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

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

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
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

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

一、整理出优良学习习惯的内容

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校实际,以及教学结构改革的要求,通过反复实践改进,整理出学校优良学习习惯的内容。

(一)学习卫生

1.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按时作息。

2.科学用脑。

(1)上课前静息1-2分钟,自我调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连续看书学习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

(3)交换脑力活动内容,如读写交替、文理学科交替等。

3.科学用眼。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头正、身正、足平、臂开”,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握笔处离笔尖一寸。

(2)不躺卧看书,不在走路时和摇晃的车上看书,不在光线太亮或太暗处看书。

(3)看书1小时后休息,向远处眺望几分钟。

(4)坚持做眼保健操。

4.聚精会神,高效学习。

(1)强化“有意注意”。

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自觉将有意注意转移到学习活动上,努力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2)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

克服内部干扰,“命令”自己及时克服由于疲劳、疾病以及其他思想情绪等因素所造成的内部干扰。克服外部干扰,用“意志力”及时克服外部刺激的不良影响,锻炼“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并具有“韧性”。不能同时关注两个或多个兴奋中心,一旦出现“分心”或“思想开小差”现象,要用“意志力”及时拉回。

5.不断强化动力系统。

(1)立志。从小立下崇高的志向,树立学习的远大目标。

(2)严谨。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应付、急噪、肤浅是与学习成功无缘的。

(3)勤奋。勤奋是学习的最重要、最宝贵的基本品质。

(4)持恒。必须做到“持之以恒”,防止“冷热病”和“一曝十寒”。

(5)自信。坚信自己有潜力,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时刻牢记“天生我才不有用”。

(6)自强。要学会战胜困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7)谦逊。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8)独立。善于独立思考,有主见。

(二)制定学习计划

1.重视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纲领,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条件。

2.学期学习计划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个人学习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个人学习基础、优势与薄弱学科、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2)学习目标。总体和学科的学习目标,并量化、视觉化,阶段和期末对照自查。

(3)具体措施。改进方法、培养优良习惯、科学安排时间等。

3.计划要留出机动时间,要经常自查执行情况,及时反思、调整。

(三)课前学习

1.基本要求。根据教师、教材要求,以导学案、学习任务的完成等为载体和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自主拓展,做好课前复习和预习,扫清新课学习所需要的旧知上的障碍,找出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课的有效性。

2.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初步了解新课学习基本内容和知识体系,查找、温习与新课学习相关的旧知特别是解决存在的问题,知道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科学

安排预习。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科难度等特点分配预习时间,每个同学应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预习。

4.排除预习障碍。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动手探究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老师请教,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5.标记与记录。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导学案上用文字和下划线、问号等做出不同的标记,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四)上课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1.做好上课准备

(1)生理准备:课间到室外做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作剧烈运动。

(2)心理准备:上课铃响前1-2分钟,按“科学用脑”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

(3)知识准备:要要是通过课前复习和预习扫除学习障碍,初步了解新知。

(4)物质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工具书、笔记本、练习册、文具等学习用品。

2.领会学习目标

认真领会学习目标,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的要求,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并对照检查自己达成目标的情况,调整或补救学习。

3.自学

(1)自觉主动。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练习、主动反馈、主动评价。

(2)学思结合。边学习、边思考,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作用。贵在深入思索,切忌浅尝辄止,防止思想懒惰。

(3)学问结合。读书时要善于发现“疑点”,对思而不解的问题要记下,准备发问。

(4)手脑并用。要边学边作标记,对知识要点和重点要用不同的符号勾划出来。对有些内容还可以在旁边作批注、写体会。

4.观察与实验

(1)观察。①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做到先全面观察,再重点观察;注意进行对比观察和重复观察;坚持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

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必须认真、细致、准确,能抓住重点;善于捕捉特征和差异;及时进行整理总结。

③及时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切忌抄袭教科书或老师、同学的结论

(2)实验。

①实验前要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②操作必须安全、规范,要求独立完成的必须独立完成,要求合作探究的主动合作。

③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实验结束时写出实验报告。

④遵守实验室规则。

(3)提升实验与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与实验的过程,锻炼并提升观察力、

注意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是解决疑难、深化理解的环节,既可锻炼思维能力,又可锻炼表述能力,更能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1)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知道的、理解的表达出来,把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来。

(2)交流讨论时,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随便打断、讥笑别人,做好质疑、补充或纠正发言的准备。

(3)交流与讨论围绕学习目标和内容,讨论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4)对学习内容或者老师、同学的观点、答案主动质疑,并积极思考。

(5)小组交流时,声音响度适中,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照本宣科。

(6)全班展示或回答问题时,大方得体,语言、板书、演示等多种方式结合。

(7)在学习上有独立性,不盲从、不从众、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接受现成答案。

(8)相互帮助、督促、检查、评价、激励,实现共赢。

6.听课。

(1)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达到与老师思维同步。

(2)听课的重点应是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对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的概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3)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4)不仅要注意乐意做的事情,更要注意应该做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或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必须做到聚精会神。

7.课堂练习与检测。

(1)重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与检测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形成能力、达标自检、反馈补救的必要环节。

(2)边练、边思、边记、边巩固。

(3)认真、独立、按时完成。

(4)及时将自己的答案反馈给老师和同学,对照正确答案检查自己的正误并订正。

(5)当堂检测要及时对照答案自找批阅读,如实汇报检测成绩。

(6)建立错题集或纠错本,对错题简析原因并记下要点,主动采取措施补

救。

(7)学习、借鉴其他同学的解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路与特点。

8.学习笔记。

(1)记录的重点是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系统提纲,重要的图解和图表,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例,解题的规律和方法,疑点和难点问题,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等。

(2)注意听、看、思、记结合。笔记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不能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不能只顾低头记录,影响听、看、思。

(3)课后及时整理笔记,修正记录不准确的地方,使知识精确化。

(4)有些内容可记在笔记本上,有些内容可记在课本的边白处,还要学会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

(五)作业

1.重视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2.对作业的要求。态度认真、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收交、及时订正,保存完整。

3.作业前的准备。先看书复习,再动手做作业。

4.审题。仔细审题,领会题意,弄清韪的类型、条件、要求,然后下笔做题。

5.做题。

(1)准确:做到思路、表达、运算、结果准确无误。

(2)规范:严格按规定的格式书写,做到条理清楚、收发室规范、整洁美观。

(3)③迅速: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提高做题效率。

6.检查。作业完成后要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1)检查有无漏字、错字。

(2)逐步检查。即从审题开始,按做题程序一步步检查。

(3)如时间允许,可用另一种方法重做,看前后两个答案是否一致。

7.纠错。

(1)作业本发下后,认真阅读老师的批改及评语。

(2)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是题意理解不透、审题有误,还是计算粗心、用错公式?是知识运用不当,还是解题思路有偏差?等等。

(3)建立《错题集》。将作业练习及平时每次考试中具有典型性的错题,记

录在一边;另一边注明错在哪里,出错原因,并写出正确答案,以作借鉴。

8.总结提高。

一题多解。每做一道题后,要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有利于锻炼发散思维能力。

多题一解。每做完一道题后,还要多想一想,这道题与过去做的题目有什么相同之处?应怎样归类?这有利于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9.资料保存。

注意整理和保存习题资料,以便在复习中使用。

(六)复习

1.重视复习。复习是巩固记忆、深化理解、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复习还能接通走向新知识之路,即所谓“温故而知新”。课堂上的学习是“短时记忆”,只有经过不断复习巩固,才能变为“长时记忆”。

2.课后复习。

(1)及时复习。课后复习“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进行,做到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巩固。

(2)尝试回忆。所谓“过电影”。要合上课本,回忆复述课堂所学内容。可自问自答,亦可同桌互问互答。

(3)阅读课文。要统览全文,又要突出重点。可圈点勾画,在空白处记心得体会。这样,以后复习时即可“轻车熟路”,进入“书越读越薄”的境地。

(4)看参考书:有余力的同学,可看参考书,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

3.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是指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加工的过程。

(1)不仅要巩固记忆各知识点,而且要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成系统的知识。

(2)养成经常复习的习惯。各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可逐步拉长,而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可逐步缩短。

(3)变化复习方式方法,做到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各种方法(读书、做题、思考等)结合使用。

(七)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读物、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等。课外学习有利于更好地领会课内所学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锻炼

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阅读课外读物

(1)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最好请老师帮助挑选。

(2)写出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3)可在书上做各种标记。标记符号可自己规定。

(4)学会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

(5)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阅览室。

2.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所有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其他课外实践活动。

(八)考试

考试是检查自己的知识、技能及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1.正确对待,考试消除精神压力。

2.答卷时沉着应战认真审题、先易后难、做后检查。

3.认真书写,追求卷面的整洁、美观。

4.遵守考场规则,做到诚实守纪。

5.考后认真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