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教研活动记录十篇整理

最新教研活动记录十篇整理

最新教研活动记录十篇整理
最新教研活动记录十篇整理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以“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3月12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老师

● 活动实录:

主持人: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

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

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刘老师: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

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

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

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

跟着一个排队。

谢老师: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

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

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

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

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

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

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

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刘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戴老师: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玩玩具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老师

活动主题——玩玩具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主持人:老师们,刚才我们都亲自玩了搭砖房的玩具,你们能不能回答上次我

提出的思考问题?我上次提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教师众口纷纭)还有就

是说这个玩玩具能够发展孩子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好,咱们顺着说,咱们

先说这个玩玩具能发展孩子什么?你们觉得呢?

刘老师:通过昨天玩这个玩具,我觉得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之间的合作、交

往问题,因为它提供的这些东西比较多,如果个人搭建肯定是困难,这时就需

要同伴的加入,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玩具能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

谢老师:昨天在玩时,一开始没搭成,后来又一个老师就问“唉,有图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材料可能能发展孩子的识图本领。

宋老师:我觉得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积木比较轻,所以孩子需

要手眼协调比较好才能网上堆。

刘老师:我认为可以发展孩子观察能力,他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立:观察

什么?)观察比如说样图,它是有样图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去仔细观察;

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发展他的空间知觉。

戴老师:嗯,我觉得它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原有经验,对已经知

道的房子的记忆,进行提取。而且孩子在看图的情况下,不一定非与图搭得一样,可以与图不同,这就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

颜老师:嗯,还有吗?刚才大家说得很多,有社会性方面的合作,有认知方面

的识图;还有空间知觉、观察、创造性;等等等等。那好,在你玩完后,如果

你是大班教师,你预设孩子有什么困难?因为你们也遇到困难,所以你们预设

一下孩子在玩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肖富鑫一排、第二排的错位搭的经验,有的孩子会有,可以这样搭,但有的孩

子只用搭高的经验,会搭得不稳。

谢老师:我认为孩子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门和窗子的区别。虽然它们大小有些差异,但对孩子来说哪个当门、哪个当窗户,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窗户与门的结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样开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会遇上此问题。颜老师:孩子还会有什么困难?

刘老师:那个房顶,我认为是比较难搭的,因为房顶有一个层次,要搭出个层次再往上安。而且房顶是两边各有一个孔,中间没有,所以它要对上去也是比较困难的。(立:等于是这个地方。)对对对。而且它有层次上去,才能搭出那种尖尖的感觉。

谢老师:房顶比较难搭。还有吗?

戴老师:我认为材料比较多,把房子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有没有坚持性,他能否坚持把这个房子盖好。

刘老师:有些孩子他照着去搭,他没看到的面,他就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是一样的,他要迁移过去,他没有迁移过去,而且他在搭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他那个不是倒了吗,拆了,拆完了以后他没想到要两面一起拆,他只是拆一面,拆完以后他又搭回去了,他又拆另一面,之后又搭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女孩,在第三层搭了一块,是迁过去了,但好像于天又给拿过来了。就是这样,等于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能照顾到他不能看到的那面搭出来。(颜老师:就是你的意思是,他能看到的他能搭出来,他看不到的就不能。)唉,对。(颜老师:这要是你,你怎么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看了他就能搭,看不见就不能,他立体的那种空间的东西还没有发展好。

总结:今天我们组织的这个教研活动,通过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们的思考,区域活动在观察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拓展、丰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该不该制止她给娃娃剪头发”

● 教研活动时间:2011年4月26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主持人:先请该园刘老师讲述她的一个真实的两难困惑案例(小班案例),并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下是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老师,我在给娃娃剪

头发!”

在今天的娃娃家游戏中,让我感到惊奇和意外。当我来到娃娃家时,小朋

友正拿着剪子剪娃娃的头发。我惊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她回答说:“我在给娃娃剪头发。于是就赶紧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了。

活动结束后,我找到她进行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告诉她娃娃的头发不能剪。

交流中流露出不服气的表情。我不知道在活动中和活动后的互动中,我这样做

引导对不对?

主持人:刚才陈老师在反思中提到了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两难困惑问题。在

活动后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她那样引导适宜不适宜?这个问题到底说明了什

么?

谢老师:老师去介入这件事情,去引导孩子了,但孩子的表现是不服气,她觉

得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所以娃娃的头发长了,我理所应当就应该

给她剪。我觉得问题在于该不该引导?

主持人:那老师把这个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哪了呢?

宋老师:该怎样去引导,行为是否适宜?

主持人:这是老师的第一反应。陈老师刚才说不知道这种引导对不对,所以

落在了做法上。那么,我们在关注行为是否适宜之前,还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戴老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剪是有什么需求吗?

主持人:在关注问题之前,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行为是否适宜

不是凭空而说,而是依据孩子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

我想问一下刘老师老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怎么想的?

刘老师:我就想马上得制止他,要不然头发就该给剪没了。但我又想应该尊重

孩子,所以就以游戏的口吻跟她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再剪了。”

主持人:陈老师没有生硬的去制止,还是能够注意到用游戏性的语言去跟孩子

说话,这一点还是不错的。事情发生的当时你并没有跟孩子过多的互动,但为

什么结束以后你又和她互动呢?

刘老师:第一,我是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第二,是想丰富她的一些生活经验。于是,我就说:“娃娃头发不像咱们人的头发,剪下来还能再长长。娃娃的头发剪掉就长不出来了。”

主持人:陈老师是从知识经验上去丰富孩子。这表明陈老师实际上是想解决什

么问题?她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娃娃头发不像人的头发,剪了还可以再长长。陈

老师关注的是什么?

主持人李萃颖:咱们老师可能认为教育完孩子,孩子不再剪了之后,教育目标

就已经实现了。但孩子当时的反应是不服气,那她还会不会去进行别的活动。

这是咱们老师应该继续去关注的。

主持人:教研室的老师给咱们从孩子的反应这个角度帮助咱们分析了孩子的年

龄特点和老师行为对于孩子的效果。后面咱们还会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接下

来,咱们思考孩子为什么要给娃娃剪头发?

宋老师: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游戏中去了,自发地调动经验来丰富自

己的游戏内容,而且小班孩子模仿性比较强,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由于家庭

中没有条件,幼儿园给孩子创设了模仿成人生活的条件,孩子可以比较放松地

再现她的游戏。

戴老师:这是孩子生活经验的迁移。

谢老师:孩子在游戏中真正的进入角色,真正把自己当成家长来照顾孩子了。

她真的很投入,把一切都当成是真实的,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王老师:这就涉及到老师引导的方向,如果老师是从这个角度去引导的,那可

能就会给孩子们的感受是破坏了玩具。而小班的孩子,自己是不会认为他是在

损坏玩具的。如果牺牲一个娃娃,能让那么多孩子们都获得娃娃的头发不能剪

的生活经验值得的。

主持人:我还有两点思考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是对于今天的案例来说,我觉得

刘老师老师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一个是她在过程中用一种游戏性的

口吻而不是用一种强硬的方式跟孩子互动,这说明老师当时是有思考的。并且老师后来看到了孩子剪得很认真,这使她当时对于要不要制止孩子有一些犹豫,而且还看到了孩子不服气的表情,感觉到孩子剪的兴趣还没有停止。这说明老师还是捕捉到了孩子传达给她的一些信息的。这里面其实也体现了她当时的价值取向。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做价值判断的问题,尤其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问题。老师反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活动之后才去思考如何调整,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这样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价值才更大。

另一个是,针对这个案例,总结一下,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和反思:年龄特点、心理需要、感受、原有经验、获得了哪些。

关于这个案例,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突发事件,而恰恰是这种突发事件,是最需要老师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做出有利于幼儿更大发展的价值判断。刚才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想法,这体现了我们的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同的角度可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我们要做价值判断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这些合理性当中找出它们的结合点,这样才可能做出从哪个角度思考对于幼儿的发展更大的价值判断。所以,分析这个案例的价值不在于解决最后到底怎么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