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I(CC2530基础)实验二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I(CC2530基础)实验二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I(CC2530基础)实验二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I(CC2530基础)实验二

实验二
GPIO 实验
实验二
GPIO 实验
CC2530 有 21 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可以配置为通用数字 I/O 接口,也可以作为外部 I/O 接口 连接到 ADC、定时器或者 USART 等外部设备。这些 I/O 口的用途,可以通过一系列寄存器配置, 由用户软件加以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熟悉 CC2530 芯片通用 I/O 口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1. 2. 3. 4. 了解外部设备 I/O 引脚映射; 熟悉未使用的 I/O 引脚的设置方法; 掌握使用 GPIO 引脚的设置方法; 学习和掌握 LED 控制及按键检测。
二、实验内容
1. 2. 3. LED 指示灯自动闪烁; 按键控制 LED 指示灯亮灭; 按键控制 LED 指示灯闪烁。
三、实验条件
1. 2. 3. 4. 用户 PC 机 (装有 Microsoft Windows XP 系统) 正确安装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集成开发环境; 开发板(插有 CC2530 模块)1 块; CC Debugger 多功能调试器 1 个; USB-RS232 转接线。
四、实验原理
1. I/O 口重要特性 21 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 可以配置为通用 I/O 或外部设备 I/O 输入口具备上拉或下拉能力 具有外部中断能力 21 个 I/O 引脚都可以用于外部中断源输入口,因此如果需要,外部设备可以通过这些 I/O 产生 中断。外部中断功能也可以唤醒睡眠模式。 2. 未使用的 I/O 引脚 未使用的引脚应当定义电平,而不能浮空。一种方法是:该引脚不连接任何元器件,将其配置 为具有内部上拉的通用输入口。这也是所有的引脚在复位期间和复位后的状态(只有 P1.0 和 P1.1 没有上拉/下拉能力) 。这些引脚也可以配置为通用输出口。为了避免额外的功耗,无论引脚配置为 输入口还是输出口,都不应该直接与 VDD 或者 GND 连接。 3. 外部设备 I/O 下面阐述数字 I/O 引脚是如何配置为外部设备 I/O 引脚的。对于可以通过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和 外部系统接口的每个外设单元,如何配置外设 I/O 将在后面的实验中进行讨论。 对于 USART 和定时器 I/O,选择数字 I/O 引脚上的外部设备 I/O 功能,需要将对应的寄存器位 PxSEL 置 1。 第 36 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 I
CC2530 基础
注意,外部设备单元具有两个可以选择的位置对应它们的 I/O 引脚,见表 3-2-1。如果存在关于 I/O 映射的冲突设置, 那么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优先级 (使用 P2SEL.PRIxP1 位和 P2DIR.PRIP0 位) 。 所有不引起冲突的设置都可以使用。
表 3-2-1 外部设备 I/O 引脚映射表
注意,即使没有使用外部设备,它通常也会在选定的位置,而使用到外部设备的引脚,就必须 被赋予高优先级。有下面几种例外:USART 在 UART 模式下具有流控制的 RTS 和 CTS 引脚禁用, USART 在 SPI 主模式下配置 SSN 引脚。 还应注意,无论 PxINP 的设置如何,有输入引脚的外部设备单元从引脚接收输入,而这可能会 影响外部设备单元的状态。 例如, 如果 RX 引脚在作为一个 UART 引脚之前已经被激活, 那么 UART 在使用之前就必须被清除。 4. 通用 I/O(GPIO)寄存器 当用作通用 I/O 时,引脚可以组成 3 个 8 位口,端口 0~2,定义为 P0、P1 和 P2。其中,P0 和 P1 是完全的 8 位口,而 P2 仅有 5 位可用。所有的口均可以位寻址,或通过特殊功能寄存器由 P0、 P1 和 P2 字节寻址。每个端口引脚都可以单独设置为通用 I/O 或外部设备 I/O。P0、P1 和 P2 端口寄 存器如表 3-2-2 所示。 除了两个高输出口 P1.0 和 P1.1 之外,所有的口用于输出,均具备 4mA 的驱动能力;而 P1.0 和 P1.1 具备 20mA 的驱动能力。
表 3-2-2 P0、P1 和 P2 端口寄存器 位号 位名 复位值 操作性 P0(0x80)——端口 0 7:0 P0[7:0] 0xFF R/W 端口 0。通用 I/O 口,可以从 SFR 位寻址。该 CPU 内部寄存 器可以从 XDATA(0x7080)读取,但不能写。 P1(0x90)——端口 1 7:0 P1[7:0] 0xFF R/W 端口 1。通用 I/O 口,可以从 SFR 位寻址。该 CPU 内部寄存 器可以从 XDATA(0x7090)读取,但不能写。 P2(0xA0)——端口 2 7:5 4:0 — P2[4:0] 000 0x1F R0 R/W 未使用 端口 2。通用 I/O 口,可以从 SFR 位寻址。该 CPU 内部寄存 器可以从 XDATA(0x70A0)读取,但不能写。 功能描述
第 37 页

实验二
GPIO 实验
寄存器 PxSEL(其中 x 为口的标志,其值为 0~2) ,用来设置每个端口引脚为通用 I/O 引脚或者 是外部设备 I/O 信号。作为缺省的情况,每当复位之后,所有的数字输入/输出引脚都设置为通用输 入引脚。P0、P1 和 P2 端口功能选择寄存器如表 3-2-3 所示。
表 3-2-3 P0、P1 和 P2 端口功能寄存器 位号 位名 复位值 操作性 功能描述
P0SEL(0xF3)——端口 0 功能选择 P0.7 到 P0.0 功能选择 7:0 SELP0_[7:0] 0x00 R/W 0:通用 I/O 1:外部设备功能 P1SEL(0xF4)——端口 1 功能选择 P1.7 到 P1.0 功能选择 7:0 SELP1_[7:0] 0x00 R/W 0:通用 I/O 1:外部设备功能 P2SEL(0xF5)——端口 2 功能选择和端口 1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 7 — 0 R0 未使用 端口 1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 其值在 PERCFG 分配 USART0 6 PRI3P1 0 R/W 和 USART1 到同一个引脚时,判定两者优先级的顺序 0:USART0 优先 1:USART1 优先 端口 1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 其值在 PERCFG 分配 USART1 5 PRI2P1 0 R/W 和定时器 3 到同一个引脚时,判定两者优先级的顺序 0:USART1 优先 1:定时器 3 优先 端口 1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其值在 PERCFG 分配定时器 4 PRI1P1 0 R/W 1 和定时器 4 到同一个引脚时,判定两者优先级的的顺序 0:定时器 1 优先 1:定时器 4 优先 端口 1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 其值在 PERCFG 分配 USART0 3 PRI0P1 0 R/W 和定时器 1 到同一个引脚时,判定两者优先级的的顺序 0:USART0 优先 1:定时器 1 优先 P2.4 功能选择 2 SELP2_4 0 R/W 0:通用 I/O 1:外部设备功能 P2.3 功能选择 1 SELP2_3 0 R/W 0:通用 I/O 1:外部设备功能 P2.0 功能选择 0 SELP2_0 0 R/W 0:通用 I/O 1:外部设备功能
在任何时候,要改变一个引脚口的方向,使用寄存器 PxDIR 即可。只要设置 PxDIR 中的指定 位为 1,其对应的引脚口就被设置为输出了。P0、P1 和 P2 端口方向选择寄存器如表 3-2-4 所示。 当读端口寄存器 P0,P1 和 P2 时,不管怎样,输入引脚上的逻辑值将返回引脚的配置值。这并 不适用于在执行读-修改-写指令的过程中。读-修改-写指令为:ANL、ORL、XRL、JBC、CPL、INC、 DEC、DJNZ、MOV、CLR 和 SETB。端口寄存器上下面的操作为真:当目的地为端口寄存器 P0、 P1 或 P2 的寄存器里的一个独立位时,被读、修改和写返回给端口寄存器。
第 38 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 I 表 3-2-4 P0、P1 和 P2 端口方向选择寄存器 位号 位名 复位值 操作性 P0DIR(0xFD)——端口 0 方向 P0.7 到 P0.0 I/O 方向 7:0 DIRP0_[7:0] 0x00 R/W 0:输入 1:输出 P1DIR(0xFE)——端口 1 方向 P1.7 到 P1.0 I/O 方向 7:0 DIRP1_[7:0] 0x00 R/W 0:输入 1:输出 P2DIR(0xFF)——端口 2 方向和端口 0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 功能描述
CC2530 基础
端口 0 外部设备优先级控制。这两位决定当 PERCFG 指派 若干外部设备到同一个引脚时的优先顺序。详细优先级列 表: 00: 第 1 优先级:USART0 第 2 优先级:USART1 第 3 优先级:定时器 1 01: 第 1 优先级:USART1 第 2 优先级:USART0 7:6 PRIP0[1:0] 00 R/W 第 3 优先级:定时器 1 10: 第 1 优先级:定时器 1 通道 0-1 第 2 优先级:USART1 第 3 优先级:USART0 第 4 优先级:定时器 1 通道 2-3 11: 第 1 优先级:定时器 1 通道 2-3 第 2 优先级:USART0 第 3 优先级:USART1 第 4 优先级:定时器 1 通道 0-1 5 4:0 — DIRP2_[4:0] 0 0 0000 R0 R/W 未使用 P2.4 到 P2.0 I/O 方向 0:输入 1:输出
用作输入时,每个通用 I/O 口的引脚可以设置为上拉、下拉或三态模式。作为缺省的情况,复 位之后所有的输入口均设置为上拉输入。要将输入口的某一位取消上拉或下拉,就要将 PxINP 中的 对应位设置为 1。I/O 口引脚 P1.0 和 P1.1 不具备上拉/下拉能力。注意,即使外设功能为输入,引脚 配置为外部设备 I/O 信号也不具备上拉/下拉能力。 P0、 和 P2 端口输入模式选择寄存器如表 3-2-5 P1 所示。
表 3-2-5 P0、P1 和 P2 端口输入模式选择寄存器 位号 位名 复位值 操作性 P0INP(0x8F)——端口 0 输入模式 P0.7 到 P0.0 I/O 输入模式 7:0 MDP0_[7:0] 0x00 R/W 0:上拉/下拉(见 P2INP(0xF7)——端口 2 输入模式) 1:三态 功能描述
第 39 页

实验二
GPIO 实验
续表 3-2-5 P0、P1 和 P2 端口输入模式选择寄存器 位号 位名 复位值 操作性 P1INP(0xF6)——端口 1 输入模式 P1.7 到 P1.2 I/O 输入模式 7:2 1:0 MDP1_[7:0] — 0x00 0 R/W R0 0:上拉/下拉(见 P2INP(0xF7)——端口 2 输入模式) 1:三态 未使用 P2INP(0xF7)——端口 2 输入模式 端口 2 上拉/下拉选择。选择所有端口 2 引脚功能设置为上/ 7 PDUP2 0 R/W 下拉输入 0:上拉 1:下拉 端口 1 上拉/下拉选择。选择所有端口 1 引脚功能设置为上/ 6 PDUP1 0 R/W 下拉输入 0:上拉 1:下拉 端口 0 上拉/下拉选择。选择所有端口 0 引脚功能设置为上/ 5 PDUP0 0 R/W 下拉输入 0:上拉 1:下拉 P2.4 到 P2.0 I/O 输入模式 4:0 MDP2_[4:0] 00000 R/W 0:上拉 1:下拉 功能描述
在功耗模式 PM1、PM2 和 PM3,I/O 引脚保持在进入 PM1/PM2/PM3 时设置的 I/O 模式和输出 值(如果可用) 。 6. 实验电路原理 本实验中,为了驱动 LED 的亮灭,需要将相应的 I/O 设置为通用 I/O 口,且为输出模式,并使 接口输出“1”或“0”来切换 LED 的亮或灭状态。在亮与灭之间,插入一定的延时,才能保证肉眼 看出闪烁的效果。如果需要按键控制,则需要将按键 K 对应的 I/O 设置为通用 I/O 口,且为输入模 式,通过读取相应端口寄存器值判断按键的状态。 本实验用到的 LED 和按键 K 与 CC2530 的接口电路原理图如图 3-2-1 所示。
VDD_3.3V P1_0 R 1 10K R 2 10K LED1 P1_3 K1 P0_1 K2 R 3 1K R 4 1K LED2 P0_1 K1 P0_7 K2 R 3 1K R 4 1K P1_1 R 1 10K R 2 10K LED1 LED2 VDD_3.3V P1_1 P1_0
(a)主节点 图 3-2-1 LED 及按键接口电路
(b)从节点
五、基本实验
1. 指示灯自动闪烁实验 按照实验一的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启动 IAR 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工程,将下列程序添 第 40 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 I
CC2530 基础
加到工程程序文件中,仔细分析程序功能,画出程序流程图,设置工程选项,然后编译、软硬件仿 真、下载,观察实验现象。 /*********************************** * * * * Author: TAO Weige Modtime: 2012-6-2 (c) Copyright 2012 TAO Weige 功能:指示灯自动闪烁
***********************************/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条件编译宏定义 #define master_node //#define slave_node #ifdef master_node #define LED1 P1_0 #define LED2 P1_1 #else #define LED1 P1_1 #define LED2 P1_0 #endif #define ON 1 #define OFF 0 void Delay(uint); void InitLed(void); void Delay(uint n) { uint t; for(t = 0;t

实验二
GPIO 实验
LED1 = OFF; } void main(void) { InitLed(); while(1) { LED1 = !LED1; LED2 = !LED2; Delay(20000); } } 2. 按键控灯亮灭实验 按照实验一的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启动 IAR 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工程,将下列程序添 加到工程程序文件中,仔细分析程序功能,画出程序流程图,设置工程选项,然后编译、软硬件仿 真、下载,观察实验现象。 /*********************************** * * * * Author: TAO Weige Modtime: 2012-6-2 (c) Copyright 2012 TAO Weige 功能:按键控灯
***********************************/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条件编译宏定义 #define master_node //#define slave_node #ifdef master_node #define LED1 P1_0 #define LED2 P1_1 #else #define LED1 P1_1 #define LED2 P1_0 #endif #define ON 1 #define OFF 0 #ifdef master_node 第 42 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 I
CC2530 基础
#define K1 P1_3 #define K2 P0_1 #else #define K1 P0_1 #define K2 P0_7 #endif void Delay(uint); void InitLed(void); void InitKey(void); uchar KeyScan(void); char i = 0; uchar Keyvalue = 0; void Delay(uint n) { uint t; for(t = 0;t

实验二
GPIO 实验
P1DIR |= 0x03; LED1 = ON; LED2 = OFF; } uchar KeyScan(void) { if(K1 == 0) { Delay(100); if(K1 == 0) { while(!K1); return(1); } } else if(K2 == 0) { Delay(100); if(K2 == 0) { while(!K2); return(2); } } else ; return(0); } void main(void) { InitLed(); InitKey(); while(1) { Keyvalue = KeyScan(); if(Keyvalue == 1) { LED1 = !LED1; Keyvalue = 0; } if(Keyvalue == 2) 第 44 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 I
CC2530 基础
{ LED2 = !LED2; Keyvalue = 0; } } }
六、设计性实验
设计一个工程,下载到目标板上,要求按下 K1 时,LED1 闪烁(视觉能够分辨出) ,再次按下 K1,LED1 熄灭;按下 K2 时,LED2 闪烁,再次按下 K2,LED2 熄灭;如此重复循环。 设计要求: 1. 根据上述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 2. 编写 C51 程序,参考基本实验程序。 3. 完成硬件与 PC 机的连接。 4. 进行软硬件仿真。 5. 观察实验现象。
七、实验思考题
1. Delay(uint)中参数 uint 取值范围是什么?如果超范围程序能运行吗?为什么? 2. 基本实验 2 中“Keyvalue = 0”语句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删除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3. 本实验对 CC2530 的哪些寄存器进行了操作?都是必要的吗? 4. 设计性实验中如何使 LED 有多种不同的闪烁方式?
第 45 页

无线通信第二次Labview实验

《无线通信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Ⅱ 时间:2016年5月15日

目录 一.实验任务 (1) 1. 发送端top_tx主程序 (1) 2. 发送端top_rx主程序 (1) 3. 添加QPSK调制解调模块 (1) 二. 理论分析 (2) 1. 发送端介绍 (2) 2. 接收端介绍 (4) 三. 实验步骤 (7) 1. 设置IP (7) 2. 更改参数 (7) 3. 运行程序 (7) 四. 结论及分析 (7) 1. BPSK信号发送接收实验 (7) 2. QPSK调制解调 (8)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9) 六.扩展问题 (9) 七. 心得与体会 (10) 八. 参考文献 (11)

一.实验任务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USRP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并且通过LabVIEW 来实现对不同调制信号的同步性能的对比,由于在实验一中已经完成了数字调制的实验,所以在做这部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之前的调制解调模块。该实验将通过配置USRP的参数来使你了解把基带信号上变频到射频信号以及把射频信号下变频到基带信号的过程,并熟悉LabVIEW中的各种USRP模块的配置方法。 本次实验中需要完成的有top_tx和top_rx两个主程序,完成实验后。完成的任务是下面这三个,目标是在进行完这三个任务后得到一个完整的程序,使其可以实现全部的功能。 1. 发送端top_tx主程序 实验要求描述:在学生版程序中,BPSK的调制解调模块是完整的,需要在BPSK 选板中完成发送和接收的USRP配置工作。程序中通过USRP发送数据所需的VI 都已经添加好,把这些VI与数据流和这些VI之间通过适当的连线相连,同时修改一些发送所需的参数。 2. 发送端top_rx主程序 这也是基于BPSK调制解调完整的情况下,在接收端完成USRP模块的连接,同时修改接收所需的参数。之后通过USRP发送和接收BPSK信号来检验你配置的USRP是否正确。在确认USRP配置正确后,再进行任务。 3. 添加QPSK调制解调模块 实验要求描述:在程序中完成QPSK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方式可以参考BPSK 或者上一个实验。在整个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添加的调制解调模块的数据类型与提供给你的模块之间的数据类型的匹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职业(劳动)卫生学调查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卫生调查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首先需要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进行调查,以确切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 第一节职业卫生调查形式职业卫生调查可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三大类。 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1.调查目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所管辖地区或系统内各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2.对象及要求对所管辖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统一表格并复核后,按计算机编码要求,进行地区及专业系统列表列编。调查资料逐级汇总上报,每3 年复核一次。在日常职业卫生工作中,随时将环境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和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以备查阅、分析。 3.调查内容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 (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的历史、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男女职工人数、产品种类、有害职业的分类、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产值以及利税情况等; (2)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料名称、中间产物、产品及年产量、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并绘制工艺流程图;

(3)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是否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采光照明、车间微小气候状况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相邻车间有无相互影响等; (4)劳动组织及班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及在外有为兼职等; (5)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接触人数; (6)业环境及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职业性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早期表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及以往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 (7)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情况:针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设计和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如通风、防尘排毒系统、噪声及其它物理因素的防护、高温作业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维修等情况; (8)生活福利和医疗服务情况:生活卫生设备中有无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厕所医疗室等; (9)劳动者的反应:听取劳动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的反应、特别是对具有刺激性或易于引起急性反应的毒物、劳动者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 4.调查方法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常通过“听、看、问、测、查、算”的方式进行。 (1)听:听取介绍;(2)看:现场观察和查看有关资料;(3)问:口头询问;(4)测: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5)查:健康检察;(6)算:资料分析。最后,对所 得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专题调查 1.调查目的专题调查是对某一系统(行业)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或就其它具体情况(如病因探讨,患病率分析,早期监测指标筛选,预防措施效果评价和卫生标准研制或验证等)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

无线通信试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2 班学号321200976 姓名周琪协作者陈玉红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FH-CDMA(跳频码分多址)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原理。 2.了解一种常用的正交跳频序列-RS编码序列。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测量FH-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发射端及接收端锁相频率合成器控制电压,了解收发两端频率是否按同一跳频序列同步跳变(同地址FH-CDMA)按不同跳频序列跳变(不同地址FH-CDMA)。 2.测量同地址与不同地址FH-CDMA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有关信号与数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记录,画出图1-3所示FH-CDMA系统在同地址同步FH-CDMA工作方式下,跳频工作过程图及数据传输处理波形图,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0输出恒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1、uct及ucr 2、占空比分别为0.9和0.1时的输出波形 3、发端D1及收端AFO、DK1、DK2、CLK、DK波形 D1与AFO D1与DK1

D1与DK2 D1与CLK D1与DK 六、思考题 1.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O输出恒为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FH-CDMA的基本原理是优选一组正交跳频码(地址码/扩频码),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跳频码,并用该跳频码控制信号载频在一组分布较宽的跳频集中进行跳变。可将FH-CDMA看作是一种由跳频码控制的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从每一时隙来看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FDMA;但与普通FDMA的最大不同是,FH-CDMA的频率分配是由一组相互正交的具有伪随机特性的跳频码来控制实现的,仍然将其归属于码分多址,同时它又是一种扩频多址。因为,虽然单独从每一跳变时隙的内部来看,FH-CDMA是一个窄带系

毒理学基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专业班级《毒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 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target organ)。 2.biomarker:指针对于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 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3.功能蓄积: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集体内虽不能检出化学毒物,然而 集体可以出现慢性中毒现象。 4.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是由化学物 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5.协同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个体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 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6.chronic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 后在短期内的毒作用及死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 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2.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3.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 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第一章 1.现代毒理学定义: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的科学。(现代定义)研究范围扩大 2.毒理学的三大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3.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研究化学物的毒性表现,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然”。 4.机制毒理学:机制研究,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所以然”。 5.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管理,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化妆品、健康相关产品等进入市场后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6. 毒理学发展的特点? 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阈剂量到基准计量、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7. 系统毒理学的概念? 是将毒物基因组学、传统毒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体系,即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为技术平台,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等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1 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

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a)(b) 图 1 连上电源 (2)将RFID模块下方的开关拨至ON位置,给RFID模块上电,LED5灯会红色常亮。 (3)将RFID模块下方的4位拨码开关1234 在编号1、2、3中选择一个拨到上侧,同时保证该选择的编号在ZigBee、IPV6、 Bluetooth下方的拨码开关中没有拨到拨到上侧,否则会起冲突(例 如,RFID模块下方的拨码开关选择1拨到上侧,那么ZigBee、IPV6、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5.1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图1所示。

最新整理《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教学内容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 一.名词解析: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 4.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 5.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6.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7.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8.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9.效应和反应: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所测定的有害作用的生物学和统计学特点,将终点分为效应和反应两类。 效应effect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10、皮肤致敏试验2 阶段: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 1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12. 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13. 血/气分配系数:当化学物质在血液和肺泡空气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血液中浓度 和肺泡气中浓度的比值。 14.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15.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6.可接受的危险度:可接受的危险度系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17.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8.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一卷积码

实验二:卷积码 一、实验仪器: PC两台、USRP两台 二、实验目的: 1、了解grc仿真中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以及使用方法 2、了解卷积码的基本原理 3、了解GunRadio实现信道编码的方法 4、了解不同SNR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5、了解卷积码对误码率的影响 6、了解不同的卷积码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三、实验要求: 1.了解Grc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道编码部分使用卷积编码 2.通过单机实验和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搭建有信道编码与无信道编码的Grc仿真模型 4.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5.比较不同的卷积码对于误码率的影响,并且分析结果。 四、实验原理: 卷积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码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编码后的n 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还与前面的N-1段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N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不仅与约束长度有关,还与采用的译码方式有关。 GRC提供译码方式是维特比译码,它是卷积码译码方式中非常经典的以及广泛使用的一种译码方式。该实验可以考察编码前后数据有什么

变化,译码后能不能恢复原来数据,通过Number Sink考察加噪声后误比特率怎么样,对性能有什么提高,并且划出BER图形。下面为卷积码的一般流程: 五、实验步骤及分析: 1、单机实验: 单机实验分成(2,1,3)码、无信道编码、(2,1,8)码三个部分进行。 (一)实验流程图: 首先,我们利用(2,1,3)卷积码进行信道编码,用DPSK进行调制,来进行单机实验,最终设计的流程图和参数如下图所示: 先是Vector Source,即信源,设置的数据是1,0,0,1,1。然后是Throttle限流模块。接下来是Packed to Unpacked模块,将pack成byte或short型的数据以unpacked型的数据输出。然后就是卷积码编码模块,这里需要找到(2,1,3)卷积码在电脑中的位置,再将路径设置到这个模块相应的位置中。接下来一个模块叫做Packet encoder,然后便是调制模块DPSK Mod,我们使用的便是DPSK调制。在噪声模块中设置噪声的大小为0.31,这个数字不能太大,否则就会是解码完全错误,也不能太小,否则误比特率几乎一直为零。

毒理学基础实验设计.

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生化系食品082 200800602052 黄瑞锦 引言:在进行某一种受试物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前要先认识和了解其有关知识。所以,要进行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先认识和了解有关性质。 一、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化学式CCl 4 ,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是一种比水重,无色、易挥发、不易燃,易流动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53.84,相对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74℃,熔点-22.8℃,蒸气压15.27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ml就可使人死亡。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也会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物质。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二.污染来源 四氯化碳(CCl 4 )是较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作萃取剂、清洗剂、脱脂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驱虫剂等。在医学上用作麻药剂。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衣服的洗涤及去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四氯化碳可释入空气而污染环境。 近年来,美国对供水系统中CCl 4 的检测结果发现,约2000万人饮用的水源被 CCl 4污染。据估计美国有近400万人在生产中暴露于CCl 4 中。 三.毒性作用 CCl 4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吸入量的20%~35%可被人 及动物机体吸收。CCl 4 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脑中的含量接近,脂肪组织蓄积的 量为血液中的2~8倍。部分CCl 4 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作用下, 通过脱卤素和氧化作用,解离成Cl·和CCl 3 ·自由基,后者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扰乱干细胞脂质代谢,引起干细胞坏死。 CCl 4 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均可引起肝脏的严重损伤,如中心小叶坏死及脂肪变性。同时受损的还有肾脏、肺泡膜及肺血管。肾脏及肺的损伤不及肝脏,通常发生于肝脏损害之后,因全身代谢失调而发生。吸入四氯化碳蒸气时若饮酒、冷冻或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均可加重毒性作用。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 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1 LED自动闪烁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CC2530的IO口寄存器设置; 2. 掌握LED自动闪烁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 1. 在IAR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LED自动闪烁程序,实现LED的自动闪烁。 【预备知识】 1. 了解C语言的基本知识; 2. 了解IAR中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实验设备】 1. 硬件:教学实验箱、PC机; 2.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 +IAR开发环境。 3. 实验必须连接好仿真器,通用调试母板,将通用调试母板串口和PC串口连接好。【基础知识】 1. 相关电路图 板上有1个电源灯(D4),两个状态灯(D2和D3),电路如下图所示: 程序中操作P0.0之前,只需要把P0DIR相应位设置为输出即可,P0SEL和P0INP使用复位值,不用设置。P2.0也类似。 P0DIR |= 0x01; // 设置P0.0为输出方式 P2DIR |= 0x01; // 设置P2.0为输出方式 点亮LED灯如下: P0_0 = 0; P2_0 = 0; 熄灭LED灯如下: P0_0 = 1; P2_0 = 1; 要实现LED灯闪亮,程序中可以延时300ms左右轮流点亮和熄灭LED灯。

2. IO口寄存器设置 以P0口为例,寄存器主要有P0、P0SEL(功能选择)、P0DIR(方向选择)和P0INP (输入模式选择);每个寄存器都可以位寻址,下面表格列出了各个寄存器的定义和复位值。 P0 (P0 口寄存器) 位号位名复位值操作性描述 7:0 P0[7:0] 0xFF 读/写P0 端口普通功能寄存器,可位寻址 复位后P0=0xFF,对P0口进行操作前,一般要先设置好P0SEL、P0DIR和P0INP寄存器。 P0SEL (P0功能选择寄存器) 位号位名复位值操作性描述 7:0 SELP0_[7:0] 0x00 读/写0:普通IO;1:外设功能 复位后P0SEL=0x00,即P0口为普通IO口。如果要为外设功能,把相应位设为1即可。 外设功能主要包括:ADC转换,串口,SPI口,定时器,DEBUG调试口等。 P0DIR (P0方向选择寄存器) 位号位名复位值操作性描述 7:0 DIRP0_[7:0] 0x00 读/写0:输入;1:输出 复位后P0DIR=0x00,即P0口为输入。如果要为输出,把相应位设为1即可。 P0INP (P0输入模式选择寄存器) 位号位名复位值操作性描述 7:0 MDP0_[7:0] 0x00 读/写0:上拉/下拉,由P2INP指定;1:三态复位后P0INP=0x00,即P0口为上拉/下拉,具体由P2INP寄存器的位PDUP0指定:PDUP0=0为上拉;PDUP0=1为下拉。如果要为三态,把相应位设为1即可。 【实验步骤】 1. 参照5.1 IAR 安装及使用说明中的步骤“如何新建一个工程->添加配置->添加文件-> 编译链接->下载调试运行”的过程,新建一个工程led,添加相应的文件,并修改led的工程 设置; 2. 创建led.c并加入到工程led中; 3. 编写LED自动闪烁程序,在每次闪烁之间延时一段时间; 4. 编译led,成功后,下载并运行,观察结果。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毒理学是利用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学以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技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安全性评价、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的一门应用科学。 2.课程背景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毒理学已经也应该作为一门人类的生存常识课程开设了。外源化学物几乎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威胁、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尽早尽快地了解毒理学知识,是认识、预防、治疗外源化学物损伤的前提,是做好管理和正确使用的基础,是保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3.课程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身边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方式,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熟悉毒理学的原理,概念和应用,并对毒理学的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有所了解,为学生预防身边有害物质的侵害提供方法,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打下毒理学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设计理念 毒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为保护人类健康而设计,它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现代频发高发的人类疾病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2.开发思路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为获得保护自己、他人乃至全人类的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进一步增强和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而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道德理念,使学生能够认清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护同时也珍爱他人,免受身边有毒有害物质伤害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自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毒理学及实验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3)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频发予以合理的解释并能给出一些预防方法的建议。 (4)培养学生能了解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动态。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实验指导书I(CC2530基础)实验一

实验一
新建一个简单的实验项目
第三章 CC2530 基础实验
实验一 新建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用户熟悉如何使用 CC2530 的软件开发环境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来新建一个工程项目。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5. 了解 IAR 软件的操作环境和基本功能; 了解“工程选项”的设置方法; 掌握创建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方法; 了解基本的编译和调试功能; 学习使用观察窗口。
二、实验内容
闪烁开发板上的用户指示灯 LED1。
三、实验条件
1. 2. 3. 4. 用户 PC 机 (装有 Microsoft Windows XP 系统) 正确安装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8051 集成开发环境; 开发板(插有 CC2530 模块)1 块; CC Debugger 多功能调试器 1 个; USB-RS232 转接线。
四、实验原理
由开发板原理图可知,对于主节点,定义 LED1 为 CC2530 的 P1.0 口控制,对于从节点,定义 LED1 为 CC2530 的 P1.1 口控制。相应控制口为高电平时,LED 点亮,为低电平时,LED 熄灭。 开发 CC2530 应用系统一般需要以下几个调试工具来完成: 1. 2. 3.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IAR Embedded Wordbench):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行软件和硬件 仿真调试,它也是硬件调试的辅助手段; 带有 CC2530 模块开发板:实现硬件仿真调试时与硬件系统的通信,控制和读取硬件系统 的状态和数据; CC Debugger 多功能调试器:下载和调试程序。 IAR Embedded Wordbench 主要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调试。 它提供了一整套的程序编写、 维护、 编译、调试环境,能将汇编语言和 C 语言程序编译成 HEX 可执行输出文件,并能将程序下载到目 标 CC2530 上运行调试。用户系统的软件部分可以由 IAR 建立的工程文件管理,工程文件一般包含 以下几种文件: 1. 2. 3. 源程序文件:C语言或汇编语言文(*.C 或*.ASM); 头文件(*.H); 库文件(*.LIB,*OBJ);
五、基本实验
第一步:连接实验设备,将 USB 电缆线插到 PC 机的 USB 端口上,实验板电源指示灯亮。 第二步: 启动 IAR 开发环境, 打开“开始”菜单->“程序”->IAR System->IAR Embedded Workbench 第 26 页

毒理学基础人卫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现代毒理学toxicology】 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 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 通过毒理学研究和毒性实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系统、科学地表征外源有害物质暴露对人类和生态的潜在损害作用,并对产生这种损害作用的证据的强度或充分性进行评定,对于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4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系统毒理学systems toxicology】 是以毒理基因组学为基础,通过了解机体暴露在不同剂量,不同时点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和代谢物谱的改变以及传统毒理学的研究参数,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毒理学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从而系统地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和环境应激等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转化毒理学translational toxicology】 研究如何将毒理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转化为能应用于环境与人群监测、环境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和危险性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和防控措施的一门新兴的毒理学分支学科,是“组学”、计算生物学、遗传-表观遗传学等创新的产物。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效应谱】 外源性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随剂量的增加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称为毒效应谱。随剂量可表现为:1)生物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不引起生理变化);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死亡 毒效应谱还包括:致癌、致突变、致畸胎作用 【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 *剂量-反应关系 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增加。 【效应effect】 是量反应(gradual response),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性化学物后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反应(response) 是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表示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百分率或比值),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等计数资料来表示。【潜伏期latency period】 是指在单次剂量或短期暴露致癌物质后至出现第一个临床症状/体征(如肿瘤)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取决于暴露的剂量。 【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 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 A 2 B 4 C5 D8 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 不包括(A)。 A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其他因素 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 A暴露时间B暴露频率 C接触时间D接触频率 6、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 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 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 A 1天 B 1周 C 2周 D 3周 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 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 A量反应关系B质反应关系 C剂量-量反应关系D剂量-质反应关系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