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十章国际政治

第二节国家政治的权力格局

一、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流变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正确判断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必须明确:(1)主要行为体是什么,是几个?(2)行为体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主要关系?(3)行为体和主要关系通过什么形式显示出来?“行为体”、“主要关系”和“形式”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要素。

关于权力格局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但一般而言,最典型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有三种类型,即多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单极格局。多级格局表现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战略力量相对均衡、相互制约,各种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相对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两极格局则表现为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在整个国际事务中起着支配性的影响。这种类型的格局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并且更多地表现为两个大国集团的对立和相互制约。单极格局则表现为国际体系中存在一个占压倒性优势的国家,即所谓的霸权国。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格局

近代世界权力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如果用国际政治学“多层分析”方法去总结这段历史,则可见此时期发生了多层变化:(1)从国际层面看,

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的局面已经走向衰落;(2)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称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3)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渐取代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际政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

总之,此阶段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阶段。

(二)维也纳体系格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了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西班牙、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国均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欧洲扩张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结果之二是导致了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激烈较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以法国、英国、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等占主导地位的多级格局。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强国之间从两级对峙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时期。协约国、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和战争,使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苏联的出现、德国力量的削弱、英法损失严重、美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日本跻身世界列强,变化了的国立对比要求国际秩序必须重新组合。

大战结束之后,美、英、法等过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同德国的同盟国签订了合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至1922年,美英日等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订立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既得利益,使得世界上出现了暂时的和平。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德、意、日等过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建立的平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彻底瓦解,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排列组合。战争初期,德意在欧洲同英、法交战,在亚洲日本进行侵华。以后,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同轴心国之间的生死较量。

(四)雅尔塔体系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政治格局,即维也纳体系格局、凡尔赛体系格局和雅尔塔体系格局。这三个格局虽然内容不同,但基础相通,特点相近。当时欧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在欧洲同时存在几个势均力敌的大国,格局变化不过是这几个大国纵横捭阖的结果,所以各具体现出以欧洲为中心,以多极均势为原则的共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多极均势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为标志,形成了战后持续四十多年的雅尔塔体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格局维持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个格局都长,经历了形成、

分化和解体三个阶段,对其后的世界权力格局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冷战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一致反对法西斯的利益基础和战略需要不复存在,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逐渐显现,使两国对本国利益和国际局势、对方战略意图及政策行为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矛盾和对抗日趋尖锐。以富尔顿演说、马歇尔计划和北约形成为标志的西方阵营和以“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莫洛托夫计划与华约组织形成为标志的东方阵营阵线分明、对峙尖锐的两极格局形成了。

2、两大阵营的松动与分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初这30年当中,两大阵营对峙的总格局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量的变化却在逐步积累。这个量的变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两极格局中的活动主体从两大阵营变为多种力量,即除美苏之外,西欧、日本,以及中国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区别于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创了国际政治民主化、多极化的趋势,因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6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6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阵营在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完全破裂后瓦解。与此同时,法国于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此后至70年代,中国、西欧、日本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有了重要的发展。而美国则因越战失利,实力衰落,不得不实行全球战略调整。美国在1971年正式承认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两极对峙的格局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3.两极格局的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前苏东国家政局动荡,并先后发生政权性质和国家形态的改变,使在欧洲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制崩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也因之解体。国际格局在和平条件下发生改变,这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几次大的格局转换相比,这次格局转换有不同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第一,历史上,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换,都是经过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打破既有国际力量的均衡,使旧格局归于瓦解,都是由战胜国通过国际会议划分势力范围,瓜分国际权益,确立以战胜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而这次格局转换的起因,不是新的国际力量压倒了旧的国际力量,而是旧的国际力量因内部问题而自行衰落。第二,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既然没有战争形成的催化剂,则影响其转换的因素具有潜在性、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将使格局转换经历较长的时期。

(五)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

两极格局崩溃后,新旧两种国际秩序力量的对比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国际政治新秩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想在新秩序中加强自己的地位。美国早在冷战结束之前就抛出了“世界新秩序”的蓝图。

尽管对当前的世界格局到底是以什么为基本特征,国际政治学界并未取得共识,但一般的看法是:苏联解

体以来,经过数年来不断的竞争和较量,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的新格局雏形,而这个新格局会在21世纪初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五大力量格局基本形成的依据是:首先,两极格局的终结为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世界各种力量对比造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其次,在目前世界的五大力量中心中,除美国仍称得上有全球性军事能力及经济能力外,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各有所长,与美国相比可称为地区性大国或地区性力量,因此以“一超多强”来概括当今过渡时期大国间的力量配置是比较客观的。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霸权主义

霸权概念的现代含义的起源是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他认为,霸权这一词汇的确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感。近代以来,国际体系中总存在着一个国力远超其他国家,并力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改造国际社会的大国,即所谓“霸权国”。一些西方学者避开其后一方面的含义,认为霸权国的存在是国际体系稳定的保证,是保持国际秩序和“公共物品”的最后提供者,即“霸权稳定论”。而另一些学者则将霸权国的兴衰看成是国际体系变革的动力,提出了国际体系变革以一定周期演化的“国际政治周期论”。以这些观点视之,美国就是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尽管其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历史上的霸权国相比,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其独有的特征。

(一)制度霸权

美国和以往霸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完全依靠军事实力为基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而是想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制度化的霸权体系。制度化的霸权体系是指通过建立多数国家接受的国际规则,使美国的霸权政策合法化,以便得到较多国家的政治支持,减少霸权政策对武力的过分依赖,也减弱了推行强权政治时所遇到的阻力。这种霸权政策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和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能力。

(二)联盟霸权

美国霸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联盟的形式来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的联盟体系在世界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联盟体系中,美国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联盟之间的影响只是单向流动,而非双向对流。可以根据亲疏关系、对待盟国的不同态度和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战略要求,将美国的联盟体系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多伊奇所谓的“多元安全共同体”,这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相互依赖和认同感的利益共同体。“利益与政策一致型”联盟即属于这一个层次,其中美英联盟尤其典型。他们可望在各个利益层面和政策追求上保持一致。

第二个层次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称的“复合相互依赖”。这个层次的特点是联盟内部具有三个特征:联盟内部多渠道的联系,盟国间议题无明确的顺序,安全问题不再居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互相间用军事手段解决议题的减少。“利益与政策互补型”联盟属于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盟国在长远战略利益追求

上是相一致的,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会不断协调立场,互相配合。这是美国联盟体系的主干,也是美国对外行动的基本依靠力量。

第三个层次就是亨廷顿所说的“即时性特定联盟”。这一层次的联盟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联盟形式,他们只是为了应付某一特定的国际事态,由某些有着特定共同利益的国家,在美国的牵头下组成的,事态处理完毕即自行解散。“利益和政策暂时一致型联盟”就属于这个层次。

整个联盟体系表现为一个以美国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其中第一层是核心,第二层是基干,第三层是附和。对美国而言,它的联盟战略就是尽可能的让第二、第三层向第一层靠拢。

(三)意识形态霸权

美国自立国起就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民主制度都是最优越的,有向全世界加以推行的责任。对外文化宣传成了美国外交的一个手段,其作用不亚于军事、经济。

在整个冷战过程中,与美国实力的对比趋势相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宣传方面的优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冷战后,美国更加大了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力度,不断推出为其霸权主义服务的理论宣传,如“民主和评论”、“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论”等。而且美国惯于用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领导世界新潮流”,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话语霸权”、“技术霸权”、“方式霸权”、“标准霸权”。国内有学者将其统称为“隐性霸权”。

(四)信息霸权

所谓信息霸权,就是指技术信息发达的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妨碍、限制或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由运用,以谋求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利益。信息霸权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1)思想文化战。由于包括卫星电视和信息网络在内的信息媒体已经不分国界,并且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霸权主义者就在思想文化方面向他国国民和社团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一是进行政治上的宣传灌输,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搞强权政治;二是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搞“文化殖民主义”;三是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影响,搞“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种族主义”。(2)心理战。通过夸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给他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大面积地揭露对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矛盾,激起他国国内敌对情绪,影响他国决策或促进他国政府倒台。(3)非法获取和改动他国信息。可以预见,信息干涉将成为和平时期和各种规模冲突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干涉手段,信息霸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之一。

不结盟运动首倡了“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冷战结束以后,随着美国“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展开,如何确立这一迅捷、便利、廉价的信息交流方式的使用规则,克服网络体制所带来的种种负面作用,以维护本国利益,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当务之急。

三、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在当今世界,文明意识与日俱增,文明是人类历史的主线。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三个世界,现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今天以文明来区分国家和国家集团,要比以政治、经济体制或者发展水平来划分,更有意义得多。未来世界的政治划分将以文明为主要分界线。

第二,文明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式的冲突,成为未来左右全球的最主要的冲突。在亨廷顿看来,人类历史的新阶段中,冲突是不可避免地。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主导人类最大纷争和冲突的因素将是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将取代过去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关系,成为左右全球政治的分界线。未来世界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八大文明之间的互动,它们是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拉丁美洲文明、斯拉夫文明和非洲文明。未来最重要的冲突将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同政治及经济上的差别不一样,文明的特质与差异更难改变,也更不容易妥协与解决。对不同文明而言,差异不一定意味着冲突,冲突不一定隐含战争,但长久以来,由此引起的冲突往往最持久,最激烈

第三,成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制度的发展,较容易在同质文明内部产生。冷战后的世界发展已经证明,同质文明之共同性,已取代了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势力平衡的考虑,成为合作与结盟的首要基础。

第四,文明的冲突是冷战后世界冲突深化的最新阶段,“非西方化”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第五,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结合,将是西方面临的头号威胁。那些因为文明特性问题不能加入西方世界的国家,会通过发展自身的经济、军事及政治力量及与其他非西方国家合作来同西方文明竞争。这种合作最突出的形式是儒家与伊斯兰的联合,它的出现是向西方的利益、价值与势力挑战。到目前为止,儒家与伊斯兰的军事结合已经形成,但尚不能断定这种结合能否持久。西方应当做的是:促进欧美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将东欧与拉美纳入西方,促进并维系跟俄罗斯和日本的合作关系,避免把地区性文明间的冲突升级为不同文明间的重大战争,抑制伊斯兰与儒家国家的军事扩张,支持与西方价值和利益相投的其他文明族群,巩固能够反映西方利益与价值并使之合法化的国际组织。

第六.美国国内以欧洲裔白人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同少数族群间的冲突,将是文明冲突的另一个战场。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 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 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 宋新宁陈岳 目录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分享

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题的答题技巧 大多数人只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几乎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点:答题技巧。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是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做历年真题的时候不能独自分析,可以询问下本科的老师,或是找些有参考答案的、相对比较权威的资料例如文成暨大考研网出版的《2014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我复习的时候用过,还不错。其实专业课答题方法、答题思路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技巧。 下面举个例子: 1、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2、论依法行政 现就以上问题回答如下,仅供参考,且主要是回答的框架,不作展开。 第一题 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与权威的各自的定义,参照有关教材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1)权力的基础是与权力相联系的职位以及其相应的对于人、财、物的控制力,权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职位的高低;权力的主要特性在于其具有强制性,是必须被服从 2)权威的基础是领导者的个人知识水平、能力、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甚至其人格魅力;权威的形成没有强制性,对权威的服从是出自被领导者的自愿; 3、权力与权威的联系:

北大政治学概论难吗,考研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成分和类型 一、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理论;政治意识形态则是特定政治系统试图获取其社会成员认同和支持的权威阐述系统,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而言,它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现象。而就政治心理本身所呈现形式外观而言,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映,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心理的内在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客体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智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

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所以,它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觉,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心理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的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主体的政治动机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目标以及主体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自身政治能力所做的评估。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认知的重要环节。主体政治态度的肯定与否、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反映在主体最终的行为选择上。作为政治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上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政治心理的特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政治心理的基础:(1)客观基础。指外在于政治主体的,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2)主观基础。主要指政治主体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政治主体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其构成包括政治主体的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二)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仰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 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 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 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 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 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 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五、六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 (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部分国际安全 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 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57) 一.“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安全的概念: 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 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 就一个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种族、阶级、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安全观念。 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早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国家所受的威胁,存在现实的威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现实的威胁是指可见的危险,与安全的客观方面相联系,通常出现在局势紧张之时。国家所受到的潜在的威胁是指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作用于人心理上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是对潜在威胁的忧虑,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安全的主观涵义,通常发生在和平时期。 二.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63) 三.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Page 165) 纵向分层:国际体系、国际子体系、单元、子单元、个人; 横向扇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方面。 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 166) 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 一.现实主义安全观 现实主义是安全研究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不安全。由于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冲突与不安全是普遍现象,因此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强安全。国家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体系中保持自己的主权地位。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指示物。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主权国家的这种本质特点,使得它先天具有某种“不相容性”。由于国家间总是存在着利益的差异、竞争与冲突,因此在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对别国而言都是一种本质的不安全。 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因此国家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增大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暴力因素始终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在同军事因素的发展相关联的时候,才是重要的。 总之,现实主义的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

体育基础综合考研杨文轩《体育概论》考研资料复习笔记

体育基础综合考研杨文轩《体育概论》考研资料复习 笔记 一、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概念 表0-1 概念 考点二: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表0-2 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三: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表0-3 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考点四: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1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体育学的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体育概念。 (2)体育功能。 (3)体育目的。 (4)体育过程。 (5)体育手段。 (6)体育科学。 (7)体育文化。 (8)体育体制。 (9)体育发展趋势。

2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体育概论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它要求: ①要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 ②要用全球性视野来看待问题。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必须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 (2)坚持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①提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坚持真理。 ②学习与研讨体育概论,重点是通过研讨发现问题。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①学习体育概论,必须突出体育概论研究的现实指导性。 ②体育实践是体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 (4)坚持不断创新发展的观点 ①从我国国情出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②体育概论的创新和发展,要建立在对中国国情、中国体育科学发展、体育发展规律和世界体育领域变化有深刻理解、分析、把握和了解的基础上。 3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在体育概论的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其方法为: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授只起引导作用。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 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只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第 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辩证统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 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 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间的联系。A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 吃草”未必然引起“割羊草”,所以BC错误。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所以本题选D.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 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 所以本题选C.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 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 价值率为()。 A.100% B.75% C.50% D.12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利润与剩余 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2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 全部预付资本c+v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 余价值率m’=25/20=125%,所以本题选D.

体育概论考研知识总结

1、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3、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体育娱乐:是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5、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6、体育科学体系:组成体育科学的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有秩序的体系,称之为“体育科学体系”。 7、体质:指人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8、运动技术:是指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的、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9、体育体制: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体育体制的核心是体育的机构设置、权力分配以及运行机制。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1、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它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 12、国际体育: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双边或多边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文化交往活动。 13、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包括动作的开始,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姿势。 14、动作力量:是身体移动时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15、动作节奏:动作的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收缩与舒张与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1、体育学的产生于发展阶段 (1))初步形成阶段(2)引进与移植 (3)探索与终结阶段(4)挫折与停顿阶 (5)发展与丰富阶段

人大政治学考研高效复习全程攻略【精华经典】

人大政治学考研高效复习全程攻略 一、参考书目推荐及解析(看书建议) 1、《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现代西方政治思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徐大同,副主编马德普,人民出版社) 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4、《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彭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修订版)》(唐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张鸣,人大出版社,2004年版) 此外,《政治学》《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理论教程》(海伍德)、《自由主义》(李强)、《保守主义》(刘军宁)《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闫润鱼)、《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李月军)、《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第二版)》(徐大同)为辅助书目。 ★政治学原理部分的复习要以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为重点,这本书必须彻底吃透,倒背如流,里面的每个知识点到要扎实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各章之间相关知识点的串联。《政治学导论》中出现的政治学术语、学者、著作(未作详细阐述)都要进行扩展。扩展可以从《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以及杨光斌教授的相关学术论文得到相应资源。此外,人大政治学考研初试和复试还需要关注王续添教授。 政治学综合部分:推荐的参考书已经基本囊括了所有的考点,这部分可以大致分两类。第一,人物、思想派别类。主要以西方、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主,分思想派别对每一个人物的政治思想进行考察。第二,制度。对于西方制度,可以结合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进行阅读记忆,导论中未作提及的制度部分可以略读。中国制度部分主要关注张鸣那本《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每一章结尾的关键词和思考题,考试范围基本上涵盖在其中。 ★★★★★人大政治学硕士推荐用书 注:人大2009年后不再指定参考书,并且试题范围不一定都在参考书上,超纲具有合法性。人大考研一般用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人大政治学考研有六本核心参考书:《政治学导论》《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以这六本书为重,适当拓展。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1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全套资料【教材+考研真题精选+题库】 目录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 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

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 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

[全]体育概论考研真题详解

体育概论考研真题详解 1体育(广义)[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体育(广义),又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人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专门性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发展人体运动能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 2体育理念[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体育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一种展望和追求。简言之,就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它起着明显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3终身体育[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人从童年开始至生命结束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人一生中

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4体育产业[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5人文体育观[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人文体育观是一种文明、理性、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人文体育观强调的是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认识中,其核心内容就是积极挖掘体育对人类生存中的积极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客观需要。6运动竞赛[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运动竞赛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的总称,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竞赛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运动竞赛是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进行个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及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683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8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 2.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有何作用? 3.在国际关系中,在哪些条件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举具体事例说明。 4.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5.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定值问题争吵不休,人民币汇率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情况。请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2007—2009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

响。请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治后果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8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 考生须知 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 答:(1)主权概念的提出 主权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国家论六卷》中提出的。他把主权界定为“统治公民与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其后,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阐述了主权的产生。 (2)主权的概念 主权具有双重含义: 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 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它具有三方面的含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一、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⑤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大量边缘学科;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阶级分析方法[人大2015年研] 答: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实际是其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群体划分和社会力量意义上的延伸。因此,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力量构成了阶级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阶级力量之间围绕着统治地位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构成了阶级社会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内容。政治研究

考研体育概论复习总结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3、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4、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5、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7、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8、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9、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11、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4、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15、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17、体育文化: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 18、(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 19、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20、体育教学:是指通过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活动,达到使体育教学对象能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双边教育活动。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要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体育游戏(广义):是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进行的娱乐活动。体育运动训练(业余):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的改造,达到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教育活动。体育运动训练(职业或专业)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系统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并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教育活动。 21、体育竞赛:是指通过参加者之间所进行的体育比赛,使参加者最充分展示和锻炼其竞技能力,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活动。 22、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体制的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地反映体育体制的运行的基本规律。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23、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24、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国关院考研参考书目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历年考点总汇

育明教育(https://www.sodocs.net/doc/6d12109630.html,)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 =1680~3000元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攻略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 宋新宁陈岳 目录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第六章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 第三节第三世界国家间相互关系 第七章跨国政治与跨国组织 第一节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 第三节跨国公司及其政治行为 第八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 第三节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 第九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文化因素和国际政治 第三节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岳 为体现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在基本维持人大版教科书理论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作者对原书的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具体来说,增加了“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一章,删去了“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类型”等两章,原来的“导论”部分经过扩长充分一分为二,成为现在的“导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两章,其他如“国际政治的制经贸部因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等都做了较多的调整。但是,为了保持人大版教科书的风格和特色,以及修订本身的继承性,本书的许多章节还是大量保留第一次修订本的内容。 目录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三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进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国际政治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 第二节国际冲突及其解决 第三节国际合作及其保障 第六章跨国政治与跨国组织 第一节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 第二节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 第三节跨国公司及其政治行为 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