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715823027.html,

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作者:付世伟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42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87-01

差异教学法就是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特点,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需要,引导学生沿着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道路进行良性的发展,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一)差异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1.差异教学法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最近发展区”1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完善为差异教学法的产生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有着不同的现实能力,同时通过他人的帮助所能挖掘出的潜力也是不同的,正是因为这种已有才能和潜在才能之间存在的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时发现学生的已有潜能,并认清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在才能,实行差异教学法,对所有的学生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强化已有才能,并挖掘潜在才能,沿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前进。

2.差异教学法产生的教育学基础

差异教学法作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中的教学方法,有着深厚的教育学基础。布卢姆2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给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结构,他先将全部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然后再将不同领域中的教育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1]例如布卢姆

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部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通过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很多方面获得发展,这些方面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其区别之一便是由于受教育者自身的差异,不同的受教育者面对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是不同的,而每个受教育者在其各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又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而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实行有差异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实现某一领域的教学目标,或者在某一领域优先发展。

加德纳3的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为差异教学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差异教学法提供了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提出了智能的分类及其性质,并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它把人的智能划分为八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2]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优势潜能,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