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本设计为初中八年级人教版2011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守恒;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爱我中华,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教具:滚摆,单摆,弹性玩具,系线小锁

2.课件:PPT课件视频文件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演示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紧扣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想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次实验探究活动,借助多媒体信

息技术,充分、具体地展示物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中网络资源的优势,实施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概念图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明确目标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影响这几种能的因素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介绍机械能定义并引入课题,学生齐读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齐读方式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明确本节任务之所在。

二、探究归纳 解读新知

(一)机械能

1.概念介绍

教师介绍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并板书“机械能=动能+势能”。

教师PPT展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图片中的物体都具有什么能量?高山上静止的大石头和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否具有机械能?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当物体仅具有动能和势能其中的一种,同样具有机械能。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内涵的理解。

2.小组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教师提出问题: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变化呢?

学生利用器材分组探究,观察现象,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否发生转化,就要从影响它的因素去分析,要关注的是被研究物体质量、速度、高度和弹性形变程度。

【设计意图】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学生小组汇报

(1)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

利用滚摆,单摆探究的两组同学分别反馈汇报:介绍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从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入手分析在从上升及下降过程动能与势能如何转化。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在最高点,滚摆和单摆只具有重力势能。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升高,速度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PPT展示相关内容,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梳理明确动能和势

能的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如何变化,并将探究结果书写在PPT课件上: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与人交流分享的意识。

(2)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

利用弹性玩具探究的小组同学代表手持弹性玩具介绍:拉动绳子,轮子滚动,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带动轮子转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喜欢的弹性玩具作为探究器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愿望。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生活,分析其工作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可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

教师播放视频: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通过视频介绍篮球、撑杆以及上发条的钟表工作时动能与弹性势能也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教师进一步板书。

【设计意图】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进行整合,将不以观察的形变过程放慢,放大,帮助学生理解动能与弹性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进一步突破重点。

(3)机械能转化及守恒

想想做做:师生合作探究P72 铁锁摆回时能否打到鼻子。

回顾之前利用滚摆、单摆探究过程中二者每次上升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铁锁不会打到鼻子: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从而

得出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探究,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透过实验现象查找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能的应用

1.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学生自学,教师板书相应内容,学生结合PPT完成相关填空,明确水能和风能都可以发电。教师介绍相对于煤、石油、天然气来说,水能和风能无污染。为了我们的碧水蓝天,应多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我们的地球。【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填空方式,提高学生提炼归纳知识能力。教师适时渗透合理利用能源,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2.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参阅课本学习科学世界模块“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内容。并分析人造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师生共同完成PPT上的相关填空。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美国总是自诩为世界警察,处处事事都要插上一脚?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美国科技发达。

教师拓展介绍:截至2015年8月地球轨道上共计1355颗正常工作的卫星中,有549颗来自美国(中国142颗,俄罗斯131颗)!在捍卫自身利益和行使全球霸权时美国极度依赖部署在太空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系统)。但这样的太空主宰权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反卫星(ASAT)技术的发展似乎岌岌可危,2007年中国反卫星导弹试验就已经成功击毁了一颗已经报废的气象卫星。长征7号上搭载的“遨龙一号”空间碎片清理飞行器也被视为先进的反卫星武器。

PPT展示,引导生齐读: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教师合理渗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科技决定我们祖国在国际的地位以及民族未来的命运。增强学生爱我中华,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拓展提升

按板书小结,并讨论、交流心得,谈情感收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设计意图】总结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本环节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四、当堂检测砸实基础

教师课件展示相关习题,“能”、“量”、“转”、“化”每字链接一题,生选字做题,说出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检验学生学习结果,查缺补漏,砸实基础,进一步突破重点难点。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4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作业环节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六、附板书设计: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2.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二、机械能的应用

1、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发电

2、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机械能守恒

近地点(动能最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以旧引新的方式导入,学生齐读并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由小组探究动能和势能能否发生相互转化,并汇报探究结果。在风能和水能的利用模块渗透合理利用能源,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教师合理渗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决定我们祖国在国际的地位以及民族未来的命运。增强学生爱我中华,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的情感。

本节的亮点是:学生积极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爱国情感教育以及环保教育。本节的不足:演示实验时有些紧张,小球碰到学生鼻子时没有及时分析原因,只是重做而已;另外板书水平尚待加强。

八、作者简介:

李学亮,女,1981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物理学科市级骨干教师。2015--2016学年度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曾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优质课。2017年被葫芦岛市教育局评为市级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先进个人。现任建昌县第一初级中学物理教师,幽默互动的方式,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成绩显著。

九、教学点评:

这是一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环节齐全的教学设计。备课充分,课件制作精美,知识呈现方式多样。教材处理的很到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重点突出。情感教育渗透很到位,且联系时事,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本课获得部级优课。

相关主题