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D )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

3、( D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原则

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D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B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B)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A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C)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 C )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

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B)。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A)。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

D.狄尔泰

15、美国的(B )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

D.狄尔泰

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概论》

C.《教育过程》

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B)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A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 B )中。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D )

A.思孟学派的《学记》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的出现。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B)。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 C)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B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C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D )。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B)。A.自然性 B .社会性 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A )。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A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A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C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

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

D.我国教育学者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 )。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A )

A.沛西·能

B.孟禄

C.高尔顿

D.达尔文

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B )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D)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

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D )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 D.《说文解字》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C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D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C )决定的。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 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B )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文化传统

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D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 )。

A.人口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C )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 )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B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D )

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C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D )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B )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C )

A.?三个代表?

B.?三个面向?

C.马克思主义原理

D.邓小平理论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选择题

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 )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理性和感性 D.气质和性格

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C )。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 B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B )的表现。

A.第三阶段

B.第四阶段

C.第五阶段

D.第六阶段

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互补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D)。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B )

A.决定作用

B.提供物质和社会条件

C.提供心理前提

D.主导发展方向

1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D )环境。

A.宏观

B.间接

C.一般

D.特殊

1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C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1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B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提供了多种可能

D.促进作用

1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 D )起着决定性作用。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B )

A.强制性

B.自发性

C.系统性

D.计划性

17、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D )

A.学生具有自觉性

B.学生具有独立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

D.学生具有可塑性

1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9、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加德纳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柯尔伯格

20、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吉尔福特

21、道德发展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D )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柯尔伯格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A )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3、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B )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D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A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D )

A.智育就是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4、( A )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马克思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素质教育

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6、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C )

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C )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A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

9、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D )

A.教育途径 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10、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D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11、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C)

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

12、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C )

A.政治方向问题

B.发展生产力问题

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1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C )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制度

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

14、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教育方案

B.教育内容

C.教育原则

D.教育目的

15、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A)。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康德

1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三个代表?

18、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 A )

A.教育评价功能

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

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

D. 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

1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D)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20、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2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D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22、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总规定,这是( A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23、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B ) 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原始社会初期

2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 C)才能真正实现。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2、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C )

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B.发展体力智力,培养思想品德

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3、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B )

A.文化传统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C.人口状况

D.社会制度

4、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D )

A.文字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5、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B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6、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7、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D)年。

A.1985年

B.1993年

C.1999年

D.2001年

9、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B )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C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

11、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

A.高等教育制度

B.特殊教育制度

C.奖惩作息制度

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13、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C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

1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15、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A )

A. 制度教育

B. 非制度化的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社会教育

16、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C )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

第七章课程

一、选择题

1、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B )。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2、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D )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4、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6、于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C )

A.斯塔克

B.斯塔佛尔比姆

C. 斯克里文

D. 普洛沃斯

7、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B )

A.存在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8、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A.亚里士多德

B.桑代克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9、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 )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10、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D )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三者都是

1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B )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1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B )

A.奈勒B.多尔 C.杜威 D.巴格莱

14、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A )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5、学科课程又称( B )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6、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A )

A.布鲁纳

B.克伯屈

C.赞科夫

D.怀特海

17、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A)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19、?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D)

A.学科 B.文化 C.目标 D.体验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D)

A.课程内容的选择 B.课程内容的组织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21、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 )。

A. 综合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国家课程

D. 校本课

22、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2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B )

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

B.评价主体的不同

C.评价对象的不同

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

24、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B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25、综合课程不包括(D )

A.融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广域课程 D.潜在课程

2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B )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2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B )

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B.素质教育的实施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政治的民主化

28、以下课程理论流派取消了课程问题特殊性的是(D )

A.存在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29、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B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创新取向

30、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C )功能

A.判断成效 B.比较与选择课程

C.诊断与修订

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

3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

中的(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32、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B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第八章教学

一、选择题

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B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2、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C )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瓦·根舍因

D.布卢姆

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A )

A.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

4、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

A. 温故而知新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 上施下效

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C )的意义。

A. 传授科学知识

B. 反复联系巩固

C.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D.提升思想品德

6、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C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 上课 C. 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卢姆提出了( B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掌握学习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法

9、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C )

A.发展说

B.交往说

C.特殊认识说

D.双边活动说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1、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2、在教育史上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C )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杜威

13、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B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1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5、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法?是( D)

A.讲授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1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B )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7、?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18、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D)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19、诸如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实际上是指学生的( C )

A.智力因素 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

20、以倡导暗示教学模式而闻名于教育界的学者是( B )

A.谢夫特

B.洛扎诺夫

C.布卢姆

D.罗杰斯

2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2、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23、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B)原则。

A.量力性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24、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捷克教育家是(B )

A.尼德兰

B.夸美纽斯

C.斯图谟

D.福禄培尔

25、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26、下列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D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暗示法

27、广泛利用环境信息,注意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C)

A.发现学习法B.非指导性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28、最为经济且最为便利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D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多媒体教学D.语言直观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理论建设⑴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⑵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⑶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⑷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实践运用⑴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⑵教育学必须为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⑶教育学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西方⑴“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⑵到了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我国⑴“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 ⑵早期,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学习,20世纪20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标志性著作或成果历史条件与特点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乐正克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 体系。 《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论科学的价值 与发展》 培根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独 立 条 件 ⑴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⑵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⑶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的奠定; ⑷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大教学论》 夸美纽 斯 1632年 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开创教育学独立探索时 期的标志 《教育漫话》洛克1693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发 展 特 点 ⑴教育学 已具有独 立的形 态,形成 了一门独 立学科;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爱弥尔》卢梭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概念范畴 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 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哥尼斯堡大学康德1776年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裴斯泰 洛奇 1800年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研究结果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 教育学简答题集锦 8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学期末考试范围及答案

一、问题简答(4道,每一道题5分) 1、学校教育产生得条件 在我国古代学校以形式存在,如“私塾”“舍”等。在西方,学校为school,源于希腊语,意为休息、休闲得场所。教育在我国古代指得就是教诲人们做人得活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幸也”,“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者为教”。我国得学校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发展与社会需求得影响下产生于奴隶社会: 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与奴隶制国家得产生为学校教育创造了物质条件。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生产不断丰富,人们得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社会阶层得产生与国家得出现,随着奴隶制国家得产生,占统治地位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得经济利益与社会秩序,教育得产生成为必然。 体力与脑力劳动得分工与专任教师得出现;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与人才支撑。社会分工不断深入,从传统得生产领域发展到整个社会体系之中,使得一部分人从生产领域中分立出来从事专门得管理与知识活动,促成了脑力与体力得分工。同时国家得产生,为了方便国家得管理,传承国家得意志,代表本阶级利益得专任教师也由此产生。 文字得出现与广泛应用,为学校教育得产生提供了必要得文化基础。文字得出现成为人们记载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得唯一工具,文字产生后,促进了专门进行教育得场所(学校)与从事教育得教师得产生。 国家机器得出现,为学校教育得出现提供社会需求得帮助。国家得出现,机器得产生,国家机器得操作需要专门得知识分子进行管理,因此,进行专门得学校教育成为社会得要求。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学校教育得产生不仅仅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得需要,更多层面上就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下得结果。 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得核心内涵 杜威就是美国著名得实用主义代表人,其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从教育本质上来瞧,杜威将教育本质归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重组(有得也称之为教育即改造)。 从教育目得论来讲,杜威提倡教育无目得论,认为教育过程就就是教育目得。 从教育起源来讲,杜威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在恩格斯得教育起源于劳动得观点上进一步深化,认为教育不仅仅传递得就是劳动经验,同时她也传递得就是生活经验。 从教学论方面来讲;杜威提倡“儿童中心论”与做中学。杜威在法国著名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教育学期末考试汇总

简单题: 1.列举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史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非科学的。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托儿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体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求。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的。标准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 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美国孟禄。它是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知道下行程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以下特征? 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将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③教育的国际化一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是音符关系。云词教育的本土化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的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断从理念走向实践。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的思想意识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教育带便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播社会上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行程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化。 ②教育存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和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的规范性。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有哪些? ①教育存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行程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核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八大教学原则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有这样一类考查形式,即以俗语或名人名言进行考察,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考试中常见的这些话。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道德品质。此原则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考点有:文以载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考点有见之不若知之,之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做合一;力行而近乎仁;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思想不能离开事实。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常考语句有: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常考语句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好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坏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