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呼吸功能不全:外呼吸功能(通气、换气)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外呼吸功能(通气、换气)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外呼吸功能(通气、换气)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外呼吸功能(通气、换气)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外呼吸功能(通气/换气)障碍→

PaO 2↓和 / 或 PaCO 2 ↑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静息状态下,海平面上,PaO2

<60mmHg 和/或PaCO2>50mmHg ,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呼吸衰竭指数RFI :RFI = PaO 2 / FiO 2 当吸入气氧浓度(FiO 2)不是20%

时,可用RFI 进行呼衰诊断:RFI <= 300→呼吸衰竭

● 分类:急性和慢性

中枢性和外周性

通气性和换气性

根据PaCO 2高低分类:I 型呼衰 一般为换气障碍所致“低氧”

II 型呼衰 一般为通气障碍所致“低氧伴高碳” ● 原因和机制:

胸廓和肺扩张,回缩——限制性通气不足

一、通气障碍:通气功能

气道通畅——阻塞性通气不足

1.限制性通气不足:呼吸动力不足:呼吸中枢损伤或受抑制,呼吸肌活

动障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

呼吸弹性阻力增大: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胸膜腔疾

患,肺顺应性降低:肺不张、PS 减少等

2.阻塞性通气不足:中央气道阻塞: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被

粘液、渗出物阻塞等。阻塞位于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外周气道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气道痉挛、肿胀、分泌物阻塞

肺泡壁弹性纤维破坏,弹性回缩力降低

↓ 等压点上移 ↓ 3.血气变化:肺泡通气量↓ PaO 2↓ PaCO 2↑

二、换气障碍

1.弥散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影响因素: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气体的弥散能力(∝ 气体分子量 X 溶解度)

肺泡膜的面积和厚度

血液与肺泡的接触时间

原因:弥散厚度增加:见于肺水肿、肺纤维化、透明膜形成等 弥散面积减少:见于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血气变化:弥散能力明显降低时,出现 PaO 2↓

由于CO 2的弥散速率比O 2大,故仅仅有弥散障碍对

PaCO 2的影响不大。若存在代偿性通气过度,则会出现 PaCO 2↓。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V/Q↓——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慢支,支哮,肺炎)

功能性分流和静脉血掺杂

V/Q↑——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A栓塞、DIC、肺

死腔样通气血管收缩)3.解剖分流增加:生理状况——支气管静脉、左心小静脉

支扩——支气管V-肺V吻合支形成

肺微循环栓塞——肺A-肺V吻合支开放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刘敏,王泽强2006-8-20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8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蜡疗、音频电疗法、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软组织按摩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8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蜡疗、音频电疗法、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软组织按摩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综合康复;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往往因膝关节被石膏固定时间过长,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日常生活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8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3月共治疗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者81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为8~12周,治疗时已拆除石膏,按所有治疗的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为2003年1月~2004年1月治疗3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7.3岁。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髌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5例。治疗组为2004年2月~2005年3月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38.15岁。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髌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6例。2组的一般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根据骨折病理修复过程(外伤炎症期、骨痂形成期、骨痂成熟期)[1]以及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 外伤炎症期(3周内):(1)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非固定关节主被动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次5min。以防止制动的肌肉结缔组织挛缩,保持原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2)音频电疗法:电极放置膝部,对置法或并置法,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的震颤为宜,时间20min。(3)蜡疗:蜡饼厚1.0~1.5cm,敷在膝部,蜡温约为50~60℃,时间30min。(4)软组织按摩,使用向心性手法,每次5min,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回流,水肿消退。 骨痂形成期(伤后3~10周):(1)关节松动术:采用澳大利亚麦特兰德(Maitland)Ⅰ~Ⅳ级手法[2]。Ⅰ~Ⅱ级用于关节疼痛;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伴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每日2次,每次30min。(2)继续蜡疗、电疗、软组织按摩。(3)肌力训练,每日2~4次,每次20~30min,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 骨痂成熟期(伤后8~12周):(1)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方向的主动活动,每日练习3~4次,每次20~30min。(2)继续关节松动术和助力运动。(3)继续肌力训练、蜡疗、电疗、软组织按摩,以上整个过程注意心理治疗,取得患者合作,增强患者主动参与意识。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一)缩唇呼吸: 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

呼吸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障碍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呼吸功能障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肺恶性肿瘤等。继发性呼吸障碍是指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障碍,常见的有脑卒中、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功能障碍等。 肺康复是一种对患者深入评估后基于个体化治疗后采用的综合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充分的评估,再运用物理手法治疗及器械康复治疗改善胸廓活动度、增加呼吸肌肌力,促进气体交换,减少痰液潴留。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心肺适能,减少肺感染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继发性呼吸功能障碍以脑卒中为例,常见的卒中患者肺部并发症有哪些? 1)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误吸口腔或胃内容物入肺。 2)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病人,肺部沉积物长期不能得到清除聚集形成。 3)肺不张:卧床,咳嗽无力,感染,昏迷等均可导致痰栓阻塞小气道,出现肺不张。 4)呼吸衰竭:因缺氧或二氧化碳储留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5)窒息:吞咽障碍或痰液性状干稠不能顺利排出阻塞大气道。 如何评估呼吸功能? 首先是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等指标。肺功能检查敏感度高、显示肺部的功能性变化,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缺点是需要患者配合,对于意识、认知障碍的患者完成困难。 膈肌功能超声评估:包括膈肌厚度和膈肌移动度,能较直观的观察膈肌活动时的的空间动量。 胸部放射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CT检查等。 血气分析、胸部查体和呼吸功能评估量表。 呼吸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 包括了胸廓的活动与放松;呼吸肌的牵拉;呼吸肌肌力训练;辅助呼吸技术增加通气量、神经生理促进技术帮助其改善呼吸模式;气道廓清、辅助咳嗽帮助其减少分泌物储留等。 如何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1)手法训练 ①体位训练 模拟正常的“生理性”体位,最有效的肺部活动是下床及走动,保持直立体位,降低膈肌压力,配合深呼吸,包括靠墙站立呼吸及转移训练等。 ②体位引流 是指通过适当的体位摆放,使患者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地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流向气管,然后通过咳嗽技术排出体外的方法。原则是病变的部位放在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于低处。合理的体位引流可以控制感染,减轻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胸廓松动 通过徒手手法维持和改善胸廓活动度。 ④呼吸训练 呼吸模式调整:对于昏迷患者运用神经生理促进技术,尽可能的建立生理性呼吸模式,改善肺底部通气,减少辅助呼吸肌的耗能。对于可主动配合的患者训练其呼吸控制(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辅助呼吸:增加通气量,提高氧气交换率,有利于肺部的扩张。 呼吸肌抗阻训练:增强呼吸肌肌力,增强肺张力,改善心肺功能。 膈肌强化训练:膈肌刺激可增加膈肌血流量,增加膈肌肌力,减少膈肌纤维萎缩,降低肺动脉压,增加膈肌移动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促进排痰,改善通气功能。 ⑤保持呼吸道通畅 包括气道廓清技术、排痰技术、辅助咳嗽技术、体外膈肌膈神经电刺激等。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呼吸障碍的患者活动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长此以往患者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作为基本的呼吸类型的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答案] D [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 [答案] D [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 [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答案] C [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答案] A [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克敏,唐涛,王安庆,崔寿昌 【摘要】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其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和手术3方面。本文旨在论述四肢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骨关节功能康复现状展望 Abstract: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esaes and trauma of bones, joints, muscles and nervous system. It involves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in which the orthopaedic surgeon is considered as a main par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comprises three subspecialties, including kinesiotherapy, prothetic and orthotic management, and operative methods. The principal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of limbs. 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当然,骨科手术治疗后的骨关节功能康复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内容。骨科康复的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

第十二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二章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最基本的功能是向机体提供足够的氧和清除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高等动物和人类,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三个环节完成: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许多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肺的上述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肺部疾病和生命活动的异常。本章主要介绍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通过学习要求做到: 掌握::①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性脑病的概念;②肺通气掌握 障碍的发生机制;③肺换气障碍的发生机制;④呼吸功能不全引起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熟悉::①功能性分流和死腔样通气的概念;②肺通气障碍和肺换气障碍时的熟悉 血气变化;③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④呼吸功能不全给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习建议:请同学复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知识。 呼吸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不能维持正常机体所需要的气体交换,以致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PaCO2的升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呼吸功能不全分为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8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6.6kPa),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必有低氧血症,根据其是否伴有高碳酸血症,可分为低氧血症 Ⅱ型)呼吸功能不全;按主要发病型)呼吸功能不全和高碳酸血症型(Ⅱ 型(ⅠⅠ型)呼吸功能不全和高碳酸血症型( 型( 机制不同,可分为通气性与换气性呼吸功能不全;按原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与外周性呼吸功能不全;按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第一节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 呼吸功能不全是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理过程,参与呼吸运动的各个器官以及全身其它系统器官发生病变,阻碍呼吸运动和肺内气体交换时,均能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呼吸衰竭的发生。 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17章 肺功能障碍

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定义: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诊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PaC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血气的特点: 1、正常人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与运动和海拔高度有关系 2、PaCO2极少受年龄影响,正常范围为35-45mmHg。 3、PaO2低于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4、老年人的PaCO2比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5、由于PaCO2弥散快,所以PaCO2与PACO2通常是相等的。 根据PaC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伴有低氧血症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 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或(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 (一)肺通气障碍 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限制性通气不足: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分动力和↓和阻力↑ 1、呼吸肌活动障碍(中枢抑制、呼吸肌自身收缩障碍-低K、酸中毒、缺氧) 2、肺顺应性降低:肺总容量减小、严重肺纤维化/淤血/水肿、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胸廓顺应性降低 4、胸腔积液、气胸 ※阻塞性通气不足:指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气道内径。生理情况下,气道阻力80%以上在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不足20%位于直径小于2mm的外周小气道。 1、气道阻塞分为大气道和小气道 (1)大气道:喉、气管、大支气管

阻塞位于胸外(声带麻痹、炎症、水肿等)----吸气性呼吸困难,典型表现:三凹征。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2)小气道(无软骨支撑、管壁薄与肺泡紧密相连,随呼吸时跨壁压力改变而开闭):COPD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的气道部位称为“等压点”。 外周性气道阻塞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用力呼气时胸内压和气道内压均高于大气压,随气流呼出,气道压从小气道到中央气道逐步下降,与胸内压相同的点称等压点。正常人气道的等压点位于有软骨环支撑的大气道,因此不会使大气道闭塞。 等压点上移的原因:1)小气道狭窄,气流通过压力会降低,用力呼气时降低更快;2)、肺气肿病人肺弹性回缩力↓,胸腔内压力↑ ※总肺泡通气量不足:导致PAO2↓和PACO2↑,最终导致Pa O2↓和Pa CO2↑(呼吸商R=0.8)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1、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常见原因: 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特点-储备量大,所以只有当面积减少一半以上时,才会发生换气障碍;常见于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及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或稀血症导致血浆层变厚。 弥散时间缩短:静息时一般不出现异常—原因是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约为0.75s,而血液氧分压只需0.25s就可升至肺泡氧分压水平。所以,即使肺泡膜病变时,弥散速度减慢,但在静息时仍可达到血气与肺泡气的平衡。体力负荷增加时,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去缩短,因而导致低氧血症 * 此时的血气变化:PaCO2与PACO2不变,代偿性通气过度时↓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这是肺部疾患引起呼衰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 正常成人直立时,肺泡通气量自上而下增加,肺血流量自上而下增加(重力作用更明显),但肺部的V A/Q自上而下降低。V A/Q的平均值为0.8。肺尖部可达3.0,肺底部仅有0.6。这种生理性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调是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主要原因。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特别是以流速(如FEV1.0/ FVC%)降低为主,如COPD; 限制性通气障碍则以肺容量(如VC)减少为主,如间质性肺疾病。 阻塞性是指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气体进出受阻。就好比气球的口被堵上了。多见于肺气肿。 见于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限制性是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肺扩张受限制或肺不容易扩张。就好比用双手包住气球,膨胀的空间受限。多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肺切除术后等。常见原因1呼吸中枢受损2呼吸机运动障碍3胸廓或肺顺应性降低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最大吸气末作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是受试者从最大吸气末开始进行快速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旧称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TVC),是指在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时,某一指定时程内的呼出气量,可以用FEVt占FVC的百分比来表示,即FEVt/FVC%。 临床上以FEV1/FVC%在80%以上为正常,低于70%为异常。阻塞性肺疾患时FEV1/FVC%降低。FEV1/FVC%不能反映有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代表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的肺容量。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ion volume,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尽量用力快速呼吸时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减去平静通气量,其差值与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称为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一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也称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在用力呼气曲线从最高到最低点之间,按坐标轴分为四等份,取中间两分段,即在用力呼气曲线的中间25-75%,求得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以L/s表示。正常值为3.5L/s,。小于正常值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大于正常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MEFVC)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⒈海平面条件下,诊断呼吸衰竭的根据之 一是PaO2<60mmHg (8.0kPa) ⒉呼吸衰竭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⒊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呼吸中枢抑 制 ⒋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气道阻 力增加 ⒌ 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气道内径 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P A CO2 ⒍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 肺小动脉壁增厚 ⒎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 机制为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 ⒐ARD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通气血流比失调 ⒑功能性分流是指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或增加 ⒒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⒔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 吸入毒气B 休克 C 肺挫伤D败血症⒕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机制是细胞内缓冲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⒖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 C COPD患者 D 张力性气胸压迫肺 E 细支气管慢性炎症 [答案]A ⒗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低张性缺氧 ⒘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 B 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 C 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 D 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 E 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 [答案]C ⒙真性分流是指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⒚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 A气道阻塞B 支气管哮喘 C贫血D胸膜纤维化 E 严重胸廓畸形 [答案]C ⒛呼吸衰竭患者吸纯氧15分钟变化不大是属何种异常? 解剖分流增加 21.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37.5mmHg ) HCO3- 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 平衡紊乱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 性酸中毒 22.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 23.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4.胸膜广泛增厚的病人可发生限制性通气不足 25.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 C气道痉挛D气胸 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答案]C 26.以下可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喉头水肿B气管异物 C支气管哮喘D多发性肋骨骨折 E肺水肿 [答案]D 27.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 28.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以下哪种情况?慢性支气管炎 2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非弹性阻力增加30.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肺动脉栓塞 3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 32.II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呼吸功能障碍题库4-0-8

呼吸功能障碍题库4- 0-8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男,42岁,因“突发胸痛、胸闷、气喘1小时”来诊。查体:口唇发绀,右中上肺呼吸音消失,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确诊依据是()。 A.A.超声心动图 B.心电图 C.心肌酶谱 D.胸部X线片 E.右心导管检查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女,67岁,因“间断咳喘3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来诊。平日可从事轻体力活动。查体: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咳痰无力,不能平卧,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呼吸40次分,心率122次分。实验室检查: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80%,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痰鸣音。血气分析:pH7.18,二氧化碳分压100mmHg(1mmHg=0.133kPa)。住院医师紧急为该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应选择()。 A.A.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B.喉罩 C.环甲膜切开术 D.经口气管插管术 E.气管切开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女,67岁,因“间断咳喘3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来诊。平日可从事轻体力活动。查体: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咳痰无力,不能平卧,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呼吸40次分,心率122次分。实验室检查: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80%,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痰鸣音。血气分析:pH7.18,二氧化碳分压100mmHg(1mmHg=0.133kPa)。若该患者常规经喉气管插管困难则应该考虑()。 A.A.面罩加简易呼吸器 B.手法开放气道 C.暂时观察,情况好转后再建立人工气道 D.立即行颈部CT检查 E.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手游排行 https://www.sodocs.net/doc/6516456884.html,/)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一.呼吸功能锻炼的定义 呼吸功能锻炼,是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机,特别是膈肌的肌力和耐力为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衰竭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二.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性肺疾病,只要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等。 4.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者。 三.呼吸功能锻炼禁忌症 1.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3.呼吸衰竭。 4.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四.呼吸功能锻炼的分类 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1.缩唇呼吸 ①定义:缩唇呼吸是指先用鼻吸气在用口呼气,呼气时尽量将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呼气。其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

缩唇呼吸适用于重度COPD病人,这些病人常常有支气管痉挛或运动时肺内过度充气,对那些正接受运动康复或呼吸肌锻炼病人则作为一项辅助措施。无任何禁忌证。 ②方法:闭嘴经鼻子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 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每次10-20分钟,每日3-4次,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 2.腹式呼吸 ①定义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 ②方法: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尽力将腹部挺出,腹部的手有向上抬的感觉。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指导病人只能在疾病恢复期如出院前进行训练。

浅谈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浅谈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7-07-10T15:35:45.9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作者:范忠宝 [导读] 增加肌纤维的弹性及长度,减少膝关节屈、伸运动中的阻力。因此在整个系统康复治疗中,肌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即在物理因子治疗的配合下,采用关节松动术及牵引治疗,并着重加强患者肌力训练。治疗结束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膝关节RO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优良率达9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各个相关方面。 【关键词】创伤;膝关节功能障碍;系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23-01 Talking about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Dysfunction after Traum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stem rehabilitation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dysfunction.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knee dysfunction who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including 35 males and 25 females,aged 21-60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ic rehabilitation,That i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factor therapy,the use of joint loosening and traction treatment,an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patient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the knee function was assessed.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P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was 95%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dysfunc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ed aspects of knee func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trauma;knee dysfunction;systemic rehabilitation 前言: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若因伤病导致功能障碍,会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康复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类型,经常发生于膝关节及其邻近组织外伤或手术治疗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和肌力下降。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往大多注重膝关节活动度练习,而忽视肌力及其周围软组织弹性、平衡功能、步态的恢复,以至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但行走时仍出现腿软、膝关节周围疼痛。我们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骨科病房和康复科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病程52.40±11.25d;其中股骨髁上骨折术后1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5例,髌骨骨折术后2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1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1个月,X光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69.92°±16.98°。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即在物理因子治疗的配合下,采用关节松动术及牵引治疗,并着重加强患者肌力训练。每次的康复程序如下。超声波治疗:选用日本产US-700型超声波治疗仪,频率为1MHz,圆形声头,脉冲输出强度为 1.45W/cm2,以1%双氯芬酸乳胶剂作为耦合剂,治疗时将超声探头紧贴于患膝皮肤周围,接触移动法[1],每日1次,每次10min。中药熏蒸疗法:即把蒸透的药包(主要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隔着毛巾置于患者膝部,蒸至膝部皮肤发红。每日1次,每次30min。关节牵引治疗: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主动屈曲至最大位,用帆布绑带包扎于患肢足背近踝关节处,牵引绳通过滑轮置于患者头部床沿。牵引重量由2.0kg开始,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逐渐增加牵引重量。每日1次,每次牵引时间为10—15min。关节松动术:①髌骨侧方滑动、上下滑动;②股胫关节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侧方滑动、屈膝摆动或伸膝摆动等;③被动屈、伸手法:在轻度牵引股胫关节的同时行缓慢、持续、轻柔的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活动至稍感疼痛,且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每个动作保持60s后再放松。以上3组手法每个动作重复3次,①、②组每次间隔6—10s,③组每次间隔60s,均为每日1次。采用2级手法强度,以当日治疗结束时患膝稍感酸胀、轻度疼痛,且次日治疗前无明显不适为宜。肌力训练: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s,每30次为1组,每天10组。②训练1周后采用坐位伸膝抗阻,俯卧位屈膝抗阻练习。重量0.5—1.0kg,逐渐增加到2.0kg,每10 次为1组,每天10组。其它辅助治疗:对关节松动术后肿胀、疼痛加重者可采用冰敷治疗,对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明显者可行肌肉电刺激治疗等。以上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消炎镇痛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及结束后测量患者膝关节ROM[2](指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度),根据患者主诉及查体结果详细记录疼痛变化情况。优:患者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120°,无疼痛,无畸形。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几乎无畸形。可:膝关节屈曲>60°,经常有轻痛。差:膝关节屈曲<60°,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性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膝关节ROM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膝关节RO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根据疗效评定,优5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5%。 3讨论 膝关节外伤手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浆液纤维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发生纤维性粘连。再加上外伤后关节囊、韧带及通过该关节的肌肉、肌腱出血、渗出、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瘢痕与股中间肌本身损伤后形成的纤维瘢痕粘着

呼吸运动调节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运动调节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复制呼吸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3、观察呼吸功能不全的动物表现 二、实验动物:家兔 三、实验方法: 1、取兔→称重→麻醉(20%乌拉坦5ml/kg)→固定(仰卧背位交叉固定) 2、手术: 颈部正中剪毛,沿正中线切开皮肤,剪开筋膜,钝性分离肌肉,暴露气管,穿单棉线备用,在气管第3~4软骨环之间作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固定,连接张力换能器, 气管插管侧支橡皮管用“再”字夹夹住 (调节口径以便于观察呼吸曲线) 3、微机操作: 打开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开机→Medlab6→“文件”中“打开配置”→C盘→实验配置→呼吸张力模块 4、观察项目: 理化因素的影响 观察项目频率(次/分) 幅度曲线变化 前后前后 正常 缺氧 增大无效腔 3%乳酸0.6ml/只 25%尼克刹米0.2ml/kg 不全窒息(夹闭侧管径一半) 完全窒息(完全夹闭侧管径) 5、制备肺水肿: 兔头抬高30度,20%葡萄糖溶液2ml匀速滴入气管,5分钟滴完后仍维持30度角放置5分钟,观察家兔口唇黏膜颜色,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然后在气管插管的下缘用单棉线结扎气管,带动物死亡后,开胸,完好的驱除肺脏,观察其大体改变,于气管隆突上方1cm处结扎,剪除结扎线上方的气管,在天平上称取重量,计算肺系数。 6、数据处理: 肺系数=肺湿重(g)/体重(kg),正常值:4.5-5.5g/kg 四、实验结果:见观察项目表格

五、实验讨论: 1、缺氧→PaO2↓→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受刺激↓,经窦N、迷走N 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2、增大无效腔: 通气阻力↑→通气障碍 死腔样通气↑→有效肺泡通气量↓→换气障碍→PaO2↓PaCO2↑ (1)PaO2↓→刺激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2)PaCO2↑→①使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②PaCO2↑→CO2易通过血脑屏障→使CSF.的酸度↑→中枢化学感受器(+) →协同作用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3、ivHL:血液中[H+]↑→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 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4、尼克刹米: (1)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呼吸频率、幅度均↑ (2)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呼吸频率、幅度均↑ (3)刺激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频率、幅度均↑ 5、不完全窒息:当夹闭侧管口径的1/2时,由于气道阻力与1/r 4成正比,可引 起气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障碍,体内CO2排出减少,O2摄入减少,使PaO2↓、PaCO2↑,刺激外周以及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频率、幅度均↑ 6、完全窒息:完全夹闭侧管口径,气道完全阻塞,通气障碍,吸气、呼气均困 难,急剧产生大量的CO2,使PaCO2↑↑↑,PaO2↓↓→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频率、幅度均↓→死亡 7、高渗糖:动物表现呼吸急促,口唇粘膜青紫,气管内由啸鸣音,并有大量泡 沫状痰。 取肺观察:两肺水肿明显,呈红白相间,摸之由捻发音,切开肺叶由白色液体流出。 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 >5.5 →气管内局部高渗→肺泡周围血管内液体外渗到肺间质、肺泡→肺水肿 20%GS. →应激引起全身血管收缩→体循环血量↓→肺循环血量↑→滤过↑→肺水肿→应激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肺水肿造成: (1)J-感受器(+)→迷走神经→呼吸中枢→呼吸浅快→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缺氧:①血管通透性↑→红细胞渗出→粉红色; 蛋白质渗出→泡沫(由于其粘稠度高,在气流的 冲击下易形成泡沫) ②肺血管收缩→.α—R分布不均→红白相间; (3)血管收缩不均→V/Q↓或↑→气体交换障碍; (4)弥散膜的厚度↑,有效面积↓→弥散障碍→气体交换障碍。虽然PaO2↓,PaCO2

郑大《病理生理学》呼吸功能不全

1、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8.0kPa(6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6.7kPa,PaCO2>8.0kPa D、PaO2<8.0kPa,PaCO2>6.7kPa 2、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下降 B、PaO2下降,PaCO2正常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3、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弹性阻力增加 D、气道口径变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D、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2、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呼吸中枢机制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中央气道阻塞 D、弥散障碍 3、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 A、脑血管扩张 B、皮肤血管扩张 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 D、脑血管收缩 4、肺泡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产生的血气变化可有

A、PaO2降低 B、PaCO2升高 C、PaCO2降低 D、PaCO2正常 5、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产生呼吸窘迫的直接原因是 A、PaCO2增高 B、PaO2降低 C、肺内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D、呼吸肌活动障碍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正确错误 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正确错误 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降低,Cl-进入红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排Cl-减少,血C l-可在正常范围。 正确错误 4、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aCO2升高超过10.7kPa(80mmHg)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 正确错误 5、呼衰时各种机能变化的最基本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错误 1、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弥散障碍 D、肺换气障碍 2、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 A、PaO2<4.0kPa(3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8.0kPa(60mmHg) D、PaO2<8.0kPa,PaCO2>6.7k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