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外庄绎传教授:我的25点翻译体会

北外庄绎传教授:我的25点翻译体会

北外庄绎传教授:我的25点翻译体会
北外庄绎传教授:我的25点翻译体会

我在1984年出版的《英汉翻译练习集》前言中归纳了我在英译汉实践中的25

点体会。其中绝大多数是我对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特点的认识。这些认识对我后来的工作,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是有帮助的。现在我就把这25点体会连同有关的译例说一说。

⒈ 一词多义。弄清原文的意思,在汉语中选用适当的词语。例如:

Born in 1879 in Ulm, Germany, Albert Einstein was two years old when his parents moved to Munich, where his father opened a business in electrical supplie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城。在他两岁的时候,父母移居慕尼黑。他的父亲在慕尼黑开了一家工厂,生产电气器材。(句中business 一词,据有关资料介绍是指factory,而不是store,故译作“工厂”。)

⒉ 英语名词和介词用得多,汉语动词用得多。

Psychologically there are two dangers to be guarded against in old age. One of these is undue absorption in the past.

从心理方面来说,到了老年,有两种危险倾向需要注意防止。一是过分地怀念过去。(如译作“对过去的过分怀念”,则不顺。)

⒊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实词用得多。在一个句子里,英语可以先出代词,后出实词;汉语则先出实词,后出代词。

One day, while I was playing with my new doll, Miss Sullivan put my big rag doll into my lap also, spelled “d-o-l-l” and tried to make me understand that “d-o-l-l” applied to both.

有一天我正在玩一个新娃娃,沙利文小姐把我的大布娃娃也放在我腿上,然后写了“d-o-l-l”这几个字母,她是想让我知道“d-o-l-l”既可以指新娃娃,也可以指旧娃娃。(如译作“指二者”,就不顺;如译作“两个都指”,意思既不清楚,句子也压不住。)

If they are disappointed at one place, the drillers go to another.

钻探石油的人如果在一个地方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便到另一个地方去钻探。

⒋ 英语动词有时态,时间概念往往通过时态表现出来:汉语动词没有时态,表示不同的时间,往往需要加时间状语。

It is like a dream to me now, floating through my mind in slow motion. Many children were playing close to the water, and we were stunned by their ignorance and daring.

现在回想起来,就仿佛是一场梦,当时的情景还在我脑海里缓缓浮动。那一天,许多孩子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玩耍,他们那样大胆,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使我们非常吃惊。(译文加了“那一天”。)

⒌ 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汉语被动式用得少,有时不用被动形式也可以表示被动的含义,有时可以用无主语句。

When the whale is killed, the blubber is stripped off and boiled down, either on board ship or on shore.

鲸鱼杀死以后,把鲸脂剥下来熬油,这项工作有的是在船上进行的,有的是在岸上进行的。(不一定译成“鲸鱼被杀死以后”,不用“被”字仍可表示被动的含义。)

Great sums of money have been spent, for example in the deserts of Egypt, in “prospecting” for oil.

在石油“勘探”方面,已经花了大笔的钱,比如在埃及的沙漠里进行的勘探工作就是如此。(原文是被动语态,但未说明谁是施动者。译文用了无主句。)

⒍ 英语并排用几个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时,其排列顺序可能要考虑到词的长短(长的放在后面,这样节奏较好)或分量的轻重(重的放在后面,这样不显得头重脚轻)。汉语除了考虑常用的顺序以外,还常常考虑词的音调。分量的轻重关系不大,常把分量重的词放在前面。

…setting aside big tracts of land where nobody can fish, shoot, hunt, nor harm a single living creature with furs, fins or feathers.

……圈出大片土地,不准钓鱼,不准打鸟,不准打猎,凡是长皮的,长毛的或者长鳃的动物,一概不许伤害。(原文fish, shoot, hunt,由轻到重,feathers 最长,放在最后。汉语则“长皮的,长毛的”连下来较顺。

7. 英语一般避免重复,代称用得多,不但名词可以用代词来替代,动词、形容词也有相应的词来替代。汉语则不怕重复,实称用得多。

English grammar is very difficult and few writers have avoided making mistakes in it.

英语语法十分困难,作家很少不犯语法错误的。(译文重复“语法”二字。)

8. 英语连词用得多,汉语连词用得少。例如表示条件或原因,汉语不一定用“如果”或“因为”之类的词,意思就包含在上下文里面了。

This film showed how they put aside a thousand acres out West where the buffaloes roam and nobody can shoot a single one of them. If they do, they get in jail.

电影演的是他们怎么在西边儿把一千英亩土地划出来,让水牛自由行动,谁也不准开枪打死一只。打死了,就得坐牢。(译文第二句没有用连词,没有用主语,重复了第一句里的“打死”二字。)

9. 词的搭配,如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副词和动词的搭配,主语与谓语的搭配等,英语可以用的搭配,往往不能直接译成汉语,这就需要选择适当的词语,或者改变句子的结构。

The road we have long been traveling is deceptively easy, a smooth superhighway on which we progress with great speed, but at its end lies disaster.

我们一直在走的这条路表面上很好走,是一条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可以高速前进,但是走到尽头却要遇到灾难。(原文lies disaster 不能直译,只好改变句子结构,译作“遇到灾难”。)

10. 英语常以抽象名词做主语,后面接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这种主谓搭配,在汉语里是很少用的,一般都要改变句子结构。

Anger and bitterness had preyed upon me continually for weeks and a deep languor had succeeded this passionate struggle.

几个星期以来,我又气又恨,感到非常苦恼,这种感情上的激烈斗争过去之后,我感到浑身无力。

11. 英语有些副词和动词的搭配无法直接译过来,可将原文副词的含义译成谓语或分句,放在句末。

So heedful a writer as Henry James, for instance, on occasion wrote so ungrammatically that a schoolmaster, finding such errors in a schoolboy’s essay, would be justly indignant.

就拿亨利·詹姆士来说吧,连他这样细心的作家写的东西,有时也不合语法。要是小学老师在学生的作文里发现那样的错误也会生气,而生气是完全应该的。

12. 英语有些副词放在句首,具有丰富的内容,译成汉语可以适当地加以发挥。

Ideally, one day, researchers will know enough about the genesis of earthquakes……

最理想的情况是,有朝一日研究人员能够对地震的成因……有足够的了解。

13. 主语的位置。英语往往把目的状语或其他成分放在句首,然后再出主语,主语与动词靠得较近。汉语则往往先出主语。

To protect the whale form the cold of the Arctic seas, nature has provided it with a thick covering of fat called blubber.

大自然为了保护鲸鱼,使它不致在北冰洋受冻,便让它长了厚厚的一层脂肪,叫做鲸脂。

14. 英语的书面语差不多每个句子都要有主语,汉语的主语则不那么重要,如果前面已把主语说清楚,后面的句子不一定用主语。甚至在一个句子里应该出现另外一个主语的时候,这个主语仍然可以省略。

They used this kind of scare tactic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onder what they use today.

我小的时候,他们用过这种吓唬人的办法。现在用什么办法,就不得而知了。(译文第二句,两个主语“他们”和“我”都没有出现。)

15. 英语有who, which等词,可以引出定语从句,汉语多用并列分句,或单成一句,有时可把定语从句先处理。

Richardson, who served as both Secretary of Defense and Secretar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during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was talking about the negotiations for a Law of the Sea treaty, which came to a virtual conclusion last week after six years of deliberations.

理查森曾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防部长和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他是在谈到关于海洋法条约的谈判时说这番话的。(译文用了并列分句)

I have never had much patience with the writers who claim from the reader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有些作家,读者要费力气才能看懂他们的意思,我对这样的作家一向是没有多少耐心的。(原文中的定语从句在译文中提前处理。)

16. 英语的主语部分可以很长,其中包括几个介词引导的短语作定语,汉语往往用分句来表达,或者独立成句。

The 180-page document, with more than 300 articles and eight annexes, definitively covers every conceivable issue dealing with the sea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an island to the jurisdiction over fish that live in fresh water but spawn in the ocean.

这份长达一百八十页的文件,有三百余条,并有八个附件。它涉及能够想到的每一个与海洋有关的问题,从岛屿的定义,到对在淡水生长而在海洋产卵的鱼类的管辖权,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原文中的主语部分独立成句。)

17. 英语除了有who, which等词外,还有动词的-ing形式,因此句子可以很长,但组织得很严密。汉语叙事,则多用并列结构,一层一层地把事情说清楚。有时可以把较长地句子译成几个短句。

In the winter of 1879, James Lecky, exchequer clerk from Ireland, and privately interested in phonetics, keyboard temperament, and Gaelic, all of which subjects he imposed on me, dragged me to a meeting of a debating society called The Zetetical: a junior copy of the once well known Dialectical Society founded to discuss John Stuart Mill’s Essay on Liberty when that was new.

1879年冬天,詹姆斯·莱基拉我去参加一次辩论会。莱基是爱尔兰人,在财政部门当职员,有空喜欢研究语音,练习弹琴,学习盖尔语,他还硬让我也学这些东西。这次他带我去参加的辩论会是一个名叫“探索学会”的团体举办的。当年约翰·斯图尔特·米尔的文章《论自由》刚刚发表时候,成立过一个“辩证学会”来讨论这篇文章,这个学会曾名噪一时。探索学会就是仿照这个学会建立起来的,只是没有它那么有名罢了。(原文虽然较长,但并不很复杂。主语部分有一个同位语和一个定语从句,谓语部分有一个同位语和一个状语从句。译文则分成了五个句子。)

18. 汉语一般不用一连串的定语,一连串的“的字。适当地在“的”字前增加动词,就显得有些变化,不那么单调。

The resounding success of the Curacao experiment whetted the appetites of Florida livestock raisers for a similar feat that would relieve them of the scourge of screw-worms.

库拉索岛上的实验取得巨大的成功.引起了佛罗里达州牲畜饲养者的兴趣.他们

也想以同样的办法消除螺旋锥蝇这一祸害.(原文主语部分是一名词定语,若译作“库拉索岛上的实验的巨大成功”,就连用了两个“的” 字.如在第二个“的”字前面加上“取得”二字,就好一点。现在把这一部分译成一个分句就更好了。)

19. 英语在一个句子里往往先说个人的感受,再说与感受有关的动作,最后才说最初发生的事情。汉语则相反,往往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来叙述,最后才说个人的感受。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 remember in all my life is the one on which my teacher,Anne Mansfield Sullivan, came to me. I am filled with wonder when I consider the immeasurabl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lives which it connects.

在我的记忆里,安妮·曼斯菲尔德·沙利文老师来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我的生活和以前迥然不同,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非常兴奋。

20. 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的结构比较紧,汉语的结构比较松。

A gang of me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ir energetic and likeable foreman, 25-year-old Phineas P. Gage, was working on a new line of the Rutland and Burlington railroad.

一伙工人正跟着他们的领班在拉特兰-伯灵顿铁路的新线路上干活。这位领班名叫菲尼斯·P·盖奇,二十五岁,他精力充沛,待人和气。(原文是一简单句,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却包含了这么多内容,结构显得比较紧。译文分为两句,第二句还包含两个并列分句,结构显得比较松。)

21. 拆句的情况多,合句的情况少。

Poets as we know have always a made great use of alliteration. They are persuaded that the repetition of a sound gives an effect of beauty.

我们知道,诗人一般总喜欢押头韵,觉得重复一个声音会产生美的效果。(原文两句都比较短,译文合成一句,语气较顺。)

22. 注意文体,应该用口语的地方,选用适合口语的词句。

“I remember thinking, ‘No. No. It’s not Jackson, it’s not my husband, it’s not my Jackson,’” she said. “But it was. He was lying in the street, right across from our house. The police said a man shot him over a parking space.”

“记得我当时就想:‘不,不。不是杰克逊,不是我丈夫,不是我的杰克逊’”她说。“可是,那不是别人,正是他。他躺在大街上,就在我们的房子对面。警察说,为了争一块停车的地方,人家把他打死了。”

23. 一段文章的最后一句,特别是全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要比较有力,否

则文章煞不住。中英文都是这样。翻译时就要把这最后一句的分量表达出来,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Words have weight, sound and appearance; it is only by considering these that you can write a sentence that is good to look at and good to listen to.

词具有一定的分量、声音和形状,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写出来的句子才能既好听,又好看。(若把“好听”放在最后,就压不住了。)

24. 题目可以照原文译,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拟定。

A Valentine to One Who Cared Too Much.

衷肠曲(这个题目是参照文章的内容拟定的。原题的意思是:在情人节写给一个人的信,这个人关心的事情太多了。)

25. 遇到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典故、人名、地名等,除了加注以外,还可以在译文中加几个字,略加说明。

I learned a great many new words that day. I do not remember what they all were; but I do know that mother, father,sister, teacher were among them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 “like Aaron’s rod, with flowers.”

那一天我学了许多新词,也记不清都有哪些词了。但是其中肯定有“母亲”、“父亲”、“姐姐”、“老师”——后来就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杖开了花”一样。(这个典故出自《旧约·民数记》第17章第8节。为了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译文加了“就像《圣经》上说的”几个字。)

庄绎传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 2、直译:papertiger(纸老虎),loseface(丢脸),Seeingis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ofmind,outof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ing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 er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 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2013中科院考博突破秘诀:https://www.sodocs.net/doc/6d14975187.html,/product/PR000076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复习必备:https://www.sodocs.net/doc/6d14975187.html,/goods.php?id=2980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真题:https://www.sodocs.net/doc/6d14975187.html,/goods.php?id=2689 2012中科院考博分数线:https://www.sodocs.net/doc/6d14975187.html,/201203/kaobo_558210.shtml

翻译漫谈二:翻译最便于自学

翻译漫谈(二)翻译最便于自学 在各门课程之中,我觉得翻译最便于自学了。有些年轻同志总希望当面向名家请教,或听他们演讲,或与他们交谈,若能单独见面就更好了。但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实向名家学习,随时都能做到。那就是不要求面授,而是去自学,去研究名家的译文。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研究译文。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周煕良教授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译者,他不仅从事文学翻译,而且喜欢讨论翻译问题,发表看法。几年前,我拿原文对照着看,他译的英国作家高尔兹华绥所著《福尔赛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话。 Those privileged to be present at a family festival of the Forsytes have seen that charming and instructive sight —an upper middle-class family in full plumage.译文是: 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派中上层人家的兴盛气象,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 原文charming and instructive是定语,和sight搭配,但译成汉语,若想保留这样的搭配是很困难的。译文把原文的定语放到后面去处理,语言就顺了。当然,放到后面,就不一定是定语了。 第三种方法:研究不同的译文。有些作品经不同的人翻译,便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而且都是很好的译本。例如《红楼梦》,近年来就出版了两个译本,一个是国内出版的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的译本,取名A Dream of Mansions,另一个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的译本,取名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个译本都很好, 不少人做了对比研究。 更为可贵的是原译者提供的修订译文。把修订后的译文和原译文比较一下,看译者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译文的,往往可以看出许多问题.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这样开始的: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这段话,在杨宪益和戴乃迭译的Lu Xun Selected Works(1956,1980)里是这样译的: The layout of Luzhen’s taverns is unique. In each, facing you as you enter, is a bar in the shape of a carpenter’s square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rice wine. 后来,在这两位译者译的Selected Stories of Lu Hsun(1960,1972)里,这段话就改为: The wine shops in Luchen are not like those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y all have a right-angled counter facing the street,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wine. 为什么这样修改,译者没有说,我们也无法询问,只能自己揣摩。全段讲的

英语翻译课学习心得(总结文件)

翻译课学习心得 总体上看,这门课更加深化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即只学习中英文语言是不够的,翻译需要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而且,翻译过来的句子和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才又意义,才是真正使用的翻译。 在题材上,这学期我们既接触了应用文本,也涉猎了文学翻译。内容上,翻译学习广泛涵盖了广告、企宣、法律、政府文本、金融、文化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翻译能力,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一个学期下来,让我收获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想把翻译搞好,就要把基础知识弄扎实,稳固的基础知识是良好翻译的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单词,没有大的词汇量根本没有办法顺利完成翻译。单词不用刻意去背,但一定要从平时的学习中去汇总报告,去积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固定搭配的词汇、俚语或成语,和在特定场合或在专业领域里有着不同解释的词汇。比如,就在红楼梦的诗歌翻译中,形容中国的父母就用了“”这个词,就很好形容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不是普通寻常的关爱,而是“溺爱,宠爱”,这要让我翻译,以我现在的水平确实是想不到用这个词的,这一点上课的时候我就深有思想到。又比如,在政府类的文本里面,任务到底是翻译成“,,还是”,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思想到,多留心,多揣摩相近词汇的细微差异了。

其次,语法知识的牢固是英语专业必须做到的本质工作,牢固的语法知识会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若语法不牢,那就根本不懂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不能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此外,各个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的掌握。这也是翻译专业区别于非翻译专业的一个特点。不仅是文化方面,经济,政治,饮食等等都需要积累。因为将来若要从事翻译,那是触及到知识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知识的积累就能帮助做到面面俱到。学习英语翻译,就是学会将母语中文翻译成英语,以及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一个过程。比如,在翻译人民币国际化的文本中,就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词汇和众多的专业化表述,这不是临阵磨枪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大量的阅读,才能在翻译专业文献时,用专业术语传递专业知识。。 除了要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以外,母语也不能被丢掉。我们还需要多阅读中文书籍,多揣摩中文的字词句,这样表达上就会更灵巧,翻译的也会更得体。这一点在翻译英文文学作品时,尤为突出。高中时候给我打下的坚实中文写作功底,让我在翻译英文小说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优美典雅的文笔,将一个个跳跃的英文字符转换成沉稳的方块字。 翻译学习除了要不断地积累之外还要不断地练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就要把它们拿来操练。多练习翻译,并且拿别人的译文来与自己的做比较,吸收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每次课上读到同学译文的连珠妙语时,都让我心折。同时,在交流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练习问题详解总主编冯庆华

汉英翻译基础教程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2) 第二章词法翻译的一般技巧 (4) 第三章名词的抽象和具体译法 (9) 第四章动词的翻译 (11) 第五章数词和冠词的翻译 (12) 第六章成语的英译 (13) 第七章修辞格的翻译 (17) 笫八章文化词语的翻译 (19) 第九章汉英句子比较与翻译 (20) 第十章换序和转态译法 (23) 笫十一章断句合句译法 (25) 笫十二章长句的翻译 (27) 第十四章汉英语篇比较与翻译 (29) 第十五章风格与翻译 (30) 第十六章语用与翻译 (32)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一、结合语境选择较贴切的译文 1. b 2. a 3. b 4. a 二、译出下列词语,注意词语的不同搭配 1. a swarm of bees a brood of chickens a litter of pups 2. a bevy of beautiful ladies a pack of hounds a team of ducks a herd of antelopes 3. unfailing support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make effective use of overseas resources 4. make a phone call take a taxi knit a woolen sweater fetch water play basketball spray insecticide 5. basic wage capital construction essential commodity primary industry fundamental interest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词语的理解 1. The two leaders exchanged views o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2. Party members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opinions of the general public. 3. They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plan. 4. Everyone complained against such a practice. 5. They had a dispute at the meeting. 6. You should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7. They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is issue. 8. There is still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 to settle. 9. We have consulted him about the matter. 10. Please go back. There is nothing of your concern now 第二节翻译中的选词 一、翻译下列各句,注意词的选择和搭配。 1. That depends upon circumstances.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留学法国,攻读法国文学和绘画,回国后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他在1957年给《文学报》写的一篇题为“翻译经验点滴”的文章里就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实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 所谓直接的实践,就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实践,也就是自己动手翻译。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但自己能译的东西是有限的,从这种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借助于间接的实践。 所谓间接的实践,就是研究别人的译文。比如,一篇文章在手,准备翻译,这时先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或同类文章的译文看一看,在词语和风格方面定会有所借鉴。常作翻译的人都会这样做。别人的译文是别人直接实践的产物,你看了别人的译文,就是从事间接实践。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看,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有空的时候,找一些译文来,尤其是好的译文,加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只看别人怎样翻译,自己并不动手译,是不行的。我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编过一套翻译教程,有些学校办了辅导班。有一次,一位老师告诉我,他的学生只看我的书,并不作练习。我听了大为惊讶,连忙写了一片短文,登在《英语学习》杂志上。我说,学翻译犹如学游泳。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庄绎 传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2005年3月18日于北京

英语翻译学习资料(含中英文解释)

例1.Winners do not dedicate their lives to a concept of what they imagine they should be, rather, they are themselves and as such do not use their energy putting on a performance, maintaining pretence and manipulating(操纵) others . They are awar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loved and acting loving, 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 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 Winners do not need to hide behind a mask. 1.dedicate to 把时间,精力用于 2.pretence 虚伪,虚假 6 .1 斤斤于字比句次,措辞生硬 例2.Solitude is an excellent laboratory in which to observe the extent to which manners and habits are conditioned by others. My table manners are atrocious( 丑恶)—in this respect I've slipped back hundreds of years in fact, I have no manners whatsoever(完全,全然). If I feel like it, I eat with my fingers, or out of a can, or standing up —in other words, whichever is easiest. 孤独是很好的实验室,正好适合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和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受人制约。如今我吃东西的举止十分粗野;这方面一放松就倒退了几百年,实在是一点礼貌也没有。我高兴就用手抓来吃,(eat out of a can)开个罐头端着吃,站着吃;反正怎么省事就怎么吃。 3.Whatsoever 完全,全然 1.Be conditioned by 受……制约 2.Atrocious 丑恶 6 .2 结构松散,表达过于口语化 例3.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位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您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女乘客还是没理他。他耐不住了,放大声问:“下车吗?”,那女乘客依然没反应。“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起了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1999 :练习 3 ) 译文1:Once at the crowded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 man passenger asked politely a woman passenger before him: “Are you getting off?” The woman made no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说起风格,也许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感觉。“风格”究竟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是不是只有文艺作品才有风格呢?许多人写文章讨论翻译中的风格问题,倒也的确大都涉及文学作品的翻译。风格能不能译,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能译的。早在1922年茅盾就曾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 1954年茅盾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道:“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

地再现出来。” 1980年茅盾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写道:“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将他的风格翻译出来。譬如果戈理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风格就不同,肖伯纳的作品与同样是英国大作家的高尔斯华绥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需将一个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这当然是相当困难的,需要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除信、达外,还要又文采。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的创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实于原作的面貌。这是对文学翻译的要求。” 这个意见是有人支持的。1961年刘隆惠在“谈谈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一文中写道:“对于文学翻译,不仅要求通顺流畅,而且要求表达原作的风格。”他还说:“我认为风格并不是不能译,而是难译。其所以难是在于译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认识风格的水平;其二是要有表现风格的能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不能译的。1959年周熙良在“翻译与理论”一文中写道:“有人自诩翻译哪一个作家就能还出这个作家的面目或风格,我看这只是英雄欺人语;据我所知,就有翻译家对本文还不大能弄懂得,就大吹自己的翻译是旨在表现原作诗一般美丽的风格。依我看,对一个作家或者风格的认识也还是根据对作品本文的理解而来的,否则便是空话。教外国文学的人最喜欢谈风格,但是,对于一个搞

100本口笔译教程资料下载汇总

要命的翻译资料哈哈哈哈哈哈100本口笔译教程资料下载汇总(2010.04.07更新)来源:李策Jackie的日志 口译实践推荐书目 翻译实践推荐书目 2010.04.07更新以下: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下载 南开大学出版社_崔永禄_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英语专业翻译实践与鉴赏教程)下载[翻译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潘能--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 [翻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PDF下载 [翻译教程]陶庆--实用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PDF下载 《英语同声传译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P3迅雷下载 梅德明—新英汉口译实践(成功之路)文本及听力下载 [迅雷下载]商务印书馆:《英诗格律及自由诗》(译者必备) 笔译教程精品推荐: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思果《译道探微》、《翻译新究》和《翻译研究》 钱歌川三本经典译学论著《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湖北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钱歌川:《翻译的技巧》 [南开大学出版社]李学平:通过翻译学英语.pdf 余光中谈翻译(文本+mp3) 外研社-陈德彰英汉翻译入门 [教材]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pdf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贾卫国:英汉对照描写辞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耿红敏:实用英汉翻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晓吉:实用英汉对比翻译.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贾文波: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论英汉翻译技巧.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pdf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 [青岛出版社]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pdf [教材]魏志成: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练习.pdf 蒋胜翻译教程TranslationbyJiangSheng 李军--常用英语习语翻译与应用 管新平:汉英等效翻译 北京语言出版社-- 达妮卡:口笔译概论 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诚-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毛荣贵-翻译技巧111讲

词汇空缺

好狗和坏狗--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 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Note

Chapter one 2012-3-27 ?翻译可分为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other is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翻译三原则(George Washington Campbell,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原作的意义、意思 2.原作的思想、精神 3.流畅、通顺 ?翻译方法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2.意译free translation 3.音译transliteration ?山雨欲来风满楼The coming events cast their shadows before. 才学最差,叫喊最多The worst wheel of a cart creaks most. 与……狼狈为奸hand in glove with… 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 千载难逢once in a blue moon 路必有弯,势必有转机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家丑不可外扬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The main principles of TRANSLITERA TION 1.准确读音 2.正确拼写姓名拼写中姓与名要空一格首字母要大写eg. Pu Songling 地名拼写中首字母大写不空格eg. Fujian Guangdong Xi’an 一般来说除地名人名之外其他专有名词英译时首字母要大写如汉Han; 一般名词要小写 3.弄清词源有些词需要追溯到最初发音以利于音译eg.菩萨Bodhisattva 4.约定俗成eg. 孙中山Sun Y at-sen 宋庆龄Soong Ching Ling 陈嘉庚Tan Kah Kee 5.准确回译eg. 纽约New Y ork 6.缩略语复原eg. 闽Fujian 武大Wuhan University Chapter two 2012-3-28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 1.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2.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 3.心理文化mental culture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1.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 2.中国人注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注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 3.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 4.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Chapter three 2012-3-31 ?词语的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对比 1.指称意义是词语在交际过程中所表达的字面的最基本的意义,相当于一种约定俗 成的认知 2.蕴含意义的理解与表达eg:His wife was unfaithful to him, and he became a cuckold. 他老婆红杏出墙,给他戴了顶绿帽子。此处注意红和绿。?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1.根据语言语境确定原文词义:“醉心于……”be engrossed in褒be infatuated with 贬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译文用词:①Mum gave a book as my birthday present .

翻译实践心得体会

笔译实践 院系名称:外语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f1101 姓名:王欢 学号:201119010209 心得体会 在做这次笔译实践题目之前,关于笔译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在我的感觉中笔译相对于口 译而言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做完全部题目之后我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这种认知,原 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并不定就像表象上呈现出的那样容易做到。表面看来笔译能够看着文本 逐字逐句翻译,貌似很简单,只要把文本内容真实的翻译出来就可以达到要求了。实际上则 不然。这学期我们有一门专业课就是关于英汉翻译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述过关于翻译的历 史、理论、要求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所以在简单翻阅这次翻译之后,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题目 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翻译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某些专业术语了解甚少。例如第一篇the high-tech student中出现的gopher program,generic2 database,moby dick,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汇我就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 料才能进而推测了解作者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意思。再如a roller-coaster ride in the stock market中,关于股市的一些专用名词,dow and nasdaq,cnbc等也是这样。 2、对统计数字的描述能力较差。如何用不同的描述性词汇来体现数字的增长和下降及其 各自升降的幅度,如何准确把握那些不同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较好地描述数字变化,这对 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次翻译题目中出现的仅仅只是一些已经被数字化的统计数据,但是 要用合适的词汇来体现尚且不简单,倘若是给出bar chart, pie chart, line chart等这一 类图标来自行描述其内容,就会更加困难了。题目中出现数字最多的莫过于描述汶川大地震 的这一部分了。各种数字,表示年月的,表示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的,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损 失所占的不同比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亟待加强训练的部分。 3、关于某些长句翻译起来较困难。长句出现最多的就是最后一篇题目描述“我”的文本。 这片文章涉及不同领域大家的杰出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各式各类的建筑,建筑中体现出的精 湛的技巧,还有各种被写入经典的景物,所有的描写都交织在一起,翻译起来很容易找不到 方便。摸不清头绪,到底哪里才是开始,应该如何结束。在翻译课上老师曾经说过长句的翻 译技巧,要先根据谓语动词进行切分,之后再根据逻辑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之后才能慢慢进 行翻译,听起来就很繁琐的程序。我一直在试着这样做,却发现这要求太难达到了,而且每 次被提问翻译总是被说翻译的一塌糊涂。关于长句,我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很艰难的路程。 虽然完成所有题目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收获还是很不小的。这是第一次这么耐心的昨 晚这么多翻译题目,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翻译工作者们真的是好辛苦,之前还以为翻译是我 们英语专业发展的目标。事实上也是,但是这项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这也是我的 真实感触之一。总结一下,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虽然这次实践题目只有几个,但 是各个题目都具有的一定的代表性。这些题目涉及科技、经济、文学、报道等各种题材的不 同内容,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学者算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遇。初 次涉猎翻译领域就得到这样的锻炼,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又给自己之前的知识 积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展现平台,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2、增加了对专业的认知。在刚入学的时候每每都被别人问到你们英语专业出来 的是不是只能做翻译,这句话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英语翻译既然这么容易做,那我学这 个专业不就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可是自己亲身时间之后才知道翻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来 的,只要好好学专业,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与其抱怨,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努力,这样

翻译常识

一)、翻译简史 1)佛经翻译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pi)等。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他主张直译的。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he )、《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 2)严复与“信、达、雅” 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 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yi)、《法意》、《穆勒名学》等。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所谓“而雅”,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一百多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信”和“达”没有什么争论,唯有“雅”字例外。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进行翻译是不行了。因此人们对“雅”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 周煦良教授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认为要看内容而定。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经典著作,信就应当放在首位。……至于文学翻译,那当然要讲究文笔。” 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14-115) 3)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光绪举人。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就这样,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例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漂流记》、《黑奴吁天录》(吁,yu,xu)等。 林纾的译作第一次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引起了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同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笔记及习题(篇章翻译)【圣才出品】

第7单元篇章翻译 7.1 复习笔记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语篇特征为:连贯、衔接,且具有明确的论题结构。 一、衔接 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著作《英语中的衔接》,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种: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词(conjunction)。 1. 指代 指代主要分为三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 英语中,为了实现衔接,一般尽量采用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名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或者采用“零式指称”,省略主语。例: 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 【译文】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买这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2. 省略

省略可以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例: I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I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 【译文】我有很多美妙的想法,但是只把少数付诸实践了。 3. 替代 “替代”指用较简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使行文简练流畅。 (1)名词替代比较常见的是使用one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名词。例: Carrie picked out the new abode because of its newness and bright wood—work. It was one of the very new ones supplied with steam heat, which was a great advantage.(Sister Carrie, Dreiser, T) 【译文】嘉莉选中这套新居所,是因为它是新建的,而且房间的木质部分色泽鲜亮,屋里有暖气,这是当时最新的房子才有的。 【分析】原文中,ones替代了abode;译文中,“房子”与其前面的“居所”构成同义词。 (2)动词替代经常是用助动词do的几种形式来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动词或动作意义。例: And yet this John Openshaw seems to me to be walking amid even greater perils than did the Sholtos. 【译文】可是在我看来,这个约翰·奥彭肖似乎是正在面临着比舒尔托更大的危险。 【分析】原文中,did替代了walked amid peril;译文中,该处同样进行了省略处理。 (3)小句替代使用指示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某一小句或者某一概念。例: “Well, I’ve got twenty-two dollars, but there’s everything to be paid for th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