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课程编码:MD264001

英文名称: Health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时: 60 课程学分:3

授课科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授课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授课对象:公共卫生硕士授课时间:

执笔人:陶育纯编写日期:

一、课程简介

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公共卫生硕士(MPH)的专业学位课程。它主要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常用统计图表,常用的统计分布,不同类型资料的常用统计推断方法,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常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生存分析等。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严密的统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独立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课程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公共卫生领域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学会运用直观的统计图表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

第一章绪言 2 2

第二章统计描述 6 4 10

第三章三个常用分布 2 1 3

第四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总体率的估计 2 1 3

第五章正态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8 4 12

第六章Poisson分布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1 1 2

第七章总体率的假设检验 1 1 2

第八章行列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6 4 10

第九章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 4 2 6

第十章非参数统计分析 4 2 6

第十一章生存分析 2 2

考试 2 2 学时合计 40 20 60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

3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讲授内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概率。

2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授课时数] 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statistics, health statistics, population, sample, parameter, statistic, probability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

第二章统计描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

2掌握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3掌握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4了解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5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讲授内容]

1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2计量资料的平均水平指标: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3计量资料的变异程度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4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5率的标准化方法。

6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7常用统计图表。

[授课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frequenc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mean, geometric mean, median, percentile, range, variance,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ate, proportion, ratio, standardized rate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三章三个常用分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掌握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2了解二项分布的特征和正态近似性。

3了解Poisson分布的特征和二项分布的近似性。

[讲授内容]

1 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2 二项分布的特征和正态近似性。

3 Poisson分布的特征和二项分布的近似性。

[授课时数]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normal distribution, reference ranges, binomial distribution, Poisson distribution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四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总体率的估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抽样误差的含义,掌握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方法。

2掌握t分布的特征和t界值的使用。

3掌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计算方法。

4掌握率的标准误的计算方法。

5掌握总体率的可信区间计算方法。

[讲授内容]

1均数的抽样误差,均数的标准误。

2t分布的特征和t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3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总体均数95%(99%)可信区间的计算。

4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5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总体率95%(99%)可信区间的计算。

[授课时数]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sampling error, standard error, t-distribution, interval estimate, confidence interval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五章正态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3掌握t检验和u检验。

4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5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6熟悉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方法。

[讲授内容]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2两类错误和单双侧检验。

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4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6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7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方法。

[授课时数]8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hypothesis test, size of a test, statistic,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test, u-test, type I error, type II error,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 A), one-way ANOV A,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LSD-t test, Dunnett-t test, SNK-q test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六章Poisson分布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Poisson分布的正态近似条件。

2了解Poisson分布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讲授内容]

1Poisson分布的直接计算概率法和正态近似法。

2Poisson分布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

第七章总体率的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条件。

2熟悉二项分布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讲授内容]

1二项分布的直接计算概率法和正态近似法。

2二项分布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

第八章行列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和适用条件。

3掌握配对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4掌握行×列表资料χ2检验。

5了解行×列表χ2检验注意事项。

[讲授内容]

1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和校正公式。

3配对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4行×列表资料χ2检验。

5多个四格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授课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chi-square test, Fisher exact test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九章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直线回归的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2了解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3掌握直线相关的概念,直线相关系数的求法,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4了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

[讲授内容]

1直线相关的概念,直线相关系数的求法,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2直线回归的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3直线回归的区间估计。

4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5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

[授课时数]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correlation, regression, linear regression,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intercept, regression coefficient, linear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十章非参数统计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及与参数统计的区别。

2掌握常用的秩和检验方法。

3熟悉等级相关的分析方法。

[讲授内容]

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非参数统计与参数统计的区别。

2配对设计资料差别的符号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资料差别的秩和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资料差别的秩和检验,配伍组设计的多组秩和检验。

3等级相关。

[授课时数]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rank sum test,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多媒体演示。

第十一章生存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生存分析的概念和生存率的计算。

2了解生存曲线的意义。

[讲授内容]

1生存分析的概念,生存时间,截尾值,生存概率,生存率,生存曲线。

2生存率的计算及其标准误。

3Kaplan-Meier法。

4生存曲线的比较。

[授课时数]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survival analysis, survival probability, survival rate, censored value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

四、习题、作业、讨论

习课以教材每章附带的思考与练习题为主,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作业从上述习题范围内选取,采取课堂集中讲解方式批改。实习课中适当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

五、考试形式与方法

笔试(闭卷)。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是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分析工具。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卫生统计学方法曹素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要参考书:

1、卫生统计学第5版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流行病学第5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3、卫生统计学第四版倪宗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4、医用SAS统计分析金丕焕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刘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卫生统计学试题汇总(印)

最佳选择题 1.收集资料的方法是:E A.收集各种报表 B.收集各种工作记录 C.进行专题调查 D.进行科学实验 E.以上都对 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D A.调查资料、审核资料、整理资料 B.收集资料、审核资料、分析资料 C.调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以上都对 3.在抽样研究中样本是:D A.总体中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意一部分 C.总体中典型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4.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关系是:C 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C.等级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以上都不是 5.用图形表示某地解放以来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升降速度,宜绘制D :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构成比直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直条图 6.直方图可用于: A.某现象的内部构成 B.各现象的比较 C.某现象的比较 D.某现象的频数分布 E.某现象的发展速度 7.统计图表的要求是: A.简单明了 B.层次清楚 C.说明问题明确 D.避免臃肿复杂 E.以上都对 8.在列频数表时,分组数目一般为: A.5-10 B.8-15 C.10-30 D.15-20 E.>20 9.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指标是用来分析: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分组资料 D.调查资料 E.以上都不对 10.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常用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以上均是 11.确定正常人某个指标正常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健康达到了要求的人 C.排除影响被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D.只患过小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 E.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12.标准误: A.与标准差呈反比 B.与标准差呈正比 C.与标准差的平方呈反比 D.与标准差平方呈正比 E.以上都不对 13. x σ是指: A.所有观察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某一个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14. 2.58X X S ±表示: A.95%的正常值范围 B.95%的可信区间 C.99%的正常值范围

完整word版运筹学教学大纲汇总推荐文档

运筹学》教学大 纲 、课程性质和任务 运筹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并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教学目标 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常见的、比较基础的运筹学模型的解决方法,学会一些比较常用的算法的思路,求解的步骤等。 (2 能力培养目标 1 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 2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3 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章次名称三年

机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要求详细介绍运 筹 学所包括的主要分支、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详细讲解运筹学常用的几个数学模 型。 实验 理论教 与实 绪论 线性规划 24 24 整数线性规划 网络分析 18 18 决策分析 对策论 合计 68 64

、教学内容 1、运筹学的概况 A.筹学的由来和发展 B.运筹学的性质与特点 C.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D.运筹学的发展趋势 2、运筹学的数学模型 A.随机规划模型 B.网络分析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随机规划模型。 第二章线性规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求解方法;要求详细介绍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着重讲解有关线性规划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若干方法。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卫生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 考试时间:_______ ___ (本大题满分40分,每小题1分) 1. 算术均数适用于:( ) A. 偏态分布资料 B. 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C. 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D. 以上都不是 E. 正态分布资料 2. 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 A. 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B. 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C. 性质相同的变量值 D. 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E. 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 3.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不对称分布 D. 偏态分布 E. 负偏态分布 4. 样本含量的估计是( )。 A. 不必估计,调查整个总体最好 B.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的最少例数 C.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 D.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 E. 根据实际情况,能选多少是多少 5. 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 A. 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B. 以上都不对 C. 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D. 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E. 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6.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B. 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C. 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D. 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E. 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7. 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宜用:( ) A. 四分位数 B. 几何均数 C. 相对数 D. 中位数 E. 均数 8. 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 ) A. 对称分布 B. 平均水平 C. 相对变异 D. 集中趋势 E. 变异数 9. 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 A.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B.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C. 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D. 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E. 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10. 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 A. 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B. 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C. 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2.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 +、++、+++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5.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 次试验,事件A 出现了m 次,则比值m/n 称为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表示。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与1之间,P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习惯上将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视为不发生。 6.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7.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 8.随机变量: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定的观察结果。随机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布。 9.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10.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11.频数表(frequency table)用来表示一批数据各观察值或在不同取值区间的出现的频繁程度(频数)。对于离散数据,每一个观察值即对应一个频数,如某医院某年度一日内死亡0,1,2…个病人的天数。对于散布区间很大的离散数据和连续型数据,数据散布区间由若干组段组成,每个组段对应一个频数。 12.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X 表示。 13.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的水平。记为G。 14.中位数(median)Md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 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的变量值;为偶数时,取位次居中的两个变量的平均值。反映一批观察值在位次上的平均水平。 15.极差(range)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性较差。 16.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测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 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卫生统计学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的应用: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描述对称分布资料;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定性资料的基础数据是绝对数。描述一组定性资料的数据特征,通常需要计算相对数。定性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 2 指标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型指标 概念近似反映某一时间出现概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的发生 率 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 计算 公式 A/B 有无 量纲 无有可有、可无 取值 范围 【0,1】可大于1无限制 本质大样本时作为概率近似值分子式分母的一部分频率强度,即概率强度的 似 值 表示相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 位 A和B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

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汇总

《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 学时/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家具与陈设》、《画法几何与建筑识图》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 开课系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阐述建筑物各部位的装饰特点及施工方法,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是从事室内装饰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初步了解目前经常采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及它们的构造节点和搭接方法,使学生获得建筑装修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手法,掌握装饰材料在设计中合理选用;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包括对材料的接触及施工现场的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筑装饰构造节点,并最终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包括理论课时;课堂实践、实验、上机课时;课堂实践课时的具体安排意见;成绩考核形式等)基本知识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材料的特性、规格、分类、使用条件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装饰材料选用原则、依据、与装饰设计的关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地面、墙面、顶棚的装饰构造要求掌握。并通过讨论、项目案例、现场教学等 1 实训方法,让学生掌握绘制准确装饰施工图。成绩考核形式为平时考核占20%,期未考试占8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装饰材料概述 第二章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材料的密度;※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材料的强度、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材料的加工性能。 第三章常见建筑装饰材料:塑料、纤维织品、※木质装饰材料种类、特性、用途、选用、装饰方法。 建筑装饰石材:※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的特点及用途,分类等级和命名, 质量技术要求。人造石材的特点及用途。 建筑装饰陶瓷:※陶瓷材料的分类、外墙、内墙、面砖特点和用途;面砖的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