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教师专业分类发展制度

小学教师专业分类发展制度

小学教师专业分类发展制度
小学教师专业分类发展制度

小学教师专业分类发展制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是衡量职成熟的重要目标,实现教师专业化就是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论以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全员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形成远期和近期目标,形成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计划,有方向持续性发展。我校教师分类专业发展目标及制度如下:

一、学习与研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将新课程付诸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阶段和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是关键,是基础,要加强新课程改革有关内容的学习。要把学校统一组织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及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学习内容:

1、学习《走进新课程》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国内教育科研信息

4、国内教学先进理念,方法,案例等

二、开展教师培训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高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我国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有萧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再好的改革,方案也难以发挥哦优势,故此,必须坚持培训先行,做好全方位,分层次,按阶段分期的教师培训工作。

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时计划地进行。每学期检查学习笔记,并且进行问卷测试,视教师学习情况,记入年终考核。

三、培训方式:

1、创设条件,使校长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由市、县主办的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班。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培训,如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网络资料。

3、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采取通识培训与参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4、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主办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经常开展校际交流,开阔视野,学为我用,不断提高。

5、提高专业文化水平。

四、分类发展目标:

(一)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目标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在近三年内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1、实施“帮扶工程”,拜师结对子。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

(2)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请专业化教师进行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指导并临场练习。

(3)每学期上2—3节汇报课,每周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

4、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单元或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十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学期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

6、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积极参加评课。每学期听课30节,

7、每学期有1件精品课件。

(二)40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40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

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每学期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4、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20节。

5、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请专业化教师进行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指导并临场练习。

6、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件精品课件。

(三)40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帮带徒弟,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1、每学年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利用每周一例会后时间请专业化教师进行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指导并临场练习。

5、每人带一名徒弟,做好传帮带工作。

五、主要措施:

1、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2、通过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提倡同伴互助,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4、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5、榜样示范引领,实现自主培训。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2019年作文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提出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六大管理职责之一,并明确了学校施行教师管理的三大任务: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在三项管理任务之下,又提出了13项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教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 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其特殊之处在于,是通过立德树人缔造民族的未来。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阐释了教育的重要性。把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既体现了对教师管理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师管理的发展方向,即把师德建设与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这是《管理标准》的一大亮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立德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下,

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师德优良传统,是当今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标准》把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契合当今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2008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管理标准》更加细化了学校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提出“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突出了“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给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具体落脚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本质的关系。“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主体内容,也是教育一贯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都在发育中,应倍加呵护,避免对学生造成人为伤害或不良影响。因此,《管理标准》特别强调:“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些要求也是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当中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教师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是对教师公正、廉洁从教提出的具体规范,也是当下时代要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制度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此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依据“充实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培训重点,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原则。 二、对象及范围 重点培养在教学实际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各级重点学科的后备带头人和教学急需的一线教师。全体教师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且自觉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师培训。 1、每位在职人员须积极参加师培工作的有关的学习及会议,按要求认真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笔记,积极参加座谈及交流。 2、对校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基本功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等工作及时参加并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3、为骨干教师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他们能定期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争当优秀学员。 4、校内将结合上级工作安排及校内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对在竞赛活动中获奖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对不能完成师培工作任务的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三、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1、骨干教师要经常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指导青年

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如何上课。 2、骨干教师要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并提出宝贵意见,认真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 3、骨干教师要带1——2名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给青年教师做示范课,青年教师要做汇报。 4、骨干教师要每学期写一本优秀教案,一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一篇课后反思,青年教师要写出一份优秀教案,一篇科研论文,一篇课后反思材料。 四、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1、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处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培训重点一是师德,二是基本功。 2、建立拜师制度。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即新毕业入校任教或调入本校的青年教师)均要拜一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拜师后的第一年青年教师在新课之前都必须听师傅的课,消化后再上课。 3、新入校青年教师入校后在暑假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学校岗位和职责、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再排课上岗。 4、青年教师的教案必须认真规范。新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 5、每学期青年教师都要开一节以上的公开课。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笔记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一、教师专业化动因(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非专门化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① 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② 社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1681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 1 / 22

(La Sall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 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 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 1810 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 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 1833 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①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②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 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刘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 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 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 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 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 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 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 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 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管理 第二条德才并重 第三条制度规划 第四条注重培训 第五条鼓励冒尖 第二章规划制度 第一条师资建设 第二条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 第三条思想素质 第四条教研教改 第三章教师分层管理制度 第一条新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二条有经验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校本培训制度 第一条适应期的培训 第二条探索期的培训 第三条建立期的培训 第四条成熟期的培训 第五条平和期的培训 第五章教师管理的创新制度 、困境中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一条问题界定 第二条陈述目标 第三条政策介入

第四条时间表制疋 第五条资料收集 二、教师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学习管理制度 第一条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第二条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第三条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条构建开放的教研活动模式 第五条追求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师关系的协调,来构建合作型教师专业发展群体;通过对学校组织结构的再设计,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再配置,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与资源保障,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及有创造力的教师。 第一条加强管理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措施有力,组织落实, 工作到位。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管理,以“人本”的思想感召人,以“民主”的思想凝聚人,以“科学”的思想约束人。 第二条德才并重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德才并重,要求 每一位教师树立“四个观念”、实现“六个发展”。“四个观念”即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奉献的观念;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观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观念;为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六个发展”,即在学历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工作上,从“守摊型”向“开拓型” 发展;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 向“终身型”发展;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 第三条制度规划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必须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目光来制定规划。我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每五年制定一个规划,每年制定一个计划,使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稳

教师培训制度及措施

教师培训制度及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也随之开始。培训抓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对课改的管理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使课改实验能稳步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教务处要把推进课改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责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二)、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增强使命感,强化课改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1)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3)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 (4)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从单纯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 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我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处于成熟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阶段不同,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任务也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仅属于自己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我们把德耶弗斯划分的新手阶段和优秀新手阶段统称为新手阶段,是指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培训实践,新手阶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在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手阶段的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获得放在重要的位置。这里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作者:lyc 文章来源: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点击数:97 更新时间:2005-5-14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于发友 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逐步成为 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已逐步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都提高到大学毕业以上的水平,一般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同一教师培养机构分别培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在学历培养程度上没有差异,只是所学课程有所不同。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提出,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以硕士毕业生为主,要求设置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相衔接的六年一贯制教师培养课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受过较长时期专门训练的职业。可以预见,未来的教师专业,,将是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汇聚的行业,也是一个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将逐步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广为流传,这种观念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目前人们几乎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作了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从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到埃利奥特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再到凯米斯等人的“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是对教师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强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师教育改革, 并要求发挥教师在任职学校的作用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做统盘考虑、整体设计。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通过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今世界许多先发国家,已彻底改变过去只有师范学校或大学培养师资的单一型的师资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在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空间下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师范生可以接受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同的四年大学文理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使其学术水平不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接受一个相对独立和集中的阶段(1—2年)的教育科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起来,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相

最新-教师工作制度精品

教师工作制度 为了树立我校教师的师德形象,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合乎规范地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制定我校教师工作制度: 一、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班期间,因公因私外出者,应向学校有关领导说明情况,报以方位,特殊情况可事后补假或续假。 二、办公期间不串岗、不闲聊、不干私活、不大声喧哗、不看与教学无关的书报,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 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穿戴整洁、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相互尊重,每周一准时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 四、严格执行三表,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随意调课,移动电话不得带进课堂,在授课中途不出课堂(因病除外)。 五、预备铃响,及时到达教室门口,目视学生;上课铃响后,师生互致问候。在教学活动中,态度和蔼,亲切大方、精神饱满,不坐着上课、不接电话、不接待客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六、保持校内清洁卫生,不乱抛杂物,不随地吐痰,办公桌上的簿本要堆放整齐。 七、通讯工具不带进课堂,开会时,通讯工具一律设为振动。 八、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良好秩序,尤其是需要变换上课地点的课,教师要提前组织学生到位。

九、加强学生的卫生教育和管理,任课老师保证上课期间的教室 卫生。 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教师出勤制度 为了严肃学校劳动纪律,强化对教职工出勤的考核,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结合上级有关规定和我校的具体实际,制定本校教职工出勤考核制度: 一、教职工必须正常出勤,按时签到,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二、所有教职工有事要履行请假手续。领导成员向一把手校长请假,其他教师必须向分管校长请假,否则视作旷职。 三、长期病假、事假、婚假、产假、丧假(直系亲属和家庭主要成员),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超过规定假期的按事假处理,重病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病、事、婚、产、丧假期间的寒假、暑假、星期假日、法定假日列入假期一并计算,不从中剔除。 五、对女同志因节育措施不力,多次怀孕实施人工流产者,只给予一次流产假,其余视为事假处理。 六、经批准参加的函授或自学考试、培训及外出学习等,按公出处理,但必须按时返回,否则按照旷职论处。 师德建设工作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知识转型(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知识转型(一)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代写论文可划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各发展阶段所要完成的知识任务分别为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转化、实践性知识的定向迁移和从实践性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化。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知识转型的范式进行研究,以便在帮助教师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促使专家型教师积极地生产和创造知识。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知识转型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2〕: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3〕。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4〕,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4〕,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笔者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精编版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刘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制度学习资料

果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我校将着力构建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评估机制,建立和推行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一、评价目的 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及科研等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评定,我们的目的是: 1、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为了学校领导能够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评价原则 为使我校的评价制度做到科学、合理、民主、公正,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扬长避短、知不足然后进,真正起到了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重发展轻奖惩原则 3、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原则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5、科学性原则 三、评价周期(一学年) 1、评价周期为一学年时间。 2、为了便于管理,评价周期在每年9月份开始 3、当第一个周期完成后,第二个周期将立即继续启动。 四、评价内容 1、师德师风,权重分10分。 2、德育工作,权重分20分。 3、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权重分50分。 4、教育科研,权重分20分。 五、评价步骤 对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评价分三步: 1、月考评。教师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月考评由学校行政和德育处负责,值周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常规及业绩、教育科研月考评由教导处负责,各教研组长参与。 2、学期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期考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各工作小组负责。 3、学年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年考评由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教导处、德育处及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该项考评的资料、数据等,供领导小组参考评价。 六、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工作小组机构

教师培训制度-计划

教师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以均衡发展工程拉动全校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整体提高。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因人制宜,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要,切实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促进教学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为我市教育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二、培训职责 校长是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负责人。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由其它副校长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校教导主任和校骨干教师形成的骨干力量,带动和促进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各负责人要明确职责,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 三、培训规划 制定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为中心,以贯彻新课标为原则,以探讨新的学习模式为目标”的发展规划。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本质区别,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个体发展的,具有本年组特点的教研目标及培训实施计划,每个教研组要研究确定一个培训主题。 四、实施原则

1、实行“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完成校本培训。因而必须将个人,年组培训与教研科研相结合。形成年组间、同志间的互动、互助和集体研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2、教师积极自主的学习原则。教师是学校培训的基本元素,教师只有在校本科培训过程中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观念,探讨新方法、研究新问题,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及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一、保障 学校要为校本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充足的学习时间,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学研究的场所及相应的资金和物质供应的各项保障。 二、评价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学校评价教师以及教师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培训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培训向正效应发展。 三、奖惩 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评选职务聘任的条件。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年组及个人在各项评选中优先考虑。

最新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师资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 ( 一) 目的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1 、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 、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3 、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 、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勤:是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合格: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合格:政治业务素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1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自主管理学习制度 自主管理,指教师自己做主,自觉的约束个人行为,而达到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里我们所说的“自主管理”专指学校从管理角度,为教师发展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一种“我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团队意识;提供一种“自主管理”策略。“自主管理”学习制度如下: 一、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1、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采取统一选材命题与自主选材命题相结合,重在学以致用。 2、学习方式: (1)个人主动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建立读书检索卡、知识卡、网上收集等, (2)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3)主动外出参观、认真听取专家辅导、反思学习。 (4)多与领导、同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速递交流。 3、监控方法: (1)学校定期组织自主学习大盘点交流活动,评出学习标兵。 (2)利用网络上传学习内容、方式、体会,提高个体学习质量。 (3)对应知应会的理论,不定期进行开卷和闭卷反馈,促教师主动学习。 (4)期末对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二、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对学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开展“剖析问题、改进工作我支招、一事一议”等研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搞调查研究、自我修改措施、自我实施改进方案、自我监控实效。学校对采纳的高招提议者给予奖励,提高教师务本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经常组织有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找——夸——比”的策略,凝

聚团队的向心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在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中不断进步成长。 2、利用展板宣传教师群体教改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3、运用教育科研信息台,教师自愿展示理论学习自创格言、展示课改我支招的新经验。 4、结合实验课题每学年撰写1——2篇论文、案例,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5、学校每学期出版教师自编的“劲园奇葩”集锦册。 教研组长管理制度 1.教研组长的确定采取自愿竟聘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2.学校管理强化教研组长管理效益,以开展争当先进教研组的活动为契机,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定期对教研组长进行工作汇报、质量监控、业绩考核、奖励等专题培训,使教研组长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 4.创建教研组文化,提高教研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形成教研组独特风格。 5.教研组常规工作规范做,重点工作创新做,出现问题及时做,应急工作互助做。 每学期末要用网络形式进行教研组工作特色总结、交流,由教工推选出先进教研组,给予表彰奖励。 柏润萍:张海军 3、支部定期组织党员交流积极分子情况,人人做教师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定期组织党的积极分子开展推优入党评议活动。 4、教研组负责本组教师的思想工作,争取一般问题不出组,大问题与领导协商共同解决。 5、领导班子,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自我批评,改进工作。 6、学校在重大问题,召开教工代表会,发动教工代表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五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五年规划 2016-2020学年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谌,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也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努力使教师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着力打造一支讲师德、爱学习、肯钻研、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阶段目标 1.2016学年:分析校情,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与学年计划。启动培训工作。搭建

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安排好各学科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1)学习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邀请市、县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走进学校指导、交流,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培训。 (2)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科研工作,定期组织研究性工作例会,开展专业发展论坛、经典课例(案例)分析、教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等多种研究活动,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成果;积极向核心期刊推荐发表优秀论文。 (3)引领平台。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各类示范展示活动,诸如课堂教学展示、教科研专题研讨、青年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科研成果发布等等。在每年的展示活动中,展示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实例和科研成果,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引领全校教师专业成长。 2.开展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教育思想研究。以教师成长为研究目标,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范例,通过鼓励教育创新,培植教育特色,催生新鲜教育主张。 (2)德育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开展研究,创新德育工作经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一批德育骨干,带动全区德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3)教学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节奏、方法、技巧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教学研讨,形成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例(教案、学案、课堂视频等),供校内同学科教师观摩、借鉴。力求推出新经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各项制度和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制度 1、教师应认真做到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教案,作业有批改,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带好教具准时上课。 2、上课前三分钟,学生应进教室,教师应在教室门口准备上课,应准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3、课堂要以《课标》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遵循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包括用好校内现有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上课时不能坐着讲课,不许在课堂上吸烟,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6、上课时教师应仪表端庄,板书工整,为人师表。 7、上课时要严格课堂纪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坚持普通话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生动、简炼,教态要端正。 9、严格按功课表上课,未经校教导主任同意不得擅自互调功课。 课堂教学考核方法 1、教师每学年至少讲一节观摩课,否则按“良”计分。对特别突出的课,可在优的基础上加到1分。 2、其余教师每学年至少讲一节汇报课,根据评委会的考核结果计分,若自己觉得不满意,可申请重讲,给两次重申机会。 3、凡受学校指派,承担研究课、观摩课等做课任务的,根据课的质量加0 .5到1分。 4、课堂教学的一学年考核一次,一般在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 教师作业辅导制度和考核办法

1、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分为必做、选做和思考三种,每种习题教师都要先做一遍。 2、3-6年级数学科目学生要有错题本。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适当地写出评语和记录。 4、作业量不超过有关规定,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而注重布置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 5、学校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和与学生座谈的形式考察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辅导情况。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激励广大教职工树立育人为本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成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体在职教职工。 二、考核内容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从依法治教,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三、考核办法 考核的基本方法是:学校考核与师生、家长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