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关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 (2)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2)

(二)会计政策的分类及具体内容 (2)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3)

(一)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必然 (3)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3)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3)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企业管理当局 (4)

(二)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4)

参考文献 (6)

内容提要

在学术界,有宏观会计政策与微观会计政策之说。前者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会计实务规范的可选择空间,通常体现为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本文所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与宏观会计政策相对应的,由企业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范围内制定或选择的会计政策,即企业会计政策,它是企业在其可选择域内,根据其目标、有关人员的偏好,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既包括总的、指导性的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的、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决定了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体现着会计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会计政策的基本内容。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给出会计政策的初步定义: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程序)。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宏观会计政策微观会计政策

关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既包括总的、指导性的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的、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决定了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体现着会计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会计政策的基本内容。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给出会计政策的初步定义: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程序)。

(二)会计政策的分类及具体内容

在学术界,有宏观会计政策与微观会计政策之说。前者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会计实务规范的可选择空间,通常体现为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本文所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与宏观会计政策相对应的,由企业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范围内制定或选择的会计政策,即企业会计政策,它是企业在其可选择域内,根据其目标、有关人员的偏好,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在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规定了会计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披露:企业选用会计政策,主要涉及下列具体内容;①综合性会计政策:合并政策(包括企业合并和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业务处理及外币报表的折算)、估价政策、租赁、税收。利息、长期工程合同、结账后事项;②资产项目:应收款项、存货计价、投资、固定资产计价及折旧、无形资产计价及摊销、递延资产的处理;③负债项目:应付项目、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退休金;④损益项目:收入确认、修理和更新支出、财产处理损益、非常损益;⑤其他。我们认为,研究与开发、衍生金融工具、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也是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重要方面。当然,以上所列示的并非全部,亦非适用于任何企业。企业很可能仅有几项会计政策与以上项目有关,但如果相关的会计政策并非重大,也可以不予揭示。

关于会计政策的披露,具体准则中有以下规定:企业采用的全部重大会计政策,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集中说明;特殊行业还应当说明该行业特有业务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也应揭示;会计政策的披露,不得用于纠正会计报表本身的错误。我们认为,企业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披露会计政策,将是更有效的方法,因为它能克服会计报表附注零乱分散、拘于篇幅的缺陷,能够集中、系统、详细地揭示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便于增进对会计报表信息的理解和利用。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一)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必然

1、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

(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产生的客观必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

(1)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在此之后的再确认和计量,其本身就是对具体会计原则、具体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

(2)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探索和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趋向多样化,使企业与各方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不仅拓宽了会计活动的范围,而且充实了会计业务的内容,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和选择有利于具体反映企业会计实践,全面满足会计工作要求,且能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的会计政策。同时,随着技术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生成速度极大提高,会计人员就可从原繁重的核算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便会计信息的揭示更真实与公允。

(3)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

管理人员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有时稳健经营,有时锐意开拓。管理人员经营思想的体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企业在采用稳健经营的方针时,往往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希望尽可能地采用谨慎原则的处理方法,使企业的实力得以保护,避免风险的产生。而企业为了便于开拓市场,显示实力,则需要在会计信息中多显示其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必须指出的是,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是以客观、真实、公允为标准,会计人员不能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以误导乃至欺诈与其相关的利益关系方面,这将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会计政策”重在指政策内容(原则、方法或程序)本身,而“会计政策选择”则侧重指政策的形成、修正及调整的过程,即任何会计政策都是政策选择的结果。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指在既定范围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其他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整体优化。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2)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做出选择,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此外,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保证了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法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即会计政策是企业贯彻会计法规,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针,是在会计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法规规定的具体应用。其次,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一般而言,各具体管理职能部门不愿意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愿意使用更多的管理权利。要保证这些权利、义务或责任能在管理活动中得到如期贯彻,使管理活动能够按照最高管理层的意图正常进行,就必须在分解职能后的管理主体之间,采用一个新的经济管理协调机制,而会计政策就是这种协调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政策的规范,约束了各管理主体的具体会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管理主体在会计核算中的弄虚作假和主观臆断。此外,会计政策选择是决定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所以,会计政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财务信息使用者具以进行的经济决策的正确程度,从而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最后,选择企业会计政策,可以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而这些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企业管理当局

会计政策选择立场问题,就是站在何种角度选择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问题。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应是多重立场,主要理由如下:一是现代企业以各种契约(合同)为基础,会计在代理各方利益关系之间起到一种平衡作用,迫使会计采用多重主体的立场;二是选择会计政策要考虑企业所有权结构,例如以举债经营为主的企业,债权人的意见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否则企业融资就会发生困难;三是政府可能利用会计数据对企业进行管制或干预,也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等等。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应是企业关理当局的立场,其理由如下:第一,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者。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了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潜在的矛盾。特别是管理当局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在一家大型的股份公司里,股权可能极其分散,股东对管理当局的控制就更弱。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了管理当局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不是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决定了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早在40年代,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专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指出:公司组织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呈现分离的趋势,以致形成一个权责系统,其中每个人的判断和决定都不能完全独立与超然,公司管理当局为了取悦于利益集团某方或某方卸责而不能完全依照客观事实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显然,要分析企业会计政策的立场,也就是分析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企业对外会计报告对企业利益集团具有决策意义,所有这些团体在对会计程序与方法做出选择时都是为了尽可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戈登在60年代中期就阐述了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时,尽可能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第二,企业管理当局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要运行,必须有一定资源。企业管理当局能否获取投资者的资源,取决于股东债权人等对他们的信赖程度,而信赖的基础就是信息。各方根据所得到的有关企业管理当局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会计信息,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能力和道德品质。为了获取资源,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向各利益相关方提供能证明其使用效率的信息,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当局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者,当发布公允的会计信息可能损害他们效用最大化目标时(如严重亏损可能导致他们报酬的大幅减少甚至被解聘),他们就有动机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甚至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一般来说,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市场。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它就必须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树立其健康的财务形象。一般情况下,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越好的企业,通常也被认为是财务状况越健康的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生产上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其业绩很难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增长势头,甚至会出现大幅度地波动。因此,企业管理当局的最佳选择通常就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以维持企业“稳中有升”的财务形象。当企业业绩很好时,他们可能多提准备;而当企业业绩不好时,则通过动用这些准备来平滑收益。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第三,会计信息是考察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主要指标。现代企业被认为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各利益主体为其自身利益所驱使;而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方同意代表另一方行动的关系。所以,有些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会愿意受雇于企业,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有形的或无形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丰厚的报酬或高额的在职消费等).在这种情况下,

经营管理企业只是他们获取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反映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用以解除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但由于管理人员努力程度的不可观测性,所以会计信息反映的相关指标就成为委托方评价受托方经营业绩的主要尺度。这促使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甚至违背会计准则),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以获取自己的利益,即会计政策的选择立场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

(二)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因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都对企业进行了某种投资,他们都期望能从企业创造的利润中获取相应份额的收益,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减少摩擦和代理风险与代理成本,个利益相关方就希望通过以订立合约的方式来具体规定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每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因此,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雇员都与管理当局订有某种合约。当然,这里所指的合约的泛指的,它包括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有形的与无形的、自愿履行的与强制履行的。与这些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合约就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①《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②《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③《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