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_黄新荣

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_黄新荣

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_黄新荣
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_黄新荣

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2期

在档案学研究繁荣的表象中,存在着研究“失范”的问题。这里的“失范”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学术规范的缺失,又可细分两个层面:一是学术道德规范缺失,如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二是论文制作规范的缺失,如缺少引用、参考文献等。第二则是档案学对研究方法的不重视,造成档案学的研究不严谨,或者对数据处理不当,或者逻辑推理不严密,研究结果缺少必要的效度和信度。比起第一种“失范”,笔者认为第二种“失范”更可怕,因为它让我们认真地研究的结果变成了“学术垃圾”。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方法的欠缺或“失范”,会阻碍档案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档案学的研究水平,还档案学应有的学术尊严,成了近期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从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

育的角度提出一些构想,供大家探讨。

1档案学研究中研究方法教育的重要性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方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事情的成功和失败。进行科学研究,也要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李怀祖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以有以下作用:“第一,有基本规范可循,少走弯路,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有规范便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促进,在评价中取得共识,便于沟通;第三,有利于参与国际学术讨论。”[1]郭建安认为“科学而规范的研究方法标志着一门学科的成熟,采用科学而规范的研究方法才能构建一个相互探讨的学术平台,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2]

正因为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西方国家的社

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

黄新荣

1,2

吴建华

1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93;2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摘要]本文指出研究方法对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对研究方法的不重

视的情况,提出了加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课程设想,包括:开设研究方法培训班,建立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措施。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279.2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research method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analyzing the situation that research methods do not pay attention in post -graduate education in archival science,it proposes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research methods education in the archives graduate,including:organizing of research methods training classes,to create research methods courses system,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Archival science;Graduate education;Curriculum

62DOI:10.16113/https://www.sodocs.net/doc/6215802155.html,ki.daxtx.2012.02.018

会科学教育中对研究方法教育非常重视,在高校中开设的与研究方法相关的课程有研究设计、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学等多门课程。我国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也都非常重视研究方法教育。如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一课被列为社会学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许多社会学专业还开设有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调查研究方法等课程。管理学中,《管理研究方法》被列为管理科学类研究生的必修课,李怀祖、马庆国、孙国强等多名学者编写了管理研究方法的教材,此外,有关统计学、定量分析等方面的专门教材也数量众多。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使得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逐步得到了社会乃至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我国档案学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办档案学本科教育的高校已达32所,而取得档案学硕士培养资格的高校达25所,博士生培养资格的高校5所[3]。高校已经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从档案学研究的人员构成来看,档案学研究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但是,有学者分析,档案学研究中“定量研究较少、定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纯理论性研究较多,大多数文献缺少事实和数据的支持”。“一些学者在研究时候很少实地调研和考察具体实际,只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普遍性原则和想法,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4]可以看出,缺少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数据的支持是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是研究方法问题。

因此档案学要想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教育。高校是培训档案学研究人员的摇篮,其对研究方法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2档案学在研究方法教育中存在问题

2.1档案学专业对研究方法课程不重视

我国档案学专业培养层次分为本科、硕士、博士,其中硕士研究生是档案学研究人员培养的主体,一是因为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众多,培养的人数多;二是研究方法的形成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它受研究者已有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大,“荀子不招收25岁以上的弟子,原因可能就是成年人思维定势难以重塑”[1],所以研究方法的教育也应宜早不宜晚。但是,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较少涉及到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将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本次调查的重点。笔者借助2011年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国获得档案学硕士招生资格的高校25所,2011年招收档案学硕士的院校是24所(西北大学尚未招生)。2011年档案学教育指导委员发放给各高校调查表,共收到20所高校发回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笔者对这20所高校所开课的硕士课程进行统计,发现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的高校仅有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湘潭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6所,仅占20所高校中的30%。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的硕士教育中,对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不高。

另外,通过CNKI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以“SU= '档案学'and TI='课程'”作检索式进行搜索,共检索出探讨档案课程设置研究方面的论文68篇,通过进一步筛选比对,专门研究档案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论文仅2篇,其中卞昭玲认为可以将档案学专业硕士生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其他专业课程又可以分为六大模块[5],而这些基础必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中,没有一门涉及研究方法。

2.2档案学研究中对研究方法问题缺少研究

与其他社会科学对研究方法的重视相比,我国档案学对档案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也比较少。表现为:一、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探讨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教材或著作。二、探讨档案学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少。通过CNKI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笔者以SU='档案学'and TI='方法’作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检索出论文69篇,剔除与研究方法不相关论文后,仅得到41篇探讨研究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对这41篇探讨档案学研究方法的论文进行分析,这些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档案方法论的探讨;二是对档案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的探讨;三是探讨系统方法、数学方法、文献计量方法、比较方法等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总体上,学者们认为“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档案学研究特有的研究方法”[6],档案学主要还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发展档案学专门的研究方法,是档案学界的一个长期任务。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主要注重的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研究方法的教育和培训。研究方法的教育的缺失,也直接影响了档案学的研究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填鸭式地灌输各种知识在短期内会取得显著的功效,但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并无益处。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研究方法的传授,但由于缺乏专门的课程设计而往往散乱而不系统。“研究生当时或许觉得有所收获,但在具体论文创作和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是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7]因此,在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开展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

3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建议

3.1加强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与培训

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

学科,它是隶属于管理学下的学科。档案学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但管理学科乃至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合于档案学的研究。因此,引进和吸收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档案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习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对档案学研究方法的探讨,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也必然会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作为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下位学科,也应遵循这些学科进行研究的一般规律。在档案学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之前,向其他学科学习,就成为提高我们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式。

我国社会学、管理学界举办研究方法培训班的形式,就非常值得档案学借鉴。社会学在1980年和1981年在北京举办两届“社会学讲习班”,由费孝通、雷洁琼等知名学者讲课,同时邀请香港和美国多名社会学教授来讲课,后来李沛良将讲课的讲义整理形成了教材《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8]。管理学界也是这样,199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一期管理学研究方法培训班,主要的参加者都为国内大学的年轻教师。后来又办了多期,每期都有大量的想参加的人由于人数限制而没能参加,所以徐淑英等人组织编写了《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9],该书在豆瓣(https://www.sodocs.net/doc/6215802155.html,)上9.3分的高分,说明了大家对该书内容的充分肯定。各种培训班、研讨班的举办,提高了大家对研究方法学习兴趣,也规范了该学科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

借鉴社会学、管理学的经验,笔者设想由已经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的高校老师,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档案学研究方法,其成果可以联合编成教材,在各高校推广,必然会对档案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和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2构建档案学研究课程体系

由于档案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档案学的研究方法也的确表现为“多元化”。但是,无论其怎么多元化,都是可以用几门课来构成一个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笔者认为,应该由以下课程组成:(1)管理研究方法,(2)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3)文献计量分析,(4)社会调查方法,(5)应用统计学。

首先,管理研究方法一课应该是对所有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一些优秀的教材,如李怀祖的《管理研究方法论》、孙国强的《管理研究方法》,甚至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些教材从研究原理、方法和实践进行基础性的介绍,以便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介绍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的特点;(2)介绍研究的基本要素;(3)研究的过程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变量设计、调查设计等;(4)数据观测与搜集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方法、调查访谈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测量方法等;(5)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逻辑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评估方法等;(6)课题研究方法,包括课题申报方法、课题研究过程、研究论文撰写方法等;(7)学位论文写作方法;(8)学术道德。

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一课在许多大学的本科阶段已经开设,在研究生阶段,应该着重讲述各类信息源的综合获取方法,包括各种文献数据库的特点与选择,检索策略的制定及检索式的构造方法,检索分析工具的应用等等。任何研究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已经被收入了各种数据库中,中文有CNKI、VIP、万方等、英文有WOS、LISA、PQDD、ProQuest等,有人说在网络时代,研究者研究的起点是一样的,因为大家都拥有一样的数据库资源。我们缺的不是文献,而是检索文献、发现文献的能力。因此文献检索能力是一项基本技能,而许多研究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笔者在阅读档案学期刊论文时,经常发现某些研究生写的论文存在检索不全、引用数据陈旧等问题,说明我们的许多研究生还缺乏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文献计量分析一课是情报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用数字、统计学的方法对知识的载体文献进行定量化的研究,其得出的一些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科学研究和科学评价与管理之中,如期刊评价、学术影响评价(影响因子、H指数等)。科学信息、数据爆炸导致了科学研究的模式变化,即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聚集和分析,特别是海量数据分析,形成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模式——

—即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的“第四范式”[10]。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人提出了“战略性阅读”,——

—“在面对重大复杂问题和自主创新的挑战时,科研人员和科技决策者越来越依赖战略性阅读来帮助他们梳理科技发展的结构,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探索和决定(大到宏观科技布局,小到项目逻辑路线)所需要的方向与路径,这时,重要的往往是同时阅读许多文献,辨析和组织相关的内容,鉴别和分析可能的趋势方向和路径。”[11]因此网络信息的计量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一些分析软件。对于档案学的研究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调查方法一课原本是管理学、社会学的一门方法课程。通过文献获得的毕竟是第二手资料,而作为管理研究者,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我们的理论就是空泛的。而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者深入工作实践,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的重要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观察法等一系列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从选题的确定及明确化、量化指标的确定、量表的设计、调查方案及抽样方案的确定、调查表的预评估,调查的实施、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科学严格的程序保证了取得的数据的信度及效度。而笔者发现档案学中的许多调查的调查表设计得很“随意”,抽样也很随意,这样的研究只能是“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

应用统计学也是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方法课程,和社会调查具有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标、抽样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等,可以说是社会调查的后续课程。有些研究者辛苦地设计了调查表,取得了数据,却因为没有掌握分析方法而达不到研究目的。“给本来可以很完美的研究留下了缺憾。”[12]因此,统计学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以上这些课程,有些内容有重合,各高校没有必要完全按笔者的方案全部开出,可以进行有机的组合。但笔者认为这些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是每个研究生都应该掌握的。

3.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种研究方法的讲授不仅要求任课老师在理论上分析清楚透彻,还要求注重操作应用。如在进行选题时,除了讲授外,可以让学生选择题目,然后查资料、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由老师点评,这样,通过一个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又锻炼了文献分析能力。在教授问卷调查时,除了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外,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选题,自己设计问卷,自己进行调查,并学会评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总之,由于方法论涉及到思维模式,不经过练习,仅凭理论讲述是达不到效果的。

另外,在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研究工具的教学。如在文献检索阶段,围绕一个题目找到的文献可能有成千上万篇,如何统计?可能需要利用BICOMB这样的辅助统计软件;查找到大量的文献如何分析?可能需要利用CiteSpace、HistCite等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找出有价值的文献有可能以后写文章时还要用,如何管理?需要利用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软件;调查数据如何分析?需要利用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熟练运用这些研究辅助工具,不仅会使我们的研究效率提高,也会使我们体会到研究的乐趣。

没有科学的方法,自然没有科学的、令人称道的研究。然而,“任何研究方法或研究逻辑只能对一门学问的研究过程给予形式化的界定,并不增添所需要的专业内容。”[1]“研究方法论研究得再透,也培养不出研究天才,甚至不能保证得出一项多么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可以培养出合格的研究人员。”[1]因此,要对研究方法课程有个正确的认识,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仅仅是为了走出档案学研究生培养的误区。

另外,在开设研究方法课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科学研究不是为发表多少篇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新知识[9],研究论文仅是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分享。而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确保了我们的研究更加严谨,经得起别人推敲,研究成果对别人才有借鉴价值。实证精神的实质是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没有正确的研究态度,任何学术规范都是空谈。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建安.论犯罪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5):87-90.

[3]徐拥军,张斌.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1(5):80-88.

[4]王广宇,蔡娜.我国档案学与档案专业教育发展研究述评[J].山西档案,2010(04):14-18.

[5]卞昭玲,刘亚娟,李肖军,等.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 (04):67-71.

[6]陈永生.档案学论衡[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

[7]张声海.浅谈社科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32-35.

[8]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Jim Gray.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M/OL].2009.https://www.sodocs.net/doc/6215802155.html,/en-us/collaboration/fourth-paradigm/.

[11]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12]于英香.档案学术研究“麦当劳化”置疑——

—从研究程序规范的视角考察[J].档案学通讯,2007(5):7-10.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 简答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论述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 3、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4、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 5、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化2、“三纲领八条目” 3、“稷下学宫” 二、简答题1、教育的政治功能2、“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德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1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例举,并就其中一例说明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 二、简答 1. 简述德育途径 2.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 杜威教育思想

在职研究生是什么学历

在职研究生是什么学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的在职人员都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求未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职研究生正好是在职人员可以报考的渠道,许多的在职人员都纷纷报考在职研究生,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获得证书。那么,就有人会问,在职研究生是什么学历呢?接下里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我国,在职研究生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但又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职研究生一月联考属于学历教育,考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生一起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通过初试和复试后可入学学习。毕业后可拿到硕士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则属于非学历教育。毕业后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结业证书,而没有毕业证,所以最后报考者的学历水平还是报考前学历水平,并未发生改变。 在职研究生分为一月联考和五月同等学力申硕两种报考形式。一月联考是可以拿到双证,但是考试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报考条件也比较高。五月同等学力申硕相对于来说,是报考形式中最为简单的,条件也比较低,而且,五月同等学力申硕的免试入学也吸引了大批的在职人员前来报考。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在职研究生学力的介绍,考生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报考在在职研究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形式,要量力而行。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 学 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是一 所以人文社会科学 为主的综合性研究 型全国重点大学, 直属于教育部,由 教育部与北京市共 建。目前学校是国 家“985工程”和 “211工程”重点 建设的大学之一。 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 EMBA 艺术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 计算机哲学 市场营销法学 国民经济学网络经济学 历史学项目管理 传播学新闻学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简介 南开大学 劳动经济学金融学南开大学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直 属,国家“211工 程”和“985工程”, 入选首批“2011 计划”、“111计 划”、“珠峰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 育培养计划”,被 誉为“学府北辰”。金融投资与公司金融金融管理与理财规划 金融投资与证券实务金融投资与理财风控 财务管理与财政税收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资本市场与会计EMBA 行政管理MBA 法学西方经济学 国际金融与投资世界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财务管理 财政税收与金融实务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进出口管理与战略 教育学心理学 国际政治学风险管理与私募股权 民商法经济法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优势 上海财经大 学 财务管理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直属的一所以经 管为主,法、文、 理协调发展的多科 性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经济学金融管理与投资分析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 法律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决策 新闻学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金融信息工程法学 财税法证券法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 一、命题的由来 1.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实现优质教学的过程 ①什么是优质教学? 在先进理念的观照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合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 ②优质教学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程的现实。 教学是各育各科具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教育的优质、均衡生成于优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没有优质教学的教育,承担不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①20世纪由各国独立完成的世界29项重大发明中,美国完成了19项,英国和德国完成了其余的10 项,而美国解决了29项中22项重大发明的应用问题。 ②《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总人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的科学竞争力位列世界第24位,技术基础水平排名世界第42位。 ③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3—2004全球竞争力(主要比较科技水平、政府效率、宏观经济环境)排行榜中,芬兰、美国和瑞典分别名列前三位,中国排行第44位,俄国第70位。 国家竞争力的不足,受制于科技实力的不足,更在于学校育人中优质教学的不足。 3.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优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①主要进展 ●教学、课堂及教师专业发展与之相关的内涵因素被各级教育领导层所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成为关注与服务学生的中心。研修中心正在启动“新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些学校已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 ●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学科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实际,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差异教学,小班化教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面对一些学困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②主要问题 ●研修中心听了中小学各学科共417节课,发现在常态课中教学陈旧,效率不高的C级课仍占一定比例。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表现在:注重机械识记,忽视能力培养;照本宣科,对教材没有处理,没有拓展;教学方法、手段比较陈旧,以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少有发挥。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不够,节奏较慢,重点不够突出,不注意训练的有效性,没有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感悟方法产生应有的情感态度。有的是由于周课时数的增加,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足,产生了稀释教学内容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心得体会: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最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词,我们不仅需要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更要探索“怎样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办法。 满足高校实践之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高校在选择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上进行了艰难的探路摸索,呈现出移植借鉴、数量增长、重点提升、质量发展等四大阶段性特征,可称之为以学习借鉴欧美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的“模仿式发展”、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以“211”“985”工程为主要特征的“非均衡”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从历史溯源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意境的“本土”政策语汇,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双重发展历程而出现的一个概念。25年来,尽管“内涵式发展”的议程时有时无、目标时重时轻、含义时大时小,但政府和高校对内涵式发展的追求“一直在路上”,对高等教育根本属性及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既是高校实践之需要,也是教育规律之诉求。 适应高校需求之变 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高校要走出“象牙塔”,主动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重心转移、发展动能转换形成历史性交汇,必将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重塑民族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颠覆传统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也将重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确定发展方向、制定教育政策、深化综合改革的根本依据。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复杂、非线性的社会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美国的“硅谷”,法国的索非亚科技园,日本的“筑波”和我国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光谷”、台湾的“新竹”等,都是高等教育为全球产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十四五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

中医学院 研究生学院“十四五”(2021-2025) 发展规划 一、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 (一)主要发展成就 1、组建机构。 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后,即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成立后,逐步组建完善了工作机构,目前共有职工六名,分设行政、招生、学位、培养、学生管理五个工作单元。根据职工个人专业背景情况及工作需求,认真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恢复独立建制之初,即将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确定为全校的重点工作。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取得联系,表达我校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的迫切愿望,并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主持协调下,与医科大学进行了原有授权学科的划分。经周密组织,精心准备,于2020年2月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确认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20年4月对我校整体办学情况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5月12日下发《关于中医学院和医科大学有关学位授权事宜的批复》,正

式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3、新增多个学位授权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时,明确我校具有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除以上从医大划转的授权学科外,又积极与各方沟通商洽,在2020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中,取得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同时具备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全国十七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至此,我校共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大部分中医药类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与专业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4、做好招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现平稳过渡。 (1)认真做好现有医科大学学籍在校研究生的注册、考勤、学年鉴定、中期考核、开题、复试、论文答辩、学业奖学金评定、学位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保持了研究生的思想稳定,保证了培养质量。 (2)建设新增我校附属医院、神威药业集团两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场所保障。 (3)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制订了《2020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

“智慧教育”引领内涵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215802155.html, “智慧教育”引领内涵发展 作者:王涛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年第09期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明确指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创造潜能的人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不断自加压力,以“智慧教育”为抓手,立足“卓尔不群,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学校办学品质的再次飞跃。 夯实基础打造智慧校园 积极打造“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现代化信息环境,为智慧教育营建良好的智慧环境。 加大投入,打造多元智慧教学空间。宜昌市第十六中学智慧教育于2015年起步,多方筹资先后建设3个“智慧教室”,为24个班级新装液晶鸿合一体机,实现升级版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同时引入纬创教学平台和“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确定4个试验班级开展智慧教育探索。学校由点到面,由过去单一局限于功能室的智慧教学转变为平板、手机进教室,微课、鸿合i学资源进课堂,有效推动“智慧课堂”的常规化研究,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平台应用,构建数字智慧管理体系。依托网络平台,优化教学管理。2014年,学校率先 利用“智学网”实现网上阅卷、自由组卷、质量分析,打破时空局限,时时可查,处处可改。减轻教师阅卷负担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2016年,学校依托“宜昌教育云”平台丰实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家校交流空间,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借助网站微信,打造互动校园。学校更新门户网站,搭建微信、微博平台,既集合学校日常事务,又彰显学校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2016年,学校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展综合实践课 程“最暖家书”的评比活动,点击率突破一万。2017年,学校新开发“数字校园管理平台”,集考勤检查、校务巡查、招生宣传、设备保修、选课报名、校园消息、班级管理于一体,借助互联网,以其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校内教务管理、家校有效沟通的智慧窗口,为学校智慧教育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增设监控装置,保障校园安全。目前学校在公共区域设置有41个摄像头,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 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教研共享平台。依托优质学科资源网,如中学学科资源网、智学网、鸿合i学资源网和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学科资源等,整合学校现有校本资源库,丰富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智慧教育论文库、卓园微课视频库,初步实现智慧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和体系化。

《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模式讲话》

《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模式讲话》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校长、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探索新时代的临川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让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临川教育人的责任和理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致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打造优质特色校的发展之路。 十二小开放日五所北师大项目基地校。一小、二小、七小、十一小、十二小。在北师大项目组北京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三年教育实践,已探索出各自特色化的办学新路,文化兴校办学理念对五个基地校的校长来说可以说已入脑入心田。 今天我想谈三层意思: 一是感谢。(1)感谢北师大教育专家组。您们为五所基地学校量身打造了一条学校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一小的幸福教育、二小的生命教育、七小的责任教育、十一小的扬长教育、十二小的和美教育各有千秋,独具风采。(2)感谢基地校与非基地校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在三年教育实践活动中付出的辛劳与汗水。(3)感谢亲爱的同学们在参加项目中的热情与配合。 二是祝贺。(1)祝贺北师大-临川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高峰论坛临川十二小分论坛开放日活动圆满成功。(2)祝贺各位校长、老师收获成长与提升,管理水平与专业

发展更上一层楼。(3)祝贺亲爱的同学们成长与进步。 三是希望。(1)办特色学校,走文化兴校之路,永远在路上。北师大项目虽然结束了,但各校走特色办学文化兴校之路不能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2)要充分发挥五所基地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助力发展优质特色学校。(3)继续与北师大项目专家保持联系,增进情谊,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成为教育教学中的良师益友。 内容仅供参考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 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X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为指南,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为主线,扎实推进中药学学科群建设,通过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学校明确“办精本科教育、办强研究生教育、办优留学生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的目标,坚定落实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指示,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中医思维打造中医药人才“底色”,注重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和中医思维能力锻炼,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善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中医药人才。落实医教协同要求,构建“学校规范与医院管理相融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通”的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延伸专业上下游,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中医养生学新专业,新增中医康复学、健康管理学、儿科学、护理学(助产士方向)等专业。为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新增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承担国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照“学贯中西、国际视野、大师潜质、追求卓越”的要求,通过融通中西的卓越课程体系、顶尖临床实训计划和海外游学计划,培养九年本博一贯制中医药创新型人才。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新中药学院”,在国内首创“4+5”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造峰一流学科 中医药学是最具中国特色、最具原创优势、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学校立足中国特色,坚持中医药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将“学贯中西、至精至诚”凝练成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基于学科、重建大学”,以此优化大学治理结构和创新学科组织模式。 注重传承中医药学科的“文化基因”,坚持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近年来,学校成功推动了中医药走向海外,大力开展中医学派流派研究传承,推出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指南,研制中药饮片制备和智能制造标准等,在中医药学核心概念传扬、方法技术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着力在学科协同、支撑、交叉、集成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建设机制,组建包括多位国医大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青在内的高水平

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内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职能: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 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的教育)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扩招与教育产业化)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在职研究生 硕士学位 本人自述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能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诚信友爱、谦虚谨慎、作风严谨。 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目标明确、认真扎实、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每学期均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不仅全面、深入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顺利完成学生自主科研立项课题。先后组织参与了大学生社团、院系各项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英语水平优异,一次性通过大学生四级英语考试,并顺利获初高级教师资格,还多次在院系讲课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在工作上,积极认真,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服务同学,尽职尽责,大胆创新,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加工作后,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扎实、稳当、求真、务实的性格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并致力出色完成。在2010年——2012年市场调研工作中,撰写了《青贮收获机可行性调查报告》和《洮南辣椒市场考察情况汇报》,均得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同时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上。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品行优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身体素质良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等,在中国农机院组织的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在研究生阶段,我希望有机会对管理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系统学习,以便于在今后工作中的实践。我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相关专业,为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也了解到贵校在这个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在贵学院完成我的研究生课程。 最后,希望领导和老师考虑我的申请,能够得到一次到贵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教育应注重“人”的发展 刘西虎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人的真正成长是内在的精神品质的提高,教育就是引导好学生的内在品质的变化,而要在教育中实践“品质先行”,重在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本文着重探讨建设符合“品质先行”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内在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内在变化与成长。 关键词:学校环境信任建设人文精神引导教育内在成长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的潜质或潜在的本质。所谓教育是学生按照自己理想和社会需要设想成为的那类人,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在认识自我,主动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首先,教育应秉承着人文精神的关怀。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仍是恪守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是知识储备型教育。教育应是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教育,它导向事物的本原,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唐姜澎[5]指出,“怀特海说,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而没有智慧,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和令人讨厌的人。”教育应千方百计增进学生的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慧卓越的人。传统知识型教育只能造成有意上的改变,就是认知改变,而无法造成本质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一无二的成长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不是具体的教育行为,而是一个个具体行为背后形成的稳定的教育影响。而当这种影响符合学校教育文化背景时,就能生出学校文化特色的教育,使之对其产生认同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品质。教育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可见的。而教育影响是却是不可见的。环境的人文性也具有不可见特性,同样也具有特别的教育影响作用。余以为人文环境的对人的长久教育影响较之具体的教育行为对受教者更深刻。胡旭晖[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一文中指出高等院校中的人文教育缺失严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亦是社会公认的事实。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这种“工具人”倾向必然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在调查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用人机制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被提上教育综合改革的日程。 从今日起,我们将陆续转发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0期的署名文章《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与推进策略》,让我们共同学习、把握大势,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渐进式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过了20多年风雨历程。梳理改革的脉络和进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这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简政放权,高校自主管理,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改革的策略和路径是自下而上,发展到政府部门与高校共同推进;由点到面,从少数学校、个别领域的探索发展到全方位改革,形成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第一次高潮。这一阶段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推进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陆续向学校下放多项人事管理权限,从具体事务的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直属高校内部积极探索校院系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管理模式,实行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扩大校内薪酬分配自主权;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部属高校和北京市所属高校率先推进以人事分配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成效是开始落

实高校人事分配自主权,推动从政府直接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政府间接管理、学校自主管理的转变。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10年左右时间。这一阶段改革重点是高校用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逐步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深刻转变。这个阶段国家层面具有标志意义的举措:一是1998年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一革命性的改革举措,不仅在高校人才引进领域具有开创性,而且在“象牙塔”内再次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带动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二是教育部及时召开全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并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两个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有力地促进改革在更大的广度深度上展开。之后,随着“985”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大力推进编制管理、岗位管理、人员聘用、薪酬分配改革,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五所高校部署职员改革试点。高校改革以其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第三阶段:自2006年开始至今。这一阶段改革强调完善机制制度,强调高校岗位管理与聘用制改革结合,与转换用人机制结合,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高校进一步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聘用制,加强合同管理,探索多种分配激励方式,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改革校内管理体制,推进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一是浙江大学等高校率先探索教师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岗位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二是高层次人才计划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全球延揽人才,带动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年薪制探索、协议用工和合同管理等一系列用人机制改革举措。高校普遍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办学特色,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持与培养体系。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研究生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基于此背景,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于2009年12月26日在武汉大学共同举办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学位办的有关领导,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等1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什么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如何进行改革三方面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什么是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什么?有无固定的形式和统一的要素?会议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伪命题值得反思。由于科学主义的影响,对于很多问题,学者们都习惯于以固定的方式将其结构化和模式化;但是对于培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来讲,能不能模式化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当前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讨论热闹喧嚣,但谁也没有给出一个令众人信服的界定。有学者将当前这种“热闹喧嚣”讨论的场面加以呈现,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通过对200多篇尝试界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有“体系说”、“环节说”、“指标说”、“活动说”、“方式说”、“结构说”、“过程说”等多种界定,关于如何认识模式的要素构成,也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六要素说”四种。这种“热闹喧嚣”的场景是由于对模式内涵的误解和没有把握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所致。董泽芳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和培养理念指导下,根据研究生培养的规律和社会需求,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且相对稳定的理论模型和操作式样。其构成要素包括: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和培养评价。 也有学者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培养模式与构成要素联系起来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界定,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程斯辉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与研究生培养基本环节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样式及运行方式,它是研究生培养特性的一种简约性概括,它表达的是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要素就“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两个基本问题在研究 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 ——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 程斯辉王传毅 摘要: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为什么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说明,同时综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对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以阐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会议综述 作者简介: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王传毅,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