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李倩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淮安市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历史街区丞待改造。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段具有封建、落后的一面,同时原有建筑设施不能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需进行改造与更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因此,历史名城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显然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如何合理地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共生之路,是目前城市规划中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庙-慈云寺历史文化街区北起里运河,南至承德路,是淮安运河文化长廊的一部分,也是主城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历史文化地域,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文化内涵,有历史遗存的清江文庙、慈云寺、吴公祠、观音庵、清江大闸等。另外,该区域周边不大的范围内紧密聚集了儒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大教派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从淮安市文庙-慈云寺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情况出发,浅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几点体会。

3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

3.1内在价值与文化内涵

图1 风貌区概况展示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1986年12月原淮安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淮安市由原淮阴市(现清浦、清河两区)、

淮安市(现楚州区)和淮阴县(现淮阴区)合并组成。文庙—慈云寺街区位于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核心区内,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街区,地处淮安市主城(原淮阴市)中心区东南部,北倚里运河,东、南、西侧均由城市主要道路——承德路环绕,滨河有轮埠路,区内有花街和牛行街等主要街巷,规划用地面积19.46hm2(图1)。

3.1 物质文化资源

(1)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传统儒学文化资源(文庙)、宗教文化资源(慈云寺)、传统氏族文化资源(吴公祠)、传统民俗资源(明泉浴室)及传统城市与名居建筑资源等。

(2)运河文化资源。主要有里运河滨水岸线、设施(清江大闸、若飞桥)、环境与景观。位于古运河航道上的清江大闸于1987年9月公布为原淮阴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3)古树名木。街区内有两处古树名木,一处为凌霄,位于轮埠路中段;另一处为古银杏,位于观音巷中段,邻近文庙,均有上百年树龄,为淮安市挂牌古树名木。

3.2 非物质文化资源

(1)传统人文资源——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民俗民风、生活方式、礼仪、戏曲、地方手工艺、名人与艺术(书画、园艺等)。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淮菜、庙会、十番、淮剧、跳判官、花跷扑蝶、博里农民画、小淮绣、蒲编与苇编等。(2)传统中医学资源——个体中医门诊。位于牛行街西段,租民房营业,由当地名中医孙石山、孙竹山主诊,口碑较好,就诊者甚多。

3. 3 周边环境资源

风貌区南侧毗邻苏北最大的公园——楚秀园,北临里运河文化长廊滨水景观带,与若飞桥、御马头桥、中洲岛、基督教堂(老堂)、古清真寺、运河广场、美食街隔河相望,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人文景观丰富。

4 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

4.1 街区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街区的发展一直徘徊于开发与保护之间。导致引发了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以街区建设以开发为主导;例如花街住宅区、华新苑等新建居住区、淮阴市利

民家化厂、清浦区政府大楼等建筑,不论其建筑体量、建筑风貌,还是其工业、办公的使用功能都对文庙——慈云寺街区的历史特色及空间景观造成了破坏。二是一些单位长期占用文保建筑,大量临时建筑、违章搭建在此见缝插针,陆续形成棚房包围古建的现象,使该地区出现了衰退问题(表 1)。

表1:文庙—慈云寺街区衰退问题

三种情况长期交织,形成现在文庙—慈云寺街区用地性质混杂干扰、建筑破旧、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挤不畅、历史特色消退、街区整体环境面临威胁的局面。

4.2 风貌区保护与发展的动因

4.2.1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建设的需要

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风貌破坏、历史断层等问题逐渐引起当地各界注意,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特色日益受到了决策者的重视,文庙—慈云寺街区作为淮安主城区核心区块,是城市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它的有效保护和适度发展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这些意识和观念上的转变给文庙—慈云寺街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

4.2.2 城市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

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向产业化的全方位发展,开拓地方文化为特点的城市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向纵深延伸的必由之路。传统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形态与特色,对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城市中心区的传统街区地处商业发展的黄金地段,将成为第三产业集中地区和城市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这将构成文庙—慈云寺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4.2.3 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近年来城市间的综合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城市城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建设文庙—慈云寺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淮安市建设苏北中心城市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4.2.4 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

该地区的用地功能混乱、管网老化、基础设施缺乏、交通拥挤不畅,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街区内的传统居民区中许多居住建筑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已经相当破旧。城市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5 传统街区整体风貌的建构与塑造的基本原则

5.1 构筑内外交融的开放型的空间景观网络

在风貌区中布置两条空间景观轴,一条为南北向沿文庙建筑轴线的文化轴,沿轴串通中洲岛、文庙、文庙广场以及楚秀园等景点;一条为东西向沿牛行街商业文化步行街的历史轴,沿轴串通慈云寺广场、文庙广场、吴公祠民俗文化广场以及东部综合区,使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展示。根据区内街巷与道路组织,布置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步行绿带,使北部里运河滨河绿带与南部楚秀园城市绿地向街区渗透,运用视廊、观景点、对景等手法,活跃风貌区内部景观,构筑环抱于周边开放空间之中、内外交融的开放型的景观与空间网络。

5.2 保持传统街巷与合院式建筑的空间肌理

建筑风貌上强化小尺度的传统建筑特色,建筑以较小的尺度和体量展开(如临街建筑高度从一、二层过渡到三、四层),布局方式主要为院落式空间,组群式布局,形成合院式建筑的空间肌理。特别做好各沿街及沿文物古迹和绿地广场的建筑平立面设计,做到进退有致、高低错落、空间尺度适宜且具优美的天际线。发扬传统空间特色,改善原来混杂的面貌,以曲折的小尺度步行街作为街区内部交通流线[5]。

5.3 突出传统空间节点与标志性建筑

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传统空间节点,如:文物古迹点、历史遗迹点、街道广场以及里运河沿岸的观景点等。尤其突出展现慈云寺入口广场、文庙广场、吴公祠民俗文化广场、旅游及商业娱乐综合区广场,以及文庙西侧游园节点、古银杏园节点、凌霄古树节点等重要空间节点,这些空间节点的设计,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图2)。规划将文庙大成殿、复建的慈云寺佛塔、清江浦楼等作为该地区和运河文化长廊中的标志性建筑。

5.4 建筑风格与色彩的控制

街区内的建筑以地方明清建筑的形式为主,新建建筑与文物建筑在保持统一协调中求创新和变化[6]。规划建筑的色彩以淡雅、朴素的灰色、青色、白色为主,其材料采用反映当地传统风貌的青砖、灰瓦及其他合适的材料,庭院与建筑的细部(屋面、檐口、门窗等)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力求创造新意。

5.5 建筑高度控制

西部片区:在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内控制建筑不超过2层,文庙巷以西、以东30m及牛行街两侧15m的范围内,规划建筑层数不超出3层,建筑总高度不超出文庙的檐口高度。中部片区:可开发地块的规划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在清浦区政府办公大楼及华新苑周围,布置高度2-5层的商住建筑,以形成保留建筑与风貌区空间与视觉的过渡与协调。东部片区:建筑层数不超过5层。

图2 文庙-慈云寺地区空间节点示意图

6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6.1功能转换与结构整合

在现状基础上,调整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各项设施,并将各功能区通过景点、步行系统、绿化广场等开敞空间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三区一带”功能布局(图3)。

图3 文庙-慈云寺地区功能分区

(1)宗教、儒学文化保护与展示区。位于街区西部,以文庙和慈云寺为核心,由文物核心保护区(文庙和慈云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构成。文庙、慈云寺应以文物建筑的绝对保护和修复式保护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建筑高度以一至两层为主,建筑风格与慈云寺、文庙等文物建筑协调,以地方明清建筑的形式为主。区内可安排相关的旅游产品销售、文化市场(字画、工艺品)、地方戏剧院、书场茶馆、素食、

风味小吃等功能设施。

(2)民俗文化展示区。位于用地中部,范围从文庙东侧规划支路至华新苑东侧规划支路,由吴公祠、明泉浴室保护区(民俗文化研究)和民俗文化展示区(特色街市、手工艺作坊与展示、民俗文化广场、淮扬特色餐饮、中医保健)构成。建筑高度为二至三层,规划将吴公祠及临近建筑改建为民俗博物馆,在华新苑东侧安排为经营者服务的商住用房。

(3)旅游及商业娱乐综合区。位于用地东部,范围从华新苑东侧规划路至规划中的承德路延长线,由旅游接待服务(假日酒店)、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构成。建筑形式为传统地方风格,高度为三至五层。

(4)里运河文化长廊滨水景观带。将里运河至轮埠路间的滨河地带及远期拆除的花街住宅区用地建设为滨河景观绿带,适当点缀亭台楼榭,布置游船码头,为市民休闲旅游、运河垂钓与水上游览服务。

6.2 传统街区历史遗存的保护

(1)历史遗存建筑的保护。对街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采取保存、修复、复原的保护方式,严格按文物保护的要求实施保护,保持原貌,如实反映真实的历史遗存,强调保护的“原真性” [7]。划定严格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吴公祠、明泉浴室等较为有名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遗存建筑(准文物点),采取整治的方法,即保存建筑的传统风貌,局部(主要是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保存真实的历史遗存,内部进行整治改造。

(2)传统民居的保护。对街区内的民居建筑,鉴于其建筑风貌一般、质量较差,采取更新的保护方式,即按传统风貌改造或重建。能在原址保护的,按其原有风貌特征进行修缮、改造,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尽量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确实不能在原址保护的,利用其拆除后的建筑材料选址重建,主要安排在文庙两侧东、西市,吴公祠及明泉浴室片重建。重建建筑尽量利用原有材料和构件,建筑形式应符合地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特征,严禁使用铝合金、瓷砖、卷闸门等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的建筑材料。

(3)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对街区内的两处古树名木(凌霄和古银杏)提出完善的保护措施,树中心直径12m2内不得建任何建筑。轮埠路两侧现状有较多树木,道路改造时道路红线控制在12m,并避开现状树木集中处,尽量保留现有树木。

6.3 历史文化资源的更新

(1)保持文庙、慈云寺的宗教用途。慈云寺作为仍在使用的佛教寺庙,其宗教用途

继续保留,文庙内部按原型制复原,作为儒学文化展示区,宗教寺庙应继续发挥其在传统街区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物质环境的保护和复原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强化其宗教活动功能[8]。

(2)吴公祠、明泉浴室片改建为民俗博物馆。将吴公祠、明泉浴室片改造为民俗博物馆,其南侧建设民俗文化广场,既可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增强街区的文化职能,又有利于历史遗存建筑的保护。

(3)建设花街斋菜素食街及轮埠路特色餐饮街,弘扬地方饮食文化。在文庙西侧规划建设与慈云寺相配套的花街斋菜素食街,弘扬佛教饮食文化。轮埠路南侧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与里运河北侧美食街相呼应,弘扬以淮菜为主的地方饮食文化。

(4)营建传统特色街市,展示地方民风民俗。文庙东、西侧规划建设东市、西市两条传统特色街市,主要从事古玩、字画、工艺品,旅游产品销售与服务,构成牛行街与里运河滨水绿带之间的游览购物通道,为市民和旅游者服务,并将清江浦楼、中洲岛等里运河景观引入街区内部。

在古银杏园与吴公祠民俗文化广场之间规划建设民俗文化街,与吴公祠民俗博物馆一起,构成手工艺作坊与展示、民间艺人广场以及民俗文化研究与展示区。

牛行商业步行街主要布置旅游产品销售与服务设施、文化市场(字画、工艺品)、地方戏剧院、书场茶馆、风味小吃、传统中医保健等,形成特色街市。牛行街主入口设在慈云寺广场及文庙南入口广场。

规划的牛行街等街巷按步行街的要求予以设计,牛行街宽度控制在10-12m,民俗文化街宽度控制在8-10m,东市、西市宽度控制在4-7m,保持传统街巷的尺度,两侧布置传统特色的商铺,底层为通透的商业空间,街道采用石板铺面。在步行街中合理布置路灯、绿化、商店、垃圾桶、花坛、IC卡电话、公厕等公用设施及城市家具。

7 结语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而言,保护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又是塑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层次,在这一项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保护概念,采取科学合理保护措施是取得成效的关键之处,保护的历史风貌街区对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具有地方风格的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荫昶.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利用——以北海珠海路、中山路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03(3):10

[2] 黄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刍议──以昆明文明街的改造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245

[3] 沈福煦.重在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保护与建设管理[J],时代建筑, 1998(3):84

[4] 李保峰,张卫宁.租界建筑的保护和更新——由武汉租界建筑状况所想到的[J],新建筑,1999(6):18

[5]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 贺静,唐燕,陈欣欣.新旧街区互动式整体开发——我国大城市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一种模式[J],城市规划,2003(4):118

[7]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划,2003(4):65

[8]阮仪三,严国泰.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J],城市规划,2003(4):83

淮安景点导游词大全

淮安景点导游词大全 淮安府署地处江淮要道,沿大运河,环洪泽湖,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洲”之誉。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淮安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淮安景点导游词篇一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下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以及洪泽、金湖、涟水、盱眙四县,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0万,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940毫米。 淮安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青莲岗文化”发源地,商周时期还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时期淮安即为水运交通“咽喉”,大运河、淮河纵横交汇,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曾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这里曾孕育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淮安古迹名胜众多。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淮安自然风光也十分独特。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洪泽湖,碧波万倾,荷香鱼跃,百里长堤被誉为“水上长城”、“休闲佳境”;国家森林公园盱眙铁山寺自然保护区万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怡人。作为农业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万亩荷塘、万亩水杉林、万亩蔬菜种植园也是农业生态观光一道道风景。 淮安还是著名的淮扬菜系发祥地之一。这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文楼汤包等传统名菜点早已享誉神州。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赵恺曾写道,“踏上淮安的土地,就是历史与自然的回归。淮安是古老的,淮安更是年轻美丽的。” 淮安景点导游词篇二 在一望无际的苏北平原上,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城市,她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淮安。 春天,当你来到我的家乡,你可以到美丽的桃花岛去观赏桃花,她可和‘射雕’里的桃花岛很像哦:当春姑娘悄悄来临时,桃花竟相开放,远远望去,那里就像一个粉红色的世界,人们常到这里赏花游玩,更是我们春游踏青的好地方。 夏日,骄阳似火,来到美丽的洪泽湖,乘上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玩,会让你感到阵阵凉爽,来到荷花盛开的金湖,参

淮安简介

淮安市地处中国江苏省北部腹地,为江苏省省辖市,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洪泽、金湖、涟水、盱眙四县,面积 1.01万平方公里,截至2003年底人口519.92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拥有耕地40万公顷,丘陵山地3.7万公顷,地下蕴藏多种非金属矿藏,已探明岩盐、芒硝和凹土储量分别达26亿吨、1亿吨和0.65亿吨。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五大支柱产业,生物工程与医药、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淮钢集团、淮阴卷烟厂、清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华能电厂、安邦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同行的前列,一品梅卷烟、淮钢牌特种电机、韩泰全钢子午胎、辉煌牌太阳能热水器等一批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淮安是鱼米之乡。近年来,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生猪等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淮安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江淮平原的商品集散中心。目前,已建立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以新锦亚商城、清江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和汇通市场,新世纪商贸城、苏北市场、清江市场等骨干商品市场为龙头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辐射力的市场网体系,区域性商贸都会初步形成。 淮安“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韩泰轮胎、泰国正大、香港肇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公司,大财团在淮投资,淮安先后与法国韦尼雪市、白俄罗斯戈梅利市,美国亚柏林达市、韩国完州郡、意大利卢卡省、日本西山町和贺洋町等建立了友城关系。

位于市区中部的淮安经济开发区,面积22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机构齐全,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了美国、韩国、新西兰、埃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抢滩入区。 淮安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家级水陆交通枢纽。已建成通车的京沪(北京—上海)、同三(黑龙江—海南三亚)、淮连(淮安—连云港)、宁徐(南京—徐州)高速公路及在建的徐宿淮盐(徐州—宿迁—淮安—盐城)、淮宁(淮安—南京)高速在境内交汇,新(沂)长(兴)铁路新沂至淮安段已建成营运,发达便捷的交通,不仅使淮安融入上海经济圈,而且拉近了淮安与国内大都市以及毗邻空港、通商口岸的时空距离。 淮安素有五水交汇、九省通衢之称,京杭大运河、淮河、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及新开凿的淮河入海水道等内河航运,北通徐州、东接连云港、南连黄金水道长江、西达皖北腹地、港口年吞吐能力1300多万吨。正在筹建中的民航机场将为淮安交通增添新的魄力。 如今的淮安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人口73万,苏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初步确立,市区六条河流纵横贯穿,绿化工程点连片接,大气质量及河流水质分别达到国家二级和三级标准、是独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绿中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 淮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成现代化的程控电话网、移运通讯网和数字数据网、对外通讯十分方便。建有装机容量40万千瓦和20万千瓦的发电厂两座,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 1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 (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 (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 (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 (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 2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2(三)占地面积不小于2.5hm;

淮安的文化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孙超 201100080120 一、淮安的文化资源盘点 1、淮安简介 淮安市,下辖四区四县,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畔,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淮安曾用名淮阴、楚州、山阳、清江浦、清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传说大禹治水于此,故其名取意“淮水安澜”。淮安在夏商时期已有开发,春秋时期建成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为京杭运河有史记载最早开挖的河段。秦朝正式置淮阴县。隋唐时期淮安凭借其运河交通枢纽地位成为大都市——楚州。南宋时期宋金隔淮河对峙,淮安衰落。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要道,淮安再度复兴。明清时期,漕运总督驻节淮安,河道总督也长时间驻节淮安,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近代伴随交通方式的变更,运河交通衰落,淮安沦落为苏北小城。直到进入21世纪后,淮安再度快速发展,苏北中心城市初见规模。 2、淮安的历史文化资源 a.历史遗迹 淮安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名人活动遗址、水利遗址四类。 古人类遗迹以青莲岗文化遗址为代表。“青莲岗文化是我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1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六千余年,因最早发现于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青莲岗而得名。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以东阳城遗址和泗州城遗址为代表。东阳城兴起于秦汉,南北朝时期因战乱荒废。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发现大量秦汉遗物,城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因其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繁荣一时,同时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到清康熙年间黄河南下夺淮,泗州城被淹没,埋没于洪泽湖底。其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古城的原貌,因而有“东方庞贝”之称,遗物众多,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名人活动遗址以淮阴侯韩信和开国总理周恩来两位名人的活动遗址为代表。关于韩信的遗址有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等。关于周恩来的遗址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等。另外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老残1《中国世界古文化》,刘丰编著,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厚的城市记忆要素,其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的重要空间场域。不过,伴随世界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持续缺失,街区建设发展与地方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所以,选择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典型个案,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探究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街区保护与开发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为促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记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城市靠记忆而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及自然的生长,能够彰显城市文化独有的地方特色,增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的地方感和文化认同感,因而,保存完整的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促动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化和城市化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表现新的时代发展特征。一方面,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大批量的外来商户持续涌入甚至侵占街区核心地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化氛围愈发高涨;另一方面,资本级差地租带来的空间置换与权益割让,原住民开始搬迁,市井民俗生活气息开始消亡,街区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功

能开始弱化。站在历史和现代、记忆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弥足珍贵的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城市大拆 大建、大修大补、大面积更新改造后,存留下哪些隐患?人们在探寻 街头巷尾的历史足迹时,是否还能找到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乡愁”? 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缘于此,从城市记忆角度切入,选择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 个案,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发现存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和建议,为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化、促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市记忆概念 国内外关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有集体记忆(collectivememory)、文化记忆(culturalmemory)、实践记忆(practicememory)等。比如法 国社会心理学家“集体记忆”的研究鼻祖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曾将集体 记忆的概念界定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认为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又是 一种象征符号,即附着于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德国著 名学者扬阿斯曼在阐释文化记忆的概念时,指出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其记忆传承媒介包括仪式和文化两种类型;此外,相关学者还指出实践记忆形成于人们的日常交往、生活实践、行 为仪式等活动中,是人们通过潜移默化方式习得的文化记忆,建立在 群体共同的文化基础之上,通过世代沿袭的方式传递。综合来看,本 研究将城市记忆的概念界定为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件或人物故事等的集体性记忆。

淮 安 历 史 名 人

淮安历史名人 古今淮安历史文化名人前二十名 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汉初中原南下,武帝闽越徙淮;到东汉董卓之祸、洛阳人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淮泗;再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两千多年来,淮安大地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拥抱、呵护与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八方汇来的儿女们,也创造了无数惊人业绩,为母亲增光添彩,给古老的大地带来青春活力,使淮安上空更加群星璀璨。 下面,我们从淮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二十位最能代表淮安的历史人物,一一呈现给大家,看我淮安熠熠生辉的人文历史。 第一名:开国总理——周恩来 第二名:初汉三杰——韩信 第三名:西游才子——吴承恩 第四名:汉赋大家——枚乘 第五名:民族英雄——关天培 第六名:晚清全才——刘鹗 第七名:抗金巾帼——梁红玉 第八名:倚楼诗人——赵嘏 第九名:苏门学士——张耒 第十名:经学大师——阎若璩 第十一:建安七子——陈琳 第十二:瘦马画家——龚开 第十三:爱国志士——李公朴 第十四:扬州八怪——边寿民 第十五:清代名医——吴鞠通 第十六:甲骨四唐——罗振玉 第十七:大历才子——吉中孚 第十八:古文大家——鲁一同 第十九:历算学家——卫朴 第二十:京剧宗师——王瑶卿 第一名:开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享誉世界的外交家。 周恩来祖父周攀龙曾为山阳县令。大约在清咸丰年间迁居清江浦。父亲周贻能,娶清河县令万青选之女十二姑为妻。周恩来早年读家塾,先后赴日本、欧洲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的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三章保护措施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三章调查和评估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七章成果要求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保护规划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蚕食的危险。

淮安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是( )所作。周恩来 秦末农民战争中,项梁和项羽尊楚怀王孙心为帝,号称楚怀王,建都城在现今的( )。盱眙1942年12月,新四军军部由盐城迁驻黄花塘,是因为( )。黄花塘地点偏僻取名淮阴,是因为当时的县治设立在( ),包括今天淮安市的大部分地域及宝应、 盐城等县市的一部分。淮水南岸 1924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是( )。南宋人 “安车蒲轮”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枚乘 吴承恩的书斋名为( )。射阳簃 洪泽湖最大长度是( )公里,最大宽度是55公里。65 在中国淮安首届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上,淮安的( )系列奶被评为优质农副产品。快鹿 淮安的河湖水域面积超出总面积的( )。30% 吴鞠通的( )一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匾要略》并称中医学“四大经典”。《温病条辨》 :“浴血刘老庄”,反映的是新四军某连82位勇士为抗击日寇侵犯, ( )而壮烈牺牲的战史。掩护党政机关撤退 1952年,新安旅行团并入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后改为( )。上海歌剧院被纪晓岚称之为“博极群书,又精于考证”的学者是( )。阎若璩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在( )学习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活动。天津南开学校淮安河湖众多,多水少山,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 )。鱼米之乡 故事“漂母饭信”中被漂母施饭救济的是( )。韩信皖南事变后,陈白尘创办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个民营剧团( )。中华剧艺社

古泗口曾有( )等称谓。淮泗口\清口\清河口\大清口 盱眙地名的由来是(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参加领导和指挥了(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1933年,新安小学的7名学生,组成淮安儿童自动 旅行团到镇江、上海旅行了50天,开展的活动有( )。 参观工厂街上卖报到学校演说了解民众疾苦 下列名人中( )是河下人。梁红玉\吴承恩 淮安是( )三水“交汇之所”,是南北交通的枢纽。黄河\淮河\运河下列属于淮安名点的有( )。文楼汤包淮安茶馓震丰园馄饨 下列属于淮安籍名人的是( )。吴承恩\沈坤\关天培 秦时,淮安境内发生的反秦起义的代表人物有( )。陈婴\丁疾 目前,淮安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一万多家,已形成了 化工、机械( )等五大支柱产业。烟草纺织冶金 为支持新安旅行团的抗日宣传活动,陶行知先生把安葬母亲的 伍佰元人寿保险费捐献出来。正确( ) 韩信出生在淮阴下乡南昌亭,是著名的“兴汉三杰”之一。( )正确 现在的淮安市楚州区,在民国前称山阳县。( )正确 故事“漂母饭信”中的“漂母”说的是一位姓漂的老妇人。( )错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楚州区河下人。( )正确 我市内陆池塘和稻田养殖区域主产常规鱼以及虾类。( )正确汉武帝以“安车蒲轮”接枚乘进京,后来枚乘一直在朝廷做官至死。( )错误 明清时期,河下镇出了55名进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皆备。正确( )清江大闸为明永乐年间陈瑄所建。( )正确

淮安饮食文化作文

淮安饮食文化作文 江苏淮安地区的饮食蕴含了哪些文化呢?关于淮安饮食文化有哪些相关的作文吗?下面整理了淮安饮食文化作文3篇,欢迎大家的阅读! 淮安饮食文化作文篇1、盱眙龙虾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盱眙。盱眙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那里的龙虾更是家喻户晓。 说起龙虾,你一定会想起那个全身红彤彤的家伙,整天高高地举着两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钳子,翘着两根长长的胡须,一副神气十足,威风凛凛的样子,真以为自己是个大将军。只要你冒犯它,它就随时摆出和你决一死战的架势,高高地举起钳子,一张一合。一旦咬上就休想它松开,真让胆小的人不敢靠近。可是它一旦被摆上餐桌,就威风扫地,任你摆布。 你瞧,舅舅提来一大箱煮熟的龙虾,倒在一个大脸盆里,冒着热气的龙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叫人直流口水。我和姐姐不约而同地抓起一只,开始剥起来。我们又咬又剥,吃得热火朝天,小手和腮帮子被弄得油光发亮,嘴被辣得直吹气。可还是一只接着一只剥着,直到盘子里一只不剩,姐姐甚至把汤都喝个精光,大人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现在,只要一想起那红光油亮,美味可口的盱眙龙虾,我就忍不住口水流下三千尺。同学们,有机会你们也要去品尝品尝那盱眙的龙

虾,一定会让你们赞不绝口。 淮安饮食文化作文篇2、家乡的美食我的家乡在淮安,是个美食之都,家乡的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我最爱吃的一道淮扬菜就是淮安菜馓。淮安茶馓色泽金黄,香,脆,松,亮如金线,其制 作过程很讲究,要将上等百面粉倒入缸内,根据不同季节加不同比例的水,同时放入黑芝麻和盐,拌均后揉成团反复搓揉三次,用湿布盖好放半小时,才把面团搓成桂圆大小的长条,盘旋放入一只伴有芝麻的锅内,再将搓好的面条绕在手上绷开,把两只长筷插入,抽细如线,放入油锅,在油锅中摆动几下,将两只筷子交错叠在一起,使面条成扁形炸至金黄色即可,吃到嘴里,香,脆,酥,甜还略带点咸味。 如果您到淮安来,一定要尝尝淮安茶馓哟! 淮安饮食文化作文篇3、我爱家乡的淮扬菜我的家乡菜属淮扬菜,淮扬菜品种很多,有红烧狮子头、平桥豆腐、软兜长鱼等。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烧狮子头,真是韵味无穷。红烧狮子头端上来,像一个大肉球,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红的闻上去像郁金香,白的闻上去像槐花,黄的闻上去像桂花。吃红烧狮子头,用筷子夹很容易夹碎,有经验的人会用勺子舀着吃。软兜长鱼也不错,端上来乌黑的,吃进嘴里很滑。诗人丁芒赞其为“软兜长鱼透骨鲜”。 淮安的点心也不错,有汤包、小笼包、锅贴等。我最喜欢吃小笼

关于淮安市的兴衰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淮安市的兴衰史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淮安市,是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地级市,2001年由原淮阴市更名而来。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相传大禹曾于治水,使“淮水永安”,故其名有淮水安澜之意。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98年),“淮安”之名始见。历史上的淮安曾经一度兴盛繁荣,成为全国性城市,但近代却不断衰败,尽失历史的荣耀,从一座繁华的大城市蜕变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苏北小城。回首这段历史,我们能从淮安的兴衰中发现什么呢? 淮安北带黄河,南络长江,中贯淮河,与运河有不解之缘。春秋时,淮安属一度强盛的徐国。据载,徐偃王为北上争霸曾在淮安修运河人中原。稍后,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入淮处在末口(今淮安)。此后,魏文帝开挖山阳池,隋文帝杨坚开山阳渎(开皇七年,587),他们修整联结江淮水道的行为,为建立淮安与运河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杜佑《通典·食货十·漕运》云:“炀帝大业元年(605),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又云:“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亦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之以柳。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隋炀帝建立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体系,给扼守江淮的淮安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当是时,淮安是联系京城洛阳与江淮的重要通道,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引起隋王朝的高度重视,并在此专门设立了管理漕运的行政机构。 安史之乱(755)后,唐王朝逐步丧失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能力,因藩镇割据带来的战争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从此,“军国费用,取资江淮”。淮安成为唐王朝物资转运的重镇。进入宋代,宋太宗赵炅于雍熙(984-987)年间,“开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十里,舟行便之”,又在淮安设江淮转运使,从此,淮安扼守江淮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元初,“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因海运兴起,淮安的漕运地位没有引起时人的重视。 由于元朝时黄河逐渐改道,南夺淮水,宋元以来淮安以北的京杭运河不仅迂缓难行,而且危险很大,沉船事故经常发生。故商旅过客凡南北而行,一般都在淮安的清江浦(大约今淮安市青浦区)更换交通工具。南行乘船,北往乘车。于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淮安历史遗迹

淮安历史遗迹 淮安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名人活动遗址、水利遗址四类。 古人类遗迹以青莲岗文化遗址为代表。“青莲岗文化是我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六千余年,因最早发现于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青莲岗而得名。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以东阳城遗址和泗州城遗址为代表。东阳城兴起于秦汉,南北朝时期因战乱荒废。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发现大量秦汉遗物,城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因其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繁荣一时,同时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到清康熙年间黄河南下夺淮,泗州城被淹没,埋没于洪泽湖底。其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古城的原貌,因而有“东方庞贝”之称,遗物众多,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名人活动遗址以淮阴侯韩信和开国总理周恩来两位名人的活动遗址为代表。关于韩信的遗址有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等。关于周恩来的遗址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等。另外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故居,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祠,明代水利官员陈瑄、潘季驯的祠,清代水利官员吴棠的祠,鸦片战争抗英将领关天培的祠和墓,京剧大师周信芳、王瑶卿故居,教育家李更生故居,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明祖陵等。 水利遗址以清江大闸、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镇水铁牛、双金闸、淮安钞关遗址为代表。淮安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兴衰皆因运河,与运河有关的遗址很多。清江大闸和清口枢纽始建于明代,用以调控运河水流,便于漕运船只穿行。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直到清代建成了现存的规模。大堤抵御洪水,保护了淮安城的安全,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旁原有“九牛二虎一鸡”的铜塑,现存五只牛塑,并称为“镇水铁牛”,做工精细,也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双金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用于控制南下夺淮的黄河水流。民国年间双金闸坍圮,由英国工程师重建,保留至今。淮安钞关设置于明清两代,是中国八大钞关之一,也是最大的钞关,是中央设在地方的税务机构。目前京杭

淮安美食旅游分析表

淮安美食旅游发展 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戴璐学号331120008 学院文通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涉外旅游) 题目体验营销在淮安美食旅游发展运作中 的应用研究

班级1101班 体验营销在淮安美食旅游发展运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意义 旅游体验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者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从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系几个方面重新设计旅游营销方式。自从1998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时代来临》一文中发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呼吁之后,“体验经济”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兴起了“体验营销"的大讨论,涉及的方面众多。旅游体验营销也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而旅游作为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就短短30多年的时间,但现在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旅游景点丰富的地区。旅游产业以其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绿色产业特征越来越受到各个地方政府的重视。而淮安本身就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域。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人文景点、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淮扬美食扬名海外。淮扬美食做为淮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是发展最为迅速,效益最好的产业。但是由于发展模式的局限,目前淮安的美食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试图用体验营销对于淮安的美食旅游在运作中做出相应的研究,通过新的模式让淮安的美食旅游重新焕发光彩。 二、论文综述 在写论文之前,为了对于“淮安旅游美食体验营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文

使用了读秀学术搜索与文献传递系统,以“淮安旅游”为全部字段、关键词、标题对国内期刊进行精确检索。经初步整理,得到以下文献数量检索结果。一共有1844篇关于淮安旅游的文章,期刊813篇、硕士论文225篇、博士论文46篇、报纸579篇。以“淮安美食”为全部字段、关键词、标题对国内期刊进行精确检索,一共有36篇,其中27篇期刊,9篇报纸新闻报道。以“淮安旅游体验”为全部字段、关键词、标题对国内期刊进行精确检索,一共检索出3篇。 通过上述初步检索可以发现,单纯从数量上看,关于“淮安旅游”的期刊论文并不少,但是涉及到“淮安美食”的研究论文不到百分之一,而关于淮安体验旅游的研究更是只关注于乡村旅游设计(《淮安乡村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对于美食旅游关注点则是只分析了利弊,很少做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发展规划和营销研究。通过检索关于美食旅游论文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学界对于淮安美食旅游体验研究的空白。而本文正是在“体验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大潮下,对于淮安的美食旅游发展做出新的体验营销规划设计和应用研究,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三、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对象为淮安市区群体,以问卷形式收集资料。随机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率98.1%。问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样本的基本情况,二是对淮扬美食的了解认知情况,三是对淮扬美食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问卷回收后为经整理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度分析、均值比较,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均值检验。 四、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性20人,占20%,女性80人,占80%。从年龄来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规〔2008〕11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为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从2008年6月1日起试行,请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实施。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我厅城乡规划处。 联系人:方芳 联系电话:025-********(兼传真) 江苏省建设厅二○○八年四月八日 ─1─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的原则 5.规划的层次定位 二、保护规划编制管理

1.规划编制组织 2.编制单位的资质 3.规划审批 4.规划修编 5.公众参与 三、保护规划文本大纲内容 1.规划总则 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2─ 4.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5.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6.实施政策建议 四、保护规划成果内容与要求 1.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2.保护规划成果要求 五、保护规划技术指引 1.历史研究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3.规划编制的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规; 3.2《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1─3.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5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1、淮阴地名的由来与变迁 现在的淮安境内最早设立的行政区是秦朝所置的淮阴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初属泗水郡后属东海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码头镇境内)。因在淮河以南,按照中国古代的“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命名为“淮阴”。其范围包括淮河南岸的清浦区、清河区部分、淮阴区部分、楚州区全部及洪泽、宝应、建湖的部分区域。 淮阴作为县名,并且历史上有过多次变更。曾改淮阴为嘉信、寿张、怀恩等名,并时有反复。 淮阴作为郡名。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曾置淮阴郡,郡治淮阴故城。隋初复置淮阴郡,不久废郡为县,仍称淮阴。 淮阴作为区名。1932年,江苏设行政督察区,在淮阴设江苏省淮阴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淮阴全境解放后,区划经重新调整,称为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改称为苏北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又改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淮阴专员公署。1953年1月,再次更名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淮阴专员公署。1955年4月,定名为江苏省淮阴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淮阴专员公署被造反派夺权。1971年2月,由专区改地区,名仍称淮阴。 淮阴作为市名。1958年8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建市,名淮阴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清江浦。1964年,淮阴市撤销,恢复原建置和原名。1983年3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改设地级市,名称为淮阴市,其时淮阴市与淮阴县地名相同。 2001年,淮阴市正式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改为淮阴区。 2、射阳、山阳及淮安地名的由来与变迁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刘缠为射阳侯,封地在射水之北。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 郡。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 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 宋绍定元年(1223年),宝应州升格成淮安军,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亡,宋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复置淮安军,仅辖五河县一县(泗州之五河口)。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淮安,同年设淮东安抚司,司治淮安县。 至元十三年,淮安州降元,改设淮安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淮东安抚司设淮安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清河军为清河县)、桃园七县。至元二十年,升淮安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辖山阳、盐城、清河、桃园四县。 明改淮安路为淮安府,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园、沭阳六县,海州、邳州二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