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改革定力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的角度,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作为考研政治一大学科——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习近平讲话内容,对于把握我国当年时政热点及当前我国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时政内容: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015年8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以来,在去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各方面改革继续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再次强调“改革定力论”。

从考研政治大纲内容来看,改革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的重要内容,对于本章内容,考生主要是从选

择题的角度来复习。例如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答案是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

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考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从大纲考查的角度来看,改革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认真复习,同时随着习近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结合时政热点对改革进行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趋势,因此需要考生不仅要关注考研政治考试大纲的内容,还要关注时政热点,来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政内容: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2014年12月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并强调指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3月30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对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当然,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就要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九看”的思想方法:一是从消费需求看,二是从投资需求看,三是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四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五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六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七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八是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九是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

从考研政治考查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新形态不仅是形式与政策部分重要的考查内容,同时也是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材料分析中重要的考点。从大纲内容看,考生要将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复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而在每一个坚持中又蕴藏着细节的考点,例如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正确答案应为调整经济结构。由此需要考生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首先看本章的章节标题,然后再看具体的知识点,同样在记忆内容的时候也要同时将问题加上,才能在做题的时候答对相应的内容,而不会答非所问。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一带一路”时政热点,在考研政治中不仅是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考查内容,同时在考研政治毛中特、史纲和思修等学科中也经常会结合时政热点考查大纲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准备2016考研的考生在复习时政热点内容时,不仅要知道内容本身,同时也要思考此时政热点是否会和其他考研政治学科相集合考查相关内容。

时政内容: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两者合称——“一带一路”战略。2015

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政策措施: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

意义: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从时政热点的角度来考查以上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点来命题,需要考生认真复习总结。从与其他考研政治学科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作为材料分析题的材料,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体现了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地区和国家也是一样,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更是加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前进上升

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丝绸之路”曾经在历史上作为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则是对于“丝绸之路”的发展。

上面只列举了“一带一路”在考研政治马原哲学中考查的角度,考生依次可以继续思考在考研政治毛中特中会与哪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一方面加深对于考研政治大纲考点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于时政热点内容的理解。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三严三实”考研政治除了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几个学科的内容外,还要考查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考研政治大纲规定,形式与政策主要考查当年1月-12月国内国内重大时事以及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考生除了要关注时政热点外,还要注意和前面四个学科结合起来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查。

时政热点: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

讲话。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内容: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必要性:不断巩固夯实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之义、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

从考查角度来看,“三严三实”属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即要考查考研政治毛中特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的建设考生要记住“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一条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三大目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当然对于党的建设考生要深入的学习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每个考点中包含的细节性的知识点认真复习。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网络安全新主张

国家安全观是考研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近年考研政治真题中也有所考察,对于国家安全观的考察角度来看,不会局限于死知识点,而是会结合时政热点予以考察。

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

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策观点:2014年4月15日,在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谈到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将信息安全等11种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而在谈到网络安全是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并将之形象地比喻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可见,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中重要的地位,而我国正在加强网络安全的法治建设。

考察角度: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上文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那么在考研政治的命题中应该如何准备这一考点呢。首先,关于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考生一方面要区分传统国家安全观和新国家安全观,但同时也要注意,新国家安全观包含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第二就会结合时政材料予以考察,例如“在现阶段应如何确保国家网络安全”,也就是要回答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具体的答案要点还要看题目考察的学科知识,如果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考察,措施一方面既要包括加强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建设,也要加强网络生活中的法律约束。而如果放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考察,答案要点就不固定了,考生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寻找答案,例如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地位、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网

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多边、民主、透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等几个方面作答。

由上述内容可见,即便对对于同一个时政热点,在不同的科目中进行考察,答案要点也会有不同,因此考生在看到相关考研政治时政内容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其中的考点所在,以应对具体问题。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剖析: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众所周知,考研政治共考查五个部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中第五个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即时事政治部分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时事政治主要是考查今年1月-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以及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而时事政治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第五部分考查的内容来命题,也可以结合现有考研政治大纲内容来命制其他科目的题目,例如和考研政治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的结合。因此,准备2016考研的考生一方面既要关注时政内容本身,还要思考是否与前面几个部分有联系联合考查。

时政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

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在今年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地位,考生需要多加关注,从考纲内容来看,上述时政内容最容易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考查,可以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而其中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又可以作为材料分析题的重要答题点,所以需要考生对于这部分考点加强记忆。当然,根据历年真题的命题形式特点,在材料分析题中也不会直接设置题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此类问题,更多的则是要求考生如何理解材料中的一句话或者为什么这么说,例如在此时政热点中就可以设置题目为“如何理解‘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或者“为什么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等。

由此可见,考生在复习相关时政内容时,也可以自己设置题目来运用学过的考研政治知识点进行解答,这样在考场中看到相关题目就不会感到生疏,而能够尽快的作出解答。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最近,四川骑车老人摔倒后反诬帮忙学生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幸好“天眼”还原事实真相,还正义学生清白。人们不禁要思考,扶不扶难道只能靠天眼吗?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如何保护“好心人”?法律能否“扶起”道德?引人深思。

一、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2015-07-27来源:人民日报)

患者及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7月24日,首次提交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让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了,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

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二、“扶不扶”引发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当道德需要法律支撑的时候,说明我们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已经失范。面对扶不扶这样一个道德行为需要法律的指引与保护了。法律一般只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道德却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下面我们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分析一下扶与不扶。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具有活动范围广、内容公开、对象复杂、活动方式多样的特征。因此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人们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本是传统美德,现在却被一些损人利已行为所破坏。既然善良得不到弘扬,那么就需要法律来惩恶。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正是对公共生活领域道德规范的支持。

(二)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一个人能否真正做到遵纪守法,能否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能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个人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才能成功的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讲法的前提是有法,《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好人法”的希望。希望国家早日出台正式的法律法规,让好人做好事不在有担忧。

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做保障,方能更好的保护好心人,才会杜绝不敢扶、不能扶的现象继续出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拿起法律保护自己,既做到助人为乐,又不让自身身陷两难。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考研的同学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对自身修养有所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