 亚铁离子一般呈浅绿色,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如氯气,氧气等,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亚铁离子溶液最好现配现用,储存时向其中加入一些铁粉(三价铁离子有强氧化性,可以与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也有氧化性,但是氧化性比较弱,能与镁、铝、锌等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用于制铁盐、氧化铁颜料、媒染剂、净水剂、防腐剂、消毒剂等;医药上作抗贫血药、局部收敛剂及补血剂,可用于子宫肌瘤引起的慢性失血;分析试剂及制铁氧体原料;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铁强化剂;农业上可用作农药,能防治小麦黑穗病,苹果和梨的疤痂病、果树的腐烂病;食用级用作营养增补剂,如铁质强化剂、果蔬发色剂。也可用作肥料,能除去树干的青苔及地衣。是制造磁性氧化铁、氧化铁红和铁蓝无机颜料、铁催化剂及聚硫酸铁的原料。此外还用作色谱分析试剂等。 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与铁、铜等原子反应形成二价铁离子(Fe2+)。也能氧化SO2、I2等弱氧化剂。含Fe3+的溶液一般被认为有强氧化性。三价铁离子可与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配位离子,使溶液呈血红色。该反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中存在Fe3+,也常被用于电影特技与魔术。Fe或Fe2+与强氧化剂,如硝酸、浓硫酸、氯气等反应,可形成Fe3+。Fe3+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形成络合离子,检验时常使用这些性质:加硫氰化钾或硫氰化铵,显血红色;加苯酚,显紫色。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鉴别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具体 1.观察溶液的颜色: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Fe3+,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Fe2+; 2. 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Fe3+,产生白色沉淀且很快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是Fe2+; 3. 加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4. 加Fe 粉:能使铁粉溶解且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是Fe3+,铁粉不溶解的是Fe2+; 5. 加稀的苯酚溶液:溶液显紫色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6. 加酸性KMnO4 溶液:不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的是Fe3+,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的是Fe2+; 7. 加入过量铜片:铜片减少且溶液变蓝色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8. 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9. 加溴水:无明显现象的是Fe3+,能使溴水褪色的是Fe2+; 10. 通入H2S气体:有浅黄色沉淀产生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11. 加入Na2CO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产生的是Fe3+,无现象的是Fe2+。

工艺尺寸链的说课稿

工艺尺寸链的说课稿 王文丽 本说课稿共包括了说教材、说教学程序、和说教法三个部分。 一:说教材 所说内容是普通高等工科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工艺尺寸链中的第九节工艺尺寸链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1本节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专业或近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第一章又是本书的重点,而工艺尺寸链的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工艺规程编制的基本内容后,在进一步分析加工工序尺寸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又是第五章装配尺寸链的准备知识,没有工艺尺寸链的知识就无法求解装配尺寸链,无法保证机器的精度,也就无法使机器正常工作,所以工艺尺寸链这一节起到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这节课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 (1)尺寸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求解尺寸链的方法步骤 (3)用尺寸链的知识解决典型工艺问题 2学生所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6个概念); ②掌握求解尺寸链的步骤(5部曲) (2)能力目标: ①利用尺寸链的知识解决典型工艺问题 ②在实践生产中,提高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的能力 3引出课题 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尺寸在不断的变化,由毛坯尺寸到工序尺寸最后达到零件所要求的设计尺寸。这些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应用尺寸链的知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为后续内容装配尺寸链的分析打好基础。 4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 (1)深刻理解尺寸链的一组概念(尺寸链,环,组成环,封闭环,增环,减环) (2)掌握求解尺寸链的步骤(5部曲) 难点: (1)如何合理的建立有意义的尺寸链(客观存在) (2)如何确定尺寸链中的封闭环(自然形成的尺寸、间接获得尺寸) 5本教材的弱点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苏教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 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 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 次观察到 什么现 象?出现 这些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 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 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钳工工艺-装配前的准备工作教案

正页 教学内容第三节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的1、掌握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方法、种类及应用 2、掌握零件的密封性试验的方法 3、掌握旋转件的不平衡形式及平衡方法 重、难点1、零件的清洗方法、种类及应用 2、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教法选择用挂图分析讲解 教具挂图 教学进程由旧课引入新课: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节尺寸链和装配方法中的常用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尺寸链解法这一内容,从这一次课 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第三节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一) 理论联系一、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实际讲解1、零件的清理 (1)、清除零件上残存的型砂、铁锈、切屑、研磨剂等,特别是要仔细清除小孔、沟槽等易存杂物的角落,对箱体、机体内部, 清理后应涂以淡色油漆。 (2)、清除非加工表面(如铸造机座、箱体等),可用錾子、钢丝刷清除其上型砂和铁渣。 (3)、清理加工面上的铁锈和油漆等则用刮刀、锉刀和砂布等工 具。 (4)、清理后,用毛刷、皮风箱或压缩空气清理干净。 (5)、重要的配合面,清理时要注意保持其精度。 2、零件的清洗 (1)、清洗方法 ①、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零件在洗涤槽内用棉纱或泡沫塑料擦 洗或进行冲洗; ②、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则用洗涤机清洗零件。 (2)、常用洗涤机 ①、固定清洗装置 ②、超声波清洗装置 比较讲解(3)、常用清洗液 ①、工业汽油 主要用于清洗油脂、污垢和一般粘附的机械杂质,适用于清洗较精密的零、部件。航空汽油用于清洗质量要求更高的零 件。 ②、煤油和柴油 用途与汽油相似,但清洗能力不及汽油,清洗后干燥较慢,比它安全。 ③、化学清洗液 对油脂、水溶性污垢具有良好的清洗能力,配制简单、稳定耐用、无毒、不易燃、使用安全。 (4)、清洗时的注意事项 ①、对于橡胶制品严禁用汽油清洗 ②、清洗零件时,可根据零件的不同精度选用棉纱或泡沫塑料擦 拭。 ③、清洗后的零件应等零件上的油滴干后,再进行装配;而且放 置时间不应过长,以防止脏物和灰尘弄脏零件。 ④零件的清洗工作,可分为一次性清洗和二次性清洗。 重点二、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气压法 (1)、适用于承受工作压力较小的零件。

高中常见物质的检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教学导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2-2-+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CONH1.学会Cl、SO434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案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2-2-、、、SOCO 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3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NH4方法,介绍现代分析 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案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案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 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象离子试剂 +1 实验NH 4—Cl实验2 2—3 SO实验42+——NHSO、Cl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明确44+溶液,

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鉴别方法

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鉴别方法 铁属于变价元素。有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又称为亚铁离子。在高考化

学与化学竞赛中铁元素是热点之一。鉴别这两种离子的溶液有多种方法,物理方法是观察法:三价铁溶液显黄色,二价铁溶液显浅绿色。以下还有几种化学方法。 三价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显色 一、显色法 1.可溶性硫氰化物法(这是高中化学最常用的方法) 用2支试管分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入可溶性硫氰化物(如KSCN、NaSCN、NH4SCN)等溶液,变血红色的是Fe3+的溶液:Fe3++SCN-=Fe(SCN)2+不变血红色的是Fe2+的溶液,因为Fe2+与SCN-生成的络合物Fe(SCN)2为无色Fe2++2SCN-=Fe(SCN)2 2.加碱法 取二溶液分别加入碱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的溶液。 (加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现象红褐 (加强碱)Fe3++3OH-=Fe(OH)3↓,现象红褐 生成白色沉淀并立即转变为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是Fe2+的溶液, (加氨水)Fe2++2NH3·H2O=Fe(OH)2↓+2NH4+,现象白至绿 (加强碱)Fe2++2OH-=Fe(OH)2↓,现象白至绿 4Fe(OH)2+2H2O+O2=4Fe(OH)3↓,现象红褐 3.苯酚法 在盛苯酚溶液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二溶液,变紫色的是Fe3+的溶液(苯酚与Fe3+

生成紫色的络离子),不变紫色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 4.赤血盐法 取二溶液分别滴入赤血盐溶液,出现滕氏蓝沉淀的是Fe2+的溶液,无滕氏蓝沉淀生成的是Fe3+的溶液, 3Fe2++2[Fe(CN)6]3-=Fe3[Fe(CN)6]2↓,滕氏蓝 5.黄血盐法 取二溶液分别滴入黄血盐溶液,出现普鲁士蓝沉淀的是Fe3+的溶液,无普鲁士蓝沉淀生成的是Fe2+的溶液。 4Fe3++3Fe(CN)64-=Fe4[Fe(CN)6]3↓,普鲁士蓝 二、氧化还原法 1.铁粉法 将铁粉加入两种溶液中,铁粉溶解的是Fe3+的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2Fe3++Fe=3Fe2+ 2.铜片法 在铜片的两个位置上分别滴上二溶液,过一段时间后铜片腐蚀的是Fe3+的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2Fe3++Cu=2Fe2++Cu2+ 3.纯碱法 取二溶液分别滴入纯碱溶液,产生灰色沉淀的是含Fe2+的溶液。Fe2++CO32-=FeCO3↓(灰色)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的溶液: 2Fe3++3CO32-+3H2O=2Fe(OH)3↓+3CO2↑ 4.碘化钾淀粉试纸法 分别将碘化钾淀粉试纸浸入两种溶液中,使试纸变蓝的是Fe3+的溶液:2Fe3++2I-=2Fe2++I2 不能使试纸变蓝的是Fe2+的溶液。 5.高锰酸钾法 分取二溶液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Fe2+的溶液。 10Fe2++2MnO4-+16H+=10Fe3++2Mn2++8H2O

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鉴别方法

知识点1: 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检验 一、观察法(颜色不同) 二、化学方法 (一)显色法 1.可溶性硫氰化物法(这是高中化学最常用的方法) 用2支试管分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入可溶性硫氰化物(如KSCN、NaSCN、NH4SCN)等溶液,变血红色的是Fe3+的溶液:Fe3++SCN-=Fe(SCN)2+不变血红色的是Fe2+的溶液,因为Fe2+与SCN-生成的络合物Fe(SCN)2为无色Fe2++2SCN-=Fe(SCN)2 2.加碱法 取二溶液分别加入碱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的溶液。 (加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现象红褐 (加强碱)Fe3++3OH-=Fe(OH)3↓,现象红褐 生成白色沉淀并立即转变为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是Fe2+的溶液, (加氨水)Fe2++2NH3·H2O=Fe(OH)2↓+2NH4+,现象白至绿 (加强碱)Fe2++2OH-=Fe(OH)2↓,现象白至绿 4Fe(OH)2+2H2O+O2=4Fe(OH)3↓,现象红褐 3.苯酚法 在盛苯酚溶液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二溶液,变紫色的是Fe3+的溶液(苯酚与Fe3+生成紫色的络离子),不变紫色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 4.赤血盐法 取二溶液分别滴入赤血盐溶液,出现滕氏蓝沉淀的是Fe2+的溶液,无滕氏蓝沉淀生成的是Fe3+的溶液, 3Fe2++2[Fe(CN)6]3-=Fe3[Fe(CN)6]2↓,滕氏蓝 5.黄血盐法 取二溶液分别滴入黄血盐溶液,出现普鲁士蓝沉淀的是Fe3+的溶液,无普鲁士蓝沉淀生成的是Fe2+的溶液。 4Fe3++3Fe(CN)64-=Fe4[Fe(CN)6]3↓,普鲁士蓝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1.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变成零件的应用工艺技术课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试图帮助学生将所学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本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艺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多变性,拓展的知识面广。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起到基础作用,它是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可从事的工作有:生产设备操作工、编程员、机械维修工、工艺员、绘图员、检验员、技术管理等一线技术工作。 1.3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机械加工中各种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用途;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选择;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编写简单工件的加工工艺说明;能熟知钳工装配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示范教案一(实验七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特性,归纳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2.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验证浓硫酸的特性,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设疑推进 ●教学用具 投影仪、培养皿、大漏斗、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石蕊试纸、火柴、纸片、木条、点滴板、棉花、铁架台、带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镊子、剪刀、酒精灯、品红试纸、烧杯。 浓硫酸、稀硫酸、蒸馏水、胆矾、氢氧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稀盐酸、稀硝酸。 ●教学过程 [趣味实验]将一张空白无字的纸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地来回移动,一会儿,纸上神奇地出现了黑色的字迹,是火焰写的字吗? [引言]是浓硫酸所为。老师预先在干净的白纸上蘸稀硫酸写好了字样。由于稀硫酸是无色的,所以纸上几无痕迹。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烘烤,水分很快蒸发,纸上稀硫酸变成了浓硫酸,进而出现了大家看到的现象。那么,这是由浓硫酸的什么特性造成的(脱水性)?下面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它的特性。 [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 [提问]浓硫酸溶于水有何现象? [回答]放出大量的热 [投影演示]如右图,在一盛有浓硫酸的培养皿上罩一对口吻合的大漏斗,漏斗内壁上贴上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把吸足水的胶头滴管通过漏斗管插入漏斗中至接近浓硫酸的液面,再将水注入,观察。 [现象]液面立即沸腾,飞溅液滴使漏斗壁上的石蕊试纸上出现红色斑点。 [分析]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其密度比水大,当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时,会导致液面沸腾,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造成事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操作规则。 [设疑]为避免上述情况,请同学们设计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以配制体积比为1∶5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授课学时: 48课时 教材: 常同立.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 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 1 次课(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1.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三、重点、难点 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0.7 本次课共2学时,其中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占0.7学时,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占 学时 六、布置思考题 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3、课后习题:1-1 ;1-2 ;1-3 ;1-4 第2次课(1.3机械加工质量,1.4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质量。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 机械加工质量 2、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三、重点、难点 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离子检验——教案-

13.1 离子的检验(第一课时) 上海市实验学校胡玲燕 上课时间:2013.12.17 下午:13:00-13:40 一、学情分析 本章是物质检验的实验专章,也是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的最后一章,由于会考的需要,把这一章提前到高二上学期,由于学生已刚刚学完高二第10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定量的认知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章再继续学习物质的检验,定性的认知物质。让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探究本质有更深的认识,对化学的科学价值有更新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根据预估的学生状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13.1离子检验的第一课时,通过讨论5种阳离子和3种阴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形成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对单一物质进行鉴定,从而熟练的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节以实验贯穿于始终的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单一离子检验的方法和单一物质鉴定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所以本课一开始用情景“如何检验出市售治疗贫血的药品——补铁剂中的铁元素”引入新课,采用问题导引的探究教学模式,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把几种常见的阴阳离子的特征按沉淀、气体、显色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检验的方法有沉淀法、气体法、显色法。在突破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检验的难点上通过实验抛出疑问,进而讨论出排除干扰离子的技巧,从而总结出两个最佳搭档分别是硝酸银/稀硝酸、氯化钡/稀盐酸,接着由学生自己形成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为今后的其他离子的检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某化肥成分的鉴定,掌握和总结单一物质鉴定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最后通过兴趣实验,完成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测定来拓展思维,与课前提出的问题形成呼应,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化学检验的意义和价值,也为后面学习多种物质的鉴别方法做好铺垫。 最后通过了解现代化检验仪器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检验,让学生拓展视野,充分了解化学学科的魅力,感悟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及应用

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及应用 自然界中,天然水中通常含有各种种类不同、浓度不同的可溶性无机盐类,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对水中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必须对不符合标准的水进行除盐处理,传统的除盐方法采用的是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化学除盐工艺,也叫复床处理工艺。 采用顺流或逆流再生的阴、阳离子交换器,适应于各种给水除盐或水质脱碱的工业给水处理。阴、阳离子交换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以阴、阳离子交换器及除二氧化碳器为单元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复床式脱盐系统。能除去水中大部分的盐类,是各种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工艺中的基本设备。 工艺原理 当含有各种离子的原水通过氢(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被交换到水中,与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将含有无机酸的水再通过氢氧(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被树脂OH-)被交换到水中,并与水中的氢离子(H+)结合成水。 这样,原水在经过离子交换除盐工艺处理后,即可将水中的成盐离子“完全”除去,从而获得除盐水,这种离子交换除盐工艺被称为化学除盐工艺。

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它是构成水中碱度的主要成分。在化学水处理工艺的脱碱软化或除盐过程中,原水经阳床交换后,水中的钙( Ga2+ )、镁( Mg2+ )、钠 ( Na+ )离子被阳离子交 换树脂所吸附,水中的碳酸盐在交换后则形成大量的碳酸。 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碳酸化合物的比例与水的氢离子(H+)浓度有关。当pH<4.5 时,水中的碳酸( H2CO3 )几乎全部以游离二氧化碳( CO2 )的形式存在。大量的游离二氧化碳(CO2)存在于水中会影响水质。所以当原水中的碳酸根( CO2)的含量超过 50mg/L 时,应设置除碳器以除去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 CO2 )。吸附,树脂上的可交换氢氧根离子(时,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吸附,树脂上的可交换氢离子。 应用范围: 离子交换器(柱)主要用于锅炉、电站、化工、轻工、纺织、生物、制药、电子等工业需进行硬水软化,去离子水的制备场合。根据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形成不同组合的工艺流程,可制得符合用户要求的各种软水,纯水。 工艺流程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一备课组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一种简单鉴别铁离子与亚铁离子方法

学科分类号(二级)150.2510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一种简单区别Fe3+与Fe2+的方法 姓名付兆锋 学号104110088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类 指导教师陈芮 职称(学历)讲师(博士)

一种简单区别Fe3+与Fe2+的方法 摘要:单宁酸属水解类单宁,是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本文首先以单宁酸的化学性质为重点,论述了单宁酸的研究意义,进展及前景。由于Fe3+和Fe2+遇单宁酸呈现不同的颜色,本研究采用单宁酸试纸来区别这两种离子。浓度为0.01 mol/L的单宁酸制备的试纸鉴别效果最佳,检测下限可达5.0×10-6 mol/L。该法具有鉴别速度快、效果明显、检测下限低等特点。采用摩尔比法测得单宁酸与Fe3+和Fe2+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分别为15:1和7:1。 关键词:单宁酸;络合比;光度分析;检测限 1 引言 单宁酸(Tannic acid)又称鞣酸,是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天然产物[1],也是研究最早的单宁类化合物之一,富含于中国五棓子、土耳其棓子、塔拉果荚、石榴、漆树叶、黄栌、金缕梅树等植物中。单宁酸自然资源丰富,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北部的秘鲁、厄多瓜尔、哥伦比亚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独特的秦岭、巴山、武当山等地区[2]。 单宁酸属于典型的葡萄糖棓酰基化合物,常温下为黄色或棕黄色无定形松散粉末,有特殊气味及强吸湿性;毒性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使颜色变深;易溶于水、乙醇、丙酮,不溶于氯仿或乙醚[3]。 单宁酸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通常将单宁酸分为如下2类: (1)缩合类单宁酸。这类单宁酸是黄烷醇衍生物,分子中黄烷醇的2位通过碳-碳与儿茶酚或苯三酚相连。 (2)可水解类单宁酸。其分子中含有酯键,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酯[4]。此类单宁酸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单宁酸的化学结构式 Fig. 1 Chemical Structure of Tannic Acid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郭亚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要]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途十分广泛,如工业领域中的分离、纯化、回收、催化,化学分析中的纯化、富集等都可用离子交换树脂。随着离子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树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具有可深度净化、效率高及能达到综合回收等优点。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0)6-0171—02 水处理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途十分广泛。在给水处理中,可用于水质软化和脱盐,制取软化水、纯水和超纯水;在废水处理中,可除去废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回收有价值化学品、重金属和稀有元素;在化工、生物制药等方面,能有效地进行分离、浓缩、提纯等。 离子交换工艺具有可深度净化、效率高及可综合回收等优点。随着工业向高技术发展,对工业用水的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纯度的要求,此外,环境废水的深度处理也变得更加必要,离子交换技术因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的单元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骨架、连接在骨架上的功能基和功能基团所带的相反电荷的可交换离子。在水溶液中,连接在离子交换树脂固定不变的骨架上的功能基能离解出可交换离子,这些离子在较大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并能扩散到溶液中。同时,溶液中的同类型离子也能扩散到整个树脂多孔结构内部,这两种离子之间的浓度差推动它们互相交换,其浓度差越大,交换速度就越快;同时由于离子交换树脂上所带的一定的功能基对于各种离子的亲和力大小各不相同,所以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功能基离解出来的可交换离子就可与溶液里的同类型离子发生交换。 阳离子交换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R—A++B+=R—B++A+(1) 阴离子交换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R+C一+D一=R+D一+C一(2) 式中R一树脂本体;A、C一树脂上可被交换的离子;B、嘴液中的交换离子。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1.盐溶液中有用元素的提取和回收 从盐类水溶液中提取有用元素,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能从溶液中有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的特性。王敏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铼含量为120mg/L的铜冶炼厂废液进行了试验研究,选用大孔强碱性树脂D296进行交换,研究发现,D296对铼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经洗涤蒸馏后,可析出铼酸铵晶体产品。 金、铂和银都是价值极高和有重要用途的贵金属, 用离子交换树脂从废液中回收这些贵重金属是很有价值的。这些金属在废液中总是以具有极高选择性效应的阴离子络合物存在如PeCk扣,Au(CN)},Ag(cN)扣,A般(s203)产等,因此即使在含有痕量贵金属和高浓度盐类的废液中,也能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其回收。 2.水的软化 水中的C矿、Ma2+含量在0.4mmol/L以上时称为硬水。如果硬水中含有HCO}时,则加热时会产生CaCO, 和MgCO,沉淀,锅炉在使用这种水时在运行中会有结垢,造成危害。离子交换法软化水,是将水中的Ca2+、M矿除去,使水软化,因此实质是一=撇脱盐法。软化水系统—般以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的含量为主,有些软化系统中还可以去掉水中的碳酸盐,甚至还可以降低水中的阴阳离子的含量(即降低水中的含盐量)。 3.除盐水、纯水、高纯水的制备 纯水是随着工业对水质要求的日益严格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日趋微型化,工艺用水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纯水已经成为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之一。超纯水制备中离子交换树脂是最主要的纯化手段,是脱盐的关键。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原水中的所有的溶解性的盐类以及游离态的酸碱离子除去,可制取除盐水。 (1)离子交换除盐工艺 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取去离子水的工艺过程是使原水先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阳离子,再通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掉阴离子。选用何种除盐水系统和设备主要依据出水质量、系统产水量及进水水质情况。 (2)纯水、高纯水的制备 纯水或高纯水在工业部门、科研机构、尖端技术领 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高纯水除对水中残余无机盐的含量要求极严格以外,对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机物的含量、微粒粒径、微生物的数量均有严格的指标;纯水系统的对象与高纯水的相同,超纯水系水质接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